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男生女生》优秀辅导课设计思路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03

  杭州茅以升实验学校 赵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心理变化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性意识骤然萌发,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自我意识和独立欲望增强,兴趣爱好日益广泛,人际交往欲求增加。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期,这时对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认同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可由于现在小学教师队伍中阴盛阳衰,家庭教育中父性的缺失,在班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男孩不再具有男子汉的坚强和勇敢。也有一些外地来杭打工的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从小就把女孩做男孩打扮,有个别女生甚至从不穿裙子。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的选秀节目中,大众审美越来越趋向中性,各种娱乐媒体宣扬的男女形象也越来越另类,像“超级女生”里的李宇春,“我型我秀”里的师洋,“加油,好男儿”里的向鼎……都是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追星,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则会使孩子走入误区,导致两性角色发生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的生理在悄然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他们的心理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因而学校更应该让学生明白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努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向上的性别形象。一个性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当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悦纳自己的性身份,能按照社会对性角色的要求规定自己的言谈举止,能够尊重自我和他人,大方地对待异性同学,能够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使生活健康充实、积极向上。

  我设计的这堂课主要针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存在着不同规范,由于性别不同,导致男女在服饰打扮、性格及兴趣爱好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性身份的同时愉快地进入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该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男生、女生。

  一、明确社会认同的男女形象

  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是大多数人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认同,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主要从穿着打扮、取名字、有关男女的头脑风暴三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对男女角色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每个人都应该符合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

  在进行“头脑风暴”这一环节时,一提到男生大家都会想到:勇敢、刚强、坚强、不拘小节、好动、好斗、鲁莽、粗暴、逞强好胜、缺乏耐心、做事粗枝大叶……而一提到女生则大多想到:文静、软弱、美丽、可爱、爱哭、勤奋刻苦、认真踏实、有耐心、胆小、心胸狭窄、情感脆弱、有同情心……我将之归纳总结为:男生刚强、坚强;女生美丽、爱哭、温柔、富有同情心。这是人们在潜意识里对男女的普遍期望,这种期望有时也会表现在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时。

  出示班内所有同学的姓名,男生名字中多数有“超、杰、强、豪”,男生名字给人感觉比较刚强,勇敢。女生名字中多数有“萍、莲、雯、洁、媛、芳、艳、婷、玲”等,女生名字给人感觉比较温柔,美丽。其实父母在为我们取名字时也是考虑到了孩子的性别,会挑一些能暗示孩子性别的字眼,他们总是希望儿子能勇敢坚强,女儿能美丽温柔。

  生活中有一些假小子、娘娘腔,有不少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太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之后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很难改变过来了。因此,有必要在青春期男女出现较大差异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形象,明确社会对男女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从而自我调整有偏差的行为。

  二、活动感受男女各自优势

  社会是由男女构成的,少了谁都不成。但社会上总有一些“男尊女卑”的思想存在,有时女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认同。受此影响,相对男生而言,女生大多会比较自卑,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角色。其实,男女虽然在生理构造上存在明显不同,但并非女生一定不如男生。我力图通过竞赛和游戏使学生发现男女都有各自的优势,使他们能悦纳自己的性身份。

  课堂里我设计了一次男女生对抗赛:通过比赛吹气球比较男女生的肺活量的差异,开展踢毽子比赛来比较男女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柔韧性。竞赛结果摆在面前:男生有男生的长处,女生有女生的优势。

  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使得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上也千差万别。我还设计了一个问答游戏,学生由此发现男生喜欢动手性强、活动量大的游戏,而女生则比较关心穿着打扮,喜欢可爱的小玩意儿。

  在认识到男女的各自优势时,我又给学生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性别,结果发现大家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基本都持肯定态度,都很愿意继续保持原有的性别。通过交流他们不仅增强了自信心,也看到了异性的优点。

  三、畅谈男女最佳形象

  青春期时,少男少女交往中的普遍心态是希望得到异性的接纳、欣赏,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太妥当的言行会给人带来不快,由异性那里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客观,来自异性的声音也会更有说服力。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分组谈论的环节,请男女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异性的行为有哪些。他们所例举的一些不受欢迎的行为,有的是男生不讲卫生,爱欺负人;有的是女生太霸道,斤斤计较,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同学间交往存在的问题,对协调同学关系,增进同学友情,树立更好的男女形象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而有些学生没谈到的,我则借助于《少男少女》杂志对全国60000位少年做的调查——“最受欢迎及最令人讨厌的男生女生形象”,请生就调查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言行,并努力调整、改进,使自己更受欢迎。

  整堂课里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遵循由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认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时由学生所在班级的所有名字入手,在竞赛单元所设计的游戏也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开展的活动,使学生有亲切感。学习形式基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游戏,没有空洞的说教,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来自于学生自己。在这样一堂说说、玩玩、议议的课里,孩子们明确了各自多要扮演的性别角色,也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才能更受欢迎,教学目标圆满达成。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独特我-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卢笑影

  辅导目的:

  1、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独特。

  2、让学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

  3、通过活动,客观地认识自我,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辅导理念:客观的认识自己是自我意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辅导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以“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为主。对自己做深入的饿评价,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悦纳自我。

  学生分析: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五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接近成人,但心理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只有表面行为的认识,而从未对自己内部品质做深入评价。有些学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对自己有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辅导方式:

  1、讨论

  2、游戏

  3、角色扮演

  辅导过程:

  一、热身运动:大风吹

  1、(播放音乐)同学们,伴着轻柔的音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一起进入心灵驿站。

  2、做运动:大风吹。我说:大风吹。你们就问:吹什么?我说:吹男生。就请男生马上起立说:我是男生。

  师:大风吹

  生:吹什么?

  师:吹男生

  生:我是男生!

  吹女生;吹自信的人;吹勇敢的孩子;吹快乐的孩子。

  3、引出课题:同学们反应可真快,今天,我们来到心灵驿站要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客观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饿独特性,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呢?

  二、关注自我:我是怎样的人?

  1、引导进入冥想

  轻柔地说:同学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也在时时积累着对自己的看法,心目中从此有了一个“我”,我是怎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请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感觉一下,我的手放松了,我的肩放松了,一切烦恼离我而去,我很轻松。(播放音乐,出现森林画面)来,跟着我一起进入大森林,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深深的吸入,慢慢的呼出,做三次深呼吸。恩,真香,继续走,我们来到一个湖边,清澈的河水如镜子一般,水面上你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打开心灵的眼睛,观看自己的一切。这个我是谁?这个人快乐吗?独立吗?自信吗?……再仔细看一看,这个我喜欢什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来,慢慢睁开眼睛,伸个懒腰,回到心灵驿站。

  2、自我暴露:请看大屏幕,老师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写了“我是怎样的人”。

  3、学生填“我是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词语,播放音乐)

  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小纸片填一填,可参考屏幕上有关形容自我的词语,也可自己想,一定要根据真实情况写出5—10条。

  我是一个()的(男孩、女孩)。

  我是一个()的人……

  4、收纸片放到“百宝箱”里。

  同学们,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百宝箱里搜集了30个与众不同的“我”,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和他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致的?

  5、游戏:猜猜我是谁?

  问:你为什么会猜是他呢?你被同学猜中时是怎么想的?

  6、讨论:

  (1)猜中了,说明什么?说明你客观的认识了自己,而且也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猜出。

  (2)没猜中,又说明什么?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大家对你的了解不一致,说明你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或者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

  三、击鼓传狗:角色扮演

  做个小游戏,也许你会更加了解自己。

  1、游戏规则:这个哟游戏叫“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一人击鼓,同学们传玩具小狗,传到谁就请谁来模仿一位同学的言行,大家猜猜演的是谁。

  2、开始游戏

  一生模仿一位同学的言行,,问:为什么觉得是她?

  ……

  四、动物画像

  1、选择一个自己比较了解的同学,根据他的性格特点,请你画一种动物来评价他,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形容。

  2、课件出示动物图形,供参考,学生画。(播放音乐)

  3、说说你为什么用这种动物来形容这位同学。

  4、采访本人: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5、互动:下位子送出画像,告诉对方为什么这样画。

  六、总结

  1、小结语:

  一个人能否正确的认识自己,将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片面的认识自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要么自负、自傲,目中无人;要么自卑、自责,悲观失望。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客观的认识自己,自信的欣赏自己。每个“我”都很独特,每个“我”的生命都充满阳光,同学们,为自己喝彩吧!

  2、配乐朗诵诗歌《为自己喝彩》

  乘着歌声的翅膀,让愉快的心与自己一起飞翔,轻轻的离开心灵驿站吧!

  附1:诗歌《为自己喝彩》

  也许,

  你想成为太阳,

  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也许,

  你想成为大树,

  可你却只是一颗小草。也许,

  你想成为伟人,

  可你却只有平凡。但是,

  星辰也有动人的光芒,

  小草也有强健的力量,

  平凡也能演绎生命的乐章。同学们,

  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为自己喝彩吧!

  附2:形容自我的词语表

  害羞的爱争辩的冷漠的

  喜欢交朋友的乐观的坚强的

  爱帮助人的有恒心的胆小的

  爱冒险的有自信的悲观的

  情绪化的天真的聪明的

  细心的胖胖的诚实的

  ………………设计思路: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他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因此,通过游戏、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引导学生尽可能从多种途径全面的认识自我,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并悦纳自我。这样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热身运动:大风吹

  这个小小的活动是一个课前的暖身运动,这个活动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对自我有个浅显的认识,并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种安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二、深层感悟自己心中的“我”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深层感悟自己心中的“我”。首先利用冥想进入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冥想是使头脑警觉,使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并聚焦,使头脑更好的意识和感觉世界,更加了解自己,闭上眼睛更容易聚焦。通过放松训练,利用舒缓的指导语,配上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心灵深处,把精力集中在“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静静的观察和思考,达到自我反省和检查的目的,对自己的内部平品质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步用自我暴露引导学生真实反映出“自己心中的我”,教师对自己做了自我暴露,把自己的爱好、优点、缺点都暴露出来,以间接暗示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自我觉察的历程,消除警戒心理,达到开放的目的。

  第三步设计游戏“猜猜我是谁?”通过这个游戏,自我检查“自己心中的我”和他人是否一致,以反省对自我的认识是否客观,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独特性。

  三、觉察“自我”与“他我”一致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强调真情实感的表达,往往能将潜意识中的问题反映出来,然后加以整理。通过看到别人的表演,对照自己的语言、行为是不是一致。自己感悟别人心中的我突现了别人心中的“我”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对照别人的模仿,增加对自我的认识。觉察“自我”与“他我”一致性,

  四、了解他人心中的“我”

  通过同学画小动物评价自我,再次觉察别人心中的“我”是怎样的,从别人的态度和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独特的我。

  五、配乐诗歌朗诵总结

  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配乐朗诵诗歌,感悟生命美好,了解自己的独特,悦纳自我。

篇3:高三心理辅导教案

  高三上期心理讲座

  时间:****年10月30日

  地点:学校广播室

  主讲:朱艳

  主要内容:

  同学们:下午好!

  进入高三了,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学生们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因为高考不仅要考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还要考心理素质。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体现在学业焦虑,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

  一、对考试结果的担忧

  有很多同学的紧张感,压力感就是来源于对高考结果,或者说是后果的一种过分担忧。首先,因为自己的不足感,即认为自己以前学习差得太多了,但是时间却所剩不多,心里特别恐慌。有很多同学担心着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而今天又没有行动,时间又在担心忧虑中偷偷溜走。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有太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你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问问自己:现在我还能做些什么?那我现在就做些什么。

  二、缺乏信心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或者一两次考砸了,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自卑心理。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2.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实施有效的行动。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4.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三、目标

  1、不符合实际,盲目比较

  有的同学总是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否定现实中的自我,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可。有的同学成绩不太好,但是每天只要看到周围的人在努力,尤其喜欢关注成绩很好的,与之一比较就觉得自己差太多了,就一个劲的使自己向最好的同学看齐。然而能力有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目标,这样就更加地沮丧,无奈,痛苦,又不能实行有效的行为来改善自己的心境。

  对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我们生活在家长、老师的期望之中,有的时候这种期望由于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导致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这种感觉的来源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自己过高的期望造成的。

  同学们要客观分析各方面情况,学会接纳自己,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保持良好的健康情绪。一个考生若总想着考上较好的大学,过分关注于理想的成功,沉醉于对未来的向往,往往会分散学习注意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通过几次的考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平时的考试不过就是为了暴露问题而出的题,出题的范围基本上是在高考范围以内,高考范围是既定的,你在现在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不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因此,在高考之前,你考出的不会的东西越多,每天一个一个的把它弄明白,那么在高考那天你会的东西就会越多。

  2、目标专一

  在追逐梦想的中途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如果你为之停留,最终就可能一无所获。目标专一,你就可能多了向成功飞速靠拢的机会。

  面对着对你的人生可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高考,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做一个理性的梳理,搞清楚什么是最紧要的选择,什么是当务之急。那些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可不可以暂时先放下来?比如感情问题?“别因为你不成熟的爱而伤害了爱你的人,也不要因为你的爱而伤害了你自己和你所爱的人。你对你爱的人的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早一些成为最值得他们信赖和最值得他们依靠的人。”同学们,在人生这样的紧要时刻,把宝贵的时光与精力轻易地挥霍掉,对你的亲人、对你自己、甚至对你此刻所爱的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伤害。所以,老师非常真诚地提醒你们:先紧追一只羊吧,把一切放到高考结束之后再说!

  四、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同学还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学,自己有紧迫感,但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有的同学有长远目标,但在短时间内又得不到验证,很容易中途就开始松懈,尤其是在遭遇几次失败之后。

  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分解目标。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他在自传中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写到:“每一次比赛之前,他都要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当达到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于是,这40公里多一点的赛程被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后,顺利地跑完了。”可见,山田本一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目标分解法”。接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五、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我们每天都在紧张地复习,可有同学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大脑中总会不自觉地蹦出其他东西,怎么赶也赶不走,以致心情烦躁,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我们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对于那些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同学,首先要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把思想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去,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目标越单一越容易集中精力;其次,不同的学科交替进行学习,避免长时间学习同一个学科,或同一性质的学科;不妨试试在每复习一个知识点或做作业的时候,都限定一个时间,避免分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劳逸结合

  我接触过一些同学,到高三了,总是告诉自己可千万别再浪费时间了。高一高二的时候因为某某原因,没有好好珍惜时间,现在不但要珍惜,还要补过来,学习态度多好啊!可结果呢,不但该补的没补过来,该珍惜的却因为心情太紧张而没有充分投入。

  充分利用时间这是应该的,但什么叫充分,是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学习,才叫充分呢?当然不是,如果那样的话,只能让你事倍功半,更何况你做不到。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用脑和不科学用脑造成的。(大脑疲劳过度的突出表现是情绪的躁动、忧虑、厌烦、怠倦,甚至感到无聊;产生不良心境、厌学等。)

  到了高三,大多数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大量的练习,违背了用脑卫生,结果适得其反,成绩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下降,从而又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自认为脑子笨、不如别人,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使心理失去平衡,导致头昏、脑胀、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及记忆力减退等脑功能减退症状。这是由于大脑活动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越搞越糊涂,越钻越不通,就会不自主地出现“自动休息”。

  当我们感到十分疲倦的时候,大可不必强迫自己继续下去,这时候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放松放松,等到体力恢复后再学习,效果会更好。建议按时作息,少开夜车,中午小睡片刻,以弥补睡眠的不足。不论多忙,都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还要注意多与同学和老师沟通,有意见多交流,有疑问主动向老师请教,多找信任的人聊聊天,说说自己的感觉,或者谈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话题,通过倾诉来转移情绪,平复心情。

  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当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暂时领先的同学,要让自己的目标再高一层:因为山外还有更高的山!

  暂时落后的同学,只要不放弃,就会充满希望,努力就会有收获。树立上进心是成功的关键,狠抓基础是成功的窍门,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钥匙。

  你家长的很多观点也可能都是错的,但他们的用心却肯定是好的。他们因为爱你而生你、养你,但他们却不一定很懂得教育。看在他们为你所有付出的份上,请不要责怪他们。你也许不一定必须服从他们的选择,但你至少应该无条件地尊重他们!

  请最大程度地相信你的老师,尽管你在某些方面会比老师更敏捷,但你在各科的综合实力都肯定低于你的科任老师,而他们是最想帮你也最能帮助你的人!

  如果你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心结”,你可以试着去找心理老师。

篇4:一个好孩子烦恼-省级优秀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一般资料

  来访者:王某,女性,13岁,汉族,某中学一年级学生。出生于本市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幼小生长发育无异常,性格内向,多愁善感。适龄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人际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家族精神病史,没有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病史。此次来访以前未进行过咨询或治疗。咨询前为其做了SAS评分总粗分80分;SDS评分总粗分43分。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学期来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

  来访者陈述:这大半年来我一直很烦,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这和我幸运地摇号进入了向往以久的民办中学那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我本来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六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一大堆.我的父母从小对我要求就很严格,他们从不允许我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三名以外。当然我也很争气,几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记得有一次因为我生病没有考到他们的要求,虽然父母没有责怪我,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内疚。由于我一向的出色表现,成了老师的表扬的对象、亲戚们教育小孩的榜样。为此我很得意,这种优越的感觉非常好。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各方面力求做的最好,包括能上一流的初中和高中。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半。于是我在刚进初中的时候就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和小学一样出色,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虽然我学习很认真,但在刚进校的摸底考中我只考了第九名。这个结果和我的目标差距有点大。父母虽然对我没有特别严厉的批评,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我的失望。这件事,让我整整难过了一个多月。之后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我觉得总不象小学时那么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了。老师也不象小学时那么喜欢和关照我。另外,由于我以前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不乏有大量的同学愿意和我交朋友,他们觉得和我成为朋友很光荣,这也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和领导欲。在初中我也想交几个新朋友。但是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很浅薄,就喜欢谈论影星、歌星,甚至还把这些人视为偶像,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所以我也不愿意和他们深交,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次我一个人在操场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个水龙头坏掉了在漏水,就突然在脑海里冒出“国家很多资源就这样被浪费,太可惜了,我好难过”的想法。以后,只要一看到水龙头滴水,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虽然自己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无法控制不去想。后来变成只要听到或看到一些很平常的事都会胡思乱想,控制不住。比如,当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道题做不出,我就会不停地想“他为什么会做不出,做不出来考试就要考不合格,我真替他难过”。看到公园里有个大人和小孩在玩,我就会想:“那个大人会不会是个骗子啊,这些小朋友和他玩不是太危险了”。当这些明知不必要的想法出现时,我拼命想克制住,但又控制不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并且有时在想的时候还经常头痛、胃痛。为此我更加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包括学校。就怕自己看到什么场景又要冒出什么怪想法了。由于这种情况,使我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力集中,有时做作业时也会胡想,学习成绩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想到马上就要期中考了,我就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但是只要学习就会出现杂念,我现在一点都看不进书,我真的很着急。

  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来访者身着校服,高高的个子,身材很清瘦。她在走进咨询室时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表情显得很腼腆,眉头紧锁,见面后一直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直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其对答切题,思路清晰,而且有很强的倾诉欲,肢体活动比较多,经常变换坐姿。

  来访者的妈妈反映来访者平时比较多愁善感,好思考,并且对自己要求很高,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甘于人后,是个完美主义者。小学时一直很优秀,绝对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刚进初中时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第一次的摸底考没有考到预定目标。最近听说她好象不怎么喜欢和同学相处。但她很善良,同学有困难她都会积极帮助。初一下开始变得孤僻,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学习成绩也退步很多,在家里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总有很多心事,但又不肯说。最近还经常说头疼、胃疼。去医院检查,都是正常的。这次也是来访者主动要求她妈妈带她来咨询的。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的叙述表明引起她的一些不良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物学因素。来访者的年龄显示她刚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生理发育提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第二,社会因素。进入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来访者不能很好的适应。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失利,给她很大的影响。并在同时人际交往也出现障碍。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和身边的新同学相处,发现他们和自己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想法都很幼稚,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甚至有点看不起他们。所以就把自己孤立起来,独来独往,但内心很孤独,很压抑。第三,心理因素。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注意细节,做事追求完美,胆小谨慎,有强烈的道德感,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若实现不了会很自责。这样的人格使来访者的认知上也产生了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凡事追求完美,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会非常之难过,并且对同学也以自己的衡量标准来看待,对交朋友的认识也有偏差。

  诊断依据:1、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不统一的。在客观上没有要求来访者对水龙头漏水以及其他一些平常的事要反复的表示难过的想法,而是她在主观上却一定要去想,但是她的想法主要起源于自己内心,而并不是别人或外界强加的,并且主动求医,有完整的自知力;来访者的知、情、意也是一致的,她的偏差认知与焦虑的心境和注意力不集中,孤僻、适应不良等表现是协调的;在个性的稳定性方面,来访者的人格几乎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前就有追求完美、敏感、多疑的人格基础与后来的表现没有特别差异。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的诊断。

  2、来访者在咨询前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可见她的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但她对自身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可见她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3、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主要以强迫思想为主;2)来访者明确表示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来访者认为没有意义,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因而感到极为痛苦,并有了明显的躯体反应,如胃痛、头痛;4)已对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造成损害,病程至少已有近半年。

  诊断为强迫症。

  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首先设定了具体目标,即摆脱目前这种强迫思维,解决由此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人际交往不好等问题,这是近期目标。然后又制定了最终目标,即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消除强迫症状的人格基础,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

  咨询方案的制定

  来访者虽是个中学生,但是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她的理解能力和领悟力很强,加上她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所以采用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使其对自己症状追根求源,探明原因,端正认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且在同时配合厌恶疗法,对强迫症状予以克制。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来访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来访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按咨询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与来访者约定会见的时间,依据她的要求每周会见一次,并告知其收费情况。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来访者一起分析她的成长史、症状出现前后的重大生活事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增强她对咨询的信心。第二阶段,应用认知疗法,和她一起分析病因,启发认识外表症状后面隐藏的人格基础。使她领悟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矫正强迫症状的重要途径。第三阶段,指导应用橡圈厌恶疗法,缓解她的强迫思维。第四阶段,在咨询取得一定效果后,通过探讨让来访者领悟到人格塑造的长远性和艰难性,帮她树立毅力和信心,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

  第一阶段分两次咨询。在第一次咨询时,一开始来访者还有些犹豫,欲言又止。当咨询师向她介绍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和原则尤其是保密原则后,来访者好象没有了顾虑,把她目前的症状滔滔不绝的向咨询师述说。这让咨询师对来访者目前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来访者述说过程中,咨询师适时地对她一些异常的想法和目前的痛苦与烦恼的表示理解,让她充分地感到了咨询师对她的尊重。在良好的谈话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感。第二次咨询,由于上次和来访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来访者一来就按上次的安排和咨询师谈起了她的家庭和成长史,根据她的叙述,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从小接受着古板、严格的家庭教育,被要求遵守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因此造就了来访者的个性也是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这使咨询师对她的心理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在和谐的交谈气氛中,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

  在第二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和来访者对其的症状进行理性的分析,一起寻找引起症状的原因。咨询师首先和来访者根据她描述的经历和事件归纳、总结了她的个性: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接着和来访者探讨这样性格的人当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加上她升入初中,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新的环境以及新环境中人际交往不适应,并且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挫折感时,是很有可能导致强迫症状的出现的。来访者通过咨询师的分析明确认识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消除强迫的重要途径。但是来访者却有些疑虑。她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能重新塑造吗?咨询师给她进行了分析,因为青春期学生的人格还没有成熟,其可塑性还是很大。只要自己具有自我培养和塑造的意向和决心,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持之以恒地注意消除不良的人格特征,每个青春期的学生都会成为自我教育的胜利者,都会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这大大增强了来访者对克服强迫症的信心和决心。之后的几次咨询,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来访者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对学习成绩要求过高的想法。并且认识到了,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不出差错。对待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对一次考试不理想而耿耿于怀。咨询师也和她一起分析了和同学交往出现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对同学的要求过高,用自己的评价模式去要求别人。要塑造人格,还要宽于对待周围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个性特征强加于人,要理解你周围人要做到与你良好相处也是一件不易的事。如果再对人苛求,就有些不合理了。要尝试着平等、宽容的与同学交往,试着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才能顺利和他们很好交往,甚至成为好朋友。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友谊感发展的鼎盛时期,广交朋友可以打开一个人封闭的心灵。使自己的思绪和朋友的思想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你会受到很多有意的启发和帮助,你会感到整个世界阳光灿烂,学习生活多姿多彩。来访者十分赞同咨询师的看法,并表示会尝试着接纳身边的同学,试着和他们交朋友。之后,咨询师向来访者提了建议,让她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自己,把无意义的想法从脑海里挤走。例如,多参加文娱、体育或其他集体活动,这些对于健康身体、陶冶清操、培养兴趣、开朗性格都十分重要,都可以转移自己对症状的有意注意,使自己逐渐从强迫症状中解脱出来。

  第三阶段,咨询师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辅导来访者运用厌恶疗法来克制强迫思维。咨询师首先简单向来访者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厌恶疗法的机制是经典条件反射,也就是当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给予一个令人不快的惩罚性刺激,使人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经过多次反复结合,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就建立了一种新的条件反射联系。以后当他欲实施或正在实施这一不良行为时,变会产生厌恶体验。为了避免这种厌恶体验,他只有放弃或终止原有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即在左手腕上套橡圈,要求当出现强迫观念时,即拉橡圈至有痛感,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需做记录。来访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非常积极地要求学习和实施这个方法。咨询师也对她耐心地进行指导。之后每次咨询前,来访者都会很主动的向咨询师述说她运用这个方法的体会以及效果,咨询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这个阶段其实是配合第二阶段的认知疗法一起展开的。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治疗这样的效果更为显著。

  第四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取得的咨询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来访者告诉咨询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她渐渐明白自己的个性与其症状的密切关系,慢慢开始注意和克服自己的不良性格倾向。学会树立适度的目标和要求,学会了包容同学的缺点和不足,寻找和欣赏他们身上闪光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她很快就在班里找到了几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再孤独和寂寞了,心情也愉快多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对新的校园生活逐渐适应,学习成绩也慢慢进入全班前5名。另外,她仍然坚持进行橡圈厌恶疗法,发现强迫观念由第一周的每天出项3-6次,每次拉弹橡圈30-50次才消失,到第九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偶有轻微的强迫想法出现,能很快控制而消失。咨询师对她的进步与改变做了赞许与鼓励,增强来访者的信心,并向来访者指出,要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以不要凭一时心血来潮,想一下子改变不完美的个性,一旦遇到困难又失去信心和毅力。来放者表示很接受咨询师的说法,并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之后,根据来访者的咨询效果,咨询师慢慢延长了咨询的间隔时间,并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客观的评定咨询成效,最后结束咨询。

  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咨询结束时强迫症状基本消除,“感到了半年多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心情也开朗多了,尤其在学校也有了好朋友”,“现在上课注意力能够很好的集中,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已实现,来访者已基本摆脱强迫思维,由此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孤僻、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也已解决,整体功能恢复地较好。长远目标、最终目标方面,可以看出来访者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认识,但要她能否真正有毅力去塑造良好人格,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需要长期随访后评估。咨询结束前的心理测验:SAS评分总粗分25;SDS评分总粗分24分,也提示抑郁、焦虑较咨询开始前有明显改善。

  辅导反思

  在和王某结束咨询后还是做了一段时间的跟踪和回访,除了她个人反应各方面情况都有所好转之外,我还专门不定期的找了她的班主任了解她的情况。据她班主任说她已经适应了初中的校园生活,在班里慢慢地活跃起来,和同学相处的很不错,还有一定的号召能力,而且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听到这些反馈,我也颇感欣慰。时间飞逝,就当我已经开始慢慢地淡忘了她的时候,却在去年的教师节意外的遇到了她。这时的她已经是杭州一所知名重点高中的学生了。她说她是专门来看我的。她和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颇深。她说:“真庆幸我们学校有心理辅导室,有专业的辅导老师,否则我就被‘水龙头’害死了。”

  她的话一直在我脑里回响,让我感触很深。王某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有心理辅导室,有心理辅导老师,更重要的是她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帮助。其实在学校里有很多受到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无所知或者误解很深,对心理辅导更是“谈虎变色”。认为走进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辅导的人就是有精神问题,认为心理辅导老师不过是在帮班主任进行说教、管理。这种想法往往会错过孩子的最佳辅导时机,让他们在心灵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因此,社会、学校各方面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真正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辅导,遇到问题能主动、及时的寻求帮助。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想如果这种遗憾是来自于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无知,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整个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一点、我们辅导老师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那么许多的学生可以更早的走出心灵的沼泽地,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篇5:一个适合自我抉择-省级优秀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张莹

  来访者的主诉:现实是痛苦无奈压抑

  “经过了紧张的分层考试,我被建议进入重高班。可是我心里的压力真的好大,因为我的成绩在这个班中并不算好。

  进入这个班后,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每天的学习都非常紧张,整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我又不敢松劲,因为如果没有现在的勤奋学习,一年之后怎么能跨进重高的大门呢?!

  ……分班后,几个好朋友都没有和我一个班,彼此联系的机会少了,总觉得似乎有些变得陌生了。虽然我挺会和人相处,和现在班中的同学关系都很不错,但总觉得没有真正合得来的人。”

  开学一个月来,几次路过启心她们教室,偶尔碰上,她都会那么三言两语地起了个头便打住,进入初中毕业班,学习确实排得紧,她没时间和我长聊,走廊上墙角边的,也没法摊开来谈。

  我是启心曾经的班主任和多年的辅导员,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有着清新整洁的形象,但不知为什么,现在她的服饰依旧整齐,发型也中规中矩,但一冲眼,却总给我灰蒙蒙乱蓬蓬的感觉。我想,她正面对着一个痛苦而无奈局面。

  相关的背景材料:成长于民主中产家庭

  启心的家就在学校旁边,是非常正宗的“学区生”——能分到这样黄金地段的房子,当然仰仗父母的单位以及他们在单位里的地位。而且更令人羡慕的是,启心的父母都是极易沟通的,他们似乎有着出自本能的平和与对人尊重。

  对启心的关注,缘自一份小学带上来的评价表,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字迹——每个字都是一个个极工整的方块,且力透纸背。当下就在想,这样写一个字要花多少时间?而字如其人,她的自律让小学老师给出了“品学兼优”的评语。

  确实,进入初中学习后,启心还是那么文静、乖巧、合群,做事认真踏实,学习刻苦用功,在很多方面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但渐渐地,理科方面的老师都明显地发现,她学得非常吃力。于是,多留了个心,调阅她的心理档案,瑞文测试显示的能力,确实不属冒尖。当然,我谨遵了保密与客观的原则。

  后来有一次,启心不小心摔断了手,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连续一周到她家去给她补课,还专门把她缺课日子里的午餐费算还给她,在她“吊绷带”的日子里,又安排同学照顾她。也是从那时起,启心就认定,我是和她父母一样的人,做事民主,对人有爱。于是,即使到了毕业班,我也早不教她了,她还是递来这样的明信片——

  张老师:

  您好!这些日子过得快乐吗?时间如水,一晃你我都相识4年了,我现在都成了毕业班的学生了。可是对于那些过去的,我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我都还记忆犹新。您还怀恋吗?

  看,转眼,又迎来了你的节日,作为学生的我虽只送上薄薄的一张贺卡,却表达了自己一份深深的祝福:祝心想事成,永远开心!也不要忘了我,你永远的朋友!

  虽然班上很压抑,但值得庆幸的是,总算身边还有你这位知心朋友!如果碰到了什么为难的事,什么不开心的事都还能向你倾诉,得到你的帮助!

  想念你的启心于教师节

  这分明是借着问候在呼救了!

  心理评估和判断:自律女生的学习焦虑

  有不少任课教师说启心是“学习困难”,当然,那一定要加上“相对”,否则,她也不可能在一所在全市名列前茅的学校进入中上水平。对此,她的自我分析很到位:“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都还可以,但我感到很累,这不是学业上的辛苦,而是心理上很压抑。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之间都在为分数较劲,好像除了功课,别的什么都不是很重要。我不是那种属于父母、老师逼逼就逼得出的学生。”

  最为关键的是,启心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她对自我的要求很严格,现在,她不能接受自己处于班上的后面几名。于是,过高的期望与相对较弱的能力使启心处于学习焦虑的痛苦无奈之中。

  另外,启心还提到“毕业班中没有合得来的人”,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临近中考的日子,又走进一个陌生的人际圈,这对谁来说,都会有些紧张。而人际适应对每个人来说都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同时,面临毕业升学,学习紧张,竞争激烈,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些你上我下的对立。但鉴于启心以往的善解人意合群乖巧,可以看出她并不缺少人际交往的技巧。目前她不能接受过渡期,感觉人际压抑,其实也正她对学习状况焦虑的情绪反映。

  辅导干预的策略及过程:完成深思熟虑的抉择

  面对启心的求助,我知道,我可以作为她心灵的陪伴者,陪着她走好这一程。

  1、接纳理解

  鉴于毕业班的作息,启心的求助方式和我与启心的良好关系,我选择从笔谈开始。

  信中,我接受她的焦虑,告诉她很多人处在这样的情形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同时提醒她,“你现在经历的人际适应也好,缓解人际竞争也好,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习,适应社会的学习。”

  为重塑其自信,我从她的一直擅长且自身未怀疑的人际交往能力入手,让其理解毕业班同学间的相对冷淡,又指出“我们不必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我们不必乞求别人的开放、容纳。”从而让启心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能自己站到一个自主、主动的位置。

  其实这一点对学习亦然,但此时,我并不急于点破。

  2、明确焦虑

  “十一月,现在是十二月,一切都还好。学习是紧张而充实的,有时累的时候也怨过,不过想想即使现在没有学,将来还是要学习的,毕竟社会在进步,对人的文化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现在也常常和父母谈起自己今后要走的路。父母对我的期望很大,希望我考进重高,考重点大学。但我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我很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那辈人都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有什么高等文化,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他们更觉得学习的重要。(爸爸担任办公室主任,现在还在读本科。)而我至到现在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前不久,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让每个同学写自己想读的重高,当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沉重。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成绩是不可能进重高的……”

  终于,启心渐渐发现并清晰自己的焦虑所在了,一份写在圣诞卡上的信明确让我也让她自己看到了焦虑源自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那句“一切都还好”的背后,分明让人看到了一份苦苦挣扎,一份对失去尊严的时刻担心。

  我拨通了启心爸爸的电话,我要先解开启心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愿望投射。本想作长谈的,谁知刚聊了几句,启心爸爸就竹筒倒豆地开说了。他们甚至已经在考虑孩子的就业时间与自己在岗在权的时间。但在孩子面前,他们还是坚持重高的要求。通话最后,启心爸爸看似不经意地的举了个例子,单位里有一位年轻同事,中专毕业,但专业知识过硬,业余又自学外语,不久就成为业务能手,并被国家电力部重用。但伴随的,还是他的一声叹息:“文凭,面子,以后的关卡,现在能上还是要上……”

  3、理性坚持

  “张老师,元旦快乐!”一月的一天中午,启心像一头惊慌的小鹿冲进了我的办公室。

  看看办公室没有别人,启心开始吞吞吐吐“哦,不好意思,元旦已经过了……我的排名一直没办法上去,我很害怕。嗯,不打扰您吧?”启心低着头,拽着羽绒衣的拉链,那里似乎都已经有点泛黑了,很整个儿的粉绿极不协调。

  即便身处如此紧张焦虑的求助中,启心却仍不忘给老师祝福,仍不忘对老师表示关心,实在是一位善良有礼的好孩子——却也折射出她事事委曲求全,为别人的满意而活,从而迷失自己的心理。

  我帮她分析,正因为是处在冲刺重高的一层,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一起,所以,排名落后些是很正常的。照以往的中考总体情况看,学校的这一层次同学全部考进重高,甚至中游也有同学上线,这样的情形很多见的。毕竟,中考是全市同学的较量,而我校的中考情况是让人放心的。所以,名次即便是倒数,也可以保持乐观。

  至于为什么努力而名次不提高,是因为所处的整个集体整体水平在不断上升,这是个正常并且良好的现象!所以,把目标定位在保持现有的排名,不掉队就完全可以了。

  4、权衡选择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辅导室。

  “张老师,会不会吓着你,我打算去读师范的大专班了,依依她已经决定了,我也去,有伴儿。”启心探身进来,直接而飞快地说,却始终不敢抬头。

  因为曾有过直接的教学,我知道启心的学习模式,需要自主学习,需要每隔一段给有自己整理的空间。但毕业班的教学模式已进入了高频度的模拟考,启心“崩盘”了。

  我走过去,拉她在我身边坐下来,借着拂去她脸颊的一缕发丝,目光抓住了她的眼睛,单刀直入地说:“吓着我了。我记得你多次说过,你不喜欢当小学老师。”

  “可是,那又怎么办呢?考不上重高,读普高实在没意义,你说叫我怎么办?”积蕴了很久的眼泪夺眶而出,我静静地让她痛哭,又很方便地递给启心一张餐巾纸。

  “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怎么办?”这是我们这么多次笔谈、电话以来,第一次面对面地坐下来。

  一张白纸上,写上了重高、师范大专、中专职校、普高等几个选项。在这几个选项下面,可能的得与失亦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

  “重高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强手云集,但我的排名不会很靠前。不过,只要维持,考上大学问题倒是不大的。但高中三年的心情……高中的学习压力……”

  “读师范大专马上就是大学生了,可是千辛万苦,到头来还是不喜欢……”

  “如果考中专,按现在的成绩,是比较轻松的,但很可能就没有令人羡慕的文凭了……还有爸妈说,以后评职称什么的,文凭还是要的。”

  “启心,学习成绩上不可能人人第一,但人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第一。你的第一在哪里?”

  “可是,什么声音甜美,普通话标准,写字干净秀丽,待人接物有分寸,很能体贴人,关心人,善解人意,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号召力……这些,中考统统不考的啊!”小姑娘几乎有点发抖,抓着那张分析出自我长处的纸,似乎要捏碎它。可以想象,这样“质问”她已被问过多次。

  我不说话,一直静静地等待。

  “启心,尊重自己的特点,权衡得失,自己拿主意。”

  5、临考指导

  尔后,启心一直没和我联系。

  5月6日,毕业班有一个入团仪式,我主动请缨,担纲新团员们的入团宣誓。因为我发现新团员名单里,有启心的名字。

  “今天的入团仪式上,你来带领我们作入团宣誓,我好高兴,好激动呵。对于这次入团,我觉得很出乎意料,毕竟在班上,我显得太‘默默无闻’了。

  噢,对了,张老师,忘了告诉你,我反复考虑,第一志愿报了中专。我自己的心理已经调节得挺平衡了,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当晚,启心清脆明亮的声音从电话里水银泄地般地蹦出来。是的,合适的学习目标,让她重新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她的学习开始企稳,同时,少了学习的超负荷压力,她的各方面的才能也显现了出来。入团也是水到渠成。但是,她说得那么快,尤其是后半段“我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说得那么流畅,以至我的心里,反而轻轻地打了一个结。要知道,她的这一抉择早引起了整个年级的轩然大波,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之举,甚至已有校级领导来提醒辅导站,要对学生进行升学择业的专项指导。

  “不过,剩下四十几天的复习时间,我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我很害怕到时考场上失常,连中专也考不上。张老师,对付考试紧张有什么对策的?”问到这个问题时,虽说是新的一层焦虑,但启心的语速却正常起来了,看来,她对此倒已有准备。

  由于学校安排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已多次涉及应对考试焦虑,一番理性思维的提示后,启心便满意地挂起了电话。我有意地回避了可能存在的“低人一等”的感觉可能引起的问题,也许已临近中考前夕,启心对此的“打包不理”也是一个办法。

  其后一切,非常顺利。

  启心以绝对高分考入第一志愿中专学校。启心非常适应中专的学习环境,捷报频传。

  6、后续推进

  由于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起步比较早,所以媒体往往关注很多。在又一年的中考前夕,一名跑教育线的王姓记者想要找些考试心理辅导的例子,恰巧,启心回学校来看望我,于是,我和记者一起,与启心作了一次采访式的交谈。

  “你原本可能考上重点高中,为啥选择了中专?”

  这个问题问她的人肯定太多了,启心回答起来已颇有“理性观念”大师的风范:“每个人在课业上不一定能拿第一,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一。”“能力比分数更重要,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生的快乐是尽自己所能,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许多人以为只有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才有出息,而三年前初中毕业时你却选择了中专,作为一个杭州市重点学校的学生,你不觉得可惜?”

  “你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组织了很多校外联谊活动,你认为,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你将来会有帮助吗?”

  所有问题顺风顺水。

  “你的初中同学今年要考大学了,你会不会想他们的将来可能比你更好。”记者的问题一出,我心里的结和启心脸上的一抹遗憾一起浮出了水面。

  “我读中专并不是说文凭不重要,或者说读重高不好,我只是觉得人的成才可以有多种途径,每个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比如,有的同学读大学,读硕士,有的读中专,读职高,这只是种人生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当然,就我而言,也没有认为我读了中专就够了,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我现在也在参加自学考试,已经有六门课通过考试,我想在中专里全都把它拿下!”

  看来对这个问题,启心一直在自我反思。两年前就想和她挑破的问题此时由记者的口而出,得到越来越会自我分析的回答,尤其看到其通过自考的决心与作为,可以让人放心了。

  “现在连大学生找工作也比较困难,你读的是中专,这对你现在找工作带来困难吗?”记者步步紧逼。

  “这一点可能就是许多父母逼孩子非上大学的重要原因。我也有点想不通。其实有些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本科生才能胜任,但单位却很重视学历。比如做会计,我觉得并不是说本科生能做的,我们就做不了。

  我觉得做人首要的是自信、自尊,就像我,不要因为自己读中专就看不起自己。人生的快乐是尽自己所能,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而后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当然我更希望全社会形成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风气,到时不管选择什么工作,我都会开心地去面对。”

  我想,这次采访帮助启心完成了一次直面社会现实的自我整理与澄清。

  辅导效果:学会适合自我的抉择

  距启心面临中考的三年后。

  盛夏的暑意还未褪去,层层绿叶间透出的光晕把辅导室前的卵石路照得五彩斑斓,缓缓的知了声中,新学期气定神闲地,悄悄拉开了序幕。

  又一张教师卡飘然而至。

  张老师:

  很久没联络了。

  有几个好消息要告诉您,相信您一定也会为此感到高兴的。我当选了校学生会主席,拿了奖学金,评上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生会优秀干部。实习单位也发出了留用的意向……呵,张老师,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我想我真的为我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也许就如你所说的,可能没有令人羡慕的文凭,没有“天之骄子”的桂冠。但我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很多。也许每个人就真的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去发展,而不必一味地走“独木桥”。

  张老师,真的很想谢谢您,支持了我的选择,给了我最初的信心!接下来,我还是会一如继往地努力下去。入党、保送大专,我都会积极争取。另外,我也打算参加明年5月的成人高考,毕竟,多一条路,多一份选择总是好的。张老师,你说是吗?

  未来的路上,启心还会面临很多选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她已有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