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商业规划是商业地产成功重要前提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商业规划是商业地产成功的重要前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众多国外优秀零售商业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已经驶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推动着中国的商业及商业地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新的市场经济下面临着新的竞争,新生及外来的商业模式在不完全规范的商业环境下摸索着快速发展。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各式各样的商业中心项目以极富想象力的包装方式相继涌出。

  在看似商业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似乎有种相似的感觉:在住宅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绝大多数地产商都在遵循一个原则:概念即是销售。现在的商业中心正在复制当年的概念化炒作。

  事实上,商业地产完全不同于住宅地产,最主要区别在于住宅地产开发商是将其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客户,而商业地产开发商的产品是以租售的方式直接或间接(部分通过小商业地产投资商)提供给商铺,其价值是通过商铺的长期运营状态实现的。

  对于开发商,如何合理开发商业项目特别是商业中心项目,使其在最优化的投资环境下,成功建设并能够长期良好运营;对于小型商铺投资商来讲,如何鉴别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好坏及可运营性,都是商业地产人士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在蓬勃发展的商业地产市场里,具备商业地产开发的专业经验及技能,特别是熟悉国情的专业技能,对一个项目的成功开发至关重要。随着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合理的商业项目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挑战。由于缺乏对商业地产的深刻了解,不少商业地产开发商尚未认识到失败的风险。而欧美四十余年的发展经历值得我们借鉴,欧洲已有的大型商业中心除了几家以基金、银行为背景的大型专业开发公司外,绝大部分商业地产项目是通过聘请专业的商业规划、招商及管理公司来完成的。即使重大的政府商业项目也是请专业公司来规划执行的。可见商业规划的重要性是由商业及商业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一、遵循“量”化原则

  商业是一个“量”化的行业,是需要有“量”化的购买能力,所以商业地产的开发,特别是大型综合商业、商业中心的开发也必须是一个“量”化的过程,而“量”化是通过商业规划来完成的。

  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以数据确定消费区域及消费能力;

  研究分析现在及未来竞争环境,以确定消费区域内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在数量上及业态上一旦确定,应依照客观的需求量,“量体裁衣”地规划设计商业设施。国内大部分开发商常常是以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作为规划基础,这样将增大投资风险,对入住商铺而言,其运营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满足需求

  商业地产服务于商业店铺,商业店铺服务于消费者。消费者客观的消费类别及总量的确定决定了商业店铺的类别及总量。具有特色高质量的商业能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消费者,但随着商业系统的逐步完善,这种跨越很大区域的吸引力将逐步减弱。

  目前国内不少开发商过分依靠概念的炒作创造需求,追求轰动效益,这类项目往往开始时轰轰烈烈,运营一段时间后由于消费力不足而难以支撑,最终受害的是店铺、店铺投资人及开发商。目前国内部分城市政府对商业设施的规划及管理尚未达到一个合理及有力的程度,因而此类风险将会加大。

  三、实施的可行性

  合理的商业规划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投资开发商的财务目标,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商业规划专家公司应通过对市场竞争环境及对项目深刻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出一套有可实施性的商业规划方案。这需要一个有综合专业经验的团队来完成,首先,他们应该非常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了解商业,特别是作为主力店的优秀品牌店铺,尤其要非常了解大型综合商业设施内部的功能管理及组织,并且通过建议的规划方案力争最准确地执行下一步招商、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商业及商业中心的持久良好运营,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投资开发商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四、高质量招商的基础

  合理的商业规划除了完成功能的规划及组织外,还应对项目的业态及业态分布提出可实施方案。为了提高下一步招商工作的准确性及回避投资方重建、改建所造成的浪费,商业规划团队应充分利用其对商业客户的了解,并通过预招商工作,力争相对准确确定主要商业店铺的具体位置、面积及相关建筑要求。

  合理的商业规划应提供给入驻商业合理有序的营业环境及舒适的购物环境,最大限度保证入驻商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及店铺间的人流共享,只有这样店铺才愿意入驻并在此长期经营。无序的规划将加大招商的难度,特别是对主要商业的招商难度,由此而产生商业中心吸引力不足,难以正常运营。

  五、持续稳定经营的实现

  综合商业项目开发后需要运营管理,好的商业规划在项目开发前期就提供了项目开业后良好的运营管理基础。商业设施的改造及经常性的、大批量的店铺更换对整个商业中心及投资人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六、投资回报的安全性

  只有合理的商业规划才能提供商业中心持久良好运营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投资方投资回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只有考虑到商业的“量”化性,才可以正确加以开发及管理,最大可能地回避风险,保证商铺、商业中心及投资人的长期盈利。

  七、融资的可能性

  有了合理的商业规划才能准确的实施后续的招商、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入驻商业及商业中心的长期良好运营及增长,才能对专业投资人及机构产生吸引力。目前国外大量的商业地产投资机构及基金都在准备或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由于他们有长期投资商业地产的经验,对于商业规划水平、店铺甄别水平及商业中心管理水平非常敏感,这是保证投资回报安全性、稳定性及增长的基础。虽然外资投资在项目前期、开发期及运营期三个阶段都存在可能性,但是商业中心可长期良好并持续增长运营的状态及趋势将在融资可行性及价格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商业规划的水平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国商业地产起步时间较短,但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具备了在3至5年内完成欧美国家40余年所走过历程的可能性。这里面有捷径吗?有,也没有。说有,是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商业中心及相关的城市规划政策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型国际会议等交流活动走出去,学习经验并了解国际业界最新动态。说没有,是因为商业设施的成功是基于本地市场需求的支持,借助国际商业经验及技能而开展的本地化商业规划才是成功的关键。即使国际知名主力店的引进也必须满足合理商业规划的要求,才能为整体商业设施带来长期稳定的增值效益。

  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已经为时不远了。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商业规划7大要点案例解析

  商业规划7大要点与案例解析

  本文从功能布局、建筑形态、交通规划、商业动线、业态定位、平面设计、房产技术条件这七大方面入手,结合案例详细阐述商业规划的要点。

  商业规划原则

  交通优先:

  1、根据城市路网合理规划二级路网和建筑布局,将商业功能优化布局在交通最优位置;

  2、人车分流、外车内人、下车上人即在地面以人,场地内部只有人行,车流和货流全部从场地周边进入建筑地下。

  功能分区:

  1、按业态彼此之间的功能对应关系布置;

  2、根据租售比和财务要求布置和取舍各功能业态;

  3、遵循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突出商业:

  1、商业在城市综合体中占据主导位置;

  2、在规划布局和城市形象中突出商业,体现可达性和可视性;

  3、订单式的地产开发,进行主力业态的预招商。

  公共空间:

  1、室外:商业广场、集中绿地和景观水系;

  2、室内:收放有度、错落有致、流畅通透。

  商业规划七大要点

  一、功能布局

  住宅、商业要动静分区:住宅相对集中,形成社区并与商业进行分离;持有商业要相对集中并与可售商业形成区隔,有利于后期经营管理。

  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若规划):尽量沿城市主干道显要位置独立设置,体现项目整体档次和形象。

  公寓(若规划):作为商业主体上部的高层建筑群出现,应尽量沿商业主体的边缘布局。

  二、建筑形态

  外立面(新加坡ION案例):体现时尚、现代、潮流、档次的商业氛围,强调结合当地文化、历史进行设计;计出独特的立面造型,并将购物中心的名称及图案标志进行展现,以突出企业形象。

  入口:购物中心主入口为一级入口,起到统领全局作用,醒目并有迎客功能,要重点设计;百货主力店出入口为二级,应重点体现业态特点;三级入口为公寓、办公、酒店。

  景观(香港太古广场、美国迈阿密购物中心案例):凸显立面及夜景照明,沿主立面尽量不做遮挡,以突出时尚、表现夜景,活跃商业氛围作为主要原则。

  涉及三个层面:主入口方形广场、沿主立面带形广场、室外街景观,营造好水景、雕塑、树阵、灯箱、导视系统、销售、坐凳、高杆灯、 LOGO灯。

  案例:香港太古广场景观设计进一步提升其品质

  太古广场景观由英国公司设计,总造价约1亿元。统筹考虑从建筑外立面延伸至地面铺装和景观绿化的整体设计和效果。

  三、交通规划

  门前广场:大型广场结合城市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其它广场结合商业出入口设置;

  竖立布置:商业出入口数量、位置合理,结合客流动线、与市政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地下交通出入口结合设计;

  道路交通:

  1、商业综合体内外交通动线与城市周边交通的关系及组织要合理,符合城市交通规划要求;

  2、地下车库应有两处双向出入口,并分设在不同道路,减少对人行、客流的影响,并保证车辆到达和离开的顺畅,不造成拥堵。

  3、商业综合体的独立对外通道与内部垂直交通要统筹考虑。

  停车位:合理规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位数量和位置,满足商务和住宅需要,供商业使用的车位数量保证吞吐能力达到1000辆/小时。

  停靠站和公交车站:为方便顾客上下车,要考虑增设港湾式车辆停靠站,长度大于20米、宽度为双车道,满足出租车停靠;根据周边公交车现状规划公交停靠站。

  四、商业动线

  动线设计的原则是动线清晰、简洁、尽量少分叉,核心动线是哑铃型,通过两端哑铃型主力店,用商业街进行有效串联,其它动线由此生发出来。

  客流动线:简明、无死角,避免顾客走回头路;

  车流动线:顾客车流从主要干道上的车库进入,再通过固定的车库出口离开,货流动线通过同一车库进出;停车位、设备机房、卸货区、库房及配套用房设计在地下一层或二层;

  货流动线:分平面、垂直两种;平面运输进入地下,到各自货梯厅的卸货区,再通过货梯送到各个楼层,百货、超市、餐饮及零售店铺要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货梯,满足货运和垃圾清运的要求;主力店业态、餐饮、零售商铺要有专门的垃圾动线,垃圾直接送到地下干、湿垃圾房,集中存放运输;

  员工动线:员工包括商管人员及营业人员。商管人员的工作时间与营业时间不同,需要单独的上下班通道。各业态营业人员流线与顾客流线相同;餐饮业态人员要有自己的动线,即货运通道,货运通道中设置员工卫生间,是餐饮人员及垃圾运输的主要通道。

  案例:

  客流动线

  垂直动线设计

  货运动线

  五、业态定位

  商业定位:商业辐射半径和目标客群要明确。

  商业体量:持有商业-地级市建议12-20万平米,县区10-12万平米。

  业态配比:零售、非零售之间的面积分配。一般购物45-60%、餐饮15-30%、娱乐10-20%、休闲10-15%、配套5-10%。

  主力店规划:百货、影院、电玩、KTV、超市、儿童娱乐、电器数码及次主力店满足业态房产技术要求。

  业态楼层规划:百货:-1F-5F;超市:-1F-1F或1F-2F;休闲娱乐:健身、KTV、电玩等规划高楼层,冰场可规划在高楼层或地下楼层;餐饮:一般地下规划快餐,地面楼层从低到高规划咖啡、休闲餐、茶餐厅、异国料理、大型餐饮、美食广场;零售店铺沿商业街分布在不同楼层。

  室外可售商业街规划:

  总长:250-300米;层数:不超过3层;层高:与同层购物中心持平。

  业态:首层规划品牌专卖、二层规划服饰、饰品及服务类、三层规划餐饮。

  案例:上海港汇广场业态规划

  港汇总经营面积中,零售购物占接近65%的比重,餐饮占22%,娱乐休闲类占11%,配套服务占2%;

  零售商品包括了时尚服饰、儿童用品、化妆品、珠宝首饰等,业种丰富;

  餐饮商铺数量尽管只占总数量的10%,但面积却达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分别设有亚洲菜系、西式菜系等特色餐饮,以及咖啡、冰淇淋等小食品店;

  休闲娱乐与配套服务各占1.4%、1.6%,设置电影院、游戏游艺馆、

银行等,为顾客提供休闲环境以及便捷的服务。

  六、平面设计

  平面构成主要是:商业街+主力店+次主力店+娱乐餐饮休闲+专业店+专卖店+地下停车场+商业辅助用房,各业态通过商业街进行串通,形成人流互动。

  室内商业街:是联系主力店的灵魂和纽带,平效是普通主力店的两倍以上,是平面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整体设计:长度280-350米为佳,面积3万平米左右;

  入口设计:购物中心的主要出入口,是人流主要集散地,要保持空间畅通;

  直段设计:通道宽度15-16米,两侧走道宽度3.5-4米,挑空处8-9米宽,扶梯间距50-60米,扶梯靠洞口一侧平行布置,以免遮挡视线,扶梯之间搭2-3个连桥。商业街视线要通透,一眼能看到几十个商铺,利于经营。百货、超市、娱乐、餐饮、零售店铺要有专用货梯。主力店与商业街有专用通道联通,一般设臵1-2个开口,大小1-2个柱距。

  零售店铺:商业街两边尽可能设计为铺面,不布置楼梯、设备机房等,铺面设计要求空间划分规整,尽量避免异形,管井穿越商铺时要求贴边角设臵,不影响店铺的拆分、合并。

  餐饮店铺:要求面积大,每个餐饮店铺后面都设计专用的垃圾通道,并通过货梯至地下垃圾房,垃圾通道中安排餐饮人员专用卫生间,做到洁污分开,保证运营品质。

  中庭设计:设臵在商业街转折处,形状大小有所不同,中庭周围商铺加大进深,以利于布置大商铺。

  主力业态设计:

  百货:既独立又与室内商业街和其它业态互补促进,一般5-6层,单层面积5000-6000平米为佳,首层规划化妆品、黄金珠宝、鞋包、钟表眼镜等,二、三、四层规划男、女装、少淑装、箱包、饰品、内衣、羊毛羊绒等,五层以上规划运动用品、床上用品、儿童用品、特卖区等。

  娱乐餐饮业态:布置在人气较弱一端, 电玩、 KTV包间布置尽可能横平竖直,使消防疏散路线简洁明了,影院要求合理配臵,方便不同影片的放映要求,设臵1个IMA*厅、 1个300人左右的大厅、不少于200人以上的厅、 VIP厅, 600平米左右两层高的大堂,观影动线一般采用一字型、 L型、 T型、 Z型等,避免走迷宫。因上述业态最佳营业时间都在夜间,要求设臵直接对外的夜间出入口、独立的电梯及导向标识,满足夜间使用要求。

  超市:一般设臵地下一层,外租区尽量设计通透,使主入口、外租人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利于顾客停车后,方便、快捷到达。

  次主力店:如ZARA、 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面积1500-2000平米,布置在室内商业街首层两端或中庭位臵,开口 2-3个柱距,以便于带动人气。

  功能用房:包括卫生间、母婴室、吸烟室等,卫生间设在价值较低,且较为隐蔽之处,卫生间间距80-100米,面积70-100平米/间。

  设备机房设计:机房面积约占商业建筑面积的3.9-4.5%左右。

  地下车库设计:地下车库要考虑预留机械停车位条件,应结合货运电梯设计货车行驶通道。车行线路简明通畅,主通道横平竖直,地下电梯厅、扶梯厅沿车库主通道设臵。车库出入口尽量远离大商业沿街面,减少对商业人流的影响。出入口要求双进双出,车道宽度9米以上,车道入口和通道净高不低于2.4米,机械停车位净高不低于3.6米,要求有货车专用出入口及货运通道,入口和通道净高均不低于3.6米。主力店在地下室单独设臵垃圾房、污水处理间。垃圾房需要干湿分离。

  辅助用房设计:大商业用房面积应达到1000平方米;食堂面积600-1000平方米;销售型物业(含大商业塔楼)的面积不得低于当地物业管理法规规定的管理用房面积(通常为3‰-5‰);管用房位臵应设臵在地上区域。大商业部分和销售物业部分位臵应各自独立,避免后期出现住宅物管用房产权纠纷问题。

  结构缝设计:结构缝以不影响使用功能,不降低那种品质为前提,且尽量少设臵。间距150-200米,不穿过影院大厅、大堂等敏感区域,不在地下设臵、地下不设永久缝;上下对齐、不宜出现错缝。宜设臵在不同业态之间的分隔部位,并满足规范要求。

  案例:幸福蓝海影城参考平面图

  七、房产技术条件

  房产技术条件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包括租赁区域、租赁面积、建筑功能、结构荷载、机电配臵等,一部分是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另一部分是工程意义上的技术条件和交付标准。

  结构荷载:要重点关注对结构有特殊要求的业态如超市、冰场等;

  结构降板:餐饮业态的厨房区域需要降板以设臵排水沟;

  装修标准:百货、超市为精装,其余主力店为毛坏交付;步行街零售商铺为精装交付,餐饮店为毛坏交付。毛坯交付指完成消防、空调和水、电、气预留,其余装修内容由客户完成。

  供水、供电:百货、超市、冰场、影院单独计、单独缴费,其它业态由购物中心代缴。

  空调系统:百货、超市、影院系统独立,自行管理,其余一套系统由商管公司统一管理。

  餐饮的隔油、排烟:餐饮店的厨房排水除自设一级隔油装臵外,一般在地下层设臵污水处理间,各餐饮商户均预留独立的排油烟管井,内设不锈钢板、商户自设计排油烟装臵。

  空调系统:百货、超市空调系统独立,自行管理,其余为一套系统,由商管公司管理。

篇3:固定总价前提下工程量清单漏项问题应对预防讨论

  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工程量清单漏项问题的应对与预防讨论

  [摘要]工程量清单规范报价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与传统的定额计价办法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简单明了,应该说更适合工程的施工招投标。而正是这样一种简明快速的造价计算方法在规范招投标过程的同时,也为结算过程特别是价款变更情况下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本文重点讨论的清单漏项问题。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明确,工程量清单中的风险分担,建设方承担量的风险,承包商承担价的风险,漏项归根结底也是量的风险,所以漏项问题看似建设方的责任。但由于与固定总价合同形式的结合使用,清单的量的风险实际也是由承包商承担,这里漏项问题的责任归属似乎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本文一方面要弄清什么情况下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如何避免问题发生以及问题发生之后各个阶段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 漏项防治

  1. 漏项问题产生的原因

  1.1漏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按照土木工程合同类型分类中,常用的合同类型包括固定单价合同和固定总价合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369号)第八条对固定总价适用范围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固定总价。合同工期较短且工程总价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实践中承发包双方选择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往往不只是基于工程实际特点,更多时候由于一方面承发包双方认为固定总价合同易于工程价款的最终结算,若在施工中发包方不改变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合同约定的固定价款就是承发包双方最终的结算价款,结算简便且节省了计量核价工作;另一方面发包方也想通过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将合同履行过程的大部分风险转移给承包方承担,从根本上控制工程造价不突破预算。因此基于合同中建设方的优势地位和对于竣工结算的考虑,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对承包方来说,所要承担的风险比建设方更多。

  当采取固定总价招标的时候,工程量清单漏项主要是指招标方在招标文件当中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没有很好地反映工作内容,与图纸相脱节,造成的招投标过程中补遗工作量的增加。由此导致的问题还延伸到施工过程中和工程竣工决算全过程。如果此类问题未在招投标阶段得到解决,并被招投标双方忽略,或者是投标方有意隐瞒,施工过程无可避免要牵涉到项目费用增加,还可能由于二次订货耽误工程工期。

  1.2漏项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1.图纸不熟悉

  编写清单的人员毕竟精力和经验有限,不可能对大量的图纸事无巨细的一一把握,造成图纸上有的单项工程在清单中遗漏。例如对某整个装饰物品的漏项或者数间教室的石膏板吊顶的数量只算了其中一间。

  2.对招标文件及法律、法规条款不熟悉

  招标文件并不是一张纸,包括招标图纸、清单、补遗等各种材料。许多甲方要求的措施费或独立费就隐藏在其中,例如甲方要求由乙方完成桩基的监测费用或由乙方在工程结束后完成消防验收工作或由乙方承担当地政府加收税收费用等等。这些不小的费用往往不显示于图纸,也容易被清单遗漏。

  3.对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或施工规范不熟悉

  在一项清单组项中,要完成多个定额内容或一个施工流程包括多个施工步骤。编制清单中往往注意工程量大的工作内容,而遗漏了数量相对小的工作内容。例如打预制工程桩遗漏引桩,而地质条件又很不好;例如设计图纸规范用PE给水管,按规范PE给水管不能暴晒,但并未说明屋面部分要采用的保护措施。另外定额和规范不符时,应以规范为准,因为验收时以规范为准。

  4.图纸模糊或不完善造成报价偏差

  招标的施工图纸可能由于设计深度问题,部分内容未达到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清单人员往往直接遗漏了该项工作内容。例如在平面示意图上有一个化粪池,而并无具体做法和大样图;例如在厕所隔断上画有扶手的示意图,却无文字说明,亦无材质尺寸等介绍等等。

  从以上这些原因分析来看,投标方所处的位置相对比招标方有利,亦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为施工企业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经验的承包商理所应当发现招标文件及清单中的问题和漏洞。

  2. 漏项问题在招标阶段的初步预防

  2.1 招投标过程中预防

  针对工程量清单编制时漏项的问题,招标文件经常会有几种要求投标人处理的办法。

  (1)在清单后附表直接增加项目

  (2)在主要材料价格表中列明可能要采用的材料单价,作为评分时专家打分的一个依据。

  ①招标人提供的主要材料价格表应包括详细的材料编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和计量单位等。

  ②所填写的单价必须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中采用的相应材料的单价一致。

  投标方进行补充是应该被绝大部分招标文件允许的。投标人这样做对业主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今后若发生了类似项目的变更,就有了套价的依据,而且这个价由于竞争的原因不会高;二是总价包死报价,如果投标人在清单后面增加了一些项目,而总价又具有竞争力,那说明其他清单的综合单价也不高。如果招标文件规定投标人应该补充而投标人考虑竞争的原因没有做补充项,绝大部分招标文件会认为该漏项费用已计入其他项目。

  2.2 招标文件中预防

  合同价款支付方式是合同中核心的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99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23条“合同价款及调整”中在选用“固定价格合同”时就明确提示双方在专用条款中要对固定总价下的风险范围、风险费用的调整和计算等做出明确的约定,以避免日后引发纠纷。在乙方容易以清单无列项的理由向甲方进行索赔,从而使甲方承担其提供清单漏项的风险的基础上,甲方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达到在一次投标报价中完成其提供图纸的工程建设,在招标文件中可以做如下说明。

  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应与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及图纸等文件结合起来查阅与理解,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数量仅作为投标的共同基础和最终结算与支付的依据,而投标人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施


工。

  投标过程中投标人必须认真阅读图纸和招标人的招标文件、补遗书、答疑、答疑补充等开标前的文件对照工程量清单数量进行全面复核,对发现的数量差额与缺项,投标人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检查,除非招标人以补遗函或答疑补充的形式予以更正,所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允许自行调整,若投标人认为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数量存在差额与缺项且招标人未以补遗函或答疑补充形式给予更正,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另行补充编制分部分项清单偏离表予以调整。如投标书中未补充编制分部分项清单偏离表或偏离表中未完整列出分部分项偏离内容,则投标人不能再以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存在差额与缺项为由提出增加费用。

  3. 施工过程中漏项问题解决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及时与业主沟通,图纸上不明确的地方主动提出要求设计确认,以免耽误采购时间,延误工期。这里牵涉到一个承包商内部部门协调的问题。因为作为投标单位的时候由投标人员和预算人员与招标单位接洽,而进入施工阶段时则由承包项目组接手。人员换了,资料交接是不是完整,造价人员如果也更换的话那么对工程的了解也要重新开始,招标阶段发现的问题可能被施工人员忽略。因此承包商不应该有中标就万事大吉的观念,因为承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只有施工阶段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

  具体讲就是,承包商在按照图纸施工时应不时查阅当时的报价表,当发现清单的漏项及时向建设方及设计方确认。若确属于图纸不明确的地方,应尽快明确详细的做法、材质等等。除了及早安排此项目施工的同时,保留建设方的确认依据,为申报款项做准备。

  清单计价规范中说明:合同中综合单价因工程量变更需调整时,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应按照下列办法确定:

  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②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4. 竣工结算中对漏项问题导致的造价问题进行复核

  这里应该明确几点内容。首先,总价合同的情况下,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仅供参考,按清单所报的综合单价仅仅是为了发生变更时计算变更造价,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具体内容就是按照招标时的图纸和投标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约定工期内完成符合国家验收标准的工程。图纸上有的都应当完成,而不是只看清单。

  第二,按照合同法有关规定,施工合同文件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严格的解释顺序,其中图纸解释工程量清单。报价时以图纸为准。图纸有图例,也有相应的画图规则和规范,应当以正常的方式理解图纸。对读图导致的失误不是变更合同价格的理由,不明白的地方就应该提出疑问,否则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第三,设计变更和设计深化的概念是不同的。设计变更是把已经有的变成另外的,增加或取消;设计深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化而不是引起新的变化。

  4.1 对清单漏项项目的造价结算处理

  通过上面讨论的清单漏项原因,其中前三项原因造成的漏项,在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模式下,按照上述的合同条件,很清楚承包商是不能以清单漏项向业主索赔的。而针对第四种情况,由于图纸模糊或不完善引起的清单漏项,这在一定范围内属于设计变更,承包商是有权利进行相应的提出费用要求或索赔的。对于图纸模糊或不完善的情况,建设方通常采取原图纸完善、变更或干脆取消这几种处理方法,于是对于价款结算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4.1.1 漏项项目原图纸完善的结算

  对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招标图纸的完善内容,原则上采用补差价的方式,即在此单项工程实际价格基础上扣除理应含在原投标价中的价格。一般在图纸不完善的时候,采用扣除整个工程同档次品牌的价格。

  例如某工程厕所隔断应附加安装残疾人扶手,可是图纸未明确此为扶手及扶手的材质尺寸等等。只是在施工平面图上有一个扶手标志,同时清单没有此扶手内容。业主工程师指定了品牌及样式,指定由承包商完成。那么在结算时,业主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表明图纸上有,隔断上有扶手的平面图,应该按图纸验收,属于清单漏项,不增加费用;承包商认为这图纸不明确,属于设计变更,应该费用增加。建设单位在给承包商扶手的实际价格的同时,应怎么扣除清单组价的价格呢。因为清单上没有明确,那么是按照普通扶手价格扣,还是按照整个工程同档次的品牌价格扣,或是按照我业主指定的品牌价格扣?按照工程量变更的调整规则,清单上有类似的扶手的相应报价,所以扣除时参照了此单价。

  4.1.2 对漏项项目变更的结算

  原图纸的施工做法很清楚,但清单该项中遗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又对此项内容进行变更。

  例如某装修工程,图纸标有6扇木门,清单未提供此项目,招投标时承包商也未提出疑问。在实际施工中,结合以后消防验收考虑,更改为防火门。那么类似此类的变更结算应在实际发生的费用中扣除原招标图纸的工程量费用。

  4.1.3 漏项项目取消时的追减

  原图纸做法可能模糊也可能清晰,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表示,此项工程内容不必做了或另请施工单位完成。那么在结算时,就应该按照上述原则追减相关部分费用。

  4.2关于清单计价风险责任承担的讨论

  施工单位有可能很怨,为什么同样属于清单漏项,叫我做吧,不给钱;不叫我做吧,倒扣钱,好像风险都在施工单位。其实这正是固定总价合同的精神所在,即施工单位只要理解,工程是按照图纸及规范来验收的,而不是按照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

  举个对承包商有利的例子,某建筑构件厂因上海欧尚杨浦一号项目的钢结构工程与上海某超市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为固定总价合同,总价款800万元。工程按期完成,质量合格。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较工程量价格清单少用钢材40吨(价值人民币约80万),在结算时业主以承包商少用钢材为由拒付该部分工程款,遂酿成纠纷。最后处理结果:按合同结算。因此可以看出,工程量清单计价对业主来说,同样也有一定的风险。

  作为施工单位能否获得盈利规避风险,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招投标相对短的时间内完善工程量清单,规避自身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节约成本,才能创造出可观的利润。

  5.结


  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实行已经被大家渐渐认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遇到漏项问题造成的矛盾时,只有深刻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固定总价合同的这些意义和原理,才能比较清楚地划分责任,避免纠纷。任何一种制度和模式都不可避免存在瑕疵,正如清单漏项问题,也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普遍不重视风险防范,抗风险能力差,同时建设方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规范操作等国情,不可能把这一风险简单地归于承包商,而应该分析其中原因,分别地加以处理。

  无论是编制清单人员还是承包商应该在这过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水平走上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建设单位则应该往长远着眼,重在提高建设效率,这样才能够将清单计价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99示范文本

  [2]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369号)

  [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4] 从两起案件看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篇4:信息大楼装饰施工前提条件

  信息大楼装饰施工前提条件

  1、图纸会审及结构实物测定

  (1)拿到设计图后,首先应结合实物进行现场实测,核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及尺寸,对水平标高、平整度及墙柱垂直度进行校核,对需拆除修理清理的部分在精装修前全部处理完毕。如遇偏差超过范围或与设计图不符的部分及时与土建协商处理。

  (2)对设备安装部分的管线走向进行核实,有疑问时必须及时与土建、安装单位联系,以免造成有误返工。

  (3)待上述工作调查、核实和处理并经有关方面验收后,方能全面铺开施工。

  2、水平、标高、开间轴线基准线测定

  (1)装修施工前基准线的测定非常重;要,首先把调整无误的水平线测出,并按定的间距纵横二个方向做好固定标记,并以平面图方式记入施工翻样图内,以便施工时查找,必要时要给监理一份进行备案。

  (2)然后必须按装修图弹出开间平面设施的中线与边线,以找准室内布置的基本控制尺寸线。

  (3)对于平顶吊顶与灯具的出口、固定点事先要用样品件尺寸进行核对无误后才能确定其相关尺寸进行批量配料制作。

  3、装修材料的采购施工管理

  (1)工程所用的材料,根据要求首先提供材料样板,待审定后方能入场使用,并且要符合技术标准规定,未经审定和不符合标准的绝不使用。

  (2)对于工程中的易燃物品及贵重易损材料,应分区堆放管理,做好相应的防火、防范措施,设专人看管。

  (3)各分项工程的等级均应达到国家验收标准,避免返工现象。

  (4)各工序间相互搭接配合,制定施工流水线,避免工种之间的相互污染

  (5)对于已完成的部位应及时的做好保护措施,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同时成立成品保护小组。

  (6)室内装饰顺序本着先上后下、先内后外。要做好防潮,防雨措施。对于完成的每一步都要有专职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做好隐预检的验收工作。

  (7)对于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操作前的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严格的遵守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穿戴好个人的劳动保护用品。

  (8)对于有明火作业的场所,严格执行办理动火证,并设专人看护,确保万无一失。

  (9{对于管理人员要合理的调配工人,科学的制定组织计划,加强质量及安全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问题,对于突发问题能够果断的判定出有专效的措施。

  4、原材料供应及材料质量合格证措施

  材料供应为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材料供应要坚持以下原则:

  (1)材料签认原则:先签后订。

  材料供应.首先要坚持材料签认原则,工程之材料样板应在业主签认后封存;进货材料无论质量等级一定要以封样为准,未获签认不得订购。

  (2)材料进场原则:资料齐全。

  在材料进场时,与材料相关的有关部门的生产许可证、检验证明、产品合格证等资料必须齐全,资料不全不予验收。

  (3)材料保管原则,安全第一。

  材料保管工作是材料供应之主要环节,装修材料大部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损耗量低,材料保管工作不仅是防盗、防火等而一些轻微碰撞对高级材料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成功的材料保管工作即可降低工程风险又能保证施工质量。

  (4)材料运输原则:方式合理

  在选择运输方式上要考虑材料本身性质,路线远近等,来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5)资金保证是材料供应的先决条件

  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材料供应一定会受到影响,并会给工程的工期和,和质量带来直接危害。

  5、材料质量的保证措施

  材料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装修效果。主要措施如下:

  (1)严把材料签认关:只有在材料签认封存后,方能按样板进材料,这样可以保证材料购进的整体质量。

  (2)严把材料进场关:在材料进场时,要对材料进行全面测试验收,技术方面通过必要的机器、仪器,对材料的内在性质得以掌握。通过感官测试对材料的表象进行验收,将不合格材料堵在工地门外,质量低劣,资料、(三证)不齐者拒收。

  (3)严擐封料采购关:帮助材料采购人员提高认识,在确保公司正常利益的情祝下,尽量采纳质量较好的材料,严把采购关,避免以次充好,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4)减少材料周转环节:材料周转环节越多,损坏机会越多,加强材料保管工作,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能够降低材料成本,高装修质量。

  6、材料的采购要求

  (1)装修材料的规格、质量、彩色等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ZZ市有关标准规定。

  (2)计划采购的装修材料,必须提供样品和质量证明书,交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有必要时)进行认可。

  (3)经业主、监理确认的装修材料样品必须在项目部封存,备核查。

  7、样板与样板单元的确定

  装饰工程应做到图纸、实物效果与感官统一性,所以施工时必须做小样与示范单元,待业主、监理和设计认定后,再全面开展,不符合样板封定的标准不能通过验收。

  8、隐蔽工程验收

  为防止装修后发生质量问题,装饰工程后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前道工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除质量监督规定举例的专项外,对饰面、油漆、防腐、电气接点,都必须进行工序性验收,决不能在今后使用过程中产生质量性缺陷隐患。

  隐蔽工程在自检的基础上提前一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成品保护措施

  (1)制定成品保护等级,易损成品应重点保护,

  (3)地面成品应铺设保护用的材料,施工结束后对进入人员进行控制,进入现场须用拖鞋或保护袋。

  (4)墙面成品完工后,其它部位施工人员进入需填写施工许可证重点部位设立保护栏或封闭。

  (5)不锈钢制品需待工程全部完工后,方可去其保护层。

  (6)各显设立一专人巡视,发现问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及时召开成狮保护现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

篇5:城市商业规划网点布局理论

  城市商业规划与网点布局理论

  城市区位理论

  对于城市区位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

  (一)杜能的土地价值理论

  在对城市经济功能分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杜能(Von Thunen)指出,不同经济活动的现实区位,取决于这种经济活动对特殊空间位置的投标竞争实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对某些土地进行投标的投标地租高低,完全取决于它对这块土地所能带给它的预期利润的大小。对于与商品供给企业和广大商品的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密集消费群体的城市中心地区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投标地租就较高。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土地投入的地理位置是否居中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前、后序产业相互毗邻,要有良好的供、排水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因此,工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带土地的投标地租一般并不高。这样,城市中心地带就一般被商业企业所占用,并形成以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为主要经济功能的商业中心。而商业中心又可依照其功能层次和辐射范围,分成高、中、低不同的几个级别。

  (二)加纳模式

  将土地价值理论思想应用于商业区位格局分析之中,格蒂斯(Gertis)在1961年通过揭示总零售量随离开地价最高的中心地带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证实了城市土地地租变动及其与商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规律。到1966年,加纳(B.J.Garner)进一步对商业中心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他根据一系列的城市土地地租的投标曲线,构造了不同等级商业中心的空间模式,形成了城市地理学中的加纳模式。

  加纳模式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高门槛(所谓“门槛”threshold,是指一个企业为经济正常经营活动而需赚取的最低收入)的职能是有较高的地租支付能力,因而能够居于商业区中地租较高的地方。在实践中,由于商业企业都是为其周围的居民服务,所以可用维持其正常经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代替最低收入下限,以人口门槛(Population Threshold)作为门槛高低的简明指标。当然,某一企业“门槛”水平的高低,是与其自身的特征相关的。

  此外,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商业区空间布局的分析,总结出商业区空间布局的几个特征:

  1、经济规模较多的高门槛经济活动(如百货、服装、珠宝等),往往靠近地价峰值区,占据着地租最高的城市土地,在其周围,按门槛递减顺序排列的其他职能活动(如银行、餐馆、面包店、家具店、家用电器店等)。

  2、任何商业中心的核心区,总是被那些能显示商业中心最高级别的职能经济单位所占据。

  3、随着整个商业中心级别的增高,低级别经济职能单位将被排斥到低地价地区,在商业中心的边缘地带布局。

  4、在任何一级商业中心的典型职能内,每一项职能的次序也是按门槛高低的顺序系列排出的。

  加纳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商店的位置并不总是与距地租峰值区的距离有关,而且商用土地的地租也并不完全是由距中心点的距离来决定的。针对这些不足,道宁(P.B.Downing)进一步阐述了土地面积、人口分布、经济收入分布状况、交通及便捷性的不规则状况等对城市商用土地地租的影响,使加纳模式更加合理客观。

  (三)中心位置理论

  中心位置理论是由沃尔特?克里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于1933年创立的,后经奥古斯特.廖什(August.Losch)补充和修正。这一理论从分析不同生产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推证了每一种货物的市场区实际为六边形。每种货物的门槛水平和最大销售范围都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货物及其相应职能之间的特征差别。一般情况下,凡门槛较低的货物,其相应的销售范围也较小,这类货物称为低级货物。那些门槛水平高、销售范围广的货物,称为高级货物。但是,往往由于门槛的限制,每个商业中心并不能提供所有的货物和服务,而且,货物供应点出现的实际频率,还与货物的等级成反比。低级货物在很多中心地都可购到,而高级货物只能在少数地主得到供给。由此,史里斯泰勒认为,中心位置货物供给点都能排列成有序的等级序列。

  按照中心位置理论学说,城市商业区主要由中央商业区、区域性商业区和邻里性商业区共同有序构成。对于中央商业区地域范围的界定,墨菲(R.E.Murphy)和万斯(J..E.Vance)提出以建筑物高度及其商业职能来划分。在实践中,有些城市以零售商营业额的大小为中央商业区内外分界的标准;有些城市则以土地价格来划定其中心商业区的范围。

  国外城市商业区位理论的研究是以完全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完整的领土、非政治干预、自由的企业和经济购买力气平均分布为假定的,因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城市商业区结构、布局等的理论分析,而对影响城市商业发展规划的政治、流通体制、市场的秩序与控制和管理、新技术的应用等较少考虑,认为这些完全可以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合理发展,从而成为以上几种理论模式各有其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商圈理论

  商圈又称“商业圈”或“商势圈”。它是指商业企业吸引顾客的区域范围。商圈对企业而言,则是其业务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则是他们方便的购买行为的空间。

  一个设定的商圈,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考察,其构成为点、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市场区域据点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间相互依存关系以线相联结,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上述四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点反映集中化的问题和集聚的程度;线则反映吸引性和相互依存性;面则反映区域性或地区性和同质性;流反映的是活动的态势和职能性。从实际工作而言,商圈,是由店、消费者购买行为空间和销售活动空间三者构成。

  影响商圈设定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与特征以及其发展趋势;购买潜力与已有企业的设置与经营状况;区域内经济发展前景与产业多无化的程度;区域内交通、运输、服务、金融、信用、保险、物业等状况;劳动力市场条件;法律、工商行政管理因素;民情风俗以及吸引顾客所特有的公共和文化教育设施,如公园、剧院、博物馆、纪念场所、学校、科研机构等。

  商圈又分批发商圈与零售商圈。其中零售商圈的主要内容有:

  1、构成。零售商业圈是以商店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与辐射,形成一定范围。零售商圈分为四个层次: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异地商圈。一般而言,核心商圈能吸55%—70%的顾客;次级商圈为15%—25%;边缘商圈则最小,比较稀疏。但商店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对顾客的吸引也不同。一般而言,中心商业区和大型商店对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的顾客的吸引力相对要大。商圈通常不是圆的,更多是椭圆形或多边近圆形。

  2、限度。1929年,美国人威廉?雷利用三年时间,调查了美国150个以上的城市,终于在1931年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又称“雷利法则”。他认为,“具有零售中心的两个城市,从位于它们中间的城市吸引的交易量与各自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例,而与从中间城市到市场的距离的自乘成反比例。”该法则主要地证实一个城市的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雷利法则有两项假定:一是两城市同样接近公路,距离的衡量限于主要大道,不包括交叉的小路。二是两城市的零售能力相同。顾客之所以吸引到人口较多的城市,乃是由于该城市商业设施好,商品品种多等因素的影响。

  3、饱和度。商圈的饱和度决定是否要开办新的商业网点。通过商圈饱和度可以确定某一地区的商店是不足还是饱和。其中饱和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RS=C×RE/RF

  其中:C为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RE为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RF为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营业面积;IRS为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指数。

  4、制约零售商圈的主要因素有:①商店经营类型;②同类型竞争商店的位置;③商品种类;5商店规模;⑤店址周围的条件;⑥促销活动的开展情况。

  单店面积极限理论

  规模与效益不是正比关系。一定规模产生一定效益,适度规模产生适度效益,最佳规模产生最佳效益,过度规模就会产生零效益或负效益。体现零售商业企业的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商店的营业面积,影响商店营业面积确定的因素很多,而其中顾客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最为直接的因素。

  人保持某种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疲劳,从而就会放弃某种活动。顾客在商店游览购物,同样存在着疲劳度,超过这个度,不仅使一部分设施空置,导致部分购物区无人光顾,而且会直接影响购物情绪,甚至产生“恐惧感”。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儿童疲劳时间的极限为40—60分钟,成人为90—150分钟。按此推算:1、顾客在商场(店)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处于疲劳状态,终止购物;2、普通人休闲步速为30—40米/分,顾客在店内浏览购物步行距离一般不会超出8000米;3、每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顾客通过距离为0.35—0.4米,因此,顾客对商场营业面积的心理最大承受量为:150分钟×40米/分钟÷0.35米/平方米≈17143平方米。而经测算,顾客对商场营业面积的最大生理承受极限一般在2.2—2.3万平方米,超过这一限度,顾客就会因“累”而不再继续。

  因此,单体商场面积一般以不超过2.5—3万平方米为宜。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