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地基处理桩板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地基处理桩板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地基处理中桩板结构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桩板结构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设计图》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地基处理中桩板结构的施工。

  4、材料要求

  ⑴钢筋、水泥及粗、细骨料应按规定抽检,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⑵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监理批复的施工配合比施工。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5.1施工准备

  设置桩轴线控制桩及水准基点桩,放线定桩位。

  5.2工艺要点及技术措施

  ⑴地表处理:桩基施工前按设计对地表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进行处理。

  ⑵路基填筑:地表处理后完成路基填筑。土体须达到如下压实指标:K30≥110Mpa/m、压实系数K≥0.95基本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⑶铺设灰土垫层:按设计要求铺设0.4m厚的灰土垫层。

  ⑷钻孔桩施工:钢筋混凝土钻孔桩严禁采用水钻,采用人工挖孔或旋挖钻施工。施工前,先作试桩(每段试桩不少于2根),复核地质资料以及检验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钻孔桩施工工艺参数。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要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以免碰撞孔壁。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途停顿。

  ⑸托梁施工:钻孔桩施工完,凿除桩头经无损检测合格后,绑扎托梁钢筋立模浇筑托梁混凝土。

  ⑹浇筑砼垫层:托梁施工完后在灰土垫层顶面浇筑10cm厚的C25混凝土垫层。

  ⑺浇筑钢筋砼承载板:在混凝土垫层上绑扎承载板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并按设计设置沉降缝。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灌注承载板时预埋与轨道基础板连接的连接钢筋。

  5.3施工工艺流程图

  6质量控制及检验

  6.1质量控制

  ⑴桩体埋入承台板的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桩帽板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绑扎桩板钢筋前应该核实每根桩体埋入桩板的长度。

  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有试验人员现场做混凝土试件,并检查其坍落度。

  6.2检验

  ⑴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

  ⑵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露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注混凝土前,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⑶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检验数量: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5钢筋分项工程所述各项要求。

  检验方法: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5钢筋分项工程所述各项要求。

  ⑷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检验数量: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6混凝土分项工程所述各项要求。

  检验方法: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6混凝土分项工程所述各项要求。

  ⑸桩头与桩板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桩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

  B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⑹桩板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桩板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桩板平面尺寸 -30mm,+30mm 按桩板数量5%抽样检验 每块长、宽各尺量2点

  2 桩板厚度 -20,+30mm 每块尺量4点

  3 中心位置 15mm 测量纵横2点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公路工程施工中注意事项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填隙碎石:虽然对碎石的级配要求不甚高,但要填隙密实,仍要求材料有一定的级配和材料要求。山皮土、塑性指数偏大的和含水量高的土均不得用作填隙料使用。当料场轧制的材料不符级配要求或细粒料太少时,可选购一部分强度高、洁净的细料(如砂、石屑掺入),但必须经试配确定其掺配量。

  (2)拌和、摊铺与碾压

  粒料层不一定专作拌和,但对于级配碎石,也要进行一定的掺配拌和,要求粒料层材料级配均匀,含水量最佳。摊铺时要避免出现粗细集中区块,摊铺后须自检一次。碾压是粒料层铺筑的关键,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钢轮压路机静压整型。

  (3)施工期养生和养生期交通管制

  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通病是对碾压成型的基层(或底基层)养护不重视、交通管制不严格,结构层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就过早地损坏(如出现裂缝、松散、坑槽等),这山是导致路面早期破损的一大因素,必须予以解决。

  (4)养生期间基层上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和其它作业。

  (5)养生期满后,底基层上应尽快铺筑基层,基层应及时施工沥青封闭层。封闭层的施工质量要求是沥青洒布量满足设计要求、洒布均匀、表面不透水。对此,施工单位要加强自检,凡洒布量不足或透水的要补封。封闭后的基层上,只允许通行本路段面层施工作业车辆,其它路段施工的车辆仍走便道。

  质量缺陷就是指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局部蜂窝麻面、道路结构的局部压实度不足等局部性、轻微的问题,不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缺陷,经过补救后能够达到规范标准。在雨中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合格的低质涵洞及使用温度过低的沥青混合料等问题,是经补救后不能满足标准或无法补救的质量缺陷,必须返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缺陷的出现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减少,特别是质量事故完全能够避免。为降低质量缺陷,在施工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认真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承包人在施工前按照合同、规范的规定对其所用的材料、工程设备和操作工艺等进行的具体计划和安排。施工方案的目标必须以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基础,操作工艺必须切实可行,并能保证为施工人员所执行,不仅涉及到施工技术,更主要的是施工管理问题。制定施工方案能使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就能分析和掌握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难点,并且通过人员、机械、材料的合理调配及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及预防措施,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缺陷。

  施工方案的制定应采取“自下而上式”。首先,由基层单位或部门制定方案的初稿,报项目经理部审定,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这样,能充分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各自的专业岗位提出实施方案的措施。这样制定的施工方案能够基本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又能为上下人员所熟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原材料样品的质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之一。如果样品的试验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原材料的质量,就会造成事故。为防止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而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要十分注意试验样品的代表性,承包人特别要注意对料场的选择及对原材料的保管。

  规范中对设备的安装和设备的性能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是要想制定出一个好的施工方案,还必须尽可能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特别是施工设备的优缺点,找出一个合理的设备组合方案,否则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施工设备,也不能完全保证施工质量。

  加强试验、测量工作

  首先,应当根据合同的要求建立各级试验室,完备试验仪器。其次,试验设备和试验仪器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经过校定和校核后方可使用。

  规范对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成品的强度等都规定了试验检测的频率。试验频率的高低,反映了试验结果对工程质量的代表程序,频率越高,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就越准确。

  测量是对工程的几何尺寸进行控制的手段。规范要求开工前监理人员要对施工放样线进行检查,测量不合格不准开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控制和检查,对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验收时,要对验收部位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修,甚至返工。加强测量工作是为了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几何尺寸缺陷,因此,加强放线测量的施工过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

  放线测量是控制几何尺寸最基本、最关键的手段。测量的偏差所造成的后果,常常不是一般的质量缺陷,而大多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对放线所依据的基准点、导线点等控制要素,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和复核,对所有的测量记录、报表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为了保证按几何尺寸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控制桩或控制点往往容易破坏或丢失,其准确性很难完全保证,另外施工人员的水平高低不一,即使放线准确无误,几何尺寸质量缺陷仍有可能发生,因此加强测量控制与复核是避免这种缺陷的最有效方法。承包人必须重视测量工作,建立完善的测 量组织系统,充实测量技术力量,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完备的测量设备。

  严抓施工关键环节

  严把原材料关,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必须以制定施工方案时所选用的材料为准,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与制定施工方案的材料样品在时间、地点上必须一致。

  杜绝以材料的出厂报告而代替原材料的试验报告。

  测量和试验,应当随时对其准点、导线点、控制点进行复核,经常校核测量仪器,做好测量记录。对于关键部位的检验不应受试验频率的限制,可以增加试验次数。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应随身携带简单的测量仪器和试验器具,便于及时发现可疑点。

  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水泥混凝土拌和,重点应该放在分散的小搅拌机所进行的施工上,小搅拌机人为影响因素多,缺乏严格准确的计量系统,故要重点控制材料计量,做到用量准确。还应注意搅拌场尘土飞扬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重视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开裂、强度损失等病害大都是由于养护不好而造成,如桥面板浇筑完后不及时养护,很容易发生开裂。为防止桥涵跳车,台背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层厚不允许大于20cm,并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在路面顶面75cm 以下,分层回填砾石或片石,上口宽100cm,下口宽50cm,厚度50cm。

  道路施工中,路基工程的管理重点主要是层厚和含水量,这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指标“密实度”的主要因素。只要控制好层厚的含水量,就可基本避免土方工程密实度不足病害。另外高程和平整度的控制也是重点。高程、平整度控制好了,就会减少造成层结构高程、平整度、厚度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如果能在稳定土拌和机上生产,则离析和摊铺时间

首先是控制的重点。由于运输及摊铺原因,离析很容易发生,因此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保证在水泥初凝前,使缺陷得以避免。控制摊铺时间,是为了避免发生混合料过了初凝时间再摊铺、碾压、导致强度不足的病害。养护也是一个主要的控制方面。由于已接近面层,平整度和高程的控制更加重要。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加强对混合料的拌和、出厂、摊铺温度及高程、平整度控制,是避免质量缺陷的最有效的办法。密实度主要通过碾压遍数来控制。事后的一系列室内外试验只是对成品的最终检验,而要避免缺陷的产生,则应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几何尺寸进行不断检测观察和调整。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篇3:山区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山区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1.路基填方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气象资料,在总结我公司历年来高速公路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采用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控制方法,使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压实质量控制为核心,采用相应的压实设备和检测手段,运用严格的程序控制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①施工程序化

  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洒水湿润→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查报验→路基整修。

  ②施工信息化

  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压实度,并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优化状态。

  ③采用先进、快速的核子密度仪、弯沉仪、便携式计算机,快速检测评价路基的压实质量。

  2.填土路基

  填土路基的土质要求采用无树根及易腐朽物质等有机物和杂质,并必须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

  (1)施工方案

  ①施工顺序

  审核设计有关资料及图纸→施工放线→开工检验→填前清理掘除→原地面碾压→检测→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或风干→碾压整平→洒水或风干→碾压→检测→重复填土压实至设计标高→刷坡整形。

  ②土方调配

  本标段路基土方考虑在施工沿线就近借土和利用挖方。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监理工程师的指定,确定合理的运距。

  ③路基填筑

  本工程路基填筑拟采用挖掘机取土→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流程,采用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挖、装、运、摊、平、压、检测全部采用机械化和先进仪器进行。

  填土时一定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土路基纵坡、横坡、平整度及标高,用推土机平整,填土层再用人工以路中、路拱处加密放置样桩高度为标准进行修正补缺至要求的填筑厚度,接着用压路机对土层进行碾压密实。(如土质过分干燥,有尘土飞扬现象则适当加水后碾压)。

  ④摊铺方式

  填方作业水平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路段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为依据,并在铺下一层之前,按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压实,且在其顶面预留2~4%的双向横坡,每填一层,用平地机整平到逐步平行于最终的路基表面后,方可开始碾压。

  ⑤路基碾压

  选用压实机械:15t~25t振动式压路机。路基碾压前应先请试验单位对现场原有土、借土进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作为压实度对比标准。

  路基采用轻、重型压路机结合进行碾压,采用重型压实标准。碾压时,压路机不能碾压地段必须采取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路基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重叠等原则,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碾压后对土路基标高、纵横坡度和平整度再进行调整,填土层要每层进行土壤密实度环刀试验并每层要请监理签字验收,然后再填筑下一层直至回填到路基标高。

  2.2填石路堤

  本工程石方较多,填石路堤采用分层填筑,小石填缝,重型压路机振实,压实工艺参数、检验标准通过路基试验段获得。施工方法如下:

  ①边坡码砌

  填石路堤分层填筑前,先用人工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小于2m边坡。

  ②卸料

  施工中应安排好石料运行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不超过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③整平

  石块应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由于每层填筑厚度较大,故摊铺平整工作必须采用大型推土机进行,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如果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砂、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④碾压

  推土机推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车辙为止。压实遍数一般由现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2.3土石混填路堤

  土石混合料路基常规的作业方式:运料车将填料卸在已验收过的地基或路基压实层上,然后用推土机推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该方法由于土石混合料中粗细料差别过大,容易造成“离析”,影响压实后路基的整体强度;经过近几年的施工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卸上推下施工工法”,很好地解决了土石混合料的“离析”问题,保证了路基整体稳定性。施工工艺如下:

  ①卸料(卸上)

  自卸汽车运料,卸在正在填筑的本层路基表面,卸料位置距本施工层的推进端头后5~6m的位置上,即“卸上”。

  ②整平(推下)

  卸上的填料随即用推土机向着施工层前进方向推下本层,并推平至接近施工层的厚度。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

  “卸上推下”不断连续工作,使大骨料在下,小骨料嵌入其中,保证粗细骨料混合均匀,防止了土石混合料“离析”现象的发生,粗细混合料相互间嵌固紧密,加强了路基整体性。

  ③碾压

  推土机细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压路机震动压实,压实遍数一般为7~8遍,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止。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度要求同填石路基。

  3特殊路基处理

  3.1横向或纵向填挖交界地段

  ①填挖高差大于3米以上、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挖结合部应进行强化处理。

  ②过渡区材料采用强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径10cm、耐风化的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6%。

  ③挖方区为土质(含强度低的软石)时,填至上路堤顶面后,应将超挖区挖至路床底面,然后用冲击压路机全面补压2~3遍,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然后铺筑上路床。

  ④挖方区为整体性好的坚石、次坚石时,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顶面后,应将填方部分用冲击压路机补压2~3遍,同时在挖方侧3m宽范围内超挖20cm,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顶面结合部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

  ⑤铺设土工格栅时,在挖方侧应进行有效的锚固,锚钉采用Φ10钢筋弯制而成,在土质挖方路段锚固钢筋长度大于30cm,在石质挖方路段锚固钢筋长度不小于20cm。对于部分陡坎路段可适当增加土工格栅层数,其锚固长度不小于1m。

  ⑥土工格栅采用单向型,应满足如下要求:拉伸屈服强度不小于8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10%,2%伸长率的拉伸强度不小于12KN,5%伸长率的拉伸强度不小于25KN,碳黑含量不小于2%,蠕变极限强度(地温20度)时为21KN/m。

  3.2填石高路堤

  ①填石路堤上路床0~20cm填级配碎石(Ⅰ类填料),粒径与技术要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下路床20~80cm其上部30cm厚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下部30cm厚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cm,块石强度须大于60Mpa(Ⅱ、Ⅲ类填料)。

  ②填石路堤80cm以下部分块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40cm,块石强度须大于30Mpa(Ⅲ类填料)。

  ③填石路堤的边部200cm范围内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码砌,块石强度应大于30Mpa,块石的最小边长度不小于30cm,每一级的平台顶部30cm厚度采用内灌M5砂浆,边坡表面码砌成宽20cm左右的台阶。

  ④填石除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外,要特别注意在填石的空隙内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满,并敲掉锐角突出部分,保持顶面适当平整。

  ⑤对于填高大于16m的填石高路堤在下路床底部铺设双层防渗土工布,铺设土工布前,应先铺设20cm厚的土、碎石土或石屑,并按要求压实,以避免刺破土工布,防止渗水。

  ⑥填石路堤不宜超过24米,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坡脚处应进行抗滑支挡处理。

  ⑦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5。

  3.3填土高路堤

  当填土高度大于20m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2.5时,应采用以下方法:

  ①若地面横坡为1:5~1:2.5时,土质地段应先清除表层植被土,底部开挖成台阶状,岩质地段当覆盖层较薄时,应将其清除干净后将岩石凿成台阶状,台阶宽不小于100cm,向内倾斜2%。

  ②填方最下部一级边坡率根据稳定性验算确定,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2.5时、或石质地段岩层节理面顺山坡路段,抗滑动稳定性系数不得小于1.25,根据验算结果视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

施而后再进行路基的填筑。

  ③地基表面受地下水或地表水而影响路基稳定时,应在路基底部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填筑,碎石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并在路基范围内设置截水、排水工程保证路基的稳定。

  3.4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良地段处理

  ①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良地段的边坡加固,采用混凝土锚杆框架加固。预应力锚杆采用Ф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每孔施加250KN的预应力。

  ②竖肋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刷坡情况进行调整,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

  ③当坡面岩性为土质或软质岩时,锚杆框架嵌入土层40cm,露出10cm。锚杆框架施工前基础先铺砌2cm后砂浆调平层,再进行钢筋的制作安装,梁体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先绑扎客土植被护坡预埋钢筋,若遇局部架空则采用M7.5浆砌片石补砌。框架施工完毕,进行客土植被护坡。

  ④若锚杆与地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的间距。

  ⑤锚杆每隔2m设置一处定中件。锚杆的连接采用连接器接长,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焊接接长。

篇4:工程钢筋施工方案编制

  工程钢筋施工方案编制

  1钢筋加工场地的布置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布置钢筋加工厂,将加工场地布置在建筑物东侧,在实际施工中,可因地制宜,钢筋进场采取分多次,小批量进场,有计划的统筹安排,不只因内场影响工程进度。

  2钢筋原材料要求

  进场钢筋应有出场质量证明书和验收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牌。对进场钢筋按规范的标准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3钢筋现场堆放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应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并应及时进行状态标识,严禁随意堆放。

  4不同部位的钢筋连接方式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竖向钢筋中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小于等于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4.1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融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4.1.1焊接设备

  电渣压力焊的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焊接机头、控制箱、焊剂填装盒等。

  4.1.2焊接工艺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的工艺过程包括:引弧、电弧、电渣和顶压过程。

  ⑴引弧过程

  采用直接引弧法。

  直接引弧法是在通电后迅速将上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之间的距离为2~4mm引弧。这种过程很短。当钢筋端头夹杂不导电物资或端头过于平滑造成引弧困难时,可以多次把上钢筋移下与下钢筋短接后在提起,达到引弧目的。

  ⑵电弧过程

  亦称造渣过程。靠电弧的高温作用,将钢筋端头的凸出部分不断烧化;同时将接口周围的焊剂充分融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渣池。

  ⑶电渣过程

  渣池形成一定深度后,奖上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由于电流直接通过渣池,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渣池温度升高到近2000℃,将钢筋端头迅速而均匀的融化。其中,上钢筋端头融化量比下钢筋大一倍。经融化后的上钢筋成微凸形,并在钢筋的端面上形成一个由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过渡薄层。

  ⑷挤压过程

  电渣压力焊的接头,是利用过渡层使钢筋端部的分子与原子产生巨大的结合力完成的。因此,在停止供电的瞬间,对钢筋施加压力,把焊口部分融化的金属、熔渣及氧化物等杂质全部挤出结合面。由于挤压使处于熔融状态,所需的挤压力很小,对于各种规格的钢筋仅为0.2~0.3KN。

  4.1.3接头质量检查与验收

  ⑴取样数量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外观检查应逐个进行。

  强度检验时,以每个施工段、每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从每批成品中切取3个式样进行拉伸实验。

  ⑵外观检查

  a.接头焊包应饱满均匀,

  1. 接头焊包应饱满均匀,焊包出钢筋表面尺寸≥4mm,偏包≤2mm;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2. 接头出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多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2) 拉伸试验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实验结果,三个试样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如果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数值,应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如仍有一个试样的强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4.2闪光对焊

  4.2.1施工工艺:

  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第一次闪光过程目的是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施工工艺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及顶锻过程。

  4.2.2对焊工艺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注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根据钢筋种类和要求选择焊接参数。

  (2) 对焊前应注意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污泥等,防止夹具和钢筋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钢筋端头有弯曲应调直及切除。

  (3) 焊接完成,应保持接头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的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4) 不同直径钢筋对焊,其两截面之比不宜大于1.5倍。

  (5) 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闪光火化飞溅方向要良好。

  4.2.3质量检查

  (1) 取样数量

  在同一班内、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参数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接头作为一批。当同一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内累计计算;一周内连接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一周内累计不足300个接头时,也按一批计算。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每批抽查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10个。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拉伸实验和弯曲试验,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6个试样,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

  (2) 外观检查

  a.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

  b. 接头具有适当的镦粗和均匀的金属毛刺。

  c. 钢筋横向没有裂缝和烧伤。

  d. 接头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e. 接头处如发生弯折,其角度不宜大于4度。

  (3) 力学性能试验:

  a. 三个试件抗拉强度之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

  b. 至少有两个试样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塑性断裂。

  当检查结果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两个试样栽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端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指标或有三个试样呈脆性断裂,则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

  (4) 弯曲实验:

  当弯曲至90度时,接头外侧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15mm的裂缝。

  5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5.1施工准备

  5.1.1熟悉图纸及技术交底,编制钢筋下料放样单并经审核批准、钢筋下料和绑扎作准备;

  5.1.2机具准备:准备好钢筋加工、绑扎机具;

  5.1.3其它准备:作好夜间施工照明工作;采取措施确保施工机具供电电压稳定;作好施工机具防护工作。

  5.2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工作是钢筋绑扎质量好坏的重要控制环节,因此把好钢筋后场质量关是非常关键的。

  5.2.1钢筋下料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5.2.2钢筋弯钩直径、弯勾部分平直长度及弯曲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2.3一级钢筋箍筋两弯勾必须满足135度,保证其平直部分平行且满足长度要求。人工弯曲时,弯曲半径控制钢筋头与扳手挡板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1mm)。222

  5.2.4钢筋加工完成后应分类堆放,作好标识,防止人工混淆弄错。

  5.2.5闪光对焊焊接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规范及焊接工艺要求。

  5.3钢筋绑扎

  5.1柱钢筋

  (1) 底层柱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打弯,弯勾应放在承台下排钢筋上,在承台厚度(锚固)范围内均匀设置箍筋。

  (2) 柱纵向主筋接头位置(错开长度)、支座边第一箍筋位置、箍筋加密区等应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同时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3) 纵向主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搭接连接(详见4条),注意搭接绑扎扣不少于3个且分布均匀。箍筋在搭接部位加密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

  (4) 再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距和数量,先将箍筋按弯勾错开要求套在主筋上,然后边调整边距边绑扎。绑扎要绑成“八”字形式,箍筋弯折部分需与角筋贴合牢固。绑扎应与主筋垂直,拉接筋形式设置须满足设计要求。

  (5) 主筋采用搭接连接的下层柱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宜采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箍筋直径,以利于上层柱钢筋的搭接。

  (6) 柱筋控制保护层采用塑料卡,间距不大于1000mm。

  5.2承台基础钢筋

  (1) 按设计要求在垫层上弹线,排放时注意弯勾垂直,不能倾向一侧,所有同类同排钢筋端头排放要整齐划一。

  (2) 承台钢筋网片上下排钢筋摆放顺序要符合设计要求。

  (3) 承台钢筋网片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 钢筋网片保护层采用C20以上砼垫块控制,间距不大于600mm,成梅花形布置。垫块尺寸为30*50*50mm,厚度要求均匀一致,制作完成后应浇水养护,保证强度,防止压碎。

  (5) 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40mm。

  (6) 在钢筋绑扎之前应在竖向构件预留插钢筋上弹好承台最高点砼上皮标高控制线。

  (7) 对埋设在承台内的防雷等专业预留预埋,必须另外增加附加钢筋固定,和承台主筋焊牢并除焊渣。

  (8) 绑扎顺序一般为:弹放钢筋位置线→铺好下排钢筋→铺上排钢筋→边绑扎钢筋网片边调整钢筋位置→垫好块垫→穿基础框架梁主筋→基础框架梁骨架绑扎→自检→报监理验收

  5.3梁钢筋绑扎

  (1) 当梁底模板支设完毕后开始绑扎钢筋。

  (2) 在穿放主筋时应同时按数量及弯钩错开要求穿好箍筋,然后在两支座及中间部位临时绑扎部分箍筋与梁架立筋,划好间距,然后逐点绑扎。

  (3) 箍筋开口摆放要求与柱同,注意支座边第一箍筋位置、加密区、间距、主次梁主筋摆放顺序、连系梁中箍筋进支座等节点构造做法。

  (4) 梁主筋接头位置及错开、锚固点、负弯矩钢筋断开位置等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5) 梁截面上下钢筋为双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钢筋头。

  5.4楼板钢筋

  (1) 按设计要求在模板上弹粉线,排放时注意弯勾垂直,不能倾向一侧,所有同类同排钢筋端头排放要整齐划一。

  (2) 对附加负弯矩钢筋支撑马凳间距不大于500m。重点保证各构件(楼板、悬挑构件、楼梯板等)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篇5:钢筋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钢筋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1钢筋加工机械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才能上岗。

  2钢筋加工机械的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

  3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运转试车正常后,方能使用。

  4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短钢筋时,要有防止钢筋弹出的措施。

  5粗钢筋切断时,冲切力太大,应在切断机口两侧机座上安装两个角钢挡杆,防止钢筋摆动。

  6在焊机操作棚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在室内进行焊接时,应保持良好环境。

  7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要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的电线。

  8绑扎悬空结构钢筋时,必须站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上安装。

  9现场施工的照明电线及混凝土振动器线路不准直接挂在钢筋上,如确实需要,应在钢筋上架设横担木,把电线挂在横担木上,如采用行灯时,电压不得超过36V。

  10起吊或安装钢筋时,要和附近的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得操作或站人。

  11在高空安装钢筋必须板弯粗钢筋时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防止摔下,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12钢筋进场后应及时做好现场标识工作。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