生产 导航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

  在我国许多地区,一般采用石灰稳定土或石灰粉煤灰稳定土作为公路工程的底基层,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能够形成良好的板体,有利于就地取材,经济性好。这种半刚性材料对我国公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而在有些地区仅有粉土或粉土质分布,如沿海县城东台市,采用石灰稳定粉土,基层成型情况不好,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而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等其它半刚性材料作为底基层将大大提高工程造价。因此在省道204东台段养护改造工程中,采用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作为底基层,经过施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该工程使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回顾与分析。

  1、工程概况

  省道204东台段养护改造工程是东台市交通主干道,北接盐城大丰市南至南通海安市,全长35.24Km,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9米,路基宽12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底基层为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该工程是江苏省重点网化工程之一,它对苏北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江苏省海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以及更好发挥公路网畅通功能,带动广大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原材料的要求

  2.1土:全线采用两侧取土,沿线村镇提供土源。沿线土质较复杂,塑性指数在8~12之间,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从颗粒结构分析来看,土样中砂粒含量约占10.9%,粉粒含量约占76.3%,粘粒含量只有5.9%左右。土块应尽可能粉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2.2水泥:水泥采用当地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标号为3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3石灰:石灰采用消解石灰,要求施工单位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有效钙镁含量要达到Ⅲ级(含Ⅲ级)以上要求。

  2.4水:采用工程沿线河水,因处于农村,水未被污染。

  3、混合料配合比的复核验证

  省道204东台段养护改造工程设计底基层为6:6:88的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经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施工控制参数:最大干密度ρdma*=1.769g/cm3,最佳含水量w0=16.3%.根据最佳含水量和计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制件,试件的数量1组6个,在25℃的养护室保湿养生6天,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经测试平均强度能满足设计抗压强度0.8Mpa的要求。

  上述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了120米的试验段施工,以确定合理的施工长度、测定从撒布水泥到成型的时间,施工机械配置和组合,检验配合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检验各工序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及质量控制措施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在对试验段组织了验收后,其结果符合有关验收规范要求,允许施工单位正式开始大面积施工。

  4、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

  4.1路基准备本工程为养护改善工程,直接在老路上加铺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在施工前需检查路基是否松散、车辙、坑洼,薄弱环节要预先进行挖除加固处理,以保证路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2施工放样在老路上恢复中线,并在中、边桩上标出综合稳定土基层的标高,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要随时进行观测纠正。

  4.3确定材料用量根据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的厚度、干密度及石灰、水泥用量,计算单位面积综合稳定土需用的石灰、水泥重量并计算石灰、水泥布放距离。

  4.4布土备土完成后,先用推土机将土推平,测定含水量,当含水量较小时须用洒水车洒水、翻拌,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整平,再用16t压路机静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达到一定的压实度。

  4.5石灰土整形按石灰土基层的施工方法布灰、拌和、整平碾压,具体施工方法略。

  4.6摆放和摊铺水泥根据计算的水泥用量和摆放间距,按石灰网格摆放水泥,并用刮板均匀摊开,尽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相等。

  拌和按照JTJ034-2000的要求,采用路拌法施工,首先要选择良好的拌和设备,如RS425稳定土路拌机,拌和遍数根据试验段确定控制为至少3遍,拌和作业长度控制为半幅120m左右;其次需重视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含水量对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碾压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控制的好坏关系到压实成败。拌和好的混合料在碾压前含水量应高出最佳含水量3%左右。这样不仅保证了碾压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尽量避免了稳定土起皮、“干弹”或“湿弹”现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和深度和混合料均匀性。拌和深度应犁入路基表面0.5~1cm左右,以利上下层的粘结。拌和完毕后要求混合料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并取样试验,整个拌和过程应在1.5h内完要成。

  4.7整平水泥拌和第3遍时紧跟着用推土机排压、人工整平和整型。整完后,用振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以消除不平整处,再用人工进行精平,在整平过程中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按设计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成型。整个整型过程一般应在1.5h内完成。

  4.8碾压混合料完成精平成型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3%时,即可进行碾压,采用16t振动压路机静碾一遍,然后振压,18t压路机稳压。整个碾压过程须在1.0h内完成。

  4.9接缝的处理前后作业的两个施工段衔接处,采取搭接拌和,前一段空出3m不进行水泥拌和和碾压,与下一段一起加水泥拌和施工。当不连续施工时,碾压结束后,在末端做斜坡,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料时,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

  4.10养生与无侧限强度试验碾压完成后及时检测压实度、高度、厚度等指标,合格后封闭交通进行养生。为检测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质量,取现场拌和好的混合料制作7天无侧限试件检验强度,检测频率为单幅100m一组,找出不合格范围,进行返工处理。

  5、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1表面起皮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起皮既影响美观又影响路面质量,因为起皮很容易形成夹层。产生起皮的主要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薄层贴补,人为的制造一个滑动面;二是表层过湿或过干,过湿时综合稳定土被压路机轮子粘起而出现麻麻点点,并越积越多,过干时碾压易发生推移而起皮。针对第一种情况,要求综合稳定土第3遍水泥拌和后紧跟着用推土机进行排压,人工整平时严禁随意补料。对于第二种情况,严格控制含水量。

  5

.2压实度与无侧限试件强度之间的矛盾对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工程实体,压实效果和实体强度是不矛盾的,压实效果越好,综合稳定土实体强度越高。但在实际路拌法施工过程中混合料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往往并不是非常准确,在压实工艺一定的情况下,压实度的波动更多地反映了混合料实际配合比的波动。在压实过高的地方取的混合料制作的无侧限试件强度往往偏低,压实度低的地方取的混合料制作的无侧限试件强度往往偏高,实测压实度与试验室制作的无侧限试件强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在反压成型制作无侧限试件过程中,采用的最大干密度和压实标准固定不变,而实际施工中混合料是略有变化的,压实度和无侧限强度两项指标对于这种变化的反应正好相反,当配料偏重时,压实度就会偏大,按照原最大干密度制作的无侧限试件就达不到95%的反压效果,强度偏低。

  施工中应注意抓好配合比的准确性,施工均匀性,对布料、拌和要加强控制,力求施工配合比接近设计配合比。无侧限试件的混合料取样应注意多点取样,混合均匀。尽可能缩小压实度和无侧限强度两指标的统计偏差系数。

  抓好施工现场的压实工艺是保证综合稳定土压实效果的关键。压实度应采用统计法评定,允许个别点低于95%.不要过分追求高压实度,追求高压实度只会促使配合比严重偏离设计配合比,造成无侧限试件强度过低。

  6、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实践证明: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作为一种较少使用的结构层,由于其土质的特殊性,施工难度较大,不易成型,但只要按技术规范精心组织认真摸索,合理安排,就能够施工出优良的结构层。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教训,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6.1在水泥施工中应考虑延迟时间的影响,水泥剂量越高,延迟时间的影响就越大。由于现行规范中综合稳定土强度、最大干密度是以室内重型击实、标准养护时取得的数值为标准,这就使得施工现场压实后实测的压实度很难达到要求,工地强度和室内试验也不一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应该使用高效率的拌和机械,并使拌和、整平、碾压几道工序紧紧相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到压实的间隔时间;另一方面建议在现场取1.5~3.5h的综合稳定土样,测定其最大干密度,作为现场压实度控制的标准,并以此制作试件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以保证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达到应有的强度。

  6.2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压实,必须配备18t或更重的设备重碾,否则难以达到95%的压实度,如果碾重不足而仅靠增加碾压遍数,往往达不到要求,同时也应避免片面强调压实度而过度碾压。对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这类结构层,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压实度,以减少剪切破坏。

  6.3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不一定以最佳含水量为好,而应根据天气、气温情况综合确定。

  6.4确定好合理的作业长度,保证撒布好水泥的段落在4h内完成拌和、整平、碾压工作。施工段落以100~150m为宜。根据省道204东台段养护改善工程的经验,由1台RS425拌和机拌和,拌和长度为120m左右。

  6.5认真做好现场灌砂压实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等试验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存在素土夹层、结构层松散、板体性强度不好的施工段,必须进行返工,以消除质量隐患,以保证结构层的工程质量。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公路桥梁空心板制作质量控制论述

  公路桥梁空心板制作的质量控制论述

  概要:空心板结构有着施工方便、吊运安全、自重较轻及稳定性等突出优点,因此中小桥梁工程都大量采用空心板结构。文章对空心板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桥梁空心板结构既可预制吊装,也可就地支架现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及路网工程中的中、小桥梁工程中的上部结构。优点为跨度小、施工方便、吊装运输安全、自重较轻、稳定性好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等特点,。但在空心板预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预制空心板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控制质量措施进行探讨。

  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一)预制空心板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模板跑模、变形;底板超厚,顶板厚度不足;板的高度超过设计高度,以及长、宽等几何尺寸不符合标准;预埋件位置不准确,有的甚至漏设;&考试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蜂窝、麻面、空洞,混凝土不密实,顶板产生裂缝,底板混凝土不平整。

  (二)施工工艺未按施工规范和有关合同要求进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不具体,不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把关,是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一)首先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坚持项目经理、总工、质检员、工长及施工人员自上而下层层负责,在内部签订责任状。把各道工序施工、自检内控及检测标准、工序交接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严格按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自检自控,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拌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为保证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用料准确,必须选用带有准确自动计量的拌和站。拌和站投入使用前,应调好砂、石料及水的用量,并用标准秤核对是否准确,不准确应重新调试,直到准确为止。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及配合比的要求

  1.首先要保证其组成材料的质量,这是先决条件,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且经施工单位、监理、业主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钢筋及预应力钢材进场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机械损伤、油污、锈蚀、死弯等缺陷。钢筋进场时,每批20t为一个取样单位,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及预应力钢材必须堆放在已经硬化的地面,且距地面高度大于20cm,并用雨布严密覆盖,防止雨水和油污侵蚀。切割时严禁用电焊、氧炔气,必须使用切割机切割。

  水泥按照配合比设计中使用的水泥品牌、标号使用。通常选用普通硅酸盐P.O.42.5 型水泥。每批水泥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每100t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100t的仍按一批取样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进场的水泥要办理验收手续,注意核对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及出厂时间,分批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做好工地检验,袋装水泥堆放时还应垫底隔水、防潮,顶盖雨蓬,最好放入仓库,时间不超过3个月。

  砂、石料进场后,必须堆放在已经硬化的地面上,不得直接置于土地上,使用前必须取样试验,不合格的砂、石料不得使用。

  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杂质含量必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1.3.6条规定,级配要满足JTJ 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要求的洁净中砂,切切不可使用一些风化砂,更不能使用泥砂;

  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石料,石料压碎指标值在16 %以下,并分批进行抽检试验,检验其针片状含量、空隙率、含泥量、坚固性、有机结构、级配等,均要满足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一些已进场的不合格材料,一定要清除出施工现场,以免错用、盗用,坚决从源头上杜绝板裂隐患的滋生。

  外加剂的使用,必须经过试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后,才能使用,且外加剂掺量必须严格控制。外加剂须有专库存放,不直接放在施工现场。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为了使混凝土密实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精心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使粗细集料组成的矿物质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混凝土拌和物达到配合比要求的水灰比、&考试大&坍落度,28d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合适的施工配合比、坍落度(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梁板刚度降低,底板受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这种情况通常是缝贯穿板底)

  (四)空心板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空心板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工艺,混凝土整体性好,工作效率高。空心板施工工艺简易流程:浇注底座--支模--定箍筋位置,绑底板钢筋--浇注底板混凝土--铺放芯模--铺放、绑扎顶板钢筋--浇注腹板、顶板混凝土--养生--拆模。

  2.重视模板安装质量。模板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浇注成型的质量,所以模板安装必须支撑牢固,螺栓固结良好,不漏浆,尺寸满足构件要求。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钢筋、模板、构件检验标准进行控制,保证空心板截面各部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芯模采用橡胶气囊或采用可重复使用定型活动式组合型钢(木)模。芯模使用气囊极易上浮、偏位和变形,造成空心板顶部和侧腹板厚度不够。为保证空心板的几何尺寸,解决橡胶气囊易发生上浮偏位的问题,首先要使气囊的几何尺寸严格符合设计要求,且长度适宜。在使用前,先充气0.043~0.045MPa,放置4h,检查是否漏气,如果漏气,迅速修补。其次是保证气囊位置准确,气囊应采取加密定位钢筋的措施。采用定位钢筋固定(每1 m一道,每隔2 m设一道φ18螺纹钢筋焊接于底面主筋上)。如采用木芯模,为防上木芯模上浮,在其顶部每隔1-2m设置一道压杆,并用同标号混凝土预制块挤紧,严格控制浇筑的混凝土几何尺寸。内模防止漏浆,可用塑料布包裹并用钢丝扎紧,内模长度为每节3 m一4m,拼接处可用油毡包裹。

  4.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首先要钢筋制作、安装位置控制准确,以保证每一层之间间距和确保钢筋骨架的刚度。注意绑扎顺序,绑扎工艺。

  5.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空心板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出现较大的空洞,其主要原因是侧腹板较薄,侧板又不好固

定平板振捣器,施工中振捣器难以插入,振捣不均匀,模板漏浆造成的。

  为了控制空心板混凝土的质量,使空心板混凝土密实、美观,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措施:1.混凝土拌和物的配料必须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设备配料,由专人定时检查自动计量装置配料是否准确,材料用量偏差控制在:水泥±1%、水±1%、骨料±2%的范围;拌和时间必须满足要求。2.混凝土浇注的全过程都有专职的质检员进行现场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使用;混凝土振捣采用了平板振捣,腹板用振捣棒振捣,保证混凝土不漏振,振捣密实。为了确保底板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采用35型振捣棒插入底板振捣,振捣时要控制好时间和范围,应当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避免过振或撞击钢筋,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底板混凝土密实,没有渗漏现象。底板因钢筋较密,趾脚较窄,混凝土较难进入,所以振捣时定要到位,不能少振、漏振。每片板混凝土的浇注时间控制在3h以内,且不同时浇注2片空心板。装内模应及时,劳力要充足,内模有些使用木制方形内模,也有使用气襄内模,如使用气襄内模就相对省得时间;绑扎板顶箍筋及补强筋时要配足劳力,动作要迅速,施工前应将所需的钢筋备足堆放旁边。

  6.混凝土养生。&考试大&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达到初凝后即用湿麻袋覆盖,终凝后再洒水养护。洒水频率要求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并连续养生7d。混凝土养生期内,派专人进行养生,使空心板里外均保持潮湿状态,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形成过程中水化作用的需要和降低水化热,减少顶板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JTJ041-2000.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S].JTG E30—20**.

  [3]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册).2000.3 .

  [4] 王铁梦着.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篇3: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

  一、框剪结构高层建筑特点

  1.1框剪结构受力特点

  框剪结构是当代高层建筑设计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全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该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足够数量的剪力墙使建筑本身拥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结构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1.2框剪结构设计及施工的特点

  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高层框剪结构的建筑设计被广泛采用,高层框剪结构一般都设计地下室,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全现浇砼结构,在高层建筑群体建筑设计中,一般利用地下室或架空层与各主楼连接,主楼基础与地下室连接,连接部分的基础之间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一般设计要求在主楼主体封顶后再进行浇筑,高层框剪结构建筑根据设计的高度和层数不同,每平方米含钢量在55kg~85kg之间,设计选用的钢材,主受力钢筋一般采用二级钢和三级钢,三级钢采用的较多,构造钢筋一般选用二级钢和一级钢,砼设计一般采用C50 、C40 、C35三个等级的砼,也有个别采用C55、C60等级的。

  目前,框剪结构施工较流行的工艺为:采用现场搭设钢管脚手架作为承重和支撑体系,采用现场加工木模板作为砼构件的成型模具,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和竖向对焊;城市市区施工采用商品砼,郊区施工条件许可可自设大型搅拌站,砼现浇采用砼输送泵进行浇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和施工电梯。

  二、框剪结构高层建设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常常一项质量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工程质量问题又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得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对同类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做具体原因分析,然后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质量措施,从施工过程和施工投入分析,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有:施工管理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技术工艺因素、人员因素:

  2.1管理因素

  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讲,经常引发质量问题的管理因素有:未经图纸会审、盲目施工、无方案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未按操作规程和验收规范施工,不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报检、验收。以上因素容易引发的质量问题有:建筑物轴线偏差超标、标高错误、砼构件几何尺寸错误、砼标号错误、受力钢筋型号错误、钢筋绑扎位置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门窗尺寸错误等等。

  2.2材料因素

  从高层框剪结构建筑设计的特点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因素有:钢筋的力学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水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石子、砂含泥量超标,石子、砂级配不合理,上述因素对框剪结构的砼构件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钢筋不合格,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质量问题,砼构件可能会突然断裂,造成建筑物坍塌,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石含泥量超标,级配不合理,会造成砼构件强度不够,或砼构件严重开裂,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结构坍塌。

  2.3机械设备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的型号、新旧程度、实用功能、机械功率、性能可靠程度、施工生产的适用性等。钢筋加工设备型号选型不对会严重影响钢筋的成型质量,进而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隐患;砼搅拌设备选型不对,会造成砼的质量问题,也会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隐患;砼的浇筑设备会影响砼的浇筑质量。

  2.4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因素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的与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质量。

  2.5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 ,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的劳动纪律性、职业道德觉悟、专业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组织行为等因素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这几方面的控制。

  三、框剪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关键因素控制措施

  3.1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质量管理因素的有效控制是建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遵循质量管理基本程序的基础之上的。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即PDCA循环,也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阶段;计划阶段,就是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现行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实际施工条件,确定工程施工依据的施工质量标准,制定要达到的质量目标;执行阶段,即根据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组织施工,检查阶段,就是对施工过程中半成品或施工结果的成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这指的检查验收,一般包括原材料检查验收、工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旁站检查、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在特殊需要时有时还进行专项的检查验收;处理阶段就是把检查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的整改,直至符合质量标准达到质量目标为止。

  根据这一基本程序建立一套相适应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与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施工环节均衡进行,材料的物流路线安排要科学合理,要适应于保证质量的需要。从质量管理因素控制措施来讲,要做好质量管理,必须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五大因素(即“4Ml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工艺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

  事前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方案、计划、方法、检验方法审批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事中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工序检查验收制度

  2、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技术复核制度

  4、材料进场见证取样复试制度

  事后控制措施应包括如下制度:

  1、质量问题整改制度

  2、质量评定制度

  3、竣工验收制度

  3.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保证材料质量,对有害的材料避免使用;一切材料、工程设备和工艺均应为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应的品级,并符合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要求,随时按监理工程师可能提出的要求,在制造、装配或在现场或在合同中可能规定的其他地点进行检验。为检查、测量和检验任何材料或工程设备提供通常需要的协助、劳务、电力、燃料、备用品、装置和仪器,并在用于工程之前,按监理工程师的选择和要求,提交有关材料样品,以供检验。各类建筑材料进场需要有出厂证明书和试验

报告检验单,否则不得进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留置混凝土试块及其它材料试件。为保证质量,本工程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及验收规范,对施工中的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混凝土、砂浆等进行检查、试验、监督,防止错用、乱用和随意降低质量标准。对施工所用的材料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计划,进行检验、试验,提前做好各种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工作。编制施工预算和材料供应计划及构件、设备加工、外委计划。

  调查研究各种材料、构件、设备市场供应情况,按标准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物资进场后,由项目材料员负责验证,核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及标识,检查外观质量及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并验证随货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合格证,做好验收记录。按国家行业或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必须的物资进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未经检验和验证及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材料因素控制措施应制定的相关制度如下:

  1、原材料进场见证取样复试制度

  2、材料分类堆放标准制度

  3、材料用量计划制度

  4、材料使用前的试配制度

  5、材料专人管理制度

  3.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a)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设备购置应向质量管理人员申报,经审核后方能定货;优选订货厂家;签订定货合同;设备制造质量的控制;购置的设备在运输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和固定措施,防止碰撞损伤;加强设备的贮存、保管,避免配件、备件的遗失,设备遭受污染、锈蚀和控制系统的失灵。

  b)设备进场。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关键性大型设备,一切随机的原始资料、自制设备的设计计算资料、图纸、测试记录、验收鉴定结论等应全部清点,整理归档。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c) 机械设备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如起重机的性能参数,必须满足构件吊装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的要求,才能保证正常施工。

  d)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任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3.4施工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施工工艺因素控制措施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

  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作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能有效地避免因图纸差错而影响工程质量。每个项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图审查。一般情况,建设单位都会组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但这不能代替施工过程中的图纸会审。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图纸会审贯穿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之中,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后必须详细整理及确认,并分发给图纸持有人。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仍有误差或与实际状况不符,需对施工图修改,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签证制度,让施工图在变成成型产品的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为施工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选择,其前提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为此,施工方案必须进行优化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技 术 方案交底是工序的技术性指导文件。若技术方案交底能做到制度化,并且行之有效,则可保证工程有序地实施。因此,必须将技术方案交底作为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控制。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做到“方案先行,样板先行”。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作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对于技术交底,应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性的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技术交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连续的监控并应有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3.5人员因素控制措施

  施工人员,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组织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比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和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对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就不能安排其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

  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和操作,一定要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现场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严禁吸烟、打闹、嬉戏、误判断、误动作等。此外,应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并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施工人员管理控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篇4: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采用水泥砼路面的公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一些路基通病引起了砼路面的破损,不仅影响了砼路面的美观、行车平稳和舒适性,而且不易修复,影响了水泥砼路面的使用寿命。

  1 水泥砼路面施工破坏因素

  1.1路基施工

  1.1.1材料使用不当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走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

  1.1.2软基处理不当

  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然后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有案和施工工艺。软基处理方案一般有:淤回填土方、石方、上石混合料或砂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布,上工格栅或以上两种方案的组合等,但是施工时,往往是由于取的软基处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这样给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了隐患,使成形的路基沉陷或滑移等,最终影响路面砼板。

  1.1.3土石方填筑未按规范要求

  往往在施工过程中,(1)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有时填料的松铺厚度达60~80cm,这样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低限值;(2)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有的部分在路基填筑完成时,才发现填筑宽度不够,为达到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的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用人工摊铺拍实;这样补上来的路基部分远未达到密实度的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涮;(3)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仇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4)路基施工敖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5)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走的影响。

  1.2路面施工

  1.2.1集料控制不好

  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面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路面开始施工前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底基层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20%,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必须有良好的级配,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0.5mm以下的集料其塑性指数应小于4%,液限指数应小于25%;松铺好的集料在压实时,其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稍高。水泥稳定类集料面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面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将底基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都重新翻松,清除或用同类材料进行整形,并压实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和规走的线形、坡度、标高。水泥稳走集料的级配要求良好,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2%,集料中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水泥用量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加入:拌和要均匀。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不好,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路基、底基层、面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水泥稳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准:水泥用量不足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的质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坏。

  1.2.2施工未达到设计要求

  水泥砼面层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砼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这样势必影响砼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

  1.2.3结构层防水或排水未进行有效的处理

  往往路面板遭到破坏,人们想到的总是路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或台背回填质量或水泥砼板本身的浇筑质量等,而未足够重视结构表面渗入到路基中的水对路基的侵害。

  2 水泥砼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2.1路基施工

  路基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由于砼路面遭到破坏后要对路基有质量问题的地段返工是不可能的,且砼路面难修补。故在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清底要彻底。不适宜的材料应全部清除且按规范要求搞好基底压实。

  (2)软基处理要慎重。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3)路基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松铺厚度和粒径,控制压实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每层填筑要用平地机等机械整平后压实,形成横向路拱,做好临时排水使路基干燥等。

  (4)台背回填施工时要选用监理工程师或图纸要求的回填料,保证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回填时在台背可考虑做排水管和土工格栅。

  2.2路面施工

  (1)路面基层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合格材料,保证路面基层设计厚度及顶面标高,保证压实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按规范要求养生,并且绝对禁止行车碾压,保证基层不开裂,表面平整。

  (2)砼路面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确定材料的级配,保证砼质量并充分地密实,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用低标号水泥,水化热小的水泥或者是矿渣水泥,并且要严格控制养生,保证表面的湿度,夏季高温季节更要避免阳光爆晒。适时掌握切缝时间,保证切缝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水泥砼路面施工时出现的质量问题,其内因与外部条件,非常复杂。既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因此我们对某一种因素的产生,也不应看到孤立,应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水泥砼路面的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篇5: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浅述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桩基础的种类很多,其中沉管灌注桩是目前采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桩基。与预制桩相比,它具有节省钢材、降低造价、施工方便、工期短、在持力层顶面起伏不平时桩长容易控制等优点。

  虽然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较为简单,但它受到施工方法和施工人员因素的影响,桩位偏差较大;当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当或某道工序中出现漏洞,也将会造成许多的质量问题;另外,遇淤泥层时处理比较难。其中沉、拔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方面的施工经历,从其施工过程谈谈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1、桩点定位

  桩位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整个桩基工程的质量及对上部结构受力分布情况。在将施工图上桩位精确地测设到场地上时,并不代表这个桩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是不变的,它会由于周围土被挤动和打桩机作业中来回碾压而发生移动。

  可先将桩点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上,挖至桩点深300mm左右处,将白灰倒入土中捣实。打桩时,以土层深300mm处的白灰点作为桩位,桩点要在打桩前挖出,打一根桩挖一个桩位点,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个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位置准确。但对有些工程却不是很实用,如采用预埋桩头、下几个施工桩位已经压在桩机下等情况,这样桩位就来不及挖出,延长了施工工期,只能在桩机进场前埋设好桩位,施工时经常复核桩位,以保证桩位的准确性。另外,预制桩头埋设时,应注意将桩位下的大石头挖出,以免沉管时,桩尖碰到大石块而偏滑位置。

  2、走机路线和打桩顺序

  桩机进场前,要慎重确定走机路线,尽量避免重复线路及多次转动机身,那样会对已施工完成的桩身产生多次挤压,造成断桩。并且拟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应根据地形、周围环境、土质和桩的密度等决定。当逐排打设时,打桩的推进方向应逐排改变,以免土体朝一个方向挤压,并且对同一排桩而言,必要时宜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进行。自边缘向中央打法,使中间部分土壤挤压较密实,不仅使桩难以打入,而且打中间桩时,还有可能使外侧各桩被挤压而浮起,所以一般以自中央向边缘打法和分段打法为宜。尽量避免土体因挤压而密实,使沉管困难和桩位偏移,或产生水平力和拉力,使已打好的桩身造成断裂。有时遇到地表土层较坚硬,下面为软弱土层,桩成型后,还未达到初凝强度,当邻桩施工时,在软硬不同的两层土中振动下沉套管,由于振动对于两层土的波速不一样,产生了剪切力,把先施工的桩剪断。遇此情况,应采用跳打法加大桩的施工间距。并且对于群桩基础,或桩的中心距离小于3.5倍桩径时,也应采用跳打法,中间空出的桩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以后,方可施打,以减轻对邻桩的挤压力,防止断裂事故发生。跳打法对一般性粘土地基是有效的,但在饱和的淤泥中,仍有可能发生断裂事故,遇此情况,可用控制时间的连打方法,即规定必须在邻桩混凝土终凝前,把桩施工完毕,一个桩基范围内的几根桩,应在当天内打完。

  在一次桩基工程施工中,就出现过因未采用跳打法而造成桩身上部断裂。此工程为两个工业设备基础,采用φ377沉管灌注桩,群桩中各桩前后左右之间的距离为1350mm,施工队在施工第一个基础时,按规定采用跳打法,当施工到第二个基础时,因工期紧迫,为了减少走机时间,而未采用跳打法,改用依次逐排打,事后经检测单位对桩的动测结果表明,第一个基础的桩基质量较好,而第二个基础的桩基质量就相对较差,上部断桩较多,后采取了加固补救措施,可见打桩顺序非常重要。

  3、振动沉管

  沉管时应连续进行,不要停歇过久,以免摩阻力增大,导致下沉困难。如持力层以上有中密的粉细砂等硬夹层,,其厚度在1m以上时,可能发生沉桩时间过长而导致桩头压碎或穿不透,甚至出现卡管现象。遇此情况,在试桩时就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配重或振激力,必要时可采用钻机预先钻穿。假如发生卡管时,应在夹层处反复抽动二三次,然后拔出桩管,扎好活瓣桩尖或重设预制桩尖,重新打入,并争取时间尽快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拔管,缩短停歇时间。

  当沉管快到持力层时,必须严格控制最后两个两分钟的贯入速度,其值按设计要求,或根据试桩和当地长期的施工经验确定。在一次住宅楼的桩基工程中,设计为Φ377沉管灌注桩,预制桩尖进入持力层约1m。在试桩时,当桩尖进入持力层约0.4m时,由贯入度的测算,得知桩管已经沉不下去了,于是重新启动振动锤,加配重及抬桩架以增加自重压力,但测量贯入度,只沉入60mm,就再也沉不下去了。根据该地区以往的桩基施工经验,桩尖几乎都没有进入持力层1m,再经设计单位的核算,认为此工程桩尖进入持力层约0.46m,可满足要求。

  对于饱和土层,土壤中的水分较多,桩壁土经沉管施压后,流动性相对增加,易造成缩颈和断桩。可采取复打法,对活瓣桩尖的情况,在第一次施工完成后,再把活瓣桩尖闭合起来,在原桩孔混凝土中第二次沉下桩管,将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然后进行第二次灌注混凝土和振动拔管;对于预制桩尖的情况,当第一次施工完毕,拔出桩管后,及时清除粘附在管壁和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在原桩位上第二次安放桩尖,再进行第二次施打。对于有断桩和缩颈怀疑的桩,可采用局部复打法,如缺陷在桩的下半段,则第一次灌筑到半桩长时(另加1m以防复打时上段土塌落影响质量),即拔出桩管,再合拢桩尖活瓣或加预制桩尖,在原孔中再沉到底,进行第二次灌筑混凝到顶;如缺陷在桩的上半段,则第一次混凝土灌筑到顶后,第二次再将桩管沉至二分之一桩长,立即灌筑第二次混凝土到顶;当在饱和的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则应采用全桩长的复打。复打法能使桩径增大,提高承载力。但施工时必须注意:第二次沉管时,要经常用吊铊检查桩尖是否已超前落入孔底,以免孔周土落在桩尖上,形成吊脚桩;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以前全部完成,而且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要达到自然地面,不得少灌;应随拔管随清除粘在套管壁和活瓣桩尖上以及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还要保持前后二次沉管的轴线重合。

  4、拔管过程

  沉管完成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钢筋笼的吊放最好在桩管混凝土灌注到钢筋底下两米左右时进行,以免过早放置而使钢筋笼受混凝土的冲击产生变形。基本上在每拔高1m管时,就要检测混凝土的充盈系数是否大于1。

  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如果封底混凝土灌得过早,沉管时间又较长,封底混凝土经长时间的振动被振实,形成“塞子”,拔管到一定高度时,“塞子”才打开,会形成吊脚桩。遇此情况应合理掌握混凝土的灌入时间,一般在桩管沉至地下水位以上0.5~1.0m时灌入封底混凝土。

  开始拔管时,先启动振动锤振动5~10秒,再开始拔管,并用吊铊探测得桩尖活瓣确已张开,混凝土已从桩管中流出以后,方可继续抽拔桩管,边拔边振。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和高度,必要时采取短停拔(0.3~0.5

m),长留振(15~20秒)的措施,严防缩颈和断桩。在通过特别软弱的土层时,可适当停抽密振,但不要停得过久,否则混凝土会堵塞管中不落下。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应至少保持2m以上高度的混凝土,并高于地下水位1.0~1.5m,或不低于地面,要经常用吊铊探测,不足时要及时补灌,以防混凝土中断,形成缩颈。

  如果未采用吊铊探测管内的混凝土下落的情况,也可根据钢筋笼的吊绳来判断,当拔管过程中,钢筋笼的吊绳突然随拔管高度越来越松动,则表明管内混凝土未下落,应拔出桩管,复打施工。

  遇饱和土层时,为防止灌注时造成混凝土在该层坍塌而形成断桩,可用反插法。即在桩管灌满混凝土之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如采用预制桩尖时,每次拔管高度0.5~1.0m,反插深度0.3~0.5m;如采用活瓣桩尖时,反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三分之二,防止反插时活瓣向外张开,把孔壁周围的泥挤进桩身,造成桩身夹泥。在拔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0~1.5m以上,拔管速度应小于0.5m/min。在桩端处约1.5m范围内,要多次反插以扩大桩的端部截面,并在穿过淤泥夹层时,应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但必须注意,在流动性淤泥和坚硬土层中,及桩身的配筋段施工时,不宜采用反插法。

  5、桩顶处理

  如果发现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可采用比原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接高桩顶。对于断桩的检查,在2~3m以内,可用锤敲击桩头侧面,同时用脚踏在桩头上,如桩已断,会感到浮振;深处断桩常采用动测或开挖的办法检查。一旦检查发现断桩,应将断桩段拔去,略增大面积,或加铁箍接驳,清理干净后,再重新灌筑混凝土补做桩段。

  6、材料控制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必须选用有按规定配筋的,并且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30。以免沉管时,预制桩尖因强度不足而破损,被挤入管内,造成拔管振动时未能将桩尖压出,管拔至一定高度时才落下,但又被硬土层卡住,未落到孔底而形成吊脚桩;或桩尖被打碎进入桩管,泥砂和水同时也挤入桩管,与灌入的桩身混凝土混合而形成松软层。

  综上所述,影响振动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彻底解决,就必须从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积极预防,尤其是施工时沉、拔管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施工前应详细研究地质勘探资料及设计文件,据此提出全面有效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各方参加有代表性的打试桩,施工中应随时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经常测定混凝土灌注情况,及时判断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