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准备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准备

  若我公司有幸中标,将立即组织公司项目经理和技术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等认真阅读、研究、审查施工图,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会同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一起进行图纸会审,将设计图中与施工实际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并会商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及功能满足设计要求。作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避免在以后施工中,出现盲目性,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编制施工作业时间计划,确保工程施工管理有的放矢,防止出现瞎指挥,乱安排的现象。制定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措施、制度、确保工程管理有章可循。

  1.1 流水施工段的划分及流水作业安排

  流水施工段的划分:根据设计施工图,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流水施工段的划分原则,本项目工程拟划分为三个工区,四个施工专业施工作业队,分别负责施工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灌溉、水泥砼和泥结碎石道路、中心村、聚居点附属工程。

  流水作业安排流水作业以平行方式施工,各流水作业之间交叉进行。

  1.2 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水就近取用沟渠内水源,用抽水泵抽入现场设置临时水箱(V=10立方米),引出设Φ32UPVC管作为支线,沿施工主线布置,每隔100m设出水口一个,以满足现场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采用TN-S系统,单线架空4×35mm2铜芯线引出,现场设总配室二处。在各个用电机械处单独设置配电箱。

  主要用电设备的功率与设备数量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功率(KW)单位数量

  1搅拌机JS5007.5台2

  2交流电焊机B*5007.5台2

  3振捣器HZ6*-503.3台5

  4夯土机5台4

  5水泵2.5台5

  施工电源引入由业主提供。根据用电需要,在总配电室应安装50A动力表4只,30A照明表4只、50A漏电断路器4只、20A保险4只、50A保险4只、100A三个闸刀6只、50A两相闸刀8只、现场配电箱8个(340*500)。主线采用截面为35mm2的塑料铜芯线、中线采用10mm2的塑料铜芯线,照明主线采用3×2.5mm2铜芯护套线、支线采用2×2.5mm2的铜芯护套线,以确保用电安全。

  为保证不受临时停电的影响,配备1台40KW发电机组,2台15KW可移动式发电机组,作为电力不足或临时停电时的后备电源。

  工地多采取单班制作业,少数工序配合需要或抢工时采取两班作业。

  1.3 其它准备工作

  1、组织机械设备及物资进场

  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织各种技术工人、机械司机等人进场。

  所有人员在上岗前5天到位,以便组织工程情况交底、设备调试等工作。各种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需要由拖车运入现场。所有物资由项目经理部下设的物资部统一采购供应。

  2、做好开工项目的材料试验

  在项目部建立小型土工实验室,配齐土工工程需要的各种试验设备,提前进行调试,经检测合格后及时按要求的项目做出先开工工程的各种试验。对进场的砂、石、水泥、钢筋、预制构件等材料按规定抽样检验。

  3、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根据设计文件所要求的精度,对导线点进行复测,按施工要求加密控制点,并做出测量方案。对重要控制点进行加固保护,以利校核。

  4、编制开工报告,申请开工

  在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材料试验、测量复核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编制开工报告,申请正式开工。

编辑:www.pmceo.Com

篇2: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 准备工作

  1.1 图纸会审

  会同技术人员对图中大样尺寸进行校核,确保工程整体尺寸吻合无误,解决图纸中的错、漏等问题,以便施工顺利进行,如有疑议可直接同设计洽商。

  1.2 测量班组的建立

  设测量组1个,主管1人,测量工6人。

  1.3 仪器、用具的配备及鉴定情况

  2 工程测量

  2.1 首级导线点的复测

  先根据设计文件,按相同的导线形式和同等精度进行外业实地测量(如原有导线点被破坏,则相应增设),经微机计算后,提交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首级导线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作为施工测量依据。

  2.2 地形的复测

  使用全站仪依据首级导线点和设计沟渠控制坐标,用极坐标法恢复各桩位,用三角高程法实测地面高程,用水准仪测断面高程,提交纵横断面等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工程量。

  2.3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线路测量以首级导线点控制,遇特殊地段或施工要求,则布设次级导线加密,以满足放样区域50m内能有效控制。

  2.4 测量标志保护及测量数据复验

  所有测量标志设置牢固可靠,且不受施工影响,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复验各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补测补设。

  2.5 线路施工放样

  放样原则为根据施工顺序逐层控制;放样方法为主要里程桩位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与校核,直线路段用穿线法;高程用水准仪测设。

  路基边坡线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各桩号横断面中路肩的设计标高和设计边坡,实测各断面坡脚的地面高程,计算路基断面宽度和两侧坡脚坐标,测放路基边线。

篇3:土地整理施工方案(10)

  土地整理施工方案(十)

  1. 土地整理一般整理原则和施工方法

  1.1 一般原则

  1、在进行土地整理施工以前,应对土地整理范围内的地形进行全面测量,并根据测好的地形上进行土地整理的设计。设计时应因地制宜,不要一味追求田块归并得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据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临田块高差不宜太大,制埂高度适宜。

  2、坡改梯的土地整理应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施工,做到边施工边撒离,对已施工好的梯地,施工机械不宜再次进入,以免使整理好的梯地遭到破坏而导致返工。

  3、表土的利用非常重要,此次土地整理,首先考虑将表土剥离,堆积在施工区域外,在平整工作完成后,将剥离的表土覆盖于平整好的土地上。做到对表土充分进行利用,不得将表土移作其它用途。表土覆盖完成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处理,以利耕作。

  4、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农田田块放正,便于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农艺要求进行土地平整,每一格田4~6亩,田面按设计高程施工,应便于土方量少、排水顺畅;土地平整田面高差控制在±3cm,耕作层在30cm以上。

  1.2 施工工艺流程

  土地平整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按设计图纸→分格田设计平整高程测量放样→田间施工便道布置→机械进场→沿渠道流向,机械剥离表土耕作→在格田内集体堆放耕土层→平整格田→若新造田块缺少覆耕作土,则翻松30cm处理→交工验收→表土耕作层加覆 → 复核平整后的格田高程

  1.3 施工方法

  1.3.1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水准测量点,定出平整开挖区域和填筑区域,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图纸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制定合理的土方调度方案。如存在较大差错时,应邀请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协调,研究解决方案。如有较大变更设计,应按国土资源厅规定的变更程序进行变更。高程复核完后,应对该田块底层基础进行检查,看田块耕作层底下是否为砂漏地或淤泥,如是应及早进行协调,保证施工机械及人员的安全和耕作侧防渗能力。

  1.3.2 格田土方平整施工

  考虑平整区域内的土方平衡,在推土机推土前,对平整区域内的树桩、树根、杂草、垃圾、废渣等有碍物利用机械结合人工彻底清除,然后先把表层原田面耕作土30cm用推土机分两层推土剥离后,堆放在格田内,暴雨时需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淋刷使土壤大量流失。表土剥离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细平工作,局部高差较大处,由铲运机铲运土方回填,尽量做到挖填同时进行,格田平整后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挖取高于设计田面标高的土方回填至附近低于设计田面标高田块,开挖及回填时应保证表土回填前田块有足够的保水层。防止表土层底部为漏水层,在施工时应注意田面高程的控制。并按照设计要求用铲运机运土,推土机配合平整进行耕作层回覆,新造田表土翻松则用推土机的松土器进行耙松处理,最后采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处理。

  1.3.3 田埂施工

  表土回复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田埂施工;田埂夯筑要顺直,防止漏水,在田埂内侧用粘性土涂抹夯实,放水试蓄。田埂外侧应选择粘性较强的土壤,逐层压实后修坡,拍打结实。对于超过1米以上的田坎应种植草皮;当田坎高度较大时,下部应设置于砌石护坡或干砌石挡墙,上部以草皮护坡。

  2. 格田平整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2.1 格田平整重点区施工

  2.1.1 耕作田块的重点整理区

  应当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田块归并得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据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临田块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0.3m范围内,制埂高度不宜过高,应在1.0m以下为宜。

  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应将整理田块内的表土(约30cm厚)先行剥离,堆放一边,待田块平整以后,再将剥离的表土覆盖回去,以保证表层土性熟、质优,和耕地质量。

  2.1.2 格田平整重点区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用推土机先将平整区厚0.3m的表土剥离,堆放在平整区外;

  ②、再按平整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

  ③、使用推土机再将剥离的表土推回覆盖,;

  ④、格田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1.0m,埂顶宽0.3m,筑好埂后,人工用木棒把埂两侧拍实,以防止田水渗漏。

  2.2 格田平整一般区施工

  除耕作田块重点区域以外的田块的土地平整工作,较重点整理区域的标准低一些,同样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的工程量。而是一要根据地形、地貌、地面高程、灌排水需求。二是力求土方能就地平衡,三是相临田块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0.1m范围内,制埂高度应在0.5m以下为宜,或只将多余的田埂去掉,把弯曲的田埂改直即可。并配套设计相应的灌排渠,将部分耕地变成水、旱轮作,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

  格田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1.0m,埂顶宽0.3m,筑好埂后,人工用木棒把埂两侧拍实,以防止田水渗漏。

  3. 坡改梯平整施工程序和方法

  3.1 坡改梯平整重点区施工

  坡改梯重点整理的示范区。旱地坡改梯则因地制宜,同样也要根据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和防止水土流失为前提,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工程量,相临土块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0.3m左右,制埂高度应在1.0m左右为宜。

  同样在进行此项工作前,应将整理田块内表土(约30cm厚)先行剥离,堆放一边,待田块平整以后,再将剥离的表土覆盖回去,以保证表层土性熟、质优,和耕地质量。

  制埂,因地至宜,有卵石的地方,制石埂,无石的地方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按5-100控制在1.0m以内;10-150控制在1.5m以内;15-200控制在2.0m以内。埂顶宽0.3m。如制土埂,为生态制埂,土埂制好后,采用人工种草护埂的办法。

  坡改梯平整重点区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使用施推土机先将平整区厚0.3米的表土剥离,堆放在平整区外;

  ②、在按平整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

  ③、使用推土机将剥离的表土推回覆盖;

  ④、制埂,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1.0m左右,外坡600左右,筑好埂后,人工种草护埂。

  3.2 坡改梯平整一般区施工

  旱地坡改梯的土地平整工作,较重点整理区域的标准低一些,同样一般旱地坡改梯应因地制宜,选择坡度在250以内,相对集中成片并避开成片园林和林地的地块,同样也要根据地形、地貌、地面高

程和防止水土流失为前提,一般选在同一高程的土块,平成一块,不要一味追求并的越大越好,而加大土地平整工程量,相临土块高差不宜太大,一般控制0.1.m左右,制埂高度应在0.5m左右为宜。

  制埂,因地至宜,有卵石的地方,制石埂,无石的地方制土埂,就地挖土,人工夯填,埂高0.5m以内,埂顶宽0.3m。同样如制土埂,为生态制埂,土埂制好后,采用人工种草护埂的办法。

  4. 废弃宅基还耕的土地平整

  废弃宅基地的复垦还耕,废弃房屋的拆除应将埋入地下的基础部分全部挖出,将砖瓦、碎石、混凝土块等材料拆除,能利用的尽量二次重复使用,没有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作为项目区道路建设基层使用。然后用施工机械将废弃旧宅基地地表以下约50cm厚的硬土层翻挖捣碎,用于耕作土层(这部分宅基地土很肥,宜作耕作土),其厚度应不小于40cm。

  施工程序和方法:

  ①、先拆除废弃的房屋地地面上建筑;

  ②、将废弃宅基地周围的杂树、竹、杂草砍掉,并挖去树根、竹兜;

  ③、人工将埋入地下的基础部分全部挖出,将砖瓦、碎石、混凝土块等材料拆除,能利用的尽量二次重复使用,没有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作为项目区道路建设基层使用;

  ④、用挖掘机将废弃旧宅基地地表以下约50cm厚的硬土层翻挖,并用人工捣碎,用于耕作土层,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处理,以利耕作。

  5. 零星荒草地还耕的土地平整

  零星荒草地需要治理改造为耕地,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原有表面杂草清除;第二步将表土深挖0.5m,并捣碎,然后组织当地群众在其上增施土杂肥、配施磷钾肥、下田旋耕。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蓄能力,使之达到耕地标准。并辅以坡改梯,和制埂,使之成为梯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坡改梯和制埂,同旱地坡改梯的土地平整办法。

  6. 适用规范

  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二、****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三、****省中部丘陵区改造中低产田项目工作要点。

篇4: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施工方案

  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施工方案

  1. 蓄水池施工程序

  1、按设计的蓄水位置先放样进行土石方开挖,并清平底;

  2、在清平底后,先浇C15砼底,并原浆抹平;

  3、在用M7.5砂浆砌块石池墙,并用M10砂浆抹面,按防水5层抹法,以保证池不渗漏。砌筑时采用座浆法,灰浆必须饱满,块石必须洗净,块石标号≥300,且无夹缝石;

  4、在现浇C20钢筋砼爬梯,原浆抹梯步面;

  5、再用M5砂浆砌砖拦杆,原浆勾缝;

  6、最后在配套完成引、排水渠、沉砂池等配套工程,引、排水“U”型渠作法同三节第“三”条。

  2. 浆砌条石排水沟整治办法

  2.1 材料要求

  1、条石:要求浆砌条石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无风化,没有裂缝的岩石,旧料利用时要求表面干净,无杂物,同时要求表层的石料必须具有一个可作为砌筑表面的平整面,并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

  2、砂:砂的质量应符合SD120-84的规定,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采用的砂料,要求粒径为0.15-5mm,细度模数为2.5∽3.0,砌筑毛石砂浆的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mm,砌筑料石砂浆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3、水泥和水:

  ①、砌筑工程采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应符合本技术规范规定,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湿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

  ②应按本技术规范规定的用水质量标准,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对拌和及养护的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砂浆强度验证,如果该水制成砂浆的抗压强度低于用标准水制成的砂浆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90%以下时,则此水不能使用。

  4、胶凝材料(用于砌筑工程的水泥砂浆)

  ①、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需要改变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时,应重新试验,并报送监理人批准。

  ②、拌制制胶凝材料,应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严格擅自更改,配料的称量允许误差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为±2%;砂、砾石为±3%;水、外加剂为±1%。

  ③、胶凝材料拌和过程中应保持粗、细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水灰比的准确性。

  ④、胶凝材料拌和时间:机械拌和不少于2-3min,一般不应采用人工拌和。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不小于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均匀,方何使用。

  ⑤、 胶凝材料应随拌随用。胶凝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运输或贮存中发生离析、析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拦拌和,已初凝的胶凝材料不得使用。

  2.2 砌筑方法

  1、先在要浆砌条石整治的沟道敷设水准控制点;

  2、按每隔20米设控制桩,并按设计比降把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测出;

  3、人工按设计的比降、和按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清挖出断面;

  4、采用M7.5砂浆砌底,原浆勾缝,砌筑时采用座浆法,灰浆必须饱满,条石必须洗净,条石标号≥300号,必须四愣上线,且无夹缝石;

  5、采用M7.5砂浆砌沟墙,原浆勾缝;

  6、为确保地下水排出,在沟底、沟墙预留排水缝,按每m2预留排水缝不少于3个。

  2.3 砌筑要求

  1、砌筑前,应在坡面上设置纵向和横向砌体坡面线,以保证砌体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浆砌条石体必须采用铺浆砌筑。砌筑时,应先铺砂浆后砌筑,石料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稳定。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3、在铺砂浆之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各水。

  4、所有的条石均放在新拌的砂浆上,砂浆缝必须饱满、无缝隙,石缝间不得直接紧靠,不得先摆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不允许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方法砌石。灰缝厚度一般为20~35mm,较大空隙应用碎石填塞,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块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

  5、砌缝应做饱满,勾缝自然,无裂缝、脱皮现象,匀称美观,块石形态突出,表面平整。砌体外露面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6、砌体的结构尺寸、位置、外观和表面平整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7、砌体外露面应在砌筑后12h左右,安排专人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14d,并经常保护外露的湿润。

  3. 灌排沟、农渠整治

  本工程的U型槽灌溉渠,主要包括U50、U60二种规格的灌溉渠道。渠道结构为C30预制砼U型槽,槽顶为M7.5砂浆砌砖压顶。

  3.1 材料控制要求

  1、U型槽成品须使用具有生产资质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需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材料。

  2、U型槽现场预制应有砼标号及拌和配合比并按标准取样试压,在预制过程中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3、U型槽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4、U型槽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

  5、U型槽强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U型槽型号有U30-60,其中U40厚度为2.3cm;U50厚度为2.8cm;U60厚度应不小于3cm,其尺寸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要求:

  项目允 许 偏 差(mm)

  内(外)直径不小于设计

  管壁厚度-3,正值不限

  顺直度矢度不大于0.2%

  6、U型槽外观应避免出现破损、裂缝、蜂窝及麻面等现象。

  7、砂浆需有配合比,其强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2 U型槽灌溉渠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土方开挖→验槽→断面欠方回填土→渠道U形槽底砂垫层铺设→厂家订购砼U型槽、进场检验→砂垫层铺筑高程复核→安放U型槽调整纵坡、高程→U型槽接缝处理→压顶砼浇筑→渠道U型槽外观检测、放水检验→交工验收

  3.3 U型槽灌溉渠施工方法

  1、先在要安砌U的灌排沟、农渠敷设水准控制点。每隔20米设控制桩,并按设计比降把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测出。

  2、土方开挖:人工按设计的挖宽和按每一控制桩的挖深清挖沟、渠。由于U型槽灌溉渠开挖断面较小,拟分段在按设计高程放样后采用人工开挖,一次性开挖到底,并及时验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每个施工作业段以50米左右为宜。

  3、断面土方回填:

  由于灌溉渠U型槽安装高程局

部比两侧田地高,需补填土方才能进行灌渠型槽安装。土方回填时拟采用人工运土木夯夯实,填土施工先按设计填土断面制作一可装卸的钢模,在填土现场按设计高程安放钢模板后,再由人工把土料填到模板内,然后用人工木夯夯实,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后即可拆除模板,进入下一层土回填。

  4、U型槽安装:U型槽采用厂家加工定做,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每1m一节进行加工。安装时,采用人力搬运,轻拿轻放,防止碰坏棱角。要注意槽底高程,使之符合设计高程和符合设计要求。U型槽接缝,在槽底高程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挂牢后,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

  5、U型槽砖砌压顶:

  每个作业段(50米)U槽安装完后,即可进行砌砖压顶。压顶为M5砂浆砌砖。砂浆采用拌和站统一拌制后,由机动翻斗车转运到现场,再由人工进行砌筑。

  6、回填土:在U型槽安砌过程中分两次回填土。第一次在U型槽安装完成后,回填后背土,将土回填至U型槽顶部即砖砌压顶处的标高;第二次待砖砌压顶完成后填筑土埂(适用于U50、U60型U型槽)。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后厚度不大于20cm。

  4. 使用规范

  1、水利工程砌石规范;

  2、水利工程砌砖规范;

  3、水利工程渠道施工规范;

  4、水利工程砼施工规范;

  5、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规范。

篇5: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施工方案

  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施工方案

  1. 村道的整治

  村道设计为C25砼路面,路面有效宽分为3.5m和4.0m两种。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施工基层及路面。

  1.1 整治方法

  1、首先挖、安排水涵洞、涵管,宽度不小于路基宽;(具体做法见本节第“四”条)

  2、人工将路基路面进行平整,用15-20t压路机首先压实路基;

  3、人工辅碎石宽4.0米,用15-20t压路机碾压两遍后,厚度不小于10cm;

  4、最后为C25砼路面,宽度3.5米,用插入式、平板式震动器震动密实后,厚度不小于20cm,要求路面平整度<1厘米,横向排水坡1%。

  1.2 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1、备料:对进入场地的碎石料进行级配自检试验,对不符合规定的碎石应弃用。

  2、测设高程控制桩:按设计施工图所示高程,路拱、坡度设置控制桩,间隔以5m为宜。

  3、将配备的碎石料用自卸车运至施工位置,进行人工铺筑,在铺筑过程中,应确保平整度和稳定性达到要求。

  4、对摊铺好的碎石用16t压路机碾压2遍以上,以达到稳定为标准。

  1.3 C25砼路面施工要点

  车道为C25水泥砼面层,厚度为20cm,砼表面切缝。每施工段以胀缝为界,约200m左右。

  1.3.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打桩立模→砼搅拌运输→砼摊铺→振捣→行夯整平提浆→滚压柔浆→抹平→拆模→切缝→收尾切边→嵌缝→砼养护。

  1.3.2 施工工序

  ①测量放线:根掂控制桩放出中线及边线,每隔10m设1根中心桩及边桩,平曲线及弯道处加密改为5m一根,根据路幅宽度,每10m断面控制桩测放路面设计坡度,注明标高,做好施工过程的“勤测、勤核、勤纠偏”。

  ②安装模板:直线段模板采用20#槽钢,曲线段模板现场放样制作;模板支设在基层上,确定模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用冲击电钻在基层上打孔加设工具式三角支撑的方法支设模板。

  模板固定好后,用拉线、水准仪配合钢尺检查平直度、宽度及高程。

  ③砼的搅拌运输:砼的搅拌在搅拌站进行,严格执行计量及材料的“先检后用”程序,采用2台500升强制式搅拌机配备磅称计量系统按配合比、水灰比控制,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坍落度控制在3~4cm,砼运输使用机动翻斗车或农用车在10min内运至现场入模。

  ④砼的浇筑:

  砼浇筑前,必须有基层验收单,浇筑许可证及隐检验收记录单;钢模与基层之间的缝隙已填实,隔离剂已涂刷、高程已校核。

  采用人工摊铺和振捣。先摊铺板角,边缘接缝处,虚铺厚度高l中模板2~3cm,用扦入式振捣器横向平行振捣密实,然后用平板振捣器纵向重叠10cm交错振捣慢速移向中心,用振动梁往返2次,振捣过程中需辅以人工挖高补低,振捣完毕后,表面大致平整,且有乳浆,不再冒泡。

  整平:初步找平后,面层应略高于模板,然后用木制行夯(或打板)进行往返整平提浆,直至表面完全平整,乳浆层均匀一致。

  滚压柔浆:用φ150~φ200滚筒来回滚动5次以上,使表面乳浆更均匀饱满。

  做面:采用两道木抹,两道铁抹工艺做面,操作要求如下:柔浆后进行第一道木抹抹面,将表面柔压平整,使乳浆3~5mm均匀地分布在砼表面。待砼表面出现沁水时,进行第二道木抹抹面,擀出表面沁水。第三四道用铁抹在砼未初凝收水前用铁抹收面,将砂子压入浆内,使表面平坦、密实、不露砂、无抹痕、砂眼、气泡及龟裂现象。

  压纹:做面完成后用压纹器进行压纹,须保证压纹深度一致,纹路均匀直顺。

  ⑤切缝:道面切缝时间为砼强度的25%(6一10MPA)为最佳,也可用手指甲划砼表面不显划痕时为切缝时间,采用切缝机进行,要求事先弹线,做到间距一致,切缝后用高压水冲洗槽口,干燥后按配合比配制沥青膏嵌入缝内,灌注要饱满,并可在周围抛洒石灰或滑石灰粉,使其尽量不污染路面。

  在路面砼浇筑24小时以后,既可拆模,注意不能损坏砼边角、企口等。拆模完成后在板块上测放边缘线,以此控制成型板块的宽度,并切除多余部份。

  ⑥养护:用塑料薄膜或麻袋片覆盖,常温养生14天以上,每日均匀洒水湿润。

  1.3.3 注意事项

  为防止在砼路面施工过程中被雨水冲刷或烈日暴晒,必须在现场准备三角罩棚或防晒蓬。

  如因故停工半小时以上,为防砼内水分蒸发应覆盖帆布或塑料薄膜于砼上,复工后继续摊铺,此时应注意前后砼接头的振捣,必须衔接好。停工1小时以上时,必须设施工缝,最好留设于伸缩缝处,按胀缝要求处理。

  2. 涵管施工

  2.1 涵管施工方法

  1、先按设计位置放样;

  2、人工挖土;深度、宽度按设计;

  3、安装钢筋砼、涵管,并用M10砂浆勾缝;

  4、回填夯实土。

  2.2 涵管施工要点

  2.2.1 涵管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验槽→涵管安装→灌水试验→回填土方→交工验收

  2.2.2 土方开挖

  管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深度、宽度按设计。开挖时根据各条排水沟的走向,从排水沟的下游向上游挖进。施工中注意边坡稳定,及时用潜水泵排除基槽积水,严禁基槽长期泡水。在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除余土,排干沟槽积水,不得使基底暴露过久。若基底土壤已受扰动或超挖,用碎石砂夯实填平。基槽外一米以内不得堆土,同时堆土不得超过1.5米高。

  2.2.3 涵管施工

  ①运输与装卸:涵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涵管装卸工作必须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吊具进行;除非取得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许可,不允许用滚板或斜板卸管。存放场地的位置和装卸的操作方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②施工要求

  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挖临时过水通道保护好灌溉水流。

  基槽开挖后,应紧接着进行涵管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耽误,无论是何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基槽的外露面不致破坏。

  基底应压实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其压实度应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当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砂砾石或灰土换填50cm厚。

  管涵基底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

>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接斜交角度进行处理。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如果缺陷大于下列规定时,不予验收,并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mm×30mm。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l0mm。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有关规范规定值。

  ③圆管涵敷设施工

  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每节涵管应紧贴于或基底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接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便内壁齐平。

  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④管节接缝

  本工程圆管管节采用M10砂浆勾缝,应先在涵管接缝处填塞干硬性水泥砂浆,再在接口端表面塞以砂浆,以使接头部位紧密吻合,并将内外壁表面抹平。

  ⑤回填土

  回填土管涵安装管节接缝完成后进行。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在管涵两侧回填应对称进行,夯填时两侧填土高差不宜超过30cm,以防夯实时管涵发生移位现象。管涵顶覆土达到50cm以上时,方可采用机械碾压,以防对涵管造成损伤。

  3. 使用规范

  1、交通部颁道路施工规范;

  2、交通部颁桥、涵施工规范;

  3、交通部颁道路、桥、涵验收规范。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