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作为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钢管混凝土浇灌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1)泵送顶升浇灌法;(2)立式手工浇捣法;(3)立式高位抛落无振捣法。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各不相同,对比分析如下:

  1、泵送顶升浇灌法

  1)原理:在钢管接近地面或某楼层板处安装一个带闸门的进料管,直接与泵的输送管连接,由泵车将混凝土连续不断地自下而上灌入钢管。

  2)优缺点: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如果结构高,则需要较高的泵送压力。另外由于需要在钢管壁上开洞,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

  2、立式手工浇捣法

  1)原理:混凝土自钢管上口灌入,一次浇灌高度不宜大于2m。

  2)优缺点:施工效率较低,质量不容易保证。

  3、立式抛落无振捣法

  1)原理:利用混凝土从高位顺钢管下落时产生的动能达到振实混凝土的目的,抛落高度不应小于4m,抛落高度不足4m的区段,仍采用内部振捣器振实。

  2)优缺点:施工效率较高,机械设备容易布置。

  由以上分析,三种方法中,立式手工浇捣法不适用于本工程,立式抛落法和泵送顶升法应用于本工程各有优缺点,但由于抛落法避免了在柱子管壁上开洞的弊端。所以采用抛落法进行浇注。

  另外,由于本工程钢管倾斜,且内部肋板较多,所以抛落时易产生气泡导致混凝土不密实等问题。因此我们采用低收缩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导向管直接浇注混凝土,则避免了这个问题。

  按照总体施工流程安排,钢管混凝土浇注与钢结构合理搭接,每次灌注高度10m左右,灌注到节点下2-3m处。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内外筒间楼板施工方法

  内外筒间楼板施工方法

  混凝土核芯筒和钢结构外筒之间的楼面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面结构。利用压型钢板作为模板,上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形成组合楼板,楼面梁配有剪力销与楼板连接。在各功能楼层区域的顶部和底部会产生较大的侧向剪力,核芯筒部位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会于这些楼层转移到外部筒体。因此,楼板应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1)压型钢板铺设及栓钉焊接

  楼层的主次钢梁验收通过后即可安排压型钢板铺设及栓钉焊接。

  2)组合楼板钢筋砼施工

  主楼的组合板全厚150mm(一般楼面)、250mm(设备楼层、震动隔音要求高的楼层)两种,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30;

  3)组合楼板钢筋工程

  沿压型钢板铺板方向,先绑扎下层板筋,与楼板锚栓绑扎牢固,再绑楼板加强筋和上层板筋,最后针对组合板边缘进行构造筋绑扎。

  工字梁楼板边缘,绑扎U筋,规格间距同楼板筋,长度满足搭接长度且大于500mm,U型配筋上皮至少比栓钉顶低15mm。组合楼板边缘绑扎增设3?8-100构造筋。

  组合楼板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采用L形配筋或连接件连接。

  对于通长钢筋,上层筋接头设置在跨中1/3范围内,下层筋接头设置在支座处,在1.3倍的搭接长度范围内接头错开百分率不得大于50%。

  楼板上有预留洞时,小于300mm的洞,板钢筋可从洞边绕过,大于300mm的洞,板筋断开,并按图纸要求加筋补强。

  上层钢筋采用工字形马凳支撑或Ω支架。马凳用Ф12mm钢筋加工,设置间距为1200mm,马凳形式如下图;Ω支架采用Ф12mm钢筋加工而成,下层钢筋用垫块架起。

  图4.5.1支架

  注:h=楼板总厚度-上下层双向钢筋直径-2×板钢筋保护层厚度

  4)组合楼板模板工程

  组合板下方的钢梁间距约3m,压型钢板的选用按无顶撑设计,故在组合板砼施工时,原则上板底不设临时支撑,仅在泵管支架的底部加设普通钢管顶撑以控制梁板挠度。

  为验证无撑状态下压型钢板及钢梁的挠度变化,首层组合板砼施工时,在钢梁及压型钢板底部、楼板面布置若干监测点跟踪测量。测点布置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相邻两个轴线区间,并按3m×3m间距设点。

  5)组合楼板标高控制

  组合楼板的外口以边口板板顶标高控制为主。中间部分通过在标高控制点间拉统长麻线实现,控制点设置原则:在筒体剪力墙周边、外围钢柱侧面弹出标高控制线、工字型钢梁中间部位点焊的标高控制钢筋。控制点布置间距约3m。

  6)组合楼板砼工程

  组合楼板浇筑顺序符合设计对钢梁受力要求,钢梁两侧混凝土要同时浇筑,保证钢梁受力变形一次形成。

  安排一路泵管布料,泵送时严格控制泵管口部的砼堆料高度。

  组合楼板按随捣随光的工艺标准组织施工。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按照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完成后12小时开始浇水养护,浇水后用塑料布覆盖,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4天。

  6)组合楼板加荷控制

  要根据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强度增长曲线,计算确定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荷的时间、大小及加荷位置顺序,施工期间荷载主要包括材料码放、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等。应防止混凝土加荷过早、超限造成混凝土开裂。

  7)季节施工

  组合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收听当地天气情况预报,尽量避开中、大雨天气,若施工中遇雨天,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合理留设施工缝,采用方便可行的排水通道排除楼层积水。

  8)其它

  楼层边口板安装完成后,在边梁上焊接护栏钢管,组合板砼浇筑前完成安全网的挂设。

篇3:核芯筒结构施工难点

  核芯筒结构施工的难点

  核芯筒的施工难点有以下几点:

  1)核芯筒结构平面尺寸相对于总高度来说是较小的,长细比为24.3。所以对核芯筒施工垂直度精度的控制受环境气候影响,难度相当高。故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提升工艺的纠偏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施工关键。

  2)核芯筒平面面积小,不规则洞口面积比例大。若按常规支模方法,无法开展正常施工,故需针对核芯筒特点设计特殊提升工艺设施。(即整体提升操作平台施工工艺技术)

  3)核芯筒筒体高度达436.75米,采用一泵到顶的方案难度很大,而采用接泵也有不少负面影响。高标号的泵送砼技术是难点,必须认真研究对待的。

  4)核芯筒椭圆形外墙随高度方向截面厚度发生变化,在14根钢柱处分别伸出了1000~500mm不等钢梁牛腿,对外模的配置和施工带来麻烦。

  5)核芯筒内部分隔不规则,若干机电竖井平面尺寸太小且不规则,对内墙模的配置带来困难,水平楼层结构以跳层和间隔多层设置,对平面楼板结构的支撑施工带来困难。

  6)核芯筒体是新电视塔钢结构施工的先导和依托,故核芯筒的施工要同步考虑钢结构吊装施工及后期机电设备的安装。

篇4:核芯筒结构各阶段施工技术简述

  核芯筒结构各阶段施工技术简述

  1、箱形基础施工

  1)核芯筒箱形基础以中风化岩层作为持力层,底标高为-18.00m。基础底板厚度为2.00m,采用C40混凝土;箱基侧壁厚度为1200mm高度-16.00~-10.00m。从-16.00m开始椭圆形箱壁中埋置14根钢骨柱。混凝土标号为C70。

  2)箱基深坑采用分层护壁,静爆和人工挖孔相结合的方法开挖。预留集水井明排水的方法进行施工。(注:根据分项工程作业界面的划分,围护施工单位挖至-11.00m,以下部分由我方开挖。)

  3)计划开工时间与大直径挖孔桩同步(约20**年5月中旬开始)深坑开挖完成即开始箱基大底板的施工。

  4)主塔底板落深区落深达8米,深坑底板厚度2米,主楼深坑底板施工部署是集中力量,尽快完成,为-10.0m标高大底板施工创造条件,服务于工程的总体进度安排。

  A)深坑砼浇捣

  核芯筒深坑混凝土拟采用2台固定泵浇捣,10小时左右浇完。

  每台泵车供应的混凝土浇注范围内应布置2~4台振动机进行振捣,混凝土由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为50cm左右。

  先进行2m厚混凝土底板施工,然后再进行墙板的施工,因此在此施工缝处设置一条钢板止水带。

  B)砼保温、测温方案

  在核芯筒深坑内布置2根测温柱。采取表面塑料薄膜等措施,控制基础底板内外温差不大于25℃。

  C)基础底板施工流程如图2.3.2.3所示:

  图2.3.2.3基础底板施工流程图

  图2.3.2.4核芯筒箱基大底板浇注泵布图

  5)基础底板养护待其强度达到75%后,开始箱基侧壁施工。侧壁中的14根钢骨柱最大吨位约3.6吨,最远距A区基坑边缘为64m。为满足核芯筒箱基的先行施工,故在基坑内先行投放一台80t的履带吊配合核芯筒箱基的施工。

  6)箱基的模板工程采用18mm厚九夹板和木方组拼。

  7)钢筋工程和混凝土施工按常规传统方法施工。

  8)考虑到-10.00m以上的核芯筒结构要先于C区-10.00m大底板施工,故在椭圆锥形基础周边要留一条施工缝,在-11.50m标高处素垫砼上方设置一道防渗构造措施,具体方法见图2.3.2.5。

  图2.3.2.5施工缝及防渗构造详图

  2、-10.00~+7.20m核芯筒施工

  1)在这一高度段核芯筒外墙厚度为1000,标号C70。其施工划分三个流水段。

  2)钢骨柱吊装与竖直运输采用80t履带吊,模板工程采用九夹板木方组拼施工。钢筋工程按常规方法施工,与外围水平结构联接采用预留筋的方法解决。核芯筒外围搭设采用Φ48×3.5钢管扣件或脚手架施工。

  3)混凝土采用泵车固定输送浇注。(见图2.3.2.4)

  4)核芯筒内部的水平结构层与墙体同步浇注施工。

  3、+7.20m至17.20m核芯筒施工

  7.20m以上核芯筒外墙截面已完成了第二次墙厚收缩,此时外墙体厚度为900mm。

  1)竖向结构模板采用与提升平台配套的专项钢大模施工。

  2)用于支承提升平台的内核钢框架与周边劲性格构柱在+7.20标高开始安装。

  3)钢骨柱吊装与竖直运输采用80t履带吊。钢筋工程按常规方法施工,与外围水平结构联接采用预留筋的方法解决。

  4)核芯筒外围搭设采用Φ48×3.5钢管扣件或脚手架施工。

  5)混凝土采用泵车固定输送浇注。(见图2.3.2.4)

  6)核芯筒内部的水平结构层与墙体同步浇注施工。

  4、整体提升平台的组装

  1)搭设脚手架施工完7.20~12.40m标高核芯筒墙体后,接高内核钢框架和格构柱至19.20m标高。此时开始整体提升操作平台的安装。

  2)提升平台底面标高安装于17.70m标高位置。在平台安装前内挂脚手先吊入核芯筒腔中。

  3)平台的组装原则上借助80t履带吊来完成。

  4)提升平台组装完成,在挂脚手上进行12.40~17.20m标高段的模板提升和浇混凝土施工。17.20m标高以后则进入正常的提升平台循环施工。

  5)整体提升平台的组装工序流程见图2.3.2.6

  图2.3.2.6整体提升平台组装流程示意图

  5、提升平台外挂脚手越过伸长牛腿的处理

  1)对大量的外伸出外墙面400mm的牛腿,提升平台在外挂脚手梁布置时,已作了避让。

  2)但在26.85m~32.05m标高位置,14根钢骨柱上有外伸1m的桁架梁牛腿。则采取增加过渡环梁支挂脚手的方法解决。拆除受外伸牛腿阻挡的环梁,利用过渡环梁传力,留出空间保证提升平台正常爬升。

篇5:核芯筒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核芯筒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 核芯筒模板工程分类

  核芯筒的模板按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进行分类。为表示方便,把竖向结构模板称为A区模板,水平结构模板称为B区,W-4轴剪力墙和现浇楼梯模板区域称为C区。

  A区域为的模板采用爬升工艺施工;B区的模板采用新型木梁胶合板模板为底模,结合定型支架翻转施工;C区模板采用胶合板,木楞散模组拼其紧跟着竖向结构现浇施工,以方便提升平台的人员垂直交通爬梯的布置。

  2 爬升模板施工方案

  核芯筒的竖向结构内外墙模板采用爬模工艺施工。爬模工艺的构造由模板体系、支承操作架体和提升动力三个部分组成。

  模板爬升动力采用3吨的手拉葫芦,它挂装于可移动的支承横梁上,横梁置于提升平台梁上。

  2.1 内外爬升模板体系

  1)爬升模板均采用钢大模构造设计,为保证核芯筒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模板面采用6mm钢板8#[肋,回檩则根据具体对拉螺栓间距计算确定。

  2)外墙模板总高度为5.35m。与已浇混凝土搭接150mm。构造上设置止浆止渗措施。

  3)模板的固定采用对拉螺栓。外墙体和无法对拉区域采用H型预埋节安螺栓,H螺母和外接杆重复周转应用。

  4)电梯井筒由片模和角模组成。在不规则的洞口采用专用的异形钢角模与片模组合施工。

  图2.3.1核芯筒模板总平面布置图

  2.2 外墙模板的变截面处理措施

  墙体厚度由1200mm~400mm,故外墙板的椭圆周长是变化的。为解决这个难题采用以下的设计方案。方案中采用中间截面的弧度为外模设计基准,在平面划块上将外模划为WMA-1~4和WMB-1~4,WMC-1~7十五个规格,其中WMA-1~4为定型大模,WMC-1~7为外挑钢梁下定型模板,WMB-1~4为变宽度的系列模板。每个一种墙体厚度对应相应的WMB-1~4的系列模板,详见方案外墙模板构造图。

  2.3内、外模施工脚手

  外模施工脚手要满足外模板爬升的施工要求。方案拟定挂脚手高度12.6米,脚手步高2.0米,全为6层。脚手宽度为100mm,内侧离墙为300mm。考虑墙体向内收缩的特点,操作层横杆内设计有伸缩杆。在脚手底层和中间层设有全封闭的翻板。其余操作层用钢板网片组成。脚手的外围边用3mm网片封闭,以防高空物件坠落。其构造示意见图2.3.1。

  图2.3.1内、外模施工脚手实物图

  2.4内核框架施工脚手

  内核框架内的脚手架不随整体提升平台同步上升。

  它采用自动搁置吊梁悬挂支承,吊梁支承于内核框架的水平缀杆上。

  在内核框架顶部设置提升吊点,利用手拉葫芦逐层提升。

  其平面布置和支承原理见图2.3.2。

  图2.3.2施工脚手架平面布置和支承原理图

  3 水平结构及楼梯结构的模板工艺

  本工程水平结构与楼梯拟采用定型速接塔架和定型散拼木模翻转工艺。

  1)楼梯的底模的肋采用<tureform>工程木(新西兰进口),面板采用维莎板18mm厚(芬兰进口),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周转次数。支架采用定型专用调节塔架。见图2.3.3

  图2.3.3楼梯模板示意图

  2)平台模板的支架拟采用速接架支撑体系。为满足核芯筒每天1m米施工速度,考虑混凝土拆模强度在75%以上,养护时间在20天左右,拟配置3套支架翻转应用。对于跳空多层楼板支承和层高大于5.2米的楼层,则要在墙体预留埋件安装临时支承桁架进行支承。见图2.3.4

  图2.3.4平台模板支撑体系图

  3)部分不规则洞口,采用普通国产胶合板和木方拼装。

  4)水平结构支撑和模板拆除后的上翻运输,采用在电梯井筒中布置吊笼提升。吊笼悬挂在整体提升平台的脚手下方。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