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心得体会 导航

《沉思录》读书心得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5-09-09

  《沉思录》读书心得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一、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二、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应该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三、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四、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五、避免消极接受,不无为而治。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面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每个社会的人不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著作。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提升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

  作者指出,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书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即五项修炼,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

  这五项修炼概括地说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此外,个人的修炼又应该是自愿的选择,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不能强行推动成员自我超越,而是要创造鼓励和支持自我超越的氛围,并带头承诺和实践自我修炼。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在组织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组织要改善心智模式就要开发反思和探寻心智模式修炼的方法,把心智模式的修炼制度化,提倡探寻挑战思考方法的氛围。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进行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首先要放弃传统观念,即总是由领导人或通过正规的计划发布愿景,其他人仅是执行。真正共同的愿景要通过个人愿景的交流与沟通而逐渐浮现。这就要求领导人有非常开放的心胸,愿意聆听与理解各种各样的想法,以找到超越和整个各种愿景的最佳行动路线。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团队学习要发掘个人的思想潜力,以超越个人的心智;需要有创新、协调的行动,建立一种“操作信任”,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互补互助。尽管包含个人技能和理解力,它是一项集体修炼。掌握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关键一步。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第五项修炼高于其他四项修炼,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并且要在开发其他修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开发共同愿景会促进对长期性目标的承诺,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在于开发我们的心胸,团队学习能够培育超越个人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而自我超越则激发一种个人动机,让我们持续地学习和理解我们的行动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从把自己看成与世界相互分离,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不断发现自己如何创造现实,以及自己如何改变现实。

  在书中具体阐述了各项修炼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由于对管理科学,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并不熟悉的我而言,读了这本书,仅仅是得到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还没有真正透彻的理解,但是仍然感到,这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巨著,其思想及提出的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个人学习是无止境的。

  特别是当今时代是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并且要融入整个组织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团队学习提升个人的素质,与同事们一起,携手共进,为实现所在组织的目标全力以赴,创造杰出的业绩。

  个人的学习首先要有宏大的理想,要不断超越自我。要在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超越自我,自我超越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愿望越强烈,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强,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

  其次,要注意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作为组织的一员,也要注意个人的心智模式修炼,即要在工作中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遇到问题要注意反求诸己,诚实地面对真相,注意和同事之间相互尊重不同的观点,开诚布公地沟通进行协调。

  最后要特别注意系统地思考。

  作为组织的一员,首先要有全局观,不能只埋头于自己负责的那一小份工作领域。特别是水资源研究是围绕国家水资源管理工作跨多个学科领域,要从国家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考虑本职工作的发展方向,并要从整个单位发展的大局出发安排自身的工作。在处理各种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注意以系统的观点思考问题。

  这本书中有关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思想与方法对我们所在的水科院和水资源所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科研机构承担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与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水科院作为国家级的公益型事业单位而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但也面临着国内科研单位和高校的竞争。要想保持本单位在学科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不负国家赋予的使命,也需要汲取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克服学习障碍,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团队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中国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仍处在不断探索与深化的过程中,现有的宏观科研管理体制与具体的研究机构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因此也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经验。对于具体的单位,十分重要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即要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激励员工真心投入。

  为达此目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包括倡导追求真理的精神、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价值准则,培养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等,以形成平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把组织建设成为“超越对食物、住房的需要,超越从属关系的组织,建设成符合人们更高志向的组织”;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组织的学习能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团队学习方法。而对于宏观管理部门来说,也需要采取措施克服行政化、指标化和短期化的倾向,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确保公开、公平与公正,为科研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

  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沉思,感触颇深。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如果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观察总结来学习更多的规律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注意多实践,来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书中所论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

  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激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篇4:党员读书心得体会

  党员读书心得体会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学习又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又是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就会增大成功的机率。自然,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快乐。书本的知识也许会有穷尽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却永远不会枯竭。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其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最直接的学习,所以应该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来面对工作。其实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呢?一方面应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没有学习目的,学习就会陷入误区,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自己的学习优势逐渐丢失。向他们学习,不是因为他们是领导,而是因为他们优秀。因此,向他们学习,将会对自己今后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再一方面应加强提炼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极好的、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所经历过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所以应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古诗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从“事”中学习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万事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情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篇5:《职业经理十项管理训练》读书心得(上册)

  《职业经理十项管理训练》读书心得(上册)

  读完《职业经理十项管理训练》上册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对书中提出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将个人的实践心得在读书会上提出来与各位同事分享,希望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角色认知部分。

  我个人认为角色认知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经理角色认知和管理员工角色认识。

  作为项目经理,首先要清楚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白作为项目经理职责所在,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因为公司将项目交给我们项目经理管理,项目经理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长,一个家庭的家长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要爱家、顾家、为家庭成员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那么作为一个项目的大家长,对上要对公司对领导负责、对下应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成长情况、对业主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管理员角色的认知,简单地讲,就是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认知,要清楚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程序,明白本岗位要做哪些工作,如保安主管要做好安全防范、维护小区公共秩序等;客服人员要做好业主的来电来访、信息的收集、受理、协调相关人员处理、信息的反馈等;工程维修人员要做好公共设施设备日常巡查、维护、业主报修等,......管理员工对角色认知有偏差,项目经理有责任对其进行纠正。

  在此列举两个事例诠释角色的认知。如保安纠纷,当保安员向保安主管或项目经理主张时,不能简单地推到公司职能部门,保安主管或项目经理应与当事保安员沟通,不应回避或推诿,再向职能部门反映,能就地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与职能部门配合合力解决,避免矛盾激化不便于问题处理;再如业主反映的小区流浪狗问题,作为物业应于第一时间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即时将沟通信息反馈给业主,能即时解决更好,避免业主认为物业不作为等。

  我们物业人,只有上至项目经理、下至基层操作员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所担当的角色,意识到每个角色的职责所在,项目上工作的开展就会顺利得多;每个人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为广大业主服务。

  二、时间管理部分。

  重点强调如何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而合理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就要做工作计划。

  一个项目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再将年计划分解为月度计划,而月度计划的完成在于每日工作的完成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讲,年度计划的实现依赖日计划的实施,只要我们每个人每天按计划朝着制定方向迈进,我们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积少成多,项目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了。很多人由于不善于做日计划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日计划,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或者机械地完成当前必需要完成的工作,如公司交代的任务或者是已发生了问题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等,许多日常需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完成,许多琐碎的事情集中到一起,要想及时完成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只好抓瞎或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就是很多人喊“忙”、“物业难做”的原因。

  我们项目经理要善于做工作计划甚至于日计划,不但自己要会做,更要监督、帮助下属做好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才不会整天忙碌或充当“救火队长”了。我们大家对照自己平常工作,你是否做了工作计划?你是每天上班前或上班后先计划好今天要干哪些工作呢还是机械上班后打开电脑、等待来电来访、被动执行某些工作还是与同事闲聊呢?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某段时间我坚持做日计划,事情按轻重缓急有序开展,那么这段时间事情一定很顺,工作较轻松;反之则忙得焦头烂额、事也不顺,总有忙不完的事。大家不妨试试做“日计划”,很灵的。

  三、有效沟通部分。

  “倾听”与“反馈”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我们不但要听,而且要耐心、虚心、分析地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对方想说什么,出于什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对方在阐述中体现出来的弱点和缺陷,以便于在接下来的事件处理中处于主动地位,有理有据地点明事实、说清(法律)依据,平息事态,与业主和谐相处。

  现实沟通过程中,很多人不注意倾听,沟通中经常接过对方话茬,摆出一些大道理进行反驳,这样沟通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让对方认为我们是在辩解、推卸责任、态度差等。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小区的一位业主,因家中被盗到服务处反映,保安队长接待了他,业主刚说完“我家丢了东西,你说怎么办?”队长接过话茬“我们物业没有责任,我们保安按规定进行了巡逻,保安不可能24小时站在您家门口。”业主听后很生气,大骂物业,要求物业给说法,然后气冲冲地走了。队长向我汇报了后,我约业主当面沟通,业主如约来到办公室,我首先对该业主进行了安慰,并仔细倾听业主的诉求,业主说完之后我问业主还有没有要叙述的,业主说:“没有”。

  在倾听业主的叙述过程中我听到两点:

  1、业主说自己出门时未锁好门窗;

  2、在宣传栏、手机里见到过物业关于安全的“温馨提示”。

  沟通中,我还不时对业主进行安慰;介绍小区及周边治安情况;我们对小区安全防范所做的工作;物业管理协议中免责条款;运用民法通则对发生的盗窃事件进行分析;此次被盗中业主的过失;采取业主关于安全防范所提出的建议。然后问业主,你认为我们应该负什么责任呢?该业主沉思一会儿后站起来就走了,并嘱咐我们要做好安全工作。业主走后,队长和管理员说:“经理这么快就解决了,业主怎么没发火?”我说:“沟通要注意倾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倾听是管理者成功的首要条件”足以体现出倾听的重要性。

  还有“反馈”。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反馈”,由于忽视了“反馈”,我们往往被客户贴上“不作为”、“服务不到位”的标签,这种现象在客服岗位上经常出现。如果听到业主来抱怨:“我的问题报了多次怎么还没处理呀”? “我来过很多次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呀”?等等。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反馈”没有跟上,面对业主的质问,我们的客服人员往往很难堪,与其难堪,我们何不将协调结果、沟通情况向业主“反馈”一下呢?客服人员事后主动将处理结果核实一下,无论事情处理的结果怎么样,都要将状况告知业主,这样我们还能赢得客户一声“物业服务态度还可以”的赞誉,而不至于落个业主的“埋怨”吧!

  以上是读了这本书的一点小小体会,和大家分享。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