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心得体会 导航

《牛虻》读书有感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9-04-09

  《牛虻》读书有感

  红色革命,红色的岁月,红色的鲜血流淌出历史的长河。

  掀开《牛虻》那泛黄的纸张,氤氲的书香萦绕鼻翼两旁。似花香,却愈发浓郁;似茶香,却更添韵味。不觉中才发现自己早已陶醉其中,乐在其中,痴在其中。

  他,是一只牛虻,向往着天空的辽阔,为挣脱井底之蛙的束缚,他苦行万里路。历经磨难,与痛苦逆境中,他涅盘,他蜕变。他以笔锋为武器,向腐败社会那薄弱的防线发起一次又一次挑战。他犀利的文笔下蕴藏着对革命的热情,那炽热的鲜血、涌动的脉搏下爆发出钢铁般的牛虻。他,就是牛虻,一位大写的人,一座任时间流水也泯灭不了的丰碑。

  掩卷沉思,不禁慨叹历史,沐浴在伟岸英雄的身影中,我又曾几何时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当中,聆听那来自心灵的教诲让沉睡的灵魂被历史的古铜敲醒。这是场不悔的行走,有畅快淋漓的感觉,不必伤感,因为他们真的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活得潇洒,活得坦荡。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说过:“时间的磨洗会让真正有成就的种子从莠草中脱颖而出。请相信,时间桥头,香花满径。”而那一位位英雄人物,就是这历史洪流中的一颗颗启明星,虽然短暂得仅如昙花一现,但毕竟古韵悠长,沁心酥骨,哪能随时间风化?

  几千个日日夜夜向着地平线飞快地往后坠去,血色天空风起云涌着苍茫过往,龟裂的大地重新流泻出汹涌的浪涛......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自刎乌江,武王伐纣,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过零丁洋而曰“人生自古谁无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道不尽的英雄事迹,筑起中华历史的堡垒去抵御时间无情的摧残。

  腐败软弱燃起了国民心中的怒火,南京人民那嵌满泥垢苦苦挣扎的双手,那对光明、对生存的渴望,沸腾了国民的热血,他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他们摸索着通往那一丝曙光的道路,虽坎坷,但却斗志昂扬,虽混沌,但却仍大步向前。

  黑暗中,革命先驱者用生命点亮那微弱的蜡烛,照亮愚昧国民那点零星的良知。莫再流连,此时安乐窝或许就是自掘的坟墓;莫再怅叹,用行动铺就救国救民的崎岖小路;莫再忧郁,别让命运之轮将你无情地卷入历史落后的一页。

  革命用鲜血将耻辱的一页掀过,如风吹“页”动,而我们将抒写崭新的一页,未来的21世纪,将属于我们主宰。

  他,面对死神的迎接,笑盈盈,自己下令执行自己的死刑,身中半打子弹依然顽强不屈,毅然推开那所谓的上帝。他的钢铁意志使士兵瑟瑟发抖,使上校为之动容,使死神为之恐惧,为之惊愕------

  不管我是活着。

  还是已化作亡灵。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他做到了,他就是一只牛虻,飞上了辽阔的天空。

  再顾盼牛虻,一种情感在血管里奔流,像是敬佩,眼前不禁影现出牛虻那扭曲的面庞。有人可曾想过,在南美洲,在货船上,那屈辱的鞭条一次复一次的抽打着牛虻的心,鲜血淋淋,结了厚厚的一层痂.痊愈,再鞭鞑、流血、结痂,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牛虻意识到人们的良知早已泯灭,正是在这屈辱的数年里,他从初生牛犊的亚瑟成长为舌如利刃的牛虻。

  的确,无论他是亚瑟,或者还是牛虻,他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如熊熊燃烧的烈火,沸腾了那血液。是的,他就是一只牛虻,快乐的飞来飞去!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新历史小说《妻妾成群》读书有感

  新历史小说《妻妾成群》读书有感

  近日我读了苏童创作的一些作品,比如《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现就《妻妾成群》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妻妾成群》是一篇新历史小说,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形态,生成了一种新的历史哲学意识。这部作品将人物置于特别又极端的情境中,颠覆了历史小说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产生的模式化“阶级叙事”和“革命叙事”模式,绝非再现和阐释历史,但又对旧式中国家庭生活进行了惊人的精细刻画。通篇作品都包含着苏童对想象中的旧式生活场景的认识,散发着一种浓浓的伤感颓废、怀旧凄清的气息。

  这部小说后来拍成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是张艺谋,本片荣获过奥斯卡提名奖。我高中时看了这部电影后写了一篇影评,分析的是雁儿的人物形象,影评题目为《飞走的雁儿,飞不走的心》。山东艺术学院的老师看完这篇影评后,说这篇影评题目起得很好,分析的人物也很深刻到位。小说中陈佐千这个人物在电影中一直处于影子状态,根本没让观众看清人物的真实相貌。女性命运才是小说和电影的主题。

  苏童的小说中的女性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不仅在《妻妾成群》中如此,在他描写的其它妇女故事中也是如此。无论作品中的妇女个性是怎样的,始终逃脱不了“惨”这个字。《妻妾成群》中的四太太颂莲被逼疯、三太太梅姗被扔进井里、二太太卓云整日酝酿着阴谋诡计,连小丫鬟雁儿也死于非命、含恨而终。她们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又无法自由地张扬生命力,也无法消除情欲困惑。在这里,“对女性的伤害已经不仅仅是社会体制的问题,而且是人本身、女性自身的问题。这里深藏着人性深处的许多奥秘”。

  从知识谱系来看,苏童的创作属于南方的江南士风和文人文化。苏童本就是苏州人,他笔下的苏绣、评弹、园林、昆曲、二泉映月和六朝以来形成的“丽辞”传统,在伤感流丽的意象文字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迥异于北方的江南格调和审美风尚。如《妻妾成群》中对颂莲所看到的后花园景物的描写--“颂莲从她的窗口看见那些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蝴蝶飞过去,蝉也在紫藤枝上唱,颂莲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她是坐在学校的紫藤架下读书的,一切都恍若惊梦。”女性的形象在江南美丽抒情的古雅境界中凸现,作者运用南宋长调一般绮丽流转的语言,覆盖着令人窒息的悲剧和死亡气息。苏童说:“我从来不认为我对南方的记忆是愉快的、充满阳光与幸福的。我对南方抱有的情绪很奇怪,可能是对立的。所有的人与故乡之间都是有亲和力的,而我感到的则是我与故乡之间一种对立的情绪,很尖锐。在我的笔下,所谓的南方并不是多么美好,我对它怀有敌意。”

  《杜十娘》和京戏中的戏词可以表现苏童笔下的女性的命运--“形吊影影吊形我加倍伤情细思量啊真是个红颜薄命可怜我数年来含羞忍泪枉落个娼妓之名到如今退难退我进又难进倒不如葬身鱼腹了此残生杜十娘啊拼一个香消玉殒纵要死也死一个朗朗清清”“叹红颜薄命前生就美满姻缘付东流薄幸冤家音信无有啼花泣月在镜里添愁枕边泪呀共那阶前雨隔着窗儿点滴不休山上复有山何日里大刀环那欲化望夫石一片要寄回只字难总有这角枕锦衾明似绮只怕那孤眠不抵半床寒”。

  我写了一首七律《葬玉吟》,就当是对死去的女子的悼念吧--“红消香断实可怜,桃花乱落鬓云残。风华绝代今何在?百种柔情天不眷,鸳枕空幽孤魂冷,良宵苦短泪无眠。一曲葬花焚香祭,从此天人各两边。”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希望每位女孩都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永远健康平安......

篇3:《天下归仁、论语》读书有感

  《天下归仁、论语》读书有感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国,而是一个面向全世界走向国际化的大国,经过35年的gg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GDP已超越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这个第二位是粗旷型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人均产值相对较少,而且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一系列阵痛。而更为让人忧虑的是中国的崛起在外非但没有受到世界应有的尊重,而且引发周围国家的不安、担心,开始挤兑、破坏我们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每年一亿多人次的国人走出国门,在世人惊呼中国人财大气粗的同时,对同胞的不文明举动行为大加指责,开始怀疑我们的文化;在内则出现了道德水准下降、诚信缺失、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整个社会充满暴戾之气、经济结构不合理、内需不振、环境大面积污染、食品掺毒造假等等诸多问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是经济发展与文化水准建设没有同步造成的;即一个经济体的强大,没有文化的支撑是难以长久的,是不完善的。那么建设推行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弥补上这一木桶的短板?是全盘吸收西方价值观,还是发掘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毋庸置疑,应是后者,应是继旧开新,兼收并蓄,从固有的历史文化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

  适逢读到《天下归仁》一书,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时突遇光明一般,大作家王蒙阐述的《论语》,用明白、祥尽的语言、旁征博引的论述、条分缕析一个个道理,有所批判地继承等,让人眼前一亮,诸多精彩纷至沓来,读过让人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

  《论语》一书,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孔子,离不开儒学,当然更离不开《论语》。孔子认为能够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的只有道德文化,归根结底是仁政、仁德、仁心,在政府应施仁政即创建和谐社会,弘扬仁者爱人的精神,在个人应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忠孝仁义,最后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可以说一部论语是集古代中华哲学、宗教、政治、律法、文学于一体的著作,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与古代文明息息相关,甚至远播海外,广泛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只是在近代,随着西方各类价值观及新文化、新技术的传入,才被逐渐边缘化。

  西方的科技,已经将全世界统一起来,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全球统一的生活形态,而西方的宗教、政治、价值观也在世界上大行其道。但是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及中国近年的高速发展和崛起,人们开始怀疑,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普世价值?才能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社会?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不是西欧、美国,而是中国。因为在政治方面,两千多年来,除了短暂的时期外,中国政府一直维持整体的统一局面,始终是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有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经济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特别是在20**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以后,中国以大国担当,负责任的态度,冒着加剧经济结构偏差的风险,采取量化宽松和强刺激政策,不但自己顺利度过危机,而且,在世界经济下滑的大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西方很多政治家、经济学家纷纷看好中国,普遍认为又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面对西方学者的预言和今天的崛起,我们深感自豪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何况现阶段进入了“新常态”)的同时,建设、改革好政治体制,重建道德水准和诚信体系,调整好经济结构,均衡收入结构,治理好污染和高能耗,全面创新创优,从而建立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普遍过上有尊严、体面的生活,让世界普遍尊重、认同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才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大家可能有所疑问,一九一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吗?孰是孰非?是的,当年,国人痛心于国家的积贫积弱和愚昧,激进分子迁怒于祖先,痛批过去,欣然接受“科学”和“民主”。可以说,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极度腐败,拖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所倡导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节约朴素、为人民服务、忠诚老实、自我批评等等,则是极大地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传统文化中有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的价值认知。传统文化中爱人、济众、亲民、仁政、温良恭俭让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就是中国人理想的政治文明。从传统文化中我们还看到了天下为公、恭谨、礼治、信义、忠恕、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内容,这些都有助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现。充分发掘一个大国、古国的文化精神资源,不是为了敝帚自珍,而是为了人们提高修养,匡正与充实世道人心,使我们不仅在物资层面上富有、自信,而且在文化上、价值观上创造出新的更为辉煌的成就。

  新文化的运动与中国革命的文化,使我们看到了仅仅一个孔子学说不足以完成使中国强大、文明、幸福所需的精神支撑,我们应该吸取历史上的一切文化精华,完善我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吸收一切人类社会的先进成果,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对接,才能走向世界,从而做好现代化的转型,才能更好地传承、激活、革新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以拯救、重拾我们当今令人忧心的世道人心,创建现代化的中华文化。

篇4:《语言文字学》读书有感(二)

  《语言文字学》读书有感(二)

  今天阅读了中华人民大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语言文字学》这本书,学了不少语言文字这方面的知识,写了这篇读后感,算是个读书笔记吧。

  全书共分为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分别是“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语言学”板块讲述了《广义之网的词汇知识架构与语意表达》 、《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部分介绍了汉语中古音、天津话源流、上古汉语动结式的发展、协同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后果。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等内容;“应用语言学”模块讲了关于语言的输入、输出和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中国量词的通达的知识;“翻译学”部分则介绍了关于TS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和口译方向性对译语非流利产生的影响的知识。

  下面就谈谈我从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学知识吧。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关于广义知网的知识:广义知网是一个事物和语意关联的架构,以二元关系架构来表达词汇的语意,它是以知网的架构为基础演化而来的,我们想利用这个语意表达的模型达到可以自动化理解自然语言的目的;知网是一个以常识为基础,从中英文的词汇里整理出基本概念,并将基本概念依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索引架构的在线系统,每个概念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定义和其他概念的关联来定位。我们用来表达词汇语意的广义知网,其建构目标是想要达到自然语言理解的目的。广义知网在定义语意时,有以下几大原则:第一,语意概念应该由上位义原以及本身的显著特色来定义;第二,以义原或已完整定义的概念和关联,来共同定义新的概念;第三,多层次、高层级的表达,可以展开或全部以义原为定义的表达式。我们需要设立规则,希望能够将粗略的句法成功地对应到细致的语意关联上。

  我学习了许多关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知识。疑问句按照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是非句、特指句、选择句,按功能类型分为反诘句、附加句、回声句、假设问。疑而询问、是疑问句;无疑而问,是反问句;疑而不问,是猜测句。反问句是一种假性问,与真性问的区别是:第一,表层形式是疑问句,深层含义是已有明确看法,实质表示否定;第二,问是手段,对方即使做出回答,也不是发问人的真实意图。吕叔湘(1982年)认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诘句里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肯定。”反问句具有丰富多变的特殊功能,与否定相辅相成,是对否定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用询问的手段显示说话者的否定倾向,为进一步交际留有一定回旋余地。

  汉字中古音研究的最重要依据是《切韵》,中古音指的是《切韵》音系。《切韵》为陆法言编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反映七世纪前后南京、洛阳一带的语音系统的一部典籍。《切韵》用反切法注音,声母信息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上字,韵的信息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下字。从《切韵》音到近古音发生了以下规则变化:轻唇音出现;章组与庄组合并为卷舌音;日母由鼻音变为流音;以母与云母合流,零元音出现;浊上归去。

  书中还向读者讲述了不少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作者写的文章内容旁征博引,涵义非常丰富。读了这本书,我更加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意识到语言文字研究需要深入挖掘,做到融会贯通。从今以后,我会阅读更多语言文字和文学方面的书籍,拓宽课外知识面,努力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担负的使命--学好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前路漫漫,任重道远。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5:《成长,请带上一封信》读书有感

  《成长,请带上一封信》读书有感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乍看书名应该理解为送给孩子们看的书信,读过后感到本书更适合青年人和已为人父母的读者阅读。

  这是一本收集了来自文学界,文艺界,政治界,商界的等各个方面三十位名写给孩子的书信,他们能利用的资源不是普通父母可以比拟的,然而,他们对孩子爱的方式,对孩子的殷殷期盼,对孩子的询询教诲,都是作为普通父母的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这些信不是要等到孩子长大给他读,更应该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读,等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长大,也能为自己孩子写封成长的信。因而推荐给大家共勉。

  全书中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十篇。以孩子生长的阶段和年龄来划分。他们分别对孩子的出生时的欣喜寄望,少年时叛逆的担心,最后是对长大孩子未来的期望。信中有着对孩子的祝福,和他们不同的相处,让他们懂得看待世界、社会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包容,学会尊重并自由的选择,每一项事情,都代表着他们的爱。

  抛去文采,只说亲情,家庭之爱是孩子的后盾,无论他们长多大,走多远,都是永不间断的思念。爱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吧。而我,在读完这些信以后更加深信,爱是陪伴,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在他身边;爱是信任,相信他有能力长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爱更是放手,让他有更广袤的空间自由翱翔。爱不是牺牲,为了孩子放弃自我会带来的可能是怨恨和猜忌;更不是宠溺,包办和纵容只会毁了他的人生。

  如同现在的我自从有了孩子后,女汉子的性格也变得柔软起来,从开始是不懂做妈妈,到现在渴望能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为此而努力学习着,用自己的力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渴望陪着孩子长大。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小人儿,我经常问自己,期待他长成什么样?应该怎样教育他?我该为他做些什么?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一点点摸索答案,《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也是我寻找答案的参考手册。于丹是细心的妈妈,她轻轻地告诉她的女儿,哪些是人生中需要遵守的;张泉灵是温柔的妈妈,她的温言软语是对生命的感悟;乐嘉是小心翼翼的爸爸,明明那么担心女儿还要先假装不在乎的样子;冯唐是高调的舅舅,他的8W分析对男孩子们来说可谓是箴言。池莉和杨红樱女儿的成长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对女儿的信任和尊重让我感动,多少父母用“我是为你好”为理由干涉孩子的人生;曹文轩最终与儿子和解,在那场父与子的对抗里,是爱和理解成全了双方。安妮宝贝却是让人钦佩的,成为妈妈的同时,更成就自己,会很辛苦却让爱的纽带更牢固;陈志武让我沉思,孝顺有时真是枷锁,就如同爱会成为枷锁一样,要多大的魄力才能说出,我已经规划好老去后的一切,你只要管你自己就好。出彩的篇章很多,众多看点值得阅读和理解,最重要是由此引发的思考。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该与时俱进,不能用老辈的思想去约束孩子,如果你已为人母或者人父,看看他们,怎么对待孩子的成长,在对照自己,不要求和他们一样,但尽量做到对孩子好,让孩子有更好的空间和环境。

  人的人生会经历很多个阶段,但是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单纯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教导和父母的领走。在读着三十封信中,我发现,所有的父母并非希望他们的孩子大富大贵,而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快乐,平安,对人包容尊重,可以在生活上有独立的选择,并自足。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这样的父母亲是他们的荣幸与骄傲!

  不管从哪个角度都算是一本献给父母的好书,只是父母这个角色注定是一辈子的事业,只有永不停止学习和思考,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