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1-10-17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诊所规章制度

一、注射室工作职责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护士应掌握常用注射药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对病人要热情、体贴,注射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并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禁止使用该药。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告医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应洗手,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器械要定期消毒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准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定期细菌培养。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二、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2、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的消毒药械和处理方法。

3、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4、消毒液瓶应保持密闭,保证消毒药品的有效质量(浓度)。

5、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6、防止消毒液的再次污染。

7、物体表面按规定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式清扫,用“84”消毒液拖地。

三、医师工作职责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门诊工作制度,戴口罩、帽子,穿好工作服。

3、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询问病情、病史、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并对病人做认真仔细的检查。

4、医师必须认证填写门诊病历,做好门诊登记,向患者交代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5、医师应根据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据处方。

6、根据社区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负责社区健康状况调查和社区健康诊断,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

7、负责疫情登记、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8、负责社区的健康咨询门诊工作。

9、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学习,牢记宗旨,热爱本职。

2、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责任心强。

(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平等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患者。

2、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坚持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

2、坚持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3、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遵守规定,不私自外出行医。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服从指挥、调配,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活动。

2、团结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取,无闹纠纷现象。

(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五、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转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详细,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4、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5、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1、由诊所负责人负责购货、验收、使用、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2、购买时必须到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公司进货,购进后经验收三证齐全(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3、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

4、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失效、霉变、标识是否清楚,无可疑现象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5、使用后立即就地毁形,用固定的容器浸泡消毒后,塑料类盛于专用回收袋(黄色)内,非塑料类盛于(黑色)医疗垃圾回收袋内,不得混入其他医疗垃圾。每天焚烧一次,作好记录。医疗废物存放室由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做到夏、秋防蚊、蝇,并注意防火。

6、卫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诊所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燥无菌持物钳及镊子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2%戊二醛液浸泡则每周更换二次,疑污染随时更换,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

5.消毒用碘酊、碘伏、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灭菌更换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做好记录,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或强度低至70uw/cm2时应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严格按医疗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每日包装密封后贴好标志,集中处置。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一律用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的牙钻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

14.连续使用的麻醉机螺旋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每日均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消毒用2%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灭菌则应浸泡10小时以上,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非打印的门诊化验单一律要经臭氧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发热及肠道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八、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三)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的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二)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三)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的器械数。

三、药剂科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一)采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

(一)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九殒、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二)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三)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五)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影像科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二)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科

(一)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二)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三)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四)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

(一)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二)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三)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二)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九、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得出县和病原体的检处。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十、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二)室内均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应遵照执行。

(三)

室内发现法定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上报,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四)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均应按规定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经过净化消毒,污水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五)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诊疗、处置前后均应流水洗手,必要时备有0.2%的84消毒液浸泡手,每天由护士负责更换消毒液。

(六)诊室污物,废物要用容器袋装好,分类进行统一处理,不准乱堆乱放。

(七)医务人员上班时应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十一、处方制度

(一)处方权限

1、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医师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属开方取药。

2、药剂师有权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不合格的处方、乱开方、滥用药者,药房有权拒绝发药,药剂师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内容。

(二)处方书写

1、处方原则上用中文(必要时可用拉丁文),要求字迹清楚、项自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

2、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医疗需要,剂量超过药典规定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

3、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

4、每张处方仅限1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

5、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普通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不得同开一张处方。

(三)处方限量

1、普通药以3日为限,对某些慢性疾病或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7日量,如超过7日量须经领导批准。

(四)处方保管

1、每日处方按普通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分别装订,并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药处方保存期1年,精神药品处方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2年,到期领导批准后销毁。

三、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医生在开处方,医嘱或进行诊疗时,必须仔细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瓶内余血保留24小时后方可处理。

6、护士查对医嘱时不准聊天,不打电话,不准闲人进屋,整理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7、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仔细核对,执行后必须及时补写医嘱。

(二)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注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网络教研工作室机构与制度

乘马岗中心学校学科网络教研工作室机构与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改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我校校委会及上级领导统一部署安排,按照我校教研教学的目的、任务和现有软硬件资源条件,经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制定我校学科网络教研工作室机构并相关管理制度如下: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1)领导小组结构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定《

学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建立《

学校网络教研制度》。

2.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培训。

3.制定网络教研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4.出台相关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评比优秀教研组、

备课组和任课教师。

5.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及问题研究,定期组织学科组交流研讨活

动。

6.总结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二、技术指导小组及职责

(1)技术指导小组结构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2)技术小组工作职责

1.完善全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2.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教研组长的技术指导。

3.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4.负责学校教研网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三、网络教研工作室制度

1.建立学校网络教研平台,完善学校网站,按学科类别建立学科教研小组交

流群;设立校园博客栏目为教师网上教研创造条件,并及时组织进行有关

知识的培训。

2.学校成立“网络教研指导小组”,负责组织与指导本校网络教研活动,积

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组及学校网络设备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

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4.本校教师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网络社交互动软件的使用,并能够应用到教研

活动中去。学校定期统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投稿情况及教师投稿量。

5.本校所有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及时发布自己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

中的体会、经验,与同行展开研讨。

6.本校教师必须有实名注册的博客或个人空间,每学期都要有相关的教学设

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论文等在博客上发表。

7.积极参与网上的问题讨论,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帖子注意不能将自

己的见解或转贴的文章分段发表,回复要有意义。

8.发表文章及回复前要检查自己的帖子中是否有过多的错别字,是否有自相

矛盾的地方,对自己严格要求就是对网络教研的重视。

9.所有老师自觉维护学校形象,不做、不发表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和言论。

10.自尊、自爱、自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自己在专业化知识和技

能上逐步成熟。

四、教师网络教研基本要求

1.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在上面发表相关评论。

2.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参与学科电子备课,并加入对应学

科教学交流群。

3.教学计划:每人须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本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传至学科

交流群。

4.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完成4篇的上传任务。

5.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

6.教学叙事或随笔:每月一次随笔上传到博客或论坛。

7.评课与学习心得:每学期至少两次。

8.教师在上传文章到自己个人博客或空间时,要同时发到群邮箱,以便交流

和管理。

五、网络安全维护及管理制度

1.网络技术指导小组对学校软硬件设备及资源做好登记备案,确定各项资

源往来明细,消除设备无故损坏、下落不明的情况。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应经常召开网络安全会议,通报网络安全状况,解决网

络安全问题,根据需要举行网络安全培训班,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高

全体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3.学校教师、学生应积极配合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的工作,自觉参加各种培训

活动。

4.学校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守

法观念。

5.任何人不得未经相关人员核准备案私自挪用或随意破坏学校硬件设备,使

用过程中严格遵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出现问题或者不明情况及时反馈给技

术指导小组进行处理。

6.用户机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计算机管理制度》,一旦所用PC机被病毒感染,

出现网络故障,应立即与网络技术管理员联系,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7.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应定期对其进行病毒检查及升级,网管人员每月应随

机抽查上网机器,若发现问题应令其整改。

8.不得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施的活动。这些

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

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9.个人设备与办公设备严格区分开来,任何人不得在教室、办公室及网络教

室等处计算机上装载来历不明或与相关工作无关的软件。禁止与本校教学

工作无关人员接入校园(无线)网络。

10.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开展工作时,不得兼玩游戏以及做其他与工作学

习无关的事情。

篇3: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1. 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 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 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 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 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 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

  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

   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 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

   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

   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 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

   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 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

   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

   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 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

   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 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3、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 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 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 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 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

   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报告。

   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 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

   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 参与商账追收。

   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信用管理工作。

  4、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

   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 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 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信用(合同)管理员通报。

  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 参加本部门合同纠纷的处理。

   配合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工作。

  5、财务、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

   加强与供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

   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 解决合同履行中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

   依法签订、变更、解决技术合同。

  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和归档工作。

   配合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工作。

  三、信用(合同)管理员考核与奖励

  1、考核范围:本公司专职或兼职信用(合同)管理员。

  2、考评时间

  公司每年年终组织一次考核评审活动,在对各有关部门信用(合同)管理工作检查基础上进行考核。

  3、考核内容

  序号 考核内容 应得分

  一 1. 掌握合同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应知应会基础知识。

  2. 认真参加部门或公司举办的业务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

  二 1. 检查所签订合同符合“三性”(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

  2. 检查所签订合同符合“五审查”(对方主体是否合格,授权代理是否合法,资信是否保证,经营范围是否超出,合同结算方法和法定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3. 检查除即时清结外,是否签订了书面合同。

  4. 检查使用各类合同文本的正确性和合同内容合法、条款齐全、手续完备。

  5. 检查签订合同人员的有效代理范围和权限。

  6. 检查杜绝无效合同的出现。

  三 1. 检查有关合同审查表的办理和送审,内容齐全,手续完备。

  2. 定期或不定期与部门业务员对帐。

  3. 经常督促合同的履约行为。

  4. 全面了解本部门的合同履行情况。

  四 1. 检查本部门的合同变更、解除手续的及时办理和手续齐全。

  2. 协助做好信息反馈和信访工作。

  五 1. 建立合同台帐。

  2. 合同台帐的登记质量(台帐登记及时、正确、全面)。

  3. 检查合同章的使用和保管。

  4. 做好有关资料的保管和归档工作。

  六 1.在信用(合同)管理上有创新的典型事例(包括运用计算机管理等事项)。 10

  合计 100

  4、考核部门:

  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为公司信用(合同)管理员的考核评审工作的管理机构。

  获奖名单由考核部门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评审后报法定代表人批准。取消资格的审批程序由考核部门将名单及考核依据报法定代表人批准。

  5、奖惩方法

  信用(合同)管理员的奖励等级设三等:即先进、优胜和表扬;获奖者以精神鼓励为主,并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

  ◆ 获先进名单从考核总分在95分以上者中产生;

  ◆ 获优胜名单从考核总分在90~95分者中产生;

  ◆ 获表扬名单从考核总分在80~90分者中产生;

  信用(合同)管理员的惩处方法:

  ◆ 凡考核总分首次达不到60分者,由部门分别给予教育、帮助和扣发奖金;

  ◆ 凡考核总分两次达不到60分者,取消信用(合同)管理员资格;

  ◆ 凡利用合同从事违法违纪活动者,取消信用(合同)管理员资格并按情节轻重,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篇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1.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为社区家庭和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指标。

  2.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及各专业防治、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

  3. 每年第四季度完成本年度工作总结及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执行情况,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5.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遇各类重大事项及突发事件,及时向主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

  6. 建立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科主任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协调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精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具体工作。

  7. 建立总值班制度。机构每日设专人负责处理医疗、行政事宜,并及时传达上级指令、处理紧急情况等。

  8. 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信息、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价格;向职代会公开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

篇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监督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区(市、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监督管理制度

  1.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可行性、选址和建筑设计合理性。

  2.审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监督检查专用标识使用。

  3. 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执业变更和年度校验。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服务。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诊疗科目及设备配置。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

  7.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和非隶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管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