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计划 导航

二年级七班《品德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1

  二年级七班《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2个学生,其中男18人,女生1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情感态度方面:

  ①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②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③自然、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②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③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④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③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课时 备注

  我生活的地方

  1.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A.说说我的家乡。 2

  B.画画我的家乡。

  C.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A.家乡物产展示会。 2

  B.家乡物产知多少。

  C.夸夸家乡的物产。

  3.我家门前新事多

  A.观察周边生活变化。 2

  B.高兴的事。

  C.家乡明天更美好。

  让家园更美好

  4.我们的大地妈妈

  A.大地妈妈养育了我们。 2

  B.了解家园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C.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

  5.美化家园

  A.垃圾处理。 2

  B.垃圾分类。

  C.废旧物品再利用。

  6.花草树木点头笑

  A.说出常见的植物名称。 3

  B.花草树木本领大。

  C.爱护花草。

  7.我和动物交朋友

  A.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

  B.善待动物。

  C.和动物交朋友。

  快乐的少先队员

  8.鲜艳的红领巾

  A.热爱组织。 3

  B.知道红领巾来历。

  C.英雄故事激励。

  9.红领巾胸前飘

  A.少先队活动。 3

  期中活动准备1

  B.诚实守信互相鼓励。

  10.快乐的“六一”

  A.知道“六一”儿童节日。 4

  B.参加儿童节活动。

  C.让我们关注。

  我们在成长

  11.我们长大了

  A.成长大看台。 2

  B.我懂事了。

  12.暑假生活我安排

  A.我的暑假计划 3

  B.大家出主意。

  C.快乐的暑假。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人教版二年级《品德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30人,其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三、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主题内容构建成三个单元,12个主题。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此单元是经过一年班集体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孩子们带进金色的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叶.美丽的树,肥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激发学生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的生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是开放的,由于他们经历有限,表现得很单纯.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要善待自己.老师.同学和家人,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教学中要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促进儿童心理活动健康发展。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的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小小保洁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友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

  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

  生对学习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篇3: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2课时。

篇4: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品德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册教材体现了该课程的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活动性。本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开放性。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4.儿童的主体性。本教材提供了大量需要儿童自己计划,自主地观察、操作、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儿童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而主要是通过其自主的活动来实现,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二、教材地位

  1、教材内容

  本册书安排了“我爱我的身体”、“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做诚实的好孩子”、“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水和我们的生活”和“怎样做好事”6个单元,共17个主题活动。

  1、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

  (2)使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

  (3)以儿童的生活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

  (4)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

  3、编写特点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是本课程的第一册,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用综合主题方式编排了校内外学习、做人做事、热爱家乡和动手动脑、学科学爱科学等内容。

  三、目的要求

  情感与态度

  1. 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1.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科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六、方法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两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一周 了解我的身体

  二周 保护我的身体

  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四周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五周 植物生长的秘密

  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七周 城市故事会

  八周 城市的孩子人人夸

  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0——11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

  12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3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4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5周 变来变去的水

  16周 保护水,节约水

  17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8周 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9周 学期总结

  20周 期末复习

  21——22周 期末考试

  八、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教材资源

  让儿童表现而不再倾听,是对话的卷入者,参与者;留白使教材成了儿童对话的文本,引导儿童自己去选择,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去操作、创作教材。留白处有的引发道德问题,有的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激励探究学习方法,有的着力提高生活技能;有的是对他人的评价,有的是小组合作的结果……对于留白,可以让学生书写,有的只需口头讨论,有的可以让他们绘画,有的可以把活动时的照片、查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

  (二)开发人力资源

  1.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支持者的教师要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服务,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

  2.学生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儿童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帮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并让儿童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儿童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

  3.家长

  家长的发动与配合,对课程实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家长就要在家庭中配合活动,给孩子提供条件,创设情境,检查督促,以促使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开发环境资源

  1、.充分挖掘学校资源

  2.大胆建立社会网络

篇5:小学二年级品德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进度安排

  1预备周

  2让我想想2课时

  3相信自己3课时

  4学习、生活有计划2课时

  5手拉手2课时

  6爷爷奶奶,你们好3课时

  7帮帮残疾人2课时

  8我发现3课时

  9我也做研究1课时

  10我们的科学小组2课时

  11可爱的祖国3课时

  12国旗国旗真美丽2课时

  13敬礼,人民英雄2课时

  14我在长大3课时

  15努力才会有收获2课时

  16丰收会3课时

  17——18复习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