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11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与思考

——参加“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福

20**年8月30日

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国务院参事室于20**年8月30日举办了“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座谈会。作为小学校的代表我感到非常幸运与高兴,下面谈谈对“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想法与实践体会。

一件事例的启示:

20**年3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的朋友(五年五班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了我说:“校长,我给您变个魔术。”说着从兜里掏出两个皮筋套,分别套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上,使两皮筋套交叉在一起,在我眼前三晃两晃突然两个皮筋套就摘开了,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刘谦在春晚变的魔术吗,你怎么也会?”“校长,您猜我是怎么学会的?”“莫不是刘谦教你的吧?”“是我在网上学到的。”“你真了不起……”这件事给我以很大的启示。

启示一:对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启示二:学生的学习场所已不是封闭的学校,而是没有围墙、开放自由的网络与社会;

启示三:我们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信息资源?

一、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分析

1.基础教育中的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不同类别学校与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对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而言,应包括:一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以文、图、音、像等为呈现方式的静态资源。二是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优秀教师资源。三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互式教育信息资源。四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寓教于游戏形式的信息资源。五是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自主生成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2.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界定标准

科学性信息资源内容正确无误。教育性即教育信息资源在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体现教育思想内容。系统性即以学科或知识主题为内容形成网状或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交互性即体现网络智能的特点,学习者可以参与其中。趣味性即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应用资源中得到美的启迪与享受。开放性即信息资源可以由使用者二次创新与开发。

二、吉林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

1.吉林市信息技术教育总体情况

确定了“3个三”的目标和要求。首先是“三建”,即按实建网、按需建库、按优建队,“三建”同步,以建队为支撑点,着眼师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其次是“三多”,疏通多渠道、接通多平台、联通多时空,“三多”并举,以应用为立足点,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再次是“三新”,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创设新模式,“三新”共立,以整合为着力点,作用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着力解决海量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区域推进开发标准统一、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融合度高的教学资源,体现应用特色、学科特色和区域特色。一是资源开发多版本,适应不同的教材;二是资源内容勤变化,适应新课标的实施;三是资源定位多角度,利于教师的检索;四是资源使用高效率,提高适用度;五是资源范围广包容,适应不同需要;六是资源更新快频率,跟上新教学的研究;七是资源种类全开放,充分调动教师自主能动性。

3.未来的发展目标

吉林市教育局将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努力建设区域性的同步资源。开发同步,解决资源适用度问题;应用同步,解决资源库简便易用的问题;内容同步,解决教材内容经常变化问题;共享同步,解决资源的适时更新问题。全方位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实现资源大共享。建成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和交流便捷、优质高效、规模庞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引进开发数量充足、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系统管理辅助软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学科网络资源的全覆盖。

三、我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体会

1.理念为先,找准资源建设的落脚点

学校以“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为理念,以“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以基础牢、习惯好、能实践、会创造”为基本要求,全面实施“手指尖工程”(在网络环境下用学生的手指尖构筑世界课堂),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与能力。

2.队伍为本,明确资源建设的支撑点

多年来,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掌握网络相关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自编《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多媒体光盘由吉大出版社发行,在全国推广使用。通过建立城乡教师网络研究共同体,为乡村学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将乡村教师带到学我校进行培训,派名师送课下乡,开展网上同课异构、视频案例、电子备课、网上反思等方式共研、共建、共享。提高了教师的网络教育素养和技能,使其能够自如地适应技术的升级转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个个有绝活,成为学校网络教育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保证校园网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防范,屏蔽有害信息,为学生提供绿色的上网环境。

3.持续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点

优质信息资源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持续自主开发体现特色,学校从1984购置8台COM*微机和1台PC6601机起就开发课件,有七项通过省级鉴定,1991年参加全国展览获好评。后来率先在全国建设千兆校园网,建立学生的电子开放教室,实现了全校各班网上多媒体教学。建设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网上学园”和“德育资源网”、“校务网”等。

学校还通过整合优秀的资源,拓展网络资源内容。我们引进高质量的“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拓思网”“三学苑”等资源。还通过链接资源,为学生绿色上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合作开发,共建共享,我校教师写脚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将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专业制作的公司结合,出版了优质的学生学习资源。

4.课程整合,探索信息资源的结合点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程是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着力体现民族性,开设网络经典系列课程,筑牢学生的中国根。学校通过开发《经典积累诵读》系列教材、书法与写字课、剪纸课、围棋课、古典益智玩具课、竹笛、葫芦丝等课程使学生陶冶性情,掌握国学经典。

突出现代性,深化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将点读手段和100E英语进入网络课堂、每班每周两节主题信息技术课和英特尔求知计划课、五年级疯狂机器人游戏与“电子摆拼”校本课程整合、高年级的电脑机器人课程,现代网络科技课程几个内容相互作用,共同打造创新人才,身体力行回答钱学森老人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的临终一问。

学校注重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现代人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自然、走进军营。每次社会实践之后,学生都将自己的收获以图片、电子文本、PPT等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将优质原生态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校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校网络教育向幼儿前移,孩子2岁入园,幼小衔接在二实验10年奠基人生,幼儿园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国学、英语、IBM电脑项目、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感统等项目的衔接研究。办园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得到了家长的社会的认可。

5.高效应用,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点

第一,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主二合三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还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好准备、课后记录等。各班在课间、午休、自习等时间,通过观图片、读文字、看电影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就连下雪后孩子们的摄影展评都利用上了网络。

第二,以师生博客为载体,搭建“超时空”学习对话平台。每个班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可以发布班级信息、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网上交流、批阅作业、解答疑难等活动,实现了网络上超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学校以网络教育活动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网络体验。

第三,开展丰富的网络教育活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网上“问题银行、创新超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每年一次网络科技文化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舞台大显身手,在低年级开展电脑创作画大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指尖上鼠标闪烁、创意无限。中年级开展电子小报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学生自己用镜头记录下文明的表现与不文明的行为,通过电脑设计张贴于校园,警示学生。高年级开展flash创作,新版的“乌鸦喝水”乌鸦用吸管轻松解决问题,手持现代设备的“井底之蛙”,让你感受“小窗口大视野”的现代网络带给人的便利。“网上模拟创业网站”,让学生体会当一名“经理”管理之道。以网络为载体、学生妙手绘未来,这样的网络体验,为学生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第四,发挥其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作用。网络在学校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电子文件的传送与批阅实行无纸化,使学校管理上更便捷,电子日志的记录,减少了开会汇报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用电子信箱的方式交流,

校长回应了5年6班李宇泽的电子邮件,根据学生的建议在本学期建立了一个读书长廊。网络为我们搭建了无障碍的交流平台。

6.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网络博客建设制度》《优秀教师博客评选条件》《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我校实施了“手指尖工程”,使我校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素质教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信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生特色资源、建立共享合作体、加大应用力度,使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四、对国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领导与特色开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成立国家基础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指导与审查组。全面指导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

二是对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了解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需求,进而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

三是集中整合学校、企业、专家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建设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开发与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

2.加快建设,全面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着力解决海量资源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一是资源开发多版本,适应不同的教材;二是资源内容勤变化,适应新课标的实施;

三是资源范围广包容,适应不同需要;四是资源种类全开放,充分调动教师自主能动性。五是资源引进技术高,学科网络资源的全覆盖。

3.加大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教育资源既有统一内容,又各具特色,形成互为补充,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4.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总之,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个系统工程,应该由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整合各种力量,集中人力、财力、技术等优势,根据一线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建立开发就用的新机制,以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等目标。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控制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控制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从20**年4月开始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体系建设,这是文化共享工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文化共享工程体系建设具备了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高效性,才能够保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文化共享工程的体系建设涉及面较多,结合河南地区近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控制体系、评价体系、反馈纠偏体系、激励体系等六个方面。本文重点对河南文化共享工程的控制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剖析其运行机理,探讨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体系建设。这对于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而言,是一个涉及从工程建设结构层面解决工程建设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每一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参与者具有现实的意义。

  1.文化共享工程的控制体系

  1.1控制体系及其必要性

  控制体系是文化共享工程组织内部诸因素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文化共享工程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对指挥调度、组织规划、实施计划、管理工作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调节监控的能力,是文化共享工程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治理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分工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控制分散和控制不足等。建立控制体系,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经。

  1.2文化共享工程的控制对象

  文化共享工程控制的对象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建设中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站点建设控制(包括对网络设备的维护、维修)、资源建设控制(资源建设进度与资源建设内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控制、管理控制(队伍培训、服务效果)等。

  1.2.1服务站点建设控制

  服务站点建设控制是以制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为依据,对网络建设和网点建设活动进行的一种控制活动。实行站点建设控制,事先应根据省、市(县)、乡村各级站点的特点、服务人群及工作目标制定各种建设标准及实施要求。服务站点建设控制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站点软硬件平台建设进行控制;二是对各个站点的服务情况进行控制;三是对各个站点的管理情况进行控制。目前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立了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0**个市(县)支中心,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建成基层服务点约42万多个。按照规划到20**年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城乡全覆盖。

  1.2.2资源建设控制

  资源建设控制是根据资源征集、生产、加工的环节、步骤、工艺要求,建立规范的资源建设流程程序;在资源的接收、存储、发布等服务活动的各环节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根据资源建设目标,合理配置人力、资金等以及搭建资源建设软硬件平台;依据各种程序来合理运作资源建设任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资源建设的各项活动按照各种程序的要求来运行。从20**年至今,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73.91TB。

  国家中心根据技术发展潮流,制定并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规划》(20**-20**年)以及《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包括文本数据数字化技术标准、图像数据数字化技术标准、音频数据数字化技术标准、视频资源数字化技术标准等,成为今后全国各级分支中心资源建设的依据。河南省分中心也制定了《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指南》,从技术、授权、质量验收、资源征集等方面进行资源建设控制。

  1.2.3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控制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财产安全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而形成的一种控制。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控制主要方式是建立资金审计制度和机构。资金审计机构是指在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组织内部建立的,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宗旨是保证各项决策能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工程的财产安全,它是整个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自20**年以来中央累计投入已达15.6亿元,地方累计投入超过15.35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总投入将达24.7亿元。

  1.2.4管理控制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个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分工协作达到严格程序、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目的,必须明确分工各方所拥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并形成管理系统。分工协作所具有的分散性特点也要求必须在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系统内部形成管理控制体系。所谓管理控制体系就是以确定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以及各人员的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系统。它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工作岗位责任控制,也叫岗位责任制。是指在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中心和基层站点,从领导到每位员工,按其所在的工作岗位,确定其工作责任,并明确相应的权利,使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职有权。主要有决策层责任制、管理层责任制、执行层责任制等。第二,各部门、各环节责任制。这里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文化共享工程各分支机构。它要求根据不同部门、环节、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分别确定其责任区域、权利范围。以保证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部门、环节和层次的工作任务协调进行。

  1.3河南文化共享工程的控制体系模式

  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经过七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路子,并初步建立起一套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监控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能够保证各级管理部门权责分明,工程建设进度可控可管,全面实现对基层服务站点、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控制,推进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实践。

  1.3.1层级控制

  建立完善的层级控制体系,采用省文化厅-省分中心-市、县级分中心-乡镇文化站-村级基层服务网点(社区文化站)层级管理的线性管理控制方式,省文化厅负责对本省文化共享工程开展情况进行宏观指导,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督促各级部门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省分中心在省文化厅的授权下,负责文化共享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业务建设,技术模式、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服务指导等;市、县级分中心、乡镇文化站、村级基层服务网点(社区文化站)则具体负责所属辖区的活动开展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反映用户需求,提出活动建议等

  1.3.2自动化控制

  将自动化控制作为重要的工作创新,开发出河南省共享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共享工程各项业务工作的自动化控制,该平台能够对站点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能对站点人员信息、收看活动信息、设备信息、设备维修信息和样本站点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实时查询在线用户的节目收看情况;能够查看站点的收看记录及栏目的收看情况。并可进行各类统计分析:能够统计全省和各地区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和使用情况,包括建设数量,开通数量、使用情况和学习情况等信息,形成站点用户清单报表。能以年为单位统计全省和各地区站点建设进度情况,包括站点计划数量、站点完成数量、每月进度情况等。该种模式实现了对整个工程开展情况的实时有效控制,并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1.3.3专项资源建设资金控制

  控制资源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建设符合国家中心标准规范的高质量数字资源。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我分中心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中心规定,专款专用,严把资金审批使用关。20**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将河南省作为资源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并下拨20**、20**年度共计400万元的专项资源建设经费用于支持河南的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为用好这笔资金,河南省中心经过组织多次专家论证和反复修改后,决定选择了具有河南地方特色资源色彩的四个数据库进行建设,一是《中州揽胜数据库》,包含历史名人、民俗文化、名城名镇、名寺名观、锦绣山川、文博荟萃、姓氏文化、医药精粹、艺苑新花、红色旅游、聚焦河南等栏目;该数据库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河南省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相关文化资源信息,成为了解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书。同时该库可纳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指南》重点选题的第十一项“旅游文化”专题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子库,,库建成后还可在河南大型门户网站“商都网”、“大河网”对外发布,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河南地方戏曲数据库》,通过对优秀剧目的整合,生动反映河南地方戏曲历史,这对振兴河南地方戏曲艺术、提高戏曲创作和表演水平,对积淀、传播、弘扬河南戏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三是《新农村致富之路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取材全部是发生在河南农村的典型致富经验和致富人物,事例真实生动。这部分内容建成后,还有针对性的充实惠农资源,如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村实用知识,农民务工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内容。建设该数据库可以有效的解决基层群众信息不对称,致富信息难掌握的难题,引导农民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经验。四是《河南省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据库》,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栏目。

  2.文化共享工程的评价体系

  2.1评价体系及其必要性

  评价体系是指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2.2文化共享工程评价体系的内涵

  文化共享工程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级本文化设施建设的评价,二是对资源建设和资源利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的评价,三是对工程建设人员业务培训、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检查和考核,对文化设施建设搞得好的县、村、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反之则给予批评和处罚。评价机制中应包含上级单位的评价、自身评价和社会公众的评价,避免单一主体的片面化。同时,要有完善的指标体系、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规范的评价程序,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要公开进行,其评价结果也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就是说,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包括文化共享工程在内的文化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工作和干部岗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

  2.3河南文化共享工程的评价体系模式

  2.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依照国家中心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在20**年制定并下发了《20**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考核评分说明》和《20**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考核评分说明》,这个科学的量化标准是河南省共享工程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工作标准。《县级支中心考核评分说明》共涉及7个项目,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经费、资源建设、设备设施、网络接入、服务情况、队伍建设等。从分值上看,组织管理5分,运行经费10分,资源建设5分,设备设施35分,网络接入5分,服务情况35分,队伍建设5分。从项目内容上看,首先,设备设施与服务情况合计70分,占了整个县级支中心考核的70%分值,上述此两项是国家中心考核的重点,一方面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硬件平台的投入是否满足要求,另方面是对基层服务的力度与实际效果是否到位。其次,是资源建设与网络接入合计为10分,这两项是对上述两项运转的基础保障。其三,组织管理、运行经费与队伍建设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只有充足和科学的“人、财、物”做支撑,我们的工作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2.3.2自动化评价

  通过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监控管理平台对整个工程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站点建设、设备设施、网络接入、服务情况、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各种相关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评价,达到及时了解基层站点服务状况,及时反馈相关需求的目的。具体从以下七个方面体现:统计全省和各地区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发展进度情况,并列出每年各月的建设发展情况;统计各地区终端接收站点用户对比发展情况;对国家、省级、市级播出资源收看情况分栏目、分区域、分时段进行统计;统计一天中24小时每个时段的站点用户数量;对节目的点击情况进行排名统计;活动管理,通过终端站点开展各项投票活动,并通过投票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用户需求;互动管理,用户对资源的类型、内容等提出需求,系统对这些需求进行收集和汇总,供工程管理人员参考、答疑服务等。

  3. 河南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效益分析

  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落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对提高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但是随着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程,仅仅依靠各级财政单方面拨款无法支撑其稳步、快速的发展,要积极寻求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或合作方式,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创新项目,文化共享工程要坚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原则,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也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积极面向市场,探索进入市场运作的新思维、新方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因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社会效益能为文化共享工程带来无形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取得,又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从而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步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

  因此为使公共文化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河南省文化厅结合际,提出以“公益性事业,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思路,规范化地植入一些市场元素,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逐步构建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河南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园。基于此,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文化共享工程的终端服务站点上积极开发增值业务平台。比如片头广告,在线点播节目放映期间,利用5-10秒的网络缓冲时间有针对性的播放一些厂家的广告,区域特色广告,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频道,进行广告的个性化设置,增强广告针对性和宣传效果,其他的诸如栏目冠名、

  电视购物、3G移动业务等。我们认为通过这种业务增值模式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这种互惠互利,双赢的思路拓展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内涵,拉动农村市场经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二是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权益。三是通过增值服务产生的效益,对河南文化共享工程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有力的保障,对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持续、深入的实施培育了繁茂生长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20**

  [2]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20**:10-15

  [3]周和平: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 “共享工程网站”

  [5] 张彦博.创新思路 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建设,20**(2)

  [6] 刘刚.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的共建共享.

  图书馆建设,20**(2)

  作者简介:夏雁:河南省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主持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已发表论文近二十篇。通讯地址:郑州市嵩山南路河南省图书馆150号,邮编:450052

篇3:地产代理公司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

  地产代理公司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

  一、目的

  1、公司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及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

  2、实现客户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

  3、保障公司客户信息资源安全性。

  二、具体规定

  有客户信息需求部门需填公司客户资源需求申请单,经各部门领导签字递交销售管理部,销售管理部审核所需资源的种类并确定数据量数,根据各级领导审批权限提交领导审批确认后由销售管理部下发,接收部门签字。

  权限规定:

  a.销售总监享有所管辖项目之间客户信息资源调配权限;每次调配记录需提交销售管理部备案。

  b.公司内部各部门客户信息需求量在2000条内的由公司副总批准有效。

  c.信息需求量在2000条以上、集团内的信息资源调配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方可生效。

  *共享公司信息资源的部门需定期(每周一次)将共享资源的跟踪情况分类以E*CEL形式反馈给销售管理部;项目有效客户直接按项目新客户录入系统。

  *反馈信息暂时由销售管理部负责根据该部分系统信息完善工作。

  *共享公司信息资源的部门、项目需保障共享资源的安全性,由部门主管统一负责分配、管理。

  *若出现任何资源无反馈信息或资源流失的部门,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情节严重者给予辞退。

  三、需求申请单、共享资源签收确认单及共享信息反馈单见附件

  四、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