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办公大楼测量放线施工方案(4)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办公大楼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四)

  一、测量仪器的准备

  J2JD 经纬仪2 台、SD3 水准仪2 台、5m 钢卷尺5 把、5m 塔尺5 把;

  以上设备应预先进行检验,以确保测量用具的精度;激光扫平仪两台。

  二、建筑物定位轴线测设

  根据建筑平面图上建筑物位置关系以及招标单位提供的坐标点,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针,采用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的主点、主轴线,经校核无误后,定出现场的平面控制网。

  根据主轴线的平面控制网,在地质坚固、便于通视、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设置轴线控制桩点、红三角标志。

  1.竖向控制

  本工程轴线竖向传递使用“外控制法”,即用经纬仪根据控制桩点和红三角标志,把轴线投射到每层结构面上;各层墙、柱等现浇构件的垂直度,通过使用铅锤控制模板的垂直度来实现;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建筑全高竖向测量偏差不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10mm;层间竖向施工允许偏差不超过±8mm,全高竖向施工偏差不超过H/1000,且不大于±30mm。

  2.标高控制

  以招标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与设计图中所定的±0.000 的绝对高程相比较,换算出相对标高;±0.000 以下的基础标高用水准仪和塔尺直接引测控制,为±0.000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楼层标高主要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传递,再用水准仪提供所需的标高线;

  一般至少由3 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较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建筑全高标高测量偏差不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10mm;层间标高施工偏差不超过±10mm,全高竖向施工偏差不超过±30mm。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考虑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改扩建工程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本方案在施工测量的管理、仪器选择和施测方法上充分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体现了科技奥运、数字奥运的精神。方案中介绍了人员组织、工作部署、仪器选择、工作交接、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钢结构测量、变形测量和实体测量等各项测量工作的具体要求。作为投标人关注的重点,在建筑物定位测量中充分考虑了原建筑的定位误差、施工偏差和变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证保留的原有建筑与新增建筑改扩建过程中的一致性。在钢结构测量中突出了实时测量与安装间的数字化控制。

  第1节组织部署

  体育场工程测量工作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使用功能及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质量过程控制。

  1.准备工作

  1.1 与甲方代表办理交接桩手续;检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向监理及甲方提交红线桩、水准点复测结果。

  1.2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对原有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向监理、甲方及设计提交复测结果。

  1.4 编制测控布置,分阶段编制细部测量方案。

  1.5 建立测量数据库。

  1.6 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1.7 向监理单位呈送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的相应的执业资质。

  2.组织管理

  2.1 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下设6个测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各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工的最低级别为中级工。测量组长必须由测量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详见表1)

  测量组织机构表 表1

  名称人数工作内容

  技术组2编制细部测量方案,内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

  控制组3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高精度施工测量控制

  土建组12土建施工期间的细部测设、体育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验线组4验线、建筑实体复验测量

  钢结构组6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

  变化观测4建筑物沉降监测、护坡支护体变形监测、相关区域沉降监测、钢结构变形监测

  2. 2 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建筑物变形监测由具有测量专业资质的公司负责实施;控制测量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实施;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由各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实施;各专业分包的测量基准由测量管理部负责提供。

  2. 3 钢结构安装、幕墙及特殊精密设备安装等分包项目的测量管理要纳入到施工总承包的总体测量管理范畴。施工总承包(测量管理部)主要负责提供测量基准、测量方案审批、安装测量过程的复测监督及审核。

  3.数字化测量、管理

  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内外业计算、成果输出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测量模式取代传统的常规测量模式;在平面测量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对于比较简单的细部测量亦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4.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号、数据及管理单位;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质和相关数据。

  5.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配备表 表2

  第2节控制测量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多级。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顺序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平面控制的网形视具体使用对象而定,基本网形宜为矩形。见“测量控制网布置示意图”。各级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见表3。

  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

  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100-200± 51/40000± 2mm

  第二级50-100± 101/20000± 2mm

  第三级比赛设施等精密安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说明: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络,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

  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游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

  1.原有建筑物的复测

  1.1 平面位置的复测:在原有结构上选取有代表性、外廓完整清晰且便于观测的结构面上设置测量观测点,如柱立面分中点(线)、梁底面分中点(线);

  观测点的设置不少于40个,并且要尽可能的对称布置;对观测点进行编号、标识;

  在场地的中心区域设置测站,依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导线点)观测采用北京市城市坐标系统,若甲方未能提供测量基准,也可以以场地中心的测站点为原点,以(大致的)纵向方向为起始方向,建立临时场地测量坐标系统;

  如果仅一个测站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可以在相应的为增加测站;测量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进行,观测时首选设置棱镜,其次为反射片,对于确实无法设置反射装置的点位也可以考虑采用免棱镜测量;观测点的点位测量误差蕊士3n;记录选用全站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

  1.2 高程的复测:在比赛场地、首层地面及保留部分的结构面(通道)设置测量观测点;依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采用数字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对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测。

  1.3 测量基准的确定:将平面位置的复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以D制图,参照原有图纸中的相应几何关系,确定出体育场的实际中心(十字)线的坐标数据;

  根据实测的高程数据,确定出体育场现状士0.00的高程和层高;计算平面和高程的现状与设计的差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预计受沉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会较大;将复测和分析的结果上报监理、甲方和设计,请设计、甲方对定位和高程依据进行从新确认。

  2.平面控制网测设

  2.1 总体平面控制网侧设:根据经设计和甲方重新确认的定位数据,建立以现状体育场中心为原点与现状建筑相符合的的场地平面控制网。控制网分体育场内外两层布设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100-200m,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具体布设见图1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测设,控制网初步成型后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并对桩点进行归化修正。若条件具备,本控制网将与城市导线网进行三个点的链接;若条件不具备,则本投标人自己在施工区外设立三个校核点。

  2.2 施工控制网侧设:施工控制网设在距施工区域较近且便于施测的位置处,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网形为环绕建筑物的三角锁网,控制桩点的间距为50-100m左右,本控制网由首级控制网以导线测量进行测设。

  2.3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性的保持。因此首级控制的桩点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对于施工控制网的桩点尽可能的设在原有建筑上;对于埋设的桩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移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引测

  3.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个半永久性水准点,位置详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士0.6mm而,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 1mm 。

  3.2 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士1. 0mm。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水准测量,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

  3.3 为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在基础施工阶段每30天进行一次复测,结构施工期间每60天对现场水准基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4.桩点的设置

  4.1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桩点)应布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区域;半永久性临时性二级控制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桩点设在原有建筑上。

  4.2 变形监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4.3 控制桩点采用混凝土桩,桩径0. 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高下0. 3m,顶部预埋100mm ×100mm ×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小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 - 1 0mm,首级控制桩埋深不小于lm,二级控制桩深不小于0. 5m;精度要求较低或临时性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

  4.4 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

  4.5 控制桩四周要砌井加盖并用钢管做1500 * 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挠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临时性桩点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3节建筑施工测量

  1.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1 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3个控制点。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经纬仪方向线法进行投侧。

  1.2 在士0.000以上结构施工阶段根据条件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或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内控点设在士0.000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3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调整后才能使用。

  1.3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I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士9”,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士2. 5mm o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士10“,量距1/200000内控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

  2. 高程的传递与精度设计

  2.1 在基础、结构施工阶段高程传递采用钢尺量距或全站仪间接高法进行。

  为保证施测时高程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设置与基础、结构同步的水准基点,水准点设在塔身上,用精密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的高程引测至塔身上。结构施工期间标高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或向下传递。

  2.2 用钢尺传递标高时,进行尺长、尺重和温度改正,要使用标准拉力,要保证尺身的垂直。每个施测面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士Imm以内。附合误差小于士4mm在。钢尺竖向传递标每30天对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

  3.曲线测设

  3.1 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控制线(设计曲线的等距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墙、柱位置(轴线的等距曲线)。

  控制线到设计曲线的距离控制在Im以内。曲线上各测点的密度,即相邻两测点的间距应根据施工精度的要求进行确定,相邻两点的矢高要求小于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mm以内。

  3.2 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3.3 非圆曲线的测设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其放样的坐标数据用CAD在电子版施工图上直接捕捉获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在施测面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编号图调出欲设点位的坐标,用坐标放样模式依次定出等距曲线上的各个点位。用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与设计曲线等距的新曲线,用盒尺沿新曲线的法线方向再定出墙、柱或梁两侧的外廓曲线。

  3.4 竖曲线测设: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空间曲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测设控制。

  4.常规要求

  4.1 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

  4.2 对于平面控制网、高程网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误差调整,对细部轴线等碎部区域测量误差采用现场直接平差进行调整。

  4.3 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涂改、转抄。

  4.4 细部平面位置线包括:轴线、柱(墙)结构外廓线、柱(墙)控制线(借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控制线距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300mm。

  4.5 细部高程控制包括:1m标高线或整米数标高线、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点。墨线的宽度小于1. 5 mm,墨线的挠度小于lmm。

  4.6 对测设的控制线及其它关键点线用油漆进行标识。

  第4节土建施工测量

  1测量工作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1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及国家有关规定。

  1.2测量放线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基本准则和验线基本准则。

  1.3 测量仪器应按周期送检,未检定、超出检定周期及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使用。

  1.4 测量放线工作中应认真做好计算、记录工作,并将计算、记录资料及时归档保存。放线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检查无误后报总包验线。

  1.5 钢尺量距应采用往返丈量,并进行三差改正,以保证精度。

  1.6 施工现场内的测量放线点位、标志均要进行保护,如加护栏、涂刷警戒色,防止碰动、破坏。测量作业前应对原始依据进行校核,确定点位无碰动、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1.7 现场内材料堆放、车辆停放应保证测量点位间的通视。

  2.基础结构施工放线

  基础放线直接将经纬仪安在施工层、段上,用正倒镜挑直线法投测建筑物主轴线闭合校核无误后,测设细部轴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电梯井位线、后浇带线和设备基础位置线,且弹上墨线,墨线宽小于1mm。

  基础施工高程控制:各层、段、各工序施工前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标高整数尺寸500mm(不少于3个点),先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一次精密定平水准仪,测设各层、段标高500mm线,弹上墨线做为施工层施工高程控制的基准(水准仪居中安支,满足视线等长)。

  3.地上结构施工放线

  3.1平面控制

  首层以上结构放线,由地下一层内控网向上引测。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

  投测时应转动仪器4次,每转90度,在施工层上的接收板上投点一个,取平均值。

  再根据此控制线放出各轴线及细部线。同时以外控点为依据进行校对。

  3.2 标高控制

  由地下室随结构施工向上传递。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由下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为合格,墙体拆模后以其平均点引测50线,作为墙体留洞和层高控制的依据。50线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建筑物平面及标高控制网、各楼层平面及50线均要做预检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其中楼层平面线及50线要分别做预检。

  4.各项测量放线工作允许误差

  4.1 平面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 mm、总高±10 mm

  外廓主轴线:±10mm非承重墙边线:±3mm

  门窗洞口线:±3mm

  4.2 标高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细部轴线:±2mm

  承重墙、梁、柱边线:±3mm

  第5节钢结构及专业安装控制测量

  1.预埋件测量

  1.1 平面位置

  1. 1. 1对于钢结构等有整体要求的重要部位的预埋件需在场地平面控制网上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确定出预埋件的位置或定位基准线。定位基准线相对于游泳馆中心的整体精度为1/40000,定位方向线的测角中误差为士5秒,对应两点间的纵向距离误差为士1. 5mm,相邻两点间的横向距离误差为士1. 5mm。

  1. 1. 2对于幕墙等只需要局部整体性的预埋件不单独设立控制网,采用结构施工控制网对预埋件的埋设进行控制,预埋件相对于施工控制网的误差延士1 .5mm。

  1. 1. 3在下部碱中预埋与预埋件(地脚螺栓定位板面)同高度的角钢架子,纵横双向中心线均投测在架子上,并用红色三角标识,将其与定位板上纵横柱定位轴线比较,根据偏差情况,调整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纵横轴线与投测的

轴线完全重合为止。定位板上的纵横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为0. 5mm t'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应再次检测定位板上的中心线,如发现偏差应即刻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1.2预埋件标高控制

  地脚螺栓标高测量采用S,水准仪从高程控控制点直接引测到辅助安装的角钢的架子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根据引测的标高点,调整定位板的高度到设计位置。

  标高测量的允许误差为±1mm。

  2.钢结构安装测量

  2.1 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

  2.1.1 测量精度高:当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最终闭合差仅为士1.5-2.0mm,相对于对应两端间的距离精度高达1/9万。

  2.1.2 工作难度大:若在钢结构的下部进行测量,测量视线必然会受到相当严重的阻碍,导致测量仪器无法工作。

  2.1.3 工作量大:无论是在地脚螺栓埋设、各种钢结构安装过程中,还是在变形监测中,大多需要实时或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

  2.1.4 受外界因素干扰大:由于本工程钢结构的跨度大、自重大,施工工期长,温度变形和荷载变形对钢结构安装的影响很大。

  2.1.5 结构节点复杂;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积累误差

  2.2 工作方法:安装过程控制测量是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关键,它需要采用即时测量来配合安装,拟采用激光导向、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和电子水准测量进行平面位置控制和高程控制。为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施测中,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的采集,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被观测点位或部件的即时位置,并为部件的安装校正提供依据。

  2.3 精度保障: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螺栓连接时相邻两点间最大允许偏差为士1.5-2.0mmo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lmm;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l0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小于±l mm;激光铅直仪工作精度可以达到1/20万。因此只要使用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工作的精度是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平面控制网布设。

  2.4 控制网布设

  2.4.1 由于钢结构安装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比土建施测精度高,所以要测设一个独立的平面控制往来保证安装控制的精度。钢结构安装时f}An结构己完成,根据安装需要分别在建筑物内的砼结构顶部和建筑物的四周布设控制点,控制网的网形以矩形为主,并在标高为22.825的核心筒顶部增设四个控制点。

  2.4.2 控制网的精度.为量距1/4万,测角±8,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 11mm。

  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在测设时,要对内外两侧的桩点进行图形闭合,增加多余观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边角平差,并对误差进行分配。

  2.4.3 高程控制网沿用土建高程控制网,不再另设。

  2.5 安装测量

  安装测量带钢结构安装方法确定后再另行编制。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拼装测量;空中拼装测量;安装过程控制测量;变形监测等内容。

  为了保障安装过程的安全对被安装部件进行状态控制测量,使操作者随时掌握被安装部件的即时状态并最终顺利安装,拟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待安装的钢结构单元体进行三维坐标跟踪测量,在结构体进行最终安装前,用全站仪精确测定两端待连接结构体间的距离和待安装结构体在当时温度下的实际长度,为最终安装决策提供依据。每步安装完毕后,要对其各个连接节点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出其空间位置,为下一步安装提供依据。对于预埋件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高程控制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

  第6节变形测量

  变形测量的作用是及时反映出被监测物体的实时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拱信息反馈,确保建筑物、重要设备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本工程的变形测量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每次监测结束后,将测量数据、测量结果和根据己有成果分析得出的变形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以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1.变形测量工作内容

  变形监测工作部署

  1.1 建筑沉降(上浮)测量:包括测量建筑物的沉降(上浮)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

  1.2 钢结构变形测量:包括结构体受温度、应力、荷载变化产生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安装支撑体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另见钢结构测量)。

  1.3 基坑挡土墙位移测量:包括土钉墙、地面沉降及相邻设施的沉降、倾斜测量对象 精度等级 测量内容 测量方法

  建筑物 一级 竖向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钢结构 二级 竖向、水平 全站仪坐标测量

  支撑构架 二级 竖向、水平 二等水准测量,经纬仪方向线法

  基坑支护 三级 竖向、水平 三等水准测量,坐标测量,方向线法

  基坑周边设施 三级 竖向、倾斜 三等水准测量,方向线法和水平位移等测量。

  2.位移观测点的设置

  2.1 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2.2 建筑物变形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待与设计协商后再确定;基坑挡土墙位移观测点沿基坑边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个,基坑周围25米内对沉降敏感的设施设沉降观测点;

  2.3 位移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方法及基准点的位置应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应设有明显的标识。

  2.4 在观测期内要对观测路线和观测点位提供有效的保证,防止点位受到碾压、扰动,要确保视线的通畅。

  3.变形测量精度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移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变形位移测量在保证测量精度(士1. 0mm)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基坑挡土墙等其他项目的位移测量等级为二级。

  沉降测量精度和观测方法 表4

  4.工作要求

  4.l 测量频次:以反映荷载变化和施工进度对建筑物产生的变形量为原则:

  当变形趋趋势明显异常或接近最大允许变量时应增加变形测量的频奔牌万结构干短施土期间对基坑支护每周测量一次直至基坑回填土结束;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基坑边大量堆载、长期连续降雨等情况或当有事故征兆出现时,应连续测量。

  4.2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测量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根号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或根据北京地区经验确定(1mm/1004)。

  4.3 观测过程中如有异常

  情况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当基坑支护体的变形每天超过2mm或挡上墙的总位移超过50mm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研究措施,阻止变形发展,确保基坑周围设施及基坑安全。

  5.变形测量成果

  变形测量成果见表6 表5

  1沉降测量成果表

  2沉降测量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

  4沉降测量分析报告

  第7节其它测量

  1.装饰测量

  结构施工时在每个结构空间保留必需的平面和高程测量基准为装饰施工提供依据,保持两个施工阶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对装饰造型、图案进行放样测量。

  2.幕墙测量

  幕墙放样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在面积较大的幕墙放样时要注意其整体性和与结构的关系;放样后要根据放样线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校核测量;放样位置误差为≤士1.0mm,标高误差为≤士0. 5mm o

  3.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田径及球类比赛场地测量;各类相关标志、基准点位的测设;裁判设备、系统的安装测量;电视摄像轨道、机位的安装测量。现有测量手段完全可以满足其测量精度的要求,施测时根据相关规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第8节复测检验测量

  1.验线

  1.1 验线工作由施测小组自检、施工测量管理部验线、监理验线和规划验线四级级组成。

  1.2 建筑物位置、建筑高度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项目由规划部门负责;

  1.3 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由监理单位负责;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常规验线由施工单位负责。

  1.4 相互重叠的各级验线工作应尽可能的同步进行,以缩短工作时间。

  1.5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独立进行。

  1.6 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严禁验线与放线同时进行;在施工工序安排上要给验线留出必要的时间,严禁不经验线就擅自施工的现象发生。

  1.7 验线工作按精度级别和难易程度由专业验线组和质检员分别负责。平

面和高程控制、主轴线投测、传高传递、曲线、中线测量等关键部位由专业组负责验线,其余由质检员负责验线。验线工作必须有下道工序的工长参加,并填写交接单。

  2.实体测量

  2.1 在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和其它被甲方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阶段,负责对全部工程实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测量检查和校核。

  2.2 常规实体测量的精度≥1/8000;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按甲方或监理要求进行。

  2.3 在具备测量条件后六日内完成测量外业工作,七日内将测量报告呈交给监理工程师。

  2.4 对于需加固改造的原结构体的整体性测量采用全站以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的点位误差要求簇±2mm;对于碎部测量采用钢尺或sm盒尺直接丈量的方法进行,丈量误差要求簇±2mm。

篇3:高层住宅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概述

  本工程在业主提供的原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进场后立即与监理、业主进行测量控制点移交,移交后复核,做出复核记录。编制实施性测量方案,报监理、业主同意后实施。

  2人员组织、仪器配备

  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领导,由项目工程技术部和劳务队组成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及仪器,建立严密的测量管理组织体系,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各类测量人员必须持有相应上岗证。

  仪器选用见6.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施工测量方法

  3.1控制网布设

  项目测量以业主给定的坐标点和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设置控制网。控制网用全站仪投测,控制桩的具体设置地点在施工时根据场地条件再具体定位。

  3.2.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轴线测量采取内、外双控轴线的方法。在基础底板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网。

  清槽时,坑内打木桩,用全站仪投测将控制轴线投至基坑内木桩上,垫层浇筑后,将主控制轴线用墨斗弹在垫层混凝土上。施工上层梁板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上层梁板结构施工完成后,用激光垂直仪或铅垂仪将内控点引测至工作面。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对所有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3.3.高程测量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剪力墙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3.4.轴线细部测量

  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员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墙柱边线、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3.5.复核、验线

  各级测量人员完成放线后,首先自检合格,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按预先设定内部工作流程申请验线,项目组织复核、验线。项目部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验线程序如图所示:

  验线程序图

  3.6.沉降观测

  (1)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项目部、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数量和位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设置示意如图。

  沉降观测点设置示意图

  (2)沉降点的测量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项目测量组负责,沉降观测采用瑞士NA730高精度水准仪及2mm铟钢尺进行观测(该水准仪及铟钢尺仅供沉降观测用)。沉降观测要坚持"定人、定仪器、定测量路线"的"三定"原则。主体结构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施工一层施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总包、监理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测量员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3)误差预防和发生错误的改正

  A.误差预防

  (1)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2)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熟悉施工图纸、方案和交底。

  (3)使用的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后应认真检查仪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4)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管理上,人员和仪器配备合理,测法经济、高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施测数据资料齐全、清晰。

  B.发生错误的改正

  (1)发现错误,应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级报告。

  (2)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3)对发现的错误立即纠正,有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填写错误追踪记录,并制定预防措施。

篇4:幕墙工程测量放线方案

  幕墙工程测量放线方案

  1.测量目标

  幕墙的测量目标就是依据主体结构测量的基准点,测放出幕墙能够利用的点位,幕墙的测量由控制的点位分为内控法和外控法。内控法就是主体结构的控制网布置在主体结构内部并在每层楼的楼板上预留测量口。外控法就是在主体结构的外围布置控制网,一般的控制网的基准都布置在一层,同时利用两台经纬仪进行交点定位或距离测量,定出待测量的坐标。

  2.测量设备

  本工程拟投入的仪器有50mm米尺2把,拉力计2个,自动安平水平仪DS32台,电子经纬仪TD-110L,2台,激光铅垂仪PL-1,2台。经纬仪、水平仪须经过法定单位检定,并有检定证书,且在有效使用期内。50米的米尺须经过法定单位检定,并附有在额定拉力(20kg)下的误差值。

  3.幕墙测量的方案

  幕墙测量遵循着由整体至局部的测量原则。

  第一:和土建的测量工程师取得联系,找到主体结构的水准测量基准点和平面控制测量基准点;

  第二:是水准测量和控制测量;

  第三:根据测量成果放线;

  第四:报请总包、监理验线;

  第五:测量主体结构偏差。

  4.工艺流程

  熟悉了解建筑结构与幕墙设计图--联系总包、确定基准--水准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测量幕墙控制线--报清总包、监理验线--总包、监理--结构偏差处理

  5.水准测量

  (1)概述

  每座工程在底层都有一个水准控制基准点,此点的标点是经过已知标高和坐标的国家控制点测量而知的,由此可知此楼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此工程测量,我们仅使用相对标高。

  (2)测量方法

  从水准控制基准点测量至主楼面容易上下拉尺的位置点,两点间往返测量以减少测量误差,此点在墙面以红漆表示,定为基准点,其上平面表示测量的水准面并注上相对标高。

  在上述测定的基准点处,在楼层外立面处约计8层(29.4米)的距离拉尺,尺下部悬挂20kg重锤,静置后用等高法测量。以基准点开始,分别在每层的1米线处的作标记,对应查出钢尺的误差及温度变化值,修改标记后,以油漆记录在主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并注明幕墙专用,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层与层之间≤2mm,总标高≤20mm。

  每个楼层只设置1个标志点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一般每隔3层抄一圈闭合水准点,并进行误差分析,在每个分立面上至少设置两个水准点,便于进行安装校核,在安装时以此基准点每三层消除一次安装误差,避免误差累积(如图所示)。

  6.平面控制测量

  上面讲述过平面控制测量有外控法和内控法,在城区内因无法建立外部控制网,现在的建筑大都采用内控法,现着重讲述内控法的原理及测量过程。

  (1).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建立

  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一般设置在一层地面上,并且有明显的标志,一般是以圆钢的中心并刻上标志作为平面控制基准点。由于首层一般堆积物品太多,而且有许多临建设施,我们在测量时要把平面控制基准点引至二层或三层的楼面上,铅垂引线分许多做法,一是采用锤线法(20kg),二是采用激光铅垂仪,三是激光经纬仪加弯管。

  由于线锤的摆动,在底层往其余层引基准点时,误差比较大,采用激光铅垂仪是最好的选择。首先把仪器架设在基准点上方,通过照准部找到基准点,调平仪器,移动仪器直至下部的基准点在对中器的中心,打开激光,通过上部的接收耙看到清晰的激光点,旋转仪器一周,在接收靶上至少接收到4个激光点,找到这几点的中心,此点即对应下部的平面控制基准点,如此类推,分别找到全部的基准点。

  (2)幕墙控制网的建立

  以基准点建立了闭合平面控制网,以此平面控制网为基准,依据设计图纸标定基准点的位置关系与幕墙的位置关系,测放幕墙的控制线,并在线上标明至幕墙的距离。幕墙控制线也必须是闭合导线,以便确定,测量精度,只有在不能通视的位置才能使用支导线测量,但要往返测量。测量点必须妥善保护,除把线放到地面上外,还要把线引至梁的外表面,以免地面处理后无法恢复。

  7.复测

  使用内控法所测的成果全部在楼板的外表面均有标志,在基准层上的对应线上引至地面上,在地面架的经纬仪,以基准层为基础,通过正反测量该垂线的误差,如最高点(40m处)的误差控制在±6mm之内,则视为合格,如图所示(<60m的幕墙的垂直度要求在15mm内。

  8.测量主体结构误差

  以水准测量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网为基础,测量主体结构的尺寸偏差,对于大于设计偏差要求的结构区域,由结构施工单位进行修整后交付我方验收使用,或提出相应的整修意见,以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前的测量工作落实到位。

  9.报请总包、监理验线

  测量放线后,请总包的测量师、监理一同验线,确认与盖章,最终确定现场施工安装方案与计划,以便工程按期实施。

  10.测量成果的整理

  测量后的有关数据及时反映给幕墙的设计师,以便幕墙设计师了解现场情况,及时作出方案调整,并在施工图制作过程中绘出现场安装基准并作为下料单的原始数据。

  11.测量的作用

  测量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给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给施工提供安装基准,按幕墙设计师的要求进行分格定位,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果,避免等、靠的现象发生,而且还能有效保证主体结构与外装饰工程的尺寸关系,是确保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篇5:酒店幕墙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酒店幕墙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对幕墙施工来说是最关键的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幕墙的安装成败和成本的控制。因此在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1、测量依据

  幕墙施工图,土建方提供的各方向轴线,标高及部份土建平面图。

  2、测量仪器和工具

  激光经纬仪,水平仪,钢卷尺,30kg吊线钟。?1.5钢丝等测量量其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查校核合格后才能使用。

  3、施工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为了对大楼建筑作整体控制和幕墙细部测设,本工程布设两级控制网点即主体主控点和墙面控制网点。并先布设控制轴线网后局部测设定位。

  (1)建立平面位置控制线及控制点

  1)主控制网点:按原土建施工所建立的轴线控制网(如图-1)所建4个激光控制点,测设到一层墙面(±0.000)为主控网点,并以此建立四条墙面主控制网轴线(基准线),分别为○1轴、○6轴、○A轴○D轴。

  依据主控制轴线,分别在五层、二十六层(东)二十八层(西),采用激光经纬仪和钢尺,弹出与外墙有关的轴线边线。建立平面位置控制轴线。

  2)平面控制点:根据华天贵宾楼的平面特征,结合幕墙分格大样图和土建主体控制网点给出的标高控制点,轴线位置。采用重锤、钢丝线、测量器具及水平仪等测量工具在主体结构上弹出幕墙平面、立柱、分格及转角基准线,并用经纬仪进行调校、复核后,建立46个幕墙平面分格及幕墙主型材外边位置控制点。五层设置23个点,二十六(东)二十八层(西)与五层相应位置设置23个点。

  控制点位置采用角钢L50×5,一端采用M12膨胀螺栓固在砼外边梁或墙上,一端悬挑,挑出约250㎜。根据测量控制点采用电钻在角钢上钻?1.5孔,依据二十八层(西)、二十六(东)23个控制。1#、2#、3#、12#、13#、14#、15#、20#控制点,采用30kg线钟吊?1.5钢丝线,每五层检查与之相应的控制点位置是否相符,如偏差内,则采用法兰调节器将?1.5钢丝拉直,其余各控制点分别在五层、二十六层、二十八层反复校核,其误差必须确保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再采用?1.5钢丝相对应位置上下拉直,上述工作完成后,由于超高分别在十二层、十九层依据控制轴线对控制线进行校核,校核后增设锚固点,控制其风荷载作用摆动。

  (2)水平标高控制线的确定

  根据该大楼的绝对标高(土建方提供,实行分段设点控制,则为:5、8、11、14、17、20、23、26、28、30、层,再根据控制点投测到每根柱子及墙上,各控制层及标高采用50m钢卷尺进行精确测量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在每一翼第一层墙面的两端以墙面控制点,标定水平控制点(要特别注意,应先定两端点,后定中间点),然后根据幕墙与墙面260㎜的间隙用水准仪或用钢丝标定出水平控制线并在墙面弹出灰线。

  其余各楼层以此水平控制线为依据。分别测设。

  (3)倾斜面放线

  在西面、南面墙为向外倾斜7°或3°的角度。以第一层(±0.000)和顶层控制点为基准(选择斜面棱线附近的最高与最低两端),结合幕墙与墙面260㎜的间隙,用拉琴线法结合带倒镜的激光经纬仪进行标定(具体做法如-2)。

  (4)调节板快的设定:

  1)水平方向,分别与四个大角包角铝板相连玻璃为调节板块。

  2)垂直方向:以顶部铝板为调节板块。

  (5)其它细节尺寸定位分格依据控制轴线,控制点、控制线及标高采用钢卷尺,水平仪进行精确量距确定,并弹出墨线作好测量成果记录。

  4、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配合,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分配误差,不使误差积累。

  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累积。误差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包括垂直偏差值,应适当调整幕墙的轴线,使其符合幕墙的构造需要。

  (2)测量检验人员应及时对测量放线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查验情况填入记录表。

  (3)在测量放线的同时,应对预埋件的偏差进行检验,其上、下、左、右偏差值不应超过±45mm,超差的预埋件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

  (4)检验人员应对预埋件的偏差情况进行抽样检查,抽检量应为幕墙预埋件总数量的5%以上且不少于5件,所检测点不合格数不超过10%,可判为合格。

  (5)对于由横竖杆件组成的幕墙骨架,一般先弹出竖向杆件的位置,然后再将竖向杆件的锚点确定。再将横向杆件弹到竖向杆件上。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