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5-08

  《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学校拟定了“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经济学家告诉人们,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时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才,个性化的人才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量,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主动发展。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知识经济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逐渐认识到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实施差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差异教学使学习尖子更尖,让特长生健康成长,让学困生“脱贫”。为不同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暂时飞不起来,跑不起来的,也能逐渐学会飞,学会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提高。“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同时,实施差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强调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辨证的统一起来,将学生差异看作教学资源,

  并将其作为要素列为教学组成部分,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沟通与合作,最终形成差异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备课要分出层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讲课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差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差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3、作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练习: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课内课外分类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5、考核分类检测:每学期可进行两次全校性的全面考核,对优生用“三好”标准去评价和考核,而对差生,则看他们在思想、品质和学习等某一方面是否有所进步。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成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并不断提炼成果。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力、倾向及探究学习的目标、内容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3、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4、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1、20**年9月至20**年10月

  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2、20**年10月至20**年11月

  分阶段研究、实施、修正方案。

  3、20**年11月至20**年12月

  总结阶段,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

  20**年12月,我课题小组进行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课题小组成员志同道合,本着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搞好课题研究,我们又进行了分阶段研究,有目的的实施、修正了方案,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1、我校教师在备课方面有了阶段性进步,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备课中就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备课中就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既备知识又备学生,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老师撰写了论文《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备课》。她强调(一)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二)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三)备课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四)备课应力求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五)还应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了教师“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克服了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老师撰写了论文《浅谈语文课程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她指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性格、兴趣、能力,智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文学习的小主人。为此,我们将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

  她认为语文阅读差异教学应该:(一)主体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二)目标差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三)着眼差异,培养个性。学习内容体现差异,体现能动性;学习方法体现差异,发挥灵活性。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法”这一段,采用了“画示意图”的方法来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克服自然困难,勘测线路”这一段,采用了“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来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嘲笑勇于接受任务”这一段,采用了“资料介绍”法来交流。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培养。(四)评价体现差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有差异性的进行学业评价,促进个性持续发展。有差异性的进行课堂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五)有差异性的布置作业——唤起热情,张扬个性。老师撰写了论文《浅谈差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她在数学课中运用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是(一)尊重需求,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考和情绪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够尽情地流露,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二)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一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增补一些学生阅读的材料,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图文并茂,不仅有数学故事,还有数学童话和数学游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课后去思考、探究。(三)作业设计体现个性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开放性、可选择性的作业。布置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作业。

  老师撰写了论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她指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该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3、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教师教育机制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老师撰写了论文《直面“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差异,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正常和经常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直面“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一)树立意识,关注知识差异。(二)充分预设,制定弹性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预设,只有这样,才会有精彩的生成,面对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建立多重教学目标。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三)要善于引导,转化个体知识

  。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乐于合作,共同挖掘,展开讨论,把个体的认识转化为群体的认识。(四)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察觉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给不同表现的学生以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既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又是面对差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工作。(五)布置预习,促进群体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如组织学生交流在家读书的计划,让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完整而有意义的“课前学习”,来缩短个体间因“知识起点”而形成的差异,并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做更多属于个人的自主学习,带更多的学习成果到课堂上来交流,从而让“个体”与“全体”达到和谐统一。

  4、课题组还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策略研究,作业练习策略研究,课内课外辅导策略研究,个性考核检测方法研究等有关差异教学范畴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杨利敏老师总结出了《新课标下针对学生差异设计数学练习策略》。策略一: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策略二: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策略三: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策略四: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策略五: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策略六:思想教育,注意思想性。策略七: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策略八: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策略九:加强联系,注意综合性。

  韩金瑞老师在《浅谈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思想教育》中写道:(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二)对“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三)“对慢性子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四)对“敏感而心眼多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培养其树立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总之,要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才能使教育获得成效。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严格执行《幼儿园教育纲要》和《幼儿园工作条例》,认真执行教学卫生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安全,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坚持饭前、点心前、便后洗手,坚持用自己的口杯、毛巾。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经常保持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的通风,适时开窗,调节空气。指导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坐姿要自然端正、舒适.教学用具要色彩鲜艳、清洁卫生、大小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

  8.每两周调换幼儿的座位一次,前后、左右互换。

  9.对幼儿进行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上好身体锻炼和身体保健课,使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

  10.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校园内禁止抽烟和饮酒,园务要随时检查班级的教学卫生。

篇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功能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功能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效果。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功能;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功能

  初中物理每节开始都有引入新课的事例,并提出了本节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若平铺直叙的引入,学生兴趣不会很大,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楚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又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很茫然。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与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新课引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二、模拟实验情境的功能

  物理学科中有些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例如,“分子运动论”理论、“力”的概念、“磁场”的概念、电压的概念等过程都是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分子运动论”,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气体的扩散现象比较快,学生也能理解,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扩散现象,需要几天后才能看到现象,至于固体的扩散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这时,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加上“特技”,就能把这两个实验的现象很快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该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无需教师反复讲解

  三、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的功能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象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就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固执已见,怀疑一切,他们对你讲的内容因为不明白,所以不相信,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你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你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

  四、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的功能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绝对不是课本习题的搬家或是利用了大容量的特点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并利用其交互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如在《惯性现象》一节复习检测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对将惯性知识用于实际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再看飞机在目标上空投掷物质产生后果的动画。

  五、转换观察空间的功能

  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电子,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宏观的天体微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行过程;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理解。例如,“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如何?”学生对于这个情境没有生活的体验,如果通过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人造卫星在运行时速度的快慢,从而准确地作出判断。

  六、控制实验速度的功能

  很多物理运动过程都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视某些物理现象,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或化快为慢,或暂停,实验清楚,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时候,为了观察小球运动的曲线,采用“频闪摄影”技术,能够很好的展现小球运动的全过程。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七、展现思维过程的功能

  很多物理方法、物理思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能用实验演示,仅用语言又难以描述,可以用多媒体来辅助表达。例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学生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没有生活体验,而教师又不能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这时,利用计算机协助制作一个小球由摩擦力从大变小,直到摩擦力为零,全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这样就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生动形象的过程描述出来,学生容易接受。

篇4: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

  “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教学要求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主题图,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8月24日

  准备课(2)

  综合

  新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关键

  联系生活,就地取材,多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二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8月24—28

  位置(2)

  新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

  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教学关键

  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1

  第三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8月31—6

  1---5的认识(3)

  新授

  9月7---11

  1---5的认识(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

  新授

  14---18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2)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关键

  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四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521---25

  认识图形(2)

  新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

  数概念的形成

  教学关键

  6-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4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521---25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新授

  628---10月2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新授

  75---10

  6、7的认识和加减法(2)

  812---16

  6、7的认识和加减法(1)8、9的认识和加减法(3)

  新授

  919---23

  8、9的认识和加减法(2)10的认识和加减法(2)

  新授

  1026---30

  10的认识和有关10

  的加减法(4)

  新授

  1111月2---6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整理和复习(1)

  新授

  复习

  129---13

  整理和复习(2)

  复习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关键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6

  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29---13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

  新授

  1316--20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数学乐园(1)

  新授

  综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七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423---27

  认识钟表(2)

  新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关键

  因人而异,要选对方法多练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0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423---27

  9加几(2)

  新授课

  1530---12月4

  9加几(1)8、7、6加几(2)5、4、3、2加几(1)

  新授课

  1612月7---11

  5、4、3、2加几(4)

  新授课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要求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提高数学计划的准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九单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型

  备注

  1714---18

  总复习(4)

  复习

篇5: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以及备课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以及备课

  一、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班有学生45名,上学期期末考试优秀率28.9%,及格率93.3%。从卷面上分析,他们大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阅读一篇短文,并根据问题情境进行解答,但在阅读层面上还存在阅读文本提取信息不精确,获取感受不深刻现象,造成卷面上一定程度的失分。书写质量参差较大,吴梦雨、毛艺玲等十来位学生每一次作业都能让人赏心悦目,而刘威、庄剑楠、丁磊等同学书写字体僵硬且态度极不认真。

  本班学生都喜爱读课外书,具备每分钟默读不少于400字的阅读速度。但存在阅读面不广的现象:以故事情节有趣的童话书居多,科普类书籍阅读的对象也是以男生居多,人物传记、时文、美文、名著选择阅读的同学少之又少,本学期此类书籍的推荐阅读是课外阅读训练的重点。在阅读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能作简单的批注,也有一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养成读书时自觉积累优美词句的良好习惯。

  所有学生喜欢上学,热爱学校生活,从未有无故缺席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静心倾听,积极思考,热烈发言,作业也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学风良好。只有吴俊伟、卞敏娟等3、4名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家庭作业还需在家长的督促下才能完成。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总的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1.选文典范,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4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主题分别为:“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

  2.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本册是《西游记》。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3.教学重点突出。教材继续把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后作业设计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基本功训练,另外还安排了重点词语训练、阅读训练、小练笔。以上作业均因课设练,不采取按单元设计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

  教材的重点:(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教材的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2)作文指导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继续掌握原有的学习习惯,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准确认读135个生字,能默写112个,继续练习书写行楷,做到正确美观。

  3.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表达的意思。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查找、询问、阅读等方式解决问题。

  6.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读懂程度适合的文字,知道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7.学习有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符号方面修改作文。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8.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充分感受人间真情,懂得报恩,学会感恩;培养乐观、勇敢、顽强、不断求索的精神。

  五、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继续搞好班级文化,在班级中塑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开发班级的语文资源,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加大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坚决贯彻“学程导航”教学模式,更要从观念上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继续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上课力争做到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课后认真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4.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习作训练长短线相结合的方式,把习作教学的两节课变成“两周课”,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5.加强作业布置研究,建设和使用好“预习作业库”“分层作业设计库”,减少盲目低效地抄写,使学生轻负高效。

  6.加强书香班级建设,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利用好“晨诵”“午读”时间,有计划地进行晨诵和午读,设立专用的晨诵本,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7.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使全体学生抱团前行。

  8.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做好“三个必须”,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9、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0、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1、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能搞好复习,让学生顺利毕业,课程力争在五一前上完,利用五、六月份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迎接初考的到来。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目次

  周次

  单元或章节内容

  教时

  本单元重点、难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

  1.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较好地理解与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并能背诵指定的部分。

  4.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

  1.学习并掌握这一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感情。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认识农具。了解它的用途。

  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

  4.了解词这种体裁,背诵这两首词。

  5.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4.学习名人的好学精神。

  5.学会合作

  6.漫话奇思妙想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5.学习名人、伟人的品格。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植物的美,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4.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口语交际:与××对话。

  1.学习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掌握书信的格式。

  5.口语交际:临别赠言

  另见“复习计划”

  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内容安排表

  20**年月5日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1长江之歌

  2三亚落日

  3烟台的海

  4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1

  练习1

  1、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较好地理解与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并能从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并能背诵指定的部分。

  4.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一件有趣的事

  选取新鲜有趣的事情来写,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选择一件生活中的有趣的事写一写,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四

  2.19︱3.3

  二

  5卢沟桥烽火

  6半截蜡烛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习作2

  练习2

  1、学习并掌握这一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感情。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认识农具。了解它的用途。

  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感知课文的内涵。

  2、能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感情。

  和小伙伴之间的秘密

  将事情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把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你从来没对别人提起事情写下来,将事情写具体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