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高层住宅深基坑施工测量主要施工方法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高层住宅深基坑施工测量主要施工方法

  ⑴、矩形控制网的建立

  因现场四周场地可通视,且比较容易丈量,故采用直接测法。依据红线桩先测定"十"字控制网的控制轴线,经角度闭合校核后,根据建筑物角端设计定位座标点向内测定的各柱网控制网。丈量距离时,应按照精密量距要求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向,设置间距桩,然后用拉力器对钢卷尺施加拉力,一般30m用100N,并同时记录量距时的现场温度,每段距离必须经过尺寸、温度、高差等三项改正,而且均要往返丈量两个测回,取其平均值定点,应将量距精度控制在M控=1/10000~1/2000

  ⑵、控制网点的埋设与保护

  当控制网点测完后,应立即进行点位埋设及采取保护措施。在标桩的顶部安放一块100×100m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以便作为调整点位使用。在标板上最后标点位时,宜在钢板上钻一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画一十字线。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使点位醒目,并在四周1m用板块围起来加以保护。

  ⑶、控制网的检测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⑷、场地标高控制网测设

  ①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已知标高的水准点,将其引测至"十"字控制网的控制轴线延长线上分别设置一个竖固稳定的基准点,作为本工程建筑物施工时的标高引测点,使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形成标高控制网。

  ②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实测水准点时使用S3水准仪,采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次序进行引测,两次镜位高差应大于100mm。测设时注意视线长度不大于70m,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和转点要稳定。

  ③闭合差(±5mm,n为测站数)

  水准点的埋设与保护用直径30mm以上的粗钢筋,上端磨成半圆形,下端弯成钩形,将其埋固于混凝土之中。这种型式水准点可先预制然后埋设。亦可在现场挖坑浇灌。最后在标桩上部放置一预制防护井圈,上加保护盖。

  ④水准点检测

  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于±0.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5)、施工定位放线

  由于本项目为矩形建筑物,故决定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定位。先对控制网的四个角端顶闭核校核,按其坐标差数量取距离和测设直角,即可定出建筑物的轴线。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监测监控

  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监测监控

  1、边坡施工监测

  为了边坡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第一次监测时应有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与确认。

  ⑴、监测内容

  边坡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本工程基坑监测预警值地面沉降30㎜,水平位移45㎜。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①.边坡水平位移;

  ②.边坡倾斜程度;

  ③.边坡沉降观测;

  ④. 降水观测;

  ⑵、观测方法

  ①、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如土体坡面、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②、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③、肉眼巡检

  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边坡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④、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0.3(n)1/2。

  ⑶、观测点设置

  ①、测距点在距基坑20~30米相对稳定地方设置,并用水泥桩固定;

  ②、水平位移观测点在坡顶上适当布设,测点间距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③、护坡桩倾斜观测在已开挖后的坡面及桩上下各设一点,间距10~15米,用水泥钉固定;

  ④、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20~30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周边建筑的观测应设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如角部等。具体详见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⑷、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①、观测频度

  A、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主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各观测一次,其它可每周观测1次,并做好记录;

  B、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

  C、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②、成果分析

  A、分阶段每隔5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并绘制沉降(S)---时间(T)关系曲线图、沉降(S)---水平位移(L)---距离(H)关系展开曲线图;

  B、对绘制图形及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及是否趋于稳定,并和甲方共同确定是否需进行采取补救措施。

  ⑸、天气预报的跟踪与实时报告

  对于有雷雨天气、雷电天气或风力达七级以上的天气预报,应及时跟踪并通知作业班组人员撤离或暂停施工的措施。

  2、桩孔有毒气体测试

  ⑴、本工程围护桩共299根,有效桩长约为14.5米,所以开挖不深。

  ⑵、本工程孔桩成孔施工过程中的挖孔、爆破、清孔、验孔、绑扎钢筋笼、桩芯混凝土浇灌时均进行对有毒气测试,有毒气体测试采用放鸽子至孔底的方法进行。

  ⑶、根据本工程围护桩数量及有部份桩可以提前成孔,需用6只鸽子进行测试。

  ⑷、当孔深达到5米时,所有的桩孔在每天开工前或孔内积水抽干后,均需用鸽子放至孔底进行有毒气体测试。

  ⑸、鸽子放至孔内30分钟后,如无异常现象,挖孔工人才可下孔作业。

  ⑹、每个作业桩孔,在上面的人应负责观察下孔人员下孔后有无异常,如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用安全带吊出孔内人员,并上报项目部及有关人员。

  ⑺、每次进行有毒气体测试后,均应形成资料记录,以备查用。

  ⑻、总之,本工程在基坑及孔桩施工过程中,应全程对沉降、边坡水平位移、地下水控制、孔内有毒气体进行监测,并形成记录。对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各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⑼、监测人员应对所测成果进行签字确认。

  ⑽、监测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Z1 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地下水位

  2 Z2 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地下水位

  3 Z3 孔底有毒气体测试

  4 Z4 孔底有毒气体测试

  3、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根据本工程地下水位稳定标高为1.21-5.35m。因回灌井与降水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使它们共同有效地工作,才能保证地下水位处于某一动态平衡。所以回灌井与降水井在正常施工中是同时启动,同时停止,同时恢复的。所以本工程地下水位标高尽量控制在1.21-5.35m处。

  1、监测时,井管垂直度在插管时目测不能超过1%;

  2、井管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用水准仪测应小于200㎜;

  3、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值相比≤5㎜。

  4、地下水位监测周期为降水与回灌同时停止后。

  5、每次监测都及时形成监测记录,以备查用。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篇3:基坑支护施工测量工程施工方法

  基坑支护施工测量工程施工方法

  一、测量放线

  1、首先与甲方交接现有场内控制坐标和标高的水准点。

  2、在整平的工作顶面上测放出控制桩。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内控制坐标和标高位置,测放坐标、高程控制桩。本工程共设置3个通视基准控制桩,控制桩采用砼基础,刻划十字交点为坐标点,交点钉上铁钉。

  3、然后依照施工图要求,测放出基坑边线、边坡桩、旋喷桩、搅拌桩、排水沟等位置:根据现场的三个基准控制桩,采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50m钢尺等在现场周边测放出基坑周边的临时控制桩。临时控制桩采用木桩、铁钉制作,间距40m,沿基坑顶周边一周。接着,依据临时控制桩测放出基坑各边线、边坡人工挖孔桩、搅拌桩、微型桩、排水沟等位置。

  4、在土方开挖过程,土方开挖的标高以及排水沟沟底标高控制采用临时控制桩的标高为基准。

  5、在施工中经常检查坡度和位置,确保位置正确。

  二、测量仪器及工具

  主要仪器有:J2经纬仪1台、DS1.5水准仪1台、全站仪1台。

  其它工具:钢尺(50M、Tajima防水、防锈)、塔尺、卷尺、线坠、墨水、线盒、铁钉等。

  三、沉降观测

  本工程的沉降、位移观测专业性强,将委托专业队伍进行,观测方案由监测专业队详写并呈送甲方、监理审批。

篇4:住宅楼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法

  住宅楼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法

  1标高控制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结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较稳定的地方,设立四个水准基点,用二等水准仪闭合与水准点联测,得出水准点的高程,做为本测区的水准基准点,根据这四个水准点,测设每层挖土标高。

  2地面及地下水控制措施

  根据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分布有强透水的漂石层(详见本工程超前钻报告),故基坑开挖时在基坑东南侧靠近民房处设置Φ600@450旋喷桩进行止水(兼超前支护),其他各侧不设置专门的止水措施。但为避免降水期间地表及地下水对土体产生影响,及时排出边坡渗水及基坑内积水,在开挖到基底后沿坡脚设一道300×300排水沟,在基坑转角及适当位置设集水井,以利水泵下泵抽水。同时在坡顶设置300×300截水沟,基坑顶角设置沉淀池。基坑汇集水排入市政管网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此外基坑顶地面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宜采取厚100mmC15砼硬化的防渗护面措施。

  2.1在基坑顶部设置300×300的截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顶沉淀池布置两个。

  2.2基坑底设置300×300的排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底集水井布置8个。集水井1000×1000×1000,底部采用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3水泥砂浆。根据地下水的流量,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

  2.3基坑四周边坡设泄水管,泄水管采用内径φ40mmPVC管,外倾坡度为8%,坡顶下1m处开始设置,间距2.5(水平)*2.0m(竖向),梅花形设置。将地下水排入坑内排水沟内,再汇入集水井,用水泵抽至坑顶集水井,再排至三级沉淀池,流入市政雨水井。泄水管作法:采用内径φ40PVC管,长500mm,穿梅花状小孔φ6@50,外包一层双向钢筋网和一次呢过网格密度1mm*1mm塑料滤网纱网,泄水管双向孔距不大于2m,坡度10%。

  2.4抽降: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开始抽降时要间隔地逐一启动水泵。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渗漏现象,如接头处或排水管渗漏应返工或维修。当集水井出水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2.5分层开挖时,在基坑四个角挖较深的坑,坑的深度须超过开挖层50cm以上,在大面开挖前先进行排水。若降水坑降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采用深井降水方法。在抽水过程中,必须经常对四周环境进行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及时解决。

  3防护栏杆施工

  防护栏杆采用φ48壁厚3.0mm的钢管组装而成。栏杆立柱采用钢管立柱,每3米设置1根,埋深0.3米,露地面高度为1.2米。防护栏杆设置在排水沟与坡顶边线中间,即坡顶边线往水沟方向0.25米。栏杆设置上、下两道横杆,上杆离基准面1.2m,下杆离基准面0.7m,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临边防护栏杆或栅门应当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防护栏杆设置详见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及搭设构造图。

  4土方开挖施工

  4.1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选定开挖机械,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基坑内排水措施,雨季或台风汛期预案。

  4.2基坑土方开挖应与喷锚支护施工、降水配合进行,土方开挖首先将基坑四周场地清理整平,有利于坡顶排水沟设置和坡顶交通。

  4.3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采取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宜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严格按土钉或锚索施工的工作面要求进行(挖至当层锚索位置下0.3m即可),不得超挖或欠挖。其中桩支护段挖土顺序应与设计工况相吻合,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自然放坡段应严格分层,工程桩出露处应沿工程桩周边均匀卸载,确保工程桩安全,每层挖土高度不超过1m。各剖面分层开挖示意图详见附图。

  4.4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土方开挖应分块进行,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每层可先开挖基坑边缘区土方,提供土钉(锚索)施工工作面后开挖基坑中间区域。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排水沟等设施。分块临时开挖边坡坡率不小于2.5,每块土方挖到位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尽量缩短基坑裸露时间,避免基底泡水软化使边坡失稳。

  4.5每开挖一段作业面,宜在24小时内完成钻孔、安装土钉、铺设钢筋网、注浆及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工作。下一层作业面开挖应在上一层土钉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方可进行,一般情况下,须在上一层土钉支护完成3-5天后再开挖下一层。

  4.6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的施工特点,基坑土方开挖应在支护桩的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

  4.7 为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应预留不少于30cm厚的覆盖土层,待基础底板垫层施工时人工挖除。

  4.8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4.9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设置应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根据道路行走条件作施工组织设计。严禁在悬空的支护顶面行走挖土机械,造成边坡失稳,出现基坑安全事故。

  4.10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4.11土方开挖应避开雨季,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开挖结束后应马上施工垫层砼,使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

  4.1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排水设施。

  4.13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要配合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监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并做好有关记录。

  4.14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土壤饱和水及雨水的疏导工作,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5 喷面施工

  5.1分层分段挂设钢丝网。喷锚支护应分段施工,每段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0m,并采用间隔跳槽施工。插筋φ16,L=1.5m,间距2.0m×2.0m。钢丝网应牢固固定在坑壁上,坑壁上的钢丝网搭接采用绑扎,钢丝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每一层人工土钉、钢花管土钉施工完后,随即挂上φ6@200双向钢筋网,层喷射砼施工,喷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5.2 型号Φ16横向加强筋及2Φ18压筋与土钉或土钉主筋头焊接固定,将φ16长300短钢筋紧贴主筋压住纵横向筋并与主筋头单面焊;

  5.3 喷射砼分两层施工。每层厚40mm,喷射砼前,钢筋网应牢固固定在边坡上并满足15mm保护层要求。

  5.4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5.5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4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宜为水泥:砂:石子=1:2:2.5(根据现场配合比实验确定),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淌现象。为加速凝结可掺入速凝剂,掺入量可按水泥用量4.5%(若为碱性速凝剂,不得使用含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料)。

  5.6 钢筋网网格边长误差±20mm,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5.7 喷射砼喷射时须严格控制喷射厚度和平整度,做到外表面平整、美观,厚度误差±3mm,喷射砼作业在同一层段内按自上而上的顺序进行,并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而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5.8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为3~7天(1)挖出的作业面修整后应尽快铺设钢丝网,钢筋与壁面间隙不小于20mm。对砂层出露的坡面应先预喷20mm砼后再铺设钢丝网。

  5.9 施工用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min,以防堵管,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喷头与受喷面尽量垂直,距离0.6~1.0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头运动一般按螺旋式轨迹一圈压半圈均匀缓慢移动,喷射搭接长度300mm。

  6微型桩施工

  6.1施工组织

  微型桩施工在进场后放线结束后紧随进行,根据现场情况及相应的工作量,为确保工期限,配备2台泥浆护壁钻孔成孔进行微型桩施工。

  6.2微型桩支护设计

  采用φ108δ7.0无缝钢管桩,支护长度94m,微型桩单桩长9m,桩径150,间距600,共1431m。

  6.3施工工艺

  (1) 测量放线,确定桩位,并加以复核,同时场外加工钢管;

  (2) 钻机就位,调整钻机,确保垂直度,钻头对准桩位;

  (3) 挖泥浆池,形成泥浆循环系统,开机钻进成孔;

  (4) 洗孔,清孔;

  (5) 进行第一次常压注浆,待孔口返出纯水泥浆时停止注浆;

  (6) 吊放钢管;

  (7) 最后进行第二次补浆;

  (8) 下一根(隔孔)微型桩施工。

  6.4 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 钻机必须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小于0.5%;桩位定位准确,偏差小于10mm。

  (2)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成孔施工工艺(Ф150金刚石钻头、100型地质钻机成孔),泥浆护壁应符合相关要求,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地层中应采取维护孔壁稳定的措施。

  (3)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孔底沉渣≤300mm。

  (4) 随后采用注浆管进行注浆,然后往孔内插入钢管,采用一定措施(钢管四周焊接钢筋头固定)使钢管垂直位于桩中心处,其垂直度偏差<0.5%。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水灰比0.45~0.50。

  (5) 最后在孔口进行补浆。

  (6) 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临桩成孔施工。

  (7) 锁口梁施工前,应将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且桩顶以上出露200mm的钢管。

  7 旋喷桩施工工艺

  7.1设计内容及施工安排

  N-P-R段旋喷桩长12.5米,R-S-A段旋喷桩长10米,总计约2570米。Ф600旋喷桩间距450,配备1台桩机,采用单管高压旋喷工艺。全部施工完成时间约为 15 天,受到场地条件所限,为工程桩早日开始施工,在施工完微型桩数量一半,混凝土强度达到70%就开始施工旋喷桩。

  7.2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7.3施工要点

  注浆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旋喷速度、提升速度、喷射压力、排量及喷嘴直径五项工艺参数,施工中应定期检查施工工艺参数的应用情况及施工程序。

  (1)挖泥浆池:施工前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预先在场地中央,挖一个泥浆池和若干排浆沟,将施工过程中废弃的冒浆液导入或排入泥浆池,沉淀凝结后运至场外弃置。旋喷桩引孔时需泥浆护壁,本工程中使用为钻孔灌注桩施工而制备的泥浆即可。旋喷桩施工产生的废浆里含有水泥浆液,不能循环利用,而灌注桩施工时制备的浆液是需循环利用的,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个泥浆池。

  (2) 测量放线:在基本整平的场地上,利用施工基线和辅助基线,测放出旋喷桩的桩位,用竹桩等做出明显标记,孔位偏差<30mm,垂直度偏差<0.5%。测量工作面标高,确定打桩深度。如要冠梁顶施工,按预留孔位进行施工控制。

  钻进:旋喷桩施工时如自身无法钻进,需用地质钻机先进行引孔。将钻机移至指定桩位,对中后按设计深度,进行土层成孔,成孔时用预先制作好的泥浆进行泥浆护壁。钻孔深度比旋喷桩设计深度深20cm。

  (3) 插管:将旋喷注浆管插入已钻成孔的位置,并达到预定的深度。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沙堵塞喷嘴,可边喷射,边插管。

  (4) 制备浆液:在注浆管插入钻孔的同时,在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喷浆前将水泥倒入集料斗中。水泥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1:1.2,旋喷桩桩中心与钻孔桩边距离200,成桩直径600,水泥用量250kg/m,每罐浆液纯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

  (5) 喷射注浆:当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由下而上进行喷射注浆,设计要求浆压力不小于20pa提升速度不大于10cm/min,回转速度20r.p.m.,由于设计浆压力较大,目前施工难以达到,根据现场试验进一步确定,并确定提升速度及水泥用量,注浆流量、压力、旋转角度,经现场确定后,提升速度要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施工参数执行。

  (6) 清洗管道: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旋喷即告结束,随后须将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使管内机内不存有水泥浆。

  (7) 回灌:水泥浆液凝固干缩后,采用孔位冒浆进行回灌。

  (8) 移位:将旋喷桩机等机具移到新孔位上,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7.4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水泥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不小于250kg/m,旋喷设计压力应大于20Mpa,孔位偏差<100mm,垂直度偏差<1%。

  (2) 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时,喷嘴达到设计标高时,即可喷射

注浆。提升喷射管时。由下而上喷射注浆,喷射管分别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喷嘴提升速度10cm/min。

  (3) 对需要局部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度的部位,可采用复喷措施。

  (4) 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5) 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顶标高,必要时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8钢管土钉施工工艺

  8.1 土钉施工顺序

  (1)测量放线→土方分层开挖→人工修整坡面→如土质较差初喷砼50厚→布设土钉孔位、钻孔→清孔→放入钢筋土钉(钢管)→压力注浆→泄水孔安装→挂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及锚固头→复喷砼50厚→养护→下一层土钉施工。

  (2)测量定位:按照设计要求的标高和间距,在坡面上定出土钉的位置;

  (3)土钉施工:用φ48钢管按设计要求截取,在钢管上按设计要求焊接倒剌,防止注浆孔堵塞,间距1000mm,(钢筋土钉焊接托架),制作成型后,人工抬运并打入,要使钢管外露部分的长度控制200mm;

  (4)灌注水泥浆:采用压力注浆,浆孔口封闭,利用胶管往孔内灌注纯水泥浆,直至水泥浆溢满,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0kg/m;

  (5)挂网:泄水孔安装后按照设计要求在修整的坡面上布置纵横钢筋网,绑扎牢固,施工加强筋;

  (6)安装腰筋:安装预先制作好的钢筋,使得土钉穿过每一个预留孔,然后在每一个土钉钢筋端部加强筋;

  (7)喷射砼:采用砂石泵组,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砼直接喷射到坡面,砼护坡的厚度100mm;

  8.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孔位允许偏差50mm,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3%。

  (2)土钉采用Φ22应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其允许误差为50mm,安装前清除钢材表面油污及粘泥。

  (3)土钉孔径为100mm,采用机械干法成孔或人工成孔(钢花管土钉采用击入式成孔)。注浆采用净水泥浆,水泥为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0.45~0.55,注浆压力常压注浆,注浆体强度为M15。注浆必须密实饱满,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300mm处。为避免浆液收缩,建议采取多次补浆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土钉承载力。土钉杆体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

  (4)当土钉施工遇临近地下管线或建筑基础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现场可适当调整土钉倾斜角度、水平及竖向间距,已避开障碍物。

  (5)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4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宜为水泥:砂:石子=1:2:2.5(根据现场配合比实验确定),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淌现象。

  (6)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7)喷锚支护应分段施工,每段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0m,并采用间隔跳槽施工。

  (8)挂网钢筋层与层之间搭接采用弯钩连接,相互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

  9预应力锚索施工

  预应力锚索与土方开挖相互配合好,挖土标高至锚索标高下500mm时,进行锚索施工,锚索锚固体强度达设计要求20MPa时方可进行下部土方开挖。

  9.1施工工艺

  (1).成 孔:基坑开挖至要求标高后,进行锚索定位,并做好标记,孔位偏差小于50mm,钻孔倾角偏差允许±2.0°。对于本工程中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锚索钻机进行套管跟进,锚索成孔直径150,倾角25°,以防止塌孔、缩径。为保证文明施工及不影响土方开挖,沿坑边挖设排水沟槽,将水集水抽走。

  (2)注浆:采用普42.5R,水灰比0.45,清孔完后用BW-150高压泵进行一次注浆,直到孔口溢出纯水泥浆为止。

  (3)杆体制作及置放:杆体制作时应比设计长出1.2m张拉段,以满足张拉锁定需要,定位骨架间距1.5m,钢绞线用铁丝均匀捆于骨架周围,二次注浆阀管固定于定位骨架中心,阀管单向阀间距500mm。

  (4)二次高压注浆:一次注浆完成4.0~6.0h后并锚固体强度达5.0MPa左右时,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注浆顺序由里向外,按每500mm间距分段均匀注浆,注浆压力保持3.0~6.0MPa,一次和二次注浆水泥用量不得低于50kg/m。二次注浆预留注浆管采用尼龙管,耐压应大于5.0MPa,在锚固段范围,按0.5米间距钻对孔,孔径5mm,埋置之前用胶布包裹。

  (5)锚索验收及张拉锁定:本工程锚索验收数量为3根,合格后进行张拉锁定。垫块安装完毕和锚固体强度达20MPa时,对锚索进行张拉、锁定,首先按0.1~0.2设计拉力进行预拉,然后按规范要求分级加载至1.1设计拉力并保持10min,然后卸载至锁定予以锁定。张拉锚索前需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标定时,将千斤顶、油管、压力表和高压油泵联好,在压力机上用千斤顶主动出力的方法反复试验三次,取平均值,绘出千斤顶出力(KN)和压力表指示的压强(MPa)曲线,作为锚索张拉时的依据。标定曲线上必须注明标定时的压力表号,使用中不得调换。压力表损坏或拆装千斤顶后,要重新标定。锚索可采用整体分级张拉的程序,每级稳定时间2~3min;若锚索是由多根钢纹线组成,组装长度不会完全相同,为了提高锚索各钢绞线受力的均匀度,采用先单根张拉,3天后再整体补偿张拉的程序。

  (6)锚索基本实验:根据设计要求,应进行基本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加荷至设计荷载1.5倍,其目的在于考虑设计锚索在场址条件内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检验锚索施工工艺,并将以此指导施工。如采用锚索钻机施工,可不进行试验。

篇5: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1、本基坑采用动态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对原施工方案及时校核、修改和补充。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应特别注意施工质量。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档案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3、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

  4、编录施工现场揭示的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6、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

  7、当由于基坑内降水,导致坑外水位急剧下降,应查明原因,并确定位置,在基坑外采用钻机引孔,并采用浓浆注浆止渗,浆体材料为:粘土粉、水泥浆,比例为5:1,水灰比为1.5:1,注浆压力在0.5MPa左右;采用分段注浆,直至基本无渗漏为止。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