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辉煌与梦想》的读后感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0-08-26

  《辉煌与梦想》的读后感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升起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68年辉煌的历程。

  长长的一部中国发展史,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彰显和升华的历程。中国人自古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古代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名句。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著名作家巴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她们,我就无法生存。”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到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志向;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到罗阳“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的壮举,爱国主义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爱国”这个词,已经融汇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四个全面”,为圆梦中国架桥铺路--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定器,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四者关系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三者共同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进程,同时三者紧密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一个是动力,一个是保障。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为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

  达到自己的梦想,最为直接的办法--读书。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读书不是唯一能够达到理想的办法,而读书是最直接通往成功的道路。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这就是固定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永远都是“明日复明日”,最后只会“万事成蹉跎”昨天是冰封记忆的一本书,而今天是书写人生的一页纸。

采编:www.pmceo.cOm

篇2:《白鹿原》的读后感

  《白鹿原》的读后感

  当年白鹿原的编辑高贤均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然后说出四个字“开天辟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终成文学巨著《红楼梦》。而陈忠实的《白鹿原》也是经历了众多磨难,历时六年才得以创作完成,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陈忠实用了两年时间准备,四年时间写作,在他44岁的时候开始准备,至50岁时才完成。

  在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那几千年的宗法氏族制度的儒家纲常思想紧紧地捆绑着中原大地,那坚硬的程度如同脚下的黄土,在沧桑变幻中总有一股断然执拗的自矜,渐渐地,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从历史舞台的C位挪移到旁位。也好,也不好;但一切不应该被历史的齿轮碾过之后,变成尘埃,所以,我们应该读一读《白鹿原》。

  小说开头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勾起了无限的想象,如同冰山的一角,解开了上世纪神秘的面纱。

  小说讲述的是,在这个神奇的黄土塬上的奇幻家族秘史: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地位,争斗不止--巧取风水宝地、毒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反戈、情人离散......其中,穿插着日寇侵华,三年内战,革命政变等等,一个白鹿原的变化,可以折射当时时代的影像,原来我们上一辈的老人经历过这么多的惊心动魄。原来口中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而是鲜活、血淋淋的生活。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年轻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年少轻狂的时候,读到这样的文字总觉得是大人们故作深沉的做作,直到过了许多年,浮沉在人海中,经历过分离死别,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时再翻开陈忠实的《白鹿原》,或许会浮现出十几年前读他时不懂事的场景,也能有更深的体味。

  《白鹿原》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善与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和天使:白嘉轩一生正直刚硬,但为娶那七房媳妇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偷换了别人家的风水宝地,还种植罂粟来发家致富;而表面虚伪的鹿子霖也有黑娃眼中可爱的一面......事实并非单纯的黑与白能够断定的,很多时候,是黑白交织的灰色地带,越成长越懂得参差多态乃是生活本源。

  漫长的一生里,总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当你的选择堆积如山,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清晰的轮廓。

篇3: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与我

  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与我

  《平凡的世界》与我

  女儿要读 《平凡的世界》,家里正好有新版的,那是给自己买的,准备再读!还未拆封,要不要寄给女儿,她会不会认真的读!还是寄给她吧,哪怕是有一点点感悟、所得!很期望她能在大学时代多读书,多积累!

  初识《平凡的世界》,缘于《读者》刊载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那个时候是不是可以形容为初识文学,也是没有成熟的不识人间情感的小丫头,我不记得我是否流过眼泪,也不记得是否感慨感动过!真的是“我们年轻时并不懂得;而懂得的时候,我们却不再年轻”!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遥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25日写完,十年磨一剑,路遥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路遥拿《早晨从中午开始》来祭奠那十年的苦难岁月。

  一个寒假,从姐姐的书柜里找到《平凡的世界》,那是姐夫学生时代买的第一版,那个时候,休息的时候,就躺在宿舍里看小说,或在不想听的课上偷偷看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种无聊、偷偷摸摸的状态下看完的。现在想来,很对不起它,对不起伟大的路遥、亵渎了伟大的《平凡的世界》!这也是,我在犹豫要不要把那套书寄给女儿,我是真的担心她不认真读,草草的读,带着年少的无知与轻狂,不懂得路遥,不懂得作品!当年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再去读张抗抗的《隐形伴侣》等等;法国作家亨利.古龙日《永别了,疯妈妈》,记得很深刻,在一个叫白大平老师的课上,我坐在第一排旁若无人的看着,课间休息,老师很无奈的拿起书,居然没有说什么,我居然也很心安理得,继续看!奇怪的是,那门科,我居然得了优,是因为老师喜欢读书的女学生吗?

  确切说,大学时代我看了很多书,可看完了就看完了,似乎没有和任何人交流过对作品的感慨、感悟!那个时候,真的是可以原谅为年少吗?还是现在的我,太复杂,就是看一部电影,也要硬挖掘它的社会意义,否则,就认为,浪费了我的时间,欺骗了我的眼球,闷闷不乐!我坚信一句话,文学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那个时候我无知的年龄,《平凡的世界》就是被我这样读....过....。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幸运的是,我记住了润叶、孙少安、孙少平,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有时会轻轻掠过我的脑海。是因为路遥把所有的创造情感都倾注在孙少平身上?还是因为我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物?孙少平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我大学毕业至今,我常常会想起他!

  孙少平在小说里刚出场时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他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使他自卑,但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架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不久,他便从饥饿、贫寒、自卑的煎熬中挺了过来。从这段叙述里,可以知道,为什么晓霞会喜欢他!

  小学老师被迟退后,他选择了“苦难”,选择了外出闯荡世界。在外面从头开始。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迎着城里人的冷眼,站在东关桥头,等着包工头像买“牲畜”一样来挑上自己,被挑选为小工后又必须忍受着非人的待遇。刚踏进社会的孙少平就在黄原城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但他从踏进黄原城那一刻开始,就打算以着苦行僧般的方式,“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他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忍耐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从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在困难面前反而更加坚韧不拔、昂扬奋发。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里,孙少平每每会出现在我偶遇的民工群里,他在那里,等待包工头把他挑走。

  在送女儿上高中的路上,途经一个民工聚集点,我经常会给女儿讲起孙少平,讲起他,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为伟大的路遥,为我钟爱的孙少平!是我让女儿记住了孙少平吗,让我寄给她。我告诉她,想读《平凡的世界》,先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不想让她犯和我同样的错误,亵渎伟大的作品!

  明天就寄去,即便她是随兴要读!期待与她交流!

篇4:《寻找鱼王》读后感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 《寻找鱼王》读后感

  中国好书出炉,看到几本很好看的儿童文学,特别是张炜的《寻找鱼王》《将军胡同》《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很是欣喜!想起女儿小的时候,总是没有让我很满意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她去看!既然是20**年中国好书,一定有“好”的道理,迫不及待,我即可买了其中两本《寻找鱼王》《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利用周末时间,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寻找鱼王》,真的是很不错。《寻找鱼王》讲述了一个山村少年苦苦寻找“鱼王”学艺的传奇。作品质朴中寄寓深刻,温情中尽显童趣。

  迫不及待,读《寻找鱼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缘由作者是张炜。张炜,初识他,应该是他的《你在高原》,由《家族》《人的杂志》《海客谈瀛洲》《我的田园》《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鹿眼》《忆阿雅》《曙光与暮色》《橡树路》10部39卷长篇巨制完成,它是一项浩大工程,建筑了一个金壁辉煌、五光十色的艺术宫殿!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当年,它也是耗去了我大量的时间,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

  张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身负使命感的人,他的作

  品被公认为最接地气,即源于他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你在高原》之后,他出人意料地转向了文学的“小儿科”,写上了“儿童文学”,接连出版出了两部充满奇幻色彩的长篇小说,即《半岛哈里哈气》和《少年与海》。他以一颗有“爱力”的童心开辟了一片更有生命力的文学疆域。博尔赫斯就曾说过:“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他尽到了一个文学作者的责任,他希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作品也将为孩子们所阅读。《寻找鱼王》便是整合了张炜最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真本事”的集大成之作,它化繁就简,举重若轻,无论其想法还是写法,都做到了自然天成,足以让我们读之欢喜而心动。

  读完后,迫不及待,推荐给女儿读。向女儿推荐此书,说了种种一定要读的理由,女儿“哦哦哦...答应”。我知道她最近在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们交流过,读起来很累!我介意她慢慢去品读,抽空读读《寻找鱼王》,会另有一番感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在女儿面前念叨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经久不衰的的一直陪她长大到今天。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我想白话一下,“书中有人生的老师,书中有快乐的启迪,书中有做事的答案”。我希望她会读书。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得意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劳累的时候,都能找到相应的书去读,就比如找到解决不同问题的老师。我希望她多读书。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直通车,读书也是这样,读书要广泛猎取,甚至是一些被批判的书,必要的时候,也是要去读一读的,很好的去发现一些反面的东西,纠正自己的行为。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历练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她会运用。读书,不是要记住哪一段精彩的句子,更重要的是领悟透其中的道理,要很好把理论和实际科学的结合起来,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走向成功的智慧。我更希望她能读的快乐。北大教授孔庆东被誉为“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他的作品,让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读他的书,我总是经不住发笑,他会让鲁迅栩栩如生走来,鲁迅先生也得过日子,也得懂柴米油盐,也得为了工资而上街*,一个可爱的,和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一点都不沾边的可爱先生.......读来,很轻松的。

  再过两年,她就要工作了,一切是我无法可及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可是,我真的还没有做好放手的准备,却又觉得力不可及。我能做什么,只能把一些人生的经验总结告诉她,助她一臂之力!

篇5:品读书香之《断舍离》读后感

  《涵括古今 品读书香》系列之《断舍离》读后感

  今天,我将分享一部体裁新颖的书,它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但却比小说散文更具有实用意义,对生活更具指导意义,这部书就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文章开篇如是介绍书名中的三个字,也就道明了全书的主要观点。在上世纪末,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足,家中的物品越来越多,早已不局限于生活必需品,有限的空间,源源不断地物品,导致很多人家中的杂乱现象,于是各种收容术,收容容器出现,力求腾出更多的空间。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确实是一种另类的收容术,她采取从源头控制的思路,更加有效,并且不仅是对于实际的空间,更对于心灵的空间有效。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断,其实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即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反复进行断和舍的步骤,就会进入离的状态,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这里面涉及一个思维模式的变化,从“这个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到“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转变。读完书后,我也深受影响,狠心将一堆没什么用的东西都扔了,很多东西或许它曾经有过使用价值,但是如果对于现在的我没有用,或者我不需要它,没必要浪费时间刻意使用它,就将它扔掉。而在扔的过程中,也会重新思考购买的问题,一想到某个东西只是为了好玩,一时兴起购买,买回来迟早要扔,便会不自觉地放弃购买。这样久而久之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很少,想乱起来都难。而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到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另外,《断舍离》同样对心灵有效。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