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园林地形设计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上海地势平坦,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登高远眺的欲望,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

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

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

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怎样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

"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

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早有先例,要切切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

形态
地形要符合

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可供参考。

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园冶》曰:"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

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即使种植穴加深放大,也难排水,切切注意。

四是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一公顷土地,只要增加10厘米高度,就须1000土方。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如果再种色树,就有满山红遍的景色。

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地理大书·山法全书))。即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

三是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入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

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阴阳二宅全书·龙说》)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园林地形竖向设计概述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概述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主要任务

  充分分析研究原有地形,合理地利用原有地形,确定设计地形的起伏,对整个园林进行空间布局,使之适合于园林艺术的外貌,使之适合于植物生长,车辆行驶,房屋建筑道路管线等工程设施的需要,规划各区的排水方式,确定控制点标高。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内容

  1.结合绿化用地的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并按园林规划总平面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并对规划予以补充,修正,完善,确定建筑物控制点标高,确定斜坡过陡,排水不肠,不宜修建房屋的地段。

  2、对园林绿地进行竖向雕塑,即地形改造与用地准备,对一些需要加以工程设施以后才能用于园林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确定设置斜坡,挡土墙,台阶、蹬道、回头小道地段,满足园林艺术的要求。

  3、因地制宜地布置路、桥、沟、游戏运动场

  4、综合解决园林绿地的各项控制标高

  5、如防洪标高,最高、最低水位标高,排水干管出水口标高,桥梁标高、边路交叉口标高等

  6、综合安排园林水系,决定水源来去构筑物的位置,以及水体,岸边的加固措施并使之成为园景。

  7、雨水和污水管网规划的地形安排,确定地面汇流区,分水线,沟谷线,确定敷设明沟、暗管的地段,组织地面水的排除。

  8、合理、经济地组织好园林绿地的土方工程,考虑挖方、填方的平衡,避免填方土无来源,挖方土无出路或者土方运距过大。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原则

  在园林地形竖向设计中可以归纳以下几点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保护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切实做到顺应自然,反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2、因园取材的原则:园林地貌的创作要根据公园的性质和活动的要求,要满足游人的心理和各类游人的游览要求,考虑游人的安全,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园林地貌的创作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创造合理的景观效果,形成一个理想的空间结构,要保证各景区、各景点以及各景点中各种造园要素(山、水、树、石、建筑等)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考虑不同视点、视线、视角的观赏效果。创造合理的坡度,保证排水的畅通。

  3、量力而行的原则:经济承受能力,寻求一个合理的经济建设方案。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步骤

  1、收集和分析资料阶段

  (1)收集资料的内容

  1、合适比例的地形图

  2、地质、土壤、气象、水文资料

  3、总体规划与市政建设及地上、地下管线资料

  (2)现场踏勘

  设计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修正、补充地形图的不足、变化,加深对现场的了解和印象。了解设计范围及周围的环境关系。

  在收集分析资料,现场踏勘阶段,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湿陷、滑坡、塌方、膨胀性土

  湿陷——大孔隙黄土受水以后沉陷,受干以后向上凸起的现象。因此为破坏性土壤。

  膨胀性土——吸水后,土壤颗粒发生膨胀

  滑坡——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体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速度快的会产生巨响,并发出火花。滑坡对建筑物、公路、农田、森林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塌方——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道路、堤坎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

  (3)分析资料

  a、用地地形坡度的划分

  坡度分类,分级标准与特征

  类型坡度特征

  平坡0~3%建筑园路可自由布置

  缓坡3%~10%同上

  中坡10%~25%建筑区内需设阶梯、群体布置受限制

  陡坡25%~50%建筑群布置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50%~100%道路须曲折盘旋而上,建筑设计需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大于100%道路、梯道布置困难,工程措施投资大

  b、找出分水与汇水线,确定汇水面积,理水和排水方向,找出冲沟、沼泽、溪、滩、危岩、滑坡、塌方等特殊地段以便结合规划研究未用的工程措施;

  c、分析原有地形中可以利用、保留的风景资源(包括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特殊地形等)

  园林地形竖向设计-表示方法

  1.方格网法,根据地形的大小及变化情况选用恰当的方格网(边长20~40m)具体落实到地形图上,用水准仪测出各角点的标高(或地图上计算)连同设计标高和施工标高一起反映到图纸上的方法,多用于大面积广场及场地平整。

  2.断面法,地形特征用一系列断面来表示的方法。

  程序:选拟定中心线,用水准仪测定中心线各特征点的标高,然后绘制纵断面,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原地形标高,设计地形标高和施工标高,这种方法常用于道路设计中,也可作为等高线法的辅助方法。

  3.标高点法:在地形特征点上设桩,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测设个桩的标高,连同设计标高(或施工标高)一起绘制于平面图上的方法,常作为等高线的补充。

  4.等高线法:用等高线反映原地形和设计地形特征的方法。等高线法在地形设计中最常用,而且也最能反映地形特征,不足之处是施工标高不能直接反映。作为施工设计常常与方格网法相结合。

篇3: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地形

  环境景观设计原则之园林地形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上海地势平坦,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登高远眺的欲望,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

  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

  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

  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怎样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

  "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

  ●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早有先例,要切切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

  ●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可供参考。

  ●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园冶》曰:"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

  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即使种植穴加深放大,也难排水,切切注意。

  四是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一公顷土地,只要增加10厘米高度,就须1000土方。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如果再种色树,就有满山红遍的景色。

  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地理大书·山法全书))。即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

  三是道路要在

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入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

  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阴阳二宅全书·龙说》)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

篇4:居住区地形特征在竖向设计中作用

  居住区地形特征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1.地形特征及其运用如表3-21所示:

  2.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1)围合、限制、分隔空间,根据挖土或堆土的范围、高度,可以制约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2)控制视野景观,可以有助于视线导向和限制视野,突出主要的景观。(3)改善气候环境,影响风向,有利于朝向,通风,防风,起隔离噪声的作用。(4)组织交通,引导和影响行走的路线和速度。(5)美学作用,使景观更丰富生动,有立体感,反映自然,加强建筑艺术表现力,阴影造成的效果具有雕塑感。

  居住区竖向设计步骤

  1.竖向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规划设计工作开始,首先对基地进行地形和环境分析,研究其利用和改造的可能性,用地的竖向处理和排水组织方案,结合居住区或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布局,道路和绿地系统组织,建筑群体布置以及公共设施的安排等统一考虑。

  2.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初步确定后,再深入进行用地的竖向高程设计。通常先根据四周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所提供的高程资料,进行居住区内道路的竖向设计。在地形比较平缓简单的情况下,小区道路可以不必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深度进行设计,只需按地形、排水及交通要求,确定其合适的坡度、坡长,定出主要控制点(交叉点、转折点、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并注意和四周城市道路高程的衔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小区主要道路,则以深入作出纵断面设计为宜。

  3.根据建筑群体布置及区内排水组织要求,考虑地形具体的竖向处理方案,可以用设计等高线或者设计标高点来表达设计地形。

  4.根据地形的竖向设计方案和建筑的使用,以及排水、防洪、美观等要求,确定室内地坪及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

  5.计算土方工程量,如土方量过大,或者填挖方不平衡,而土源或弃土困难,则应调整修改竖向设计。

  6.进行细部处理,包括边坡、挡土墙、台阶、排水明沟等的设计。

  7.竖向设计往往需要反复修改、调整,尤其是地形复杂起伏的基地,测量的地形图往往和实际地形有相当大的出入,需要在设计之前仔细核对,而在施工中需要进行修改竖向设计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

  竖向设计图纸的内容及方法

  1.竖向设计图的内容包括:

  (1)设计的地形、地物、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台阶、护坡、挡土墙、明沟、雨水井、边坡等。

  (2)座标,每幢建筑物至少有两个屋角座标、道路交叉点、控制点座标和公共建筑设施及其他需要定边界的用地场地四周角点的座标。

  (3)标高。建筑室内外地坪标高,绿地、场地标高,道路交叉点,控制点标高。

  (4)道路纵坡坡度、坡长。

  (5)排水方向,室外场地的坡向。

  2.竖向设计的方法。竖向设计图的内容及表现可因地形复杂程度,及设计要求的不同而异。如座标若施工总平面图上已标示,则可忽略。竖向设计图在表达室外设计地形时,一般有几种方法:

  (1)设计等高线法:用设计标高和等高线分别表示建筑道路、场地、绿地的设计标高和地形,此法便于土方量计算和选择建筑场地的设计标高,容易表达设计地形和原地形的关系及检查设计标高的正误,适合在地形起伏的丘陵地段应用。但设计等高线法表示的竖向设计图,图上设计等高线密布,施工时应用读图不够方便。为此,也可以用设计等高线进行设计,在完成地形设计、确定建筑标高后,根据设计等高线确定室外场地道路的主要控制点标高,在图上略去设计等高线而改用高程箭头法的表示方法。

  (2)高程箭头法。根据竖向规划设计原则,确定出区内各种建筑、构筑物的地面标高,道路交叉点,变坡点的标高,以及区内地形控制点的标高,将这些点的标高注在居住区竖向规划图上,并以箭头表示区内各种类用地的排水方向。高程箭头法规划设计工作量较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于变动、修改,是居住区竖向设计一般常用的方法。缺点是比较粗略,确定标高要有充分经验,有些部位的标高不明确,准确性差。为弥补上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也有采用高程箭头法和局部部面的方法,进行居住区的竖向设计。

  (3)纵横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先在所需规划的居住区平面图上根据需要的精度给出方格网,在方格网的每一交点上注明原地面标高和设计地面标高。沿方格网长轴方向者称为纵断面,沿短轴方向者称为横断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规划设计地区的原有地形有一个立体的形象概念,容易着手考虑地形和改造。缺点是: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

篇5:园林地形设计

  园林地形的设计

  园林地形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上海地势平坦,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登高远眺的欲望,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

  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

  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

  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怎样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

  "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

  ●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早有先例,要切切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

  ●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可供参考。

  ● 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园冶》曰:"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

  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即使种植穴加深放大,也难排水,切切注意。

  四是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一公顷土地,只要增加10厘米高度,就须1000土方。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如果再种色树,就有满山红遍的景色。

  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地理大书·山法全书))。即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

  三是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

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入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

  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阴阳二宅全书·龙说》)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