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软科学研究报告参考格式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3-10

软科学研究报告参考格式

研究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四个部分,具体框架可根据实际研究情况作适当调整,具体各级标题可自拟。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两部分的文字篇幅应占总篇幅的40%以上。对策建议部分应具有科学依据,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对决策咨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和应用前景

(四)其它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特点或特征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四)其它

三、发展思路

(一)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重点内容

(四)其它

四、对策建议

(一)组织领导

(二)体制机制创新

(三)重点对策措施(包括政策、资金、人才等)建议

(四)其它

研究报告一律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210×297mm)幅面白纸上,封面、提名页、目录、采用单面印刷,从正文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并按照封面、提名页、报告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顺序进行装订。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效果统计学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效果的统计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和意义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简称《纲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江苏省从20**年起实施普通高考新方案,并对该方案提出了公平性、选择性、导向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在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以后,针对高本文由收集整理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省教育厅深入全省各地调研,研究并制定了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办法。高考方案及完善微调办法从20**年开始实施已有数年,省教育考试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相关数据。现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检验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重点分析的问题

  1.文理生源群体的实际不均衡性

  根据20**高考方案设计的选择性原则,方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然而在现阶段,学生的科目选择还存在较多的功利因素,从而形成文化统考成绩较高的学生集中选择某些科目组,而一些统考成绩偏低的学生偏向于选择另外一些科目组。

  (1)不同科目组考生的三门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科目组考生间的分数差异超过了本一线和本二线之间的分数差异,成绩最高的物理化学科目组与成绩最低的历史化学科目组的差异有110多分。(2)在新高考方案下,理科(选测物理)考生的文化总分总体上比文科(选测历史)考生要高,再加上文理分开录取的因素,理科生吃亏的说法不成立。(3)在理科考生内部,纯理科科目组(物理化学、物理生物)考生的文化总分明显比理科兼选文科科目组(物理地理、物理政治)考生成绩高;在文科考生内部,相应结论也成立。

  根据社会普遍认识,考生共同考试科目文化总分之和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由此可以推断,现阶段不同生源群体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不均衡,文理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比文理不分更具合理性。接下来分析在文理分开现状下文理科学生的录取机会。

  如表2所示,在选测等级为A+A+至BB共10个相对较高的等级的考生中,处于本二线下的文科考生数都比理科考生数多。由于选测等级是按比例划定的,选测等级相同的考生中文科生在线下的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科生的录取机会比理科生少。

  2.分数与等级的匹配程度上升

  20**高考方案(20**年4月出台)规定:普通类考生填报本科院校志愿时,两门选测科目均需达到B级及以上等级。在高考方案完善微调办法选测等级要求由高校自主确定的规定实施之初,部分同志曾担心中学会放松对选测科目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表3、表4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选测等级要求下放给高校后,全省各地本二线上考生的选测等级均达率反而有大幅提高,分数与等级更加匹配,学生发展更加全面,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方案设计的导向性原则,也落实了完善微调办法中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的要求。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20**年本二线上考生达2B率为86.16%,20**年为86.22%,已呈现总体稳定趋势,可以推断学生有自己的擅长与爱好科目,分数与不匹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等级下放给高校的措施是合理的。

  表3江苏省20**年与20**年普通高考选测

  科目组合等级统计表

  表4江苏省20**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3.学生成绩的区域和科目差异客观存在

  江苏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总体发达,全省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这种不均衡在教育发展乃至高考成绩上也有所体现。

  苏南和苏中考生平均成绩基本上每一门科目都比苏北好,而且全省各市每门科目和总分在全省的排位基本一致,因此20**高考方案偏向于苏南或偏向于苏北的说法不成立。从差异系数指标值可以推出,在三门统考科目中,英语科目成绩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比语文、数学科目的差异大一些,因此从照顾相对落后地区的角度出发,英语科目分值不宜过大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从标准差指标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语文160、数学160、英语120的分值安排,数学科目因总分值较大,所引起不同地区间的绝对差异已经超过了英语科目,相对其他科目也偏大。分析20**至20**年间的有关数据均可得出类似结论。因此,今后如对高考方案进一步完善微调,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适当扩大英语科目分值。如果今后英语听力在高考之外单独考试,则高考英语听力的满分值以保持不减为宜。为进一步分析各科目之间的分数差异问题,可参考20**年的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表5江苏省20**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简表

  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20**年化学均分低于生物、地理均分低于生物,20**年则正好相反。据此可以推断:不同学科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选测科目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转换成等级的办法有其合理性。另外,20**、20**年数学附加分均明显高于语文附加分,社会反响并不强烈,这说明文理分开后,文理科考生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影响已经变小。与此相反,20**年关于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吃亏的反映却非常强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同一录取类别内部分数不等值问题的影响非常大,不同选测科目成绩不宜直接计入总分。

  4.学业水平测试优秀奖励政策微调合理

  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20**高考方案设计了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A的学生加10分投档的办法。社会反映在公平性上有欠缺,并对成绩较为优良的学生形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因此,从20**年起实施的新奖励办法改为学业水平必测科目1A加1分、4A加5分。

  表6学测优秀奖励政策改革前后数据统计表

  20**年奖励办法调整后,学业水平测试6A的人数大幅下降,而其他各等级人数变动不多,据此可以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导向性是强的,而且以往学生过多追求6A,确实学习负担较重。同时也可以看出统考分数与学测得A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进一步的计算则表明,各市得A率在全省的排名与其三门总分的排名基本一致。因此,从总体上看,全省各地在贯彻20**高考方案过程中没有走样,起到了引导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5.性别因素对考生选科与成绩有一定影响

  社会上经常的公平性因素除科类、生源地区外,还有性别因素。

  表720**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男女生相关情况分析表

  如上表所示,男生偏向于选择理科,女生偏向于选择文科。在统考科目中,除了数学科目男女生成绩差不多以外,女生的语文和英语平均成绩都明显比男生高,验证了女生较男生更擅长于语言学科的社会一般判断。目前的科目设置确实语言学科的比重较大,从不同性别考生的公平角度看,如果能引入更多的科目计入统考总分,应该更为合适。

  6.分数扁平化对录取有一定影响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自20**年起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平行志愿在减少填报志愿难度、降低考生落榜风险和避免院校断档的同时,也带来了分数扁平化等弊端,院校难以给进档学生安排专业。

  自我省20**年实行分数+等级的高考方案以来,文化统考总分从750分降为480分,分数扁平化问题更加显著。我省给高校提供了先等级后分数、先分数后等级、等级级差法等参考专业方式。由于我省明确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基础学科的地位,另外从实际操作来看确实存在着AB与B+B+、AA与A+B+等互相之间没有自然优先关系的等级组合,因此采用先等级后分数方式操作的院校极少,多数院校采用了先分数后等级或等级级差法。先分数后等级客观上比等级级差法简便易懂,即便是使用等级级差法的院校,其设置的等级级差分值都比较小,不会对排序成绩的分布形成大的影响。因此,在录取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三门文化统考分数,分数扁平化问题难以由引入选测等级来解决。

  表820**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普通类十分段统计表

  江苏省20**年高考人数最密集的559~550的10分段有25194人,20**年人数最密集的319~310的10分段有30530人,大大超过20**年,分数分布更加扁平。

三、政策建议

  1.开足开齐学业水平必修测试

  在20**高考方案设计之时,学生均需参加高考方能录取,高考开考的语数外及选测科目不进行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目的是适当减轻学生负担。根据《纲要》中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制度的精神,我省逐步试点高职单招、注册入学等新型录取模式。20**年为高职单招单独组织了一次文化统一考试,注册入学则仍使用高考成绩录取。从长远看,这些类型的录取可以不使用高考成绩,同时根据上面的结论,我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与文化统考成绩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应满足这些录取模式的选拔要求。

  按照《纲要》确定的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今后我省可以举办语数外的学业水平测试,这三门测试的等级要求不作为高考录取的硬性条件,只是为高校进行录取试点工作提供考试成绩。

  2.适当增加以分数制计入总分的考试科目

  根据上面的分析,目前的文化统考科目数较少,语言类学科的比重较大,客观上对某些群体(如男生群体)不利,而且分数扁平化严重,不利于高校录取操作。经过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文理科已经分开录取,物理作为全体理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历史作为全体文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均不存在分数不等值问题,可以分数形式计入统考总分。

  为确保考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性,考生除了物理、历史外的另一门选测科目可以不同,这些科目仍以等级制为宜。

  3.外语听力列入必修等级测试,同时外语高考总分值保持不变

  高考中的英语听力考试受环境、设备、考生心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训,全省上下已达成共识,外语听力在高考期间一次性广播的考试方式风险太大,采用等级制机考方式则更为可取。曾有教学管理部门因采用等级制可能会削弱外语教学对此提出质疑。上面的分析表明,如果我省参照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的方式管理外语听力考试,不会削弱外语听力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保证统考总分不再降低、分数扁平化不再加重,同时考虑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英语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即使听力部分从高考英语中剥离,英语的分值也不应再降低。

篇3: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终结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终结报告(续)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实施的原则

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严格意义上讲,古典诗文实验研究不能偏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正确轨道,同时还要注重诵读内容的选择确定和诵读数量安排的科学性,否则势必会出现不该有的偏差。

2、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为了学生积累学识和丰富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从爱读古诗到喜欢学会试着用自己的笔通过写诗歌的形式抒发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丰富情感。

3、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歌赋的形式、格律、韵律、语言等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它还包含着高尚、深刻、纯朴、影响久远的为人处世、做人做事以致于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诸方面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因此,坚持这一原则就能更好地坚持既注重智育教育,又注重德育教育。

4、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果在这里边巧妙地添加必要的、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极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化,如经典诗词书法条幅,师生自创的诗画,播放和演唱古典诗词名曲,这对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文化课学习质量的提高和保证实验研究效果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实验研究分二个阶段进行的,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1、前期实验准备工作。

在20**年月实验项目报告申请批下来之后,于我们20**年8月—20**年7月期间,我们首先组建了课题实验研究组织机构,确定了5所实验学校的六个实验年级的学生和30多名实验教师参与实验工作。

其二是我们多方筹集资金近两万元,购买了古诗文经典诵读DVD光盘、DVD影碟机、彩色电视的资料和设备,同时责承专人编写实验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1-4册,为顺利进入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做了充分的物质方面的准备。

其三是我们及时组织实验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培训,从思

想上、观念上、技术上等各个方面都为实验研究的顺利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

2、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自20**年8月起至20**年7月,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集中精力全员全身心投入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

(1)教师的提高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研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古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教师丰厚个人文学积淀、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研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形的运行载体,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校根据教师的需求和课题实验的需要,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开题培训计划,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全面提高。

①、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课题培训,促进了实验教师的快速成长。

自20**年8月,我校正式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研究作为“十五”期间研究课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培养民族精神为核心目标,坚持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文学修养、品德修养和实验研究能力。

在三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曾经有过许多困惑,其中有实验教材的选择与编印、读的方式与方法、时间的安排与运用、评价的手段与途径等等。学校课题组本着全体试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课题实验特点,确定了研究培训主题,即“通过课题实验培训,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由于实验覆盖面比较大,涵盖了五所学校一至六年级三是个教学班的所有学生,除了除了语文学科这一主阵地以外,还辐射了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因此,实验教师群体比较大,涉及的面比较广,为了保证实验研究效果,我们要求全体试验教师群策群力,互助合作,广开言路,多角度探索实验研究途径。课题研究培训为教师实际操作解决了很多共性的困惑。我们这张课题实验研究形式多样化,如组织公开课,写实验反思;鼓励教师设计教案,撰写论文,提供交流的机会,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的成长。课题立项三年来,实验教师一步步走向成熟,正确的培训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育创新潜能的发挥,还充分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品位和能力。

②、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教师实验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首先,借鉴外地成功做法,组织教师人人参与学习。

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深层次的研读过古典经书,古诗文的功底都比较薄。所以,我校首先从抓教师的自身学习入手,提出要求全体实验教师开展古典诗文、经书活动,尽快丰富自身的古典文学积淀,为了让教师学有目标我们确定了一下学习内容,如《历代诗歌选》、《唐宋诗词宣讲》、《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与基础教育》、《诗词鉴赏》,四书中的《论语》、《大学》、《中庸》等。通过学习,使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以往的困惑及时得到了解决,因此对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实验的意义更加明确了,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也有了新的的思考,进而增强了实验研究的信心。

其二,研讨交流,鼓励教师人人参与,造就了一大批研究型教师。

教师的研讨交流是研究的核心,它有利于加强教师相互间的切磋与协作,有利于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在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过程中,集体备课是研讨交流中最直接的有效方式,我们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主动参与探索课题实验的最佳途径,让教师们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课题的研究不是某个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教师处在集体研究的良好气氛、良好环境中,不同学科多人参与,让教师在学科整合这一大的实验空间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之间紧合作的气氛也更浓了。在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汇报活动中,从诗文的背诵,故事的表演,诗词歌曲的演唱,书法及诗配画等成果中,都明确而充分的体现出,实验教师不仅能够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而且还体现了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三,反思教学,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型教师。

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是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每天早读时间诵读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法、学法利用公开课的方式进行交流,课后教师再进行一堂课的个人反思,听课教师集体分析、谈论、评议,探索古诗文教学内容的上课模式,总结不同年龄阶段班级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三年时间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惊人的成长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研,而教师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它能使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的有生力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生力军。

教师教学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与实验基础上的思考与研究,是本课题实验研究的起点,也是最终目标,贯穿实验过程的自始至终,是我校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的途径和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反思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古诗文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推进,最后在总结经验和撰写经典论文中形成教师们沉淀集体的结晶,形成个体的思想,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实验教师都在科研意识和科研理念方面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思想者。

(2)学生的提高

诵读实验在各个实验班展开一年来,实验班的老师们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贯始终,重在自悟”的方法,利用平时早读课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有的在各班教室黑板前开设“每周一诗”栏目,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有的把诗文打印成题签的形式发给学生。在教法上,主要采用“理解记忆式”教学法,低年级将教师的教学语言简化为六个字——跟我读,说意思;中年级段采取自荐小助手领读、自由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将教师的教学语言归结为九个字——我领读,你讨论,师点拨;高年级段采取程度高的学生师范朗读、集体讨论说自己对诗文的理解、最后选择最好的记忆方法作为自己背诵的方法,归结为十二个字——听我读、说感悟、选方法、记牢固。刚开始由各班老师领读,发展到后来由小助手组织同学诵读,组织讨论。每学期进入总复习前,班主任都要指导学生把一学期诵读的全部诗文进行归类整理,连同以往在课本中学过的及自己课外背诵过的一起整理编辑成册,作为图书资料收藏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促进实验活动顺利的、高质量地开展,实验教师们想出了很多好的方式方法,如为了加强对诗文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实验班级都组织学生把那些有故事情节的诗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像贺之章的《回乡偶书》,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后汉书·乐羊子妻》,《卖油翁》等都改编成了不同形式的短剧,情节离奇而又合乎情理,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既再现了诗文的意境和场景,又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同时还更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在校文化生活,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语言表现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能力。

还有的实验教师把学生背诵过的诗文编写成相声、小品等曲艺形式的节目来表演,还有的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比赛,看谁会背的诗最多。

再如有的实验学校的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教学生演唱和欣赏古典诗词名歌名曲,编排舞蹈,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和喜爱,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的熏陶。

再如各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师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书法和诗文意境绘画展览比赛活动,这一活动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而且更有效地使学生的书法、绘画的能力和技巧得到了充分而又良好的训练,艺术兴趣得到了培养,艺术情操受到了陶冶。学生依据自己对诗词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创作出了精美的作品,书法活动更能看出学生运笔的虬劲自如。

还有的实验学校开展古诗文朗读比赛活动,现代诗歌创作比赛活动,办自创诗歌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强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学好学科课程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更为诵好背好古诗古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题组定期进行集中研讨,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对各个实验班的诵读作宏观上的调控和微观上的指导。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实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首先,实验班同学们每天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已形成习惯。据统计,实验班同学能背诵60多读首诗词。此外,还熟背了自编教材从《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书中节选的章节。同学们渐渐尝到背诵的乐趣。原来写作文最多只能写几十个字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古诗文诵读,写起作文来也能笔下生风,洋洋洒洒,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还能娴熟地引经据典了。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习作水平有较大进步的例子还有许多。统计表明,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没有开展诵读实验活动学校学生的水平,学生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古诗文,极大地丰富了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五、存在的不足和下部打算

1、从学校总体情况看,五所实验学校三十个教学班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平均掌握量较为理想,这与以班主任老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但是,从全面看情况看,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掌握诗词数量的整齐度不容乐观。今后,要把这个问题拿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首先要做工作以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加强课内、课外古诗文的背诵指导工作。另外学校课题组方面在这方面要增加平时抽查和指导,加大检测力度。

2、学校课题组计划在20**年暑期开学将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全乡十所学校中全面铺开,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向促进,共同提高。

3、继续完善实验研究方案,建立经典古诗文诵读系列考评制度,广泛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送股兴趣,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总之,在下部工作中,我校课题组将坚持持久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将这一实验作为我校的校本课成和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地深入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下去,让孩子们受益,让教师得到提高,使我乡教育教学获得全面发展。

二零零七年七月

篇4: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课题名称、来源、编号、负责人)

20**年10月,东光三中高中英语组响应沧州市交易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号召,成立了课题组,负责人为李明霞。申请了立项课题,《高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编号为20**12034。20**年1月15日经申请更名为《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某种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学习效率低下,成为不能达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困生。它不仅给学生目前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从省内高中教育现状来看,英语成绩太差成了好多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噩梦,严重阻碍着学生的进步制约了学生学业的发展。高中英语学困生及其家长们殷切盼望有人能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使他们取得长足的进步。关注英语学困生,找出产生英语学困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转化他们,做到“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做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一)课题研究现状:本课题在国内早已有多人研究、探讨和论述,此内容论文也有很多人写过但是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更具有实际价值。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自信心的过程。

学困生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课后抄袭作业或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因素。因此从研究成因入手研究转化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英语能否及格为标准来判断的话,我校50人的普通班有40人是学困生,占总数的80%。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这么多学困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一个学困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英语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意义重大。

而且本课题的研究,

对于深入分析中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找出“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转化“学困生”对策、途径与措施。

2、通过本项研究,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自信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品质,使学困生能够做好学习常规工作,夯实双基,逐步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

差距。从而

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3、为学校今后对“学困生”的教学找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的教学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弄清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建立不同个案研究档案。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对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有效防止学困生产生或有效转变学困生的策略或规律,并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东光三中高中部20**和20**届六个班的学生。均为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多数很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并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学困生的行动中不断反思和研究,写教学案例;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3、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年9月28日-20**年2月1日)

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及学习现状。申请立项。

2、探究实施阶段(20**年2月1日-20**年7月1日)

召开开题会,实施研究。

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困难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学习困难所在,并探索转化方法的实践研究。分析造成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的具体成因。针对学困生心理思想特点,研究在转化中应使用的教育对策。英语学困生帮学措施方法及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究。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总结阶段(20**年7月1日20**年

10月1日)

分析研究成果,总结有效的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方法。

(1)录制相关的课堂实录,研究推广。

(2)根据已有资料、数据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写有关论文。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八、课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一)主要成绩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并撰写了与此课题相关的有水平的论文4篇、总结5篇、教学设计4个、教学反思5篇、教学心得5篇、教学总结5篇培训有感5篇,制作了5个教学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热情。

以下为组员撰写的论文:

李明霞

《高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开题报告获市三等奖

宫小美《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研究》

闫瑞静

《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孟路路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孙红香

《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蔡长青

《高中英语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闫瑞静和孟路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如下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形式

1、李明霞

《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2、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录像课)、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创新之处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的经验

(1)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一起全力搞好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窗口和途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思路新方法的整合。

(3)该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机会。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2、课题创新之处

(1)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如借助多媒体或利用网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在交往合作中、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改革以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成为选择自己学习方式的主人。

(3)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产生联结,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九、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及尚需研究之处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经历很是有限,在研究过程中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问题。

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我们课题组认为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我们缺乏经验。由于是高中英语组的第一个科研课题,能够学习的经验教训非常少;;其次,参研教师的岗位变动很大,有的成员去了初中,,有的成员的研究对象不断发生变化,,课题组的有一些成员并没能将所教年级带毕业,所以导致了任务的更改或中止:再次,课题的题目还是不够具体,,题目有点儿大,,所研究的对象就不够具体和深入;最后

,作为负责人,无论还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有很大的欠缺,还需要进行学习和探索。但是,从这次的课题研究中也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对于课题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和更深入的认识,为以后从事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英语学困生是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都会遇到的。进行高中英语“学困生”

转化的研究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会将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更有效的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十、参考文献与附录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2]黄琦.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J].英语新世纪(高中教师版),20**(3).

[3]吴超群.差异性与英语成绩落后学生的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1).

[4]

周平.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20**

[5]

钟启泉编著.差生心理与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

篇5: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葛新海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在授课的教学中已经不是单纯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新课程对人生追求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键要建立自信心。”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学生错误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提出为教师拓宽了思路,使错误不再荒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错误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课程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还是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肯定会有差生的存在。因此,任何人也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为此,开发和利用错误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掌握开发的途径,坚定地做好学生的领路者,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对其开展讨论、纠正、反思、领悟,整体的学习能力自然就逐步提高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注重综合、注重生成、注重互动的现代型课堂。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教师学习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合作意识。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化。具体体现为:学生是否敢于敞开,表达自己的错误;是每次都产生新的错误,还是总停留在同一错误上;围绕一个错误,是否能吸引全体师生都参与研讨;对错误的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时,教师针对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中又有强弱项之分,要研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中要研究如何搭建最优化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研究脱离教学的现象。教师要自身反思,促进专业的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处理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考量着教师的功底。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把课题研究与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研究促进教学,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研究对象分析及变量控制

  本课题研究对象,拟选取本校三(1)、三(2)、三(3)、三(4)、三(5)为普通班。学校均按照学生成绩均衡分班,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相当,比较平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确定普通班持续原来的错题分析模式,而在实验班中采用本课题的错题分析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不仅“省时间”而且“效益高”。利用错题与新题教学比较起来,错题分析是一个及时反思、整理回顾的过程,所以它的省时间。且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深度”,一旦学生形成习惯后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实践成果

  (1)师资建设上的收获。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老师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先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让学生尝试探究,积极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开展行动研究,按“问题——学习——研究——小结——反思——新问题”的流程进行研究,研究设计教学案例,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更趋强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还影响了一批非课题组成员。

  (2)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的允许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此外,老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促进课程发展。构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将错误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4)教学上的收获。

  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力。

  ②创造交流、合作机会,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增强。

  ③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五、今后研究设想

  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和推广应用,使课题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预期应用前景

  逐步扩大实验范围,向全校各年级推广,本模式的基本原理可向其它学科(如科学等)的课堂教学渗透。

七、讨论与思考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成效明显,但随着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也碰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对老师专业要求较高

  “有效利用错题”需要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容易走形式化

  因为对错题的分析不到位,容易把错题当作老师的事,因而将错题分析教学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化,虽然也实践了错题分析的教学,却缺少思考和挑战,没有真正把握数学“错题分析”教学的真正内涵,意义就不大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要推广,要发挥辐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艺术》作者:靳玉乐

  3.《交流与合作》作者:张奠宙何文忠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