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物业质量管理标准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3-28

  1.实行物业专业化管理,由公司所属各物业管理处对物业项目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绿化、消防治安、场地、公共区域等服务工作实施统一的专业化经营管理。

  2.物业管辖区域房屋产权多元的,按有关规定成立业主委员会。

  3.物业管理项目交付使用前,应建立完整的物业承接验收资料和交接手续。

  4.物业管理单位应与委托管理单位签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合同文本规范,双方责权利明确。

  5.公司及所属管理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公约、二次装修、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等编印成册或上墙公布,业主、客户能自觉遵守并做到文明办公。

  6.员工上岗要佩带企业标志并有明确的岗位考核标准。公司各部门、管理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全面的物业管理知识,并持有《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技术岗位的员工须持有特种行业操作证或上岗证书。

  7.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大厦(楼)装修规则》及要求,加强二次装修现场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8.公司各种档案资料管理、财务管理、运行记录、报表等均应用计算机、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9.物业管理项目的各项收费经业主(发展商)认可并向客户公开,物业服务收费基本合理。

  10.物业管理三级投诉电话公布于众,上墙公示。制

  11.物业管理投诉电话专人负责,待客态度和气,语言亲切、热情、耐心、周到。

  12.建立来电、来函、来访记录,来电、来函、来访处理及时。

  13.详细记录投诉、回访内容并及时回访,认真做好记录。

  14.用户对投诉处理的满意率达98%以上。

  15.用户意见征询综合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考核标准

  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考核标准

  (一)、职权

  1.在技术质保部经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公司原辅材料、工序产品、成品检验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2.对技术质保部质量检验员、材料检验员有指挥调度权;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有检查监督、业务指挥权和撤换建议权。

  3.对生产班组有依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责令返工、报废、停产的处置权和质量奖罚建议权。

  (二)、职责

  1.负责质量信息采集、分析、传递工作,按时报出月、季、年报;监控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按月上报质量分析报告。

  2.组织领导质量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对成品进行抽检,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3.组织领导材料检验员对进厂原辅材料进行检验,保证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入生产;按检验规程对工序产品进行首检和监督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混入下道工序。

  4.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对生产部设备管理员的计量器具检定、工装器具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5.保证检验数据准确、质量记录齐全、统计报表完整。

  6.完成部门负责人交办工作

  7.负责检验规程的制修订草案编写。

  (三)、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1.完成检验工作任务

  ⑴按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方法、数量对每个批次经包装班检验过的成品及时进行抽检。“及时”的考核以包装封胶带为限。每有一次包装封胶带后开箱抽检扣1分;抽样方法不正确(如不能反映该批次产品生产时间前后差异)扣1分;抽检数量不足扣1分。

  ⑵要求对成型各班组生产的头三片半成品进行检验,对混料班头锅成型料(包括配料原始记录)进行检验。每少完成一个班组扣1分。

  ⑶要求对成型各班组每隔2个小时监督抽检2片经工序检验员检验过的合格的半成品;对混料班每班监督抽查2次配料原始记录和成型料;对硬化班组每班抽查2车装车质量和温度曲线。每少完成1次扣0.5分。

  ⑷要求所有进厂原辅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检验,不合格原辅材料不得投入生产。每有1次因不及时检验而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扣2分;不合格原辅材料因把关不严流入生产,造成质量事故扣2-10分。

  2.检验工作质量

  要求工作认真细致,操作技术纯熟正确,检验器具保持合格状态,检验误差在允许范围,不发生漏判、误判。

  由工艺师不定期抽查。每发现一次漏判、误判、检验器具不合格扣2分。每发生一次所抽检的批次把关不严造成开箱重检扣5-10分。

  3.检验信息传递和可追溯性

  要求原始记录齐全,填写清晰、整洁,保存完整;统计报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和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报送。每月向部门经理提供1份质量分析报告,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的建议。酌情扣0-5分。

  4.检验队伍建设

  ⑴每月初召开一次全体检验人员会议,宣传贯彻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政策、要求,分析质量形势,总结讲评上月检验工作成绩和问题,布置本月检验工作任务。

  ⑵每季度组织一次检验人员技术考核或检验比对,根据考核、比对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

  ⑶每月检查一次设备管理员的计量器具校检和工装器具检验工作。

  ⑷每天巡查检验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⑸以上工作每少完成1项扣5分。工作质量酌情扣0-5分。

  5.领导交办工作

  要求行动迅速、效率高、质量好。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办和部门月工作计划中负责的工作任务。每有一次没按时完成或不符合领导要求扣2分。

  6.组织纪律

  要求模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每有一次违规违法乱纪视情节轻重扣2-5分。

篇3:某公司质量管理员工作标准

  某公司质量管理员工作标准

  (一)、职权

  1.在技术质保部经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公司原辅材料、工序产品、成品检验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2.对技术质保部质量检验员、材料检验员有指挥调度权;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有检查监督、业务指挥权和撤换建议权。

  3.对生产班组有依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责令返工、报废、停产的处置权和质量奖罚建议权。

  (二)、职责

  1.负责质量信息采集、分析、传递工作,按时报出月、季、年报;监控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按月上报质量分析报告。

  2.组织领导质量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对成品进行抽检,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3.组织领导材料检验员对进厂原辅材料进行检验,保证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入生产;按检验规程对工序产品进行首检和监督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混入下道工序。

  4.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对生产部设备管理员的计量器具检定、工装器具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5.保证检验数据准确、质量记录齐全、统计报表完整。

  6.完成部门负责人交办工作

  7.负责检验规程的制修订文件编写。

  (三)、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1.完成检验工作任务

  ⑴按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方法、数量对每个批次经包装班检验过的成品及时进行抽检。“及时”的考核以包装封胶带为限。每有一次包装封胶带后开箱抽检扣1分;抽样方法不正确(如不能反映该批次产品生产时间前后差异)扣1分;抽检数量不足扣1分。

  ⑷要求所有进厂原辅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检验,不合格原辅材料不得投入生产。每有1次因不及时检验而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扣2分;不合格原辅材料因把关不严流入生产,造成质量事故扣2-10分。

  2.检验工作质量

  要求工作认真细致,操作技术纯熟正确,检验器具保持合格状态,检验误差在允许范围,不发生漏判、误判。

  由品质管理工程师不定期抽查。每发现一次漏判、误判、检验器具不合格扣2分。每发生一次所抽检的批次把关不严造成开箱重检扣5-10分。

  3.检验信息传递和可追溯性

  要求原始记录齐全,填写清晰、整洁,保存完整;统计报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和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报送。每月向部门经理提供1份质量分析报告,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的建议。酌情扣0-5分。

  4.检验队伍建设

  ⑴每月初召开一次全体检验人员会议,宣传贯彻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政策、要求,分析质量形势,总结讲评上月检验工作成绩和问题,布置本月检验工作任务。

  ⑵每季度组织一次检验人员技术考核或检验比对,根据考核、比对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

  ⑶每月检查一次设备管理员的计量器具校检和工装器具检验工作。

  ⑷每天巡查检验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⑸以上工作每少完成1项扣5分。工作质量酌情扣0-5分。

  5.领导交办工作

  要求行动迅速、效率高、质量好。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办和部门月工作计划中负责的工作任务。每有一次没按时完成或不符合领导要求扣2分。

  6.组织纪律

  要求模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每有一次违规违法乱纪视情节轻重扣2-5分。

篇4:内审员培训教材:质量管理标准

  内审员培训教材:质量管理标准

  0 引言

  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价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 19000和GB/T 1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0.2 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 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顾客满意的监视需评价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输入 输出

  图释

  增值活动

  信息流

  图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0.3与GB/T 19004的关系

  GB/T19001和GB/T1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B/T 1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GB/T19001相比,GB/T 19004对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19001要求的那些组织,GB/T19004推荐了指南。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 GB/T19004的目的。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有关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一体化。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

篇5:内审员培训教材: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

  内审员培训教材: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

  第二讲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要点

  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调查和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确保组织的目标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测量顾客满意度并根据结果采取措施。

  系统的管理与顾客的关系

  确保兼顾满足顾客和其他受益者之间的利益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整体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策划组织的未来。

  建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建立信任。

  为员工提供必需的资源。

  激励、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使员工理解其在组织中的贡献和作用的重要性。

  使员工能够识别对其行为的约束。

  使员工具有问题意识,并解决问题。

  使员工根据个人的目标评估自己的业绩

  使员工积极地寻求机会来增强其技能、知识和经验。

  使员工能公开的讨论问题和观点。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系统的确定达到预期结果所必须的活动。

  明确关键的管理活动的职责、权限。

  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在组织的职能内部和职能之间识别关键活动的接口以及相互作用。

  注重诸如资源、方法和材料等因素,以改进组织的关键活动。

  评价活动对顾客,供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风险和影响。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构造一个体系,确保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理解体系内各过程之间的相关性。

  明确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责和权限。

  了解组织的资源能力和局限性。

  通过监视、测量、评价,持续改进体系。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在组织内始终如一地持续改进组织的业绩。

  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培训。

  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个成员的目标。

  建立指标以指导、采取措施以跟踪持续改进。

  确认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确保数据和信息充分、正确、可靠。

  确保数据传递给需要获得的人员。

  采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根据对事实的分析、经验,进行判断,作出决策,采取行动。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平衡短期的效益和长期的效益,建立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与供方共享经验和资源。

  确定和选择关键的供方。

  与供方良好的沟通。

  共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确定联合开发和改进活动。

  激励、鼓励和认可供方的改进和业绩。

  二、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

  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

  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ISO9001不规定产品要求。

  3.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 过程方法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5.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

  6.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1)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3) 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

  5)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6)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7)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8)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9)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7.文件

  1)文件的价值

  2)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

  质量手册

  质量计划

  规范

  指南

  程序、作业指导书、图样

  记录。

  8.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1)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2)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3)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4)在实现所有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综合上述问题的答案可以确定评价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自我评定,在涉及的范围上可以有所不同,并可包括许多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活动:

  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B.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C.自我评定

  9.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活动包括:

  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

  2)确定改进目标;

  3)寻找解决办法;

  4)评价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5)实施解决办法;

  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构;

  7)正式采纳更改。

  10. 统计技术的作用

  统计技术有助于对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促进质量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11.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关注点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管理体系的各部分,连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

  12.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两者提出的方法依据共同的原则,差别在于应用的范围不同。

  三、术语分类和制定术语所用的方法

  1. 术语的分类

  对质量管理体系80个术语作出了规定。

  ● 有关质量的术语;5

  ● 有关管理的术语;15

  ● 有关组织的术语;7

  ● 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5

  ● 有关特性的术语;4

  ● 有关符合性的术语;13

  ● 有关文件的术语;6

  ● 有关检查的术语;7

  ● 有关审核的术语;12

  ● 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

  2. 制定术语所用的方法

  ● 属种关系-采用扇形或树形图,表示下层概念继承上层概念的所有特性,并包含有将其区别于上层和同层概念的特性。

  ● 从属关系-采用靶形图,表示下层概念形成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

  ● 关联关系-采用两端带箭头线,用于识别同一概念体系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季节 年

  阳光 夏天

  春 夏 秋 冬 春 夏 秋 冬

  属种关系图 从属关系图 关联关系图

  四、 主要术语

  ●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 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 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 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 有效性

  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 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 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 相关方

  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 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 产品

  过程的结果。

  ● 设计和开发

  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 合格(符合)

  满足要求。

  ●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 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 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 偏离许可

  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

  ● 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 质量计划

  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 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 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 评审

  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 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