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冶金公司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7-04-26
更多精品来源自 维修

  冶金公司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为对本单位实施标准化系统的策划、执行、符合性、绩效全过程做整体的内部评审,达到发现问题,制定纠正预防行动,更新与完善系统全过程的行动与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本单位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情况及规划,制定本单位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计划,每半年一次,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二、根据评价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评价应成立“评价领导组”,有总经理任组长,各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和分公司经理及相关技术人员为成员。

  三、参加内部评价人员的要求:

  1、熟悉相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2、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

  3、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

  5、具备辨别危险源与评价风险的能力。

  6、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

  四、标准化系统评价必须对下列事项做出评价结果。

  1、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

  2、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

  4、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5、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6、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7、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

  8、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9、纠正行动;

  10、与相关方的关系。

  五、内部评价应采用下列方法及技术要求:

  1、尽可能询问最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

  2、通过记录回顾。

  3、现场情况检查。

  4、采用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价。

  六、评价时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总结、分析、形成报告,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

  七、评价结果分析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标准要求得分分析。

  2、策划、执行、符合性与绩效得分分析。

  3、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趋势分析。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冶金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制度

  冶金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制度

  标准化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评价审核,以确保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审机构及人员职责

  1、公司总经理主持评审工作,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参与,由经理办具体负责运行。

  2、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报告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落实计划及组织协调工作。

  3、总工程师负责制定安全标准化评审计划,改进措施计划及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跟踪与验收工作。

  4、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落实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二、评审计划编制和要求

  1、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时间、评审内容及参加评审部门的人员等。

  2、标准化系统评审每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可以增加评审频次。

  3、总经理根据企业标准化运行情况,提出评审的时间、要求,确定评审的具体内容。

  4、总工程师负责编制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审计划。

  三、评审过程要求

  1、评审时做好各种评审会议记录,参加人员签名等组织工作。

  2、评审全过程都要做详细资料记录,重要会议和决定要以文件形式下发。

  3、各部门提供的资料要详细、真实。

  4、评审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员工参与讨论、修改。

  5、评审所提出的行动计划,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文章

篇3:冶金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限范围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性原则

  8、真实性原则

  二、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危害因素的识别。

  三、危险源的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3、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

  3、现场观察法

  4、座谈法

  5、安全调查表法

  五、危险源识别的步骤

  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断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4、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1)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

  (2)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

  (3)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

  (4)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1)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3)车间将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工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分公司。

  (4)由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分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后,并研究具体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总公司。

  (5)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室、人员对分公司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具体管理方法,上报安委会。

  4、危险源管理分工

  A级——由公司各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相关职能部室负责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C级——由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安全组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负责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七、危险源管理责任制

  (一)有关责任人职责

  1、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职责

  (1)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矿山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督促分公司或职能部室对A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A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3)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4)对全公司A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2、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职责

  (1)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督促车间和科室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2)对本单位A级、B级危险源按分级管理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并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

  (3)督促车间及检查部门对A、B、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

  (4)审阅并批示安全科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督促或组织车间和科室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加以控制。

  (5)对本单位A、B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事故负责。

  3、车间正、副主任的职责

  (1)负责组织本车间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与有关措施。

  (2)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了解本车间危险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重大缺陷。


(3)督促车间职能组及所属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

  (4)及时审查并批示班组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整改材料。对新上报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经理及安全科报告,并对物理整改的隐患采取有效地临时控制措施。

  (5)对本车间A、B、C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而导致的死亡事故负责。

  4、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

  (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篇4:冶金公司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一、对在本单位职工宿舍居住的员工,要以片编组,由组长负责对本组人员的检查防煤气中毒、防电、防盗等安全工作,确保员工自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二、以通勤车视频信息、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派安全宣传员到员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余安全知识。

  三、通过致《全体员工家属的一封信》,动员家属打“亲情”牌,通过家属嘱咐,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根据不同时期或季节制定本期工作重点及工作计划。如:遇到较大疫情时,要向广大员工宣传防范知识,注意事项和疫情辨识等知识;冬季、夏季宣传防汛、防潮、防暑、防煤烟中毒、防冻等。

  五、如遇员工发生工余事故,要根据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余管理制度。

  六、每年要对员工进行一次摩托车驾驶技术、交通规则、防电、防雷等预防意外事件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七、每年初要对上年度的工余管理进行回顾、总结和制定本年度的工余安全生产提升计划。

  八、每年度的工余管理资料都要分类归档。

  九、每季度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工余安全知识的认知度,制定下季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余事故台帐,统计事故类别,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十、参照2.1相关程序执行。

篇5:冶金公司员工安全意识识别提升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管理制度

  一、员工安全意识识别规定

  (1)各单位要对所有员工安全意识进行辨识,考察员工对安全健康问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

  (2)班组、车间要通过班前班后会员工发言、安全活动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岗位遵守各种制度等情况反映员工安全意识。

  (3)对新员工首先应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其意识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并记录教育、跟踪情况。

  (4)当设计、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员工应当对工作现场安全要求进行回顾,并将回顾过程的内容做记录。

  (5)当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一个月复岗时,必须由班组长在场帮助其进行工作现场特定要求回顾,做好各种回顾记录。

  (6)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层特定安全意识,必须与其所在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相适应。

  二、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要求

  (1)分公司安全科要定期派人到基层班组进行走访调查员工安全意识状况,听取本单位员工安全意识情况汇报,并组织班组长、车间主任、员工代表在内的安全意识讨论会,对该单位员工安全意识进行评价。

  (2)分公司要根据对基层单位的员工安全意识评价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3)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评价、培训等都要做好记录,并整理保存。

  2、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保障资源有:

  (1)公司有“职教培训中心”,具备有桌、椅,可供60名学员培训学习。

  (2)公司有采矿、选矿、地质、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10多名,可为员工提供各种专业和管理知识培训。

  (3)公司“职教培训中心”配有笔记本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各种光盘等现代培训资料。

  (4)公司每旬出一期《矿山安全报》,下发到每个员工手中,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料。

  (5)分公司都有安全教育培训场所,配有话筒、音响、黑板及桌椅。

  (6)各种培训公司、分公司都为员工提供每人一本一笔。

  (7)公司、分公司培训机构都备有大量各种专业的学习资料和书本,供老师和员工查阅。

  3、监测、跟踪意识,提升效果及深层次意识培训要求的机制。

  (1)班组长要对新工人、新岗位工人和重新上岗工人的安全意识进行监测、跟踪,采取岗上提问、岗下谈话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

  (2)车间主任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要生产工序的操作者进行不定期安全意识检查,通过提问、观察作业程序、行为等方式检验员工意识的高低程度。

  (3)各级检查人员通过现场安全检查,对作业环境、操作规程、三位情况及隐患整改进度等来检验员工意识。

  (4)通过对各单位各事故的分析、处理过程,从中识别员工安全意识高低,识别员工安全意识存在的不足,以及管理层中存在深层次安全责任、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等问题。

  (5)通过以方法和渠道获得员工安全意识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提升计划,解决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6)逐步完善员工安全意识与深层次意识培训需求的机制,建立从公司到班组有机构、有人员来负责员工安全意识的监测,跟踪的制度和运行程序。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