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城市生态居住区发展现状趋势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日俱增。特别是城市,人口过多、交通拥挤、缺少绿化、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渴望一个舒适宜人的聚居地。城市生态住区。应运而生……城市生态住区。是在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人类居住地[1],它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生态知识及生态参与,强调人、生物和环境的共同行动或活动。城市生态住区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住宅建设目标,具有以下特征[2]:

1)在环境方面,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
2)在经济方面,要具备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更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
3)在社会方面,公众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
4)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并有相应有效的行政执法制度。

1、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开始生态住区的研究与建设实践,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条件,建成了不少城市生态住区并形成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特点。

1.1.1 太阳能利用
欧洲许多国家的城市生态住区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普遍重视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住宅能源问题,例如德国在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其产生的电力不仅可以自给,而且盈余部分可以送到城市电网上去。

1.1.2 建筑节能
住宅节能是欧洲各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的重点课题,由于住宅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1/5~1/4的比例,所以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提高住宅的热工性能,减少热损失。为了达到节能要求,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中从建筑朝向、外墙面积、墙体热工性能、窗户密闭性能、南向窗户面积大小等方面都作了认真的规划和设计。

1.1.3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尽管欧洲许多城市目前并不缺水,但节约用水已是所有城市生态住区的共同要求。德国、英国等国的生态住区中都设有完善的雨水收集设施,收集起来的雨水可用来冲洗厕所和浇灌绿地。许多生态住区都对生活污水作了净化处理。比如德国大多采用生物技术加以处理,这样既经济又高效,净化的水还可用在生态住区景观用水等方面。

1.1.4 屋顶植被与自然绿化
住宅建设中必须偿还一定面积的绿化,这是国外许多城市的规定,偿还绿化主要有两种方式:1)交钱由国家绿化;2)建设者根据规定进行立体绿化。在城市生态住区中,扩大绿化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实现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夏天可以吸热防晒,冬天又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在国外一些城市生态住区中,屋顶上长满各种绿草已成为一种特殊景观,住宅区的绿化质朴自然,没有国内住宅区中常见的大量人工雕凿的绿化,也很少有大面积铺砌的广场和喷水池。

1.1.5 建筑材料环保化、建筑技术集成化
欧洲各国城市生态住区对选用的建筑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德国慕尼黑市规定住宅建设中不准用铝制门窗,原因是铝材在制造过程中能耗大、污染大。但有些金属由于可回收利用,也被大量采用,作为外墙皮、承重骨架、阳台等。欧洲许多国家近年来绿化率高,森林处在良性循环中,木材又是生态性建材,在住宅建设中便得到普遍使用,许多住宅采用木制品作骨架、墙体和建筑配件。为了减少化学物质的用量,在德国不刷油漆的金属外墙使用很普遍。与此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他们大量采用集成配套技术,如对复合墙体保温技术、屋面保温技术、太阳能装置技术、屋顶植被技术、渗水池修建技术等的综合使用。

1.2 国内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

生态人居研究人员表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生态住区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在全国城市住区建设中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广东中山翠亨槟榔小区、上海双喜家园、深圳万科城市花园等。目前,从我国已建成的为数不多的城市生态住区来看,有以下特点: 1)绿化较好,住区景观得到改善。这项工作相对比较好做,而且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我国南方城市,气候条件适宜,因此住区绿化率较高,所以人们有时称之为。绿色生态住区……有些人对城市生态住区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在居住区内多布置一些草坪与水池就是生态住区。其实,真正的生态住区绝不是简单等同于景观设计中的绿地。而是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本质问题。2)物业管理智能化程度较高。

目前,在我国一些已建成的城市生态住区中,人们足不出户,一切基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已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住区的生态体系正向高科技型转变。3)节能与环保水平有待提高。在能源利用方面,已建成的城市生态

住区主要还是利用从外界输入的能源:电能和天然气等,维持住区的正常运转。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和一般住区没有本质区别,大多还是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以利用光照。在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固体垃圾主要还是输出到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垃圾收集虽然要求袋装、分类、无害,但实际上很多分类收集流于形式;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还是先排放到城市的下水道管网里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在住区内部处理、利用的比例极小。

2、我国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城市生态住区的现状和广大城市居民的预期,参考建设部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我国城市生态住区未来有如下发展趋势。

2.1 规划和选址趋向合理

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日益注重维持原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逐步充分考虑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条件等;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设计和建造居住区,力求居住区结构良好、布局合理、功能协调,与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选址则首先要考虑到居民的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选址时要远离污水、垃圾、噪声等污染源;尽量少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建造住宅,充分利用郊区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2.2 布局多样化、建材无害化
在布局上,住宅形式趋向多样化,重视改变通常的条形住宅和兵营式布局,结合自然环境,从层数、体量、造型、曲直、朝向、组合等方面着力营造多种布局和多样空间。住宅的建设提倡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例如要尽可能使用3R (即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材料。同时,要尽可能提高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2.3 科学使用资源和能源
资源紧缺和能源紧张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住区运行中提倡4R原则,。4R.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利用 (Recover)、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也就是在住区建成后要尽量减少并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断采用新能源。

2.4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提出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城市生态住区首先要充分考虑它的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主动将住区条件与人类发展融为一体,营造优美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在此前提下,运用各种进步理念和现代技术,使城市生态住区不仅是美观舒适的客观实体,而且是和谐幽雅的精神家园。

3、结语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建成从外在实体到文化内蕴都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态住区,逐步实现人类居住生态化的美好理想,并最终促进住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基,石 岩。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3):11215.
[2]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课题组。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J].住宅科技,20**(4):19225.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景观设计要偏向于生态设计

一、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 van Valkenburgh 设计的General Mills 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清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

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当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也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金阳会展中心中的建筑下设水体,室内运用了玻璃反光,有不同层次的感觉,用天井巧妙地使人在室内犹如在室外的亲身感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园林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
[3]王军,傅伪杰。陈利项。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1999,vol.21(2):71-76
[4]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1998,vol.13(1):8-15

篇3:我国未来绿色生态住宅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未来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趋势

  一、客观因素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尽管我国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却与之形成矛盾,因此,住宅开发宜提倡建设多层及高层建筑;同时,由于我国土地长期的计划式供给导致目前土地供应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因此,旧城改造建设将成为住宅开发的又一发展趋势。

  自然环境。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全国各地的气候、地形及地理环境差异也比较大,住宅开发应该遵循因地适宜的原则;而在住宅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注重原生态式的开发,是景观具有亲人性,例如活动绿地的建设,减少太多的人工生造。

  科学技术

  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及运用。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能源紧张的局面,我国也不例外,各级政府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材料及技术的研发运用势必成为住宅建材及技术的主流。新材料、新技术,尤其是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及运用正好能缓解能源匮乏这一燃眉之急。但是节能材料及技术在前期的推广阶段需要雄厚的资金注入,且初始阶段不易产生规模效益,因而好多企业望而却步,不过早日进入该市场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住宅问世。智能化住宅利用系统集成方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与各种各样的建筑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变成活生生相互联系的社会群体,使住宅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及管理依据住户的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组合。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开发智能化住宅,但是智能化的水平还很低,同时消费者对智能住宅的接受度也不高。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识,建造方便舒适的智能化住宅将是未来住宅科技的发展方向。

  住宅生产现代化趋势明显。住宅生产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到住宅规划设计、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建材物流、装饰装修等多方面协作的系统工程,不仅具有高新技术,而且需要所涉及行业的相互协调。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以高科技为支柱,对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对于住宅的生产来说,必然会出现新型结构、新型墙体、新型防水保温隔音材料、高科技安全防范设施、智能化设施、新型通讯及快速数据传输设施、新型生活能源等,使住宅的生产呈现出以下特征:住宅品质全面改善;住宅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住宅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完善的住宅质量监督体系和保证制度等。

  二、主观因素

  政策法规

  普通住宅是开发的主流。在我国,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建设普通住宅,“十一五”规划更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作为工作中心,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普通住宅的市场将会看涨,如何占领和深挖这个市场将是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住宅产业社会化。住宅产业社会化,是指住宅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社会化。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住宅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导致住宅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住宅业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住宅市场由狭小的地方市场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并渗透和拓展到国际市场;同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于是住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联结起来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1世纪的中国住宅产业,将会步入社会化发展。

  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大。消费者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命题,需要房地产开发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挖掘。

篇4:居住区环境空间模糊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模糊性空间的设计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反映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肌理。模糊性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

模糊性空间在居住区环境中表现的方面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了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

廊道: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廊道空间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又是交通空间,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居位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底层架空也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作—体化设计,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

空间:现代意义上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体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间相对于城市和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组团内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院落空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也是一种有效的围合。

居住环境中的模糊性空间设计是对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功能主义缺乏完善的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本身的空间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住户的参与下而最终完成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也就是说,只有当它被打上使用者的烙印之后,模糊性空间才真正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富有诗意的家园的组成部分。

篇5: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该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编者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规模化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例、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等。

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弃物处置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