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考虑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改扩建工程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本方案在施工测量的管理、仪器选择和施测方法上充分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体现了科技奥运、数字奥运的精神。方案中介绍了人员组织、工作部署、仪器选择、工作交接、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钢结构测量、变形测量和实体测量等各项测量工作的具体要求。作为投标人关注的重点,在建筑物定位测量中充分考虑了原建筑的定位误差、施工偏差和变形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证保留的原有建筑与新增建筑改扩建过程中的一致性。在钢结构测量中突出了实时测量与安装间的数字化控制。

  第1节组织部署

  体育场工程测量工作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使用功能及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质量过程控制。

  1.准备工作

  1.1 与甲方代表办理交接桩手续;检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向监理及甲方提交红线桩、水准点复测结果。

  1.2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对原有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向监理、甲方及设计提交复测结果。

  1.4 编制测控布置,分阶段编制细部测量方案。

  1.5 建立测量数据库。

  1.6 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1.7 向监理单位呈送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的相应的执业资质。

  2.组织管理

  2.1 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下设6个测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各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工的最低级别为中级工。测量组长必须由测量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详见表1)

  测量组织机构表 表1

  名称人数工作内容

  技术组2编制细部测量方案,内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

  控制组3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高精度施工测量控制

  土建组12土建施工期间的细部测设、体育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验线组4验线、建筑实体复验测量

  钢结构组6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

  变化观测4建筑物沉降监测、护坡支护体变形监测、相关区域沉降监测、钢结构变形监测

  2. 2 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建筑物变形监测由具有测量专业资质的公司负责实施;控制测量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实施;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由各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实施;各专业分包的测量基准由测量管理部负责提供。

  2. 3 钢结构安装、幕墙及特殊精密设备安装等分包项目的测量管理要纳入到施工总承包的总体测量管理范畴。施工总承包(测量管理部)主要负责提供测量基准、测量方案审批、安装测量过程的复测监督及审核。

  3.数字化测量、管理

  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内外业计算、成果输出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测量模式取代传统的常规测量模式;在平面测量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对于比较简单的细部测量亦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4.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号、数据及管理单位;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质和相关数据。

  5.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配备表 表2

  第2节控制测量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多级。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顺序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平面控制的网形视具体使用对象而定,基本网形宜为矩形。见“测量控制网布置示意图”。各级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见表3。

  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

  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100-200± 51/40000± 2mm

  第二级50-100± 101/20000± 2mm

  第三级比赛设施等精密安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说明: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络,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

  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游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

  1.原有建筑物的复测

  1.1 平面位置的复测:在原有结构上选取有代表性、外廓完整清晰且便于观测的结构面上设置测量观测点,如柱立面分中点(线)、梁底面分中点(线);

  观测点的设置不少于40个,并且要尽可能的对称布置;对观测点进行编号、标识;

  在场地的中心区域设置测站,依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导线点)观测采用北京市城市坐标系统,若甲方未能提供测量基准,也可以以场地中心的测站点为原点,以(大致的)纵向方向为起始方向,建立临时场地测量坐标系统;

  如果仅一个测站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可以在相应的为增加测站;测量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进行,观测时首选设置棱镜,其次为反射片,对于确实无法设置反射装置的点位也可以考虑采用免棱镜测量;观测点的点位测量误差蕊士3n;记录选用全站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

  1.2 高程的复测:在比赛场地、首层地面及保留部分的结构面(通道)设置测量观测点;依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采用数字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对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测。

  1.3 测量基准的确定:将平面位置的复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以D制图,参照原有图纸中的相应几何关系,确定出体育场的实际中心(十字)线的坐标数据;

  根据实测的高程数据,确定出体育场现状士0.00的高程和层高;计算平面和高程的现状与设计的差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预计受沉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会较大;将复测和分析的结果上报监理、甲方和设计,请设计、甲方对定位和高程依据进行从新确认。

  2.平面控制网测设

  2.1 总体平面控制网侧设:根据经设计和甲方重新确认的定位数据,建立以现状体育场中心为原点与现状建筑相符合的的场地平面控制网。控制网分体育场内外两层布设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100-200m,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具体布设见图1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测设,控制网初步成型后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并对桩点进行归化修正。若条件具备,本控制网将与城市导线网进行三个点的链接;若条件不具备,则本投标人自己在施工区外设立三个校核点。

  2.2 施工控制网侧设:施工控制网设在距施工区域较近且便于施测的位置处,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网形为环绕建筑物的三角锁网,控制桩点的间距为50-100m左右,本控制网由首级控制网以导线测量进行测设。

  2.3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性的保持。因此首级控制的桩点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对于施工控制网的桩点尽可能的设在原有建筑上;对于埋设的桩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移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引测

  3.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个半永久性水准点,位置详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士0.6mm而,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 1mm 。

  3.2 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士1. 0mm。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水准测量,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

  3.3 为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在基础施工阶段每30天进行一次复测,结构施工期间每60天对现场水准基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4.桩点的设置

  4.1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桩点)应布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区域;半永久性临时性二级控制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桩点设在原有建筑上。

  4.2 变形监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4.3 控制桩点采用混凝土桩,桩径0. 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高下0. 3m,顶部预埋100mm ×100mm ×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小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 - 1 0mm,首级控制桩埋深不小于lm,二级控制桩深不小于0. 5m;精度要求较低或临时性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

  4.4 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

  4.5 控制桩四周要砌井加盖并用钢管做1500 * 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挠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临时性桩点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3节建筑施工测量

  1.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1 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3个控制点。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经纬仪方向线法进行投侧。

  1.2 在士0.000以上结构施工阶段根据条件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或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内控点设在士0.000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3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调整后才能使用。

  1.3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I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士9”,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士2. 5mm o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士10“,量距1/200000内控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

  2. 高程的传递与精度设计

  2.1 在基础、结构施工阶段高程传递采用钢尺量距或全站仪间接高法进行。

  为保证施测时高程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设置与基础、结构同步的水准基点,水准点设在塔身上,用精密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的高程引测至塔身上。结构施工期间标高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或向下传递。

  2.2 用钢尺传递标高时,进行尺长、尺重和温度改正,要使用标准拉力,要保证尺身的垂直。每个施测面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士Imm以内。附合误差小于士4mm在。钢尺竖向传递标每30天对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

  3.曲线测设

  3.1 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控制线(设计曲线的等距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墙、柱位置(轴线的等距曲线)。

  控制线到设计曲线的距离控制在Im以内。曲线上各测点的密度,即相邻两测点的间距应根据施工精度的要求进行确定,相邻两点的矢高要求小于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mm以内。

  3.2 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3.3 非圆曲线的测设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其放样的坐标数据用CAD在电子版施工图上直接捕捉获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在施测面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编号图调出欲设点位的坐标,用坐标放样模式依次定出等距曲线上的各个点位。用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与设计曲线等距的新曲线,用盒尺沿新曲线的法线方向再定出墙、柱或梁两侧的外廓曲线。

  3.4 竖曲线测设: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空间曲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测设控制。

  4.常规要求

  4.1 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

  4.2 对于平面控制网、高程网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误差调整,对细部轴线等碎部区域测量误差采用现场直接平差进行调整。

  4.3 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涂改、转抄。

  4.4 细部平面位置线包括:轴线、柱(墙)结构外廓线、柱(墙)控制线(借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控制线距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300mm。

  4.5 细部高程控制包括:1m标高线或整米数标高线、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点。墨线的宽度小于1. 5 mm,墨线的挠度小于lmm。

  4.6 对测设的控制线及其它关键点线用油漆进行标识。

  第4节土建施工测量

  1测量工作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1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及国家有关规定。

  1.2测量放线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基本准则和验线基本准则。

  1.3 测量仪器应按周期送检,未检定、超出检定周期及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使用。

  1.4 测量放线工作中应认真做好计算、记录工作,并将计算、记录资料及时归档保存。放线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检查无误后报总包验线。

  1.5 钢尺量距应采用往返丈量,并进行三差改正,以保证精度。

  1.6 施工现场内的测量放线点位、标志均要进行保护,如加护栏、涂刷警戒色,防止碰动、破坏。测量作业前应对原始依据进行校核,确定点位无碰动、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1.7 现场内材料堆放、车辆停放应保证测量点位间的通视。

  2.基础结构施工放线

  基础放线直接将经纬仪安在施工层、段上,用正倒镜挑直线法投测建筑物主轴线闭合校核无误后,测设细部轴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电梯井位线、后浇带线和设备基础位置线,且弹上墨线,墨线宽小于1mm。

  基础施工高程控制:各层、段、各工序施工前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标高整数尺寸500mm(不少于3个点),先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一次精密定平水准仪,测设各层、段标高500mm线,弹上墨线做为施工层施工高程控制的基准(水准仪居中安支,满足视线等长)。

  3.地上结构施工放线

  3.1平面控制

  首层以上结构放线,由地下一层内控网向上引测。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

  投测时应转动仪器4次,每转90度,在施工层上的接收板上投点一个,取平均值。

  再根据此控制线放出各轴线及细部线。同时以外控点为依据进行校对。

  3.2 标高控制

  由地下室随结构施工向上传递。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由下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为合格,墙体拆模后以其平均点引测50线,作为墙体留洞和层高控制的依据。50线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建筑物平面及标高控制网、各楼层平面及50线均要做预检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其中楼层平面线及50线要分别做预检。

  4.各项测量放线工作允许误差

  4.1 平面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 mm、总高±10 mm

  外廓主轴线:±10mm非承重墙边线:±3mm

  门窗洞口线:±3mm

  4.2 标高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细部轴线:±2mm

  承重墙、梁、柱边线:±3mm

  第5节钢结构及专业安装控制测量

  1.预埋件测量

  1.1 平面位置

  1. 1. 1对于钢结构等有整体要求的重要部位的预埋件需在场地平面控制网上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确定出预埋件的位置或定位基准线。定位基准线相对于游泳馆中心的整体精度为1/40000,定位方向线的测角中误差为士5秒,对应两点间的纵向距离误差为士1. 5mm,相邻两点间的横向距离误差为士1. 5mm。

  1. 1. 2对于幕墙等只需要局部整体性的预埋件不单独设立控制网,采用结构施工控制网对预埋件的埋设进行控制,预埋件相对于施工控制网的误差延士1 .5mm。

  1. 1. 3在下部碱中预埋与预埋件(地脚螺栓定位板面)同高度的角钢架子,纵横双向中心线均投测在架子上,并用红色三角标识,将其与定位板上纵横柱定位轴线比较,根据偏差情况,调整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纵横轴线与投测的

轴线完全重合为止。定位板上的纵横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为0. 5mm t'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应再次检测定位板上的中心线,如发现偏差应即刻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1.2预埋件标高控制

  地脚螺栓标高测量采用S,水准仪从高程控控制点直接引测到辅助安装的角钢的架子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根据引测的标高点,调整定位板的高度到设计位置。

  标高测量的允许误差为±1mm。

  2.钢结构安装测量

  2.1 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

  2.1.1 测量精度高:当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最终闭合差仅为士1.5-2.0mm,相对于对应两端间的距离精度高达1/9万。

  2.1.2 工作难度大:若在钢结构的下部进行测量,测量视线必然会受到相当严重的阻碍,导致测量仪器无法工作。

  2.1.3 工作量大:无论是在地脚螺栓埋设、各种钢结构安装过程中,还是在变形监测中,大多需要实时或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

  2.1.4 受外界因素干扰大:由于本工程钢结构的跨度大、自重大,施工工期长,温度变形和荷载变形对钢结构安装的影响很大。

  2.1.5 结构节点复杂;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积累误差

  2.2 工作方法:安装过程控制测量是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关键,它需要采用即时测量来配合安装,拟采用激光导向、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和电子水准测量进行平面位置控制和高程控制。为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施测中,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的采集,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被观测点位或部件的即时位置,并为部件的安装校正提供依据。

  2.3 精度保障: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螺栓连接时相邻两点间最大允许偏差为士1.5-2.0mmo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lmm;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l0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小于±l mm;激光铅直仪工作精度可以达到1/20万。因此只要使用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工作的精度是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平面控制网布设。

  2.4 控制网布设

  2.4.1 由于钢结构安装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比土建施测精度高,所以要测设一个独立的平面控制往来保证安装控制的精度。钢结构安装时f}An结构己完成,根据安装需要分别在建筑物内的砼结构顶部和建筑物的四周布设控制点,控制网的网形以矩形为主,并在标高为22.825的核心筒顶部增设四个控制点。

  2.4.2 控制网的精度.为量距1/4万,测角±8,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 11mm。

  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在测设时,要对内外两侧的桩点进行图形闭合,增加多余观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边角平差,并对误差进行分配。

  2.4.3 高程控制网沿用土建高程控制网,不再另设。

  2.5 安装测量

  安装测量带钢结构安装方法确定后再另行编制。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拼装测量;空中拼装测量;安装过程控制测量;变形监测等内容。

  为了保障安装过程的安全对被安装部件进行状态控制测量,使操作者随时掌握被安装部件的即时状态并最终顺利安装,拟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待安装的钢结构单元体进行三维坐标跟踪测量,在结构体进行最终安装前,用全站仪精确测定两端待连接结构体间的距离和待安装结构体在当时温度下的实际长度,为最终安装决策提供依据。每步安装完毕后,要对其各个连接节点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出其空间位置,为下一步安装提供依据。对于预埋件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高程控制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

  第6节变形测量

  变形测量的作用是及时反映出被监测物体的实时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拱信息反馈,确保建筑物、重要设备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本工程的变形测量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每次监测结束后,将测量数据、测量结果和根据己有成果分析得出的变形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以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1.变形测量工作内容

  变形监测工作部署

  1.1 建筑沉降(上浮)测量:包括测量建筑物的沉降(上浮)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

  1.2 钢结构变形测量:包括结构体受温度、应力、荷载变化产生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安装支撑体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另见钢结构测量)。

  1.3 基坑挡土墙位移测量:包括土钉墙、地面沉降及相邻设施的沉降、倾斜测量对象 精度等级 测量内容 测量方法

  建筑物 一级 竖向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钢结构 二级 竖向、水平 全站仪坐标测量

  支撑构架 二级 竖向、水平 二等水准测量,经纬仪方向线法

  基坑支护 三级 竖向、水平 三等水准测量,坐标测量,方向线法

  基坑周边设施 三级 竖向、倾斜 三等水准测量,方向线法和水平位移等测量。

  2.位移观测点的设置

  2.1 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2.2 建筑物变形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待与设计协商后再确定;基坑挡土墙位移观测点沿基坑边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个,基坑周围25米内对沉降敏感的设施设沉降观测点;

  2.3 位移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方法及基准点的位置应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应设有明显的标识。

  2.4 在观测期内要对观测路线和观测点位提供有效的保证,防止点位受到碾压、扰动,要确保视线的通畅。

  3.变形测量精度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移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变形位移测量在保证测量精度(士1. 0mm)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基坑挡土墙等其他项目的位移测量等级为二级。

  沉降测量精度和观测方法 表4

  4.工作要求

  4.l 测量频次:以反映荷载变化和施工进度对建筑物产生的变形量为原则:

  当变形趋趋势明显异常或接近最大允许变量时应增加变形测量的频奔牌万结构干短施土期间对基坑支护每周测量一次直至基坑回填土结束;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基坑边大量堆载、长期连续降雨等情况或当有事故征兆出现时,应连续测量。

  4.2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测量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根号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或根据北京地区经验确定(1mm/1004)。

  4.3 观测过程中如有异常

  情况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当基坑支护体的变形每天超过2mm或挡上墙的总位移超过50mm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研究措施,阻止变形发展,确保基坑周围设施及基坑安全。

  5.变形测量成果

  变形测量成果见表6 表5

  1沉降测量成果表

  2沉降测量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

  4沉降测量分析报告

  第7节其它测量

  1.装饰测量

  结构施工时在每个结构空间保留必需的平面和高程测量基准为装饰施工提供依据,保持两个施工阶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对装饰造型、图案进行放样测量。

  2.幕墙测量

  幕墙放样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在面积较大的幕墙放样时要注意其整体性和与结构的关系;放样后要根据放样线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校核测量;放样位置误差为≤士1.0mm,标高误差为≤士0. 5mm o

  3.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田径及球类比赛场地测量;各类相关标志、基准点位的测设;裁判设备、系统的安装测量;电视摄像轨道、机位的安装测量。现有测量手段完全可以满足其测量精度的要求,施测时根据相关规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第8节复测检验测量

  1.验线

  1.1 验线工作由施测小组自检、施工测量管理部验线、监理验线和规划验线四级级组成。

  1.2 建筑物位置、建筑高度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项目由规划部门负责;

  1.3 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由监理单位负责;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常规验线由施工单位负责。

  1.4 相互重叠的各级验线工作应尽可能的同步进行,以缩短工作时间。

  1.5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独立进行。

  1.6 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严禁验线与放线同时进行;在施工工序安排上要给验线留出必要的时间,严禁不经验线就擅自施工的现象发生。

  1.7 验线工作按精度级别和难易程度由专业验线组和质检员分别负责。平

面和高程控制、主轴线投测、传高传递、曲线、中线测量等关键部位由专业组负责验线,其余由质检员负责验线。验线工作必须有下道工序的工长参加,并填写交接单。

  2.实体测量

  2.1 在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和其它被甲方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阶段,负责对全部工程实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测量检查和校核。

  2.2 常规实体测量的精度≥1/8000;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按甲方或监理要求进行。

  2.3 在具备测量条件后六日内完成测量外业工作,七日内将测量报告呈交给监理工程师。

  2.4 对于需加固改造的原结构体的整体性测量采用全站以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的点位误差要求簇±2mm;对于碎部测量采用钢尺或sm盒尺直接丈量的方法进行,丈量误差要求簇±2mm。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高层住宅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概述

  本工程在业主提供的原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进场后立即与监理、业主进行测量控制点移交,移交后复核,做出复核记录。编制实施性测量方案,报监理、业主同意后实施。

  2人员组织、仪器配备

  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领导,由项目工程技术部和劳务队组成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及仪器,建立严密的测量管理组织体系,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各类测量人员必须持有相应上岗证。

  仪器选用见6.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施工测量方法

  3.1控制网布设

  项目测量以业主给定的坐标点和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设置控制网。控制网用全站仪投测,控制桩的具体设置地点在施工时根据场地条件再具体定位。

  3.2.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轴线测量采取内、外双控轴线的方法。在基础底板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网。

  清槽时,坑内打木桩,用全站仪投测将控制轴线投至基坑内木桩上,垫层浇筑后,将主控制轴线用墨斗弹在垫层混凝土上。施工上层梁板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上层梁板结构施工完成后,用激光垂直仪或铅垂仪将内控点引测至工作面。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对所有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3.3.高程测量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剪力墙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3.4.轴线细部测量

  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员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墙柱边线、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3.5.复核、验线

  各级测量人员完成放线后,首先自检合格,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按预先设定内部工作流程申请验线,项目组织复核、验线。项目部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验线程序如图所示:

  验线程序图

  3.6.沉降观测

  (1)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项目部、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数量和位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设置示意如图。

  沉降观测点设置示意图

  (2)沉降点的测量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项目测量组负责,沉降观测采用瑞士NA730高精度水准仪及2mm铟钢尺进行观测(该水准仪及铟钢尺仅供沉降观测用)。沉降观测要坚持"定人、定仪器、定测量路线"的"三定"原则。主体结构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施工一层施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总包、监理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测量员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3)误差预防和发生错误的改正

  A.误差预防

  (1)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2)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熟悉施工图纸、方案和交底。

  (3)使用的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后应认真检查仪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4)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管理上,人员和仪器配备合理,测法经济、高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施测数据资料齐全、清晰。

  B.发生错误的改正

  (1)发现错误,应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级报告。

  (2)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3)对发现的错误立即纠正,有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填写错误追踪记录,并制定预防措施。

篇3:基坑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基坑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 施工测量特点及难点

  1.1 该工程体量较大,施工场地面积巨大,建筑物结构较规则,但在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较多,测量工作量较大,施工放样比较频繁,提高测量工作效率是重点,也是影响前期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1.2为保证该工程基础施工整体质量,保证各工序的合理衔接,测量放线工作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还要做到因地制宜,有条不紊。

  1.3为保证质量,杜绝出错,在各个施工阶段必须做到自检、交接检、专检的测量规定。

  2 施工测量准备及人员配备

  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布局情况,标高变化情况,结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方案,选用合适的仪器。

  2.1测量人员配备及管理模式:施工测量采用一级管理模式(即:由项目部测量组直接进行测设),由一名高级测量工程师任组长,配备2名测量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若干名放线工进行配合测量放线工作。

  2.2测量仪器的配备

  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GTS-700 1套(测角中误差±1〃,测距精度=2mm±2ppm包括主机、脚架、镜和觇牌);DS3-1水准仪2套,索佳G32水准仪2套(主要用于当距离较近,视线过短,DS3-1无法满足短距离施测时使用。)水准尺和尺垫;50m钢尺2把(经过检定的);计算机2台,对讲机2对。

  3 施工控制测量

  遵循由高到低,逐级控制的布网原则。

  首先,复核并接收建设单位交给的起始标桩,办理交接手续,然后根据起始标桩设计布置现场测量控制网点,其分布和稳定状况要满足首级施工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后加密施工控制网,布设二级控制网。测量控制采用两级测量控制,三级测量管理的测量控制办法。

  基坑施工阶段,现场情况变化比较大,控制桩点要严格保护,及时校核。

  3.1 导线控制网布设

  3.1.1布设原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喷锚支护体系的形式,且因高压旋喷桩等围护结构距离结构外皮距离较近,对轴线控制桩的埋设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不易保存;在现场外围布设导线控制网,以满足施工需要,导线点与测绘部门提供的建筑物角桩进行联测,测量平差后计算出导线点坐标。另外根据建筑物的特殊轮廓(不规则外形),本工程的地下所有放样点均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在放样前必须认真计算各放样点的坐标,放样距离、放样角度。

  3.1.2 导线布设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

  1)采用导线布置的优越性是不受空间及可通视的限制,只要前后两个点通视即可使用。

  2)导线布设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可减免因望远镜调焦而带来的误差,在一条导线中不宜出现过长和过短的导线边,尤其要避免由长边立即转变为短边的情况。

  3)若遇导线较长时在中途设法与已知坐标点通视,从高级点传递坐标方位角与导线上,以增加坐标方位角控制,也便于校核。

  4)施测完后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计算要求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5)因为当导线长度增加时,横向中误差比纵向中误差增加的快,所以要提高导线的测量精度就应该减少导线转折点的数量,或提高测角精度。

  3.1.3 控制网的布设

  现场施工测量设两级控制网,一级施工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技术要求布设,测角中误差小于5〃,相对闭合差小于1/30000。观测时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左、右角观测各一测回,距离往返测量各两测回。二级网的控制点间距36.0m左右,是在一级网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现场放线用临近控制点,每次放样前,均须先复核临时控制点坐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法放样。

  3.2 轴线控制网布置

  由于建筑平面跨度大、面积广,采用极坐标定位法,使用电子全站仪和计算机,通过对施工放样的数据进计算,经计算复核后编汇成数据表格,其内容包括放样点坐标、边长、方位角以及和相邻点间的边长和夹角等。

  施工放样采用归化法,对基础结构特征点进行施工放样。归化法施工放样时,对每个待放样点位均经过初测,归化改正和定测三个步骤。当放样点误差满足施工要求时,在该位置上做出定测标记,放完后应闭合检查。

  在个别地段按上述技术要求布设加密施工控制点。为尽量保证施工控制点精度统一,加密的施工控制点附合在原平面控制网上,并按原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施测。

  3.3 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点分布在建设场地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护、便于使用的地方。高程控制网以Ⅳ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6mm,闭合差小于±12 m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各高程控制点均利用平面控制点。

  同样高程控制点不能满足个别地段施工需要时,可加密高程控制点,加密的高程路线附合在原高程控制点上,并按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3.3.1测量人员与专业工程师密切配合,及时把临时标高桩施测在护坡桩上。

  3.3.2高程控制可根据现场已布设的水准点在各基础四周等部位,以水平壁桩或方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施工的高程控制依据。为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详见图7-1-1)进行,将高程传递到基槽护坡桩墙壁处,并把该标高转测到基槽四周,用油漆注明三角标记。

  3.3.3在控制标高的同时,及时用极坐标法将轴线控制桩或轴线桩引测到基坑,并加以保护,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同标高分界线的起始依据。

  3.3.4 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程》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每公里高差

中误差(mm)

仪 器

型 号

水准

标尺

观 测 次 数

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m)

中误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环线或附合

平地

山地

三等

± 3

± 6

DS3-1

双面

往返

往返

±12

±4

四等

±5

±10

DS3-1

双面

往返

往返

±20

±6

  注:L为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点数

  3.3.5 对场内设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隔两个月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核检,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篇4: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

  第1节施工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的内容主要有:人员组织及设备仪器配备;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办理交接桩手续;校核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编制测量方案;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规划部门验线等。

  1.1 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施工流水段和进度安排,需配备两名测量专业工程师和四名测量工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测量工均需持证上岗,操作熟练。

  本工程所使用的计量和工具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检定,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本工程拟使用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

  序号名称仪器性能数量用途

  1全站仪NTS-350 ±(3mm+2ppm)2"1台建筑物定位测量,校核测量控制点

  2电子经纬仪南方测绘ED-2(2``)2 台水平轴线测设

  3电子水准仪DiNi 系列,1 公里往返测中误差0.3mm1台原始高程点引测,校核原水准点

  4水准仪DS32 台标高测量与传递

  5激光铅垂仪DEJ-3(1/40000)1 台竖向轴线传递

  6钢卷尺50m2 把轴线量测

  7钢卷尺5m20 把细部尺寸量测

  8塔尺5m2 把高程量测

  9水平尺60cm4 把辅助标记

  10墨斗3 个弹线

  11有机玻璃板200×20**0 块轴线投测

  12对讲机摩托罗拉4 台通信联络

  1.2 办理交接桩

  进场后,由建设单位(或监理)组织进行桩点的交接。将测绘院的钉桩放线成果资料,与现场测设的建筑物角点、标高基准点逐一核对,确认现场桩位齐全和准确后,各方签认交接资料。

  第2节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2.1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及现场情况布设平面控制网。

  在能通视、安全、易保护的地方设置平面控制网桩位,用砼将控制桩浇筑固定,并且用钢筋笼对桩点进行,刷红白相间的油漆作好明显标志,定期检查复核,防止破坏。

  2.2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在复核完毕测绘部门提供的原始定位桩后,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其引测至基坑边易架设仪器且易保护的地方,加以保护。纵横轴线不得少于两条,作为场区首级控制。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须符合下表规定:

  场区首级轴线控制网的允许误差

  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51/30000

  2.3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根据基础平面图上有关墙体、柱子的具体位置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立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之上,为便于可操作性,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根据墙、柱等构件尺寸布设于偏轴1m 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视。

  第3节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准点(至少三个点以便于闭合检测),采用0.3mm 级精度的DINI 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核,合格后测设一条封闭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一般直接测建筑物的±0.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场区内设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基坑边线应不小于15m。

  本工程高程控制点计划布置在场区大门口的永久建筑物上,不受工程施工的影响,又保证能够在场内通视。另外在场内周边做三个水准点,水座点底部埋到冻土层以下,浇筑混凝土进行保护,定期与基准水准点闭合校核。

  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按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高差全中误差 (mm/Km)路线长度(Km)仪器 型号水准

  标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

  三等±6≤50DS1 DS3铟瓦 双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 L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仪器 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主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三等DS1100360.31.01.5

  DS3752.03.0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或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Km)

  N--水准闭合环数中或附合路线条数。

  内业计算的数字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水准路线长(Km)高差及改正数(mm)高程(mm)竖直角(")

  三等0.010.11.0-

  第4节±0.000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4.1 ±0.000 以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0.000 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电子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

  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根据各层上的纵、横轴线再进行相互角度、距离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两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2mm。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防止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

上,作为首层测量施工的依据。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轴线长度(l)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mm)内控标准(mm)

  l≤30m±5±3

  30m<l<90m±10±8

  60m<l≤90m±15±12

  90m<l±20±18

  本表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2 ±0.000 以下结构施工高程控制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须从原始基准点引测不得少于三个,并相互校核,三点较差须≤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的标高基准点。基准点应根据基坑实际情况设置在较稳定的部位。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再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的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用水准仪在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的纵筋上抄测出结构50cm 标高线,来检查梁、板模板标高,控制墙、柱及梁板的混凝土浇筑标高。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墙柱立面抄测建筑50cm 线,控制装修阶段的施工。

  第5节±0.000以上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5.1 平面控制

  对于±0.00 以上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1)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地上结构施工控制轴线示意如下图。在首层控制轴线的两端交点上,设置轴线控制基点(内控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100mm×100mm),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作为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每层楼板上留设后浇洞口(150mm×150mm)。

  (2)平面内控点的投测

  根据工程特点,轴线竖向投测采用内控法投测。每层楼板浇筑完毕且强度达到上人要求的1.2MPa 后,将激光垂准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在控制桩上架经纬仪等精密对中后,以盘左盘右取中法,把各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本层板面上,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 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点加密,用1mm 细墨斗线弹出墙边线、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验线完毕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图做出楼内的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的基点。

  控制桩点作法,是用冲击钻把桩点钻出,然后把钢筋埋入,并用钢锯条锯出十字划在钢筋上做出标记。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1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mm2mm

  总高5mm3mm

  5.2 高程传递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道标高起始线,对钢尺必须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往返测量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筑50cm 线,用红三角标注。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高度(m)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每层±3±2

  总高±5±3

  5.3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砼浇筑(轴线,墙、柱边线,墙、柱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墙、柱钢筋绑扎(窗洞口边线)→墙、柱模板(上一层标高50 控制线,油漆标识)→墙、柱拆模(本层标高50cm 控制线,用墨斗弹于墙体上)→顶板支模、钢筋绑扎(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校正钢筋浇筑顶板砼。

  第6节建筑物和基坑变形观测

  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规范等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变形观测应由业主委托有建筑物变形测量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我方进行全力配合支持观测点的设置等工作。

  基坑护坡变形观测由其专业分包商进行,总包负责管理协调。并且在施工中,我方也会进行每周定期的和雨后的基坑边坡变形的观测,以保证基坑边坡的安全。

  第7节测量记录

  测绘部门在钉桩完毕后提供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成果,是整个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的依据。施工中所有的测量记录应保留,对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基槽验线、楼层放线均需填写报验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