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报告 导航

初中数学课改感想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09

  初中数学课改感想

  一 认真钻研教材,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系统。大到对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和看法,小到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不管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面的,都称为教育观念。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构筑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觉得新教材中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

  二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头戏,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改的着重点是抓好转变教师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着力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根据课改新观念,实验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年进行了探讨。主要有:

  1、转化师生角色,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变重传授为重发展。

  3、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

  4、变一刀切教育为差异教育。

  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其方法是:

  1、合作交流式学习。

  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一方面,师生合作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教师www.pmceo.com寻求指导,教师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参考、建议、讲解、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人才。这样,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全面的和最优秀的,但是合作小组表现的结果都是最优秀的,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

  2、自我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自我探究式学习表现在:教师只是给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工具等都由学生自己来探究解决,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方案搜集起来提供给大家。分析、质疑、论证。这样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创新能力,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课改带来的变化。

  1、教学观念在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改新理念被实验教师接受并在教育实践中。课改教师热情高涨。

  2、课堂教学在变。

  3、教学行为在变。

  4、 师生关系在变。

  5、涌现出一批课改新人。

  课改使得一批年轻教师有了展示自身才华和能力的空间,成为了骨干教师。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中小学数学》读后感

  《中小学数学》读后感

  寒假里,我坐下来好好的读了将近20来本《中小学数学》的杂志,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非常重要,这里包括学习的探究权、讨论交流权、提问权、作业选择权、评价权还给学生。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改变,教师应从“以教论学”转为“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我们把课堂教学评价的注目点放在“教师”身上,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任教老师也十分在意课堂上的表演,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关注教师本人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以外,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注意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行为表现,注意学生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通过同行之间的听课,让自身逐步适应新的评价标准,最终以新的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

  (2)强调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改变,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我们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从教材出发转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尽可能让学生使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充当教材,进行例题分析,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能问的由学生问,学生能答的让同学答,学生能做的由学生做。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使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1)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www.pmceo.com解决问题的过程。

  (3)赏识学生独特或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我认为没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也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注重实践活动,积极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

  数学课上,教师和孩子们正在探讨有关“打折”的问题,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第一周:每套打九折, 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二周:每套减价20%,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三周:买五套以上打七折,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20元钱,请你想三个问题:

  1.你打算在哪一周买?

  2.你打算怎么买?

  3.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什么?

  问题刚一提出来,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迫不及待地纷纷献计献策,各自商量起对策来互相窃窃私语起来,一反刚才的平静。过了片刻,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想说出自己想出的高见。有些孩子是这样设计的:在第二周买:先买一个冰淇淋,再买一套套餐,

  需要花:5+18×(1-20%)=19.4(元)。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案设计得最好,既能买得多,又能买得便宜。正在这时,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想在第三周买!”“啊?”大家顿时感到诧异,其实,刚才在设计方案时,大家都想在三周买,可是由于钱数有限,买不了五套,所以只能作罢。一听说他们能在第三周买,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他,洗耳恭听。他说:“我们想几个人把钱合起来一起买,可是,我们只有四个人,买不了五套,所以,想请老师参加进来,就可以在第三周买了。”我和孩子们一听,确实是个好主意,有的孩子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想到,看到孩子们那份高兴地尽,教师也很乐意。这节课,就在孩子与老师、老师与老师的交融中结束了。

  这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选择教学材料,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精心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满足了孩子求知的需要、参与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乐于思考、学会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读后感

  《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我拜读了E老师发表于《人民教育》杂志里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收获不小,感悟甚多。

  《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从当前数学教学中“心理学知识”遭到忽视这一普遍现象入手,列举了老师们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因缺乏心理学知识指导而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继而以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分析,论述了数学教学应特别关注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让我们一线老师的思想为之震撼,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心理学知识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作用。

  感悟一:无心理学知识指导的数学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重要平台。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兼顾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认知基础、心理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的。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将自己几年前的教学设计“复制”于今天的课堂上者有之,将同事的教学设计生硬的套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者有之,将网络上的“共享资源”盲目地塞入自己的课堂上者更加有之……纵观此种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们都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经验、需求和变化着的事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曾有一位老师,得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数学教案,于是在课堂中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的推进,结果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但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成功,连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达成和落实。她的这一次失败,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数学教学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基础、认知规律,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教材的处理,否则,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化、无效化的境地。

  感悟二:无心理学知识指导的数学教学是难以有效创新的教学。

  数学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有效。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见到“沿袭老教法,教学www.pmceo.com无创新”和“教学创新了,实效不见了”这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如《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的“认识分数”这一案例中的评课老师的种种谈论,无疑是缺乏心理学知识指导的评论,如若让他们来执教这一内容,他们或许会模仿张老师的教法,但因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认识,又易抛弃或忽视张老师精心设计的“纸的颜色变化”、“纸的形状变化”、“纸的大小变化”等因素,从而达不到数学概念教学中逐步的“摒弃非本质属性,突显本质属性”的过程。“认识分数”一课我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听几位年轻的同事执教过,细细回想起来,老师们在教学的设计上大部分通过游戏活动增强了课的趣味性,通过操作增强了探索性,但课堂的“数学味”好像不那么浓了,创新教学后,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好像不那么清楚了。今天读了《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让我找到了原因,因为这样的教学是忽视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建立中需逐步“摒弃非本质属性,突显本质属性”这一规律的。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实现灵活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数学的形式,不能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创新,更应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从数学教学的规律方面进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

  感悟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读了文章,重点学习了“数学教学心理学关注什么”这块内容,让我懂得了是心理学的理论,如奥苏伯尔的认知心理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决定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心理学的原理如迁移、同化、顺应等决定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方式。所以,通过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学知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只有拥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驾驭数学教学,真正实现灵活、高效、学生乐于参与的有生命的数学课堂。

篇4:《小学数学课程理念实施》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读后感

  这段时间翻阅了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的《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书中的描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新课程的实践问题与理论、新课程实施的内容与形式及价值,特别是从理论出发,结合各地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给我感触良多,使我对新课程的落实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启发,让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更加清晰:

  数学情境不应该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问题可以来自于外部,也可以来自于内部,可以是学生探究生成,也可以是教师事前有目的地预设。所有的问题情境只要能产生儿童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出现发展,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就能达到有效学习。新课程提倡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但结果有的课还是只停留在表面的联系,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不明显、不深刻,导致在新知的认识过程仍然是脱离情境开展,情境没能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没能激发学生一段时间的思维。有的情境又太牵强,和要学的知识毫无联系,与其如此,倒不如从数学内部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活动。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要尽可能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运算意义的理解。数学概念、运算意义、运算定律原理都是较抽象的,如果直接教给学生,当然也可以通过强化使其掌握,但学生即使会做练习,并不代表他完全理解。而通过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开展学习www.pmceo.com,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就能形成具体的表象,从而在意义上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不断生成的焦点问题,而且自己还不时地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要适时组织争辩,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为孩子们思维碰撞打起了新的平台,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活力有时来自探索过程中山穷水尽的困惑,有时来自于柳暗花明的惊喜,每一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并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通过交流、启迪、辨析、整合,问题解决了,大家有了共识。在争辩和交流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篇5:《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很受启发。

  该书中很多我所知晓的或不曾听到过的小学数学名师们主要从“好课标准”、“问诊课堂”、“数学之道”、“观课品课”四大版块,讲述了他们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实践感悟。

  在“好课标准”中,E老师有“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文,他从我们一线老师“复制”名师的课堂流程,达不到名师课堂中所展现的教学效果谈起,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好课应该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对于E老师的这一观点,本人通过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也十分认同。其实,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宽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E老师对于好课也谈到了他的观点——“三字”、“十二条”。

  “三字”即“趣”、“实”、“活”。“十二条”即:(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学习;(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6)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6)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7)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8)教师控制讲话时间,多留练习时间;(9)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10)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11)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12)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对于E老师的这“三字”,简言之,“趣”即有趣,让学生喜欢;“实”即扎实,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即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这“三字”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顾此失彼,但E老师就讲到了它们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课堂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之后,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的感受是朴实,辩证,说得简单做到难。因而,对我的启示是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尽量能够同时实现这“三字”要求,除了有这一意识之外,更应在全面了解学生、教材上下功夫,更应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

  纵观这“十二条”,它告诉了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有些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例如,通过阅读和反思,我发现第(2)条、第(8)条和第(11)条是我做得最差的,如我一般是在教学以后,才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看或不看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有了“精讲多练”、“少讲多练”的意识,但为了能够让学生多了解、掌握一些知识,我在很多时候还是在“满堂讲”,学生的www.pmceo.com练习时间很少等。读了这些以后,它再一次给我的教学敲响了警钟。

  在“问诊课堂”版块,让我了解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如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等问题。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一文中,徐斌老师将“情境创设为哪般”、“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生活味>数学味”、“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活动越多越好吗?”等我们老师日常“崇拜”并“争议”着的问题,从具体案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清晰。

  在“数学之道”版块,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从“什么是数学”、“数学文化”等角度阐述了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它是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阅读后,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逐渐向学生渗透数学和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生数学以后,让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生命的学科。

  在“观课品课”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其实它也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虽然四个版块也仅有三十多篇文章,但通过阅读,我仿佛与这三十多位名师进行了对话,他们或教给了我知识、或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亦或为我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建议……

  教学需要在实践中思索,在对话中交流、在碰撞中提升。阅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令我受益匪浅。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