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设想和规划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5-12

  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设想和规划

  (一)发展现状

  县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建设的,覆盖全县的高速宽带网,光纤网络已经覆盖全部村落。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率达到了98%基本实现了全城覆盖,Wi-Fi热点基本覆盖包括行政机关、酒店等人员聚集区,满足了智慧城县建设的数据互联传输需求。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和门户网站建设基础较好;城县交通管理、旅游、规划建设、给排水、环保和生态节能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有较好基础。以江苏祥云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和###金智磁卡基材制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信息公司发展迅速。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实现所有主要交通干线均有主干光缆资源,县政、交通、居民社区均有光缆资源,为智慧###提供传输保障。交通主干线、县政主干光缆通达率100%。综合网络带宽出口总容量达到200G。光纤到户接入率超过60%,到楼率95%,平均接入速率超过8M。全县拥有规划面积近千平方米云数据中心,不仅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和环保要求,满足城县数据中心及各类应用系统运营需要,可充分承担全县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要求。

  目前我县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缺少人才保障和资金扶持,和苏南发达地区还差距尚远,也较缺乏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引领。而且,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不够。目前我县政府部门网站多由第三方公司来制作维护,部门人员仅负责信息传递。做好电子政务调查研究工作,保障党政机关网络安全,为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打下安全基础。

  (二)发展战略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深刻认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长期性、复杂性,着力解决当前问题,保持产业平稳发展,也要抢抓发展机遇,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2、坚持县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既要坚持县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县场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好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的数字化、信息化在“智慧”带动下,将在政府决策、部门执行、结果反馈、评估修正等一系列的政务流程中实现管理创新。

  3、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相结合。既要坚持走开放式创新道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又要加快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技术投入、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和创新。

  4、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从产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整体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也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战略规划

  1、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倍增器、催化剂作用。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紧紧围绕

  “智慧”建设目标,按照“科学规划、统一标准、立足实战、强化应用、规范管理”的基本思路,引进高新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明显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将###县建成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宗旨的电子政务示范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亮点的信息化应用示范县、以信息化智能家电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2、全面普及信息化应用。智慧城县建设以物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络、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城县信息技术升级,全面建成基础数据库和平台数据库,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电子商务成为县场交易的常态行为,基本完善安全认证、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应用支撑环境;显著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和应用成本,明显增强企业的县场竞争力。

  3、大力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延伸、向行业集群渗透。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广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应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构建产、供、销的协同式信息平台,推动产业链企业间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带动提高全县工业产业供应链信息化水平。

  4、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工业设计制造能力和网络化、柔性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支持和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拳头产品。

  5、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RFID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在物流业的推广力度。促进新产品创新,使工业设计模式走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各个环节的互动和集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反应的现代工业服务体系;推广成熟、实用的管理软件,加快现代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6、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的关键作用,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创新研发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化项目在项目立项、投资拨款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资本投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区域。

  7、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县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以人才高地支撑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县自成立以来不断引进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产业基地),走培养和招引相结合的智慧人才体系建设道路,建设金字塔型人才体系。培养引进智慧城县建设高层次领军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面大幅提升智慧城县建设各层次参与者的素质和能力,为智慧城县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和智力支持。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医疗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集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涉足医疗健康产业以来,经历了转型、发展等多项企业发展调整;在部分工作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和积累了丰富的医疗企业实战经验;但随着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针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促进;**集团目前的现状和各项指标已经落后于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经过对20**年——20**年二年时间内中国医疗行业现状和发展状况调研分析后,经**集团总经办会议研究决议:综合**集团以及下属各医疗单位实际现状,针对医疗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决定成立中西医(含骨科医院、妇产科)医疗事业部、美容事业部、肿瘤国际事业部;从20**年——20**年实施为期五年的新战略布局和可行性实施策略;本战略规划方案为中西医(含骨科、妇产科)(**医院管理策划有限公司)事业部战略规划方案;做好中西医(含骨科、妇产科)事业部近期、中期、长期三级发展战略规划。

  引进高端医疗管理人才、高端医疗技术人才、国际医疗服务理念和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将是**医院管理策划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的近期目标;

  未来三年内,建设中西西结合医院、高端骨科医院、高端妇产科医院将是公司战略规划的中期目标;

  未来五年内,**医院管理策划有限公司将实现规范化、规模化连锁经营管理;形成医疗机构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强有力的盈利模式,实施融资策略和实现快速稳定发展,选择中小企业板块和境外上市是公司是长期目标。

第一章战略目标摘要

第一部分战略目标定位

  开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医疗行业的开放才十多年的历程,无论在医院管理还是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国际医疗行业都差之甚远;尤其是在目前大部分医疗技术和医疗高端人才都掌握在公立医院的中国医疗市场,民营医疗的发展到底该怎么走?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这些都是困扰民营医疗投资人和管理者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中国医疗市场和国家关于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调研分析,中国医疗行业的大量资源还将继续掌握在公立医院手里,在近五年内很难改变。那么民营医疗机构要想从中分一杯匙,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高端专业的医院管理人才、高端的医疗技术人才、启用顺应民心的营销模式、开创具规模的高端专科医院。

  在二、三级市场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业骨科医院、高端妇产科医院、现代康复医学中心将是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核心。

第二部分战略目标分解

  2.1以现有医疗机构为平台,组建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医院、妇产科医院;

  2.2在现有的医疗机构平台上,建设以中西医、骨科、妇产科、现代康复医学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的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实施三大科室模式:品牌科室:骨科;效益科室:创伤外科、妇产科;基础科室:现代康复医学科、预防保健特色诊疗中心。)

  2.3立足深圳,辐射全国;申批具规模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专科医院,并打造成中西医结合骨科“旗舰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托管式管理、并购式等以中西医结合骨科为品牌核心、以创伤外科、妇产科为主营盈利点、以现代康复医学、健康体检为发展支持;实施以深圳为中心,向沿海地区及全国其他二级市场辐射,三至五年内建设5——8家具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2.4建设高素质医疗医技、医疗科研团队,人才培训体系;实施高端专业人力资源战略;

  2.5建设科研立项管理体系,申办医疗特色技术专利;实施高端技术攻关凝聚核心竞争力策略;

  2.6加大外联拓展工作,加强与高等学府院校、医疗协会、高端科研中心、医疗基金会的合作;增强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导入和品牌资质;

  2.7寻找、购买、使用、合作地方、民族、家族中医秘方、配方;以及相关诊疗技法;实施高端医疗技术战略模式;

  2.8招聘国际、国内知名外科(骨科)手术医疗技术人才,打造院内重点盈利科室;

  2.9引进香港及国际医院高端管理人才,打造先进的国际型医疗机构管理模式;

  2.10建设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各医疗单位盈利利润目标为百分之三十或以上;

  2.11建设专业的企发运营管理体系,实施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策略、集中化策略、高端品牌策略;

  2.12实施科研基金、公益基金、教育三大基金会运作模式,实实在在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实实在在打造长远、坚实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注:1、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中心按骨科医院编制实施;

  2、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心按妇产科医院编制实施;

  3、中西医结合医院设一个高端体检(含亚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中心定位为会所模式)

第二章运营管理战略

第一部分资源整合策略

  1.1成立公共关系管理体系,负责公共关系拓展,锁定目标拓展对象,实施资源整合策略;

  1.1.1高等院校学府;

  1.1.2香港、国际、国内医疗行业协会、知名医疗基金会;

  1.1.3国内知名专家、院士;

  1.1.4中医、中药、西医、病种、项目科研机构或研究中心;

  1.1.5政府管理指导机构,法律法规执行机构;

  1.1.6申办国际医疗协会并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运营;

  1.1.7其他政府、社团组织机构;

第二部分差异化策略

  2.1建设以中西医诊疗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构构,主要构筑以骨科、妇产儿科为主导科室的专业医院;

  2.1.1引进高端国际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和香港高端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实施科学、高效的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导入;

  2.2打造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骨科中心,实施差异化策略;引进高端创伤外科医疗技术人才,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病、骨伤高端专科医院;以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拓展目标群体;

  2.2.1建设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国医馆;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建院核心理念之一;

  2.2.2以凝聚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国医馆为依托平台,提升医院在行业、区域市场、政府机构、商业企业、社会团体等方面的认知度;

  2.2.3以国医馆为点,通过邀请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协会等携手合作,打造文化品牌内涵;

  2.2.4开创高端骨病、骨伤外科手术治疗中心,以高端医疗技术推动骨科中心发展;

  2.3吸纳、购买、合作各地方、民族、家族秘方、配方,围绕中医骨科核心建设多元化诊疗中心;

  2.3.1建立自费特色诊疗中心,以便于医院运用没有医保等政策要求内的特色秘方和诊疗技术;

  2.3.2积极寻找地方、民族秘方、配方、主流派技术,以合作、购买等多种形式进入合作使用;为中医骨科医院建设多元化诊疗中心,凝聚核心竞争力;

  2.4建设以亚健康体检为主,常规体检为辅的高端体检中心,既可以满足医院日常诊疗需要和输送病人,同时不需增加人力成本也可以增加医疗机构运营项目;

  2.5选择二、三级城市(省会城市效区、市级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市场为目标市场;避免与国家公立大型医院直接竞争;

  2.6寻求部队高端骨科诊疗技术合作,实施军民共建策略(民营资本,军队技术);

  2.7收购、控股二、三级市场成熟医疗机构进行重组改革,实施连锁经营管理模式;

  2.8接受成熟医疗机构合作要求,实行托管合作模式,扩大连锁经营管理规模;

第三部分集中化策略

  3.1强化集中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连锁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规范有序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

  3.2媒介资源集中化,实现统一集中、定点采购模式,降低媒介购买成本,避免重复重叠广告投放;

  3.3新闻公共关系集中化,便于集中调用,成本多方归一,降低拓展、维护成本;

  3.4政府资源集中化,便于集中协调、关系处理,灵活运用,降低拓展、维护成本;

  3.5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调用、推广、凝聚人力资本运作;

  3.6科研项目立项申批集中化,实施科研项目管理小组进行高端技术突破管理和申报机制;

  3.7高端专业人才集中化,实施医疗专家、管理人才集中化管理和调配制度;

第四部分高端文化品牌策略

  4.1创建中华中医药文化馆,以传承中华中医药文化为企业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为企业品牌形象;

  4.2挖掘、开发、运用各地区、各民族优良的中医药理论和诊疗技术,实现一馆多家、一科多选的集百家之长的中西医骨科医院,为走出深圳、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做好基础建设;

  4.3以新闻公关的形式推动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已任的社会印象等方法塑造、传播医疗单位高端、良性、正面的企业品牌形象;

  4.4品牌建设是基础核心,传播是重点;

  4.4.1“酒香也怕巷子深”,第一年立足深圳各口岸、高速公路广告、城市主干道户外墙体广告、地方主流媒体(报纸、电视)进行高端广告传播品牌形象;

  4.4.2挖掘新闻亮点,拓展新闻媒介关系,实施正面事件媒介报道;

  4.4.3结合深圳文化建市的政策,通过政府公关,推动中医药文化馆进入市政府文化工程;

  4.4.4邀请高等院校学府合作,成立文化科普教育中心、临床教学、实习合作;在未来新一代的技术人才中灌输高端医疗品牌印象;

  4.4.5通过以中华中医药文化馆的名义,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学者参观、参与文化馆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实施文化公关方法,促进行业影响力和支持度;

  4.4.6传播接受民间、专家等各类中医药文化物品捐赠信息,加强民间实效影响和全民参与;

  4.4.7建设高效、科学、先进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传播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搭建与关注者之间的资讯互动平台;

  4.5建设高端品牌运营管理体系,结合中华中医药文化影响,积极申办国家、地区、国际相关资质认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主流派诊疗技法等等);

  4.6实施科研立项和公益事业结合,以骨科为核心目标,结合地区区域病种研究、救助、援助等方式让企业得到政府、行业、社会高度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4.7成立以集团公司命名或者董事长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向政府管理机构申报审批),面向某个社会群体、某个单一病种或多个病种进行公益援助(不能局限于深圳,要走出深圳,面向全国);(这一品牌运作形式不能单纯成为品牌运作工具,要具有把这个基金会做成一份董事长的事业、一份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事业、一份取之民用之于民的高度来对待。利在企业、益在百姓)

  4.8成立教育基金会,向公司的员工、中高层管理、骨干技术人员提供接受深造、培训机会;

  4.9积极拓展红色企业文化,公司或医疗机构成立党支部,建设共产党员先进岗位;

  4.10其他常规品牌传播模式日常运作;

第三章技术开发战略

  第一部分政府政策医疗技术管理开发

  1.1获取政府、政策支持,进行科研立项研究中心,获取科研项目许可;

  1.2通过科研项目攻关,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争取科研资金费用;

  第二部分联合高等学府、科研中心、知名院士进行科研立项合作并获得专利所有、专项使用权

  2.1联合高等学府进行科研立项,获取专利所有权;

  2.2与高端科研中心合作,获取专项科研成果使用权;

  2.3与知名院士合作,以购买、合作等形式获得专项技术所有权或使用权;

  2.4以直接购买、转让等形式获取高等院校学府、研究科研机构已成熟的专利技术或专项使用权;

  第三部分成立科研项目奖励基金会

  3.1以集团公司或者董事长的名义成立医疗科研奖励基金会,三年内只对集团公司及各医疗单位实施的成功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奖励;遂步形成影响力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对外放开;

  3.2三年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医疗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可以把科研奖励基金会向政府管理机构进行申报、审批,在某些单项科研项目成功后进行奖励,扩大基金会的社会知名度;

  3.3五年后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新的评估,可以把基金会剥离出企业运作,成立独立的科研项目奖励基金会,把基金会作为一份独立的事业和公益事业运营下去(可以以挂靠、托管、直管等多方式运作,真正起到促进医疗科研项目的发展,功在千秋);

  第四部分寻找、挖掘、购买、合作各地区、各民族、家族传统祖传秘方、配方;

  4.1成立专项管理小组,承担第四部分策略实施执行工作(含评估、审核、申批、导入、监控等);

  4.2主要方向放在少数民族(如:苗族、藏族、蒙古族等)在骨科等病种上的特色诊疗技术和中药秘方配方(根据国家政策制订相关企业管理机制和评审流程,实施合法取用体系。);

  4.3以挖掘、传承、发扬中华中医药文化为企业使命,严格遵守国家在中医药管理上的各项政策要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以购买所有权、合作使用权等方式进行少数民族特色诊疗技法和秘方、配方开发和运用;

  4.4其他专项技术合作方式;

第四章人力资源战略

  实施技术人才高端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综合人才精英化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事在人为”,企业的发展、技术科研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人的存在与管理;

  技术人才高端化: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医疗技术的需要一直是医疗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点,民营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更离不开高端技术支持和影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端化是企业走向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管理人才专业化:在企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作为支点,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等等;专业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明其政、不司其职”的古训实际是人力资源的原理;用专业人做专业事,事半功倍,非专业人做专业事,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综合人才精英化:

  1、和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合作,择优录用相关专业人才;

  2、和部队医疗机构合作,择优选送各项人才参与学习培养;

  3、导入知名院士、教授、专家和医疗机构合作,帮、带专业人才;

  4、开放医疗机构为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实习、教育、临床基地;选用、留用各项专业人才;

  5、择优选送、保送各项专业人才进修、深造,加强人才储备;

  (将由人力资源部做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细案,含人才开发计划、员工培训体系、中高层职业发展规划、外部人才引进机制、特种人才引进机制、特种人才管理体系等等。)

第五章公共关系战略

  第一部分政府公共关系拓展:公司高层管理、各医疗机构院长积极加入市、区、社区政协、商会;

  第二部分医疗机构管理机构公共关系拓展:各医疗机构业务副院长积极加行业协会、卫生管理、工商质量管理等指导团队、医疗质量评估专家组等;

  第三部分政府管理机构公共关系拓展:工商、城管、税务、卫生、公安、司法所、街道办等主要负责人和对口部门的公共关系拓展及日常维护;

  第四部分相关产生业务往来的政府及社会组织:交通、商业保险、妇联。

篇3:集团战略规划管理制度

  三鼎织造子集团战略规划管理制度

  20**年9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战略规划管理机构1

  第三章

  战略规划内容要求1

  第四章

  战略规划管理流程2

  第五章

  战略规划编制和调整时间安排3

  第六章

  战略规划文档归档、保管和查阅3

  第七章

  附则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三鼎织造战略管理,更好地整合优势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实现集团的高速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中的战略规划是指集团依靠总裁的领导、在保障企业内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控股总部的战略发展与定位所做出的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第三条

  本制度对战略规划的流程、周期与内容做出规定,是集团开展战略规划工作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第二章战略规划管理机构

  第四条

  战略规划的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和战略发展部。

  第五条

  董事会会议是战略规划的最高决策机构,战略投资委员会协助董事会进行工作,其职责包括:

  (1)审批各子公司的战略规划;

  (2)审批子集团战略规划年度调整提案;

  (3)对相关战略规划的各项重大事项进行裁决;

  第六条

  战略发展部是战略规划的执行机构,在发展部部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

  (1)组织制订各项战略规划管理制度;

  (2)组织制订战略规划,对战略规划进行年度调整;

  (3)组织进行战略规划相关重要问题的研究;

  (4)监督战略规划的实施;

  第三章战略规划内容要求

  第七条

  战略规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战略总结与环境分析:对集团内外部环境、现有核心业务的市场前景、经营状况、核心竞争力做出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2)战略规划:分析并确定集团愿景、使命、价值观、现有业务和规划业务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业务组合选择;

  (3)核心业务发展战略:规划集团核心业务的发展策略、盈利模式和支持体系;

  (4)财务指标规划:对集团整体和各核心业务未来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和设定;

  第四章战略规划管理流程

  第八条

  战略规划流程包括战略规划编制流程、战略规划调整流程。

  第九条

  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控股总部的战略要求,子集团总裁提出战略规划编制相关要求;

  (2)战略发展部发出战略规划准备通知,开始收集集团内、外部相关信息与分析报告;

  (3)集团各相关部门准备并提供本单位的战略规划相关信息与分析报告;

  (4)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子公司总经理审阅各自单位所提交的信息与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

  (5)战略发展部收集集团外部相关信息,汇总内部相关信息后进行集团内外部环境变化研究,制订集团战略规划方案草案;

  (6)总裁审核战略规划方案草案并出示审核意见;

  (7)董事会会议审批战略规划方案草案并由总裁签字批准;

  (8)战略发展部形成正式的战略规划方案并进行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第十条

  战略规划调整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战略发展部发出战略调整准备通知;

  (2)集团各部门提供战略调整意见;

  (3)战略发展部制订战略调整提案;

  (4)总裁审核战略调整提案,并出示意见;

  (5)董事会会议审批战略调整提案并由总裁签字批准;

  (6)战略发展部确定调整后的战略规划正式定稿并进行战略调整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第五章战略规划编制和调整时间安排

  第十一条

  集团战略规划每三年编制一次。战略发展部自前一年8月1日开始相关准备工作,在11月1日前制定出战略规划方案草案,在12月31日前完成编制工作。

  第十二条

  在非计划编制年度,集团战略规划每年调整一次。战略发展部自前一年10月1日开始相关准备工作,在当年11月30日前提出战略规划调整提案,在12月31日前完成战略规划调整工作。

  第六章战略规划文档归档、保管和查阅

  第十三条

  战略规划文档包括战略规划文件、战略规划调整文件。

  第十四条

  战略规划文档统一由集团战略发展部进行保管。

  第十五条

  战略发展部根据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对战略规划文档进行归类和标识以方便查阅,妥善保存相关文档。

  第十六条

  战略规划文档是重要的档案,集团战略发展部要实施分级保密管理制度,防止文档被无关者查阅。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制度由三鼎织造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篇4:农商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

农商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

目录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3

总体目标3

指导原则3

实施策略4

第二章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5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合力5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能力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6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障信息科技稳定发展7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7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8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8

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9

第四章

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9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10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10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11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12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12

第五章

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13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13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14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15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15

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应用系统质量16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16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总体目标

坚持以***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以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将信息科技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信息科技创新,促进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推进风险控制、战略发展和流程银行再造,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发展目标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与决策、监督机制,提升信息科技治理水平;推进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设,加快信息科技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推进信息科技建设与研发,深化信息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基础环境,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创新作用,支持特色化金融服务和经营模式,为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优势明显的现代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科技支撑和保障。

指导原则

在此期间,我行信息科技发展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要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运用,发挥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要积极借鉴和应用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和产品,在坚持先进性与前瞻性同时,注重适应性改造工作,因地制宜,符合我行的实际情况。

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信息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集约化建设原则,规范流程、标准;同时,要着力支持差异化的产品需求,满足“三农”个性化金融服务需要。

实施策略

为保障信息科技主要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采取“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行总部要加强信息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信息科技发展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形成信息科技建设合力,着力缩小与大中型银行在信息科技建设方面的差距。

积极探索、分步推进。要全力打造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提高自主研发和管理能力,增强对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主掌控能力,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产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战略合作方式,加大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力度,提高产品研发、部署能力,降低信息科技建设成本,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持续改进,促进信息科技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章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

科学分析和评价自身发展水平,明确信息科技发展目标、方向,推进信息科技治理,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合力

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将信息科技工作纳入日常议事范畴,科学决策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建设和科技风险管理重大事项。应着力完善治理架构,完善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职责,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履行管理职责;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程序;要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审计专业岗位。

要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信息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信息科技决策、监督机制,完善信息科技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要科学构建信息科技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科技专业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持信息科技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要有效披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决策过程。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能力

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管理与技术经验,利用后发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结合支农金融服务发展战略,顺应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阶段性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

规范基础架构。加强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整合,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满足未来五至十年的业务发展需求;合理部署网络、主机、存储、系统、数据库等资源,提升资源共享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基础设施能耗。

优化应用架构。加大应用流程再造,参照前端渠道层、客户服务集成层、业务处理层以及管理分析层等应用体系构建模式,建立灵活、可扩展的层次化、模块化、一体化的应用架构,加强应用集成能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支持能力与产品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省联社集中业务处理平台,延伸支农金融服务的地域范围,降低信息科技投入成本,走集约化的信息科技发展道路。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

加强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信息科技专业人才,打造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人员数量应与业务发展规模、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在三年内信息科技人员数量及占比达到省联社规定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信息科技专业职级体系和薪酬体系,完善晋升机制,拓展信息科技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专业素质;重点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以及需求管理、项目管理、架构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障信息科技稳定发展

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年度信息科技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障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资金投入,为业务持续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保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的资金需求,确保信息安全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方面,满足持续、常态化开展工作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研发支撑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标准,建立信息科技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持续提高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立持续的信息科技制度评估和改进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运行维护、项目开发、外包服务、业务连续性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有效手段,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标准研究和制定,推进各类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研发、生产运行、数据管理以及信息科技流程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制定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满足业务持续发展需求。逐步建设和完善安全、可靠、规范的机房设施,重点加强电力、通信和消防等基础保障性工作,计划建设电源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提高日常运营安全性,提升管理效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成本节约。提高机房设施冗余和容量扩展能力,提高机房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加强重要数据备份和管理,实现重要业务数据和软件介质的异地存放,强化数据验证和恢复机制,确保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客户信息安全。逐步推进灾备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通过自建或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开展灾备中心建设;建立对供电、通讯和主要设备冗余备份机制,不断加强容灾能力。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水平,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延伸网络服务范围,扩大网络覆盖地域,逐步填补偏远地区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空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业务增长因素,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优化改造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支持新业务和配套应用系统快速部署,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运用无线网络技术,加强网络延伸覆盖,重点加强偏远地区支付渠道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在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网际间互联以及推广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等网络金融服务过程中,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可控的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管理能力,提高资源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开展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主机、存储、网络等软硬件平台优化工作,降低平台的复杂度,提升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减轻基础平台运维负担。加强系统开发、测试平台建设,建立可靠的系统开发和测试环境,逐步提高系统开发测试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开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加强运行监控平台建设,加强对资源的配置信息、利用率和能耗等数据收集、分析,实现对资源的计划、申请、审批、部署、回收以及规划配置的科学管理,提升事件和问题管理能力与效率。加强软件正版化管理,提高国产软件产品使用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第四章

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信息科技工作必须以业务需求为驱动,扎实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促进提高业务管理能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为加强我行的竞争力,将立足于整合现有客户信息,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客户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将分散在各系统的客户信息数据集中整合、统一管理,支持客户分类管理和差异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按照“流程银行”理念,推进业务运作流程化,推动流程革新;在流程各环节强化风险控制,落实合规要求。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

以电子渠道建设为重要支撑,拓展服务渠道,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力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服务渠道体系。

采取标准化网点与简易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助银行和自助服务区的建设,扩大自动存取款机、销售终端和转账终端等自助设备部署范围,推进定点和流动农村金融服务,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村居民转账汇款、补贴发放、“新农保”、“新农合”等资金流转的基础需要,形成遍及城乡的多渠道金融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全天候金融服务。

积极探索农村区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在线支付系统建设模式,支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变化,推动业务扩展方式向网络化转变;建设与机构规模、业务特色相适应的电话银行等服务渠道,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在加强电子渠道建设和推广电子银行产品的同时,深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村电子银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主动防范,构建涵盖电子银行业务和信息科技的整体安全管理框架。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完善信贷管理系统,推进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支持普惠制小额农户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的发放和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根据农村地区客户需求和特点,丰富银行卡功能,提升银行卡支农服务水平,形成涵盖“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卡产品体系;在为农户提供存取款、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简化服务流程,健全银行卡安全防控体系,营造银行卡安全支付环境。

加大中间业务系统建设力度,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满足广大城乡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中间业务平台,拓展代收代付业务功能,代理拨付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和理财业务发展,方便农户生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充分发挥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强银行与新农保、新农合等机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不断满足农村客户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积极参与跨行支付结算业务系统建设,提供跨行账户管理、资金汇划、资金归集的全天候服务,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满足农村客户跨地区金融服务需求。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系统建设,满足发达地区农村个人或企业国际结算和结售汇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积极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大信用风险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力度,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信用风险信息共享,提高信贷投放辅助决策能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推进操作风险系统建设,不断积累操作风险基础数据,通过技术手段逐步提高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水平。建立交易监控系统,实现异常交易监测,提高异常交易识别能力;建立和完善授权中心、事后监督、内部审计等系统,有效控制违法、违规操作。

推进市场风险系统建设,探索开展市场利率和汇率敏感性监测机制,探索与市场风险相关的关键数据收集机制,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支持力度,及时监测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推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支持资本充足率计算和不同方法下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要求;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提升风险计量模型的验证能力,为新资本协议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建立完善涵盖总账核算、资产管理、经费预算、经费核算、项目管理、成本分析等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省联社统一部署建设推广应用会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处理效率和财务分析能力,加强对资金计划及运用的核算、监控与分析,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报表系统,夯实数据基础。在加强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经营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经营决策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积极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客户的价值分析与评价,以科技手段引导产品创新、产品营销和风险控制,推动差异化定价、营销服务战略的实施。

第五章

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提高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建立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机制,重点加强信息安全、开发、运维、外包和应急管理,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制定覆盖信息科技各个领域的风险管理策略,与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总体风险管理策略保持一致。

探索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机制,研究确定关键信息科技风险指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加强对关键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监测。建设日常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基础数据平台,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基础,逐步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逐步建立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常态化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强化内部审计在信息科技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监督评价职能。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安全队伍,提升信息安全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方针、策略和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贯穿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信息资产保护力度,建立信息资产分类分级标准,逐步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信息资产的分级保护措施,严格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推动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综合利用先进、成熟的安全产品和技术手段,在防御、监测、预警、响应、恢复等层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壮性和有效性。加强新系统建设安全控制,建立信息系统开发、投产和上线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系统建设、变更、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实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点加强银行卡、网银系统风险防控,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防控机制,建立银行卡、网银交易欺诈和风险侦测系统,完善交易风险监控机制。

逐步建立信息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量化信息安全评价指标,综合评定信息安全工作水平,促进信息安全工作持续改,逐步实施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

明确法人机构以及机构内部各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全面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业务影响分析,确定关键业务优先恢复级别,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逐步建立业务连续性保障措施,全面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

建立、完善包含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预案框架,建立多层次、多场景的预案体系,注重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后评估和修订完善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开展关键业务系统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演练,演练范围逐步向外围系统、多应用系统联动扩展,提高应急处置实战经验和技能。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健全信息科技运行服务管理体系,明确运行管理职责。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加强运行操作管理、数据管理、机房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等制度建设,提高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规范运行服务管理流程和事件报告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运行服务管理平台,规范事件、问题、变更、发布等管理流程,构建切实有效的运行服务管理机制,促进运行服务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

建设自动化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对应用系统的全面监控;不断丰富监控指标,辅助运维人员快速发现与定位故障。建设自动化运维平台,实现流程管理,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应用系统质量

加强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覆盖信息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项目各阶段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建立业务部门与信息科技部门需求分析沟通机制,合理配置信息科技资源,保证项目实施。

规范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标准在研发过程中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研发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促进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测试流程,加强性能、容量和压力测试的深度和覆盖面,提高自动化测试能力,逐步建立全面的软件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项目评价体系。根据项目业务需求、实施过程与效果、运行质量等,从业务价值、成本收益、服务水平等各个维度对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

制定信息科技外包策略,明确信息科技外包范围、内容和方式,处理好外包和自主研发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外包管理制度,规范外包立项、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与签署、日常管理和项目验收等外包全过程管理。

加强外包风险防范。建立合同和协议合规审查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建立外包服务商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外包服务商和外包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对外包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严格控制外包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数据保密、人员变更等风险,制定外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范供应商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风险。

17

篇5:战略规划及投资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员岗位职责

  **集团战略规划及投资发展中心

  项目管理员岗位手册

  岗位编号:

  岗位目的

  岗位职责 1、参与投资项目的调研、洽谈及相关材料的拟制工作;

  2、有关集团投资项目与政府的协调、报批等工作;

  3、已投资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

  5、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项目 量化目标 指标权重

  1 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完成率 100% 25%

  2 项目报批的沟通协调 准时,无遗漏 30%

  3 已投资项目的分析报告 1个/月 20%

  4 项目材料的收集、上报 准时,无遗漏 25%

  岗位技能要求 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

  对与投资项目策划有关的财务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定的社交、公关和沟通能力。

  岗位资格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

  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