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小学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5

  实崇小学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永定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的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净化校园,深入推进我校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一、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构建和谐校园,依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区教育局要求,围绕我校实际情况,切实开展以专项治理商业贿赂为主的反腐倡廉工作。

  二、学校成立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校长z任组长,z任副组长,z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治贿办公室,z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我校的治理商业贿赂的日常工作。

  三、学校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内容,对有商业贿赂行为的处室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对当事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并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四、学校研究决定把校园基本建设、校舍修缮维修、门面出租、教学(电教)仪器与设备采购、学生服装制作、食堂主副食品采购、教材图书采购供应、招生、收受家长礼金、红包等方面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作为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和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参与或干预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

  五、凡在学校各种经营活动中得到的回扣、劳务费、手续费等一律交学校财务室统一入帐,不入帐、私分或归个人占有的作贪污论处。

  六、学校将组织力量对20**年以来发生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深挖细查,严肃查处涉及商业贿赂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同时,坚持查处从轻、被查从严的原则,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认识错误,自我改正并积极退款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情节较重又不能认识错误的,甚至顶风违纪的从严查处,情节特别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治理商业贿赂是我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任务,应把集中整治与构建惩防体系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的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办事制度,对腐败易发多发部门、重点对象、重点岗位,科学合理配置权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八、学校治贿办在校门口设置举报箱。学校治贿办举报电话: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中班健康活动方案:预防感冒

  中班健康活动方案:预防感冒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病症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积累一些健康生活的经验。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预防感冒》。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有班级点名活动引出今天的教学活动。

  “这些天,**小朋友为什么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你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们一般是由于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以外,感冒会不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

  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可以通过吐沫、痰等传播。

  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生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大蒜、洋葱。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幼儿要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已患上感冒,则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能对着他人打喷嚏,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篇3:幼儿园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之预防陌生人

  幼儿园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之预防陌生人

  活动内容: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预备

  1.图片1幅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熟悉他吗?我们把自己不熟悉、不熟习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发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何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童谣《陌生人》

  一告知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童谣,请大家一起欣赏。

  二教幼儿学习这首童谣,鼓励小朋友把这首童谣说给小弟弟、小mm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何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何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往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童谣: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往,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篇4:一小小学毒品预防禁毒教育教案

  城沙一小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甲基苯丙胺(*)、*、*、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指*、*甲基苯丙胺(*)、*、*、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禁毒法》第四条确定: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好奇。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做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诫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四、社区不良环境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温床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学生一般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第三环境"。

  有一个年轻人吸毒成瘾,很快就家徒四壁了,为了能继续吸毒,他先把*白送给邻居四个12岁左右的孩子品尝。四个孩子上瘾后,每次不得不从他那里高价买毒品,而那个年轻人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毒瘾。

  在一个社区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吸毒者,追下去,往往就能发现若干个吸毒者。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吸毒者比较集中,其实,这很简单。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是违法的,而贩毒是犯罪。吸毒的人,一般经济上是不堪重负的,他上了瘾,要吸下去,就要发展新的吸毒者,把毒品以高价卖给其他人。如此滚雪球一样,吸毒者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但他知道“吸毒违法,贩毒犯罪”,所以他发展新的吸毒者首先要在同一个社区内的朋友圈里寻找,这就是“直销”。因此,有吸毒者的社区往往就是最值得警惕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更要提高对毒品的自我抵制能力,有稍一不慎,就会被“以贩养吸”的吸毒者拉下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在这样的社区内生活,只有一种方法是可取的:远离“毒朋友”,一旦发现了吸毒者,就告发他。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人和朋友。有这样的家长,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寨,几乎全村人都吸毒,而且,有20%的人已经进入“注射阶段”,其他人都是*和*混合成瘾者。他们个个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再也拿不起镰刀、扛不起锄头,全村土地荒芜,死气沉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如果我们都把禁毒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毒品之火,哪怕是一个苗头,就紧紧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自己的力量去扑灭它,这就会造福于你的家人,也造福我们的国家。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工作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禁毒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第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的泛滥,国家禁毒委今年于20**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依然是困扰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所在。有关专家指出,大量国内外青少年禁毒教育成功的范例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禁毒最有效的形式。毒品预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的道路。如今,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比较全面直接地学到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在走向社会前增强对毒品的抵御力。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宣传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究竟如何攻克青少年禁毒教育这一难题,也许还有待于全社会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对于生活在阳光雨露之中的孩子,“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所以,要想不为毒品所害,只有不沾染毒品,远离毒品。

篇5:温州二中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州温二中“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供一个良好、净化的社会环境。

  2、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

  3、青少年通过了解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犯罪问题和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很肤浅。同时因为其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青少年学生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中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也以此来引起师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

  班会准备

  1、发动学生参与演讲

  2、收集材料、案例制作课件

  3、发动学生收集身边的案例

  教育过程

  一、引言(由一则材料引出班会主题)

  这是一组最新统计数据: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显现低龄化,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后期相比,犯罪年龄平均降低0.8岁,这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据统计,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犯罪方式团伙化。据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

  据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有10名是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在广东,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岁的青少年比率超过20%;据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统计,近年来该所在押犯已是20世90年代初的2倍多,达到2800人左右。未成年人犯罪正呈现出上升的势头。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的一大困扰。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吧,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学生演讲(黄敏玲--《为了祖国的明天--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

  附演讲稿:

  为了祖国的明天

  --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

  电商一(2)班黄敏玲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挑大梁者。祖国和人民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可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尤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和某些学生的出轨行为成为了困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问题。

  作为年轻人血气方刚,有时欠思考,法制观念淡薄,有时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加以限制,采取了一些过激作法。据了解,青少年犯罪除了法律意识淡薄,遇事容易冲动、不好把握以外,升学和就业的压力,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平时教育和关心的不够,学生自身分辨和识别能力的限制,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一些法制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课在一定范围内要加强进行实施外,还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还有家长方面的教育,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社会氛围。

  自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已经普遍开始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里的法制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法制班会、法制课、法制演讲赛等一系列与法有关的活动此起彼伏地各个学校开展起来。让学生尽早在地法制教育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法律教育知识。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园法制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律保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宣传普及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青少年相关法律,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掀起一个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新高潮,正是这是宣传学习法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活动就像给花朵浇水施肥,我相信,只要我们整个社会都能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预防针打早一点,打准一点,青少年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并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普法教育活动正如一场润物好雨,持久而细腻地滋润青少年的心田,以孕育出法制之花。

  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来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吧!

  三、

  案例讨论

  1、每则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选取其中的一例谈谈你的感受。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案例一:少年犯罪团伙罗网

  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案破了,按说民警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们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抓获的“飞檐走壁大盗”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他们在民警面前没有犯罪感,没有恐惧感,一会儿摸摸民警的警服,一会儿看看办公桌上的照片,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事情从4月初开始,家住料甸乡的那某、赵某、关某、李某几个小孩子嘴馋,想吃好东西,又没有钱买,几人商量偷东西换钱买好吃的。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他们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家庭。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然后吃喝、玩游戏机。

  (在外又吃又玩,有时几天不回家,父母却从不寻找或报案。家长的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案例二:一个花季少女的悲剧

  20**年12月下旬,广东省顺德市当地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一个杀死亲奶奶的15岁女中学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少读者惊愕不已,一个年仅15岁的中学生,为何竟成了凶手?

  ?  据阿朵交待,她经常遭到一些社会青年的勒索,想拒绝又不敢,想摆脱不可能。校外一个化名叫“黑仔”的青年已经两次勒索她,且数目不小。20**年6月9日,又是“黑仔”限她交钱的日子,“黑仔”会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堵她。阿朵上完早自习,便以肚子痛需去医院看病为由向老师请假,溜回家偷父母的钱。

  ?  阿朵撬开父母房门上的锁,找遍了房间的每个角落,却只找到了10多元钱.尽管她很小心避免弄出声音,最后还是将在另一间房里的奶奶惊醒了。在向奶奶借钱不成又与劝阻、责骂她的奶奶发生争吵后,阿朵骑在奶奶的腰上,用菜刀将奶奶砍死,然后又拿走奶奶贴身的钱和玉坠、金块等物离开家,交上了“黑仔”索要的500元,剩下的钱,自己买了一个绿色的背包和两张韩国歌星的唱碟。

  ?  一位年仅15岁的初三女生,就这样轻率地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案例三:因为一句话杀了同伴

  五常市拉林镇背阴河汽车修理部,有两个打工仔甄某和孙某,甄某学习很用心,技术过硬深得老板赏识。孙是后来的,向甄学艺。今年4月29日,甄和孙一块气焊,由于钢板烫手,孙把钢板扔到地上,甄叫孙:“拿住1孙心生不满怀恨在心,计划杀甄。5月3日晚,孙搭车回五常安家镇叔叔的家中,叔叔熟睡后,他走了9公里路回到修理部,将睡梦中的甄某用锤子打死。然后,骑走老板的自行车,并将自行车扔到地里,回叔叔家继续睡觉。清早,他让父亲送自己回修理部。他本想在刑警和老板面前表现一下,领着派出所民警把自行车找回来。结果自行车不知被谁骑走了。这一举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使此案迅速告破。

  ?

  ?(未成年人血气方刚,意气用事,往往因为言语口角之争,酿成暴力殴斗或凶杀事件。)

  案例四:行抢施暴只为潇洒

  3月14日晚,道外区大水晶街17岁的陈某被同学邀请到一迪厅去玩。同学花钱大方,陈某手中拮据,潇洒不起来,一个伴舞女子和大家跳舞,陈某主动上前搭话.子说:“没钱少往我身边凑合。”陈某表示第二天带钱来。离开迪厅已是深夜。陈某在南极街附近发现一个身材苗条的女人在前面走,借着灯光发现她的挎包很精致,陈某在跟踪到一个漆黑的楼道时,乘其不备,将皮包抢下,并对其实施了强奸。案件告破后,他才知道,被他强奸的女人比自己的母亲还大许多。

  ?  (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寻求刺激,并误入歧途。因此,往往一些公共场所的开放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例子。

  四、理性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征兆

  1、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2、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有变化,如学习兴趣下降,成绩滑坡,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养成的生活规律有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特别喜欢梳妆打扮,或开始逃学、逃夜、离家出走;

  4、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从谦虚变得傲慢,从斯文变得野蛮,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5、孩子在结交朋友方面有了变化,如发现他们与不三不四、行为不规的人交往,或与校外表现不好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接触,要特别注意他们在谈什么、玩什么、干什么。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2、犯罪类型多元化

  3、犯罪手段成人化

  4、犯罪方式团伙化

  5、贪婪性、疯狂性、反复性、多样性

  (三)青少年犯罪原因

  A、是心理失衡

  1、消费需求失衡。

  2、交友来慎。

  3、迷恋金钱、色情、盲目寻求刺激,性需求严重失衡。

  B、是家庭教育失误

  1、亲情过剩,放任不管。

  2、管教严酷。

  3、父母自身素质差。

  C、是学校教育失当

  1、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差生或放任不管或推向社会。

  2、素质教育不全,尤其是法制教育不力。

  3、疏导教育不够,教师只管成绩不问其他。

  D、是社会管理失控

  1、不法分子引诱。

  2、不正之风困扰。

  (四)易产生青少年犯罪五种家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法制日报消息,就现阶段我国家庭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来看,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残缺型家庭。

  第二种类型是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

  第三种类型是“严管”型家庭。

  第四种类型是父母有不良恶习的家庭。

  第五种类型是贪欲型家庭。

  五、做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公民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和上网了解相关的法制知识)

  ?法制画报

  ?法制日报

  ?中国法院网

  ?中国警察网

  ?国法网

  ?中国法律资源网

  ?司法在线

  ?法律桥

  ?首都政法网

  ?人民公安报

  六、启示

  1、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规的好学生。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谨慎交友,学会自我保护,原离犯罪。

  3、遇见不法侵害要敢于斗争,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允许的情况下要及时请老师和公安机关协助。

  七、作业

  1、通过阅读报纸和上网了解相关的法制知识。

  2、周记:学法心得

  3、观看中国首部预防青少年犯罪电影--《为了明天》

  附影片介绍:

  中国首部预防青少年犯罪电影《为了明天》

  影片在充分展现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全面介绍我国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通过模拟再现若干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提示当前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的趋势;通过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导访谈,分析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代沟加大、家庭残缺、交友不慎、鉴别能力低和心理偏差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以及青少年犯罪者既是侵害行为人也是受害人的双重危害性;影片以启发、交往的手法向青少年普及和灌输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培养他们从小崇尚法制、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习惯,明白小错不改、大祸之源,以强凌弱、害人害己,缺乏警觉、遭受残害,行为偏差、迷途难返等道理。使青少年观众们受到警示,树立自尊、自爱、自律、自警、自醒的精神,使家长与社会各界得到启迪,树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推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