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灌装称重系统技术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11

  灌装称重系统技术方案

  本方案专门为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设计,用于硅溶胶包装的称重,能准确的体现容器内物料的重量,并可以进行物料自动控制灌装。

  一、概述

  目前青岛海洋化工集团生产线中有品名为硅溶胶的产品需要进行定量灌装,灌装量为25Kg,精度要求为200g,目前产品在用普通台秤进行灌装,桶型为270mm*270mm灌装桶。为达到更高的效益,现在想进行16桶同时进行灌装,并进行自动停止控制(需有提前量设置),在灌装的时将称重数据统计输入PLC和触摸屏,并同时将称重数据显示到触摸屏上。

  我方需解决灌装时的称重、数据的传输、数据显示、PLC信号输出(4~20MA)等项,由需方青岛海洋化工进行阀门和灌装硬件的配备。

  2、方案简介

  该系统主要包括西门子电源模块、西门子315-2DPCPU、西门子触摸屏、16个梅特勒-托利多重量变送器、3个16点的数字量输入模块、3个16点数字量输出模块、2个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西门子S7-300PLC作为系统的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与触摸屏通信,并通过机架的背部总线与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和称重模块进行连接。托利多称重传感器将称重信号传送给称重模块,称重模块将信号处理转变为实际重量值,PLC读取该重量值并在触摸屏上显示。PLC根据实际重量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进而控制相应电磁阀的开闭状态,达到控制要求。

  1.称重单元

  称重单元由16台梅特勒-托利多的电子秤秤体PBA220和可移动称重平台一套,资料如下

  秤体资料:

  秤体容量为60公斤,方便日后若需要量程调节时使用,托盘为21CT不锈钢托盘,传感器为MT1241单点式传感器,碳钢秤体。

  可移动称重平台:

  平台为特殊材质碳钢,确保整体的结构刚度,尺寸为1450*1250mm,每台秤之间有10mm的间隙,具体配置为:

  (1).秤底面限位装置,防止秤体使用过程中的位移保证称重数据的准确和稳定。

  2.底面通孔,用于信号线的穿线和灌装液体的排出,确保整体清洁度。

  3.可调节支脚,平台底面配置,用于调节整个平台的水平度,方便移动。

  4.穿线管,平台底部配置穿线槽用于信号线的连接等,防止由于长时间使用对信号线引起磨损等现象。

  2.梅特勒-托利多重量变送器

  梅特勒-托利多重量变送器,主要作用是将传感器的MV信号转化为4-20MA信号,来完成与PLC的对接。

  IND110重量变送器是梅特勒-托利多公司专为各类工业应用场合设计的高品质产品,采用电荷平衡式模数转换及数字滤波处理技术,消除了模拟电路型的重量变送器所固有的时飘及反复标定现象。

  IND110重量变送器通过对称重传感器(组)输出的弱重量信号进行数字处理,输出相应的4~20mA模拟量电信号至用户的上位系统。同时,IND110重量变送器向现场提供两个输出点:超载报警与欠载报警。

  IND110重量变送器并非本质安全型设备,必须工作于安全场合或采取隔爆措施,在联接危险区的称重传感器需使用安全隔离栅。

  产品参数

  ¢电源要求:24VDC±4VDC,0.3Amp

  ¢称重接口:激励电压为10VDC,最多可接4只350欧姆的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量程信号范围:1mV至15mV/零点信号范围:1mV至12mV

  ¢模拟量电流输出:输出范围为4~20mA,负载电阻最大为500欧姆

  ¢整体输出精度:±0.03%的满秤量(20℃时)

  ¢工作温度范围:-10℃  to+45℃

  ¢存储温度范围:-30℃  to+70℃

  ¢湿度范围:10%~95%(无冷凝)

  3.西门子S7-300PLC

  2、控制柜,面板上配置启动按钮,急停按钮,PLC触摸屏一块。主要用于硬件的安装,灌装时的启动、急停指示和控制,各类信息的显示功能。

  触摸屏,用于将PLC信息进行分项显示,对目标值等参数进行设定等功能尺寸为600*800mm,

  触摸屏

  启动停止

  三、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订货号  数量  单价  总价

  1  电源模块  PS  307(10A)  6ES73071KA020AA0  1091  2182

  CPU模块  315-2  DP  6ES73152AH140AB0  1  7688  7688

  DIN导轨  800mm  1  200  200

  存储卡  128KB  6ES79538LG300AA0  1  422  422  7

  数字量输入模块  SM  321  16点  6ES73211BH020AA0  1000  3000  8

  数字量输出模块  SM  322  16点  6ES73221BH010AA0  1375  4125  9

  模拟量输入模块  SM  331  8路  6ES73311KF020AB0  2477  4954  13

  西门子DP插头  RS485接头  6ES79720BA120*A0  206  412

  通信电缆  带屏蔽  6*V18300EH10  10  14

  触摸屏  TP900  (9英寸)  6AV2124-0JC01-0A*0  1  8250  8250  10

  传感器电缆  控制柜及配线  0.8  m×0.6  m×1.5  m  定做  1  5000

  按钮、开关、指示灯、接触器、连接导线等  1  2500

  梅特勒-托利多重量变送器  16  6000  96000

  软件开发及调试  18000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代码560502)

  管理工程系

  二O一一年十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建筑类、通信类高端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青海省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78年。20**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的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20**年与青海省邮电学校实现两校整合。是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学院占地152.24亩,建筑面积113207平方米,在校生4385人,专业设置以土建类专业为主,设有20个高职专业,招收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并与省内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同时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成人教育规模1000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青海省省级示范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224人,专职教师156人,副高级职称的67人。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建筑业、通信行业培养了二万余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建设一线“能干、肯干、实干、会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走高,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64%,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43%,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7%。生源以本省为主,面向16个省(区、市)招生。省外招生比例占招生计划的10%左右。

  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省厅评为“全国建设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办学优势

  (一)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在《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建筑业是青海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其涵盖范围广(涉及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产业关联度高(青海经济社会50%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产业增加值大(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发展要求高(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吸纳劳动力多(“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建筑从业人员超过18万,其中农民工约占80%)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建设、工程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按照今年4月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的我国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预测。从20**年到20**年,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建筑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长量是931万人,仅次于制造业的1168万人,需求占比为28.29%。到20**年仅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技能劳动者需求量为3312.6万人。今后十年,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是最大的,需求也是最旺盛的。

  当前青海建设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建设一线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青海省建筑业每年对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逾8000人左右。而青海省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约2000人。为实现全员持证上岗,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至少需要培训1.5万建筑业从业人员,而现有的高校及培训机构仅能完成1/3的培训任务。建筑类高职教育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较大发展潜力。近年来,建筑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稳步趋旺。仅青海省建设系统各大公司,每年就录用我院毕业生近千人。每年学院举办的大型供需见面会,有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20**年有6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带来需求岗位5000多个,当场签订就业协议的有300多人,一次性签约率达到90%以上。20**年以来,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分别达到97.6%、97.43、98.17%。就业满意率85%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据统计,青海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近18万余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共有1.68万人。按现有建设规模,若技术管理人员达到国家平均标准21%的水平,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2.1万人。“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要加快实施城镇化推进战略,建筑类一线所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二)我院主动适应西部开发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了把“专业办在行业需求的热点上,建在企业的兴奋点上”的专业建设理念。紧紧围绕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服务面向明确,专业结构合理。现有20个招生专业中有17个为建筑类专业,基本涵盖了建设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我院坚持以建筑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积极推行“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些专业结合建筑施工和建筑装饰行业的季节性特点,实行了“理实融合、能力渐进”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其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能够达到从业上岗要求,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从近年来的反馈意见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在90%以上,普遍反应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过硬、作风踏实、吃苦耐劳。

  20**年,我院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三年至少有6个月时间在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156名专任教师中,长期在企业兼职的有20多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4%以上。40余名专业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安全师等执业资格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务。

  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12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兼职教师39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教师作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三是在院办企业顶岗实践;四是鼓励教师取得执业资格和技能证书;五是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学院十分重视专任教师学历和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送培高等院校进修和引进高学历教师等措施,目前已取得研究生学历27人,占专任教师的17%。

  (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并已有一定基础

  我院作为青海省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青海省各大建筑公司、设计院、房地产业、各州(地、市、县建设局)的企业高管和领导几乎全由我院毕业生担任。这种紧密联系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目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1家,校办企业6家,并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协作关系,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保证。

  (五)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日益完善

  学院建有建筑面积6700m2的实训大楼和1400m2的实验楼,设有砌筑工艺、模板工艺、钢筋工艺、楼宇智能化、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设备、电工电子等33个实训室。附设有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站,可承担19个工种的低、中、高级工的培训、鉴定和发证工作。可基本满足90%以上专业的操作实训和生产实训教学。

  (六)构建了适应建设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评价和监控体系

  学院制定有《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理论课、实训课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严肃出题、考试、阅卷程序,端正考风、学风。学院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机构,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及其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建立了院系两级质量监控和管理系统。由教学督导室代表学院负责宏观监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实训教学中心牵头,负责全院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各系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工作。各系设有毕业生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和2/3以上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担任。

  建立了学院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学院形成了由院领导、教学督导室和教务处、各系部、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建立了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期中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教学制度、学生评教、教学系(部)评教、领导评教、教师评学等考核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企业用人的反馈制度、行业企业对实习、实训学生毕业鉴定制度等。建立了客观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主动适应国家及青海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即:围绕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两大特色:行业特色和职业特色;建好三支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增强四种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就业能力、干部创新能力和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五项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建成重点发展专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二、建设原则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青海省20**-20**年教育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号文件要求,重点解决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案制定、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问题,力争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建设成具有学院自我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省内一流、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重点专业。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院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

  (2)共享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3)效益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应与学院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益,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道路。

  (4)持续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本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需求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5)动态发展原则

  结合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重点建设专业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发展成为区域性、示范性实训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的,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实训室,实现学院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动态发展。

  三、建设目标

  (一)建设总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6号)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建立工程实例教学资源库,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车间;依据国家和青海省建设行业规范、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强,适应“案例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工程造价专业为龙头,带动建筑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培养面向青海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从事造价、施工管理、质量安全及技术资料管理等技术工作的、“懂经济、有技术、会计量、能计价”的造价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工程造价基本流程,遵守工程造价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质量、成本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技术工作一线的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2)创建并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打破原来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和典型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从简单项目开始,有易到难,让学生掌握顶岗基本技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使学生学习内容与考证内容衔接,职业资格与就业技能并行。其基本思想是:以工程实例为载体,以从业资格为标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顺序,展开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的教学,最后又回到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课程内容又包括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只有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核心标准的同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的一致性。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应用为主,突出专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职业素质和技能,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怎么做”。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专业特点与培养规律,根据行业与企业对“造价员”岗位能力的标准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为指导,围绕编制一栋建筑物工程造价文件为目标,依据“施工图-施工工艺-计量-计价”这一主线建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多证书融合”的道路,打造“过程导向、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专业培养模式。

  4.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满足生产要求、真实作业环境,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和创新管理,双管齐下,打造校内讲堂互动化、实验室开放化,校外实习工地共享化的多重教学布局。建立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场;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开放性、职业性和多功能性的资源优势,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四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主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各个阶段之间的能力培养又是有机统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

  第一阶段是第3学期的案例教学,主要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学习线索,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个小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将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将这种专业素质转化成为专项的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为第4学期结束后的工地认识实习,时间是4-6周。在暑期随岗实习中学生主要是“看中学”和“干中学”,即学生通过跟班观察和施工现场的兼职教师的指导来获得岗位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三阶段为第5学期是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强化阶段,该阶段主要采用的是针对造价员职业资格的标准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做好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四阶段为第6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能在施工现场造价工作中,将已经形成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独立工作,实现了“做中学”,形成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普遍取得工作报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二)教学改革

  1.以工程造价从业资格和实践技能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的技术路线是: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景(案例)。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

  2.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

  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系统的交叉融合;由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和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和开发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评价体系;按照“校企全过程合作”的“2+1”或“2+0.5+0.5”教学进程,编制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按照“强化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三年建设期内建成3个青海省品牌、特色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新建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配合课程建设产生5项以上教改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建设特色教材5部;配套制作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推进课程实施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学院课程资源库。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负责人。选拔业务能力强、专业教学水平突出、具备创新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研究深入、具有教研教改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专业负责人培养对象。逐步建立相关制度。要求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具有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成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工作的核心,能够负责课程体系构建和开发工作,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2.培养骨干教师。选拔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高职教育研讨会和各种经验交流会,学习高职教育新理念。学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

  3.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与青海建设行业各大企业单位合作办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施工现场挂职锻炼等途径,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到20**年,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业课教学的兼职教师比例达50%以上。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省内外知名企业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聘请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使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四)数字校园建设与数字化教学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在现有一期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建设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数据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依托新建的教学录播系统,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视频教学。优秀教师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教学。各班级通过本教室的多媒体投影系统转播授课现场,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之目的。

  (五)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专业为主线,将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建设成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及数字化图书等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及高效的检索手段,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共享性,可与全国高职院校进行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建设内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库管理(支撑)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管理(支撑)平台包括:资源库硬件系统和资源库管理(支撑)系统。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信息文献库、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教学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训场景、专业建设成果库。

第三部分:项目建设进度、预期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

  一、建设进度

  (一)专业培养模式

  20**~20**:初步形成“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级进行试行,成立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联合研究形成建设方案。

  20**~20**:根据试行情况及改革发展情况,对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试行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完成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总结,形成建设方案修改稿,完成建设方案总结报告。

  (二)教师队伍建设

  20**~20**: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教师1人,聘请并培养行业兼职教师2人。

  20**~20**:培养专业负责人3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教师2人,行业兼职教师2人。

  (三)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20**~20**:完成课程教学方案计划、课程标准等的修订。申报4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

  20**~20**:在工程造价专业20**级进行实施,运行一个周期后修改,完成教学方案计划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建设完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0**~20**:完成校内2个实习实训室建设工作及验收工作。

  20**~20**:建立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并能运行。

  (五)教材建设

  20**~20**:制定专业特色教材编写计划、申报省级重点教材,完成省级重点教材出版1部。

  20**~20**:实施专业特色教材校内讲义,校本教材学校重点教材5门。

  二、20**年、20**年预期绩效:

  通过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将促进工程造价专业的示范引领、产学结合、社会服务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预计将在以下方面产生效益:

  通过“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使全系约400人直接受益,受益面达到85%以上。每年为行业和地方输送110名左右工程造价专业技术应用型毕业生,使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左右,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95%以上。

  通过建设培养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并总结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模式与途径,推进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同类院校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专业建设,预计可使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引进校外企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为组长、学院院长等成员为副组长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学院开展具体工作,督促学院“建设项目”的工作进展,名单如下:

  组长: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

  副组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事处处长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2.成立“工程造价专业”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王贵

  副组长:张成

  成员:

  (二)政策保障

  为了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号文件要求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工程造价专业项目建设。

  (三)经费保障

  为把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成为青海青海省重点发展专业,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除中央财政支持的200万元外,省级财政支持50万元,行业企业和学院将投入配套经费100万元,并承诺确保按期足额到位。

  (四)制度保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管理制度,学院制度汇编收集管理制度120个,涵盖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招标采购制度和与此相配套的审计、监督机制等,为项目的规范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篇3:技术学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技术学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全校系统冬春季节火灾防控工作,筑牢筑实火灾防线,坚决杜绝涉校涉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体性伤亡的火灾事故发生,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牢固树立“隐患胜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着力整治教室、寝室及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加强多形式的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实完善、配齐配足消防设施设备,强化“科技兴安”的消防防控能力建设,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和实力,坚决杜绝涉校涉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体性伤亡的火灾事故发生。

二、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至

20**年3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属阶段(20**

11

30日前)。根据学校火灾防控工作的需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属,将防火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应岗位、相应人员。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3月15日前)。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总结考评阶段(20**年3月31日前)。对今冬明春

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自查自评,总结提升经验做法,查找工作薄弱环节,积极堵塞管理漏洞,研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切实强化冬春季节火灾防控的责任意识。冬春季节是火灾事故的易发、高发时段。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着力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增添措施、精准实施。要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细化闭环管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及时组织实施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维修、检测,以及是否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消防通道是否畅通以及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是否有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实验(训)室的消防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使用以及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学生寝室、学生活动场所是否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

(三)大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在消防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可能造成群体性火灾事故伤害的防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消防的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尤其以砖木结构建筑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坚持对学生宿舍、食堂、实验(训)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和学生集中活动场所等人群集中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台帐建立、隐患消除等工作。通过

排查治理,使消防通道,疏通楼梯及安全出口保持畅通;配齐配足、维护好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灯、疏散标示等消防设施。

(四)开展电气火灾等事故防范的专项整治。以防范电气火灾为重点,特别加强对宿舍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检查整治,广泛普及电气火灾防范知识,定期组织对电器产品及其线路、管路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有效降低电器火灾风险和事故。

(五)强化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近期组织开展对校外住宿学生寝室的燃煤、燃气、燃煤取暖装置及校园人员聚集场所、化学实验室、通风、通气情况的全面安全检查,存在隐患的,要立停、立整、力改,加强对职工冬季取暖用气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切实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全省“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主题活动,结合实际,认真开展“11.9”消防宣传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将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作为阶段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要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落实措施,确保实效。

紧紧围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有关要求,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防控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篇4:安乐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方案

20**年安乐小学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工作,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聘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建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小教工会组长、教导主任及校务人员为成员的聘任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条、聘任范围

凡具有小学教师资格的待聘教师

第三条、聘任的基本原则

1、量化考核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择优聘任的原则。

3、德、能、勤、绩综合考评和师德一票否决的原则。

4、以教育教学业绩为主要依据的原则。

5、连续性与现实性统一的原则。

6、对教师未来发展起激励作用的原则。

7、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竞聘人员的基本条件

1、认真落实“***”重要思想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遵纪守法,服从工作安排,团结同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成绩突出。

3、必须具有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

4、近五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等次以上。

5、参加县教育局教材教法培训考试、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合格。

6、符合当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

7、在取得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来,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竞聘;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竞聘。

②受党纪、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聘任精神执行。

第五条、聘任办法

1、根据当年县人事局、县教育局下达到我乡的聘任计划,中心校按各学校的师资编制确定聘任职位和职数,按教师积分排序聘任,额满为止。

2、采取量化考核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按得分先后依次排序获得聘任资格。

3、取得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质性评价优秀者,不参加量化考核,直接聘任。

A、地级(含地级)以上下文学习的优秀教师、楷模。

B、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劳动模范。

C、获得小学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4、竞聘教师积分排序进入聘任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缓聘一年。

A、近3年内病、事假累计达10个月者。

B、近3年内旷工累计10天或旷课累计30节者。

第六条、量化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1、工龄:以实际参加工作时间确定,以档案记载为准。每年计0.5分。

2、职称资格:从获得小学教师职务起计算:担任小学二级教师职务期间,每年计0.5分,担任小学一级教师职务期间,每年计1分,担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期间,每年计1.5分,按时间先后累计计分。

3、学历:本科计2分,专科计1分,中专(含高中)计0.5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不计分。

4、年度考核:近5年来,年度考核优秀者待聘期间每次计1.5分,合格者每次计1分。

5、职务:取得小学教师职务资格以来担任(兼任)管理职务确定:学校领导干部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文件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以组织形式明确指定的岗位工作(职务)为依据,按任职年限计分。

校级领导:1.2分/年

学校中层领导:1分/年

6、教育教学荣誉:

A、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10分/次

B、省优秀教师(含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省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8分/次

C、地区优秀教师(含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地区骨干教师;省级科研课题先进个人;地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地区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

5分/次

D、县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县骨干教师;地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县优秀

“三八”红旗手。3分/次

E、乡优秀班主任、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乡教育先进工作者(以乡镇政府表彰文件原件为准)。2分/次

7、优质课:同一节优质课获奖以最高奖项计分。

国家级:一等奖9分/次

二等奖8分/次

三等奖7分/次

级:一等奖7分/次

二等奖6分/次

三等奖5分/次

级:一等奖5分/次

二等奖4分/次

三等奖3分/次

级:一等奖3分/次

二等奖2分/次

三等奖1分/次

级:一等奖1分/次

二等奖0.8分/次

三等奖0.5分/次

8、学生获奖:

在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或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奖,辅导教师按学生获奖人次计分,辅导教师以学生作品(参赛报名表)落款的指导(辅导、教练)教师为依据。

国家级:

一等奖2分/人次

二等奖1.8分/人次

三等奖1.5分/人次

级:

一等奖1.5分/人次

二等奖1.2分/人次

三等奖1分/人次

级:

一等奖1分/人次

二等奖0.8分/人次

三等奖0.5分/人次

级:

一等奖0.5分/人次

二等奖0.4分/人次

三等奖0.3分/人次

级:以学校表彰文件为准,无文件核实不予计分

一等奖0.3分/人次

二等奖0.2分/人次

三等奖0.1分/人次

9、竞赛辅导: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教科所、教研室)组织的竞赛活动中获辅导教师奖。

国家级:4分/次

省级:3分/次

级:2分/次

县级:1分/次

乡级:0.5分/次

10、教学成绩:能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以近三年全乡统考成绩为准:

(1)、凡达全乡平均分教师奖5分;

(2)、名次分:全乡一、二、三名奖3、2、1分;

(3)、超全乡平均分每5分加1分。

11、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以黔人通(20**)87号第十九条为准。此项总分最高限额为15分。

国家级:4分/篇(指中文核心期刊);

级:

书刊:2分/篇

报纸

:1.5分/篇;

地级(《毕节教育》):1分/篇

县级(《黔西教育》):0.5分

12、教育教学论文获奖:

教育教学论文在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教科所、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签章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教科所、教研室)。此项总分最高限额为15分。

国家级:一等奖2分/篇

二等奖1.5分/篇

三等奖1.3分/篇

级:一等奖1.5分/篇

二等奖1分/篇

三等奖0.8分/篇

级:一等奖1分/篇

二等奖0.8分/篇

三等奖0.5分/篇

级:一等奖0.8分/篇

二等奖0.5分/篇

三等奖0.3分/篇

同一篇论文获得多级奖励,以最高奖项计分。如既发表又获奖,可分别计分。

13、课件制作:

教师课件在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教科所、教研室)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奖,签章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教科所、教研室):

国家级:一等奖4分/节

二等奖3.5分/节

三等奖3分/节

级:一等奖3分/节

二等奖2.5分/节

三等奖2分/节

级:一等奖2分/节

二等奖1.5分/节

三等奖1分/节

级:一等奖1分/节

二等奖0.5分/节

三等奖0.3分/节

同一课件获得多级奖项,以最高计分项计分,不重复计分。

14、担任县级(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的辅导教师:1分/次,担任乡级学科培训辅导教师:0.5分/次。

15、在县级(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中作大会经验交流或执教公开课:

国家级

7分/次

5分/次

3分/次

2分/次

16、所任班集体获先进班级、红旗中队等集体荣誉:

国家级:8分/次

6分/次

级:4分/次

2分/次

级:1分/次

17、教师技能竞赛

级:一等奖3.5分/次

二等奖3分/次

三等奖2.5分/次

级:一等奖2.5分/次

二等奖2分/次

三等奖1.5分/次

级:一等奖1.5分/次

二等奖1分/次

三等奖0.5分/次

级:一等奖0.5分/次

二等奖0.3分/次

三等奖0.2分/次

18、所有荣誉必须是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表彰,所有荣誉计分时间为近5年。

第七条:质性评价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质性评价主要从参聘教师近3年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勤情况和业务能力进行考评。

(一)政治思想表现(30分)

考核内容:

A、品德良好,作风端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B、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完成效果好。

C、教学常规完成较好,教学成绩突出,工作积极上进,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

D、大局意识强,服从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E、同事团结协助,和谐相处。

F、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交各种材料,表现较好。

评价办法:

由各校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如考勤记载,常规考核记载、财产管理记录、交办任务完成情况登记表、师德师风考核记录表等相关材料,学校考评领导小组综合评价。

(三)业务能力测评(30分)

1、述职报告(15分)

参聘教师在竞聘时须向考评领导小组作近3年来的工作报告,考评领导小组根据参聘教师的述职报告予以综合评分。

2、说课(15分)

考评领导小组根据参聘教师所任科目,临时指定教材内容,参聘教师现场备课、说课,考评领导小组根据参聘教师的说课情况予以综合评分。

第十条、当年12月30日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已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教师,依据本方案质性评价55分以上,不参加量化考核,可优先聘任。

第十一条、聘任程序

1、宣传当年聘任工作文件精神,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公布当年拟聘职位和职数。

2、竞聘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聘任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职位

,并提供相关材料原件(文件)和复印件,填写相关表册,逾期不予受理。

3、竞聘教师在教师大会或教代会上作述职报告,聘任领导小组现场评分。

4、竞聘教师按规定时间参加说课活动,聘任领导小组现场评分。

5、公示竞聘教师近3年的考勤情况(含签到)、考勤扣款统计和出勤得分。

6、公示竞聘教师质性评价得分,公示期7天。

7、聘任领导小组审查教师量化积分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对教师进行量化计分。

8、公示竞聘教师量化考核得分,公示期7天。

9、公示竞聘教师得分排序情况,公示期7天。

10、聘任教师填写相关表册,学校签署意见报中心校,中心校签署意见报县教育局、人事局聘任。

第十二条、在积分相同的情况下,聘任领导小组按下列条件综合评价确定聘任人员。

1、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态度端正者。

2、教育教学荣誉较高者。

3、担任行政职务较高者、担任职务较多者。

4、年龄较大者

5、学历(学位)较高者。

6、自我发展成长较快者。

第十三条、工作纪律

1、竞聘教师提供的材料原件(文件)和复印件必须真实,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对提供假材料者,一经查实,取消竞聘资格,下一年不得竞聘。

2、属聘任领导小组成员在申请竞聘时自然回避。

3、聘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秉公办事,认真核实材料和量化考核,对聘任工作中徇私舞弊者,取消其工作资格,并根据相关法规追究责任。

4、整个聘任过程由中心校成立监督小组予以全程监督。

第十四条、本方案及有关规定由聘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未尽事项以当年上级文件精神为准。

第十五条、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细则,另行制定实施方案。

6

篇5:煤矿反风演习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报告

  墨红镇东兴煤矿

  20**年度反风演习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一七年六月

  墨红镇东兴煤矿二号井20**年度反风演习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年)第一百五十九条之规定: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每季度应检查1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1

  次反风演习。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我矿的抗灾能力,实现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五十九条之规定:生产矿井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因此我矿将进行全矿井20**年度反风演习,为确保反风演习顺利进行和反风演习期间的安全,编制本措施。

  二、矿井通风情况

  墨红镇东兴煤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即两条井筒进风,一条专用总回风道回风。20**年度进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其绝对瓦斯涌出量0.6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m3/t。墨红镇东兴煤矿风井安装用两台对旋式主要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型号为FBCDZ-8-№25,电动机功率2×90KW。全矿井总进风量3498m3/min。

  东兴煤矿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并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局扇型号为FDB№.6.3(2×22KW),风筒直径为600~800mm。因我矿现有风量为3498m3/min左右,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32

  m3/min左右。按反风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计算,反风风量应不小于1480m3/min,如果反风量因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小于1480m3/min时,属于本矿通风装置出现问题。在反风前后,必须在两个主井口附近20m范围内严禁烟火,切断电源,并各设警戒人员1人

  三、反风演习前工作面配风及瓦斯涌出量、抽放情况

  反风演习前,矿井有掘进工作面5个。

  掘进工作面配风及瓦斯涌出量情况见表

  采区名称  工作面名称  局扇功率

  (KW)

  吸入风量(m3/min)

  回风风量

  (m3/min)

  瓦斯浓度

  (%)

  瓦斯涌出量(m3/min)

  1171回风巷

  2*18.5

  350-550

  189

  0.02

  1706集中运输下山

  2*22

  380-550

  226

  0.02

  1171联络巷

  2*22

  380-550

  246

  0.02

  1706避难硐室

  2*15

  350-480

  165

  0.02

  1620集中运输巷

  2*30

  410-640

  410

  0.02

  四、成立反风演习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赵

  副指挥:张社

  负责演习调度和技术措施

  副指挥:李新

  负责停产撤人、复产组织和停、送电指挥。

  成员:葛学友才及特种作业人员

  职责:反风演习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反风演习过程的指挥、安全及协调工作,反风指挥所设在矿调度室。

  下设七个工作组:

  (一)井下反风设施管理组:

  组长:李文

  成员:王鹏、龚有路、龚有华、龚来国等瓦检员6名

  职责:负责井下反风设施的构筑、维修、管理工作,确保坚固可靠。

  (二)主要通风机组:

  组长:潘国

  成员:罗宣洪亮

  职责:负责主要通风机的反风和恢复正常通风工作,以及主要通风机反风前、反风时和恢复正常通风后的参数(主要通风机转数、主要通风机叶片运动角度、主要通风机风压、电动机转速、电动机输入功率、电动机输出功率、电动机功率因素、轴承温度)测定记录工作,并确保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转及其供电正常。

  (三)瓦斯抽放管理组:

  组长:贾

  成员:王云鹏何立东

  职责:负责整个反风演习过程中瓦斯泵的正常运转及其供电管理。

  (四)反风演习过程中资料收集、整理组:

  组长:张社子

  成员:吕立东

  职责:负责整个反风演习过程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五)井下现场组:

  组长:葛双

  成员:刘文

  职责:负责整个反风演习过程中井下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六)撤人、设岗及安全检查组:

  组长:唐鹏

  成员:尹盛段玉先。警戒人员2名,预备救护队人员10名

  职责:负责反风演习前撤人、设岗以及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七)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

  组长:

  成员:王

  职责:负责反风前、反风时和恢复正常通风后巷道、工作面风量和瓦斯浓度的测定、记录工作。

  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分为两个工作小组,每一小组由一名瓦斯检查员、一名测风员。在未反风30min之前及反风期间通风时的风量、瓦斯及所有观测点情况全面检查一次,并将所经过区域内的监测分站电源关上,统一向指挥所汇报后在指定地点等待指挥所的命令。

  观测地点:分为测风组和瓦斯观测组(3人一组,共个组):

  1、1740m1171回风巷:进口各设一个瓦斯观测组和一个测风组。

  2、1706m集中运输下山:设一个瓦斯观测组和测风组,

  3、总回风巷:设置一个瓦斯观测组和测风组

  4、每个测风组(瓦斯观测组)必备一台光学瓦检仪和一台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每台仪器在入井前必须进行检校。

  5、每位组员配备的矿灯必须防爆,穿棉质工作服。

  6、瓦斯观测组在观测时若测到1%的反风风流瓦斯浓度时。

  7、井下测风组(瓦斯观测组)需用电话联系时,必须测定电话处的风流瓦斯浓度,若瓦斯浓度达到1.5%时严禁使用电话。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反风前

  1、对所有参加反风演习的人员进行贯彻措施及分工。主要通风机司机熟练掌握反风操作规程、反风方法、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入井人员熟练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和反风后的人员行走路线。

  2、通风队对所需使用的仪器、仪表进行调试、校正,确保灵敏、可靠。

  3、通风队对全矿总进、回风巷之间,各联络巷正、反向风门和调风墙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4、通风队对全矿井的采空区密闭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严密不漏风。

  5、抽放队对瓦斯抽放系统的管路、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正常抽放。反风过程中,保证地面瓦斯泵正常运转,并派管理人员在地面瓦斯泵房内值班。

  6、煤矿备足井下消防材料库的消防器材。

  7、通风队制定排放瓦斯措施,并在反风前一天召集有关人员会审结束。

  8、机电队对主要通风机、启动电气设备、风门、电控设备绞车和钢丝绳、防爆门、反风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确保正常使用。

  9、机电队对全矿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10、抽放队对全矿消防管路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地面消防水池备足水量。

  11、井下各掘进工作面的消防器材。

  12、采,掘单位在未反风1小时之前,必须将工作面进、回风巷的阻塞物清理完毕,确保通风断面。

  13、井下观测组人员下井所使用的矿灯,机电队必须在人员入井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充足电,严禁矿灯失爆。在未反风1小时之前,由机电队,采煤队负责将全矿总进、回风巷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的阻塞物清理完毕,确保通风断面。

  14、掘进工作面瓦斯检查工在未反风1小时之前在以下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回风口设置全断面栅栏、揭示警标:

  15、安全科对全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消除不安全隐患。

  16、井下撤人、各井口设岗及安全管理组负责在未反风1小时前将井下所有人员全部撤至地面后,到矿灯房清点入井人员是否全部撤出;机电队在反风前各地面井口设岗警戒设置直通矿调度的电话,并能正常使用;安全科派专人在各井口设岗警戒,禁止人员入井,并且井口附近20m范围内禁止烟火和交通。

  17、机电队在未反风30min之前,将井下的水抽至相关规定水位以下。

  18、矿调度在未反风10min之前通知地面35kv变电所切断井下一切电源。

  19、井下反风设施管理组和风量、瓦斯浓度观测组在反风演习前一天,必须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0、监测监控组必须对井下电话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使用。反风期间的通讯联络方式:严禁由地面向井下拨电话,只允许井下风量、瓦斯浓度观测组人员向矿调度室汇报情况。风量、瓦斯浓度观测组人员使用电话时,必须检查电话附近10m范围内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小于0.5%,方可使用。若查电话附近10m范围内瓦斯浓度超过0.5%,严禁使用该台电话,必须另设法汇报。

  21、反风前,观测人员所用矿灯由机电队统一检查,严禁失爆。

  22、反风前,机电队必须在反风演习前一天对井下所用电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监督处理,严禁失爆。

  (三)反风时:

  1、领导小组根据有关专人汇报的情况,向指挥所汇报。由指挥所通知主要通风机房在同一指定时间反风,必须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

  2、确认正常反风30min后,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小组接到指挥所通知后,必须沿反风后的进风线路赶到各观测范围进行风量,风流方向,瓦斯、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每隔10min

  测定一次,风量每30min测定一次,并连续测定三次),并将观测数据及时向指挥所汇报。

  3、反风过程期间,救护队员必须首先检查观测人员所进入的巷道内、密闭墙前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瓦斯浓度、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观测人员方可进入观测。

  4、反风过程中,加强各处密闭前的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观测。

  5、观测任务结束后,观测小组人员迅速沿反风后的进风线路返回指定地点待命。并将观测结果统一向指挥所汇报。

  6、反风指挥所接到观测小组的汇报后,指令主要通风机房在同一指定时间恢复正常通风,必须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

  (四)反风演习期间预计出现的问题:

  1、反风期间,如出现反风后矿井总进风量小于正常通风期间总进风量的40%时,立即停止反风演习工作。

  2、反风期间,如出现电机声音不正常、主要通风机叶片反转异常,立即停止反风演习工作。

  3、反风期间,如出现局部区域瓦斯积聚、微风和无风现象时,观测小组严禁进入该段巷道内观测。

  4、反风期间,由救护队员检查巷道内、密闭墙前一氧化碳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规定时,严禁人员进入该巷道和靠近密闭墙。

  5、反风期间,由救护队员对进入待测定的巷道内氧气浓度进行测定,当巷道内氧气浓度低于20%时,严禁人员进入该巷道内观测。

  6、反风期间,如出现突然停电,立即停止反风演习工作,主要通风机组立即将防爆门打开,使矿井处于自然通风状态。观测人员沿正常通风时的进风路线撤至地面。

  7、反风期间,当发生火灾时,如灾情严重,井下各观测组必须立即沿反风后避灾路线撤出矿井,由反风演习指挥所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若灾情未恶化时,井下观测人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反风指挥所根据汇报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恢复正常通风:

  1、主要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30min后,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接到反风指挥所命令后,迅速沿正常通风后的进风路线进入对变电所、水泵房、乳化泵站、监测分站附近10m范围内以及各测点的风量、瓦斯等通风情况进行观测。确认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并将观测结果统一汇报反风指挥所,由指挥所决定是否恢复生产。

  2、机电队派抽水工进行抽水。

  3、通风队派掘进工作面瓦斯检查工进入所辖区域局部通风机安设处,首先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确认不超过0.5%后,汇报矿调度通知井下变电所向局部通风机送电,然后检查停风巷道内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若瓦斯浓度不超过1.0%或二氧化碳不超过1.5%,方可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若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超过1.5%,而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3.0%时,由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中救护队员任组长严格按照《停风巷道内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超过1.5%,而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3.0%的排放瓦斯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瓦斯量排放;若停风巷道内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则必须另编制瓦斯排放措施由救护队进行瓦斯排放。

  4、安全科、通风队、各作业区队和机电队分别派安检员、瓦斯检查工、班组长和电工进入采掘工作面进行检查,确认瓦斯、二氧化碳浓度符合规定、无电气设备失爆和无安全隐患后,方可通知变电所向采掘工作面内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送电,恢复生产。

  5、指挥所通知地面变电所向主井绞车房、副井绞车房、副井井口检身站恢复送电和交通,撤除井口岗哨。

  七、反风演习流程图(组织程序):

  1、反风指挥所(指令)→主要通风机房在同一时间反风(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指令)→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沿反风后的进风线路赶到各观测范围进行风量,风流方向,瓦斯、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各观测范围的情况(指令)→主要通风机房在同一时间恢复正常通风(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指令)→风量和瓦斯浓度观测组沿正常通风的进风线路赶到各观测范围以及变电所、乳化泵站、水泵房进行风量,风流方向,瓦斯、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指令)→35kv变电所向井下各变电所送电(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指令)→变电工、抽水工、采掘单位班组长、机电队电工、安全员、瓦斯检查工立即赶到各自岗位恢复工作(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指令)→井下变电所向采掘工作面送电,恢复生产;地面变电所向主井副井井口检身房恢复送电和交通,撤除井口岗哨。

  2、通风队、安全科、技术科、机电队、抽放队必须对井下防尘、防灭火管路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防尘、防灭火系统正常使用;机电队按规定对防尘水池水量进行补充,确保防尘水池水量符合要求。

  3、反风前,通风队、安全科、技术科、机电队,抽放队必须对井下隔离式呼吸自救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压风自救系统的正常使用。

  4、反风前,通风队、安全科、技术科、机电队、抽放队必须对井下消防材料库、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机电硐室内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数量不足或失效的消防器材,必须立即进行补充或更换,确保出现灾情时使用消防器材进行救灾工作。

  5、反风前、演习期间,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配戴好自救器、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救护队员必须配戴好所需的仪器。

  6、反风过程中,如出现区域局部瓦斯积聚、微风和无风现象时,只允许救护队员配戴好仪器后进入观测,其他人员严禁进入。

  7、反风过程中,地面压风机房必须确保正常开启向井下压风,并且由机电科队专人到地面压风机房现场值班。

  8、反风过程中,当发生火灾时,如灾情严重,井下各观测组必须立即沿反风后避灾路线撤出矿井,由反风演习指挥所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若灾情未恶化时,井下观测人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电话汇报反风指挥所。反风指挥所根据汇报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反风过程中,救护队员必须首先检查观测人员所进入的巷道内、密闭墙前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瓦斯浓度、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观测人员方可进入观测。

  10、反风演习期间,救护大队必须派一个小分队在地面待命。

  八、反风方案

  1、根据我矿通风系统现状和主扇性能情况,我矿矿井反风为全矿井反风,反风方式为利用电机换向反转(即主扇反转反风方法)。

  2、反风演习前及反风演习期间,应观测参数:主扇风量、风压及电机负荷、轴承温度等参数(由机电负责)。

  3、反风设备操作顺序(由机电负责指挥,协助)

  ⑴反风前,应先对电气控制系统、后闸、风叶以主风机的完好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并按照要求测定、记录各项参数。

  ⑵接到反风命令,由主要通风机司机操作,将风机电源停下,并将电源相序切换,使电机能换向反转。作好风机反转启动的准备工作。

  ⑶风机电源停下后,由于惯性作用,风机将继续旋转,为保证10min内能反风,采用拉动手闸的方法将转轴抱紧,使风机快速停止运转。

  ⑷风机停止运转2分钟内,必须将电源相序调好,由现场指挥负责人指挥主要通风机司机开动风机,使风机反转。

  ⑸风机反转后,机电维护工应仔细观察风机有无异常,各部件温升是否正常等。

  4、反风演习具体时间定在中班,待井下人员撤出、电源全部停掉后才开始演习,持续时间约为2个小时。

  5、参数采集及要求。井下参数采集小组测定内容包括: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量。地面参数采集组测定内容为:电流、电压、功率因素、转速、轴承温度、通风压力。

  6、反风所需测量仪表清单

  仪表

  台数

  风表(中速)(微速)

  2套

  瓦检器

  2台

  手册

  2本

  笔

  2支

  机械秒表

  2块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