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作业计划设计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1-03-16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作业计划设计

  作业计划是完成任务,利用资源中配置设施的一张时间表。作业计划的编制过程可以看作为是生产计划的实施方面,并作为贯穿在生产系统中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作业计划的目的是将总的按时间进度分解成为周、日、时的任务,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确切地对生产系统安排计划的工作负荷。

  在设计作业计划系统时,必须保证有效地完成下列职能:

  (1)对各工作中心或其他指定的工作点分配工作任务单、设备及人员。这基本上是以需要能力和实有能力的平衡为基础作出决策。

  (2)决定完成工作任务单的次序,这也就是安排任务的优先顺序。

  (3)根据日程安排,投入计划任务,这通常称工作任务单的高度。

  (4)检查各工作任务单在系统中的进行状况,这通常称作“跟踪”。

  (5)督促脱期的或关键的工作任务单。

  (6)在工作任务单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调整作业系统结构如下图:

  一般的作业计划系统图

  一、单件生产的作业计划

  单件生产的作业计划可分为工程项目作业计划和单件小批车间的作业计划两种情况。

  □ 项目作业计划

  一个项目通常是指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大型产品所包括的一系列有关工作。在宇宙航空工程、造船、大型建筑和重型设备制造中可看到典型的项目的作业计划的情况。就绝大部分项目而言,作业计划主要工作是对资源──人力、材料、设备──的协调,无论如时何地需要时均应保证供应。况且,由于象公路、水闸、管道以及建筑物的建造受各构件的支配,控制作业计划的进度将会加倍地困难。

  近年来,在单件生产作业计划中,特别是在建筑及军事家事业中已广泛使用了网络技术,例如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

  在建筑业和其他行业的作业计划中,最常用的安排进度的方法是H.L.甘特在1917年发明的条形图称甘特图。由于它是在历史上第一个把时间和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的尝试,这种方法是有其历史意义的,如下表说明了应用于建筑业的典型的甘特型图表。

  组织

  现场布置

  挖土

  打基础

  水泥地面

  屋架

  屋面

  墙

  光墙面

  装外面门

  内分隔

  天花板

  油漆

  铺地砖

  机械

  电气

  陈设

  时间(月)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建筑大楼的条形图

  一种经常用来保证项目实现的作业计划方法是里标图。一个“里标图”表示完成项目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可以按其重要程度对里标作进一步区分,例如分成“重大里标”、“尺标”和“寸标”。负责管理各里标活动的经理们在提出的报告中一般将各种里标图结合运用。

  □ 单件小批车间作业计划

  当一生产车间握有一些定单,并把承接的一项定单作为一个“小型工程项目”处理时,就是单件车间作业计划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每项定单的生产路线应分别制订,每项任务要保持单独的记录,在系统中每项任务的进度都要严格地加以监督。这并不是说在这种系统中这种产品不能与其它产品一起成批地加工;确实,在许多情况下个别定单在经过各个加工阶段时,是与其他定单结合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它们的完成进度要求不同,在过程中投入的材料和服务不同,在通过系统时它们不大会在同一个时刻里取同样的加工路线。

  对单件小批作业计划来说,有六个重要项:

  (1)任务到达的方式;

  (2)车间中机床的数量和种类;

  (3)车间中的人员数;

  (4)车间中生产任务流动的模式;

  (5)对机床分配任务的优先规则;

  (6)作业计划评价的标准。

  1、任务到达的方式

  在计划员的办公桌上,任务成批到达,或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按某种统计分布到达。前者称为静态到达型,而后者称为动态到达型。静态到达并不意味着顾客们在同时提出订单,而只是说把这些订单放在一起安排进度,一个生产管理员一周安排一次作业计划,在为下周安排的订单未到达齐备前他不再安排任何任务,在动态到达的情况下,生产任务随到随安排,对生产车间的总计划表在不刷新以反映这些追加的生产任务。

  2、车间中机床数量和种类

  车间中机床数量的多少明显地影响作业计划的程序。如果只有一台机床,例如一台计算机,作业计划安排问题将非常简单。反之当机床数量及种类增多。如果各种生产任务将经由几台机床的加工才能完成,则作业计划安排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

  3、车间中人员数

  不同的单件小批车间的一个关键性的区别点是工作中可用的人数与机床数的对比。如果人多于机或人机数相当,则该车间属于有限机床系统。如果机多于人,那就属于有限劳动力系统。对有限机床系统进行了颇为大量的研究,然而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在实际工作中有 劳动力系统更为普遍。在研究有限劳动力系统中,主要考虑的是利用一人多机操作以及确定对机床配备工人的最优方法。

  4、车间中生产任务的流动模式

  由于车间中任务流动模式的不同,可从定流车间一直到随机路线车间等。所有的生产任务按照同样的路线从一台机床到下一台机床,这种情况称为定流车间,从一台机床到下一台机床的流动都不一样的流动模式称为随机路线车间。在现实生活中牌这两种极端的情况是少见的,绝大多数车间介于两者之间。一个车间在多大程度上是定流动车间或随机路线车间,能够用生产任务从一台机床的流向下一台机床的统计概率来确定。

  5、对机床分配任务的优先规则.

  在某些机床或工作中心上先安排哪一个生产任务的规则就是优先规则。简单在优先规则有:例如,先承接的任务先做,最短加工周期的任务先做,最先交货的任务先做等。

  更为复杂的规则有:例如“每项未完成作业的松驰时间”,“对总工作时间具有最短的加工时间”,以及“迟后费用与加工时间比”。

  工业中常用的是哪些规则?理查.康威认为当考虑的是工作必须如期完成时,以下的规则是广泛使用的:

  (1)最早交货的任务优先安排。

  (2)最少松弛时间的任务优先安排。松弛时间是交货期前还余下的时间减去待加工时间。

  (3)在该机床上规定完工期最早的任务优先安排。容许在车间中加工的时间在该生产任务的各道工序中等分配,从而得出在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完工期。

  (4)每项未完成的工序具有最少松弛时间的生产任务优先安排。

  虽然如此,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分配任务的规则差不多都归成为最长加工时间的规则,即最长的任务第一,次长的第二,以此类推。理由是许多任务的安排顺序以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为基础,而重要性又往往与加工时间成正比,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工答应较优先安排。

  没有一条规则能对每种状况来说都是最好的。最后的抉择依赖于按照按照作业计划评价标准来检验某条规则的效果的优劣。

  6、作业计划的评价标准

  一个特定的作业计划能以生产任务的出色完成程度、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以及达到企业整个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对作业计划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生产任务的出色完成方面,用的提所谓局部标准。特别是大量研究了不同的优先规则在达到事下这种评价标准中的优缺点,例如安排一定数目的任务由一台或几台机床加工使平均工作流程时间及平均任务延误时间达到最小。

  以下我们就一个包含四项任务必须在一台机床上加工的简单的作业计划考察其评价标准。用作业计划的术语来说,这类问题叫作“N种任务──一台机床问题“或简单地写做N/1(N=4)。这在问题在来理论上的困难随着机床数增多而增加,而不是随任务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N的唯一限制是它必须是一个确定的有限数。

  各任务加工时间如下表所列。优先规则是:(A)根据任务的最小松驰时间安排各任务的次序,松弛时间指在保证任务完工期必须投产前还剩下的时间数;(B)根据最短加工时间安排各任务的次序。评价标准是:(A)最低平均流程时间。流程时间指该任务花费在车间中的时间:(B)最低平均延误时间,延误时间指的是任务交货期前剩下的时间和流程时间的差。

  任务 完工期 加工时间(天) 松弛时间(天)(完工期一加工时间)

  A 4天以后 3 1

  B 9天以后 6 3

  C 5天以后 5 0

  D 9天以后 7 2

  根据最小松弛时间优先安排的规则,任务按C.A.D.B顺序安排。应用这些规则以评价标准表示的结果见下表,表内的流程时间借助于图A中的进度图而得出的。

  任务 流程时间 应完工时间 延误时间完工期一加工时间

  按最小松弛时间规则

  A 8 4 4

  B 21 9 12

  C 5 5 0

  D 15 9 6

  合计 49 22

  按最短加工时间规则

  A 3 4 0≠

  B 14 9 5

  C 8 5 3

  D 21 9 12

  合计 46 20

  平均流程时间:49/4=12 1/4天,平均延误时间:22/4=8/2天。

  ≠任务提前一天完成。

  回过来看作业计划的效果,可注意到最短加工时间得到的效果较好,无论是以流利时间为标准或以延误时间为标准都较好,这是偶然的吗?不是的,因为能用数学证明最短加工时间规则不仅比最小松驰时间规则能得到较短流程时间和较短延误时间的作业计划,而且对这两项标准而言都是最优解。不仅如此,对N/1情况而言,最短加工时间规则所得的解,即使从其它标准来看,也是最优解,事实上,这个简单的规则是如此权威以致被称为“所有排序课题中最重要的概念。” 最小松弛时间: 任务完成

  任务

  任务加工时间(天)

  累计时间

  0 5 8 21

  最小松弛时间: 任务完成

  任务

  任务加工时间(天)

  累计时间

  0 5 8 21

  再复杂一点的是N/2型车间流程形式,即两种或更多的生产任务必须以同样的加工顺序在二台机床上加工。如N=1情况一样,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有一种能得出最优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作约翰生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排出每项任务在每台机床上的加工时间。

  (2)选出最短加工时间。

  (3)如果最短时间是在第一台机床上,则最先做这项任务,如果最短时间是在第二台机床上最后做这项任务。

  (4)重复(2)、(3)步骤直到所有任务都安排完毕。

  这些步骤可以用四项任务经过二台机床来说明。

  第一步,列出加工时间。

  任务 在第一台机床上加工时间 在第二台机床上加工时间

  A 3 2

  B 6 8

  C 5 6

  D 7 4

  第二步和第三步,选出最短时间并进行安排,任务A在第二台机床上加工时间最短,因此安排它放在最后做。

  第四步,重复二、三步,任务D在第二台机床上时间次短,所以安排它在倒数第二做;任务C在第二台机床上第三短,所以安排它在最先做,任务B在第二台机床上最长,所以安排在第二做。

  归纳起来,安排顺序的解是C至B至D至A,而总流程时间25天为最短。同时总空闲时间及平均空闲时间也是最短,最后的作业计划安排见下图。

  机床1 任务C 任务B 任务D 任务A 空闲可安排其他工作

  机床2 任务C 任务B 任务D 任务D 任务A

  0 5 11 19 23 26

  累计时间(天)

  约翰生法能扩大应用于N/3情况以求得最优解,当定流车间流程安排问题超过N/3时,就不能用分析方法示最优解,原因是即使这些任务到达第一台机床时是表静态的,但作业计划安排问题接下来就变成是动态的,并在后道机床前形成了一系列排队。本章补充中的排除讨论了在“动态到达”情况下的作业计划方法问题,不管怎样,无论在静态或动态下,蒙脱卡罗模拟法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各种优先规则的相对优缺点唯一方法。

  □任务分配方法

  线性规划中解决运输问题的特殊方法能用在单件车间作业计划中,将任务安排到工人、安排到机床等。像约翰生法一样,这种方法是既“快而烦”的,它能应用于具有下列性质的问题:

  (1)有必件事要安排到几个对象。

  (2)每件事必须安排到一个对象,而且只安排到一个对象。

  (3)只能以一个标准衡量──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或最短完工时间等。

  二、成批生产作业计划

  成批生产是为完成某项特定订货或满足某种持续的需求而制造有限数量的同种产品。当这批产品生产完成后,生产系统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

  艾龙列出三种类型的成批生产:

  (1)一批产品只生产一次;

  (2)一批产品根据需求的提出不定期的重复生产;

  (3)一批产品炒满足持续的需求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定期地重复生产。

  第一种成批生产的作业计划问题非常类拟于单件生产的情况,主要的区别是制造一批产品比制造一件产品占用某些设备的时间较长。其它作业计划系统的区别是:在成批生产中有把批量分小的可能性,以及在成批生产中可选择先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另外两类成批生产通常同为本厂成品储存进行生产的系统相联系,在这里订单或者是直接来自储存点或批发部,或者更多是这种虽在消费发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前由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这种情况下的成批生产,使经理们在确定恰当的作业计划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因为必须满足客户交货期的压力解除了。但另一方面却对产生作业计划增加了复杂性,因为不仅要作出进度决策,而且还要作出批量决策,而这些决策相互又有联系,批量大小决定生产周期,生产周期又进一步影响生产作业计划以及其他产品的批量。

  □ 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耗尽时间法”

  “耗尽时间法”可用来确定使用同种设备的一组产品的生产时间。“耗尽时间法”是指已安排的产品生产时间,加上库存中已有的产品足已满足这项产品的需求。这种方法的基本目标是平衡生产能力如设备台时的利用,以达到对所有产品使其“耗尽时间”都是一样的,因而在这组产品生产上所作出的努力是均衡的,而不是只集中注意必种产品而忽视了其它产品。

  三、大量生产作业计划

  虽然大量生产常被当作是汽车生产的同义语,但在其它方面看来使用得也 很广泛这里只举一部分例,如电子元件中的电阻器的制造,器械和钟表的制造和装配,可把大量生产看作是成批生产的一种极端情况。在大量的生产中常见的是专用设备、专用工具以及流水生产。

  对这点可能有不同意见。但是纯粹的大量生产是罕见的,因为即使是很大规模的经营也允许在制造的产品上有差异。就这样,当通用汽车厂制造并装配雪佛兰牌汽车时,每辆汽车可能有某些特点使它与生产线上的、前一辆或后一辆车有些不同。因此,在定义大量生产时不能对产品质量的均匀性作出过分严格的要求。

  大量生产作业计划所用的方法在很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技术。如果主要是手工操作或使用生产线,如电话制造的装配阶段,作业计划安排成为一个为达到要求的出产速度,确定对操作者的工作时间,并且随即在生产工人中均匀地分配工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前面讨论过的平衡装配线的方法将是适用的。

  除了在许多大量生产经营中提出的平衡问题以外,还有物资流在变换(加工)点进出的协调问题,也就是这种物料变换是在一台大型的机床上进行,还是在不同部门中经过必个阶段,或是在一条装配线上。从管理上看,力求避免在开始的加工点上过量的原料储存,在各个中工阶段过量的在制品储存,以及加工结束后过量的成品储存。同时管理又要求原材料、零部件及成品有足够的数量,能经常用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要达到这种平衡,需要提出一些关系到原材料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在达到这种平衡,需要提出一些关系到原材料订货、零部件完工期以及成品运用入库的分支作业计划。在储存费用昂贵的大型产品生产中,生产作业计划必须与厂外装货单位的运输作业计划相紧密衔接。

  在大量生产作业计划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是平衡线法,它使用了“例外管理”的概念,它力图在生产过程中及早发现落后因素以避免最后成品的延迟发货。由海军特种工程办公室提出的平衡线法由下列四个要素组成:

  (1)一个称作“目标”的表示累计交货的进度表;

  (2)一个生产计划;

  (3)一张进度图;

  (4)进度与目标的比较涉及到进度与目标平衡线。

  这些要素正常的是依次应用,但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以树形显示的计划作业进度,它表示了原材料、零件、制造阶段、组装和总装及其有关的提前资料。

  四、连续加工的作业计划

  在连续加工工业中要把作业计划从综合生产计划中引伸出来是极端困难的,因为所要求的产品各类构成及生产次序一般都由生产计划决定了的。例如在一个炼油厂中,一个最优的作业计划能够根据线怕规划的单纯形算法考虑生产能力,存储费用和利润以得到各种燃料油产量及其搭配。这样,作业计划问题就成为一个从原油蒸馏经过温和和储存到控制炼油过程的问题。典型的作业计划问题如优先问题顺序问题、评价标准问题基本上在事先就已经解决了。

  一些公用事业例如发电厂在作业计划中遇到一些有兴趣的问题。这种运营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出产的产品不能贮藏,但它必须总是能满足持续而又变化着的需求。

  某发电厂可能经历了一个一周的需要模型,要做的工作是对发电机作业进度安排,使为了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动所必须的启动、调整、关闭操作的运转费用达到最小。作出这种决定的一般基础是在各个出产水平止的递增费用与改变水平的递增费用相适应。这种费用的比较用计算机来作是很合适的。事实上许多电站使用计算机操纵系统一负荷的情况,决定在各机组内发电量的分配,并输送控制脉冲至各个机组。

  地下采矿也有一些颇有意思的作业计划问题。因为操作必须沿着一个变动的工作面循环地进行。但是,由于每个采矿操作的时间随矿层性质的变化。这些操作占用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面的。幸而对循环的时间差异给以足够的观察,有可能得出统计分配,这种分配能用作为排队论分析或模拟分析的输入。用这种分析得到的数据能制订出有效地在工作面分配人力机器的作业计划,并以此确定运输设务的时间及顺序表。

  五、标准化服务的作业计划

  标准化了的服务的作业计划,是以设施来定位而不是针对特定的顾客,运输行业就是这种情况,它的到站或离站时刻表──至少在理论上──是必须严格执行而且很少具有为了满足任何个别顾客的要求的机动灵活性。在为了机关学校成员提供的伙食服务以及政府部门的服务运行中也有类似的非机动性。

  作为服务系统作业计划的举例,我们最后考察两种很不相同的运输问题,而这两者又是公众所极为关心的。它们是校车及航空线的作业计划。

  1、校车作业计划

  校车作业计划的总目标是使路线的数目最少,单位里程费用最低,没有超载的车辆,并保持每班运行时间不超过某处可接受的水平。安吉尔和其他人对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二步进行的方法。第一步是搜集有关学生的资料,并将学生分至各搭车点。然后从地图上查得各停车站之间的距离并算出运行时间,然后再应用数学规划算法求得各成对的停车站之间的最短路程。还要取得车辆的数量和容量,以分钟表示的最大路程时间,每个学生的上车时间,以及每个车站允许的额外时间,它也包括有关路线安排作业计划,它基本上是用数学规划程序,使各成对的停车站能以最低的时间和运行距离相组合,作业计划的输出标明了每停车的学生数、车辆到达时间、停靠时间,它也包括在关路线安排的各种因素的摘要数据。

  2、航空线作业计划

  运输行业的航空部分遇到的是一种最复杂的标准化服务情况。航线作业计划基本上是排出单线航程,并对此指定特定的飞机飞行路线,由于飞机的飞行时间、加油时间、维护时间等都是可变的,安排的起飞和到达时刻并不是经常准时的,除非容许时间大大地超过这些活动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航空线中遇到的作业计划问题还超出设备本身的范围以外,例如空勤人员的进度安排就是一大问题。驾驶员的工资很高,因而对经理来说必须使他们的飞行技术在每月都得到充分发挥。同样,也需要使女乘务员的工作保持和合同规定的工作量相符。并且一般说来还要避免空载返航,以及避免航线上工作人员在运输途中因临时过夜留宿而支出费用。

  按照作业计划的特定技术,许多航空线上都正在使用计算机化的蒙特卡罗模拟模型作为安排其设备、人力和维修力量的基础。这些模型具有同时处理各有关因素的能力,并可进行实时模拟以迅速作业有关进度的决策。用例子来说明:假如有一架飞机在运输途中,由于暂进要小修理而着陆。作业计划系统注意到这点并借助于模拟决定:是否应调度另一架飞机去完成这一航程。进入这项决策的将有:原有空勤人员如何处理,后备飞机运用后对其他航程的影响,当然还有完成修复预计需要多少时间。

  飞机起飞和着陆的作业计划也能够中以模拟,飞行控制人员使用示波管显象装置按实际存在的空中交通及气候条件评价不同的到达路线、跑道、盘旋型式。采用这些系统的先进技术可能得到模拟飞机在空中和地面上的变化位置的连续不断的图象的显示。

采编:www.pmceo.cOm

篇2: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产品制程设计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产品制程设计

  进行产品设计,必须从市场、有关工程技术学科以及生产职能等三个方面取得大量的资料与信息。由于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地确定整个产品的规格,生产系统因而也就基本定局了。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缺乏生产观点,那么生产时就将耗费大量费用来调整与更换设备、物料和劳动力。如果产品设计得好,将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增加利润并增强它的竞争能力。一个良好的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会迅速地体现出来。但由于其它企业也逐渐掌握这种技术,企业便不再能独占因使用这种工艺过程所获得的利益。许多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都十分注意产品设计的细节,以便设计出造价低面又畅销的产品。

  工艺过程的选择,同样会影响到生产系统和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制造业和连续生产工业中,选择主设备是一项主要的经济决策,必须考虑到和权衡需求增长情况、技术上的新发展,以至于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在服务行业和其它劳力密集的工业中,生产的主力是劳动力,工艺过程选择的重点是转向研究操作程序。而在有些服务系统中,生产的主力是劳动力,工艺过程选择的重点是转向研究操作程序。而在有些服务系统中,选择适当的设备往往比制造业还重要。例如,自动洗车业、航空公司及洗衣铺就是这样的一些行业,几乎全靠正确地选择好设备。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除了要做好同生产直接有关的工艺过程选择外,辅助过程的选择也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成败。最常见的辅助过程要算是广泛应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它需要购置或租用计算机。选择计算机却始终是件充满困难的事情,这不仅是由于它费用昂贵,还由地它的选择与运行,需要一套与一般组织工作所不同的特种技巧。一般说来,一个经营成功的企业都知道在它的主要技术方面,哪些能够做到,哪些则做不到:一个钢厂知道如何生产钢材;一家信托公司知道如何借款和投资,但唯独只有计算机制造厂才知道这种高级产品的来龙去脉。

  一、产品设计

  在生产主管人员的眼中,产品设计活动的关键是输出产品的规格。这些规格为一系列决策提供依据,包括购买原材料,选择设备,配备工人,甚至包括决定生产设备的规格与布置。

  一般认为产品规格就是蓝图式工程图,其实它有很多不同形式,从高度精确的数量说明直至相当灵活的指导准则。

  □ 产品的选择

  产品品种的选择与产品设计的决定是完全不同的,但这两者往往又是互相交叉、缠合在一起的。例如,对一个钢铁企业,增加一个新的合金钢品种,既要进行产品的选定,又要进行产品的设计工作。从另一方面看,更为典型的是,产品选择阶段只是得出最终产品的“骨架”冷藏设备制造厂,可能认为分设一个家用冰箱制造部分对企业将是有利的,或者一个烟厂变为增加一种“小雪茄”的新品种是合适的。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大致上已经掌握生产这些新品种的一般技术,在选定产品时不需对产品设计要素进行详细的调查。

  □ 初步设计

  不论产品设计程序中有没有这么一个独立的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往往要拟订出若干个能概括所选产品特征的不同方案。如果冷藏设备制造厂决珲准备生产冰箱,那么它将遇到冰箱形式、贮藏容量、所用电机尺寸等方面的问题。在初步设计中一般地要确定产品的重要特性,如可靠性、可维修性和使用寿命等。

  □ 最终设计

  在最终设计阶段,要研制和使产品定型,并修改设计中的“缺陷”,从而在工程上确保产品的完美。因此,产品最终设计的输出包括:产品的整个规格,零部件,如系制造产品则还应包括装配图纸,后者提供进行生产进所需的尺寸依据。此外,产品设计的详细程度要考虑到产品的类型而有所区别。当生产汽车时要精确规定汽车底盘所用钢材的张力、发动件零部件的公差、闸衬的构成与厚度等等。相反,在医院治疗患者所作的最终设计就不能如此预先作详细的规定,因为对患者的确切治疗必须在“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具体地明确。

  这时,还必须从成本、费用的角度考虑不同方案的效果,并且,要进行权衡行失的比较。在选择产品的结构与材料时,更是如此。这种权衡得失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即便不算很精密的产品如家用冰箱,就有约500个零件。可以想象到,每个零件都有不同制造费用的方案供选择。进行分析时,典型的考虑是零部件的可配合性和简化。

  “可配合性”是指零部件在运行中的配合与适当的联接。配合性问题,不仅发生于需要紧密配合的场合,也发生在受应力作用下需要有同样反应的场合。吊桥的部件不仅要很好的装配,并且,要求它们在遇大风侵袭时,有相同的张力,而且有相似的膨胀系数,以便在冷热变化时能作相同的胀缩。

  “简化”是指消除那些会引起生产费用增长的因素。简化问题主要发生在制造方面,例如那些无关紧要的圆边和非标准化的孔径尺寸会赞成生产中“薄弱环节”,并在使用过程中给维修带来不方便。在服务业中,“简化”主要同样这样一些问题有关:如职业介绍所中表格的设计;旅客行程路线的安排如空运站中的行李提取等。

  除了上述的比较共同的活动以外,某些组织还采用较正规的产品试验方案,并在最终设计阶段中安排重新设计的活动。对于消费品,产品的试验可以采用市场试销的形式;对于武器系统来说,可采用试射的形式。无论是那种情况,事先必须作好充分的计划与必要的准备。产品重新设计一般在样品试验后进行,工作量大小要根据试验结果来决定。如果再设计工作量大,产品设计必须从初步设计开始,重新进行一个循环;如果变化不大,可稍作修改后即投产。应注意的是,有时小的局部的修改,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变动。

  □ 计算机辅助设计

  产品设计中的一个新发展,是人和计算机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统一体,从事产品的设计。这种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搞出一个产品的轮廓设计,并迅速地反馈到产品技术要求上去,以便达以符合运行条件和其它结构上的要求。从程序角度看,这种设计方法要求设计人员使用“光笔”,在计算机控制的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绘图形,计算机通过预先输入机内的程序对图形进行译释。程度执行完毕后,计算机将显示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工程师可将它放大或从任何角度加剖视。需要时,设计人员可直接修改图形、或是增减一些线条、或是改变参数、或是变更方案的说明。如果认为所显示出的图形是合用的,那么可以借助于图象处理的装置,产生一个永久性图形的复本。设计工作完成后,工程师可以命令计算机制出自动绘图机或机床所使用的控制带。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地用于各种设计工作,包括飞机、汽车、船舶、变器与电路等各方面的设计。目前,软件与硬件两者价格都较昂贵,一般只有大企业才用得起,很可能在CAD的研制费被摊完以及分时的大计算机价格下跌后,计算机辅助设计才能被小企业普遍使用。

  □ 可维修性与可靠性

  “可维修性”是指经用户适当的努力可以保证产品或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制造厂或特约修理部门提供所必需的服务,保证用户有一定的备件储备量,以及有现成的维修文件。维修性好的产品设计往往体现在产品易于拆装、便于到达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更换零件的部位。开关、阀门、带刷的电动机、油杯等应处在易于到达的地方,并装有便于开启的盖子。对于确保“可维修性”的方案,要作“保守设计”,亦即要使用比正常功能更好的零件。这种做法养活维修工作量,但会增加生产成本。

  对用户感到不满的可维修性的考虑往往是在事后进行的。虽然,好的产品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好的维修性,但常常还要针对用户的意见修改相应的产品模型。显然,这种做法会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为要重新换工具、增加检验和进行某些修改以补偿维修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可靠性”可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能运行一定时间的概率或可靠程度。例如,一个继电器的可靠性可定为0.9999,但其试验必须符合以下各项条件:运行时的输入电压为直流24伏,环境温度为0度到80度,温度小于90%,外壳保持封闭,工作次数不超过100万次,寿命不超过五年。

  如果零部件是互相独立并且数量极大,那么要使这个产品达到高的可靠性异常困难而艰巨的。这上点可以从如下的基本统计概念上去理解。当一个系统运行的结果取决于一系列统计上相互独立的串联单元的工作状况时,那么输出结果能获成楞的概率是这一系列独立单元成功概率的乘积,因而,如果一个动作的结果取决于两个串联继电器的工作情况,并用这二个继电器的可靠性为90%,那么成功的概率是0.90×0.90,即81%。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零部件更多的更大的系统,譬如像宇宙飞船。假如说它有1000万个“零件”,为了简单起,又假定在本例中所有零件都是统计独立的。要使宇航成功机会达到90%,则这一千万个零件的平均可靠性必须达到*10000000=0.90,即*=0。99999999。这只是假设每个零件只起一次作用。现在,假设每个零件起作用的次数为100次,那么每个零件的可靠性必须增加到0.999999996。

  由于大部分零件的制造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并且某些部件对系统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于是在设计上常常采取冗余的策略。其方法可以是采取并联重复部件,如增加油箱和电源装置,或者是采用多种措施,例如除自动控制装置外再增添手动的人工代作装置。

  为了安全起见,很多设计人员往往不考虑按照统计上所要求的可靠性来建造某些系统,而去追求更高可靠性。历来的传统,人们往往嘲笑工程师,特别是结构工程师,他们在设计桥梁时,花了很多时间作应力计算,直至小数点后四位,然后为了安全又乘上一个大达四倍的安全系数。

  □ 组合设计

  仅仅生产一种型号产品的企业是非常少见的。在美国,特别是在竞争日益剧烈和市场被分割争夺的情况下,大多数制造厂家都生产很多品种。这显然要影响到产品设计的机能。生产管理必须要寻求新的途,使企业的一系列产品能经最低的成本设计并生产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组合设计。这种方法的精髓在于研制出一系列标准设计或积木组件,它们由各种零件或支组件组成,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设计中。从分析的观点来看,“组合设计问题”包括研究每一个积木式组件应包括多少零件和支组件,在采用组合设计时每种积木式组件需要多少。其目的是作出这样的设计,使得生产成本、存贮费用、用户耗费、维护和修理费用都能达到最低。

  采用标准组合件的优缺点

  优点 例子

  对任何一种销售来说,只需要存贮少数几种标准化的设计 程序设计的组合往往只包括几种子程序,它们可用来组成多程序;少数几种

  对于少数几种标准零部件的方法,使修理工作简化 修理人员只需保持少数几种类型的标准组合件以加速修理工作

  由于可以从一台机器上拆下零件去修理另一台,机器,使检修机器变得方便 标准化的积木式组件,可以从一架不能修复的飞机上拆下来,用来修理另一台雷达拖车

  便于增加产品品种 可以用已设计和试验好的标准化的支组件,来制造和装配新型号的计算机

  便于适应各类市场的需要 采用不同选型以适合各种汽车销售的需要

  多用了可以省去的零件 在配套零件中要浪费多余的螺钉螺帽

  多用了零件,增加了运输费 多余螺钉帽一样要花钱来加以包装和运输

  积木式组合件的内部连接往往比较复杂 计算机中的积木式组合件的底板连线很费工,要使它可靠,要增加费用

  二、工艺过程的选择

  □ 工艺过程选择中的技术决策

  工艺过程选择可以看作为同下列问题有关的一系列决策;产品制造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工艺过程系统的一般特性,专用设备的选用,产品特有有工艺流程。这些决策,包括大的技术选择、小的技术选择、专用部件的选择、特有的工艺流程的选择,综合于下表中:

  工艺过程选择中的技术决策

  一般工艺决策 决策问题 决策产量 决策依据

  主要技术选择 转变的潜力 产品选择;物理、化学等定律;科学知识状态 技术专家

  次要技术选择 不同转变过程选择 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工艺情况;环境因素,如生态学与法律的约束;主要的组织工作;总的财务与销售力量 研制报告;技术专家;组织目的;长远的市场预测;数学规模;模拟

  特种部分选择 专用设备的选择 现有设施;不同设备方案所需费用;预期的产量水平 工业报告;投资分析,包括:自制-外,损益分析,现值法;中等期限的预测

  工艺流程的选择 生产路线的选择 目前生产布置状况;产品的统一性;设备的特点 产品规格;装配卡;路线卡;流程卡;设备手册;工程手册

  1、主要的技术选择

  基本出发点是:产品能否制造出?是否具有制造产品所需的技术?这些问题都没有考虑到经济上的可行性;它仅研究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规律,但是经济上的问题是必须回答的,哪怕笼统一些,也必须在选定前予回答。在投产前,则必须作出具有结论性的回答。

  由于技术复杂性增长得非常迅速,使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超出了学术上兴趣。确实,当前的大量研究工作侧重强调作了正确决定,通过技术上的突破使企业从无能为力的危机中解脱出来,取得经营上的成功。然而,从可能性达到可行性,往往还得经历一段漫长的道路。人们固然可以点铁成金、石中取水并漫步火星之上,但这些从经营角度来看,是无利可图的。一般说来,在生产较新奇的产品的企业里,生产厂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技术专家,在小的技术选择未作出之前,他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2、次要的技术选择

  关于次要的技术选择上的复杂性,可以从下例看出,这个例子是两片金属材料的成型、连接和精加工过程的不同工艺方案。

  制造硬件的基本工艺过程

  铸造与造型 切削加工 成形法 装配(组合) 光整(完工)

  砂型铸造 车 锻造 焊接 清洗

  壳型铸型 钻 拉伸 铜焊 喷砂清理

  模浇铸法 铣 穿孔 电焊 倒角

  压铸 成形 冲边 机械固定 油漆

  永久铸型 切断 拉制(轧制) 粘结 电镀

  粉末治金造型 镗 滚压 压装 热处理

  压实造型 磨 成形 冷缩配合 抛光

  连续造型 珩磨 精压 精抛光

  挤压成型 成型锻

  喷射造型 旋压成形

  层压成型

  □ 专用设备的选择

  在工艺过程确定以后,下一步要考虑的是设备型号与制造方案的选择。在某些场合下,“小的技术选择”所提出选用的设备或系统,仅仅只有一个供应厂商,而在另一些场合中可能有各种型号的设备供选择。特别是在后一种场合中,要应用投资分析法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评价,如初始费用,单位运行费和折旧费期限等。除了上述这些考虑以外,经营管理方面还须注意到下列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1)在产品变换时的灵活性以及同其他设备配合上的适应性;

  (2)是否具备可替换的零件和特种工具(尤其是当设备由国外时);

  (3)供货厂帮助安装与排除故障的情况。

  (4)工人操作设备所需的特种训练;

  (5)正常的维修;

  (6)设备的安全状况。

  自动化是在专用设备选择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自动化主要表现于:首先,人对于机器和生产过程的监控,已为自动监控所取代;其次,实现这种取代需要一个闭环或反馈控制,以便在任何时刻控制机器过程的动作,其方法是向监控操作过程的“自动”控制装置输入数据。按照这个概念,自动化是与控制有关的一组概念,并且从下述意义上来讲还在发展着:它是在设备与过程的发展中的一个逻辑的和可预见的步骤。

  自动化的一般分类:下面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把实际工作中的自动化范围加以归纳。

  (1)原材料生产的自动化。

  (2)成型与装配自动化。

  (3)后勤与运输自动化。

  (4)服务业自动化。

  (5)数据处理自动化。

  □ 工艺流程的选择

  对于产品在工厂中的流程,如果没有充分的考虑,那么很难决定所需要用机器的型号和数量。在这一点上,工艺流程与其它的选择不同,它要体现出所出产产品的品种搭配的变化。例如,在单件小批生产车间中,不同产品的制造各有不同的路线,某些产品往往跳过现有设备的许多道工序。所以,在这种生产类型中,进行设备选择时,只能对工艺流程进行估计,故而在工厂设计中它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研究工艺流程时在使用某些生产管理工具,最常见的是装配图、装配卡、路线单以及工艺流程卡。必须注意:每种卡片都是有用的指导性文件,在生产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它可以用来提高操作水平。

  装配图是一种简单的部件分解图,把产品或部件分解为零件;装配卡,利用装配图所提供的信息,如何把零件装在一起,装配的次序,并且还常常有总的材料流动的模式。工序卡和路线单诚如其名字所指出那样、规定了一个特定零件的操作与工艺路线。它传输这样一些信息如:所用设备的型号、工具以及所应完成的操作。

  生产过程中不同产量下的策略,是同上述的一系统的决策是相互作用的。在生产系统中这些策略主要指不同的产量或运转量的方案;而在服务系统中主要是不同的服务方案。

  制造业中三种生产类型,单件、大量生产,提出了工艺决策过程的一项参考依据,如下表:

  主要特点 典型例子 典型的人力

  与设备比

  制造业

  单位的 一种产品一件一件制造 办公大楼建造,专用机床,卫星,船舶 高

  成批的 一定数量产品,一般按定货生产 定制的服装与家具 高

  大量的 质量均匀,产量极大(或无限)的制品 汽车、圆珠笔 中等

  连续的 主要物料连续生产 化工,石油产品,伐木 低

  服务业

  定制的 与顾客高度的直接接触与顾客一般接触 根据顾客身材裁剪,乡村商店,医师诊所,批发商店存贮顾客的商品,保险中间人(代理人)

  标准化的 与顾客高度的直接接触与顾客一般直接接触 服装商店,超级市场,保险公司批发商,医院的实验室,邮购服务

  我们以六十年代中期一个煤气制造厂进行的工艺过程选择,作为一个例子。该厂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正寻求大的技术创新。它可以考虑在它系列产品的某些型号中应用自动清洗炉或引进微波技术。为了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它必须采用自动清洗炉灶。为了取得优势,它必须研究应用微波炉的可能性。

  (1)主要的技术选择。对一个煤气制造厂来说,应用微波炉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微波的能量很容易透过玻璃和塑料,但一遇到金属表面就反射。当它被含有水份的物体吸收时,其能量即转化为热。微波穿透食品,使所有部分同时得到烹调。而传统的烹调炉灶,是由表及里的。

  实践表明微波烹调是可行的,已经在饭馆和自取食品的食堂中使用了几年了。虽然,煤气灶制造厂可能还没有技术专家,但是它很容易从工程学院,空间宇航企业和军事部门中聘到所需要的技术人材。

  (2)次要的技术选择。设计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产生出微波,在烹调方面最普通的方法是采用频率为2400兆赫的磁控管。虽然,有一个企业已研制出能产生900兆赫的三极管,但是磁控管已使用较久,并且看来是一个较好的方案。磁控管是昂贵的,由于它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需要有一个水冷或空冷系统来控制湿度。

  微波技术系无线电能,要受政府通讯委员会所颁条款的管辖,微波炉的最后设计必须保证其辐射的泄漏不会干扰无线电通讯。此外,过多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引起白内障,并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因而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是很关注微波炉的辐射问题。故而最后的设计也还要符合卫生、教育和福利部的辐射泄放标准。

  微波炉也属于电气装置,这还须经过保险公司的试验室的鉴定。因为炉内不发热,即使在使用中也是如此,而用户往往疏忽了这一点,不经心地把手伸了进去以致造成危险。因而制造厂必须设计好安全联锁装置来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技术上与法律上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还必须确保将来在市场上能获得畅销。从家庭主妇的兴趣方面来考虑,微波炉是有销路的。因为对主妇们来说,重要的是时间,而使用微波炉后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这能加速调煮冷冻仪器,这一点也是有利于销售的。

  由于制造厂还没有生产微波炉所需的设备,而这又是很贵的生产设施,因而搞一个试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制造厂应该先搞市场预测,或者市场模拟。

  无论如何,从长远看会有一个潜在的市场,而且,不仅国内有竞争,还有来自日本的进口货。为了取得盈利和竞争,煤气炉制造厂必须 它的产品品种中增加微波炉。

  (3)特种部件的选择。在产品品种中增加微波炉的最简便方法是,单独地生产这种炉灶,挂上工厂的商标,然而,单独地搞一种装置,像桌面炉那样,看起来象是另一种电气用具,它不属于原不的品种系列。一种更适当的安排方法是把微波炉作为一个完整煤气灶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种处理方法还可进一步细分,最直接的方法是用微波炉来取代原有的煤气炉。另一种较为昂贵的方法则是改为两个炉头,既有煤气的又有微波的,第三种可能扔方案,是在一个炉灶内把煤气的与微波的合成一个单一的系统,即合并成一个两用炉。这种合并的方案衽起来也并不。问题在于煤气部份的余热会使微波炉的电子设备过热,也就要增加防止过热系统或冷却系统,这种结合为一的系统的优点,是可以使仪器外表发褐,使它做到同烹调书上所要求的那样。

  要确切的选择一种产品型号,必须作好市场研究,并考虑现有设备的改装问题,以得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不论选择那一方案,制造厂商都要考虑本厂应完成多大的工作量。可以肯定地说,该厂决不能连微波管也由自己来制造,这将变得太复杂化。但它必须选择和决定,余下来的部份有多少应由本厂自制。如果工厂认为调整生产线和训练人员并不困难,可以保证盈利,那么整个底架结构和全部电子器件的装配都可以在本厂进行。也可以购入组装所需元器件,然后由工厂进行连接和装配。再有一种方案就是从日本的企业进口用于煤气灶的成套装置,也可以贴上本厂的商标作为单独的微波炉向外销售。

  装配工作量的最后抉择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以及预计能销售出去的数量。如果市场需求发展很快,那么最好购入成套元器件或组装件,以免使生产耽误过久。同样,如果缺乏潜在的市场,那就不宜化很多投资去建立自己的生产线。这里,可以应用损益分析、现值分析等工具进行经济分析。

  (4)工艺流程的选择。工艺流程的选择应使所得出的微波炉生产路线,同现有的生产线上的设备相适应。拟订过程卡、路线单、装配图等的标准文件往往要用到工程师手册和设备手册。

篇3: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生产计划制定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生产计划制定

  生产计划工作,关系着一个生产系统能否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一般说来,它包括对企业的生产品种进行预测,对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达到最有效地生产出所需产品。用较专门的行话来说,生产计划要寻求这样的一种生产率。它能

  满足需求,同时又使因劳动力变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存贮费用均能降到最低限度。

  生产计划工作常被称之为综合进度安排,以资区别于实现生产计划所使用的日程计划(作业进度表)。综合进度安排所涉及的都是--些比较大的、总的计划项目的安排,例如考虑所生产产品的品种与类别、进行特种销售、现有人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趋势,资源供应来源

  的变动,等等。进行长的计划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在-定期间内最有效地按排系统的能力,包括人力,材料与设备。综合计划的运用,乃是通过安排-一个标明各个确切的项目和生产日期的主进度表。根据主进度表,可以制订日程计划,开出具体的工作单和投料安排。

  一、生产计划的策略

  生产计划工作可以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只起消极被动的作用,即企业只是单纯地响应和试图满足对产品的需求。另一种作用是积极主动的作用,亦即企业力图影响或控制(操纵)需求。

  □ 对需求的消极响应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往往是"被动"的,只是满足既经提出的需求,并不企图去改变需求。一个新建的资本不雄厚的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与人力去改变价格。而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迅速发展中的公司,其新产品有需求量很大的市场,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尽量地增加产

  量,和获得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第三种情况是许多企业进行着经济上的竞争,在产品分工上相对协调,各个企业的产量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每个企业仅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并且各自能在接近最优生产率的情况下从事生产和经营。

  在企业只起被动作用的场合中,企业力图改变下列因素(变量,的大小及其组合以满足需求,这些变量(因素,是劳动力的多少,存贮水平,生产率,订立分包合同与产品品种搭配。

  有时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的术语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变量。"纯策略"的含意,是指在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生产输出。例如,当需求变化时,劳动力可以增加或减少,它与需求直接有关。这种策略特别适合于劳动量大的产品。另一个纯策略是在保持其它变量不变情况下改变生产率。而且劳动力变动的结果将会引起停工(工时利用不充分)或加班加点(负载过重)的现象。

  其余的纯策略是通过调节存储来满足需求,需求大时动用存储,需求小时补足存储,利用分包合同可以做到使储备降到最低的情况下满足需求,或用来解决"高峰懦求。例如,使生产设备保持恒定的生产率以满足最低需求量,对于超过这需求量的部分则通过分包合同

  来解决。改变产品的搭配可以使其它变量保持稳定。往往会发生产品品种供需不协调的情形。某些产品需求大,另一些需求量小。因此,要根据需求的变化重新分配各品种生产所需的资源,以平衡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这是多品种生产的一个主要论据。

  “混合策略”是同时变动两个变量。例如,在需求量下降时,可以同时实行两个措施,减少人力和降低生产率。

  □ 积极影响产品需求量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把企业作为只起消极被动作用的因素来看待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却在影响(改变)环境相适应环谭两方面都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例如,企业可以主动影响需求量,或选择一个非周期性的产品搭配方案,或者对某些定货缓期交货。

  在需求量小的时期,可以通过降价,加紧推销,采用各种刺激、鼓励办法与搞运动等方法来增加销售量。汽车在车型变换时进行削价,有利于刺激需求量上升。休假旅游胜地可采取减价办法来招揽顾客(例如有时旅游者并非休假者而是出席会议的人)。

  通过选择非周期性的产品,有可能稳定生产设备的负荷。虽然在冬季也可以借助于削价和别的刺激办法来提高对空调设备的需求,但更好的方案是在这不当景的季节中改变品种,如生产家用取暖用具。

  缓期交货,对保持生产稳定性是很理想的。它的成败取决于顾客是否同意接受所定的交货期限。在某些情况下,顾客不愿等待;有时,即便交货期比预定的要来得短,顾客也还要求提前交货。所以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才能,就是如何能说服订户乐意接受一一个范围变动较大的交货期。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刺激办法来影响用户,如打折扣和采用对过早交货与脱期交货处以罚款的条款等。

  二、预测方法

  为了拟订生产计划中的产量,首先必须进行需求的预测,这是计划的基础。有了这种预测就可以规划所需人力、材料、生产率和存储水平。

  预测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统计方法,它包括数量分析;另一类是主观的或直觉的判断方法,它主要依靠估计和判断。统计方法建立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它认为历史资料可用来预测未来并可运用过去数据预测未来的需求量。

  判断的方法要采用这样一些手段,如顾客的调查、销售人员的估计、与经济或消费趋向间的相互关系、技术进步以及舆论方面。实际上这两类方法是结合运用的。一种预测的方法是先进行统计预测,然后根据那些导致偏离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来作修证。或者是相

  反,先撇开企业历史资料进行预测,然后把它与统计分析进行比较,以确认或说明其间的重大差别。

  应用过去数据作预测的最通用而又较方便的方法是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与回归分析法。这些方法使用方便,管理人员只消应用一台计算器就足够了。即便是技术复杂而又费钱的预测方法,如复杂的曲线拟合、时间序列分析或蒙特卡罗模拟方

  法。在运用时也同样要依赖于这些因素,如市场的大小、潜在的利润、现有的分析人员。

  □ 影响需求的因素

  在大多数场合中,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可以分解为六个要素,一段时间的平均需求、趋向、季节影响、周期要素、随机变动和自相关(AutocorreIation)。指出了平均需求量、趋向、季节性影响以及围绕光滑需求曲线的随机变动情况。

  周期性的因素比较难于决定,因为间隔的周期长短是未知数,或者是形成周期的原因无法知道。对需求的周期性影响可能来自这样一些事件,如政治上的竞选,战争,经济情况或社会压力。

  随机偏离是由自然的偶然变动所引起的。当我们从总需求中把那些已知原因的需求因素剔除以后如剔去平均、趋向、季节、周期性与自相关,,所剩下的无法解释的那部分,就属随机引起的需求。当无法把引起这一需求的原因归入某特定源由时,那么它就属于自然的随

  机性。

  自相关表示事件的持续性──在任何一时点的期望值是同它的过去值密切相关的。在排队论里,队的长度是高度自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一时点上队是相当长的,那么经过很短暂的时间后,可以认为队仍然是很长的。

  当需求为随机时,一周的需求量同另外一周的需求量可以相差很大。如若存在高度自相关时,这一周同下一周的需求量是不能相差很大的。

  □ 简单移动平均法

  当对产品的需求不具有迅速增长之势和季节影响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来消除预测中的随机变动。虽然移动平均值常常是"有中心的",但是它可以较方便地运用过去的数据直接作下一时期的预测。下面来说明。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和五月的五个月平均中心在三月份,

  这就要求具有这五个月份的数据。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预测六月份,那么我们须重新安排移动平均值中心,从三月份推移到六月份。如若平均值不在中心而在前期,那么预测就方便了,当然这时精度可能差些。因此,我们若要应用五个月的移动平均值来预测六月份的需求,我们

  可以运用一至五月份的平均值。六月份过后,我们再用二至六月份的平均值来预测七月份的需求。

  虽然在应用移动平均法时选择最优的基期是很重要的,但在选用不同长度的期限时会出现某些相互矛盾的结果,移动平均期愈长,对随机变动的平滑效果愈好(这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当数据中存在着需求上升或下降的趋向时,平均移动值会表现出迟后于趋向的不

  良特征。因此,当期限短时会产生出振荡现象。但却较为接近实际的变化趋向。相反,取较长的平均期固然能得到平滑的响应,然而却迟后于变化的趋势。

  加权移动平均的优点是肯定的,可以体现历史数据的不同作用,但其缺点是容易“遗忘”过去时期的整个历史。

  □ 指数平均法

  上述两种预测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要求不间断地掌握大量历史数据。下节要讲到的回归分析法也有同样的缺点。在这些方法中,在进行一次新预测时,必须加进一个新数据和剔除一个最早的数据。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反映最新情况的资料比之过去的老资料,更能预示未来。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资料愈老其重要性愈差,于是指数平滑法就显得最合适,从而最早获得了应用。

  应用指数平滑汪是预测未来时,只需要三个数据:最近期的预测量,预测期的实际需求量及平滑常数。平滑常数决定平滑的水平和对于测量与实际数之差的反应速度。常数的取值是任意的,其值的大小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产品性质,二是企业经理为了取得良好的响应而作出的判断。例如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需求量相对稳定的标准产品,实际需求是与预测需求量之差的反应速度趋向于减小──可能只要百分之几,相反,若是企业根据经验感到需求量要增长,那么就应规定一个较高的增长率,经突出最近的增长趋向。增长量愈大,反应速度应愈高。

  一次指数平均预测所用的公式很简单,表示如下:

  Ft=Ft-1+a(At-1-Ft-1)

  式中:

  Ft=第七月的指平滑预测量;

  Ft-1 =前期的指数平滑预测量;

  At-1 =前期的实际需求量;

  a=所需的响应速度,或称平滑常数。

  这公式表明,一个新的预测量等于老的预测量再加上一个调整量,这个调整量是前期所作的预测量和实际之差的一个比例数。

  □ 线性回归分析法

  线性回归分析虽然计算起来比移动平均法难些,但当过去的数据是直线时,它是种非常有用的预测技术。不过,这方法中如何估算直线与数据似合的程度,构成为程序一个部分。

  三、生产计划方法

  生产综合计划的目的是确定存储的规模,总的劳动力和整个产量的产量。最常用的方法仍然包括图表方法。但也化了很大力量去发展数学方法和直觉推断的方法,以帮助计划人员解决繁难的日常事务。

  □ 图表法与图示法

  作出了计划期的预测后,生产计划人员可以根据累计的产品需要量建立图卡。为了满足这个需求量,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变动劳力、生产率和存储量拟订出不同的策略方案。选择方案的准则是要求费用最低。费用包括下述各个方面:

  由于储备量变动而发生的费用;

  存储费;

  由于生产率变动而发生的费用;

  工时利用不足;

  加班加点;

  或开两班、三班而引起的费用;

  由于劳动力变化而发生的费用;

  增加劳动力;

  减少劳动力。

  计划人员有时宁可不增加出产量,而通过外包或从对手或其他承包者那里购入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高峰需求,从而使本企业的生产稳定在合理的生产率水平上,外包费用是外购费用超过本厂自制成本之上的增加额。

  为了简短起见,我们用了为期六个月的进度安排。实际上,12个月的进度安排是比较正常而合适的,因为12个月度的计划能够展现出整个一年内的需求变动情况。假定我们已经得出了每月需求的预测,现有存储量为400个单位产品,对保险储备量所采取的政策是:维持在月预测值的四分之一的水平上,并得出了每月的有效工作天数。这些用来计算生产需求量的数据已列入下表第4行按每月预测值的四分之一计算。第5行是每月需生产的数量。对一月份来说,该月总需求中要扣去期初的存储量400个单位产品:需求量+保险储备-期初储存=一月份的需要量(1800+450-400=1850)。从计划目的来看,假定预测需求量是同实际需求量相同的。在很完美的预测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储备,因而期初储备量可供下月之用。所以,二月份的需要量是:需求预测(1500)+保险储备(375)-期初储备(450)=1425。其他月份的计算与此相似。短缺的数量则通过以后补足或从下月的生产初储备(450)=1425。其他月份的计算与此相似。短缺的数量则通过以后补足或补足或从下月的生产中来补足。

  综合生产进度安排

  行次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1 期初储存量 400 450 375 275 225 275

  2 预测需求量 1800 1500 1100 900 1100 1700

  3 累计需求量 1800 3300 4400 5300 6400 8100

  4 保险储备 450 375 275 225 275 425

  5 生产需要量

  (行2+行4-1)

  6 累计生产量 1850 3275 4275 5125 6275 8125

  7 有效工作日 22 19 21 21 22 20

  8 累计工作日 22 41 62 83 105 125

  现在,我们按着要试评一下能满足需要的不同生产计划方案。由于不同的方案的生产率、存储量、劳动力数量和分包合同各不相同,各个计划草的费用是不一样的。

  假定,有关费用的补充情况如下:

  生产成本=100元/单位

  存贮费用(陈旧过时、机会成本,等)=每月生产成本的1.5%

  标准工资率=每小时4元

  加班费=150%或每小时6元

  储备脱节的边际费用=每单位产品2凶

  (分包费用102元减去生产成本100元)

  雇用和培训费=每人200元

  解雇费=每人250元

  单位产品所需人一时=5小时

  四、计划的实现

  □ 主进度表

  在产品生产或服务工作中,继需求量预测和生产计划之后,要制定主进度表。生产计划要考虑到生产能力的约束、正常的工作班次、节日和假期等情况,拟订出一个可行的进度表。主进度表把生产计划理一步具体化,并通过按实际的订货和实际出产来修正落实它,并拟订措施以保持进度的切实可行。修正的主进度表成为详细理度计划的输入。详细的进度表现规定了工作何时开始,在何处进行,需要哪些物资、设备,需要多少人力。在电子计算机化的系统中,主进度表是物料需求系统的输入。

  哪些可称为生产计划,哪些该归入生产进度表,在许多方面是有明确界限的,期限是区分二者的最有效的标志。大部分工作生产进度表是以日、星期和月为基础的。如果对一个月以上的生产率、存储量作出决定,特别是涉及到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时,称为计划就更为恰当。当时间缩短到天甚至以小时为单位则成为调度,这里必须明确规定生产或服务将在何地进行,何时由何人执行。所以,按照时间顺序,计划变成了进度表,进度表又变为调度。调度之后还有加急处理。这就是必须准时完成的特急定货或者赶出误期的急着要的定货。本书把调度包括在进度计划中。

  生产计划中外部条件的假设如果不符实际,那么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例如这一章中讨论的生产率和劳动力数量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是假定可以任意雇佣式辞退工人的。但实际并不如此。因为劳力来源可能有限制;或受到工人技术专门化的限制;工会合同也可能限制雇佣或任意辞退工人。进一步来讲,劳动力的稳定是信誉和团结的象征。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可以认为在模型中假设的雇佣和辞退可能是有问题的,而最好的决策可能还是维持劳动力的稳定。

篇4: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三条 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二、机构与职贡

  第四条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

  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负责处理。

  第五条 公司下属生产单位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各单位的领导提任,并按规定配备专

  (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机楼(房)、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

  第六条 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单位行政第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生产的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第七条 各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审核、批准技术计划、方案、图纸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时,必须保证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技术运用的准确性。

  第八条 各职能部门必须在本职业务范围内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第九条 公司安全生产专职管理干部职责:

  l·协助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制度,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2·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3·制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生产中的劳动保护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5·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

  6·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及试运转工作。

  7·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其按时实现。

  8·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发放标准,并监督执行。

  9·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10·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第十条 各生产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协助本单位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处理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各机楼(房),生产班组安全员要经常检查、督促本机楼(房)、班组人员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工具等安全检查、保养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本机楼(房)、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在生产、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报告领导,迅速予以排除。

  三、教育与培训

  第十三条 对新职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机楼(房)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需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第十四条 对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电气、起重、焊接、车辆驾驶、杆线作业卜易燃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四、设备、工程建设、劳动场所

  第十五条 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第十六条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

  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引进国外设备时,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安全附件,必需同时引进,引进的安全附件应符合我国的安全要求。

  第十八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生产场地以及技术改造工程,都必需安排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三同时)。

  第十九条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组织工程设计和竣工验收时,应提出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报告,经同级劳资、卫生、保卫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验收,并签名盖章后,方可施工、投产。末经以上部门同意而强行施工、投产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设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通道平坦、畅顺,要有足够的光线;为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有危险的处所,必需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第二十二条 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 雇请外单位人员在公司的场地进行施工作业时,主管单位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实行工作票制度。对违反作业规定并造成公司财产损失者,须索赔并严加处理。

  第二十四条、被雇请的施工人员需进人机楼、机房施工作业时,须到保卫部办理《出入许可证》需明火作业者还须填写(公司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卜办理相关手续。

  五、电信线路

  第二十五条 电信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应符合邮电部安全技术规定。凡从事电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等工作人员,均要严格执行《电信线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条 电信线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架空线路、天线、地下及平底电缆、地下管道等电信施工工程及施工环境都必须相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具和仪表要合格、灵敏、安全、可靠。高空作业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由专业生产厂家和管理部门提供,并经常检查,定期鉴定。

  第二十七条 电信线路维护要严防触电、高空坠落和倒杆事故,线路维护前一定要先检查线杆根基牢固状况,对电路验电确认安全后,方准操作。操作中要严密注意电力线对通信线和操作安全的影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不准聘用或留用退休职工担任线路架设工

  作。

  六、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十八条 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贮存、使用、废品处理等,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守则和定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

  第二十九条 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地和贮存点,要严禁烟火,要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种的一切隐患。检查设备需要动用明火时,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在专人监护下进行。

  七、电 梯

  第三十条 签订电梯订货、安装、维修保养合同时,须遵市劳动部门规定的有关安全要求。

  第三十一条 新购的电梯必须是取得国家有关许可证并在劳动部门备案的单位设计、生产的产品。电梯销售商须设立有(经劳动局备案认可的)维修保养点或正式委托保养点。

  第三十二条 电梯的使用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合格证儿

  第三十三条 工程部门办理新安装电梯移交时,除应移交有关文件、说明书等资料以外,还须告诉接受单位有关电梯的维修、检测和年审等事宜。

  第三十四条 负责管理电梯的单位,要切实加强电梯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保养、年审等工作。发现隐患要立即消除,严禁电梯带隐患运行。

  第三十五条 确需聘请外单位人员安装、维修、检测屯梯时,被雇请的单位必须是劳动部门安全认可的单位。

  第三十六条 电梯管理单位须将电梯的维修、检测、年审和运行情况等资料影印副本报公司安委办备案。

  八、个人防护用品和职此危害的预防与治疗

  第三十七条 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例,为职工配备或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教育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懂得防护用品用途和性能的,不准上岗操作。

  第三十八条 努力做好防尘、防毒、防辐射、防暑降温工作和防噪音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进行技术改造或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按规定发放保健食品补贴,提高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第三十九条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要实行每年一次定期职业体检制度。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或公司安委会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第四十条 禁止中小学生和年龄不满18岁的青少年从事有毒有害生产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九、检查和整改

  第四十一条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公司安委会组织全公司的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各生产单位每季检查不少于一次;各机楼(房)和生产班组应实行班前班后检查制度;特殊工种和设备的操作者应进行每天检查。

  第四十一条 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本单位不能进行整改的要立即报告安委办统一安排整改。

  第四十三条 凡安全生产整改所需费用,应经安委办审批后,在劳保技措经费项目列支。

  十、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四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应每年总结一次,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迸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四十五条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落实总经理负责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安全生产机构健全,人员措施落实,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5·连续三年以上无责任性职工死亡和重伤事故,交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

  第四十六条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条件:

  1·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生产安全;

  2·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第四十七条 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

  第四十八条 发生重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含交通事故),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十九条 凡发生事故,要按有关规定报告。如有瞒报、虚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对触及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对事故责任者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及刑律者依法论处。

  第五十一条 对单位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最高不超过3%;对职工个人的处罚,最高不超过一年的生产性奖金总额(不含应赔偿款项),可并处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由于各种意外(含人为的)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厂房设备损毁或正常生产、生活受到破坏的情况均为本企业事故,可划分为工伤事故、设备(建筑)损毁事故、交通事故三种(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等制度由行政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订,并组织实施)。

  第五十三条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包括以下凡种情况,

  1·从事本岗位工作或执行领导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2·在紧急情况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企业或社会有益工作造成的疾病、负伤或死亡。

  3·在工作岗位上或经领导批准在其他场所工作时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4·职业性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死亡。

  5·乘坐本单位的机动车辆去开会、听报告、参加行政指派的各种劳动和乘坐本单位指定上下班接送的车辆上下班,所乘坐的车发生非本人所应负责的意外事故,造成职工负伤或死亡。

  6·职工虽不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或劳动的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负伤或死亡。

  第五十四条 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的伤害分为:

  1·轻伤:指负伤后需要歇工1个工作日以上,低于国标105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符合劳动部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所列情形之一的伤害;损失工作日总和超过国际105日的失能伤害。

  3·死亡。

  第五十五条 发生元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不含交通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1·一般事故,经济损失不足l万元的事故;

  2·大事故:经济损失满l万元,不满10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满10万元,不满100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经济损失满100万元的事故。

  第五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1·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2·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事故单位即向公司安委办报告。

  3·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安委办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故在15天内,重伤以上事故或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书》 事故调查处理应接受工会组织的监督。

  4·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5·以事故有责任的人作出适当的处理。

  6·以事故通报和事故分析会等形式教育职工。

  第五十七条 无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1·机动车辆驾驶员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和有关人员必须协助交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参加事故处理。事故单位应及时向安委办报告,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应即时报告。事后,需补写"事故经过"的书面报告。肇事者应在两天内写出书面报告交给单位领导。肇事单位应在七天内将肇事者报告随本单位报告一并送交安委办。

  2·加强员因公驾车肇事,应根据公安部门裁定的经济损失数额之10%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处罚款项原则上由肇事个人到财务部缴纳。处罚的最高款额以不超过上年度公司人平生产性奖金总额(基数1·0计)为限。

  3·凡未经交管部门裁决而私下协商解决赔偿的事故。如公司的经济损失超过保险公司规定免赔额的,其超出部分由肇事者自负。

  4·擅自挪用车辆办私事而肇事的,按第2款规定加倍处罚;可视情给予扣发一年以内的奖金或并处行政处分。

  5·凡因私事经主管领导同意借用公车而肇事的,参照第2款处理。

  6·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超时限两天属瞒报),每次加扣当事人三个月以内的奖金。

  7·开"带病车",或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或未经行政部批准驾驶公司车辆的人驾驶,每次扣两个月的奖金。

  第五十八条 事故原因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于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资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交由单位及主管部门处理。

  第五十九条 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徊私舞弊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于部、职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事故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l·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的。

  2·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3·不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听合理意见,主观武断,不顾他人安危,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

  4·对安全生产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

  5·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

  6·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备的。

  7·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不经心的。

  8·擅动有"危险禁动满志的设备、机器、开关、电闸、信号等。

  9·不服指挥和劝告,进行违章作业的。

  10·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第六十一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由公司安委办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公司以前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等如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技术规定执行。

篇5: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性。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约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末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二、设备管理内容

  □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 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

  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 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厂矿机动科传递。

  机动科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计算机,便于上级大公司机动部门的综合管理。

  (四)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厂矿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厂级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五)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六)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各大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

  厂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