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化学品危害防护器具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1-04-08

  化学品危害防护器具

  工程控制措施虽然是减少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是为了减少毒性暴露,工人还需从自身进行防护,以作为补救措施。工人本身的控制分两种形式:使用防护器具和讲究个人卫生。

  个体防护用品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呼吸防护用品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预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的关键是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呼吸防护用品主要分为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种。

  过滤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即环境空气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浓度毒污染使用,一般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闭狭小容器中作业人员的防护。过滤式呼吸器分为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和过滤式防毒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由呼吸器自身供气(空气或氧气),或从清洁环境中引入空气维持人体的正常呼吸。可在缺氧、尘毒严重污染、情况不明的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所使用,一般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按供气形式分为自给式和长管式两种类型。

  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正规培训,以掌握呼吸器的使用、保管和保养方法。

  其它个体防护用品

  为了防止由于化学品的飞溅,以及化学粉尘、烟、雾、蒸气等所导致的眼睛和皮肤伤害,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或护具。

  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学品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原则: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

  --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在衣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

  --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要注意。

  --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定期检查身体。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化学品危害工程技术控制

  化学品危害工程技术控制

  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替 代

  选用无害或危害性小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是消除化学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例如用水基涂料或水基粘合剂替代有机溶剂基的涂料或粘合剂;使用水基洗涤剂替代溶剂基洗涤剂;喷漆和除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用高闪点化学品取代低闪点化学品等。

  注意:比较安全不一定是安全。取代物较被取代物安全,但其本身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若要达到本质安全,还需要采取其它控制措施。

  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作为操作控制的首选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这时可考虑变更工艺。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隔 离

  隔离是指采用物理的方式将化学品暴露源与工人隔离开的方式。是控制化学危害最彻底、最有效的措施。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用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如隔离整个机器,封闭加工过程中的扬尘点,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扩散到作业环境中去。

  隔离密封系统要检查维修,因为即使很小的泄漏,也可能在环境中产生危险浓度,维修人员必须穿有防护服和器具;另外隔离密封系统要装有警报器,当危害开始泄漏即发出警报。

  通 风

  控制作业场所中的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通风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通风分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风。使用局部通风时,污染源应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从而稀释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浓度。

篇3:电子工业公司生产管理手册:静电防护常识

  电子工业公司生产管理手册:静电防护常识

  第十一章 静电防护常识

  一、何谓静电?

  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质子与中子因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聚在一起称为原子核。电子之质量甚小,环绕于原子核外。

  依其电气的特性,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因不具电气特性,称不带电,电子的电气特性与质子相反,为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对外表现为中性不带电。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投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有多余电子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源(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多方面感觉得到静电:

  ------闪电

  ------冬天在地垫上行走以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

  ------在冬天穿衣时所产生的噼啪声

  这些似乎对我们没有影响,但它对电子元件及电子线路板有很大的冲击。

  静电防护要领:

  ------在静电安全区域使用或安装静电敏感元件

  ------用静电屏蔽容器运送及存放静电敏感元件或电路板

  ------定期检测所安装的静电防护系统是否操作正常

  1、防护工作站:使用手环(或脚带);桌垫时常保持清洁,移支杂物。桌垫用来排放静电到地;防护工作站必须装上具有导电性能的地垫/地砖;离子吹风机用来中和胶件上的静电;把静电敏感元件及电路板贴上[小心静电]的标记。

  2、运送及存放静电敏感元件:厂内运输,把电路板放于周转达箱或可再用静电屏蔽袋;厂外运输,必须把完成品存放于静电屏蔽袋内。

  3、定期检测所安装的静电防护系统:

  (A)定期测试手环及脚带的接地电阻是否介乎1至10百万欧姆。

  (B)定期测试桌垫接地电阻是否介于1至1000百万欧姆之内及检查接地的通路。

  (C)测试再用屏蔽袋是否符合规格。

  (D)使用规定的清洁剂清洗防静电工作区内桌垫和地垫。

  (E)立刻向静电防护人员报告问题并予以记录。

  其它静电防护的步骤:

  (1)避免静电敏感元件及电路板跟塑胶制成品或工具放在一起。

  (2)所所有工具及机器接上地线。

  (3)用静电防护桌垫。

  (4)时常遵从公司的电气安全规定及静电防护规定。

  (5)禁止没有系上手环的员工及客人接近静电防护工作站。

  (6)立刻报告有关引致静电破坏的可能。

篇4:煤气车间防护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煤气车间防护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煤气安全防护的任务

  1) 掌握煤气生产动态, 做好煤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培训工作, 按计划定期进行各种煤气事故救护演习。

  2) 对煤气危险区域定期做 CO 含量检测、 分析, 发现隐患要及时汇报车间主任并提出改进措施, 并督促按时整改。

  3) 协助本单位组织并进行煤气中毒事故的救护工作, 指导煤气着火、 爆炸事故的抢救。

  4) 参与煤气设施的设计审查和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的验收及投产工作。

  5) 审查煤气危险区域内各种动火、 检修、 抽(堵) 盲板等作业的安全措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护、 检查。

  6) 负责煤气主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工作。

  2.煤气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

  2.1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2.1.1 空气呼吸器的结构 空气呼吸器主要组成部件: 碳复合背板、 背带、 腰带、 肩带、 吸气阀(内附传声装置)、 带阀的压缩空气钢瓶、 面罩等。 最大工作压力: 300Bar。

  2.1.2 使用前准备工作

  2.1.2.1 固定气瓶

  2.1.2.1.1 检查阀口、 接头的 O 形圈、 减压手轮是否完好无损。

  2.1.2.1.2 将背板水平放置, 将滑扣放在气瓶带中央, 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2.1.2.1.3 将装置竖起来, 手轮旋入阀口后, 将防振带挂在手轮上。

  2.1.2.1.4 将背板放平, 气瓶带松开, 在气瓶上拉带, 使凸轮锁起作用, 将带固定在尼龙搭链上。

  2.1.2.2 吸气阀、 面罩与装置连接

  2.1.2.2.1 检查面罩口和吸气阀的 O 形圈是否完好无损。

  2.1.2.2.2 将吸气阀压入面罩口, 直到听到咔哒声, 表示安装到位。

  2.1.2.2.3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从面罩上拉吸气阀应没有轴向移动。

  2.1.3 使用前的检查:

  1) 检查呼吸器的气瓶、 面罩、 背板、 背带、 腰带等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2) 把气瓶同减压阀连接在一起, 打开气瓶开关, 观察压力表的读数, 检查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满装(如不满就更换一个气瓶)。

  3) 检查各部件连接处是否有漏气现象。

  2.1.4 操作步骤:

  1) 打开气瓶, 把吸气阀放置待机状态, 背上呼吸器, 系紧腰带和胸前带子, 调整好肩部的带子。

  2) 将下巴放在面罩中, 带好面罩, 拉紧面罩的带子, 确保面罩与面部接触紧密。

  2.1.5 使用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压力表指示每当压力下降到预置值时有哨声报警。

  2) 听到哨声时, 应从最近的和最安全的路线尽快到达安全区域。

  3) 在没有达到安全区域或危险消失前, 不要卸下设备 。

  4) 面罩应使固定具中央放在头的后面, 均匀地向头的后方拉紧两根下面的带, 接着拉上面的带。

  5) 当达到面部正压时, 在第一次呼吸时, 吸气阀就被首次激活。

  6) 呼吸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使用后要使仪器保持备用。

  2.1.6 使用后的工作: 使用后, 必须在安全的环境方可脱下呼吸器。 具体步骤如下: 松开面罩上所有的带子, 把吸气阀放于待机状态。 松开腰带、 肩带和胸前的带子脱下呼吸器, 把呼吸器慢慢放下, 避免摔坏。 关闭呼吸器的气瓶开关, 按下吸气阀上的红色按钮, 直到所有的管道都没有压力。

  2.1.7 清理和维护: 面罩每一次使用后都必须要进行清洗。 把整个面罩放入有清洗剂的水中进行清洗, 洗净后挂起风干。 呼吸器放置环境要保持清洁、 干净, 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免橡胶件老化。

  2.2 空气呼吸器压缩机的使用

  2.2.1 使用前的检查, 1) 润滑油油质应清洁、 油量适当, 正常油位在两个刻度之间, 油路无泄漏现象。 2) 气体管路系统必须畅通、 无泄漏现象和风冷系统正常。 3) 两个卸压阀手柄应齐全, 转动灵活。 4) 其它各部件完好。 2.2.2 操作步骤: 1) 按下电源箱启动按钮, 接通电源。 2) 打开压缩机冷凝阀。 3) 按下电机启动按钮运行压缩机。 4) 压缩机运转 5 分钟无异常, 将需要充气的气瓶接到充气管接头。 5) 关闭压缩机冷凝阀。 6) 打开充气阀, 再打开气瓶阀, 此时开始对气瓶进行充气。 7) 充气过程中, 每隔 15 分钟排除冷凝水, 阴雨天排放间隔时间适当短些。 8) 当充气到 330Bar 时, 安全阀会自动卸压, 此时表示气瓶已充满气, 立即关闭气瓶阀再关闭充气阀, 取下压缩空气气瓶。 9) 按下电机停止按钮, 停止压缩机运行。 10) 打开冷凝阀及安全卸压阀, 排出过滤系统中的水汽。 11) 按下电源箱停止按钮, 断开电源。

  2.2.3 使用注意事项: 1) 空气压缩机使用时, 放置要平稳, 使用环境空气要干净, 周围无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2) 充气管必须完好无损, 螺纹无损伤。 充气管连接到气瓶之前, 不能打开充气阀,否则高压空气会使充气管剧烈摆动。 3) 通电后, 立即检查电机运转方向是否与箭头方向一致, 如果相反, 立即断电, 应重新接线。 4) 工作时, 如发生缺油, 必须立即停车。 5) 充气过程中, 如发现有异常声响、 压力下降及油漆剥落等不正常现象, 应立即停止充气, 卸压检查原因。 6) 使用压缩机时, 操作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时刻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值, 不得超压(充气最高压力为 330Bar), 同时, 要注意高压气流绝不能朝向工作人员。 7) 压缩机停止使用后, 应对压缩机进行卫生清洁工作。

  2.3 氧气充填泵的使用 氧气充填泵的用途是将氧气从大氧气瓶中抽出充填到容积小的氧气瓶内, 使氧气瓶压力由 5-14Mpa提高到 20Mpa, 它主要是矿山救护队和工业煤气防护充填氧气用。

  2.3.1 使用前的检查 1) 观察冷却润滑系统运转情况, 水泵及两回水管水流是否工作正常, 方可进行工作。 2) 充装氧气前确定电接点压力表自动停泵的控制压力应低于 22Mpa。 3) 每次充气前, 要将充填泵空转几分钟, 观察各部位运行是否正常, 运行正常后进行充气。 4) 启动设备前, 打开集合开关, 打开汽水分离器开关, 放净残余气体后关闭。

  2.3.2 操作步骤 1) 将需要充气的待充气瓶接在充气接头上; 2) 依次打开气源瓶开关、 进气开关、 充气开关、 待充气瓶开关, 气源瓶内的氧气将自动流入到待充气瓶内, 直到压力平衡为止; 3) 关闭集合开关进行充气, 此时 I 级压力表和电接点压力表的指针随压力升高而升高, 当达到预先设定值时自动停机, 充气结束; 4) 关闭被充气瓶开关及充气开关, 打开放气开关, 放净管路内余气, 卸下被充气瓶。 5) 如需继续充气, 可重复上述步骤, 工作结束后停机, 关闭气源开关, 打开集合开关, 打开气水分离器开关, 放净管路残余气体, 关闭气水分离器开关, 进气开关,然后切断电源。 2.3.3 注意事项 1) 充填泵应安设在干净无灰尘的房间, 温度不得低于 0℃。 2) 禁止填充正常气源以外的第二种气体。 3) 充填泵(除曲轴箱内) 禁止与油脂类及易燃易爆物品接触。 4) 禁止漏油, 注油后必须将漏油擦净。 5) 工作时严禁吸烟, 并将工具清洗干净。 6) 禁止用手或可燃物靠近、 遮挡排气口。 7) 电机要有良好接地线。 8) 管路等处不得漏气, 水箱要保持足够的水, 油要保持在油窗的标点处。 9) 大氧气瓶压力低于 5MPa 时不得再充。

  2.3.4 充填泵维修 1) 维修工具及劳保用品禁油。 2) 充填泵的曲轴和连杆等部件要保持润滑, 一般用 30#机油润滑, 每隔 1000 小时更换一次机油。 3) 用 80%的蒸馏水加 20%的纯净化学甘油(丙三醇) 混合 4 升倒入水箱润滑柱塞,温度最高不得超过 70℃。

  2.4 自动苏生器的使用

  2.4.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安置伤员, 将伤员置于空气新鲜处, 解开紧身的上衣, 适当覆盖, 保持体温, 肩部垫高 10-15cm, 头尽量后仰, 面部转向一侧, 以利呼吸道畅通, 对溺水者应先使伤员俯卧,转压背部, 让水从气管和胃中倾出。

  2) 清理口腔, 用开口器从伤员嘴角插入前臼齿间, 把口启开, 用拉舌器拉出舌头,用药布包住食指, 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异物, 使口腔清洁。

  3) 清理喉腔, 从鼻腔插入吸引管, 打开气路, 将吸引管往复移动, 污物、 粘液、 水等异物则被吸至痰瓶。

  4) 插口咽导气管(压舌器) 根据成人、 中年人、 小孩选择插入大小合适的咽喉导气管, 以防舌后坠使呼吸道梗阻。 插好后将舌送回, 以防伤员痉挛, 咬伤舌头。

  2.4.2 注意事项

  1) 预备处置, 应分秒必争, 尽早开始人工呼吸。

  2) 是否全部履行上述程序, 视伤员情况而定。

  3) 以呼吸道畅通为原则。

  2.4.3 操作方法

  1) 人工呼吸: 将自动苏生器与导气管、 面罩连接, 打开气路, 便听到“飒......” 的气流声音, 将面罩紧压在伤员面部, 自动肺便自动地交替进行充气与抽气, 自动肺上的标杆即有节奏地上下跳动, 与此同时, 用手指轻压伤员喉头中部环状软骨, 借以闭塞食道, 防止气体充入胃内, 导致人工呼吸失败。 如果人工呼吸进行正常, 则伤员胸部有明显起伏动作。 此时可停止压喉, 并用头代将面罩固定。

  2) 自动肺如果不自动工作, 则是由于不严密, 漏气所致。 自动肺如果动作过快, 并发出疾速的“喋、 喋” 声, 则是呼吸道不畅之故。 此时, 如已插入了 口咽导气管可试将伤员下腭骨托起, 以利呼吸道畅通。 如果仍无效, 则应马上重新呼吸, 切勿耽误时间。

  3) 调整呼吸频率, 调整减压器和配气阀旋转, 使呼吸频率达成人 12-18 次/分, 小孩约 30 次/分。

  4) 频率可渐次减慢至 8 次/分以下, 自动肺频率仍出现无节律动作, 则说明伤员自主呼吸基本恢复, 便可用氧吸入。

  5) 氧吸入, 将呼吸阀与导气阀、 储气囊联接打开气路后接在面罩上, 调整气量, 使储气囊不经常膨胀, 也不经常空瘪, 氧含量调节环, 一般应调在 80%。 一氧化碳中毒的伤员则应调在 100%。 吸氧不需过早终止, 以免伤员站起来后导致晕厥。

  6) 氧吸入时, 应取出口咽导气管, 面罩松缚。

  2.5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的使用 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适用于工厂环境空气中检测 CO 气体浓度。仪表反应灵敏,体积小巧精致。 采用液晶屏幕显示 CO 气体浓度, 单位为: PPm, 若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值, 仪表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5.1 工作原理: 采用电化学传感器以扩散方式直接与环境中 CO 气体反应产生线性电压信号。 电路由...

篇5:中石化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中石化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 工艺管理

  第一条 存在H2S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 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 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 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 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 H2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H2S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帐。

  第八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第九条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其低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

  现场需要24h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布置。

  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质资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昏倒及在隐患部位活动(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等)时,均应及时检测。

  第十条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量适用的防护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规定。

  呼吸带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在滤毒罐表面注明适用物质。在硫化氢浓度大于5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用具,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

  第十一条 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按照“统一作业许可证制度”办理作业票后,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第十二条 原则上不应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如需作业时,应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时,必需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第十四条 硫化氢监测仪器在低位报警点发生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并准备防护用具。当高位报警点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并向上级报告,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动用电、气焊,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抢救人员进入戒备状态。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实施应急方案。

  第三章 职业健康监护

  第十五条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均应接受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硫化氢的基本知识、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规定、硫化氢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规定、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年复训1次。各级主管和监护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可能接触高浓度硫化氢;进入设备、容器 或其他有限空间)应进行相应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

  外来人员(含施工人员和非正式职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本规定。

  第十六条 对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四章 硫化氢中毒处理

  第十七条 可能存在硫化氢暴露的单位应制定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急救网络,保证现场急救、撤离护送、转运抢救通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毒者得到及时救治。对预案应定期演练,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第十八条 发生硫化氢中毒时,救(监)护人员应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送达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同时通知气防站和有关单位。

  第十九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