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卡尔·斯坦尼兹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演讲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卡尔·斯坦尼兹在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演讲
作者:卡尔·斯坦尼兹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终身教授,早年师从城市设计泰斗凯文·林奇,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66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是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教育家,历届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主要学术主持人,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负责人,对现代规划理论有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在景观视觉分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1984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教育成就奖,1999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突出成就奖。斯坦尼兹教授同时也是包括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在内的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作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给大家作这么一个报告。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更重要的是,我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但是设计对象的尺度和比例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就小尺度而言,我们可以在一个地块上设计住宅;在中等尺度上,我们可以规划新开发区或新的城市公园;而在大尺度上,我们可能会规划一个新居民点或制定一个区域保护战略。一个规划设计师会做某一尺度上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他能做其他尺度上的设计。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做大尺度的、战略性的景观规划。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小尺度的设计,只是认为大尺度的景观规划更加重要,7今天的报告将主要侧重于大尺度上的景观规划。

今天我最初的两个主要例子,都是中国南宋时候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是杭州,为什么西湖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例子呢?这是因为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有意识地决定在这里进行大尺度的景观改造,而这个景观最终却变成了自然景观。现在大多数人仍认为景观规划只是一种保护性的规划,西湖例子可以证明景观规划也可以是具有前瞻性的筹划。西湖的规划最初是出于防御、供水和农业的目的,但是从一开始,它就成为一个美丽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景观。一个伟大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具有实用性,另一个方面要具有精神含义。但同时也正因为此,西湖现在面临好多新问题。图3是供旅游者浏览的一张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湖面占据了整个图幅的3/4,而今城市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给西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损害整个西湖的景观。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于实际用途而规划的景观成为了一个文化景观,而且会令人以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今天的西湖必须成为更大尺度上的区域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否则景观将被破坏。西湖的例子证明,在工业革命以前,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就是可行的,一个经过规划的景观可以成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第二个例子是中国的黄山,它一直是诗情画意的象征。就我所知道的而言,在900年前,它是第一个景观保护项目。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出于文化上的重要性,景观是需要保护的。游客应该明了他们所见的不止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岳,而且是重要的文化景观。

在16世纪,美第奇(Medici)家族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他们不仅在大城市拥有住宅,在托斯卡纳(Tuscan)郊外还有16个别墅。美第奇家族别墅的装饰画证明景观是家庭财富的基础,而且这种也可以成为非常美丽的景观。在以后的两、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但是别墅的主人并不直接创造景观。与农民不同的是,贵族有闲心欣赏农业景观之美丽。直到最近100年里,随着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

许多著名的英国园艺师有同样的理念,即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查尔斯·布里奇蒙(Charles Bridgeman)、威廉·肯特(William Kent)和“万能的布朗“(Lancelot Brown)设计的斯多(Stowe)庄园。这个景观是生产性的,人们在疏林草地放养牛羊和鹿。这类英国田园风光被很多人视作理想景观,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

英国最著名的园艺师可能是亨弗利·雷普顿(Humphry Repton,1752-1818)。就我所感兴趣的大尺度景观规划来讲,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思想,但同时又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思想。好的思想是他认为每一个项目应采用两幅图片来展示,一张图片是改造之前的景观,另一张图片是改造后的景观。雷普顿用水彩画做成折页来表现所做的规划,当你翻开一页,设计后的结果就会显现出来。雷普顿以此来表达规划对原有景观所做的改造。他第二个非常糟糕的思想是一个关于文化理念的思想,其来源是博克(

Burke)的清高思想。他认为“设计作品如果只是尺度比较大的话,就往往意味着设计师缺乏想象力,所有艺术品都只是某种形式的欺骗而已。“换言之,他认为设计必须是假的、人造的,而大规模的规划只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但我个人既不认为大尺度的规划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也不认为设计必须是人工的。

大约在同一时期,法国人让·马利·莫罗(Jean Marie Morel,1728-1810)写了一本《花园理论(Theorie des Jardins)》他的一个重要立场是认为设计是对自然过程进行管理。他在巴黎附近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做了很多著名的景观设计。是他所做的一个景观设计,该设计充分利用场地的水文、植被等自然过程。早在18世纪7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有一个大的争议,即“景观设计是一个创造人工景观的过程还是管理自然的过程“。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景观规划设计界。

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当时决定在美国中部采用方格网进行大地测量。其目的在于鼓励民众在中西部定居。在18世纪80年代,他需要一种简便的方式来确立定居者所拥有土地的边界。他采用方格网测量大地的想法随着疆域向西部扩展而推广。这样的景观现在任何人坐飞机的时候还能够看到。杰佛逊对美国大地景观的形成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在德国,我们的同行可能认为景观规划起源于弗雷德里奇·法兰兹·范·恩哈特-德骚(Friedrich Franz von Anhalt-Dessau,1740-1817)。1790他继承了一个小公国,于是便着手改进它。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英国的文学、经济、政府和景观被整个欧洲视为模范。法兰兹王子在英国广泛游历,回国后引进了英国的思想,并以英国的方式改造景观。沃里兹(Worlitz)庄园建于1765至1817年间。沃里兹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它不仅成了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的基地,还成为了英国自由主义精神的象征。许多人从这个“花园王国“学到了先进的社会、经济、政府和景观方面的理念。法兰兹王子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不是简单复制一个景观,而是利用景观来教育民众。

约翰·克劳迪斯·路登(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在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最重要的园艺师。他以替有钱人设计花园而出名,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景观、园艺作家和思想家。路登有个重要的思想,他为整个大伦敦区作了一个区域景观规划。他建议以泰晤士河边的维斯敏斯宫为圆心,四周是交替的都市和郊区环带。路登作了一系列的设计来证明城市中心、近郊区和郊区花园的不同之处。这种同心圆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他的一个观点,即人们不能总是生活在城市或总是生活在郊区中,城市与郊区对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与中国的阴阳观非常类似。在19世纪30年代,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使在今天,这个思想对于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彼得·约瑟夫·林内(Peter Joseph Lenne,1789-1866)无疑是德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林内曾说过:任何东西缺少照料就会衰败,即便是最伟大的设计,如果处置不当,也会被破坏。就是说光有设计是不够的,光建设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关怀和照顾,任何景观会很快衰败。林内经历了从皇权到民主的革命时代。他最著名的项目在波特斯丹(Potsdam),那里是当时皇帝建立宫殿的地方。好多著名的建筑师在这里设计了非常著名的建筑,但林内确立了整个景观格局。他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条长达3km公里的轴线,而所有的其他项目都跟他的轴线相联系。林内证明,如果有一个鲜明的景观理念,它能将随后的各种变化组织起来。1840年,弗雷德里奇·维尔海姆(Fredrich Wilhelm)四世执政,林内提交了一个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改进方案,其中包括特尔公园(Tiergarten)的扩展规划。林内还根据柏林的扩张,为柏林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公园系统。他1819年和1832年规划建设的公园可以供大众享用,在这些公园里,他在排干的沼泽地里开辟了蜿蜒的小溪和呈几何图形状的园中步行小径。

在美国,人们认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才是景观设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首先使用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这个名词。他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他与卡尔沃特·沃克斯(Calvert Vau*)合作完成的纽约中央公园设计。但我个人认为他另外两个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在19世纪60年代,约翰·缪赫(John Muir)和奥姆斯特德以及其他人认为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这个想法同900年前黄山保护的想法非常类似)。他们作了一些研究,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Yosemite)国家公园。如今,得益于当时奥姆斯特德等人的工作,许多包括约斯迈特、黄石公园和大峡谷在内的美国重要景观资源得到了保护。奥姆斯特德另一个重要思想与他在北卡罗莱纳州巴尔的摩为全美最富裕的乔治·W.范德比特(George W. Vanderbilt)所作的设计有关。这位大富翁的庄园位于一片4100英亩的山地森林。奥姆斯特德雇用了一个年轻人平肖(Pinchot)来领导这片地产的林业部门。范德比特、奥姆斯特德和平肖领导了全美最早的林业科学。他们尽量避免单一树种和片伐,而充分挖掘土地的多种功能。当美国政府建立自己的林业服务部门时,平肖成了该部门首位领导。他将起源于巴尔的摩的两个重要思想推广:一是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二是要充分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包括保护生物栖息

地、娱乐、保护空气和水源、提供木材等功能。巴尔的摩的林场随后捐献给了美国政府,而成为全美最早的一块国有林场。

在1883,景观设计师霍拉斯·W. S. 克里弗兰(Horace W. S. Cleveland,1814-1900)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克里弗兰当时是明尼苏达州横跨密西西比河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和圣保罗(St. Paul)两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师。当时这两个城市还非常小。克里弗兰要求政府在居民前来定居前就购买土地兴建一个区域公园系统。由于他们提前几十年作了规划,因此政府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土地。如今的孪生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已经成了大城市,地价高昂,但是他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公园系统。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思想,但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让我给中国的同行们提一个建议,我会建议大家向克里弗兰学习。

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1859-1897)是波士顿非常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波士顿的市民意识到其他城市正在建立非常重要的公园系统。但波士顿是一个老城市,很少有空闲土地。因此艾略特想在波士顿的闲置土地上建立一个开放空间系统。他征用湿地、陡坡、崎岖山地等没有人要的土地,并利用这些土地规划了公园系统。包括奥姆斯特德在内的其他设计师将这些土地设计成为了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公园。如今,当你看波士顿的公园系统时,会觉得这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但值得记住的是这些公园是在废弃的土地上建立的。艾略特的伟大思想在于他提出要控制土地,并将其转变为有用之地。

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规划师。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分区“思想。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倒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再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其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盖迪斯曾环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过项目,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他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曾影响了他所做的很多规划,他在他所作的题;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的规划中阐述了这个思想。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在十九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的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满。在那个时候,穷人和工人阶级的居住区往往是拥挤、危险,而且污染严重。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人不应该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减小主要城市规模,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区环带包围中心城市,并将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区新城镇里。所有的这些地区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在二十世纪的早期,花园城市概念是影响英美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城市开发的最重要思想。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思想促使了对建设近郊区的重视,并在今天所提出的“新城市主义“再次得到体现。花园城市思想对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区的人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沃伦·H.·曼宁(1860-1938)自己开业之前,一直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工作。大约在1910年,美国开始普及用电,人们发明了最初只是用来方便描图的透射板。1912年,曼宁首次使用它进行地图叠加,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这与我们今天的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他将一些地图叠加起来,以获得新的综合信息,最后为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做了一个开发与保护规划。在当时,美国正在绘制可以供大众使用的国家资源地图。曼宁收集了数百张关于土壤、河流、森林和其他景观要素的地图,将其叠在透射板上,基于这样的方法,他做了一个全美国的景观规划,并发表在1923年6月的《景观设计》杂志上(图44R2,05)。他规划了未来的城镇体系、国家公园系统和休憩娱乐区系统,他还规划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主要高速公路系统和长途旅行步道系统。这个规划包括了今天一个完整的景观规划所需要的所有内容,而曼宁则是在二十世纪初就为全国做了这么一个规划。因此曼宁的这个规划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专业历史上最重要、最大胆,也是最具独创性的规划。

在这次演讲的一开始,我引用了杭州的例子,古人在那里创造了一个闻名于世的水景。而荷兰则正好相反,那里的人们从十五世纪开始就将水排干以获得土地。荷兰拥有典型的低海拔地区景观,其英语名称“Netherlands“的意思就是“低地“。这个国家经常受到洪水困扰,为此他们做出了两个关于景观规划的重要决定,一是要沿河流修筑堤岸,二是要填海造田。这样,整个国家的景观就成了这两个决定的产物。杭州西湖的景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而荷兰则丝毫不掩饰其机器建造的痕迹。如果你是荷兰的景观设计师,你就应该学会尊重这些方格状土地和笔直的线条。由于这些直方格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的景观,如果加上不规整的线条或曲线型的设计就会与现状冲突。(在中国,许多景观是由不规则的弯曲的线条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则会突兀出来。)荷兰对大面积新开垦土地

的需要通过机械和景观规划得以满足,这样的景观规划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视觉效果的一致性。

1935年,美国建成了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第一条全封闭高速公路。这条被称为“Merritt Parkway“的专用道路是专门为提高交通效率而修建的,却被称作“Parkway(风景道罚“。这条道路的设计尽量与景观相融合,不破坏周围景观。整个公路中很少有桥梁,隧道也仅有一个。这条公路的设计不是由工程师,而是由景观设计师完成的,其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交通,还考虑到舒适性。因此这条公路被称作“Parkway“,而不是被称作高速公路。

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景观规划的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场变革是由英国学者G.·E.·赫特金斯(G. E. Hutchings)和C.·C.·法格(C. C. Fagg)领导的。他们并不是景观设计师,而只是测量师和地理学家。他们写了最早一批关于如何进行区域景观规划的教科书。他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认识到景观是一个由许多复杂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如果对系统某部分进行大的变动,将不可避免地系统中的其它要素。景观规划师不能仅仅是某方面专家,他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以作出一个好的规划方案。

同时在那个年代,现代意义的规划运动开始了。这时出现了专门为培训规划人员而写的教材。如今教育系统下的学生们已经很少有人阅读当时学生们所读的教材。L.·B.·埃斯克里特(L. B. Escritt)所写的《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一书于1943年出版,这本书不过一厘米厚。如果我的那些刚入门的学生们阅读完此书,他们将会理解很多我所教的东西。例如他们将会学到如何叠加图层(图49,新加S3),如何利用它有针对性地分析景观等。这些技术手段是非常简单有效的。1947年,英国选举产生了左翼领导下的政府,开始对全国土地进行国有化管理。因为拥有用来培养规划师的教材,英国可以迅速建立一套良好的规划系统。

盖瑞特·埃克博(Garrett Eckbo,1910-2000)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园林设计师,而且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而对我来说,他最重要的时期是二战后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从事住宅世纪的时候。他以一种特殊的对景观的敏感进行设计工作,而且常自发改造景观。当你看他的住宅规划图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埃克博并不是在图纸上进行设计。他直接在场地上进行设计工作,决定住宅的位置,以及怎么改造景观。他写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生活景观(Landscape for Living)》,于1950年出版发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五章,他描述了设计“从艺术走向规划”。在这一章中,他阐述了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即艺术与规划是等同的,只不过它们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段而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国需要有高速公路连接各州的首府,他将州际高速公路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工程师。这个主意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方面我们拥有了快速安全的笔直的高速公路,但另一方面它们却不怎么美观,而且经常破坏了所经过地区的景观。

J.·B.·杰克逊(J. B. Jackson,1909-1996)不是一个景观设计师,而是一位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从事文化景观研究的教授。他实际上是一位景观地理学家,并创办了一份极具影响力的小刊物《景观(Landscape)》。他向美国人民介绍了日常景观的价值。当时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只关注一些特殊地段,而低估了普通人日常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杰克逊开始推动一场重视并保护文化景观--具有独特性的日常景观的运动,如今这个运动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力。该杂志创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美国与今天的中国非常相似,到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却不注意保护工作。杰克逊从那个时候起推动他的工作,但是直到1986年,美国才建立一整套系统来保护文化景观。如果中国政府来咨询我的话,我将会建议他们努力确定其重要文化景观并保护它们。

我的老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4)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他认为规划师应该理解普通人认知他们周围环境的方法。林奇就很多主题写了大量书籍,但他第一部著作,同时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便是《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规划师第一次与普通人直接交流,以了解他们理解城市的方式。林奇曾说过,设计应该使一个城市具有更明晰的结构,以方便普通人理解。他所认为的一个好的城市应该具有一个可让人理解的结构及意象,而且这种结构意象并非规划师强加的,而是从那些使用者的感知中获得的。

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是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在他开始设计项目之前,他首先要查看区域的景观,并试图理解形成这片区域的自然过程。他通过设计来反映这片土地的自然过程,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著名的滨海农场住宅开发项目。

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路易斯教授长久以来投身研究美国中西部的北部地区,这是一片大约有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曾为这片地区作了很多规划,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他为威斯康星州作的公园系统规划。他通过分析表明,沿着州内河流分布的廊道地区是最需要保护的地区。他是第一位以环境廊道概念为核心进行景观规划的规划师。

安·L.·麦克哈格写了著名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

re》一书,这本书可能是在景观规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书。在书中,他描述了自然过程如何引导土地开发。书中还包括了在不同尺度上的几个实际案例。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为凡利斯地区(Valleys)做的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尔的摩市希望扩展到凡利斯地区。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们认识到有多种开发模式,于是研究了不同污水排放方式下的四种可行方案。他们知道规划师应该作出不只一个方案,最好可以有多个方案比较以决定哪个是最佳方案。由于城市发展用地不能在河边洼地,农业因此得到了保护,同时开发用地也不能在陡峭的山坡地和山顶,于是城市开发呈组团分布在缓坡地和一些高地。麦克哈格理解景观、工程、科学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所以凡利斯规划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景观规划。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有另一场重要变革。霍华德·菲舍尔(Howard Fisher 1903-1979)发明了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图形软件SYMAP。1963年他砸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我当时成为在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批人员。1965年,当我刚开始任教时,四个研究生与我一起使用计算机完成了第一个区域规划--德尔玛瓦(Delmarva)规划。这个区域靠近华盛顿特区,包括了整个特拉华州以及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一部分。这是一片非常大的区域,工作非常艰巨。我们用计算机绘制的图纸质量并不如手绘的好,因而饱受批评,但计算机完成的分析工作则不在批评之列。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运用于景观规划具有巨大的潜力。

到了1967年,我们已经具备绘制地形图、植被图和建筑图的技术,我们还能用计算机花透视图。然而这些图纸再次受到批评,因为一个普通绘图工就可以比计算机 画得更好,但我们知道计算机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在六十年代后期,我和我的学生们完成了另外几个景观规划研究,并出版了《城市化与变迁的系统分析模型(A Systems Analysis Model of Urbanization and Change)》。今天,我仍认为有五项内容值得认真考虑:系统、分析、模型、城市化和变迁。

其中的一个研究生杰克·丹杰蒙德随后成立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商业用途的计算机制图软件。今天他的公司ESRI已经成为该领域最大的公司。通过设计让他人使用的软件,丹杰蒙德可能已经对景观规划学做出了其他教授和规划师难以比拟的贡献。

希尔维亚·克劳(Sylvia Crowe,1901-1997)是英国最出色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她从事景观设计多年,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而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克劳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就林业为英格兰政府作顾问。她试图避免单一树种,以及直方块状的种植方式。她建议采用自然形态种植混交林。她写了一份题为《林木景观(The Landscape of Forests and Woods)》的报告。在报告中,她举例如何在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娱乐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重新造林。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加利福尼亚大学的R.·伯顿·利顿和美国森林管理处的爱德华·斯通拟定了一项重要的新法律--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the NationalEnvironmental Policy Act)。美国国会要求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诸如大气、水质和生物等受到项目的影响。这其中还包括了美学评价。这项法律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研究环境美学质量的影响?美学评价不应成为简单的个人意见,而应该成为系统的方法论。受这项法律影响,每个州的土地管理部门必须研究采用一定方法进行视觉影响评估。第一个完成的是美国森林管理处,在1974年,他们提出了视觉管理系统(the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土地管理部和其他机构随后拥有了各自的视觉管理系统。最后产生了几套不同的系统,而且经常令人糊涂。但重要的是,在美国每个重要项目都进行了视觉影响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 Forman)和米切尔·戈登(Michel Godron)合作完成了一本意义深远的著作《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整个八十年代是生物学家和地学家与规划设计师紧密合作的年代。一般说来,地学家理解景观,同时也知道景观可以进行改造,但他们不知道如果改造以改善景观。而现在,景观生态学能通过观察空间结构帮助人们理解景观改造的作用。这对于景观规划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福尔曼与我另外两个学生合作编写了《景观设计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则(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use Planning)》。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从环境科学角度认识到影响景观规划的一些原则。

1986年,美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评估乡村历史景观的导则。政府认识导乡村文化景观应该被记录并保护下来。现在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运动来推动认识和保护具有区域特色的景观。这里所强调的不是具有美国特色的景观,而是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景观。

1993年,我组织其他五个组织的同事们通过互联网合作完成了一个项目。这是第一次我们采用电子方式有效地共享数据、思想和方案。我们大约每四个月聚会一次共进晚餐,以保持相互间直接交往,并共同做出一些决定。因为我的研究伙伴再也不局限于我任教的哈佛大学了。在这个项目中,我可以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同仁们一起工作。即使参加项目的人居住很遥远,也

不再是个问题。

这个项目是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研究对象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潘德尔顿营(Camp Pendleton),一片包括洛杉矶和圣地亚哥之间所有未开发土地的区域。我们要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情况。这个项目由我六个问题构成的框架下组织起来,这六个问题是:1.景观该如何描述?2.景观是如何运作的?3.景观运作是否良好?4.景观可以作如何改变?5.这些变化将会产生哪些不同后果?6.景观是否要作改变?这六个问题中的每一个都是要解决问题和方法论的某个方面,因此仅仅问其中的四个问题是没有用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回答。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各种不同的景观过程,其中包括土壤、水文、火灾、植被、景观生态模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视觉质量等模型。我们做了几个不同方案,利用这些模型来比较潜在的影响。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景观,这就需要更复杂的景观规划方法,其结果就是最后形成更复杂的规划,以最好地符合实际情况。

我和同事们刚完成了一个位于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区开发项目。那里的滨河地区是非常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而且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但在那里,作为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河流正面临毁灭。当地居民抽取地下水使用,致使含水层水量难以维持河流水位。生物学家认为如果地下水位降低五米,树木就会死亡,河流随之消失。但在未来,该地区的人口数目却将要翻一番。因此该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quot;如果在不破坏河流的前提下,为新的居民们提供舒适的居住。

我们的研究队伍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作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表现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如何向公众表面他们所要作出的抉择将对河流能否生存产生重要影响?所幸我们现在已经具备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我们把分析模型与动画联系起来。在这个项目中,每个方案都用动画表现出来,而不是采用文字或静态画面。我们可以演示不同规划决策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情况。

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所规划的景观有更着越来越深入的理解,而政治也越来越复杂,我们作的规划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造成普通人既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如果存在潜在的危险,我们很有必要让普通人知道这些情况,否则他们将不会做出改变以避免危险。

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即我们要使一个复杂的规划更易于让人理解。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公众参与规划,而且还可以改善决策过程,以创造一个更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其周边商业、文化、居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使昆玉河紧密地连接起周边众多资源,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创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场所并建立现代休闲滨水开放空间模式,是此次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核心。

关键词:风景园林 昆玉河 规划设计 联系 可达性

20**年5月,北京节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和清华西门至卧佛寺路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国际招投标方案征集揭晓,ED SA Orient与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联合方案夺得本次竟赛的第一名,并成为最终实施方案。

通过对本案设计过程中引发的一些对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以昆玉河为例探讨国内滨水地区存在的问题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经历了gg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积累阶段后,逐渐进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多数国内城市滨水空间长期被湮没在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无法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问题:

1.1 与周边城市资源缺乏联系
“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北起颐和园新建宫门路,南至八一湖桥西侧,全长约lokm该走廊自北向南,将颐和园、万柳高尔夫及社区、鲁迅文化园、玲珑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中央电视塔以及玉渊潭公园串联起来,囊括了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目前昆玉河与这些资源的联系是消极被动的,各种资源孤立地游离于昆玉河之外,小同资源之间没有互动,缺乏整合。

1.2 可达性差,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
目前昆玉河滨河两岸均为城市道路。严重阻碍行人与河道之间联系,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
有20多个新老楼盘分布于昆玉河两岸,居住用地在周边总用地中约占80%楼盘销售价格均得益于E}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亲水环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亲水愿望。

1.3 功能单一,缺乏生活配套设施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小断追求,为滨水空间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目前昆玉河的单一景观水道的功能已远远小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长达10km的范围内除滨角园餐厅外几乎再无其他滨水服务实施,昆玉河良好的景观条件所提供的功能价值被严重降低,本应成为城市休闲活动中的地带却无所作为地沉默着。
以上所述昆玉河的问题在国内其他城市滨水地区中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正反映了大多数滨水地区目前的尴尬状态,值得广大同爪和政府相关部门来共同关注。

2、确立总体日标和规划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世界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在历史风貌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游憩与旅游相结合等基本规划原则下,树立起昆玉河真正的京城名胜水上第一游“的形象;整合联系周边城市资源,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并可借助20**年奥运的契机,使东方昆玉河”的品牌走向世界。

整个方案依据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而设计,将保护古都风貌和展示首都新形象有机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借鉴法国塞纳河、德国莱茵河等国外著名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案例,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使昆玉河水景生态走廊更能体现新北京的独特风貌。

3、规划对策

针对于以上所述存在问题,我们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3.1 景观方面

3.1.1 士曾加亲水空间
在昆玉河整体流域的设计中,亲水空间的创造始终作为基本的目标之一被加以强调小同区段亲水空间的创造都与其周边的重要城市资源紧密联系,与它们取得必然目自然的联系,进而将这些重要城市元素整合归纳到昆玉河滨水空间中来。
如在中央电视塔的节点设计中,以龙跃澜漪“为主题,以电视塔的圆形台地为依托,通过改变或增加电视塔广场入口,围绕电视塔周围形成半径小同的圆形滨水步道,使其与昆玉河产生有机联系。
长河,玉河交汇处的绿地现状景色很好,规划道路的小利影响很大,所以将道路外移,绿地得以保留并扩大成绿岛,增加了一处宜人的亲水平台。

3.1.2 岸线多样化
现状的昆玉河近10km的驳岸,给

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为了给游船上的游客及两岸车辆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的手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3.1.3 设置景观控制点
将河岸两侧周边主要城市景观纳入昆玉河景观体系,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景观拧制点,,玉河景观富于节奏感,也使昆玉河成为展示其两侧资源的重要窗口,引领游人与市民在小断的兴奋中完成昆玉河之旅,充分展示文化积淀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面貌。
我们将这些景观拧制点统称分,玉十景“,使之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昆玉河两岸,并赋予其充满诗意和古典情趣的名字犷双塔玲音”丫松风竹雪州新桥酒帘州长岛虹桥州松岛草径州华市灯光州荷风曲淑州莲舟醉晚叼笙歌水楼“、”万柳叠翠“。

3.2 交通方面

本方案中,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对局部规划道路进行改线,扩大亲水空间;通过地下通道、空中步道等方式,解决亲水空间可达性。在总体规划道路结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道交通线路,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本次规划将水上游船线路纳入交通设计范围,在主要地方开设码头,方便游客游览出入由于蓝靛厂南路将,玉河河道与周边居住用地分隔开,规划中,在局部地段将蓝靛厂南路改道,与其辅路相邻;同时在蓝靛厂南路与其辅路间设计了30 40m的绿化隔离带,以消除改道后形成的小利因素此外,通过地下通道的设计,使周边居民能很方便地到达滨河绿地。

3.3 功能方面

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经过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构思,确立了“一链州六段”的规划结构,整合或新规划若卜功能结点,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为:“望一望、尝一尝、逛一逛、游一游”,力图通过最通俗的语表达最时尚目最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活画卷,展现昆玉河的历史风韵与时代魅力同时达成旅游项目多元化:既有古迹参观,又设有商业、文化娱乐、酒后、会展、健身等多个项目,使得整个旅游线充满活力。

“一链”指的是通过昆玉河走廊的形成,构建一条贯穿大小景点、开放空间的景观链“六段”是这链条上的6个以水“为主题的各具特点的景观段,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实现小同的功能划分,形成6个风格迥异的核心景观区域。

位于车公庄桥以南至中央电视塔的双塔碧水段“被规划为娱乐人文区,结合中央电视塔、慈寿寺塔和摩诃庵3大旅游景点,构筑兼有中国历史与现代人文特色的空间,诗词、书法、评书、古典戏剧及舞蹈等活动都将能在这里找到各自的一块空间;生活休闲区位于车公庄桥至车道沟桥的”水岸飞虹段“,规划舫状的小岛,为周边居民提供,玉河上又一处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犷长河水湾段”位于车道沟桥以北至长春桥,设定为文化艺术区,艺术沙龙、艺术展示等相关活动在本段是重点;

长春桥以北至远大北路的水月华市段“将以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为核心,通过广场、休闲吧和茶座等,向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成为商业游憩区犷水绿松岛段”被赋予运动生态区“的主题,在远大北路以北至火器营桥的区域内设置湿地观测、泛舟小溪、临溪垂钓等生态体验项目以及室外网球和篮球、慢跑、自行车道、轮滑等体能锻炼内容;火器营桥以北的区域命名为‘御水宫墙段”,是自然旅游区的所在,通过在颐和园外设计的商业步行街及配套停车场,形成了一个提供旅游配套服务的颐和园入口前区“望一望”即是登上中央电视塔望京城美景,展示北京风貌;接下来尝一尝“,享受玉河美食和悠闲的滨水生活;游船上坐乏了,中间再逛一逛”,在金源商贸中心感受北京时尚生活;最后抵达颐和园游一游“,欣赏御园神韵,昆玉河之旅达到高潮。

交通方式实现多样化,水上线路通过小型游艇组织游客从河源段开始向下游游览各特色游览区,并在主要观景点设置游船码头,通过拧制游艇的吨位和马力来调节游艇与生态型河岸保护的矛盾滨汀游览线采用步行结合方式,利用蓝靛厂南路,开设电瓶车游览线,做到防洪与旅游、景观结合。沿河步行道多设置休息观景设施。

4、结语

作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非农业人口聚集地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正成为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规划,力图通过强调有效利用及再利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限资源,从而使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成为京城口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典范。

我们小仅追求生态的优化,同样注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玉河两岸分布有密集的古迹名胜。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建筑和园林等,这些是北京历史沿革与文明传承的生动史料,体现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城市的历史记忆我们在兼顾昆玉河两岸的历史名胜的保护需要和现实社会小同人群的需要的前提下,要给予这些历史遗产以新的活力和时代定位,让它们与现实环境共生相容,将来,玉河打造成集休闲、旅游、文化、生态多种功能,时尚与历史交融的滨水开放空间,它将联系整合周边众多城市资源,成为北京历史文脉的最佳代西一人。

我们相信,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必将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成为北京城市肌理中的别具一格的都市大地景观,并在中国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篇3: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

摘要: 城市夜空间环境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有的放矢地进行夜空间环境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另外,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从80年代初开始对城市夜景观进行研究,但研究重点侧重于景观照明领域。本文根据近几年来不同城市夜景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力图把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结合起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以促进我国城市夜景观质量的提高及市民夜生活的方便、舒适与丰富多彩。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观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观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

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

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城市夜景观由规划师在宏观层面上首先展开有利于城市相关系统的协调发展,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部门管理。建筑师、电气工程师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各尽其能,更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

篇4: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景观产品设计创新

  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景观及产品设计创新

  第一、如何运用现代规划设计手法提升房地产价值?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及工作框架探讨

  一、如何运用大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对项目进行总控

  1、区域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制定者

  2、城市规划·综合规划决策的参与者

  3、城市规划·场地环境营建的领导者

  二、景观规划师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职责

  三、大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框架

  (1)项目策划阶段

  (2)用地分析与市场分析阶段

  (3)概念性规划草案阶段

  (4)概念性规划方案阶段

  (5)详细规划阶段

  (6)报批融资阶段

  (7)场地设计方案阶段

  (8)场地设计初设阶段

  (9)场地设计施工图阶段

  (10)施工配合阶段

  四、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项目类型和案例探讨

  1区域性景观生态规划项目

  2综合性地产发展项目

  3城市公共空间项目

  4社区居住环境

  5公园及娱乐设施项目

  6旅游度假项目

  生态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关键——国内外案例分析

  一、水景观设计的三种形态

  1、自然水景 2、人造水景 3、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二、以人为本——好水景的五个基本原则

  1、可达性 2、实用性 3、生态性 4、参与性5、趣味性

  三、社区水景营造的三元素

  1、植物——巧用植物

  2、坡岸——注意步道,平台与水景的关系

  3、想象力——注意水环境的营造、以少胜多

  第二、房地产规划设计全流程化管理实践——标杆地产规划设计制度、标准与流程及实战

  一、房地产产品设计的趋势

  二、如何把握市场的需求及进行创新

  三、房地产商如何通过产品的开发去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如何将市场研究的成果转换成设计语言

  五、如何在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客户的需求

  六、一个好的设计任务书应包含的内容。如何编制及步骤和应注意的地方

  七、如何把握出图计划及深度控制

  八、如何使产品的创新、方案优化及限额设计有效的进行衔接

  九、设计管理及设计变更管理

篇5:项目工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12大步骤

  项目工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12大步骤

  一、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

  二、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

  三、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在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四、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五、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

  六、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

  七、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2、踏勘深度的不同;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

  八、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九、施工图预算编制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十、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

  十一、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

  十二、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度。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