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报告 导航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读后感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09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读后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由于小学生处于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快、更轻松地接受并掌握作文的要领,迅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很值得探讨。为了掌握最前沿的作文教学方向,解除作文教学中的困惑,20**年我订阅了《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平时有空就会拿出来阅读。虽然只是零零星星地读,但也是颇有收获。

  纵观所读的文章,回顾自己平日的作文教学,让我悟得了作文教学的三个“点”。

  一、把作文教得简单一点

  在作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烦教作文,改作文。作文教学成了我们比较头疼和棘手的薄弱环节。E老师说得对,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低年级侧重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写作”一词。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作文是写话、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不高,没有必要都向“优秀习作”看齐,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情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将作文教学目标简单化,一节课学生若能习得一点也可以。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黄剑峰老师的《趣写传话》一课将目标定为通过游戏指导学会观察/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每一节作文指导课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落实一点要求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其次,我们要把作文的方法简单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条条框框来拿到学生,而应该想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把作文的方法化在“交谈中”,融在指导的过程中。

  二、把作文教得有趣一点

  E老师说一定要重视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北师大专家们也提出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是他们愿意写,有东西可写,这一点永远是第一位的。”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说:“作文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是感情的宣泄。”薛法根老师说把作文的内容藏在”闲聊”里。通过游戏活动或通过创设情境或通过动手实践后习作,学生可以说是在和老师的快乐聊天中,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动手实践中,一边体验着快乐,一边感受到写作的启示。如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的何捷老师的《“盲人”雕塑家》一课,通过有趣的游戏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再如于永正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一课,通过师生合编合演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歇后语也可以编出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来。现在提倡学科相通,我想作文课是最可以和别的学科相通的。我们可以有情境作文课,游戏作文课,思品作文课,综合实践作文课……为我们应该把平日作文课上得有趣一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把作文教得扎实一点

  E老师说作文是一种习惯。习惯好,作文能力则强,如勤于观察、勤于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了再写的习惯,打腹稿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笔记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等等。有了良好习惯做保证,习作能力才能更快提高。因此在作文课中我们应该重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让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安排为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服务。如何捷老师的《“盲人”雕塑家》一课的游戏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笔记能力,于永正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积累歇后语的习惯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读着这本作文教学杂志,想着自己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好比 “小荷才露尖尖角”,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教学,坚持把作文教得简单一点,有趣一点,扎实一点,期待着自己今后作文教学能达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能力:孩子未来生存之本》读后感

  《能力——孩子未来的生存之本》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能力——孩子未来的生存之本》一书。选择此书,原因有二:其一,我是一名教师,此书对于转变与提高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可能会有帮助;其二,我是一名家长,儿子今年4岁了,阅读书中理论,可或多或少地在儿子身上进行一些实践。

  《能力——孩子未来的生存之本》一书由东子与范景海合着。该书从“高分低能谁之过?”这一问题谈起,深入剖析了形成孩子高分低能这一现象的原因,继而借助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阐述了作者对“能力”的理解,如“有能力比高分数更重要”、“生存能力在生活中练就”、“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能力”等。

  因为带着“教师”与“家长”这双重身份来阅读此书,所以我特别关注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和两个观点。一个问题即“高分低能形成的原因”;两个观点即“有能力比高分数更重要”和“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能力”。

  过去,也曾经常看到或听到“高分低能”这种说法,对此也有粗浅的认识。在我的印象中,“高分低能”指的可能就是很会考高分,但不会自己削苹果,洗衣服之类的人吧?通过阅读该书以后,我发现我以前的认识是过于狭隘了。因为,这里的“能”包罗万象,它不仅包括“阅读写作能力”、“计算能力”等,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甚至更包括“保持健康心理、心态的能力”等。

  一个问题:高分低能谁之过?

  该书用九节内容谈形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形成原因。我认为,归纳起来,可能就是这两点:第一,历史的原因。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在国人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地形成了“高分即高能”的观点,这一历史所形成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第二,家庭教育的原因。如长辈丧失理智的爱、家长的过度保护、父母包办一切、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但我们众多的家长的确没有做好,所以我认为,这是形成孩子“高分低能”现象的主要原因。

  放眼当下,在暑期还没真正来临之前,很多家长都已为孩子们选择了“阅读写作班”、“奥数班”、“书法班”、“舞蹈班”等众多的培训班。据我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有些孩子整个假期都被这些培训任务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虽然,家长也必定是出于要发展和提高孩子知识能力的目的,但家长们的这些决定,是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表现。试想,这样的教育,怎不会让孩子生厌?怎不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呢?

  家庭如此,学校亦如此。近几年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呼声很大,但着眼于“分数”的现状仍未改变。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每年毕业班众多学生都面临“考永兴”的挑战,因为有此一举,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家校老师、其他辅导班等处去学一些他们感觉难学的、不愿意学的、甚至还不适宜他们的身心年龄所学的内容,真是难为孩子们了!

  高分低能谁之过?或许历史原因、家庭教育、教育体制等都是促使其形成的因素。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可变”与“不可变”。例如,学生必须面对毕业考试、中考、高考等无法改变,我们必须正视它。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方法可以改变,重点可以转移、教育的外延可以再拓宽等,我们必须用心去挖掘和发展它。

  两个www.pmceo.com观点:有能力比高分数更重要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能力

  在“有能力比高分数更重要”一章中,与其说作者是在阐述观点,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引导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书中讲述了“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诸类能力的培养途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有心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条件,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引导,注意自身的学习和示范,讲究科学性,合理性,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逐渐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

  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我们在着眼知识教学的同学,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加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能力”是本书第四章中的内容。书中谈到,悲观的孩子难成才、挫折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会玩耍的孩子快乐多、宽容他人就是解放自己、告诉孩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几年前,听说在诸暨市某二中有一名高二学生,平时成绩非常优异,但在高二的一次期末考试中,因为考试失常,致使心理难以接受,结果精神错乱,只得四处看病,在家静养,至今如此,可悲!

  今年上半年,本校一名女生,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批评几句后,怀恨在心,结果写了一纸的污言秽语,诋毁老师!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心理变“自私”了、情感变“脆弱”了、抗挫折能力下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唯我独尊”,因而,在学校里与同学、老师相处中,一旦矛盾产生时,说着不得、动着不得,轻则小闹,重则大闹。

  所以,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才能有健康的生活和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正确看待“小皇帝”、“小公主”们的心理现状,因为他们自有形成的理由,同时更应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从而真正健康地成长。

篇3:《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很受启发。

  该书中很多我所知晓的或不曾听到过的小学数学名师们主要从“好课标准”、“问诊课堂”、“数学之道”、“观课品课”四大版块,讲述了他们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实践感悟。

  在“好课标准”中,E老师有“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文,他从我们一线老师“复制”名师的课堂流程,达不到名师课堂中所展现的教学效果谈起,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好课应该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对于E老师的这一观点,本人通过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也十分认同。其实,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宽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E老师对于好课也谈到了他的观点——“三字”、“十二条”。

  “三字”即“趣”、“实”、“活”。“十二条”即:(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学习;(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6)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6)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7)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8)教师控制讲话时间,多留练习时间;(9)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10)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11)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12)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对于E老师的这“三字”,简言之,“趣”即有趣,让学生喜欢;“实”即扎实,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即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这“三字”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顾此失彼,但E老师就讲到了它们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课堂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之后,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的感受是朴实,辩证,说得简单做到难。因而,对我的启示是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尽量能够同时实现这“三字”要求,除了有这一意识之外,更应在全面了解学生、教材上下功夫,更应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

  纵观这“十二条”,它告诉了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有些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例如,通过阅读和反思,我发现第(2)条、第(8)条和第(11)条是我做得最差的,如我一般是在教学以后,才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看或不看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有了“精讲多练”、“少讲多练”的意识,但为了能够让学生多了解、掌握一些知识,我在很多时候还是在“满堂讲”,学生的www.pmceo.com练习时间很少等。读了这些以后,它再一次给我的教学敲响了警钟。

  在“问诊课堂”版块,让我了解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如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等问题。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一文中,徐斌老师将“情境创设为哪般”、“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生活味>数学味”、“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活动越多越好吗?”等我们老师日常“崇拜”并“争议”着的问题,从具体案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清晰。

  在“数学之道”版块,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从“什么是数学”、“数学文化”等角度阐述了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它是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阅读后,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逐渐向学生渗透数学和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生数学以后,让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生命的学科。

  在“观课品课”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其实它也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虽然四个版块也仅有三十多篇文章,但通过阅读,我仿佛与这三十多位名师进行了对话,他们或教给了我知识、或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亦或为我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建议……

  教学需要在实践中思索,在对话中交流、在碰撞中提升。阅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令我受益匪浅。

篇4:《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读后感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确如此,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凤凰涅盘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与呵护下,走出泥潭,冲破阴霾,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幸福感,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命因此而精彩。

  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焦虑得彻夜难眠;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生气得歇斯底里;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忧郁得觉得整个班级都没有了希望;曾今为了班里的几个问题学生困扰得没有了工作的乐趣……假期里读了《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一书,使我对教育问题学生有了新的认识。《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是一本写得很实在、能给人以启发的书。以叙事研究的思路整合理论与实践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故事如歌,吟唱着问题学生与教师共同走过的岁月。在平凡的笔触中让人体会到深深的师生之情。是爱使教育得到了升华。我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所收获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迪。

  本书把问题学生教育放在班主任工作的范畴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让我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责任之重以及班主任职业生命的绚丽多彩。班主任是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班主任的面前都会站着一个或几个问题学生,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检验每一个班主任的教育观、学生观的试金石。读完此书,我把问题学生教育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诉求概括为四点:

  一、正确的学生观

  你把学生当人看吗?曾记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红五教授问我们这个问题时,我毫不犹豫地举手了。现在想来,自己还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首先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的班主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观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

  心中有学生与心中无学生是截然不同的。就拿当面批评学生来说,有时我们碰到问题学生时,即使他犯的是一个低级错误,我们很多老师都会很生气,言辞十分激烈,这种斥责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是一件好事,可仔细想想,严厉之语,斥责之声,往往不能帮助学生,反而伤及学生本已脆弱的心灵,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两败俱伤。而当教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有位名人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要么腐烂,要么燃烧。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燃烧起来而不是让他们腐朽下去。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却不是真实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每个班存在几个问题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以平和心去看待。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转化问题学生,更需要耐心。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

  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也更加显著,比如迷恋网络、自卑、孤独、离家出走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这位重要的“责任人”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心理辅导知识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心理健康的一般常识,也有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去不断地涉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作为班主任应该经常与问题学生接触,观察、了解、沟通,了解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心理辅导知识,这也是班主任成长最有用的实践性知识。

  三、爱心

  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还不够。作为班主任在进行问题学生教育时,还必须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一门心思为学生着想,这是当好班主任的必要条件。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孩子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经说:“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爱之深,知之备,导之以微,喻之以理,既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又要善于诱导,才能教育好学生。”

  我脑海中永远烙着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结果是200名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四十年后,教授的继任者来到当年的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查考外,其余180名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

  我们班主任是一种心灵的工作,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唤醒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这是怎样的一种呼唤呢?这是爱的呼唤!爱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基础,同时爱心也是教育问题学生的一味良药。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斯霞老师所说:“一切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来自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这是教育的真谛!”

  四、责任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要当好一个班的班主任,决不可能实现“垂衣拱手而治”。许多老师认为,作为班主任责任感比能力更显得重要。对于教育问题学生来说,尤为如此。班主任应该把教育问题学生作为自己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种使命来看待。当然教育问题学生的道路会异常艰辛,但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必须要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一之贯之,做好问题学生教育工作,同时使自己的生命因此而精彩。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对全班学生负责。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勤”字当头,在抓思想、抓学习、抓纪律、抓卫生的同时,也要注重www.pmceo.com抓学生的心理,尤

其是问题学生的心理。

  以上四点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这本书还描述了许多具体的实例,体现了问题学生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这些案例很鲜活、很感人,就像一剂剂良方,给我以深刻的启迪。

  问题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班主任的事情。彻底解决问题学生教育问题没有秘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但我们不要忘记一点,那就是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责任,是第一责任人,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通过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来促成问题学生教育难题的解决。尤其对于我来说,性子有些急,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其实教育问题学生是一门艺术,除了有耐心、责任心、爱心等素质之外,还要讲究诀窍。 回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不愧为“指南”,让我茅塞顿开,我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此书真的值得每位班主任拜读。

  最后借书中的几句话作为我教育问题学生时的警钟并和每位班主任共勉:

  ——受到关爱,得到尊重与信任,是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有被爱的饥渴感。

  ——对“问题学生”要心疼,不要头疼;要把他(她)们看成祖国未来的人,不要当成我们身边匆匆而去的过客!

  ——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绝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教师对学生要有医生的心肠,绝不能有医生的眼光。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篇5:《优秀教师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优秀老师的九堂必修课》,彻头彻脑地教育了我一番。曾有志者说“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说:“求索,是该求索了,不,上下求索,不然离优秀教师的距离永远拉不近了。其中,令我最汗颜的是以下这个话题。

  教育是一个常教常新的职业,需要保持一种新鲜的感觉,更要保有一个新活的灵魂。秘诀何在?只有坚持写作,用写作让生命发出璀璨的光辉。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讲到,优秀教师的第五堂必修课是“积极写作”。书中说:“写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优秀教师的全部尊严在于拥有思想。如果说身体是躯体的存在,那么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是精神的存在。而且作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这是一种永恒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存在。”在这一讲里,高万祥老师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作的快乐,二是教师应该如何写作,三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写好日记。

  读着这一讲,内心想得最多的是以后几点:

  其一,我问自己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了吗?没有。因为算得出来,自己曾经零零落落地写过几篇文章。这种文章很可能只能供自己“欣赏”,不,绝对。每逢完稿之后,长吁一口气,想喊出口的是,“我终于写好了,可以交差了。”我想:这不是乐趣,而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曾经想到自己是一位教学时间已达十几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想到自己还将继www.pmceo.com续担任这个角色,很可能到退休为止,想到自己小时候读得少,写得少,内心有一种自主产生的压抑感、紧迫感、危机感,认为自己应该尽自己所能,迷补这种缺憾,还坚持写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日记,数数字数,达好几万。有时从电脑里调出自己写的日记,读读,感觉文通句顺,也写出内心实实在在的想法,只是文采方面,的确需要努力。后来,为什么没有坚持写下去呢?问题的根源,依然在于没有体会到写作的兴趣。“今后,怎么办?写还是不写?”我经常问自己。呜呼,看来,我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缺乏毅力的懦夫。

  其二,我问自己懂写作的方法吗?懂得还真不多。不写作,哪来的方法积累呢?

  其三,深深地感受到写日记这种方法,在开发人的大脑,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好处多多。书中提到,著名作家叶兆言大谈他的女儿叶子,说叶子的日记如何令自己好生惊奇和感动,说叶子的日记选在贾平凹主编的《少年美文》上发表后如何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女儿的日记中有生活、思想的记载,也有埋怨指责父母的反省检讨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行,“日记”使叶子一夜成名。不可否认的是,日记帮助她走向了成功。

  书中说,日记不仅是一种写作形式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课程,是学校中的学校。真正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优秀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写日记,应该督促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那么面对低中段的小学生,该如何培养他们写日记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万事开头难。因为一开始孩子们没有写过日记,不知道该怎么写。而家长在辅导孩子写日记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孩子怕写日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孩子会问“为什么要写日记?”。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很头痛。看学生们现在写日记痛苦的样子,就联想到当初自己也是如何地苦大仇深。现在的学生,只有比我们更甚,一年级就开始练习写日记,才认识几个字啊,但是这个过程是免不了的,是必定要经历的,就如化蛹成蝶、凤凰涅盘一样,只有经历了才有可能质变升华。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孩子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但老师和家长的辅助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小学生写日记最大的困难是无事可写,就如当初我们一样,他们还不会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只会写些表面的事,因此,最简单的就是让孩子多玩,多出去看看,这是他们最最喜欢的,那样写日记也相对好写了。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到她认认真真地去做了,也用心去体会了,因此就能写出有内容的日记来了。或者带她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所有这些事中,常常会蕴涵很好很有趣的写作内容,只要适当引导,要写好日记也就不难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