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铁路建设工程混凝土监理工作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铁路建设工程混凝土监理工作

  [1 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查要点

  [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至少35天完成,在配合比未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前,施工单位还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施工单位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查。

  [1.2 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的用水量比普通混凝土小,其用水量wa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抗冻、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1.3 审查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时,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准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以及根据选取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率及超量(或等量)系数对各种材料用量进行调整。详细计算应执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

  [1.4 监理工程师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 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2 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 kg/ m3。

  3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00~150mm,当炎热天气宜为150~180mm。

  4 泵送混凝土输送工作应连续进行。因故间歇,在常温下间歇时间不宜大于30~40min,间歇过久,应将管内混凝土排空清洗。

  [1.5 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及规范要求;如有调整时,需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2 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序号材料名称允许偏差

  工地工厂或搅拌站

  1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合料±2%±1%

  2粗、细骨料±3%±2%

  3水、外加剂±2%±1%

  注: ①.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②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2.2 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拌制。凡是主体结构,不得用人工拌制。使用机械拌制时,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其时间不得小于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min)

  搅拌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

  ≤500>500

  强制式1.01.5

  自落式1.52.0

  注: ①.掺有外加剂或粉煤灰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制细砂、机制砂的混凝土时,亦应酌量延长拌合时间;②.搅拌机超装量不得超过标定容积的10%。

  [3 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应要求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远距离运输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的规定。

  [3.2 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加水。

  [4 监理工程师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应符合上述各项要求。

  [5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5.1 在浇筑混凝土前,监理工程师应首先检查以下内容:

  1 清除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

  2 模板应用水湿润,但不应留存积水。

  3 地基面应清理合格,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地基面的处理要求:

  ⑴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

  ⑵ 在旧混凝土面上接灌新混凝土前,应对施工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应凿除松动的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并露出1/3粗骨料为宜,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积水。

  ⑶ 混凝土浇筑时,宜先在基面或旧混凝土面上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竖向结合面上可刷水灰比0.3左右的薄水泥浆一层),或铺一层厚约300mm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减少10%粗骨料),再浇筑混凝土。

  [5.2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有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是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浇筑;在串筒出料口下的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不应超过1米。

  [5.3 浇筑混凝土前,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单位对模板及支(拱)架的交接检验记录。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形成记录。

  [5.4 监理工程师应旁站混凝土浇筑过程,检查内容如下:

  1 混凝土振捣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2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取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3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5.5 混凝土捣实后24小时内,不应使混凝土受到外界的振动。

  [5.6 当结构截面大于100m2,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不能及时浇筑次层混凝土时,允许适当分段(块)进行浇筑。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段与段间的竖向接缝方向应与结构截面尺寸较小的方向平行。

  2 上、下两层中的竖向接缝应互相错开,在水平横缝和竖直缝上均应作适当的接榫。

  3 结构横截面上的分段数目应尽量减少。

  [5.7 梁式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1 普通简支梁应就全梁范围按水平层次连续浇筑混凝土。当梁的平面面积过大,混凝土的拌制、浇筑能力不能满足时,可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连续浇筑,但坍落度较大、易离析的混凝土,不宜使用此种浇筑方法。

  2 当在支架上浇筑大跨度简支梁以及在基底刚性不同的支架上浇筑连续梁或悬臂梁时,应符合下列方法之一:

  ⑴ 混凝土浇筑应加速,最初的浇筑层在浇完全梁时,仍应具有随支架沉降而变形的可塑性;

  ⑵ 浇筑前应先在支架上加置相当于全部梁体重量的荷载,当支架充分变形后,再随浇筑的进行逐渐撤除预加荷载;

  ⑶ 经设计同意,可将梁分段,按规定顺序及要求浇筑。

  [5.8 拱梁、拱圈等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要求:

  1 隧道拱圈等长筒形拱的混凝土,应视具体情况按其长度方向分节浇筑,且分节界面应与拱的纵向轴线相垂直。

  2 连续浇筑拱梁混凝土或某一节拱圈混凝土时,应自两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在全部浇筑过程中确保模板不变形、不位移。当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拱的跨度在16m以内时,混凝土应连续一次灌完。

  3 当因故中断其连续浇筑混凝土时,新旧混凝土的接合面应垂直于拱的中心线。

  4 封顶时,拱顶间隔槽混凝土应待两侧其他间隔槽均已浇完,且拱身混凝土温度接近拱的设计浇筑温度时,方可浇筑。封顶时的气温及拱身混凝土的温度,均应做记录。

  5 当浇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肋时,已安装的纵向钢筋不应由于拱架沉陷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形现象。钢筋接头应按设计要求办理,且不应使用沿拱肋全长的通长钢筋。

  [6 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巡视检查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养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6.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6.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6.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

  [6.4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6.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6.6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应加以覆盖,防止水份蒸发或受冻。

  [6.7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7 监理工程师应按2.3.4模板及支(拱)架拆卸的内容进行检查。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8.1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8.2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

  [8.3 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

  1 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30%。

  2 矿渣硅酸盐水泥制备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40%,但C15及C15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MPa。

  3 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75%。

  [8.4 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其拌合时间,一般为常温施工时间的1.5倍。

  [8.5 混凝土冬季施工,监理工程师应审核热工计算书,施工单位提供的热工计算应包括对原材料的加热,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方面的计算,并应据以施工。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时,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

  [8.6 冬季混凝土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防寒保温。

  [8.7 冬季混凝土浇筑时,监理工程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常温度。

  2 冬季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时,基土应进行保温,以免遭冻。如在非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受冻前,应符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规定。

  3 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降至热工计算的数值以下,也不得低于2℃。

  4 对于装配式结构的接头,浇筑承受内力接头的混凝土(或砂浆)宜先将结合处的表面加热到正常温度。浇筑后的接头混凝土(或砂浆)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下,应养护至设计要求强度。

  5 预应力混凝土的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普通水泥制配的水泥浆;对空隙较大的孔道,水泥浆可掺入适量的细砂,其强度均不应低于C18号。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三小时泌水率应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

  [8.8 监理工程师对冬季混凝土的养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当室外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系数不大于5的结构,应首先采用蓄热法养护。对容易受冻的结构部位要加强保温。当在一定龄期内采用蓄热法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蒸汽、暖棚、电热等养护方法。

  2 整体浇筑的结构,采用蒸汽或电热法养护时,混凝土升降温速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3 蒸汽养护的混凝土,采用普通水泥,不宜超过80℃;矿碴水泥可提高到85℃~95℃。

  4 采用暖棚法养护时,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8.9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8.10 冬季混凝土施工,监理工程师特别要加强质量监控,除遵守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的规定外,尚应检查下列内容:

  1 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2 测量水(包括外加剂溶液)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时的温度、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的温度和浇筑的温度。

  3 检查混凝土的养护温度

  ⑴ 用蓄热法养护时--在养护期间每昼夜四次;

  ⑵ 用蒸汽或电加热时--在升、降温期间每小时一次,在恒温期间每两小时一次。

  ⑶ 室外气温及周围环境温度在每昼夜内至少应定时定点测量四次。

  ⑷ 检查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测定方法。

  [9 混凝土夏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9.1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9.2 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9.3 混凝土宜在棚内或在气温较低的早晚或夜间拌制。

  [9.4 混凝土运输容

器应设防晒设备,运输时间应缩短。

  [9.5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湿润。浇(砌)筑宜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允许间歇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9.6 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加快,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9.7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并增加洒水次数。

  [10 混凝土雨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0.1 注意工程材料的防水、防潮,特别是水泥、外加剂、钢筋。

  [10.2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和养护必须作好防雨措施。

  [10.3 做好排水系统的检查,必要时增加排水措施。

  [10.4 受洪水危害的工程应停止施工,加强对地基不良地段沉陷的观测,防止基坑被水浸泡,若被浸泡,应进行换填处理。

  [11 混凝土验收的质量控制要点

  [11.1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和评定应以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TB10424)为准,分类、分批、分级进行。

  [11.2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桥梁的墩台、梁部和隧道的衬砌等重要部位尚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11.3 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商品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按规定抽样检验),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⑴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现浇楼层,每层不少于一组;

  ⑵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⑶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⑷ 冬季施工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强度。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的受冻混凝土试件,解冻后方可试压。

  2 弹性模量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

  3 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养护方式和留置数量应符合《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222)的规定。桥梁每墩台、每孔(跨)梁和隧道每200m衬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分别检测结构实体强度不少于1次。

  [11.4 设计要求抗渗的混凝土,还要进行抗渗试验,执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

  [11.5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

  [11.6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且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11.7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不符合验标时,应请法定检测单位按有关标准进行非破损或芯样检验。如经检验仍不符合要求,须经设计单位按实际强度验算,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其质量可定为合格。如果由于强度问题需要加固补强的,须经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施工。处理后须重新进行验评。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铁路建设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监理工作

  铁路建设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监理工作

  [1 预制构件制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必要的防、排水措施,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应留有伸缩缝。采用平卧、重叠法制作构件时,其下层构件混凝土的强度需达5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混凝土,并应有隔离措施。

  [1.2 预制构件钢筋、模板、混凝土检查与本章的相关内容相同。

  [1.3 构件浇筑完毕后,应标注型号和制作日期,对于上下面难以分辩的构件应注明"上"字,并均应标在统一的位置上。

  [1.4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预制构件存放和运输时的支承条件,存放和运输应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

  [2 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控制要点

  [2.1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质量检验,除按上面的规定进行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构件强度和抽检结果,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构件的几何尺寸。

  3 检查构件外观质量。

  4 生产厂家必须有核准的资质认证合格证,构件应具有标志及合格证明书。

  [2.2 出厂合格证应就遗漏或短缺部分按规定现场抽样进行结构性能试验、回弹混凝土强度,并打开构件端部检查配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 现场预制构件要批量抽样检验,进行外观检查、混凝土试验、钢筋检验评定、结构性能试验,要求达到设计标准和规范规定。

篇3:铁路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工作

  铁路建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工作

  [1 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单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设计时,应重点审核混凝土在施工期间不产生有害裂缝的温控标准、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措施等,量化温控指标。

  [2 应精选材料,选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先采用"双掺"技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从混凝土本身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低水泥用量,必要时可掺用适量粉煤灰和缓凝减水剂,或采取降低拌合物温度和埋设循环冷却水管等措施。

  [3 当设计许可在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掺量不得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

  2 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

  3 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距不得小于15cm,其与模板的间距不宜小于25cm,且不得与钢筋接触。

  4 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25cm以上的混凝土层。

  [4 监理工程师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控制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时的入模温度,最高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加强温度现场监测,及时调整温控措施(如循环水冷却、蓄热保温措施等)。

  [5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及现场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浇筑时旁站。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施工单位的温度测量记录(内外温差、温度梯度等),分析温度测量数据,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调整和改进温控措施。

  [6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如高温天气时蓄水养护,冬季采用覆盖保温。其养护时间应按验标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篇4:铁路建设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监理工作

  铁路建设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监理工作

  [1 预应力系统检查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单位选用的预应力系统,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至少在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采用的预应力系统的全部细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始可用于工程中。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2 监理工程师对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行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次(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进行外观检查和抽取试件作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 对于外观检查,施工单位每批抽检10%,且不少于10套;监理工程师抽检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且不少于3套。

  2 对于硬度试验,施工单位每批抽验5%,且不少于5套;监理工程师每批抽验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且不少于2套。

  3 对于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3套);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3套)。

  4 监理工程师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1.3 监理工程师应对预留孔道所用的金属螺旋管、橡胶棒(管)或先张预应力筋的隔离套管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油污、损伤和孔洞。

  [1.4 监理工程师对预应力设备监理要点:

  1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应定期维护,测力传感器、仪表和量具应按检定周期定期送计量测试部门检定。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建立卡片档案备查。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监理工程师见证标定过程。

  2 张拉设备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张拉前应对油泵、压力表、张拉千斤顶、油管路和接头、阀门等进行打压试验。

  3 桥梁预施应力使用的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张拉千斤顶吨位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使用前必须由有资质的试验检验部门进行标定、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张拉千斤顶的行程应满足张拉工艺的要求。

  ⑵ 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定,检定有效期为一周。当使用0.4级压力表时,检定有效期可为一个月。

  ⑶ 油泵的额定压力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倍。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

  ⑷ 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应建立卡片档案备查。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标定。

  [2 预应力筋制作、安装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

  [2.2 监理工程师在预应力筋制作、安装中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

  1 预应力筋的切割应使用切断机、砂轮锯或其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机械方法进行。

  2 钢丝下料后,应用机械方法进行调直,但不应损坏钢丝。

  3 钢铰线在编束前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应由应力、应变双控制,并以应力控制为主。钢丝和钢铰线编束时,应每隔1~1.5m绑扎一道铁丝,铁丝扣应向里,绑好的束应编号挂牌堆放。

  4 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5 预应力筋制作和安装时应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

  [2.3 监理工程师按设计或工艺要求计算的预应力筋长度值检查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验标的有关规定。

  [2.4 监理工程师检查先张法预应力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其允许偏差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跨中5m范围内应不大于1mm;其余部位应不大于3mm。

  [3 预留孔道制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留孔道用的金属螺旋管、橡胶棒(管)品种、规格,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密封良好、接头严密、线型平顺、安装牢固。

  [3.2 采用抽拔制预留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8Mpa时抽拔预留管。抽拔后,混凝土孔道不得发生变形及塌落现象。预留管抽拔完毕后,应立即清理孔道。

  [3.3 监理工程师应通过试验检查波纹管的刚度,同时见证水密试验。

  [3.4 监理工程师检查安装波纹管的质量,波纹管位置应准确牢固,同时应防止邻近电焊火花烧伤管壁。

  [3.5 预留孔道的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

  [3.6 在穿入预应力筋前,应清除预留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

  [4 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要点

  [4.1 预应力张拉前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的张拉工艺,张拉工艺按通孔、制束、穿束、张拉等工序编写,预施应力大小、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

  [4.2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其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预应力张拉时监理工程师必须进行旁站。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和已批准的施工工艺要求。预施应力时,预应力筋、锚具和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4.4 预施应力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作校核。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符合设计规定。监理工程师应全部检查其结果,当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与设计规定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5 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驰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6 监理工程师检查张拉端预应力筋内缩量,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张拉端预应力筋内缩量限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

  [4.7 监理工程师检查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和长期外露锚具的防锈蚀措施。

  [4.8 每次预应力张拉以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下数据:

  1 每个测力计、压力表、油泵及千斤顶的鉴定号。

  2 测量预应力钢材延伸量时的初始拉力。

  3 在张拉完成时的最后拉力及测得的延伸量。

  4 千斤顶放松以后的回缩量。

  5 在张拉中间阶段测量的延伸量以及相应的拉力。

  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受全部预应力后,应进行上拱度测定。

  [4.9 先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张拉台座应有施工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2 在先张法折线配筋张拉前,对折线筋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并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认可。

  3 预应力筋张拉后,相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少于5mm,也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的4%。

  4 张拉多根钢丝时,应抽查钢丝的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

  5 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的80%。

  [4.10 后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单位应在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对孔道摩阻损失、扩孔段摩阻损失和锚口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

  2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后张法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

  ⑵ 后张法预应力筋终张拉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一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件和弹性模量试件。

  3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并全部检查。

  4 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的两端。

  [4.11 块体的预应力张拉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0%。

  2 块体的纵轴线应对准,其偏差不得大于3mm。立缝宽度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或小于5mm,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0mm。

  3 承受预拉的立缝,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后灌缝。灌缝应密实,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值不应低于块体设计标号的40%且不得低于15MPa。

  4 承受预拉的连接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焊接;承受预压的连接板,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后焊接。

  [5 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5.1 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5.2 浇筑混凝土时,应保持锚塞、锚圈和垫板位置的正确和稳固。

  [5.3 在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钢筋张拉前,锚具的所有支承表面(如垫板)应加以清洗。

  [5.4 为避免孔道变形,不允许振捣器触及套管。

  [5.5 梁或空心板端部锚固区及预制构件,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除使用内部振捣外,宜使用外部振捣器加强振捣,骨料尺寸不要超过两根钢筋或预埋件间净距的一半。

  [5.6 混凝土养护时,对为预应力钢束所留的孔道应加以保护,严禁将水和其它物质灌入孔道,并应防止金属管生锈。

  [6 预应力管道压浆和封端的质量控制要点

  [6.1 检查管道清洗情况:在压浆前,用吹入无油份的空气清洗管道,接着用含有氢氧化钙的清水冲洗管道,直至松散颗粒除去及清水排出为止,再用无油加压空气吹干。

  [6.2 检查压浆的水泥浆抗压强度,水泥浆应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浆温度不得超过32℃;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3 旁站预应力孔道压浆: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压浆(采用电热法时,应在钢筋冷却后进行),一般不得超过14天;当气温或构件温度低于5℃时,不得进行压浆。

  [6.4 检查孔道压浆工艺,压浆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6.5 检查水泥浆试件制作。对于在压浆后28d内需要移动的构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同条件养护水泥浆试件,当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5%。

  [6.6 检查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的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2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6.7 检查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预应力筋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切割,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6.8 检查施工单位的压浆记录,压浆记录包括每个管道的压浆日期、水灰比及掺加料、压浆压力、试块强度、障碍事故细节及需要补做的工作。

篇5:铁路建设工程水下混凝土监理工作

  铁路建设工程水下混凝土监理工作

  [1 水下混凝土施工用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应早于2h。

  [2 检查水下混凝土的粗骨料,粗骨料除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外,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4或钢筋净距的1/4(仅有单层钢筋时,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钢筋净距的1/3),且不宜大于60mm。

  [3 检查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外,其配制强度应较普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提高10%~2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当掺用外加剂、掺合料时,水泥用量可减少,但不得小于300 kg/m3。

  [4 检查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0mm~220mm,在可能与水接触的最初浇筑阶段,坍落度可适当减少。

  [5 检查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应在静水条件下采用竖向导管法浇筑,导管使用前应进行充水加压检查。

  [6 当水下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大时,应采用数根导管同时浇筑。导管的规格、数量、安放位置及浇筑速度应符合有关验标的规定。

  [7 水下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7.1 浇筑初始阶段,水下混凝土应在导管底端形成锥体。浇筑钻孔桩时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0m;浇筑封底混凝土时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内的长度不宜小于0.8m。继续浇筑的混凝土不应再与水接触。监理工程师应对灌筑过程进行旁站。

  [7.2 水下混凝土顶面的流动坡度宜在1:5以下。水下混凝土每小时的灌筑数量(灌筑速度)应使各根导管均有适当的埋入深度,且不宜少于0.25 m/h。

  [7.3 在灌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流动距离、流动坡度、导管的埋入深度、灌筑速度、基坑内混凝土面升高情况进行巡视测量检查,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7.4 水下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8 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8.1 标准养护检查试件强度应按检标的规定检验评定,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8.2 当设计要求钻芯取样时,钻芯取样试件的平均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

  [8.3 当设计要求用无损检测方法检查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