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外脚手架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外脚手架

  在建筑物的外侧沿建筑物周边搭设的一种脚手架,既可用于外墙砌筑,又可用于外装修施工。常用的有多立秆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等。

  1.多立杆式脚手架。按所用材料分有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及钢管脚手架。多立杆式脚手架的主要杆件有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剪刀撑、抛撑等。多立杆式脚手架有单排、双排两种。单排脚手架仅在脚手架外侧设一排立杆,其小横杆一端与大横杆连接,另一端搁在墙上。单排脚手架节约材料。但稳定性差,且在墙上留有脚手眼,其搭设高度及使用范围也受一定的限制。双排脚手架在脚手架的里外侧均设有立杆,稳定性较好,但较单排脚手架费工费料。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永久荷载包括脚手架自重及附件自重,可变荷载包括施工荷载及风荷载。

  2.门式脚手架。又称多功能门型脚手架,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一种安全设备。门式脚手架是由钢管制成的门架、交叉支撑、水平架、连接棒、底座等配件,由很多门架基本单元组合而成。门式脚手架搭设时,门架垂直于墙面,沿墙门架纵向间距1.8米,门架与门架间,隔跨分别设内外交叉支撑及水平架。框架内立柱与墙的距离,采用三角架时为50~60厘米;不用三角架时为5~15厘米。为了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在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设置连墙点。连墙点的布置,竖向每三步架高,纵向每六个框架设置一处。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里脚手架

  里脚手架

  里脚手架按构造组成分类如下:

  1.支柱式里脚手架。适用于砌墙和内装饰工程的施工,支柱与横杆形成支架,铺上脚手板即为脚手架,可搭成双排架或单排架。双排支柱纵向间距不大于1.8米,横向间距不大于1.5米。单排架支柱距墙不大于1.5米,横杆入墙宽度不小于240毫米。

  2.梯式里脚手架。适用于砌墙,其架设高度可达12.5米(用于外墙时),支柱间距2.0米。搭设时应注意基底必须平整夯实,清理垫平,土层上应垫设木板,主柱必须垂直。其组成有两部分,即梯式支柱、横梁。

  3.凳式里脚手架。马凳可采用方木、毛竹以及型钢或钢筋等材料,高度在1.2~1.4米,长度在1.2~1.5米之间,马凳排放间距为1.5~1.8米。支承在地面时,支承处应平整夯实垫放40毫米厚木板;支承在楼板时,也应垫木板以保护地面。应有一支凳脚顶墙,马凳横杆应与墙面相垂直。加高时,上下马凳应对齐,并在两马凳之间加设斜撑,以保持稳定。

  4.门架式里脚手架。可用于砌墙和粉刷。由支架和门架组成,分为套管式和承插式。套管式架设高度为1.44米、1.7米、1.9米,承插式架设高度为1.34米、2.43米。

  5.平台架。适于作砌筑和存放材料用,使用时利用塔式起重机整体吊装到位。常用的平台架有伸缩式和组合式两种。伸缩式平台架可以根据不同房间的要求,将基本单元架组成平台,并能调整桁架长度和增加立杆及桁架的数目,以适应房间开间及进深的尺寸,满足使用要求,基本单元尺寸为1.75米×1.75米。组合式操作平台由立柱架、联系桁架、横向桁架、三角挂架及脚手板组成,可组成四柱或六柱平台架。

  6.满堂红脚手架。适用于厂房、剧院、大餐厅等顶棚的装修工程。由钢管、杉木杆、松木杆等搭设。立杆纵横间距松木杆为1.5米,其余为1.7米;操作层承重杆间距0.8米;靠墙立杆离墙距离0.4~0.5米,大横杆竖向步距纵向为1.6米,横向两边为1.6米,中间为3.2米;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各设剪刀撑一道,于中间的纵横方向上,每隔四排立杆各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的宽度不得小于二至三个跨间。

篇3:挑脚手架

  挑脚手架

  从建筑物内部通过窗洞口向外挑出的一种脚手架,主要用于外墙的局部装修。其基本形式有两种:

  1.支撑杆式挑脚手架。不使用悬跳梁,直接用脚手杆搭设,搭设高度不超过6步,倒换向上使用,并须控制使用荷载。

  (1)单层支撑杆式挑脚手架。搭设方法有:①从窗口挑出横杆,斜撑杆则支撑在下一层的窗台上。当无窗口时,可预先在墙上留洞或埋设支托铁件以支托斜杆。斜杆与墙面夹角不宜大于30°,而且必须支牢。架子的挑出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2米。②横杆和斜杆均从同一个窗口挑出,架子的挑出宽度不宜大于1.0米。

  (2)多层支撑杆式挑脚手架。①单排脚手架。将长4~5米的悬挑杆按1.5~2.0米的间距沿楼板面周边均匀布置,用3排大横杆将各悬挑杆扣结成片后推出,使大横杆距建筑物外皮1.0~1.4米,将位于楼层之上的两排大横杆与楼板固定或扣结在紧顶在两层楼板之间的立管上。斜撑杆下端支在下层的边梁或其他可靠的支托物上,上端与悬挑杆扣结牢固。在大横杆与楼板之间按0.乃~1米间距铺放小横杆,放上脚手板后将小横杆外端与大横杆扣牢;搭设立杆排架并设置拉杆,沿高度方向不大于6米一道,铺设作业层小横杆和脚手板,以此类推逐层搭设。②双排脚手架。斜撑杆的构造方式有两种:下撑上拉作法适合用于预先拼装好的工具式双排脚手架,撑架式法适合于用现绑扎的脚手架。

  2.挑梁式挑脚手架。是支座在挑梁之上的脚手架,在挑梁之上搭设脚手架。当挑梁间距大于2.0米时,在挑梁上应加设横梁,以支撑处于挑梁之间的脚手架立杆。挑梁的型式有:悬挂式、下撑式、桁架式,在一般情况下挑梁的间距不宜超过两个柱距或五倍的立杆纵距。横梁一般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制作。脚手架立杆与挑梁或横梁的连接,在挑梁或横梁上焊短钢管用接长扣件与立杆连接,同时在立杆下部绑1~2道扫地杆,以确保脚手架底部的稳定。

篇4:吊脚手架(吊篮)

  吊脚手架(吊篮)

  又称吊篮,是通过特设的支承点,利用吊索悬吊吊架或吊篮进行砌筑或装修工程操作的一种脚手架。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吊架和吊篮、支承设施、吊索及升降装置等。对于高层建筑的外装修作业,采用悬挂的、自上而下的吊篮,比自下而上搭设外脚手架要经济和方便,也是高层建筑平时进行维修保养的常备设备。

  1.吊架和吊篮。其构造形式应根据脚手架的用途、建筑物结构情况和采用的悬吊方法而定。

  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桁架式工作台用于工业厂房或框架结构建筑的围护墙砌筑,在屋面或柱子上设置悬吊点。

  (2)框式钢管吊架适用于外装修工程。在屋面上设置悬吊点,用钢丝绳吊挂框架。

  (3)小型吊篮常用于局部外装修工程,一般为侧面开口或顶、侧两面都开口的箱形构架,长3~4米,宽0.8~1米,高2米,由两个吊架和底盘、护栏及顶盖五部分用螺栓连接或承插结合方式组装而成。

  (4)组合吊篮的吊篮架由吊篮片和扣件钢管组合而成。作业层高一般取1.8米,片宽0.8~1.2米,当阳台宽度大于1.2时,毗邻阳台的吊篮应采用与阳台大致同宽的吊篮片,以满足阳台侧面的装修要求。

  2.挑梁(架)。常采用的是在屋顶上设置,用于高大厂房的内部施工时则可悬吊在屋架或大梁之下。没有上述两种条件可搭设专门的构架来悬挂吊篮。挑梁的形式有单梁式、双梁式、斜撑式和桁架式、自稳式、移动式、装拼式。

  3.吊篮的升降方法。常用的升降方法有:手扳葫芦连续升降、卷扬升降、使用倒装液压千斤顶升降、手动工具分节提升。使用吊脚手架必须注意安全:

  (1)首次使用吊脚手架时,必须进行设计和各项验算。挑梁和吊篮的使用安全系数应大于3.0,绳索的安全系数应大于4.0,重复使用时,应复核使用荷载。

  (2)严格控制加工质量及使用荷载,作业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人数。

  (3)设置安全保险绳,吊篮的靠墙一侧应设支撑杆或支撑轮,用拉绳拉到结构上。(4)吊篮中的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或安全绳,绳的另一端应系于结构上。

  (5)吊篮的吊索(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和保养,不用时应妥为存放保养。有磨损的钢丝绳不得继续使用。

  (6)吊篮的升降机构、限速机构、控制设备和保险设备必须完好,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7)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

篇5:竹木外脚手架施工工艺标准

  竹木外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以竹、木材搭设的外脚手架。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⑴圆木、木板、茅竹、篙竹和蔑等材料。

  ⑵竹或木制脚手架板。

  ⑶φ4(8号)铅水线、码钉等。

  2、作业条件

  同本章第一节。

  二、操作工艺

  1、主、副柱

  ⑴主柱,包括外主柱(排栅柱)、内立柱(平桥柱)、角柱和平台柱,应选用直径合适、顺直的杉木或茅竹,尾径不得少于8cm。

  ⑵主柱的纵向间距一般不得超过1.5m(一般只能在八层建筑物30m以下使用,八层以上则要另出搭设方案)双排脚手架的内外排柱间距为0.8~1.2m,内排柱离建筑物20cm(当大于20cm时,平桥下如须加兜底安全网)。如遇装饰线,也可能适当加上内柱的小横杆,相酿阵竹。

  主柱的弯曲面应在脚手架的纵向平面内背靠背设置。

  角柱的弯曲面应向脚手架结构本身的纵向内侧面。

  ⑶立主柱时先搭临时支架将柱固定。柱头入土不少于10cm,不得露出地面,且必须立于实土上。如土质松软,应加以夯实,下设木垫板。若软土过厚,应挖至实土,当挖土有困难时,可打桩作支承。荷载较大的柱脚,应加一对约30cm长的横放短杉(俗称称“一字杉蟹脚”)。在河流、水塘边或淤泥上搭脚手架时,柱脚应加设30~40cm长的双重短杉(俗称“十字杉蟹脚”),且须计算脚手架的荷载和淤泥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另行设计处理。

  当柱立于露出地面的混凝土或石块上时,应用篙竹将同一平面内的柱脚连结牢固。

  ⑷双排脚手架的外排主柱及单排脚手架的主柱之间设副柱(俗称“针柱”),副柱从第一度大横杆(即打底梁)开始向上设置,间距一般不大于1m。如采用茅竹作大横杆时,副柱的间距可适当加大,但最大不得超过2m。绑扎副柱时,首先要做好三条以上的大横杆才能立副柱。

  ⑸柱的驳接分搭接和顶口接两种方式。搭接用于副柱,其搭接长度不少于1.5m,绑扎不少于三度横杆,如柱料稍弯曲,应采用靠搭接方式,接长后的柱重心应在一垂直线上。顶口驳接一般用于主柱,顶口处上下两端应各有不少于三条大横杆连接,采用不少于两度索篾和一度扎篾绑扎。如茅竹驳柱要加厚2cm的木板垫在驳柱端上,并用笏扎牢固。

  驳柱要垂直、贴服。顶口柱的对接端部接触面平正。相邻立柱接头要错开不少于一步架。

  2、大横杆(牵杆)

  ⑴大横杆一般采用篙竹,也可使用茅竹或杉木。大横杆用于连接脚手架纵向各排列的立柱,绑扎要牢固、平直,与立柱互成90°。

  ⑵大横杆的垂直间距(从找底梁起)为:双排脚手架的外排及单排脚手架不大于70cm,双排脚手架的内排不大于2m(即外排每设三度,则内排设一度)。

  ⑶大横杆一般用搭接,接口长度为:杉木不少于1m,篙竹不少于2m,而且应以牵杆头接牵杆尾。如果是牵杆头接牵杆头,可以接在一条柱的位置上,杆尾的竹篾扎牢(痴篾)。

  3、小横杆(平桥托)

  ⑴小横杆主柱部位要用小头直径不少于9cm的茅竹或杉,副柱(针柱)部位可用结实的篙竹头。小横杆用于连接内、外排架,以及承托脚手平桥。

  ⑵小横杆的水平间距不大于1m,垂直间距不大于2.1m(一层平桥的高度),并紧靠立柱与大横杆的交点绑扎牢固。

  4、斜撑

  ⑴脚手架的斜撑包括风撑、十字撑(拍身撑)、吊鱼撑和挑撑等。

  ⑵风撑和挑撑的撑头应埋入土内,一般入土深度为15~20cm。如遇浮土则应夯实后用厚板或短杉作垫块,必要时挖至实土。支承在石、混凝土结构、柏油路面上的外露撑头,必须绑扎地脚牵杆。在水边淤泥面上打撑,当撑力要求不大时,可在撑头扎25~30cm的短杉(即“一字蟹”或“十字蟹”)垫脚如撑力较大须另定处理方案。

  ⑶十字撑的设置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十字撑设在脚手架外侧。每组间断式十字撑的跨距应不少于四条立柱(约7─8cm)从底到顶连续搭设,并在脚手架的转角,尺端及沿纵向每隔15cm左右设置一组。连续式十字撑,是在脚手架外侧全面设置十字撑。

  ⑷斜撑的斜度(俗称“标流”)按以下规定搭设:

  1)风撑的斜度不大于“对标”(i≤1:1,即 ≤45°);

  2)十字撑的斜度为“标八”至对标(i=0.8:1~1:1,即 =38°40’45);

  3)挑撑、吊鱼撑的斜为“加一标”以上(i>1.8:1,即a=47°50’)。

  ⑸斜撑使用的材料,应尽量挺直,如稍有弯曲,搭设时把曲面向上。

  ⑹斜撑的搭接长度一般应在2m以上。若采用顶口撑,其帮木俗称“根引”应设在下方。

  ⑺搭设撑时,应首先扎紧撑的中部,以利安全操作。

  5、顶撑(托靠柱)

  顶撑要贴紧主柱绑紧,一般不少于三度篾,并且大头在上,小头在下,上下顶住小横杆。最下一节顶撑下面垫木或石块。

  6、平桥

  ⑴平桥支承在脚手架的小横杆(俗称平桥托)上,一般多采用篙竹作对龙和阵竹,面上铺用木或竹材制成的桥板。

  ⑵铺直板(纵向散板)的平桥,板下的直对龙间距不应大于60cm,横阵竹间距不大于20cm,板面上每隔2m左右夹一条竹,夹竹每50cm扎一度篾,搭口板的两端及中部要夹紧并加栏口竹。

  ⑶铺横板(预制板)的平桥,板下一般只设直对龙,不设横阵竹横板平桥的直对龙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阵横板,平桥靠墙边,直对龙用两条拣手篙竹。

  2)当平桥宽度为0.5m时,直对龙不少于4条.

  3)当平桥宽度为1m时,直对龙不少于6条。

  4)当平桥宽度为1.2m时,直对龙不少于7条。

  5)平桥上铺的横板,其两端用篙竹或其他材料夹紧,夹竹每隔40cm扎一度篾。

  7、斜桥

  斜桥的桥面角度不大于“标五”(i=1:2;即26°34’)纵向柱距不大于2m;横向柱距视斜桥宽度而定,直对龙间距不大于60cm;小横杆间距与纵向柱距相同;阵竹间距不大于30cm,踏步竹(压板竹)与阵竹相对应着夹桥板,每隔50cm扎一度篾。桥面头尾须扎拦口条(顶板口)。当桥面宽为1m时,直对龙应不少于4条。

  8、平台

  ⑴平如柱及底托,相当于平桥的小横杆的间距一般为2m(荷重较大的平台另定)。底托两端必须加顶撑。

  ⑵扎阵竹的平台,其对龙间距60~70cm阵竹间距20cm,上面铺面板。

  ⑶不扎阵竹的平台

,对龙间距不超过20cm,面板直接铺在对龙之上。

  ⑷平合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cm,夹板的方法与平桥相同。

  三、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⑴脚手架立柱要垂直,大、小横杆要平正,斜撑要贴服而有力,顶撑要顶紧小横杆,接触面不小于三分之二。

  ⑵篾度必须结实,不得松动。

  ⑶平桥要横直畅通,并能承受2.5KN/荷载(相当于单行侧放三层普通红砖)。

  ⑷斜桥的踏步竹、拦口条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⑸平台面要平正无凹凸,并能承受1.5KN/的荷载。

  2、允许偏差

  竹木脚手架搭设时的允许偏差见表12─2。

  四、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脚手架整体倾斜:柱下的垫脚座出现不均匀下沉。立柱时应先夯实浮土并扩大垫脚座的面积。

  ⑵脚手架局部横向弯曲:“连墙杆松脱或刚性不足。应采用足够刚度的连墙杆件,并与墙体结构连结牢固。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脚手架的高度7m以内时,每5~6条主柱设一条风撑。风撑的设置方法见本节(二)之4。

  ⑵脚手架高于7m,无法设风撑时,必须设连墙杆。连墙杆可专门设计工具式构件,与预先藏入混凝土结构内的埋件连接,也可以利用小横杆顶贴墙面,将在结构内预埋的φ6钢筋或双股8号铅水线绕过立柱与大横杆的绑扎点与墙体拉结并加固头撑,加强刚度。连墙杆的间距为:垂直方向不大于4m,水平方向不大于4m。

  ⑶单排竹木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

  ⑷在大风雨或停工一段时间后,必须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如发现变形、下沉,要及时加固维修方可使用。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