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砂石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工程名称:砂石地基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等工程。

1.材料要求

(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越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

3.作业条件

(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隐检手续。
(3)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橛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橛或弹上水平线。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处理地基表面-->级配砂石-->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辗压-->找平验收

(1)处理地基表面:将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地基应平整。
基坑(槽)及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实处理。
(2)级配砂石、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将砂石拌和均匀,达到设计要求。
(3)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辗压。
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
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最大石子粒径不得大于铺筑厚度的2/3,且不大于50mm。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辗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5)夯实或辗压:夯实或辗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三遍。采用压路机往覆辗压。一般辗压不少于4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找平和验收: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符合设计标高。

5.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1)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2)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320。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1—320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顶面标高

±1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20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成品保护

(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高桩,并应经常复测。
(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坍塌。
(4)级配砂石成活后,如不连续施工,应适当洒水润湿。
(5)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石级配不准或铺筑超厚。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大面积下沉: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按要求施工,分层过厚,辗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压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砂石厚度可增加50mm。
(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层的施工。
(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砂石充填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名称:
二.分部工程:基础
三.分项工程名称:砂石充填

四.交底内容:
1.材料要求:
砂石地基的材料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和粗砂和碎石,砂子中的石子含量不得大于50%,石子最大颗粒径不宜大于50mm,砂、石子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用作排水垫层时不应超过3%,无排水垫层含泥量不应超过5%。
2.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先验槽,浮土、于泥应清扫干净,基槽的两侧应有一定的坡度,防止塌方,槽底和两侧如有低于垫层的沟、井等先应进行处理。
(2)垫层的表面宜铺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土面应挖成踏步成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铺设时垫层接头应做阶梯搭接,每层错开0.5-1.0米,并注意要充分捣实。
(3)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先将砂、石子搅拌均匀后再铺填捣实。
(4)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每层铺设厚度及砂石最佳含水量及操作要点按以下要求办理:捣实方法用平板振捣器,::每层铺设厚度20-25厘米,施工最佳含水量15-20%;平板振捣器的施工要点:用功率大于0.75千瓦的平板振捣器,往复振捣,每层振捣5遍以上,振动器移动时,每行搭接1/3以保证振动面积衔接。
3.质量要求:
砂垫层每层夯实后的密实程度应达到中密标准,即孔隙比不应大于0.65或干容重不小于1.55-1.6T/m3。
测定方法:系用容积不小于200立方厘米的环刀取样,如系砂石垫层则在砂石垫层中设置纯砂检查点,在同样条件下用环刀取样签定,现场简易测定方法是,将直径16mm长195厘米平头钢筋,自由落距50厘米贯入砂层,当贯入深度小于7厘米时为合格。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篇3: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一.概述
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
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二.地基加固标准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载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 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层2.0m内地基回弹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基本技术要求
1.施工小区划分
施工区划分为L(道路地基处理长度)×B(道路地基处理宽度)的矩形小区,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准。施工小区划分按5000㎡控制。
2.前期准备工作
应对施工场地原状土每1000㎡测一组小螺钻及静力触探。分析现状的各土层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载力。
3.排降水
1)排水明沟与集水井
在道路两侧和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设排水明沟。道路两侧在距离红线外8m起开挖明沟,在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开挖明沟,::明沟底宽1m,深1.5m,边坡1:1.5,明沟之间贯通,明沟交接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明沟采用竹篱笆加编织布的支护措施,以防明沟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场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开挖至路槽上40cm处;⑵开挖至路槽上40cm时,如表层为淤泥,则开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盖70cm现场粉性土。⑶当原地面标高大于路槽标高、低于路槽上40cm时,可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沟浜,应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现场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标高。⑵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则直接进行地基处理。⑶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且表层为淤泥,则需覆盖70cm现状粉性土后,进行地基处理。

2)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每个小区(5000万㎡)第一遍降水设备(15kw+7.5kw)布置10台套,第二遍和第三遍井点降水布置8台套。
利用射流泵轻型真空井点系统,进行浅层真空降水。每遍强夯前均匀进行真空降水,共计降水三遍。
第一遍降水,井点管管长3m,井点间距2m,卧管间距3m,要求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或淤泥封死。降水至2.5m以下,连续72小时不断降水;同时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5%,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二遍降水在第一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土和淤泥封死。第一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二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2%。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第三遍降水在第二遍强夯后,采用一长一短相间的井点布置方式。短井点管管长3m,长井点管管长6m,井点间距3m,卧管间距4m。要求3m深井点管周围灌粗砂至地面下50cm,孔口地面以下50cm内用粘性土和淤泥封死。第二遍强夯后立即插管降水,
并将夯坑及地表的明水及时排掉。第三遍降水要求降至地面4.0m以下,连续降水7天。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小于等于30%。当土中含水量大于上述控制值时,应延长降水时间。
3)外围封管
外围封管井点间距2m,管长6m,井管滤头处灌1米粗砂。外围封闭管在强夯全部结束后方能拆除。
4)水位观测管
水位管布置标准为每小区6孔,水位管管深6m,滤头长1.5m,并要求测管周围灌粗砂。
5)土中含水量检测
每遍降水后均应检测土中含水量,以控制真空降水时间。含水量检测一般1000㎡测1组。

4.强夯施工参数
1)夯锤要求用10T。夯锤质量在制作加工时,允许偏差控制在500kg以内,但不得小于10T,夯锤直径为2.5m。

2)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和能量
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均为4m×4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印空缺位置的中心。第三遍夯点布置在第一、二遍夯印空缺位置。其中第一遍夯点布置时,最边上夯点中心离道路地基处理边线距离1.0m。第一遍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二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第三遍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如不满足下述第5条控制标准,应减小夯击能。
3)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
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为7天,同时要求超空隙压力消散85~90%,水位满足要求。
4)第一遍强夯需要垫路基箱进行作业。
5)控制标准
⑴周围出现明显隆起,如一击时就出现明显隆起,则要适当降低夯击能,相邻夯坑内的隆起量≤5cm
⑵第二击夯沉量小于第一击夯沉量
⑶两击夯沉量≤50cm

四、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施要步骤
⑴场区平整、推平至路槽上40cm(预留40cm超高);
⑵开挖明沟、集水井,::由主体单位负责实施;
⑶夯前第一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2.5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5%;
⑷平整场地,垫路基箱进行第一遍强夯,击数一击,单点夯击能700KNm,第一遍强夯后马上布井点管进行第二遍降水。
⑸第二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2%;
⑹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350KNm;
⑺第三遍真空降水,降至地面以下4.0m;对粘性土土中含水量应≤30%;
⑻平整场地,进行第三遍强夯,击数两击,单点夯击能1500KNm;
⑼推平
⑽检测
由于场地回填土土性变化较大,局部地方土性较差,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施工参数,但调整前必须通知指挥部、设计和监理单位,经同意后方可施工。

篇4:工程天然地基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监督编号:),基础类型为,采用天然地基,柱(砼墙)总数为根。

  二、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及其它有关规定。

  三、检测方法及数量: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数量为点。

  2、□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为处。

  四、具体检测位置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等视现场情况共同选定,形成具体受检位置确认表(见附表), 报监督员验槽时备案。

  五、如现场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应相应增加检测数量,以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情况。

  六、检测单位名称、资质及备案情况:

  七、该《检测方案》及《受检位置确认表》均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如检测方法、数量、检测单位等变动,则须各方共同确认后重新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建设单位意见: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总监(代表)签名:

  时间 :(盖章)时间:

  设计单位意见:施工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经理签名:

  时间:时间:

篇5:地基基础工程通病现象治理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的现象与治理措施

  1、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

  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治理: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2、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

  现象: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100mm的规定。

  治理:(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砼。

  (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砼法及孔底夯实法解法。

  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桩身砼质量差

  现象:桩身砼有蜂窝、空洞,桩身夹土、分段级配不均匀。

  治理:(1)单桩承载力不大且缺陷不严重,可采用加大承台梁的方法。

  (2)如缺陷严重,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一般可采用在轴线两侧补桩的方法。

  4、湿作业成孔灌注桩断桩

  现象:成桩后,桩身中部没有砼,夹有泥土。

  治理:(1)当导管堵塞而砼尚未初凝时,可采用两方法:方法1是用钻机起吊设备,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砼冲开;方法2是迅速拔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球灌注。浇筑时,当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再插入时,然后再稍提升导管,继续浇筑砼。

  (2)当砼在地下水位以上中断时,如果桩身直径在1米以上;泥浆护壁较好,可抽掉孔内水,用钢筋笼保护,对原砼面进行凿毛并清洗钢筋,然后继续浇筑砼。

  (3)当砼在地下水位以下中断时,可用较原桩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上钻孔,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在断桩部位增加一节钢筋笼,其下部埋入新钻孔中,然后继续浇筑砼。

  (4)当导管接头法兰挂住钢筋笼时,如果钢筋笼埋入砼不深,则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否则只好放弃导管。

  5、套管护壁成孔灌注桩缩颈

  现象: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上层滞水层或饱和的粘性土中。

  治理:(1)在淤泥质土中出现缩颈时,可采用复打方法。

  (2)在其他土中出现缩颈时,最好采用预制桩头,同时用下部带喇叭口的套管施工,在缩颈部位采用反插法。

  (3)在缩颈部位放置一段钢筋砼预制桩。

  6、爆破灌注桩混凝土拒落

  现象:炸药爆炸形成扩大头后,砼不落下,欲称"卡脖子"。

  治理:(1)在砼中插入钢管或塑料管进行排气,或用振捣棒的强力振动使砼下落。

  (2)当砼已经初凝,可在近旁补钻一根新桩孔,贯穿到空腔,放上同量药包,往拒落桩底端的空腔和新桩孔浇筑砼,通电引爆成新的爆扩桩。

  7、爆破灌注桩缩颈

  现象: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

  治理:(1)轻微缩颈,可用掏土工具掏出缩颈部位的土,然后立即浇筑砼。

  (2)严重缩颈,应用成孔机械重新成孔,除用套管法施工外,还可以在缩颈部位用适量炸药进行爆破。

  8、碎石桩挤密桩桩身缩颈

  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治理:(1)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全部反

  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米。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9、碎石桩挤密桩灌量不足

  现象: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治理:(1)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10、预制桩桩身断裂

  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治理: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两根桩。

  11、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有时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治理:(1)遇到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为6倍桩径。

  (2)桩如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12、预制桩桩身倾斜

  现象:预制桩桩身垂直偏差过大。

  治理:(1)打桩前应将地下障碍物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于桩尖不在桩纵轴上的桩,或桩身弯曲超过规定的桩均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控制在30以内。

  (2)打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桩垫。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

  (3)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及替打木应平整,不平整的应及时处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