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浅议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偏差一直是目前施工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一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GB50204—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作了详细说明。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在梁、柱、板中,保护层越大则截面有效高度越小,所能承受荷截越小,故保护层厚度不宜过大;而保护层过小则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及构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所以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严格的要求,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保护层还具有给钢筋骨架限位、固定的作用。

  目前在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是砂浆垫块和塑料垫块,根据不同使用部位、按不同厚度的垫块,预制砂浆垫块上面要预埋铁丝,以方便固定。其强度不得小于结构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若强度过低则易被钢筋压碎,且削弱构件强度。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保护层常见质量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构件来说,由保护层厚度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有漏筋或截面有效高度不够。原因是当垫块太小或漏放时,保护层太小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外露(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的表面),这会导使钢筋锈蚀,承载力和耐久性均会降低。保护层厚度过大时,梁的有效高度降低,截面承载力会降低、柱、墙的核心面积减小,也会降低受压承载力,而且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在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也有不利影响。

  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但是,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层很难控制,常见问题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有效高度不足,从而降低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

  造成保护厚度不当的施工原因有:

  ⒈许多施工人员对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对梁箍筋的肢高通常是取梁高减去两个设计或施工规范规定的保护层的厚度,认为梁柱的混凝土保护层是针对箍筋而言;有时施工为防止露筋,认为混凝土保护层越厚越好,箍筋内径的尺寸偏小,无形中增大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小了构件有效高度。

  ⒉绑扎钢筋时常将板、次梁、主梁、框架梁的负筋一层层地往上叠,使保护层最小厚度不能保证。

  3.采用垫块形式及摆放随意性大。施工现场采用的垫块形式不规范,有选用砂浆垫块、石子垫块、钢筋垫块,还有选用碎砖垫块,甚至还有用混凝土碎块或石子或碎钢筋头,规格和强度根本没有质量保证。

  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

  一、梁、板保护层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中,梁内钢筋的保护层(底部和侧面)比较容易正确控制,常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均匀分布,且其位置固定,避免漏放、错放。板底钢筋也比较容易控制,其垫块一般呈梅花形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m,因为当间距过大时,局部楼板底筋的保护层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

  楼板面层钢筋的保护层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行走频繁,钢筋难免被大量踩踏,而板筋一般较细,容易弯曲、变形;再就是上层钢筋网的钢筋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这些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

  1.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进行,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他们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2.严格控制垫块厚度,保证厚度均匀;控制绑扎密度;切实保证垫块扎牢。改变传统的施工工艺,推广和使用塑料垫块和塑料卡子,有效地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位置。

  3.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施工活动跳板,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4.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以确定钢筋位置的正确。

  5.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二、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

  墙柱保护层一般比较容易控制,主要措施:

  1.模板要求:墙的内外模板之间用螺栓紧固,加外模支撑,防止模板外倾或变形;柱的模板要保证其位置、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且支撑固定。

  2.钢筋要求:墙、柱的水平钢筋、箍筋、拉钩的加工尺寸一定要准确,加工尺寸准确,且连接牢靠。

  3.垫块要求:墙柱保护层纵横向间距一般控制在1米左右(且不少于2列),切忌数量太少;尽量采用新工艺、新产品,如采用塑料垫块或使用卡撑式定位件等。

  三、结论和建议

  保护层的厚度的不当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露筋或截面有效高度降低,这直接影响承载力和耐久性,所以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严格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依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耐久性、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并且在施工中模板牢固,钢筋尺寸准确;垫块、马凳等选材得当、布置合理,严禁错放、漏放;各工种穿插有序,严格隐蔽验收,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本工程在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定位措施上采用以下办法进行控制:

  采用塑料及混凝土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如上图所示):塑料垫块分为板、墙两种,根据不同的钢筋直径选择不同的塑料垫块成品,可以保证尺寸完全统一且控制在保护层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柱筋塑料卡卡在箍筋上,间距800mm设置,墙体塑料卡间距1m梅花形布置,板塑料垫块间距1.2m梅花形布置。梁主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预制垫块控制,每隔800mm布置2块,梁侧面采用塑料卡间距800mm,根据梁高布置,不少于2块。底板采用预制垫块控制,每隔500mm布置1块。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地下室梁、柱迎水面保护层厚45mm,地下室内梁、柱保护层30mm,地下室墙体内墙面保护层20mm。地下室结构的外墙与底板,其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不应小于50mm。施工时梁、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在纵向受力钢筋外围的混凝土保护层内增设直径为16~20mm的钢筋网,防止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篇3:钢筋保护层控制办法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办法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及钢筋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和不易控制的问题,在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定位措施上,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控制:

  梁板底筋保护层厚度控制:采用混凝土块或钢筋做成的马凳进行控制,同时底板钢筋垫块应做好止水措施。

  柱子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定位卡在浇筑砼前将定位卡套在柱筋顶端,用绑扣将柱筋紧靠在定位卡上,控制钢筋间距位置,下部用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墙体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采用5mm厚的钢板做成定位钢板固定在墙模板上口部位,定位钢板作为外顶措施顶在墙体竖向钢筋上,保证钢筋不向外靠。墙体内侧则采用梯子筋作为内撑,保证墙体钢筋不向内拢,从而确保钢筋保护层的精确。

篇4:钢筋绑扎安装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法

  钢筋绑扎、安装及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法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 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 以下钢筋。

  ⑴基础钢筋绑扎

  ①工艺流程:弹钢筋位置线→铺设底层钢筋→放垫块→绑扎地梁钢筋→柱插筋→申报隐检→隐检签证→转入下道工序。

  ②底板为Ф18-20 钢筋,直径粗,重量大,由塔吊运送到底板作业面,边吊运边按线铺放钢筋,确保钢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③为防止柱插筋及甩出上层的搭接筋在浇筑砼过程中位移,墙、柱立筋下端附加Ф12 水平筋与底板上层筋绑扎连接,上端用Ф14 临时定位箍固定。

  ⑵楼板钢筋

  ①工艺流程: 核验模板标高→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安放垫块→敷设专业管线→安放马蹄铁→标识上层钢筋网间距→绑扎上层钢筋→申报隐检→隐检验收签证→转入下道工序。

  ②楼板钢筋绑扎技术要点:

  楼板钢筋直径较小,加设铁马蹬间距为600mm,梅花型摆放,确保上层钢筋不产生挠度。绑扎完楼板钢筋后,及时搭设人行马道,防止下道工序施工时直接踩踏钢筋上,使钢筋产生位移及变形。浇筑砼过程中,安排专职钢筋工值班,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后及时修复,保证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始终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示意图,附后。钢筋焊接部分需要焊接的钢筋Ⅰ级钢筋采用E43 焊条,Ⅱ级钢筋采用E50 焊条,焊工应执证上岗,其试件检验合格后方可在主体工程中施焊。钢筋保护层:基础底板处为35mm 厚,采用50×50×35 的1:1 水泥砂浆垫块,局部采用32 短钢筋支垫(指地梁下);顶板、阳台、楼梯、墙15mm 厚;梁、柱分别为25mm、30mm 厚,墙体采用专制硬塑钢筋保护层卡。

  ⑶柱钢筋绑扎

  ①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 度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45度。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③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拉,并与上层梁板筋焊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