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钻孔孔斜控制措施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钻孔孔斜的控制措施

  本标坝基帷幕最大深度120m,左岸灌浆洞帷幕最大深度75m,所以孔斜的控制成为施工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故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以尽量避免不合格孔段的发生。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稳固钻机:采取镶铸地锚紧固钻机底盘的措施,使钻机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稳状态。

  (2)采用合理的钻进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包括准确定向、采用加长钻具、控制机械钻速、不使用弯曲、瘪陷的钻杆等;特别是在破碎地层,钻机不盲目开高转速,应适当降低钻压。

  (3)钻具级配要合理,以减少钻具与孔壁的环状间隙,从而减少钻具的径向振动,减少孔斜。

  (4)正确控制压力,适量给水,不使用过大的泵量钻进,以免钻具产生脉动,将钻进的震动减少到最低程度。

  (5)孔斜测量一般每5m进行一次孔斜测量,及时了解钻孔轨迹。

  (6)一旦发现钻孔超偏,尽快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平整场地及排泥浆沟→测量放样→护筒埋设→钻孔施工←护壁泥浆→清孔→钢筋骨架的就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破除桩头和质量检测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 20**年3月10日前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K24+073柴河二号大桥的原设计图纸审核完毕,同时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已经下发。

  1.1.2 导线复测及加密导线点布设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监理复核批复。现场已经依照施工图精确定出挖孔桩位,及护桩。

  1.2 试验准备: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及进场原材料的试验工作已经完成。钢筋、砂石料、水泥试验结果详见试验资料。

  2、平整场地及排泥浆沟

  进场后须先清理杂物,进行场地平整。按照施工方案开挖泥浆坑、排泥浆沟。开工前做到"三通一平",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为钻机就位、施工人员操作及机械运转创造有利条件。

  3、测量放样

  施工前进行精确的坐标计算,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再测量放样,准确定出具体施工桩位。

  4、护筒埋设

  桥梁桩位中心线施工放样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具体的桩位施工放样工作(采用全站仪放样)。用"十字交会法"控制桩位的中心位置,附近加设控制桩后,进行基坑开挖、护筒埋设工作;护筒埋设完毕,在护筒上边缘用红(白)漆点上十字线控制点。护筒采用厚5~8mm的钢板卷制而成,护筒直径1.6m,护筒高2m,护筒要焊接牢固,连接严密不漏水。陆地埋设护筒时,护筒顶端应高出施工水位1.5m、高出地面0.3m,护筒埋置深度2~4m。埋置后的护筒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在钻孔过程中,随时检查复核护筒位置的准确性。陆上或筑岛施工的护筒在灌注完混凝土后直接拔除。

  5、钻孔

  根据地质情况和桩基数量,考虑到时间紧迫,我部配备冲击钻机5台,发电机机组1套。

  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孔机成孔,配置推土机或汽车起重机就位。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架和各种钻具进行检查、维修,钻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桩径的要求。钻机安装就位时,底座和顶端应平衡,钻机底座地基坚实平整,钻孔支架平台牢固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钻架或桅杆的顶端应用风缆绳固定,并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顶部滑轮缘的铅垂线和锥头的中心应对准桩位的中心,其偏差不大于2cm。

  当上述准备工作妥当后,即可开始钻孔。钻孔开始后要认真按项目填写施工原始记录和检查记录。开钻时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钻进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采用冲击法造孔,用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坚实,竖直、圆顺,能起导向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钻孔深度超过钻锥全高时,方可施行正常冲击。在钻机冲孔时,应勤松绳,防止打空锤。在起落锥头时,速度应均匀,不得突然加速,以免碰撞孔壁造成坍孔,并防止锥头摆动过大,造成扩孔加大,增加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冲击钻锥起吊进出孔口时,严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钻锥撞击发生人身事故。禁止锥头砸撞或重压护筒,当发现或怀疑护筒有位移时,应停止作业,由测量人员重新定位后再进行钻进。

  钻孔施工在间距5m内的混凝土灌注桩完成24h后才能开钻,避免干扰相邻桩混凝土的凝固。在中途停钻,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要求和泥浆比重及粘度,以防坍孔。当停电或发生机械事故时,锥头应提出孔外或悬吊孔中,以防塌孔或泥砂沉淀埋住锥头。当钻孔深度达到弱风化岩层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予以认可,认可后继续钻进到入岩深度,并同时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情况,探孔器长度为4~6倍的桩基直径,在钻进过程中要伴随着钻进深度留取岩样并做好钻进记录,检测无误后可用起重机将钻机移位。

  6、护壁泥浆

  在钻孔中,由于泥浆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相对密度,故护筒内同样高的水头,泥浆的静水压力比水大。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保护层,防止孔壁坍塌。另外,泥浆还起到浮悬钻渣、冷却钻头等作用,钻孔时采用泥浆护壁。其性能要满足以下要求:a、塑性指数大于25、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b、相对密度1.20-1.40、粘度22-30Pa.s、含砂率≤4%。

  7、清孔

  当钻孔深度达到嵌入弱风化岩层2.5倍直径要求后,开始进行清孔经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孔深、倾斜度、孔径、及泥浆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开始吊装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完成后并在灌注砼前,再次进行孔深的量测,得出的沉淀厚度若大于3cm,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以下要求后方可灌注砼。

  ①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

  ②孔的平面位置偏差群桩:100mm单桩:50mm;

  ③钻孔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④桩的倾斜率不大于1%;

  ⑤桩长不小于设计桩长;

  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钻孔的塌陷。清孔时将附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工作的质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大,必须特别注意当清孔完成后在较短时间内不能灌注混凝土时,暂不要清孔、掏浆,以免减少泥浆对孔壁的压力造成坍孔。

  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当超出以上质量标准要求时,应调整钻具进行挽救或返工处理。

  8、钢筋骨架的就位

  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钢筋制作和吊放允许偏差:主筋间距±20mm;箍筋间 距±1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保护层厚度±1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在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先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进行正式施工。钢筋笼的主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笼接长采用电弧焊。大风及雨天现场进行焊接时,采取防风防雨措施,焊接后钢筋接头冬季保温冷却,其它时间自然冷却,并避免碰到雨水。

  骨架采用整体制作加工,采用吊车施工作业,主筋的焊接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

  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对称焊接四个"耳环"。吊装时,为保证钢筋笼不变形,避免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产生变形,采取在钢筋笼上设置杉木杆以加强整体刚度。钢筋笼入孔后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加设槽钢焊接等,防止灌注砼时钢筋笼上浮或下落。

  制作成型后的钢筋骨架必须安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木块,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在骨架每个节段上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孔号、节号、机长、操作手、护筒标高、桩底标高、桩长、钢筋距护筒顶长度、混凝土顶距护筒顶长。

  9、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重新探测孔深,泥浆的回淤厚度,钢筋笼的偏差,检验合格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提前进行试压,在孔外试拼导管,一端用螺栓将加胶垫的钢板连接在套管上,一端连接输风管接头,先灌入70%的水,然后再输入4.0kPa的风压,滚动导管数次,经过十五分钟不漏水为合格。导管内径30cm,法兰盘连接。底节长4m,其余节段为1.5m、2m,接头处设锥形护套,以防提升导管时钢筋笼挂起,导管下放的长度距孔底0.3~0.4m。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计算过程

  V≥π*D2/4*(H1+H2)+(π*d2*h1)/4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Yw/Yc;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Y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Y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应使用大料斗,以保证能将孔底泥渣冲击干净。料斗的容量应满足导管的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m的要求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灌注混凝土开始后,应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凝土的拌合物应徐徐灌入导管,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气囊。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探测混凝土顶层的高度并做好记录,及时提升和拆除导管,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4.0米。最大埋深一般不大于6m,最小埋深不得小于2m。提升导管时匀速缓慢提升,用力不要过猛,导管始终在孔的中央位置,使导管不卡管、不挂钢筋笼、不漏水。避免用力过猛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杜绝断桩事故发生。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1米左右时,应放慢灌注速度。当砼面上升到钢筋笼底口4米左右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笼底口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水下混凝土后期,导管上口应高出桩顶或护筒内水面4至6米以上,不允许采取升降导管的方法使混凝土下落。

  在整个灌注过程中,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坚守岗位,精心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原始记录,做好试块,随机取样,同时通知监理工程师。

  为保证桩顶质量灌注桩的桩顶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8米,多余部分在接桩前凿除,桩头凿除后应无松散、夹泥现象,无偏位和保护层不足等缺陷,以便接柱。

  灌注水下砼必须采用砼罐车送砼。不允许用人工推车、拖拉机等简易输送工具来灌注水下砼。每次灌注水下砼前,应认真检查导管密封圈的完好情况,一般情况下每灌注100延米更换一次密封圈。

篇3:水库加固扩建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水库加固扩建施工测量与控制方案

  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竣工测量以及为了掌握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的检查、收方计量等测量。

  **加固与扩建工程施工控制测量以"分层布网,两级控制"为原则,即以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基准,布设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网点为基准布设施工辅助导线,和临时高程点。

  一、平面控制

  1. 平面控制系统布置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

  2. 平面控制网选点、埋设及标志

  2.1 平面控制点视现场情况,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2.2 对于位于主体工程附近的控制点、主轴线标志点、辅助导线点埋设砼观测墩,并设有醒目的保护装置,防止误撞和飞石破坏。

  2.3 平面控制的标墩采用砼标墩,标志底座平面应埋设水平。

  二、高程控制

  1. 高程控制系统布置

  本工程采用业主提供的高程系统。

  1.1 校核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并将复核结果报工程师审核。

  1.2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各点的水准为基准,布设施工水准、三角高程混合网,结合高程控制将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三维网。

  1.3 在施工区设立高程控制点,布设高程控制网时严格执行规范,点位选择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高程控制点的布置应主要考虑施工放样、地形测量和断面测量的使用。

  1.4 经常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四等水准测量。

  3. 高程控制网的选点和标志

  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布设成环状网,加密时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其点位的选择和标志的埋设遵守下列的规定:

  3.1 各等级高程点的点位选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3.2 高程点埋设预制标石,利用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各等级高程点统一编号。

  4. 高程控制测量手段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

  三、施工测量放样

  1.一般要求

  1.1 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1.2 基础开挖、结构物施工等测量措施在施测前,将测量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1.3 施工测量放样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放样所采用的测量点均以施工控制网点为基础,原则上直接采用首级控制点进行放样。

  1.4 所有放样点均应有检验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1.5 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报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测。

  1.6 所有测量资料按规范要求整理,图表、记录簿规范化,各种记录图表的格式遵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执行。

  2. 放样方法

  2.1 平面位置放样主要仪器

  视情况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位置定位和放样。

  2.2 高程放样主要仪器

  一般情况采用全站仪,精度要求高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

  2.3 开挖放样

  开挖放样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开挖轮廓点测设、工程量测算和开挖竣工验收测量。

  基坑开挖细部放样应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坡顶点及坡脚点,并用地桩、灰线、油漆等进行标定。

  2.4 立模放样

  砼建筑物立模放样包括下列内容:测设各建筑物的立模轮廓点,对已架立的模板、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检查等。

  各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0.5m为宜,由首级控制网点测设。

  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其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四、施工过程中测量质量措施计划

  1.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2. 根据施工的需要,分阶段将测量质量措施计划报工程师批准。

  3. 施工过程测量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平面、高程网各控制点布置图;各控制点坐标表;放样程序、技术措施及要求;数据记录及资料整理制度;测量人员设置、设备配置;仪器检验、校正情况;具体内容执行工程师的要求。

  五、测量人员组织、设备配置

  本工程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测量人员,设专职测量工程师2人,专职测工4人,普工4人。本工程配备的测绘仪器设备见下表。

  序号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篇4:水闸扩建大体积砼抗裂控制措施

  水闸扩建大体积砼抗裂控制措施

  1. 技术措施

  1.1 降低水化热

  1.1.1 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并减水,降低砼早期水化热。

  1.1.2 闸墩砼掺加防渗抗裂剂,并具有减水效果。

  1.1.3 分层浇筑,在初凝前尽量放慢浇筑速度,有利于砼散热。

  1.2 降低砼的入模温度

  1.2.1 降低砼出料口的温度,首先对粗骨料洒水降温,细骨料用彩条布覆盖防止阳光直射。

  1.2.2 仓面底层提前24小时洒水保持老砼面湿润。

  1.3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3.1 各环节紧凑有序,缩短砼的运输时间。

  1.3.2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控制砼浇筑均匀上升,不出现堆积过高高差过大的现象。

  1.3.3 砼浇筑完成后,加强砼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延长养护时间。

  1.4 提高砼的抗拉强度

  1.4.1 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碎石含泥量低于1%,砂子含泥量低于2%。

  1.4.2 严格控制水胶比。

  1.4.3 采取二次振捣法,提高相应龄期砼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2. 施工措施

  2.1 为尽量缩短闸墩与底板砼浇筑的间隔时间,减小底板对闸墩的约束力,组织施工积极抢工。

  2.2 在闸墩部位的底板砼全面彻底打毛,打毛深度不小于2厘米,以露出石子的1/3为宜,打毛面以高低不平为好。立模扎筋后仓内全面清洗,做到无砼渣、焊渣、油垢和积水等。

  2.3 仓内洒水,保持湿润24小时以上。砼浇筑前,在新老砼接合面铺设2cm的水泥砂浆,标号同砼标号。

  2.4 砼加粉煤灰,强制式拌和机净拌和时间不少于60秒。

  2.5 铺筑层厚度控制在0.4m左右,浇筑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2.6 采用高频振捣,以砼表面泛出水泥浆为准。必须做到全面振捣,做到不漏振、不过振,保证振捣密实。

  2.7及时清除泌水,泌水集水坑设在闸墩中间,严禁在模板边沿清除泌水。

  2.8为保证砼表面颜色均匀一致,及时清除溅沾在模板上的砂浆,砂浆未干之前可用纱布擦净,以干砂浆用铲子清理。

篇5: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核芯筒裂缝控制措施

  核芯筒钢筋混凝土有害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控制的方法与我方在基础工程裂缝控制中所采取的控制方法一样,即采用综合控制的方法来处理。主要分为材料控制、施工控制、结构构造控制、外部环境控制四个方面。

  1 材料控制

  1.1原材料选用

  为了控制或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应妥善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

  使所配制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的含量小于8%。水泥质量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2)骨料:选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骨料质量分别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同时要加强对骨料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查。

  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适量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掺合料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7086、《混凝土泵送剂》JC473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做好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 的影响。

  6)钢筋:所用钢筋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778、《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冷轧带肋钢筋》GB13778的规定。

  1.2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外,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同时要考虑以下参数。

  2)干缩率:混凝土90天的干缩率宜小于0.05%。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建筑物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30mm,建筑物上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30mm。

  4)扩展度:钢管中的自流平混凝土的扩展度宜控制在550±75mm。

  5)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6)水泥用量:根据不同设计强度等级,确定不同的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含替代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7)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8)砂率: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砂率。

  9)泌水量:宜小于0.3ml/m3。

  10)宜采用萘系、聚羧酸外加剂。

  11) 在箱基工程中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控制箱基的开裂。

  2 施工控制

  钢筋混凝土工程有害裂缝的产生,与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相当影响因素。在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配置相应技能的熟练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2.1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注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必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

  4)拆除模板前,应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浇水养护,拆除模板后,应马上涂刷养护液。

  5)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6)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2.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

  1)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

  2)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家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3)混凝土运输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光滑平整,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4)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5)运至浇注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应符合要求。

  6)由搅拌、运输到浇捣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时,持续时间据试验另行确定。

  2.3混凝土的浇捣

  1)捣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捣。

  2)混凝土的一次浇捣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 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3)对现场浇捣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4)浇捣剪力墙时,一次浇捣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m,捣平后再浇捣上层,浇捣时要注意振捣到位,使混凝土填充至每个角落。

  5)要注意混凝土浇捣的程序。浇捣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钢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6)混凝土采用快插慢拔,梅花状布点的方法震捣。每点震捣的时间在10~15秒。振捣要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7)分层浇捣混凝土时,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捣完成。在浇捣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便

形成整体。

  8)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捣混凝土时,如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捣后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9)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浇捣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

  10)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捣完毕后,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1)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捣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12)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前,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处结合良好。

  2.4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捣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浇捣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4)底板和楼面等水平结构:混凝土浇捣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或蓄水养护。

  5)在本核芯筒剪力墙等竖向结构中:混凝土浇捣完毕,达到一定强度(1~2天)后,必要时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模后,在墙两侧涂刷养护液,沿外墙周边包裹聚乙烯彩条布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并连续喷水养护。

  3 结构构造控制

  结构上的构造措施是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产生的最有效措施。

  在本工程核芯筒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对有害裂缝进行控制:

  3.1在-18.00标高垫层处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

  由于箱基底板直接支承于-18.00标高的中风化岩上,岩层对2m厚的箱基底板大体积砼有很强的约束力。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收缩,徐变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摩阻力将导致底板开裂。

  为此在垫层和基础底板之间附加一层柔性隔离层,可以大大减少其约束力。从而减少有害裂缝产生的机率。柔性隔离层可以采用二毡三油或三元一丙,也可以采取沥青砂的方法。

  3.2 在核芯筒外壁剪力墙中增加抗裂钢筋网片,洞口处增加放射抗裂钢筋

  在结构设计时,设计师所关心的是竖向的结构受力钢筋,对于环向钢筋,大都仅作构造配筋处理。根据以往的施工实践中发现环状结构的有害裂缝主要是竖向裂缝。而混凝土的环向收缩是导致竖向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本工程椭圆形结构施工事中在筒体外壁钢筋保护层内,布置Φ6mm的弧状钢筋网片;在洞口处增加抗裂放射细钢筋的方法,来预控制高耸核芯筒结构竖向有害裂缝的产生。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