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地下工程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日趋突出,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而且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地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1环境岩土工程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人类岩土工程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岩土工程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为治理及保护环境服务。环境岩土工程不仅覆盖了传统岩土工程问题,而且延伸到:①有害有毒废料控制;②湿地、海岸边、疏浚和海相沉积物;③干旱和沙漠地区;④敏感性生态地质环境及考古技术。

  2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内容

  就目前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可归为如下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

  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引起的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由生产活动引起的问题有采矿造成的采空区塌陷,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开采地下水及油气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由工程活动引起的问题有城市建设产生的振动与土体变移动等。

  3地下工程中遇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3.1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下沉的现象,其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所以早期一般不易察觉,也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多发生在大中城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面沉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积区域性扩展,由于深部含水层开采量的增加,以及开采由浅部向深部发展,已形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两大沉降区域。

  引起沉降的原因很多,除了活动断裂和构造沉降等自然因素外,还有地下工程开挖施工,基坑降水和抽汲地下水等人为因素。从全世界范围看,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固结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性,一旦产生,其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工程降水前,首先要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地下管线性质及分布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降水方案与防范措施。如在基坑工程降水中设置竖向止水帷幕,实施坑内降水;井点降水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造成的累加沉降;采用井点降水与回灌相结合的技术,在井点降水管井与需保护的建筑、管线间设置回灌井点、回灌砂井或回灌砂沟,持续、不断地用清洁水进行回灌,形成一道水幕,以减少降水曲面向外扩张,防止临近建筑物、管线等基础下土层因释放水而沉降。

  3.2 地下水污染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除了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外,由下列的情况引起的水质污染也不容忽视:①长期超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增加了包气带厚度,包气带岩土的矿化作用及氧化作用增强,使潜水含盐量增多。另外,潜水含水层变薄,水量减少,水稀释作用减弱,水中各组分浓度增大,因而矿化度升高;②由于城区下部承压水开采量大,形成降落漏斗,增加了水力坡度,加速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致使地下水污染速度加快。受污染的潜水通过弱隔水层补给下部承压水,造成承压水污染;③建设工程施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④工程钻探或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有机或无机的液体,导致水质的污染;⑤地下水开采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特别是多层组地下水混合开采,成井工艺不当,止水失效,以及废井使上层承压水向下渗,造成下层水质污染;⑥地下油库渗漏及城市排污管道损坏、泄漏引起地下水水质污染;⑦回灌水质不良引起人工回灌地区地下水污染。

  3.3 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问题①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引起的环境效应:由于支撑物受弯破坏或锚杆体系抗拔力不足,拉杆自身断裂或拉杆及锚座的连接不牢导致支护结构自身破坏,导致边坡失稳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而引起邻近建筑设施破坏。②打桩对周围土工环境扰动影响问题:锤击沉桩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桩身及桩周附近地基土体的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同时存在,在振动频率较低的地基土中,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容易感受到,且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更大;由于振动会以应力波的形式向更远范围的地基土体扩散传播,造成沉桩区及其邻近地基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从而影响周围建(构)筑物。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兴领域,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十分宽广的发展前景。所以在进行开发时要充分的考虑环境的代价,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充分的调查研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所涉及的环境工程问题,以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工程问题,防患于未然,造福于人民。因此,岩土工程活动应积极利用并研制环境岩土工程控制新技术,使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方晓阳.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1-11.

  [2]白彦光,武胜忠,等.环境岩土工程的内容和特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34(1).

  [3]郑威龙,司刚平,等.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3).

采编:www.pmceo.cOm

篇2: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控制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控制对策浅析

  岩土工程造价控制地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质量的高与低, 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进度的快与慢,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 勘察造价受土建定额制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技术、制 度、管理三个层面加强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

  一、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特点及其必要性

  1.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的特点岩土工程造价管理属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部分,但 是岩土工程的施工对象与整治对象是地层,研究的是地质方 1 法,正是因为地层的隐蔽性、深藏性及岩土的不均匀性,造成 工程造价的相对不确定性,而如果套用原有土建预算定额,势 必误差较大,地层变化越大,总误差也越大,因此造成预算的 不准确性,一般土建预算价远远低于岩土工程造价。

  2.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的必要性自gg开放以来,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 展,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推动了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许多造价确定上的问 题与困难,稍有不慎便会因决策不当而亏损。目前岩土工程勘 察尚没有一套单独完整的、具体的岩土工程造价体系,现有预算定额不符合实际情况,使施工单位蒙受较大损失,施工企业承担了风险还得忍气吞声,而施工企业自己编制的工程造 价则往往没有依据而得不到认可。我国目前建设规模虽大,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众多,相 比来看勘察市场仍是供过于求,导致勘察市场竞争激烈,甚 至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勘察招标投标中压价、让利现象比比皆是。过低的勘察价格迫使部分勘察单位削减勘察工作量 以求赢利,其结果是使勘察质量大打折扣。目前人们对建设 项目造价管理研究得时间较长、较成熟,而对独具特点的岩 2 土工程勘察造价的管理则认识不够,探讨、研究得也不多。因此,规范勘察市场迫在眉睫,需要加强对勘察造价的科学 管理。

  二、目前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勘察队伍庞大,而勘察任务相对不足,从岩土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来看,不仅存在着现有项目划分不切实 际,新技术项目短缺等技术问题,而且存在管理体制交叉重 叠,相互矛盾等问题。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建筑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导致勘察单位竟相压价,从而使勘察成果的价值大打折扣,结 果是严重影响勘察质量。

  1.造价管理的技术问题首先,缺少专门的岩土工程施工定额。目前土木建设项目中岩土工程施工定额非常粗略,尚没有一套单独完整、具体 3 的岩土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就目前应用最广的灌注桩来讲,套 用现行铁路钻孔灌注桩施工预(决)算定额,显然太粗,不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单位要蒙受很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亏损。这就 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不能得到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也降低了工 程造价管理的权威性。其次,新技术、新工艺缺少对应项子目。目前的岩土工 程施工定额中,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奇缺,具体体现在(1)基础 工程施工方面,缺少专项子目:预制桩沉桩新工艺振动沉桩 法、射水沉桩法等;灌注桩成桩新工艺回转钻孔灌注桩、冲击钻孔灌注桩、 旋挖灌注桩等。 (2)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面, 缺少专项子目包括:固结排水(塑料)插板桩等。(3)基坑及边 坡加固工程施工方面,缺少专项子目:抗滑桩、锚桩、护坡(挡土)桩、挡土墙、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4)基础托换工 程方面,缺少专项子目:树根桩、压入桩等。(5)地下水防治工 程施工方面,缺少帷幕灌浆等子目。 最后,不注意对岩土工程勘察造价资料的积累、分析、 整理与发布。勘察工程造价比较意识淡薄;或走向另一极端, 过分强调勘察工程造价的类比,而不考虑岩土工程勘察的客 观性差异,盲目追求所谓的“低造价”。 4

  2.造价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条块分割,协调配合乏力。中央、地方、 各行业均有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各自开展相关专业的 建筑、安装等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由此导致诸多弊端:①重复 工作。工程造价管理的绝大部分工作本可以由一个专门的机构完成,却在不同行业内重复进行,无谓地消耗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没有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②政出多门, 无所适从。

  3.造价管理方式上的问题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的控制,政府部门虽颁布了有关 价格方面的法规,但目前尚没有对其进行直接有效地审查、监督的措施,即政府部门对勘察造价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欠 缺,宏观调控欠佳,基本上只有建设方和勘察方在对岩土工 程勘察造价进行管理。但建设单位(发包方)往往只注重降低 造价而很少注意到勘察工作量应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很多情况下只重视招标投标阶段的工程勘察造价管理,而轻视工程勘察实施中及完工后的造价管理。 很多勘察单位(承包方)则迫于市场竞争的现实情况,时常为多揽勘察任务而迎合 发包方的要求过多让利,或不注意对勘察造价资料的积累、 5 整理及利用而盲目让利,亦不重视勘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建设工程中的其他各方(如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对勘察造价基本是不管不问。

  三、加强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的控制对策

  1.创新技术层面的造价管理首先,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 统是指能够对工程造价系统进行搜集、加工、整理、运算、 分析、预测、辅助决策、传递、储存、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 目前所谓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就是提供估算、概算、预(结)算或提供价格信息和政策文件等单项、几项 信息服务,功能单一且分散,独立的处理系统较多,相互之 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没有数据交换接口和共享数据库,而且内部的数据库没有规范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信息标准 化管理,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建筑市场的需求 还有相当人的差距。其次,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

培训并形成定6 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 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是: (1)培养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素 质;(2)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3)积极参与工程实践。

  2.完善制度层面的造价管理设立岩土工程造价管理分协会,负责制定岩土工程造价 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制定统一的岩土工程施工基础定额。要充 分考虑施工环境—地质情况、施工深度、施工方法及工艺等因素,不能笼统地按“打桩工程”套用。如大直径灌注桩孔, 一定要考虑到地层卵石、漂石、滚石直径的大小;嵌岩深度、 岩石可钻性、岩层有无溶洞或暗河;施工动力来源、孔径、孔 深、钻头类型、护壁形式及排污等工艺情况。地层分类可借 鉴工程勘察取费标准中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建议组建岩土工程监理中心,由该部门管理合同,约束业主和承包单位的行为,处理工程中的索赔事宜,若发生分歧, 协商不能达到意见一致时,可采用仲裁或诉讼的法律行为,使岩土工程实际造价与预算定额之间相辅相成,逐步实现两者 之间的,统一化、规范化、动态化和科学化。

  3.改革管理层面的造价管理7 首先, 对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的管理同样必须是全过程的。就是无论是选址勘察阶段,还是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 段,或者施工勘察阶段,从勘察招标投标,到勘察实施,再 到提交勘察报告、勘察完工,建设单位、勘察单位都要从头到尾对其造价进行管理。其次,对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的管理 也应是是全方位的。即对岩土工程勘察造价进行管理的不仅 仅是建设单位(发包方)和勘察单位(承包方),还应包括政府 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应包括监理(咨询) 单位。再次,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应是多层次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多层次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管理主体的多层次。 其二,勘察造价管理内容的多层次性。岩土工程勘察造价管理得科学与否、有效与否,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对建设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投资和工期估算的准 确性,影响着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应加强对勘察造价的管理。

  参考文献 8

  [1] 杨 有 志 . 论工 程造 价管 理体 制的 改革 [J]. 建筑 经济,1999(10).

  [2]刘卫东.对岩土工程造价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 部探矿工程.20**(1).

  [3]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 年 2 月第 1 版.

  [4]童晴,吴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思考[J]. 施工管理,20**(3).

  [5]黄桂东.铁路建设项目中岩土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研 究[J].20** 年 4 月. 9

篇3:道路桥梁施工中问题对策

  浅述道路桥梁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道路建设中,桥梁占据相当大的工作量,然而随之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增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首先阐述提出了桥梁施工中的一些问题,结阐述了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道路建设又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上水平不高,所以我国的道路建设更显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为此,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桥梁出现裂缝

  道路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和正常的使用,而且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我国建设道路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目前在道路建设的技术问题中具有普遍性,这其中除了是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混凝土造成的,如:没有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加以重视,使混凝土曝露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混凝土受潮变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只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随意配比;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对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力道过猛;在混凝土模拆除后,没有给予必要的养护,导致混凝土体表缺水出现干裂等,为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桥梁混凝土进行常规计算。我国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为 0.2~0.3mm.此外,还要进行温度裂缝计算,采取隔热设计;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配筋率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式,从材料性能方面和结构形式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之以合理的施工工艺,按设计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重视混凝土振捣技术,计算好拆模时间,选用一定份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收缩和水热化影响较小),遇到高温天气时使用井水拌制混凝土,这样可以降低浇灌温度。虽然桥梁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施工人员应该根据裂缝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采用合理的治理方法,确保道路桥梁竣工后的美观外形和使用安全。

  2 桥梁钢筋锈蚀

  钢筋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桥梁钢筋出现锈蚀的话会严重危害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环境、施工等,以及其他诸如钢筋应力状态等因素也会导致钢筋锈蚀。 桥梁钢筋锈蚀的机理很复杂,因此道路桥梁钢筋防腐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诸多措施综合治理。 施工工人在建设道路桥梁过程中就要加强桥梁钢筋防护意识, 要使用涂层钢筋,这种钢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钢表面加上防腐涂层, 使其与腐蚀性环境 (酸雨、 尾气、 除冰剂等)隔离开来, 这样就能达到普通低碳钢防腐目的。 涂层材料不能被破坏,不管是在运输、储存还是在安装过程中,这种材料在恶劣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持续性, 在道路桥梁钢筋使用寿命周期内均能保持其结构功能。 此外,施工工人还可以使用电化学防护法阻止桥梁钢筋锈蚀。 这种防护法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就是使钢筋携带足够数量的多余电子,这样无论腐蚀液体的硬度值如何,钢筋都不会被腐蚀,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经出现锈蚀的钢筋要积极进行修复: 清除掉所有出现锈蚀区域内的混凝土, 采用喷砂法除掉锈迹,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钢筋以确保梁体内的含筋量。 最后一点要加以强调的是, 施工工人在加强桥梁钢筋防腐的同时要注意跟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根据道路桥梁的政治经济地位、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桥梁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筛选符合使用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防腐材料。

  3 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

  桥梁铺装层虽然在桥梁中所占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它对道路交通的顺利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在相继暴露出来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中, 桥梁铺装层的质量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一些桥梁施工中,桥梁铺装层的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施工工序控制不严,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外观质量上做文章,致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裂缝,松散、脱落等问题,维修周期越来越短。桥梁铺装层在构造上属于刚性结构,目前,我国的重载交通及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铺面层直接承受着车辆和行人荷载的冲击,现行桥梁铺装层与重型或超重型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多已不相适应,这样就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因此施工人员在建设桥梁铺面层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桥梁铺装层厚度,铺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这样可减弱或避免铺装层的弯曲开裂,要保证铺装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出现明显的开裂和其它问题。铺层材料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要保证铺筑后基本不会透水,以防止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从而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对于处于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可以在桥梁铺面层铺上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厚度可达到8~10cm) ; 对于处于冰冻地区而可能出现裂纹的道路桥梁上,可以铺上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柔性的,可以有效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4 桥梁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的道路建设工地多位于人少林密山高的地方,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这就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有坚定的工作信念,硬实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路为家,以路为业,安心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山区道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施工人员怕吃苦,怕受累,职业素质不高,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畏怯,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觉得自己懂技术、有文化,应付目前的技术问题绰绰有余,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念,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① 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使自己时刻牢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今天有用的知识,明天就有可能过时,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 ② 施工人员要多接触、 学习管理、 法律、网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除了懂得施工技术外,还要熟悉美学、环境保护、水文地

质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造出既美观又经济的桥梁。③ 施工人员要熟悉有关法律、索赔程序、合同条款等相关知识,我国已加入WTO,经济活动逐渐与国际接轨,施工人员要懂得维护工地单位的合法权益,造出符合规范的桥梁,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5 结束语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不仅需要工程参与者能够通力配合, 更需要足够的责任心。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经济合理的使用材料资源,坚持施工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国家批准的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施工” 、 “结构优化施工”等现代施工办法;要注意因地制宜,节省建设资金,就地取材等。这就需要施工工人和有关人员吸取经验,采取种种措施避免不良因素,保证桥梁质量。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 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确保行车安全、 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还能避免因返工或大修而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篇4:混凝土强度问题处理

  混凝土强度问题的处理

  一、简述

  在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决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其中混凝的强度是决定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够合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各位朋友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各种关于混凝土强度方面的问题,又不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法,感到头疼不已。比如说代表混凝土质量的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局部混凝土无代表试块,混凝土强度评定不合格等等。

  下面,本人针对自己遇到或者听到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处理方案,希望能给各位同行的朋友一定得帮助,同时也请各位参与讨论,指正存在的错误,给出根恰当的处理方式。

  二、处理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2、混凝土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3、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46-20**)

  4、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3-20**)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三、处理方法

  1、混凝土试块不合格

  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实验室通知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设计值,这时候,不要着急,有办法的

  (1)在工作中,多做几组试块,在接到实验室通知后,然后将自己的备用石块送实验室进行抗压试验;

  (2)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对结构实体进行回弹,根据相关规程,对该部位的混凝土作出评定;

  (3)编写处理方案,请建设、监理单位单位到相关部位选样,进行取芯,经打磨,达到实验要求后,进行抗压试验。

  当然,如果工程比较大,代表混凝土实体强度的试块较多(大于10组),可采用统计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也是满足要求的。

  2、局部无代表试块

  一些局部无代表试块的,大都是一些小型构件,比如楼梯、风厅、烟道、圈梁等,这些小型构件常常被大家忽略,到监督站验收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感觉挺棘手吧。

  浇筑小型构件时绝大www.pmceo.com部分都是和大型构件一起浇注的,和大型构件划到一个验收批次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使我们粗心罢了。这种情况监理和甲方代表都是知道的。

  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写个证明文件,证明是由于本单位原因漏填了这个部位,然后让监理把情况说明一下,签个“情况属实”,然后各单位签字盖章。拿着这个证明文件,到实验室就可以把局部构件加上。

  也有监督单位叫真儿的,那就只能回弹或者取芯试验了。

  3、混凝土强度评定不合格

  遇到混凝土强度评定不合格,这是最烦人的了,因为进行混凝强度评定都是到工程结束,资料整理阶段了,补混凝土试块已经来不及了。

  别着急,也有办法,可以对实体混凝土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就是回弹。请资质比较硬的试验单位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测,费用也不是很高(2000-5000元)检测合格后,也能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依据资料评定为合格。程序繁琐点,别着急。

  以上说的是常规的处理方法,一般有这些就足够了。

  也有更烦人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各种检测都不合格。这种情况就只能做加固处理了。自己编织个加固处理方案,到设计单位去审,通过了以后找监理、甲方签字认可就可以实施了。

  常用的方法就是碳纤维加固和粘钢加固,再次不在详细说明。有需要的朋友可留言。

  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同仁留言指正

  转载自:建筑人技术交流之家-季国栋

篇5:混凝土裂缝问题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裂缝的存在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及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身安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不同原因产生的裂缝在实际操作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下面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几种裂缝及预防措施。

  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造成干缩,并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还因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不同: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毫米~0.2毫米,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用时掺入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必要时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配比。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入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至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出现高温和大风天气时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有时也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而形成,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沿30度角至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www.pmceo.com,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时往往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力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三是降低水灰比。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入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七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九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十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十一是预留

温度收缩缝。十二是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毫米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十三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十四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