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工程项目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工程项目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工作生活秩序,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由****负责制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所有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需要进行演练一次,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安全领导小组所有成员都必须参加,演练必须有记录,有图片,有总结,必须真实,不准走过程,能够真正达到演练的目的。

  3、所有演练所需要器材、设备由****负责落实。

  4、所有应急救援演练必须提前5日报分公司安全科进行备案,并提供书面的演练说明,分公司派人参于演练过程。

  5、所有与重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资料由安全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

  6、本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爆炸应急预安;

  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3)传染病应急预案;

  4)防暑应急预案;

  5)高空坠落应急预案;

  6)火灾应急预案;

  7)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8)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中毒应急预案;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其应急预案

  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建筑业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市政行业的问题抓紧工作。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恐怕发生坠落事故等事故的特定危险施工,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1)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和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2)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3)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4)不得攀爬脚手架。

  5)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6)建筑物上部周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7)边长大于250㎜的边长预留洞口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面用木板作盖板加砂浆封固;边长大于1500㎜的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并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洞口下张挂安全平网。

  8)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使用时,特别是台风暴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9)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与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有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采取止血处理措施。

  (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住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篇3:施工物体打击事故预防其应急预案

  施工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件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1、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3)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4)边长小于或等于250㎜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5)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监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6)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7)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8)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9)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2、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沁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篇4:施工触电事故预防其应急预案

  施工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1、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1)用电应制定独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盖有企业的法人公章。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

  2)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3)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4)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收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5)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6)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7)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8)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9)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TN-S或TT的三相五线的保护接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时存在TN-S或TT两个供电系统。注意事项有:

  (1)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

  (2)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

  (3)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4)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

  (5)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6)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

  2、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惶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紧接"的触电急求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从触电者身上拔离或者将触电者拔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是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员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及断落在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

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于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篇5:施工中暑事故预防其应急预案

  施工中暑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1、预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组织措施:

  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1)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2)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3)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2)技术措施:

  (1)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2)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3)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3)卫生保健措施:

  (1)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3)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兰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越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2、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