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商业地产规划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关于商业地产的规划

  引言:

  实现商业地产价值的最大化,这是诸多开发商和地产人的初衷与梦想,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目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则是困扰开发商的一块心病。基于这一出发点,中原地产商业组将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独特的视角,结合国内外案例的论证,将实际方法理论化地归纳和表现出来,供业界朋友交流。中原地产期待与大家一同分享商业地产的心得。

  一、商业地产的一般概念

  关于商业地产的规划,开发商常常会问到我们和其它同行:商业地产产品风格如何营造、色彩如何搭配、材料如何搭配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如何提高商业地产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其整体价值。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一点:商业地产究竟为谁而作?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商业的目标客户分为三级。投资者即买铺的人是一级客户;商家作为经营者即用铺的人,是二级客户;而普通消费者才是真正消费铺内商品的人,是三级客户,也是商业地产的终极客户。因此,商业地产的价值必将通过终极消费客户-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得以体现。

  消费者认可的商业地产,其产品价值主要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经营商家的质素(包括经营业态、品牌档次和经营特色),二是消费的氛围(人是团结的动物,消费氛围的营造对商家的进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产生羊群效应)。经营商家认可的平台,即商业产品的定位和经营的氛围;消费者认可的平台,则为经营商家的档次和消费的氛围。

  经营氛围和消费氛围的营造,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产品形态(规划),是打造精钻旺铺、商业公园还是步行街;

  档次,经营的商品是顶级还是中高档;

  风格,建筑及装修体现何种风情;

  主题,是有主题式还是情景式的。

  那么,商业地产到底应该怎样定义?中原认为,商业地产应是以商业为功能性质,进行商业交流和交易的空间。商业地产产品具有商业性、公共性和公开性的特质。

  二、商业地产产品的规划要素方法--矛盾协调法(contradiction coordinate method)

  商业地产产品的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八对矛盾。只有在协调好这些矛盾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成功的商业产品。

  矛盾一:集中(concentrate)--分散(scatter)

  适用于商业产品形态、体量、平面布置等有关规划方面的内容。

  商业地产的体量和价值一定是成正比的吗?体量大是否一定意味着价值高?其实不然。商业地产产品规划有集中式卖场、步行街、商业街区、商业群落等形式,采用不同的形式体量的大小也有差别,盲目追求体量大小而忽视项目本身所具备的实际条件,反而达不到总价高的效果。

  案例一:澳洲某大型商业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景观资源,留有宽敞的步行街,让人置身其中也能感受到周边的风景。这样打开了交流面,延展了活动空间,打造出别具特色的景观商业。

  案例二:百康年世纪门(中心商业)

  该项目位于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入口,在规划时采用了室内步行街的形式,使商业门面呈弧形带状铺展开来,加强了人力导入性,增加了人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同时,由其地理位置引出"封面"概念,营造了特色风情。

  案例三:北京建外SOHO(中心区、CBD商业)

  该项目为公寓写字楼,其商铺全部邻街,1、2层铺面复式结构自成一体,3层铺面有滚梯直达公共院落,既出入便利又有层次感,并合理地利用了公共空间。

  启示:

  在做商业地产产品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协调集中和分散的矛盾;

  不是体量越大,项目总价值越高;

  要根据项目自身的地块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做规划;

  要充分考虑商业产品的差异性特色营造。

  矛盾二:整体(whole) --个体(individual)

  适用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立面风格设计、用材用料设定等方面的内容考虑。

  一个商业项目既是一个整体的商业空间,其内部又分为若干个体商业空间。个体商业空间强调个性化,个性化是否就意味着整体的凌乱无序?成功的商业项目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手法上大体有两类做法:

  A类:确定明晰的整体风格,将个性元素适当穿插其中,使其不牵强、不生硬;

  B类:在打造整体外观时预留个性化空间,将个性空间也作为立面的构成部分。

  启示:

  商业地产产品一定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塑造;

  个性化空间的预留应在整体风格的基础之上。

  矛盾三:公共(Public)--私密(Private)

  重点解决商业地产产品内部空间规划的问题,即公共空间与经营空间、可售空间与非售空间如何划分。

  A类:集中商业

  对于集中商业,可用挑空中庭、挑空连廊的手法,这样做的作用是提升档次,形成透气的交流聚集空间,体现商业特色,增加空间层次感与整体融合性,增强主题的视觉共享性。

  B类:沿街商业

  对于沿街商业,可用外挑连廊、骑楼的方式,使室内外空间转折,增加人流的导入性。

  启示:

  适度的公共空间(非售空间)的预留,对项目档次提升、人流导入、人气聚集、特色体现起到极大的作用。

  矛盾四:开放(Open )--封闭(Close)

  本矛盾协调法主指商业地产产品公共空间的利用和规划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外沿街铺面和内部铺面、品牌展示与品牌个性空间的协调。

  A类:将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融合,形成私家利用、公共视觉,以此增加品牌的视觉导入性,自然导入人流;

  B类:适度的封闭,便于产品风格的形成,利于局部通透空间的个性突出。

  启示:

  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的巧妙融合连接,对商业地产产品的商业氛围营造相当关键;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其自身的空间尺度条件;

  商业地产产品的立面未必是越通透越好。

  矛盾五: 概念(Concept)--具像(Concrete)

  重点解决商业地产产品主题概念落实的问题,主题是什么、体现的风情、情景为何、带来的体验等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内容。

  A类:用建筑本身体现主题;

  B类:制造运用视觉标志,打造连续的、有设计的视觉焦点。

  启示:

  商业地产产品的主题概念与产品的功能定位要相适应;

  建筑本身是商业地产产品

主题风格和氛围的主要体现内容;

  视觉标志的巧妙制造和运用是商业地产产品主题风格体现的绝佳手法。

  矛盾六: 功能 (Function)--美观(Beautify)

  解决商业地产产品的商业特征和价值体现的问题。

  启示:

  商业地产产品首先要体现"商业"特性;

  商业地产产品的商业性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巧妙融合体现;

  商业氛围的营造不是单一空间的设置,也不是产品风格的独立体现,而应是全方位、多面的细节处理。

  矛盾七:特色(Specilist)--普遍(normal)

  解决商业地产产品的定位方向问题。商业地产定位应注意适用性和实用性。

  矛盾八:价格(Price)--价值(Value)

  这是中原商业地产组经过两年研究得出的成果--商业地产产品矛盾协调法中最大的法则,只有将前面七个方法良好的考虑运用后,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得以实现。商业地产通过功能定位、商业性体现、概念的落实,最终要实现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结语:商业地产产品的规划,犹如跃动的旋律,我们必须用轻松的心态去创造美妙的作品,才能营造出轻松的商业氛围,实现轻松的招商过程,带给客户轻松的消费感受。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在商业地产中作用

  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在商业地产中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是个大概念,也是一个边缘性学科。景观设计一词第一个使用者为美国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他首先使用了“landscape architec-true(景观设计)”这个词,他的贡献在于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前瞻性的规划思想保护了一些重要的景观资源。

  景观规划亦称作环境规划,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现今,景观规划行业里我们总能听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何为以人为本?景观行业研究的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一个舒适、惬意,又能够具有吸引力的场所是人们所期望的。特别是在这个网络办公时代,人们更渴望一个能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环境的功能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技术标准规范、不违反城市规划下必然要求设计者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景观规划是一门科学,他不单纯是画图而已。之所以称为科学,第一景观规划的土地应用;第二景观规划的人体工程学应用;第三景观规划的管理措施应用。第四景观规划的艺术处理。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决策规划、技术规划、景观设计。

  决策规划要承担以下任务:巩固已有的技术研究、确立相关政策、提出明确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并且指出首选的规划方案。

  技术规划涉及各种用以支持决策和设计活动的过程和服务,他包括环境情况的清单、工程分析,以及影响评估。

  景观设计就是将土地利用的配置、特征以及各类设施在图纸或计算机屏幕上表达出来。

  商业地产与景观规划的切合点

  从步行街的发展规律及景观规划所能达到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景观规划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第一代步行街如上海的南京路虽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后出现的问题国外经验得到证实。步行街的建设不能仅仅考虑经济目的,更重要的要考虑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三者的完美结合。环境效益跟社会效益的取得必须通过景观的合理规划,达到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那么这个景观命题也就是步行街的三代发展要求的反问式:

  1、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吸引顾客?

  2、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体现了对步行者的关怀?

  3、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景观规划的意义在此时已经得到升华,他不仅仅是一处观光景点,更是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他满足了人们购物的需要,满足了人们休闲的可能,更增强了商业街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雅各布斯着《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有句话:“街道是旅客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从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在城市当中的重要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是否符合人流动线,是否符合当地人文风情等都是我们要考问该景观规划的。

  作为街道,或是由于美观,或是由于富有人情味,均能吸引人。从前留心比较过欧洲街道跟日本街道的不同之处,欧洲街道有着优美的花纹铺装图案跟地毯一样那么容易让人亲近,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一样显的精美;而日本,首先从建筑说起,房间里有高起地面的地板,他们叫做地板式建筑,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在观念上是与地面分离的,并且在院落边上有高的围墙,是一种与外界存在界限的建筑实体。

  证明空间是私有的。我们不难看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欧洲城市广场把环境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无论内外,都会给人一种亲切之感。那么欧洲模式是否正确呢,也不尽然。美国现在的公共生活远比欧洲丰富多彩。不过,此种公共生活没有很高的密度很多样化的社会交往,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因为它并不是全部照抄欧洲模式,而是具有独特的北美形式。那是因为北美的城市没有适当的高密度来形成这种公共生活,没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来包容这种公共生活,也没有所需的社会经济结构来支撑这种生活(布里尔)。

  我们需求一个(bmp)最佳管理措施,他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这里提到了人口密度、人文因素、还有一个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前面讲到了环境的概念,环境因素决定了其功能形式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以功能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环境清单明确且详尽的展示了景观规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注意的问题。环境清单也就是商业地产策划前期所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商业地产跟景观规划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它促进了一个项目环境的完美和谐。最佳管理措施(bmp)法则应用在景观规划中对环境的前期规划及后期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环境经济学里所阐述的那样。

  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体现

  从理论上来讲,景观规划同商业策划都有各自的系统,对于某处商业区来讲,商业策划统领景观规划,商业策划更全面更权威的显示出了项目的定位及地产运营方式,他的地位无疑是不可动摇的。景观规划只是商业策划理念的外在表达形式,它从形式上反映出商业策划的最高思想。然而从现实方面来讲,景观规划的这层外衣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它的商业理念,传递着整个商业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名片效应。

  从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延伸到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空间,意义完全超出了商业区这层外衣所具有的意义。他的影响力可以渗透到在此消费、休闲、观光等游客的潜意识里,给商业区带来好的或者坏的口碑,这也决定了民众的意愿取向。

  商业运营是无形的,而景观规划是有形的,它能够给游客带来什么不是商业运营能做到的,它还要切切实实的体现在民众的一言一行中,所以把景观规划称做景观品牌那也无可厚非。

篇3:国内商业地产规划存在10大误区

  国内商业地产规划存在10大误区

  目前,国内很多商业地产项目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在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所致。国内商业地产规划至少存在10方面的误区。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一,用建筑设计代替商业设计。建筑设计与商业设计在本质要求上是不同的,建筑设计师更多的是追求建筑理念、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他们通常没有商业理性认知,因而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商业需求,而商业规划设计正是以商业需求为导向的,是依据市场、业态定位和商业经营的各种需要而进行的物业功能设计,这种设计往往是体现在细节上的。所以,如果不具备大量的实操经验,商业规划设计是很难实现科学性的。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二,建筑设计先于商业设计。一旦建筑设计完成了,商业物业的墙面、层高、柱距、荷载和中庭等硬件设施就确定了,这样就会导致商业的业态和功能在设计上出现很大的局限性。建筑设计先于商业设计,这种局限性将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使商业项目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如一个购物中心,至少要有通风排水、煤气管、垃圾处理等设计,如果之前没有考虑到就没有办法满足后期商户的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三,营销策划代替商业规划。销售代理公司为商业项目进行营销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而商业规划则是为了促进经营管理,二者的本质和要求都是不同的。由于销售公司不能很好地把握商业功能和商业需求,所以单纯的营销策划是不能解决商业规划问题的,进而也使得一些商业项目在销售之后存在着一些经营和管理上的漏洞。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四,重外观形象,轻内部结构。一些商业项目为了打造标志性商业建筑或城市地标,往往对建筑外观投入巨资,而忽视了商业物业内部的结构,这样也是不利于商业经营的,就像一个人外表很漂亮,但是内在素质很低,那这个人也是要被打折扣的,毕竟,消费者是在商业内部消费的,内部功能是否完善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五,重装修标准,轻配套适用。装修标准和配套设施对于商业项目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把商业的价值比作木桶里装的水,那么组成木桶的每块木板就好比是影响商业经营的各种因素,例如地段、管理、服务、装修、配套等等,如何才能使水装得更多呢?只有保证每块木板都足够长,如果有一块木板是短的,那这个木桶也是装不了多少水的。所以,若想提升商业价值,就得保证影响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这样才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所以,不能只注重装修标准而忽略了商业配套,这是会影响商业整体价值的。

  比如厕所的配套设计,有的百货店中女厕所只有三个蹲位,而男厕所一大排。事实上,一个商场里面,肯定是女性消费者多。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六,重硬件投入,轻人文关怀。对于商业项目来讲,硬件投入是很重要的,但是一把刀只有好钢还不行,必须得有锋利的刃才能具备杀伤力,现代商业竞争往往是细节上的竞争,一个人性化的设计、一种人文关怀都是可以提升商业项目竞争力的,而这些正是这个锋利刀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忽略的。现在除了肯德基、麦当劳,国内大部分商场中很少有在厕所中放手纸的。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七,重共享空间设计,轻经营成本测算。共享空间确实对商场经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把“双刃剑”,做很大、很豪华的共享空间是会浪费经营面积,大幅度增加运营成本的,所以一定要精准地核算成本与收益,避免亡羊补牢。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八,迁就主力店要求,忽视自己的投资。商业项目引进主力店的目的是通过主力店来带动项目的招商和经营,促进销售,提升项目和附属物业的整体价值。一些开发商迫于主力店的名声和影响力,不惜损害自己的投资利益,有的时候,这样的做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主力店并不具备主导性,也就是说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主力店。在认同主力店的同时,不应过多迁就主力店,而忽视了自身的投资利益。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九,按自己的主观和经验草率行事。商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商业项目科学的定位和最优的运作策略往往是在多方博弈的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的。我们在做商业项目的时候,都是很多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次论证得出的结论,事实证明,主观和经验往往不能得出最优的结果。所以,开发商在运作商业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参考专家的意见,切忌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商业地产规划误区十,盲目崇洋媚外,忽视国内实际。国外的设计理念确实要领先于国内市场,但是这种领先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意味着排斥,有一些设计理念、风格是不符合国内实际的,一定要有选择地吸收。

篇4: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

  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

  商业地产项目从规模和形态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大型的Shopping Mall,还有一类是商业街的店铺。首先讲一下大型综合商业地产项目,国外叫做Shopping Mall,即购物中心。北京四、五环路沿线规划了四、五个Shopping Mall,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一个都没建起来。尽管立项非常多,规划项目非常多,拿去招商做宣传的非常多,但还没有一个开始营业。像丰联广场、国贸中心等,也可以叫做Shopping Mall,但按照国外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北京现在还没有。从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发展商业地产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操作思路、操作程序、招商渠道等也把握得不好。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的区别。很多发展商已经做了许多住宅项目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以为商业地产也可以像住宅项目那样运作,找地找项目,自己做市场评估,自己完成规划设计,然后招商,振臂一呼,结果就会一呼百应,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说商业地产项目和住宅项目存在很大的区别呢?如果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认为商业地产是传销,住宅项目是直销。做住宅项目时,发展商可以自己分析市场,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作产品定位,决定户型的比例以及住宅产品的类型,然后通过销售处进行直接销售。但大型的综合商业项目则完全不同,它的销售对象不是直接的购物消费者(可能有些散户,可以把他们视为直销),而是商家,特别是主力店。发展商首先要找到主力店,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大型综合商业,这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几十万平米的店,招一家主力店最多是2万平米(家乐福分店卖场部分是8千-1.2万平米),就算能拿到能够解决十万平米的主力店,还有十几万平米等待解决,这会对发展商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发展商通过对市场环境和北京人口的分析,认为Shopping Mall有市场需求。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希望北京周边能够出现一些像样的Shopping Mall。周末开车到那里,连吃带玩,还可以购物,这种场所肯定会受到欢迎。然而具体操作并不容易。既然是传销,发展商要把店铺卖出去,就应该先决定主力店的形式,是仓储式还是像家乐福这样的家电用品,对于不同的主力店其卖场的比例大小也不同。对卖场面积、停车位面积、货架陈列等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发展商自己做设计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那绝对是错误的,而且做得越深入,后期招商的困难越大。

  主力店招商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而不是发展商认为这个项目好就能够招商成功,其中有一个对项目的市场判断问题。对于发展商而言,认清商业和住宅开发之间的区别是最重要的。北京所有的发展商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盲目地进行设计。同样是商业地产,它们的定位是不同的,像体验式的商业,咖啡、休闲、娱乐、电脑这类游戏设施可以兼容,还有一些业态是无法互相兼容的。有的Shopping Mall是家具城,有的是建材城,它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即使同是大型业态,如沃尔玛、家乐福,或者国内的联华超市,也首先得明确业态的形式。另一方面是专业顾问机构的重要性。国内发展商对此基本没有认识,所以导致专业化的顾问机构在国内没有市场。中国发展商基本上是自己做招商材料,英文写得一塌糊涂,真正讲英语的人根本看不懂。中国人招商前几页总是自己很在乎的如政府领导的题词,而国外的企业、财团、连锁店看中的却是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等,中国恰恰缺乏这些信誉保证。

  全世界能够做大型商业地产评估、资源整合、主力店招商,以至介入到最后管理和实施的顾问公司不会超过十几家。由于发展商不认可,因此目前在北京没有市场。发展商都以为自己能够招商,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像家乐福这样的连锁店,进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因此对项目一定认真评估,否则不会轻易投资。他们会把钱花在物业上,但不会自己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市场如何,开发商的房子如何,开店的效益如何就需要做专业的评估。国内如果提供不了这方面的评估,就需要像顾问公司这样的中间人。毕竟发展商提供的可行性报告是代表发展商的利益,作为国外的连锁店,需要一个代表它自己利益的机构进行评估。中介机构就是起这个作用。这样的顾问公司的作用就是整合资源。如果能够找到非常好的渠道,招几家主力店进来,把几十万平米的Shopping Mall撑起来就变得很容易。大的主力店机构比较强大,总部设在法国、欧洲、亚太地区,北京、上海也设有总部,各个部门的职责、职权都比较明确。国内的发展商想找他们谈,却不知道该找哪一级部门,更需要通过中介机构这样的特殊合作顾问关系。

  对于大型商场,商家比较强调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加大可视性可以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商场里面有很多店,如果哪一间店能够被人一眼看见或者多个角度都能看到,出租或者出售起来就非常方便,否则就很难出租。因此加大可视性以便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整个空间可以通过天窗和中庭的变化,让顾客产生空间安全感和舒适感,而不是像进了迷宫。中庭做得比较好的有上海恒隆广场,做的最极端的是上海正大广场,由泰国设计师设计,中庭做得极其复杂,十几层高,进去以后有游乐场的感觉。里边天桥横过来,绕过去,感觉很乱。

  现在的大型综合商业趋向于多种购物消费形式的大融合。比如我们做的深圳的一个项目,它融合了三家主力店,小的精品店品牌店,购物街,再加上室外露天咖啡茶座的商务餐饮部分。室外广场不仅是商场的需要,也是城市空间的需要。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商场在门口临时搭个台子,或是时装表演,或是抽奖促销。跟原来的卖东西的方式不同的是,这些活动都是现代商业演化出来的形式。如今已经变成一种模式。

  大型商场的交通组织非常复杂,因此还有两个方面必须考虑:一是怎样从一开始就应该人流分开,让人往楼上走,比如一进门就有通往二层的扶梯,或者可以直接上三、四层。我们经常会发现所有商场的电梯都很挤,商店入口处人流压力非常大。另外是如何把人流往深处引的问题。只要顾客能够看到、走到的地方就会产生效益。对大规模商业建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大中庭,天窗的引导作用,做到店铺的均好性。

  我们给珠江做了很多项目。珠江的项目大多都有商业街,他们把商业街作为一种聚集人气的手段。住宅和商业是互相支撑的,以前的商业街可能是出于配套的考虑,因为住宅小区有这方面的需要。但广东更注重人人皆商,小区下面一定要有底商,商铺也很好出租。这种底商档次一般不高,但一应俱全,商业非常普及。北京的高档楼盘大都规定不让餐饮业进去,实际上餐饮业也是小区配套需要的一部分。随着北方的经济发展,北京商铺的发展现在基本可以标志着北方经济水平的提高。

  商业街不是简单的概念,更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就完了。每个人对空间个性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每个不同的广场、街道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够让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筑师进行精心地设计。

  现在中国处于反映了经济的大爆发时代,特别强调气派,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很多大商厦,远看很雄伟,但

缺乏人情味,不是很好的购物环境。王府井大街经过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宽的大尺度,购物的人只能顺着一边走,不愿走"之"字形来回过到马路对面购物。过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每家店千姿百态,现在变成一眼看过去就是像政府办公大楼的几栋大厦,没有人的尺度感。现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善,马路中间围起一小块咖啡座,几个凳子,几个雕塑小品,试图在辽阔的广场尺度上做出一点人情味。其实这些东西在原来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商业街要特别强调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来。尺度作为建筑用词,尽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得很舒服、很亲切。柏扬讲过美国的尺度体现的是马路非常宽,汽车非常宽,楼房非常高,好像是给巨人、神用的。亚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东京的楼房非常高,给人非常压抑、狭窄的感觉。欧洲是一种人的尺度,小镇、小桥流水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尺度舒适应该以欧洲的商业街、步行街这种模式,而不是像美国那种自大自狂的尺度。

  现在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不仅仅建筑材料,包括用装饰材料、灯箱广告,干花、灯饰、招牌等各种各样的软性装饰,目的是为了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商业街的细部处理,跟业态定位、店铺档次有关。每个商业街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做餐饮酒吧一条街和国贸品牌店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手法。

  在我们的设计理念中,认为建筑设计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外观造型。从很远的地方可以看得到建筑的天际轮廓线,强调可识别性。第二个层次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面设计,讲究横、竖线条。第三个层次就是细节的精细设计,国内的设计基本达不到这个层次。人们对商业建筑感兴趣的是装修装饰层面上的设计,如建筑材料、楼梯扶手、墙上吊灯等,对跟人发生亲密接触、亲密对话这个层次的设计基本做不到。越大的项目越容易做得宏观上气派,微观上粗糙。

  作为一个建筑,发展商如果分别委托不同的公司来做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店面设计,这就造成在结合点留下了很多空白。现在的整体的发展趋势,就是多方面设计的整合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现在新出的几个楼盘,像珠江国际城、天津万科水晶宫这几个项目的共同点,就是把景观、规划、建筑、装修整合得非常好,在结合部分出彩,尤其是对底层近人的部分。建筑装修上可以采用很多非建筑语言,比如装饰布、广告、旗帜、水景等都成为店铺设计的一部分,装饰材料上有很多软化的倾向,都是可以出彩的地方。

  在商业地产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开发者、使用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商业地产跟酒店设计比较相似,酒店设计发展商应该先把酒店管理公司找好,是喜来登集团,假日集团,还是国内的锦江集团,每一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定,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是自己使用店面,而是要卖给主力店,必须按照主力店的要求去设计。

  如果是做购物中心方面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应该找一些专业的商业顾问公司,目的是明确商业态的特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每个项目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应该以高度专业化的方式进行操作,由专业顾问公司代理或者策划、招商。如果做普通商业街的商铺,发展商可以自己操作,但在市场判断上可能还会存在风险。有的商业只是住宅区的配套,商业亏盈并不要紧,只要大型住宅项目卖火就可以。社区配套中有没有餐饮决定硬件如何设计,有的几万平米的大商业,里面有一条食街,装修气氛特别好,但没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设备,经营受很大影响。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发展商、投资商是最大的投资方,也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整个操作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去进行,有钱、有权不等于有专业技术,否则最后项目卖不掉要砸在自己手里。有个广告人曾举过一个例子,主人买一条狗看家护院,夜里听到外面有动静,到底是主人出去叫还是狗出去吠?答案很简单,当然是狗出去叫,因为主人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地产开发也是这样一个道理,重视专业顾问机构很重要。同时也应该选择专业的建筑设计单位。

  许多的商业项目设计得不伦不类,经营使用阶段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硬件方面的问题,如楼电梯分布不合理,店铺价值差异太大,厕所不够或找不到。这样的问题都很难补救,给发展商或经营方带来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一次性的设计费用。所以应该慎重地选用有商业项目专长的设计师。同是甲级大设计院,可能专长完全不同。正如医疗机构中口腔医院和妇产医院的专长天壤之别。商业地产操作的核心是通过策划、规划和设计使项目升值。全凭发展商是否有远见卓识。不同的发展商对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支付水平不同,实际上反映了有人把设计看作消费,有人把设计当作投资。那么建筑设计质量是否影响项目回报呢?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