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报告 导航

幼儿老师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09

  幼儿老师“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任教仅一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非常珍惜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也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此次东双林一行,我受益匪浅,感叹现代幼教发展之快,现代幼教者的教学水平之高。

  三个教师带来了三堂精彩的集体教学活动和所有听课师生分享,说起精彩,从内容上来看,赵老师的《我们都是好朋友》,杨老师的《小布兰妮旅行记》和沈老师的《兔子舞》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所选的内容都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的梳理和提升,因此幼儿在课堂上学得很开心,很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活动中杨建业老师始终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亲切交流,使幼儿有了亲切感。同时教师善于运用科学、简练的语言引导孩子,与孩子交流。赵小飞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优美的歌声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激发了情感。沈剑英老师美丽的笑容、甜美的声音和美妙的舞蹈让孩子们欢喜不已。

  这三个活动让我有很大的触动:上好一堂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内容选取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生活经验。其次,教学活动的创设上要新颖,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前期的铺垫工作是很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要能与幼儿互动。老师的提问方式也要恰到好处,既要开放性的、科学性的,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善于总结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同时,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技能,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幼儿的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互为整合,实现内容、组织上的新突破,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活动。

  人生就如一场戏,每个人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用自己的唱腔演绎不同的人生。教师的舞台就是这小小的课堂,台上的“手眼身法”凝聚着她们无悔的辛劳和执着,台上三十分钟的精彩更是师者敬业、奉献精神的见证,这舞台舞出了师者的睿智、忠诚和奉献,也撑起了学前教育一片广阔的天地。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老鼠搬鸡蛋》听课感想

  《老鼠搬鸡蛋》听课感想

  星期二下午,听了一节常州市优质课:《老鼠搬鸡蛋》,深有感触:

  1、本次活动选材新颖,老师选用了一首常州方言儿歌《老鼠搬鸡蛋》。常州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常州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大等诸多原因,常州方言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如何使祖先留下的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呢。本教学内容即让幼儿尝试用常州方言学说儿歌活动便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它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家乡的地方方言,孩子长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浓厚的乡音、乡情能成为他们联络家乡人的感情纽带。

  2、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风趣幽默,在活动中能关注全体幼儿,给每位交流表达的机会,教师懂得等待,能给幼儿提供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本次活动,真正体现出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3、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制作了非常有吸引力的PPT课件。最后用剥鸡蛋的形式展示儿歌内容,也是别具一格,幼儿对此很感兴趣。

  4、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互动,学习气氛活跃,幼儿从头到尾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篇3:学年第二学期听课体会

  20**学年第二学期听课体会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每周都安排了教研课,给老师们提供了交流、教学心得的舞台。一位位前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们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人在课中,课在人中。

  E老师执教的《泉水》,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欢声,洒下一路爱心。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文章里去,感受到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奉献为乐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听《泉水》一课,那叮咚, 叮咚, ……清脆的泉水声似乎一直在耳边轻轻流淌,沁入肺腑,滋润心田。整个读书过程,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对泉水的真切体验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动情的朗读犹如一股清泉在课堂上流淌。教师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创设着良好的情境,提升着孩子们的体验和认识润物无声,孩子们感受到泉水的快乐,感受到奉献的美好。课上完了,泉水的清甜,泉水的快乐,泉水的美好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这学期的教研课,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就充分展现了这种教学模式,如:李云飞老师执教的《画家乡》,在充分学习感受了涛涛家乡的美景后,放手让小朋友自读自悟山山的家乡之美,以读代学,简单又不失实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三、“活”与“实”的统一。

  再说综合组E老师的美术课《春暖花开》,一堂课40分钟,学生一直保持活跃的思维、活跃的情绪、活跃的语言,活跃的动作,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在宋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互相听课,大家普遍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也让我们从不同的学科中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能精益求精,朝着新的高度不断前进。一个人要想成长离不开学习。我希望能够多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篇4: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听课笔记

  教育科研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听课笔记

  今天参加A类培训,有幸再次聆听刘金虎主任给我们讲教育科研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关系,其实有关的内容我因为那时做学校课题已经聆听了多次,可是每一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今天我又像第一次听一般,听得目的不同了,更主要的是听得人人生经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获自然不同了。现把记忆最深的笔记和大家分享。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赖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教书,考试,写论文三者地关系)。

  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渐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增强适应学科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基本能力

  专业的学科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师的研究能力(需要刘主任的课件作补充)

  专业发展阶段:

  职前准备型:积淀自我生存

  职后适应型:寻见自我生存

  职后成熟型:寻求自我价值

  研究型教师:追求学生发展

  专家型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与追求学生发展的和谐结合(第二阶段到第四阶段的前半期是技术型教师,第四阶段的后半期到第五阶段为专业特色型教师。)

  我初来现在的学校所以现在倒回到第二阶段了,不过我想这个阶段我会很快跳跃到第三阶段的,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给我时间研究,追求他们的发展。需要的实际上自信与方法的指导!

  如何了解自己? 写自己的电子档案袋。(成长规划,计划总结,教学业绩,科研成果,荣誉称号)

  精髓:

  1.教育科研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研究上。特别是学科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研究学科(学科能力与素养)+研究学生(师生沟通与引导)

  2.教育科研的重点放在关注教师的生活经历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学会写自己的故事)

  3.整合教育科研资www.pmceo.com源,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方式:基于案例的情趣学习;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基于实践的研究学习;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

  4.瞄准教育科研的时代价值,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性化差异;

  5.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关注教师的主体地位。

  反思是匠气化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甚至学者型或者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的唯一途径。

  搞科研的四个注重——一位常年搞科研的专家(刘主任)给我们的忠告:

  动机上:克服功利注重内需

  选题上:避免跟从注重创新

  实施上:减少形式注重过程

  评价上:力戒浮华注重实效

  以案例展示科研。

篇5:小学老师教研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老师教研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每学期总会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想方设法多听一些同行的课,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很好途径,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浙江省20**年品德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记得在11月15日下午奔波三个多小时赶到海宁紫薇小学观摩了浙江省20**年品德课堂教学评比。本次活动安排紧凑,活动两天,每天安排了六位教师上课,后由六位上课教师说课,并由专家进行了点评。第一次有幸参加这种高层次的教研活动,心里充满期待,但第一天听到的五堂课明显感觉失望。这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材与通讯、交通有关的内容,这本是偏重于知识性的内容,却都上得品德味较重,课堂中教师们都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式,把手机、QQ、视频聊天都搬了进来,但学生对各种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的性能都很模糊,以致课也无从精彩。在专家点评时,德胜小学副校长谈到品德教学中应注意“五个多”,她指出品德教学应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多学习,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一点对学生的真诚鼓励,多一份关注;多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滴感动。求是集团副校长在点评中也谈到目标设计问题,要教师吃透教材,钻研教材,并结合课说到知识性的缺乏,希望教师充实课程资源。并让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多发现学生中的优秀资源,让身边的榜样树立起来。

  第二天的课出乎我的意料,精彩迭起,其中三堂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州市南浔锦绣实验学校管老师的《我心中的那颗“星”》,结合小学生喜欢模仿、崇拜明星这一年龄、心里特征,由学生“追星”的现状展开话题,安排了“星”罗棋布、群“星”闪耀、“星”途艰辛、明“星”引领四个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明星的风采,激发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通过挖掘飞天英雄杨利伟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明星们的内心深处,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艰辛与不易。平阳县鳌江小学邵老师从学生身边出发,简简单单让学生就走进了赞美的世界,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感受赞美的力量与美丽;宁海县实验小学周老师的《让我们同行》在轻松的“一路同行”“同起同坐”“同享甜蜜”三次活动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要学会互相帮助,知道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课堂中还有许许多多精彩之处,令我大开眼界。海宁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有待于我进一步琢磨吸收。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当然,我们学校内部也是教研氛围很浓的一个集体,本学期中光在学校里大大小小的课也听了30几节,大部分是语文课。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中收获颇多。如朱凤老师执教的《窗前的气球》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很不幸,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你知道哪些传染病?

  生:水痘

  生:腮腺炎

  师:生了传染病只能怎么做?

  生:只能躺在病床上。

  生:只能一个人呆着。

  师:科利亚得的是传染病,谁也不能来看他。谁指哪些人?

  生:爸爸

  生:妈妈……

  句式训练:在病房里,科利亚看不到( ),看不到( ),看不到( ——。

  师:此时的科利亚你觉得他心情怎样?

  生:很伤心

  生:很孤独,难过。

  师:孤独、无奈、伤心,此时,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书声四起。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生传染病,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隔离”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句,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又如在听倪秋娟老师上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这堂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倪老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想象说话

  师: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用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吧。面对这样的情景很难受,从哪些词语看出难受?再读一读圈一圈吧!

  学生汇报理解自己圈出来的词语。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找出描写难过的词语。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圈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难过是什么样就圈出自己心中的词语,教师只用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因为时间关系,本学期只听了两堂交叉课,听了一堂邱老师的课,觉得数学课就是和语文课不一样。邱老师上的是一节探究型的数学课型,不仅关注数学知识与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纵观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使www.pmceo.com用教材,给学生营造浓浓的探究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教材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再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探索出三角形三边之间任意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这是一种教学思路。但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虽然比较贴近学生,但是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以及寻求探究方法上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易激发。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增、删、改、创,不圈于教材,又跳出教材,让学生在用小棒(5厘米、3厘米长的小棒,以及其他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的游戏中,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探究性问题不是教师提出来,而是在矛盾中,在行动中自然生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对于书上的生活情境,巧妙的放到推广应用环节,同样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价值。

  二、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本节课教师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课堂教学是生成的,本节课教师紧紧把握住学生的

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因为探究不光是为了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三、练习设计层次明显。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的练习层次明显:首先通过基础练习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解决问题(利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其次,通过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只要把两条短边相加和最大边相比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最后,通过练习中一些知识点的提升,提炼出三角形第3边的取值范围。

  当然,站在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看,假如邱老师语言的组织上面再下点功夫,在评价上多一点幽默,或许这堂课会更精彩。

  教师只有自己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在今后的听课道路上我将更加仔细,更加认真,争取向别人学得更多。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