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结构设计控制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31

结构设计控制

  充分理解建筑设计,深入分析其对控制裂缝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结构措施弥补建筑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尽量避免整个建筑物出现裂缝。

  1、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地质报告,全面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从而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这是在结构设计中真正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经济学角度看,利用天然地基作浅基础能节省投资,但浅基础沉降量较大,特别是在有软弱下沉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难免会造成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7.4节中的各种结构措施加以控制,或者采用桩基础的型式,这样对控制沉降较为有利,也可避免出现裂缝。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经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作出合理的选择。本例采用的是桩基础,因而未发现因沉降引起的裂缝。如采用浅基础,就不仅是一些楼板的非结构性裂缝,承重墙体等也可能会出现裂缝。

  2、梁、板设计

  从本例看,楼板裂缝是发生在每层的同一位置,且均为上下贯通。因为这个部位是楼板的最薄弱位置,裂缝系混凝土干燥收缩所致。但进一步分析可知,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收缩导致的裂缝在规整的构件中其间距应该是均匀的,细小的,甚至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当构件的截面尺寸有突变时,往往会集中到一处发生,并且形成较宽的裂缝。本例楼板刚度在裂缝出现部位有一个突变,且在设计中未作有效的控制,产生裂缝就在所难免了。对于这种情况,在结构设计中就应采用将钢筋配置成双层双向,钢筋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裂缝现象就会大大改善。如果该部位出现了相应的圈梁裂缝或墙体裂缝,那么除了在窗顶设置一道圈梁外,如能在窗底再设一个类似的圈梁,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墙体的裂缝。

  3、与设备专业的配合

  因电气管道由户内总配电箱分路引出埋入现浇楼板内通往套内各空间的设计,在施工中发现有十几根PVC管子集中在楼板一处,使该处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这种情况较为隐蔽,事后较难发现。因而在结构设计中应与设备专业配合,避免管线过分集中的现象。如实在无法避免,结构设计就应注意采取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加大配筋的技术措施。在管道井、烟道穿过楼板处,应根据预留孔洞大小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为了尽量减少住宅建筑的裂缝现象,笔者认为在设计阶段就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现有的技术来看,只要设计人员平时多注意观察、收集裂缝资料,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绝大部分的裂缝是能得到控制的。

采编:www.pmceo.cOm

篇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及几点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这十年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基础部分

  1.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1.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1.6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1.7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8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9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10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O,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11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2.柱部分

  2.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混凝土浇筑困难。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2.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2.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梁部分

  3.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3.4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3.5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3.8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9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3.10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3.11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3.12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4.现浇板部分

  4.1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4.4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emailprotected];否则用φ[emailprotected]。

  4.5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6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7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篇3:结构设计工程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结构设计工程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A、负责产品的结构设计工作,吸收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设计开发具有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环保、健康安全可靠的满足顾客(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B、负责产品设计输入工作、非标样机制作及先行实验工作,解决新产品开发前期与结构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和难点。编制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书等前期工作。负责新产品图样设计、明细表编制,相关零部件送样确认工作。

  C、负责编写试制不符合项汇总表和总结及试制的质量改进工作。

  D、负责开发项目结构可行性分析,试验测定。负责收集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结构技术,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为后期新品开发提供依据

  E、负责对生产中出现的结构设计问题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处理,对可接纳的改进建议及时做好结构方面的更改。

篇4:结构设计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结构设计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职位名称 结构设计工程师 职位代码 所属部门 工程技术部

  职 系 职等职级 直属上级

  薪金标准 填写日期 核 准 人

  职位概要:

  组织制定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计划,完成工程项目中结构设计相关方案。

  工作内容:

  -组织各专业人员收集结构设计资料,拟订结构设计计划,编写专业设计调研报告,组织专业技术调研工作;

  -在设计前进行现场结构勘测;

  -组织编制结构设计文件、图纸;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目录;

  -承担方案设计中的结构设计工作;

  -对设计图纸的结构方面进行初审;

  -主持结构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配合现场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设计回访及设计技术总结工作。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建筑学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经 验:

  ◆5年以上建筑设计工作经验,有现场施工经验。

  技能技巧:

  ◆精通运用AutoCAD软件;

  ◆有良好的现场勘测能力、对设计方案的结构调整能力;

  ◆熟知建筑类相关的法律条规;

  ◆熟悉各类工程建筑体的内外结构及施工过程中建筑体的安全知识。

  态 度:

  ◆严谨细致,责任心和韧性强;

  ◆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

  ◆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

  ◆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职业道德。

  工作条件:

  工作场所:办公室、工作场所及施工现场。

  环境状况:基本舒适。

  危 险 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 间接下属

  晋升方向 轮转岗位

篇5:万科工程结构设计总则技术标准

万科工程结构设计总则技术标准

第一节 结构设计一般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2.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筋砼结构。

  3.结构方案应合理,应兼顾安全与成本,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4.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规范中较低值。

第二节 各业态活载取值要求:

  除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外:

  1.商业步行街中独立商铺楼面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

  2.会所中健身房、舞厅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其余取2.0KN/平方米。

  3.独立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应根据景观布置图或文字说明分块计算,并满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取值标准。顶板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小型广场取4.0KN/平方米;机动车道一般兼做消防车道,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4.公共建筑的种植屋面填土厚度为500mm,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观光处取3.0KN/平方米;住宅的入户花园及露台有填土要求时,填土厚度为200mm,活载取2.0KN/平方米。

第三节 梁、柱断面及配筋率取值范围:

  1.主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0~1/14,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8%~1.6%之间。

  2.次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4~1/18,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4%~1.4%之间。

  3.除砖混结构外,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还应满足建筑要求,一般梁底至洞顶小于150时梁高做到窗顶。

  4.大跨度(大于10米)和大悬挑(大于2.5米)的梁应专门验算绕度和裂缝。

  5.梁配筋的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6.当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结果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则属例外)

  7.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

  8.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筋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9.管道穿梁应加套管,直径大于30的圆洞(30*30方洞)应配置洞口加强筋。

  10.屋面、露台板跨中一般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应根据排水情况在反梁上预留过水洞,标出洞的位置、大小,并做疏水处理,保证洞口排水通畅。

  11.柱断面可根据层数、层高、轴压比等要求来确定,尽量使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

  12.沿竖向柱计算配筋变化大于15%时,应分层配置;同一层柱配筋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13.柱断面配筋中拉筋应钩住主箍筋并参与体积配箍率计算。

第四节 板厚及配筋要求:

  1.楼板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2.楼板厚度一般取跨度的1/30~1/35,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间。

  3.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暗埋管线较多处、建筑平面薄弱处、温度应力较大处则属例外。

  4.楼板配筋应满足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5.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6.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7.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8.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窗台侧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9.所有屋面板采用细石砼;板厚≥120mm,裂缝宽度[W]≤0.2mm;钢筋C8@150双层双向拉通,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第五节 地下室外墙,顶板有关要求:

  1.地下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不设温度变形缝。设计上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2.地下室顶板、外墙应进行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3.地下室采用的水泥品种应为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且有一定的抗侵蚀性,水泥标号要求不低于425号。混凝土标号宜小于或等于C35。

  4.砼外墙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防水要求,外墙中的施工缝应有止水(钢板止水)构造措施。

  5.地下室管道如需穿梁,位置应选在梁受力最小处,并配置洞口加强筋。

  6.外墙留洞均应有防水套管,套管周圈应满焊止水钢板。

  7.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下挡土墙均应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8.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

  9.在进行挡土墙设计时,应与建筑、园林专业进行沟通,使挡土墙形式与建筑、园林专业要求的外观、质感相致。

  10.砼抗渗等级应满足防水要求,一般采用S6。(特殊部位另定)

第六节.基础方案的比较原则:

  1.基础形式应安全、经济、可行,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情况,一般的工程设计院出两个方案报设计管理中心审批,重要的工程在基础论证会上确定。

  2.独立基础:

  A.为保证施工质量,独立基础采用阶梯式。

  B.一级框架及特殊情况下的独立基础才设置拉梁,其余不设拉梁。(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属例外)拉梁梁高按平均跨度的1/10取值,配筋率一般为0.4%~0.6%,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的拉梁按实际受力情况计算。

  3.桩基础:

  A.同一单元可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桩。当采用预应力管桩,如桩径为400或500时,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当采用灌注桩,如桩径为800或1000时,尽可能用小直径桩替代大直径桩。

  B.单体工程桩数超过300根或相同地块有后续工程时,建议提前打三根静载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后再进行基础设计。

  4.江南软土地区基础选型:(参考表)

  业态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N/㎡)

  独立别墅联排别墅

  ≤3层框架

  250*250小方桩加独立承台加防水底板

  <80梁式筏板80~120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120多层住宅≤6层

  砖混

  A400预应力管桩加承台梁

  加防水底板

  <110梁式筏板110~140条形基础加防水底板≥140多层住宅

  ≤8层框架

  A400预应力管桩加独立承台

  加防水底板<1101.地基加固、筏板

  2.A400预应力管桩加独立承台加防水底板

  110~140筏板

  ≥140小高层

  9~12

  框剪、纯剪

  A500预应力管桩加承台梁

  加防水底板

  <1301.地基加固、梁式筏板2.A400预应力管桩加承台梁加防水底板

  130~180梁式筏板

  ≥18013~18(60m以下)

  纯剪

  A500预应力管桩加承台梁

  加防水底板

  <1801.地基加固、梁式筏板2.A500预应力管桩加承台梁180~280

  6.高层剪力墙住宅尽量在轴线下布桩,基础底板应采用承台梁加防水底板。

第七节 超长结构后浇带(加强带)问题:

  1.超长结构应在合理位置设置后浇带(加强带),后浇带(加强带)间距为35~40米;

  2.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后浇带(加强带)尽量闭合设置;

  3.后浇带(加强带)左右800内钢筋不得搭接,且需另设附加钢筋;两侧施工缝用钢板止水;后浇带(加强带)迎水面做防水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带)用高一各标号砼加一定比例的膨胀剂浇筑。

  4.后浇带(加强带)大样见附录1~2.

第八节 计算资料:

  1.设计院应提供PK.PM电子模型送设计管理中心审核后方可出图。

  2.计算书应完整,没有进行电算的部分要提供手算资料,如楼屋面荷载取值计算、楼梯梁板配筋计算、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单桩承载力计算、承台冲剪弯计算、桩顶筏板厚度及配筋计算、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等。

  3.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多富余。

第九节 出图要求:

  1.结构分区应与建筑分区相同

  2.结构一定要紧跟建筑的调整变化,保持与建筑的一致性。

  3.立面及节点尽量采用混凝土结构处理,如有必要采用钢结构处理,应绘制节点施工图。

  4.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若存在附属钢结构,计算时应充分考虑钢结构传来的荷载,并绘制钢结构预埋件布置图。有幕墙处要考虑幕墙自重且在施工之前有预埋件布置图。

  5.所有采用预应力结构、钢结构的部分应在整套施工图出图时一并出施工图,不留二次设计出图。

  6.楼层标高中应注明出结构标高。

  7.墙、梁、柱上的设备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8.外围填充墙构造柱的具体位置必须在结构平面模板图中表示出来。

  9.有地下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地下室外墙模板图,并标出穿墙套管的位置及大小。

  10.有地下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底板模板图,并标出排水沟、集水井、水池沉砂槽等的位置及大小,绘制具体结构大样图。

  11.天然基础平面布置图中应说明持力层在几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多少,修正后fa是多少,对施工有何要求;桩布置图中应说明桩型、桩径、桩长、选用图集号、桩端持力层土层号、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试桩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2.后浇带应在现浇板模板图中标出具体位置,注明是温度后浇带还是沉降后浇带,绘制后浇带大样,并对施工要求加以说明。

  13.应在合适位置标注沉降观测点。

  14.各工程子项的技术标准及绘图标准必须统一。

  15.图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03G101-1》《04G101-3》表示。

第三章 材料选用范围

第一节 墙体

  1.承重墙采用MU7.5~MU10粘土砖或承重多孔粘土砖,M5~M10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2.填充墙外墙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5水泥混合砂浆。

  3.厨房、卫生间填充墙底部200高为C20素混凝土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砂浆.4.地下室填充墙采用MU5水泥灰砂砖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5.框架、框-剪、剪力墙、框中筒结构中女儿墙泛水高度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反梁或C20素混凝土,以上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6.加气混凝土砌体及材料要求(1)干体积密度为≤7KN/M3

  (2)砌体密度(容重)8~9KN/M3(一般取9KN/M3)(3)内墙砌块强度MU5(A5.0),外墙砌块强度MU5(A5.0);

  (4)内墙100厚砌筑砂浆M5(H≤2.4M),200厚砌筑砂浆M5(H≤4.4M);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