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办公楼工程卸料平台搭拆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办公楼工程卸料平台搭拆安全技术措施:

  1、搭设金属扣件双排脚手架,用于高层建筑的,应严格按国家有关专门规范的要求进行。

  2、用于一般建筑工程,应严格按省厅相关的行业规程要求进行。

  3、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的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裂变的杆件不宜使用。

  4、严重锈蚀、变形、裂缝及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准使用。

  5、脚手架的基础除按规定设置外,必须做好排水处理。

  6、高层钢管脚手架座立于槽钢上的,必须有扫地杆连接保护,普通脚手架立杆必须设底座保护。

  7、不宜采用承插式钢管做底步立杆交错之用。

  8、所有扣件的紧固力矩,应达到45-55N.m。

  9、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10、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应采用叠交方式,二只回转扣件接长的二只扣件间隔不少于0.4m.。

  11、高层建筑金属脚手架的拉杆,不宜采用铅丝攀拉,必须使用埋件形式的刚性材料。

  12、拆除现场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工具。

  13、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吊运机械不允许搭设在脚手架上,应另立设置。

  14、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

  15、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16、所的高处作业的人员,应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及方案要求。

  17、建筑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向外伸挑物件。

  18、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步层内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19、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即安全网→竖挡笆→垫铺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拉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20、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二步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21、所有连墙杆、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22、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二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23、所有垫铺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24、脚手架内必须使用电焊气割时工艺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特殊工种的要求和消防规定执行。专派专职人员,配备料斗(桶),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严禁无证动用切割工具。

  25、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26、输送至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应按类堆放整理。

采编:www.pmceo.cOm

篇2:悬挑卸料平台施工搭设拆除要求

  悬挑卸料平台施工搭设与拆除要求

  1、搭设、拆除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身体状况良好,经过技术交底,准确掌握本工程集料平台搭设、拆除的特点与方法。

  2、搭设、拆除时设专人指挥、看护,划定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非搭设、拆除人员禁止进入施工区域。

  3、搭设流程

  在平整场地上先按图纸位置布置两边主梁(〔16槽钢〕→然后布置两头的次梁(〔12.6槽钢〕并与主梁满焊→再布置中间次梁(〔12.6分布槽钢〕与主梁满焊→将φ25吊环与槽钢焊接→起吊平台至使用位置→挂钢丝绳固定→卸塔吊吊钩→卸料→起吊移位。

  安装检查:安装前对操作人员身体、安装用机械设备、安装环境等进行检查。

  平台吊装:吊装稳固槽钢底架,槽钢与钢丝绳连接、槽钢与预埋件连接。

  栏杆、脚手板安装:脚手板必须包头,并与槽钢次楞固定牢固,铺装到槽钢底架;安装防护栏杆、安全网。

  4、拆除: 拆除应先安装后拆,后安先拆,拆除完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刷漆保养。

篇3:悬挑卸料平台计算书格式

  悬挑卸料平台计算书格式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悬挂式卸料平台的计算参照连续梁的计算进行。

  由于卸料平台的悬挑长度和所受荷载都很大,因此必须严格地进行设计和验算。

  平台水平钢梁(主梁)的悬挑长度4.00m,悬挑水平钢梁间距(平台宽度)2.70m。

  主、次梁均采用[16号槽钢,次梁间距1.00m。

  施工人员等活荷载2.00kN/m2,最大堆放材料荷载15.00kN。

  1 次梁的计算

  主、次梁选择[16号槽钢,间距1.00m,其截面特性为:面积A=25.162cm2,惯性距I*=935cm4,转动惯量W*=117cm3,回转半径i*=6.10cm,截面尺寸 b=65.0mm,h=160.0mm,t=10.0mm

  1.荷载计算

  (1)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本例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kN/m2;

  Q1 = 0.35×1.00=0.35kN/m

  (2)最大的材料器具堆放荷载为15.00kN,转化为线荷载:

  Q2 = 15.00/2.70/4.00×1.00=1.39kN/m

  (3)槽钢自重荷载 Q3=0.20kN/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计算值 q = 1.2×(Q1+Q2+Q3)

  = 1.2×(0.35+1.39+0.20) = 2.33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计算值 P = 1.4×2.00×1.00=2.80kN/m

  2.内力计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计算值 M = 2.33×2.702/8+2.80×2.70/4=4.0kN.m

  3.抗弯强度计算

  其中 * --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5;

  [f] --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σ=4.0×106/(1.05×117000.00)=32.67N/mm2;

  次梁槽钢的抗弯强度计算 σ< [f],满足要求!

  4.整体稳定性计算

  其中 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σb=570×10×65.0×235/(2700.0×160.0×235.0)=0.86

  由于 b大于0.6,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附录B其值用 b'查表得到其值为0.72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σ=4.0×106/(0.72×117000.00)=47.5N/mm2;

  次梁槽钢的稳定性计算σ< [f],满足要求!

  2 主梁的计算

  卸料平台的内钢绳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作为安全储备不参与内力的计算。

  主梁选择[16号槽钢,其截面特性为:面积A=25.162cm2,惯性距I*=935cm4,转动惯量W*=117cm3,回转半径i*=6.10cm ,截面尺寸 b=65.0mm,h=160.0mm,t=10.0mm

  1.荷载计算

  (1)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本例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14kN/m;

  Q1 = 0.14kN/m

  (2)槽钢自重荷载 Q2=0.20kN/m

  计算得到,静荷载计算值 q = 1.2×(Q1+Q2) = 1.2×(0.14+0.20) = 0.408kN/m

  经计算得到,次梁集中荷载取次梁支座力 P = (2.33×2.70+2.80)/2=4.505kN

  2.内力计算

  卸料平台的主梁按照集中荷载P和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悬挑卸料平台水平钢梁计算简图

  悬挑卸料平台示意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悬挑水平钢梁支撑梁剪力图(kN)

  悬挑水平钢梁支撑梁弯矩图(kN.m)

  悬挑水平钢梁支撑梁变形图(mm)

  各支座对支撑梁的支撑反力由左至右分别为

  R1=14.05kN,支座反力 RA=6.29kN,最大弯矩 Mma*=7.39kN.m

  3.抗弯强度计算

  [f] --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经过计算得强度 σ=7.39×106/1.05/120410+7.57×1000/2272.0=61.783N/mm2

  主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强度σ小于[f],满足要求!

  4.整体稳定性计算

  其中 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 b=570×10.0×65.0×235/(4850.0×160.0×235.0)=0.48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σ=7.39×106/(0.48×117000.00)=131.6N/mm2;

  主梁工字钢的稳定性计算 σ < [f],满足要求!

  3 钢丝拉绳的内力计算:

  水平钢梁的轴力RAH和拉钢绳的轴力RUi按照下面计算

  其中RUicosθi为钢绳的拉力对水平杆产生的轴压力。

  各支点的支撑力RCi=RUisinθi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钢绳拉力分别为RU1=19.28kN

  4 钢丝拉绳的强度计算:

  钢丝拉绳(斜拉杆)的轴力RU我们均取最大值进行计算为:RU=19.28kN

  如果上面采用钢丝绳,钢丝绳的容许拉力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Fg] --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kN);

  Fg -- 钢丝绳的钢丝破断拉力总和(kN);

  计算中可以近似计算Fg=0.5d2,d为钢丝绳直径(mm);

  α-- 钢丝绳之间的荷载不均匀系数,对6×19、6×37、6×61钢丝绳分别取

  0.85、0.82和0.8;

  K -- 钢丝绳使用安全系数

  计算中[Fg]取15.109kN,α=0.82,K=10.0,得到钢丝绳最小直径必须大于22mm才能满足要求,本工程中选用Φ24钢丝绳,为安全着想,每侧再附加一根钢丝绳。

  5 钢丝拉绳吊环的强度计算

  钢丝拉绳(斜拉杆)的轴力RU我们均取最大值进行计算作为吊环的拉力N,为

  N=RU=19.28kN

  钢板处吊环强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f] 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9.8[f] = 50N/mm2;

  所需要吊环最小直径 D=[15109×4/(3.1416×50×2)]1/2=16mm,选用Φ20钢筋做吊环。

篇4:卸料平台制作技术交底

  卸料平台制作技术交底

  1、按卸料平台图纸槽钢型号与长度下料,可采用氧割或锯切,其公差为2mm。

  2、焊接

  1)持证上岗。安排持证上岗的焊工担任焊接工作,且焊工的技术水平应与焊接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年以上经验。

  3)焊接前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修整后方可施焊。焊前应对所焊杆件进行清理,除去油污、锈蚀、浮水及氧化铁等,在沿焊缝两侧不少于20mm范围内露出金属光泽。

  3、焊接工艺:

  1)焊条直径为3.2mm。

  2)根据槽钢的厚度和以往施工经验,焊接电流暂定为160~200A,现场焊工进行试焊后可自行调整焊接电流。焊接电流过大,焊接容易咬肉、飞溅、焊条烧红。焊接电流过小,电弧不易稳定,不易焊透和发生夹渣,焊接效率低,应在现场由焊工进行焊接试验,得出最佳焊接电流。

  3)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4mm)为宜。

  4)焊接电弧长度:根据所用焊条的牌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以4mm长为宜,碱性焊条以2~3mm为宜。

  5)焊条角度:根据两焊件的角度确定焊条的角度,焊条角度有两个方向,第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0~750;第二是焊条与焊件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两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为450,当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的夹角。

  6)起焊:在焊缝起焊点前方15~20mm处的焊道内引燃电弧,将电弧拉长4~5mm,对母材进行预热后带回到起焊点,把焊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开始向前施焊。焊接过程中由于换焊条等因素而停弧再行施焊时,其接头方法与起焊方法相同。只是要先把熔池上的焊渣清除干净后方可引焊。

  7)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时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的反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

  8)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4、焊接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a、焊条的牌号、性能、接头中使用的钢筋、钢板、型钢应符合要求。检查出厂证明及焊条烘焙记录。

  b、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2)一般项目

  a、焊缝外观应全部检查,普通碳素钢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工作地点温度后进行。

  b、焊缝表面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缝、夹渣、焊瘤、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还不得有飞溅物。

  c、焊缝外观标准满足《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Ⅱ级焊缝质量标准要求。

  5、焊接注意事项:

  1)严禁在焊缝外母材上打火引弧。

  2)防止焊接质量通病发生:

  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次序,应该一头焊完再焊另一头,如发现有裂纹应铲除重新焊接。

  咬边:应选用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电弧拉得过长,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

  气孔:焊条按规定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注意焊渣的流动方向,特别是采用碱性焊条时,必须使焊渣留在熔池后面。

篇5:毛竹外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毛竹外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包装有限公司厂房、办公楼工程,位于桐乡市高桥工业园区,本工程厂房为单层钢结构、办公楼为框架三层结构,建筑面积共1865平方米,建筑高度厂房8米,办公楼12.5米,本工程采用毛竹外脚手架搭设(本脚手架仅考虑装饰使用)。

  二、搭设要求

  1、材料及规格选择

  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毛竹双排脚手架,毛竹应选用生长三年以上的、规格为?7.5~9cm,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虫蛀、枯萎、硬弯,立杆、大横杆、顶撑、剪刀撑等不小于7.5cm,小横杆不得小于9cm,搁栅、栏杆不得小于5cm,竹脚手片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2、搭设尺寸

  搭设总高度:13.8米(建筑物高度+1.30米)

  3、立杆基础

  架底基础平整夯实,立杆底垫5cm厚板,立杆埋地30cm以上。

  4、构造要求

  (1)杆间间距:排距1.0米,柱距1.5米,步距1.8米,里排立杆距建筑物0.2米,立杆采用14#铅丝绑扎,杆件搭接接长辨用顺扣、搭接长度不小于1.2米、绑扎不少于3道、间距不少于0.6米、且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错开2cm以上。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的1/200,每排架设4根纵向水平横杆,接头应靠近立杆,纵向水平横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上,横杆每侧外伸高度不小于10cm。

  (2)剪刀撑

  从外脚手架转角外开始每6跨水平距离即7米设置一组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度,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斜杆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大于1米,接头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斜杆要与之相交的立杆绑扎,且两斜杆交接处也要绑扎固定。

  (3)架体与建筑物拉结

  脚手架与建筑物采用柔性拉结,垂直每二步设一拉结点,水平方向每隔4米设一拉结点,并在转角和顶部适当加密。拉结点用8#铁丝双股顶埋在砼梁内,再与架子立杆拉结,顶撑用短竹杆支撑牢固。

  (4)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采用竹脚手板铺设,规格1.0×1.0米,采用平铺法,铺设在4根纵向水平杆上,四角用14#铅丝双股并联绑扎牢固,交拉处平整,无探头板,脚片从第二步起层层满铺,脚手架外侧从第二步必设1.2米高防护栏杆和0.3米高的挡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为二道高度分别0.9米和1.3米。

  (5)斜道

  在办公楼东南转角处设"之"字形人行斜道,附着搭设在外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宽度为1米,坡度为1:3,转角处平台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斜道立杆应单独设置,以确保斜道的整体、可靠、安全。斜道两侧及转角平台外围均应设1.2米高防护栏杆和0.3米高挡脚杆,斜道侧面应设剪刀撑,脚手板采用横铺,每隔30cm绑防滑条,并绑扎牢固。

  (6)外围防护与内封闭

  外架外围从第二步起用18×6米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围护,并用18#铁丝双股绑扎牢,内侧在第二排、顶排、施工层需做好水平封闭;在水平线平高压线部位外加竹脚手片围护封闭。

  三、脚手架验收

  1、外脚手架验收应按JGJ99-59标准中"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所列项目对脚手架每二排一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单,并由参加验收人员签名,方能交付作用。

  2、外脚手架必须由持有效上岗证的人员搭设,随着架子高度的逐渐增高,应定期对整体架全面检查,检查问题按"三定"措施整改。

  四、外脚手架的安全技术措施

  1、外脚手架必须及时维修和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2、外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混作。

  3、外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

  4、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负荷,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70N/平方米。

  5、严禁脚手板存在探头板,铺设脚手板以及多层作业时,应尽量作用施工荷载内、外传递平衡。

  6、保证脚手架体的整体性,不得与井架、升降机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五、外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作业计划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安排等。

  2、拆架时应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结,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铁丝,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结。

  6、拉结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8、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9、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毛竹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