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讲话发言 导航

《小数和整数相乘》说课稿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2

  《小数和整数相乘》说课稿

  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除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准备,进而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3、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的重点: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的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就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知道了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整数乘法的计算,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也就有了学习新课的底蕴。

  思想方法的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受其年龄结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影响,已经初步具有了化归、数形结合、变换等思想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数学活动中,注意在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上,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学生认知方式的确定:

  根据认知方式不同的特性、教材的内容安排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本课教学在做到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的同时,侧重于讨论交流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把原有知识迁移类推、加工成所要学的新知。

  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设境导入,②探究明理,③归纳总结,④巩固运用。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数学源于生活。计算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存在计算,发现计算的作用,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源于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用角、分为单位的整数计算,换成以元作单位后,计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所蕴含的知识在延伸,旧的格局将被打破,新的规则将要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情境:见课件。由问题得出算式,通过比较,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算式,由此,学生从生活走向了数学学习活动。

  二、紧抓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的过程常常需要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是来自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见投影。根据三个算式和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自然出现了整数乘法算式,也就是小数乘整数,先把它看做整数乘整数。学生的这种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说出了计算的理由,学生自然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也就是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着很多的联系。这种体验其实就是学生对新旧知识联系的感觉。恰恰是学生的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一下揭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充分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出知识内在的规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具有利于沟通的一面,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在小数加减法中,竖式中两个乘数相同数位对齐,在整数乘法中,竖式中的两个乘数末尾对齐,两者立刻形成冲突。通过梳理他的计算过程,发现计算时是把小数乘整数看作整数乘整数,所以列式也应把它看作整数乘整数来列式。计算结束,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通过“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和“计算过程中要不要点小数点”这两个问题,得出: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而且得到这样一个猜想: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从验证前面计算的题目,到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在交流中形成结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在学生的交流和梳理中越发的明朗,算理也更加透彻。

  板书设计(略)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城西小学分部张永凤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安排了1个例题和“想想做做”,分2课时教学。我说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并选举一人做小组长,每小组准备4个小正方形。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通过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激趣引入: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老师这儿有相似的两副图,请学生“找不同”,让学生说说哪里地方是不同的。

  然后,让学生去找一找,再说一说:“找不同”这个游戏有没有什么窍门?

  [我在这里让学生找“窍门”其实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时候要仔细,要学会善于观察,让学生对今天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同时也为本节课的“观察物体”开个一个好头。]

  第二个环节,尝试探究,体验感悟

  首先,我用3个相同的正方体进行拼搭,出示搭成的物体,让学生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

  [观察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这一知识点学生已经学过,由此引入新课水到渠成。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然后,我拿出一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和刚才的三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新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今天的观察物体我让学生分三次体验观察。

  第一次观察:老师将这个正方体放在3个正方体的前面,观察一下,我们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把你观察到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如果你一下子看不出来,请拿出你们小组里准备好的4个正方体拼搭一下,再进行观察。

  当学生画完,课件出示三种视图进行验证:老师也画下来了,看看老师画的这些形状,你知道分别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吗?

  [这一环节学生刚开始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由观察到画图,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我在预设时担心有些学生有点困难,于是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搭一下再观察,我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次观察: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继续观察。看,老师移动了前面这个小正方体的位置,这次拼成的立体图形变化了,那我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是不是也都变了呢?

  你认为从哪个面观察,看到的形状变了,把它画下来。

  [这一环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针对性地观察,学生会发现:从正面、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变了,从而初步感知:虽然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从同一个面去看,看到的形状不一定都会变。]

  第三次观察:这一次观察我没有采用前二次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而是设置悬念:老师心里还想了一种摆法,摆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侧面看,形状仍然是和刚才一样,但从上面看的形状又不同了,猜猜看,老师这次是怎样摆的?

  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非常愿意进行猜想,小组进行验证,并请学生继续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这一部分的设计由自主观察,到有针对性地观察,再到观察想像,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学生的认知。]

  最后,我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小结:刚才,我们用了4个小正方体拼搭出了3种不同的立体图形,还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了观察,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通过观察、交流,学生从中发现:虽然前面的小正方体在移动,但只有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跟着变化,从正面、侧面看形状都没有变。从而得出结论:

  出示:物体的形状不同,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整个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正面、侧面、上面这几个角度,观察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物体,在观察中进行探究、记忆、感悟、体验,进而形成鲜明、牢固、正确的表象。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内在经历深刻,空间观念形成过程清晰,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联系内化

  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接下来我根据教材进行3道习题的训练。

  首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图中也是有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三个物体,请同学们去摆一摆,从哪面看,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这道题目和例题相比,学生完成起来简单多了。

  (然后)观察物体,作出判断,靠的是我们的眼睛。但有的时候,当我们作出类似判断的时候,更要靠我们的想象。让眼睛和想象相结合,能让我们看得更明白。请同学们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最后,在“想想做做”的基础上开展“有趣的拼搭”活动,这道题目是一道开放题。

  这道题目是同桌互相合作完成,请学生用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自由拼搭,并画下三视图,交给同桌,请同桌按照你的设计图纸来拼搭,最后相互进行检验。

  [这个练习,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特别开放题的设计,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尝试探究,体验感悟——合作交流,联系内化”这3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