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十九层住宅楼结构防护架施工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十九层住宅楼结构防护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zz苑27#楼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地下为一层,主体为十九层。

  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要求,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特制定结构施工安全防护架补充方案,以指导施工。

  二、钢管脚手架材质要求

  (一)钢管

  1. 脚手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2. 脚手架钢管尺寸如下表。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采用φ48×3.0钢管。

  脚手架钢管尺寸 截面尺寸 最大长度 外径(mm) 壁厚(mm)

  横向水平杆(mm) 其他杆(mm)

  48 3.0 1800~2500 5000~6500

  3. 钢管上严禁打孔。

  (二)扣件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2. 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三)脚手板

  1.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

  2. 竹脚受板宜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四)连墙件

  连墙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三、脚手架搭设

  1. 脚手架搭设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张,为保证施工方便,拟采用落地式双排扣件钢管脚手架做外脚手架。在施工操作层及第一步架上满铺脚手板,并在第一步架上满铺竹编板,外侧防护栏杆高度为1500mm,并适当设置剪刀撑,详见下图。

  3.2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楼梯间及楼层预留孔洞每层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见下图。

  四、计算书附后。

  五、脚手架构造

  (一)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1.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标准:

  (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当使用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2.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

  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 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当使用竹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两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撑杆可靠地固定。

  (二)立杆

  1.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 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3. 立杆必须用连墙杆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水平间距为4.5m,竖向间距为2.9m。

  4.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三)连墙杆

  1. 连墙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等的规定。

  2. 连墙杆数量的设置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脚手架高度 竖向间距(h) 水平间距(la) 每根连墙杆件覆盖面积(㎡)

  双排 ≤50m 3h 3la ≤40

  >50m 2h 3la ≤27

  单排 ≤24m 3h 3la ≤40

  3. 连墙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4. 对高度小于24m的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四)剪刀撑

  1.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满足下表要求。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 450 500 60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 7 6 5

  (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0~600之间。

  (2)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

  (4)剪刀撑斜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2. 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层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六、施工

  (一)施工准备

  1. 单位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中有关规定,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 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3. 经验收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二)搭设

  1.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2. 每搭设一步脚手架后,应按有关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 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

  4.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见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5. 当搭设至有连墙见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6. 顶层立杆搭接长度与立杆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5.2.4、5.2.5条。

  7.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5.1.1条。

  (2)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周围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连接。

  8. 横向水

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搭设横向水平杆应符合5.1.2条。

  9. 纵、横向水平扫地杆搭设应符合5.2.1条。

  10. 连墙件搭设应符合上述构造规定。当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二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11. 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符合上述规定,并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撑在垫板上。

  12. 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2)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至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3. 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2)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14. 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脚手板应满扑、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采用对接或搭接时均应符合上述规定。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撑杆件上。

  (3)在拐角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4)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应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七、拆除

  (一)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 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3. 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二)拆除脚手架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4.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上述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三)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2. 运至地面的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八、安全管理

  1.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执证上岗。

  2. 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 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一搭设质量,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事业。

  4.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 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等应停止搭设脚手架与拆除工作。雨后上架应有防滑措施。

  6. 脚手架应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

  7.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应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连墙件。

  8. 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工作,否则应采取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9.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护。

  10. 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九、相关支持文件

  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J84-20**

  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0

  4. 《山西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5. 《山西省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

  十、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施工组织设计。

  结构防护架计算书

  本工程采用落地式双排扣件钢管脚手架做外脚手架,从±0.000m层搭设至屋面层,搭设高度约为14.70m。在施工操作层及第一步架上应满铺脚手板,并在第一步架上满铺竹编板,外侧防护栏杆高度为1500mm,并适当设置剪刀撑。

  钢管采用外径φ48,壁厚为3.0mm,取一跨1500mm进行计算。

  一、荷载计算

  (一)恒载及施工荷载

  1. 施工活荷载

  2. 竹编板自重

  3. 脚手板自重

  4. 挡脚板自重

  5. 钢管自重

  6. 扣件自重

  7. 安全网及安全栅自重

  合计

  (二)风荷载

  二、立杆稳定计算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设计值: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

  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

  横截面积A=424mm2

  抗弯截面模量

  回转半径

  立杆计算长度

  杆件柔度

  查表,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由稳定条件,则:

  以上计算满足要求。

  三、横向水平杆的计算

  1. 横向水平杆的强度(按简支梁计算)

  满足要求。

  2. 横向水平杆的挠度(按简支梁计算)

  满足要求。

  四、连墙件计算

  (一)连墙件稳定计算

  连墙件水平间距为4.5m,竖向间距为3.6m。

  挡风系数查表A-3: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设计值:

  连墙件的轴向设计值:

  连墙件的计算长度可取脚手架的离墙距离Lo=300mm

  查表C则

  则连墙件钢管设计抗拉轴向力:

  满足要求。

  (二)扣件抗滑计算

  查表5.1.7,直角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R=8KN>5.454KN,满足要求。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街道商住楼建筑模板施工方案

  街道商住楼建筑模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和规程、标准等。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疑点作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甲方、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在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2、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及工具准备

  名称 规格 功率 数量 锤子

  重量 0.25 、 0.5kg 50 个

  单头扳手 开口宽(mm) 17~19 、 22~24 50 把

  圆盘锯 MJ-503 3KW 1 台

  手电钻 钻头直径 12~20mm 2 把

  活动扳手 最大开口宽 35mm 4 把

  钢丝钳 20 把

  水准仪 DS3 1 台

  水平尺 长 450 、 500 、 550mm 10

  钢卷尺 5 米、 50 米(2 把) 20个

  3、材料准备

  顶板、梁、墙体模板材料选用 18 厚九夹板,龙骨背枋采用 60mm×80mm 方木,支撑系统及包箍采用φ 48 钢管脚手架及活动钢管顶掌,脱模剂选用油性脱模剂。根据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选用相关材料厂家。

  三、主要施工方法

  1、垫层模板

  垫层厚度为 100mm,垫层模板采用 100×100mm 方木及模板,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方木支撑在基坑壁上。

  2、 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竖楞采用 50×100mm 方木,方木均经压刨找平,每 20 cm 一道。柱箍采用 100×100mm 方木(单面刨光),每 400mm 一道,最底一道距地面 300mm 。其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下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支撑采用φ 48×3.5mm 架子管刚性支撑。

  3、 梁模板

  底模与侧模均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600mm 单面刨光方木,次龙骨选用40mm×60mm@200mm 双面刨光方木。梁侧模、梁底模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加工。然后加横楞并用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

  4、顶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主龙骨采用φ 48×3.5mm 钢管,搭设过程中根据标高进行搭设,次龙骨选用100mm×100mm 单面刨光方木。为保证顶板的整体砼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模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若与柱相交,用木模板补齐。

  5、 楼梯模板

  模板为定型组合钢模板。踏步侧板采用木模板,两端钉在梯段侧板木档上,靠墙的一端钉在反三角木上,踏步板龙骨采用 50mm 厚方木。制做时在梯段侧板内划出踏步高度线,一侧留出踏步侧板厚度定上当。

  四、模板安装

  1、 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2、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2.1 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2.2 技术要点

  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 4m 时,起拱 0.2%),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侧模。

  3、 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3.1 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脚→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拼装→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3.2 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四周先用阴角模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4、 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4.1 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脚手架→柱模就位安装→安装柱模→安设支撑→固定柱模→浇筑砼→拆除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4.2 技术要点

  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

  五、模板的拆除

  1、 柱模板拆除

  在砼强度达到 1.2Mpa 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中撬、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及衬模上的残渣。

  2、 顶板模板拆除

  顶板模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砼同条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 2m 以下,强度达到 50% 即可拆除,跨度大于 8m 的板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 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顶板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拆除时注意保护模板,拆除模板、龙骨及钢管架堆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六、模板的维护及维修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它硬物;在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严格控制拆除时间,拆除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砼表面和棱角。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七、注意事项

  1、一般要求

  1.1 模板上架设电线使用电动工具采用 36V 的低压电源。

  1.2 凳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1.3 装拆施工时,上下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或抛掷。

  1.4 设避雷措施。

  1.5 安装墙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1.6 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1.7 拆除承重模板,设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塌落。

  1.8 安装整块柱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临时支撑。

  1.9 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操作人员配挂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10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

  1.11 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时,先检查基坑土壁、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滑坡、塌方危险时,必须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1.12 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基坑上口边缘 1m 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模板支在护壁上时,必须在支点上加垫板。

  1.13 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气焊管线等。

  1.14大模板放置角度大于其自稳角。

  1.15 模板安装时,采取触电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模板安装就位后由专人将大模板串联起来,并与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

  1.16 清扫模板和涂刷大模板脱模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中间保持不少于 60cm 和走道。

  1.17 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砼渣块。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板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

  1.18 板、梁保证二层支撑,且点在同一位置。

  2、大模板堆放要求

  2.1 平模立放满足 75.0~80.0 自稳角要求,采用两块大模板板面对板面对放,中间留出 50cm 宽作业通道,模板上方用拉杆固定。

  2.2 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阴阳角模、异型角模)存放于专用插放架里,存放地点硬化平稳且下垫 100×100 mm 方木。

  2.3 大模板按编号分类码放。

  2.4 存放于施工楼层上的大模板必须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沿建筑物周边放置,要垂直于建筑物外边

线存放。

  八、模板及承重架计算

  (一)、标准层梁板承重架计算

  承重架采用φ 48×35钢管,为简化计算,并确保安全,梁截面取250×750,作为验算对象。梁下计划横距为0.7m,纵距为1.2m。板下横距为1.5,纵距为1.2,步距为1.5m。并且均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重要部位设置剪刀撑,立杆必须设置执垫木,楼板模板应支撑在间距为0.4~0.5m的木楞上,木楞尺为60×80mm。

  1、荷载总体考虑如下:

  模板、钢筋砼、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振捣砼时产生的承重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计算。参与模板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及其荷载标准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取值。 据规定:在基本风压等于或小于0.35KN/m2的地区构造符合规范要求时,验算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第一部分:梁下承重架的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计算: N/ΦA≤f

  模板支架立杆计算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应按下式计算:

  N=1.2∑N GK +1.4∑N QK

  ∑ N GK 为模板、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1、 楼面梁板模板自重

  (1) 计算区(即 2根立杆作用范围)模板展开考勤度:

  (梁高 -0.11)×2+梁下横距+板下横距=(0.75-0.11)×2+0.7+1.5=3.48m

  (2) 计算区模板作用面积:

  模板展开长度×纵距=3.48×1.2=4.176m2

  (3) 平均每根立杆承担模板重:

  查 GB50204-92附录一附表1.1:取0.5KN/m2,则平均每根立杆承担模板重为:

  模板作用面积× 0.5÷2根=4.176×0.5÷2=1.044KN

  2、 新浇混凝土自重

  (1)计算区(即2根立杆作用范围)梁重,查GB50204-92规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梁宽×梁高×纵距× 24=0.25×0.75×1.2×24=5.4KN

  (2) 计算区(即 2根立杆作用范围)板重,查GB50204-92规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梁、板下横距 -梁宽)×纵距×板厚×24=(0.7+1.5-0.25)×1.2×0.11×24=6.178KN

  (3) 平均每立杆承担的梁板自重

  (梁重 +板重)÷2=(5.4+6.178)÷2=5.789KN

  3、钢筋自重

  查 GB50204-92规范:钢筋自重取1.5KN/m3

  (梁体积 +板体积)×1.5÷2根=(0.225+0.257)×1.5÷2=0.361KN

  一根立杆的∑ GK =1.044+5.789+0.361=7.194KN

  ∑ QK 为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1、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查 GB50204-92规范:取1.0KN/m2

  横距×纵距×1.0÷2=2.2×1.2×1.0÷2=1.32KN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查GB50204-92规范:取2.0KNm2

  横距×纵距×2.0÷2=2.2×1.2×2.0÷2=2.64KN

  ∑ N QK =1.32+2.64=3.96KN

  在不组合风荷载时,荷载组合如下:

  1、底层

  全部恒载×恒载分项系数

  7.194×1.2=8.633KN

  2、恒载×恒载分项系数+全部活载×活载分项系数

  =7.194×1.2+3.96×1.4=14.177KN

  则 N值为 8.633+14.177=22.81KN

  φ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λ,查表得

  λ长细比,λ =L 0 /i L 0 =h+2a

  L 0 =h+2a=1.5+2×0.3=2.1m

  λ =L 0 /I=2.1×100cm/1.58cm=132.91

  查表得,φ =0.381

  A为立杆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4.89Cm2

  N/φA=22810÷(0.381×489)=122.43N/mm2≤f=205N/mm2

  因此,不组合风载时承重支架立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第二部分:板下承重架的验算

  1、楼面梁板模板自重

  (1)计算区(即1根立杆作用范围)模板重,查GB50204-92规范:取0.5KN/m2

  横距×纵距×0.5=1.5×1.2×0.5=0.9KN

  (2)、新浇混凝土自重

  作用在一根立杆上的现浇板重,查 GB50204规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横距×纵距×0.11×24=1.5×1.2×0.11×24=4.752KN

  (3)、钢筋自重

  作用在一根立杆上的钢筋重,查 GB50204-92规范:钢筋自重取1.5KN/m3

  横距×纵距×0.11×1.5=1.5×1.2×0.11×1.5=0.297KN

  一根立杆的∑ N GK =0.9+4.752+0.297=5.949KN

  ∑ N QK 为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截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1、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查GB50204-92规范:取1.0KN/m2

  横距×纵距× 1.0=1.5×1.2×1.0=1.8KN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查GB50204-92规范:取2.0KN/m2

  横距×纵距× 2.0=1.5×1.2×2.0=3.6KN

  ∑ N QK =1.8+3.6=5.4KN

  在不组合荷载时,荷载组合如下:

  1、底层

  全部荷载×恒载分项系数 =5.949×1.2=7.139KN

  2、二层

  全部荷载×恒载分项系数 +全部活载×活载分项系数 =5.949×1.2+5.4×1.4=12.699KN

  综合所述,不组合风载时的一根立杆最大轴向设计值

  N=7.139+12.699=19.838KN

  φ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λ,查表得

  λ长细比,λ =L 0 /i L 0 =h+2a

  L 0 =h+2a=1.5+2×0.3=2.1m

  λ =L 0 /I=2.1×100cm/1.58cm=132.91

  查表得,φ =0.381

  A为立杆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4.89Cm2  N/φA=19.838÷(0.381×489)=106.489KN/mm2≤f=205N/mm2

  因此、不组合风载时承重支架立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注:承重架均搭设在砼上,地基承载力不进行验算。

篇3:建筑特级高处作业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特级高处作业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建筑高度为61.95m,属于特级高处作业。

  一、施工准备

  1.对作业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

  2.准备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3.高处作业所用工具装入工具袋(套)内。

  4.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档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应在作业前检查是否牢固、可靠。

  二、临边作业

  在基坑周边、尚未装栏板的阳台、料台与各种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和楼层边,以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边防护栏杆: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的进度安装正式栏杆或临时栏杆;梯段旁边亦应设置两道栏杆,作为临时护栏。

  垂直运输设备如井架、施工用电梯等与建筑物相连接的通道两侧边,亦需加设防护栏杆。栏杆的下部还必须加设档脚板、档脚竹笆或者金属网片。

  1.材料的选用和构造要求

  临边防护用的栏杆是由栏杆立柱和上下两道横杆组成,上横杆称为扶手。栏杆的材料应按规范标准的要求选择外径为48mm、壁厚3.5mm的钢管,长度以4.5~6.0m和2.1~2.3m为宜。钢管不得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和裂纹的不得使用。扣件不得有脆裂、变形和滑丝。防护栏杆搭设后应紧固而不动摇,能承受突然冲击,阻挡人员在可能状态下的下跌和防止物料的坠落,还要有一定的耐久性。

  2.搭设方法

  (1)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除经设计验算时,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立柱。

  (2)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

  2)当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3)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4)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

  三、洞口作业

  在水平方向的楼面、屋面、平台等上面短边小于25cm(大于2.5cm)的称为孔,必须覆盖;等于或大于25cm的称为洞。在垂直于楼面、地面的垂直面上,则高度小于75㎝的称为孔,高度等于或大于75cm、宽度大于45cm的均称为洞。凡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等孔洞边沿上的高处作业都属于洞口作业范围。

  1.洞口类型

  洞口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有设置防护栏杆、栅门、格栅及架设安全网等多种方式。

  (1)各种板与墙的洞口,按其大小和性质分别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格或其他防坠落的设施。

  (2)电梯井口,根据具体作业情况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与工具式栅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最多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篇4:住宅楼屋面防水施工方案(9)

  住宅楼屋面防水施工方案(九)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要求

  1.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油毡;常用的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进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按规定取样复试,并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1.1.2氯丁橡胶胶粘剂:由氯丁橡胶加入沥青及溶剂等配制而成,为黑色胶体。

  2、主要用具

  2.1基层处理用具:高压吹风机、平铲、钢丝刷、笤帚。

  2.2喷灯、铁抹子、滚动刷、钢卷尺、剪刀、小线等。

  3、作业条件

  3.1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屋面防水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持证上岗。

  3.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彻底清除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清除干净,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和脱皮等现象。

  3.3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顺平,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基层表面必须干燥,含水率应不大于9%。

  3.4防水层所用卷材、基层处理剂等均属易燃品,应单独存放,远离火源,做好防火工作,操作时应通风,夜间有足够的照明。

  4、施工工艺

  4.1基层处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

  4.2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干燥的基层上涂刷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才冷底油,要求涂刷均匀,一次涂好,干燥6小时(根据气温而定,以不粘脚为好)。

  4.3附加层施工:一般用热熔法使用改性沥青卷材施工防水层,在女儿墙、管根、檐口、阴阳角等细部先做附加层,附加的范围应符合设计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4.4热熔铺贴卷材防水层:先把卷材按位摆正,点燃喷灯(喷灯距卷材0.3米左右),用喷灯加热卷材和基层,待卷材表面熔化后,随即向前滚铺,加热要均匀,滚压时不要卷入空气和异物,要求压实、压平。在卷材还未冷却前,用抹子把边封住,再用喷灯均匀细致的把接缝封好,特别注意边缘的复杂部位,以防翘边。

  4.4卷材接头和末端收头:为使卷材收头粘接牢固,防止翘边渗漏,用聚氨酯嵌缝膏将收头处口边封闭严密,再刷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铺贴不得在雨天大风天施工,冬季施工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

  5、质量措施

  5.1严格控制找平层干燥,含水率的大小,空气排除彻底,预防空鼓。

  5.2处理好管根、地漏、变形缝等处做法,伸缩缝不能断开,保证各部位粘结牢固,以免产生渗漏。施工中应加强检查,认真操作。

  6、成品保护

  6.1已铺贴好的防水卷材,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严禁在防水层上施工作业和运输,并应及时做防水层的保护层。

  6.2穿过屋面、墙面防水层的管位,施工中与完工后不得损坏变位。

  6.3屋面变形缝、水落口等处,施工中应进行临时堵塞和挡盖,以防落进材料等物,施工完后将临时堵塞、挡盖物清除,保证管、口内畅通。

  6.4屋面施工时不得污染墙面、檐口侧面及施工完的成品。

篇5:住宅楼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4)

  住宅楼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四)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一、施工准备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所浇筑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按照设计要求在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1个数值。且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混凝土。

  2. 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施工现场准备四台插入式振动器,且保养良好。

  4. 混凝土浇筑人员根据预计浇筑时间,具体配置。一般在分为2组,每组在作业层8~14人,泵车旁边4人左右,连续作业超过16小时,应“三班倒” 。同时每班有一名电工、模板工、钢筋工,在浇筑混凝土中做好本工种的维护工作。

  5. 搭好操作平台,以利于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全面检查,防止作业平台或脚手架不稳造成事故或影响混凝土浇筑工作。

  二、混凝土浇筑

  1. 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置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浇灌深基础时,应检查边坡土质安全,如有异常,应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处理、加固。

  2. 当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由远而近浇筑。在同一区域的混凝土,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泵送混凝土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部应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料。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于模板。

  3. 泵送混凝土时,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甭送管要自成体系,不得与脚手架等连接,作业人员不得用肩扛、手抱输送管,应使用溜绳托拽。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泵送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不得调整、修理正在运转的部件,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当油温超过70℃时,应停止泵送,但仍应使搅拌叶片和风机运转,待降温后再继续运行。

  4. 混凝土泵车就位后,应显示停车灯,避免碰撞。布料杆升离支架后方可回转。严禁用布料杆起吊或拖拉物件。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不得移动车身。作业中需要移动车身,应将上段布料杆折叠固定,移动速度不得超过10km/h。不得在地面上拖拉布料杆前段软管,严禁延长布料管和布料杆。风力在六级及以上时,不得使用布料杆输送混凝土。

  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留洞(孔)和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有位移、变形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6.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朝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7. 混凝土浇筑应在室外气温在5~28℃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必须与设计相吻合。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

  三、混凝土的振捣

  1.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泵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2. 振捣非泵送混凝土,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宜。

  3. 使用混凝土振动器时,应穿绝缘胶鞋,带绝缘手套。电缆不得在钢筋上乱拖,电源开关箱及电源线的装拆及电气故障的排除应由电工进行。

  四、混凝土的养护

  1. 浇水养护,不得倒退工作并注意楼梯口、预留洞口和建筑物边沿,防止坠落事故。覆盖养护时,应先将预留洞采取可靠措施封盖,不得将覆盖物(草袋、油毡等)遮盖未作保护的预留洞口。

  2. 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时,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是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覆盖浇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进行。

  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宜与拌制水相同。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3. 浇水养护

  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对于一般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h内(炎夏时可缩短至2~3h),对高强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内,即用麻袋、草帘、锯末或砂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湿润状态。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可参照下表: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参考表

  分类 浇水养护时间(d)

  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不小于7

  抗渗混凝土、混凝土中掺缓凝型外加剂

  不小于14

  注:1.如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水泥技术性能确定。

  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浇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盖,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筑,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等。荷重超过时应通过计算,并采取相宜的措施。

  五、混凝土拆模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除。模板拆卸日期,应按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期限:

  1.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

  2. 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以后,始能拆除(按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率计):

  板、梁(跨度为8m及小于8m)75%

  承重结构(跨度大于8m)100%

  悬臂梁和悬臂板100%

  3. 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在混凝

土未达到上述所规定的强度是进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载,应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4.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