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导航

谁是该劳动争议案件的被诉人--一起为老外打工出现的纠纷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9-03-14

  谁是该争议案件的被诉人--一起为老外打工出现的纠纷

  案例简介

  我在美国某公司驻京代表处工作,是由北京某外事服务公司为我办理的雇员证。每月我只从外事服务公司领到一份很低的工资,而从代表处却可领到一份数额较大的工资。虽然我的收入可观,可每天的工作量也是真够多的。工作经常压得我星期天不能休息。而且,平常每天都得加三四个小时的班。最令我感到不公的是,代表处不另付加班工资。首席代表对我要求享受加班工资的要求予以拒绝。我又找到外事服务公司,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加班工资,不归我们管。现在我准备就加班工资问题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我是应该告代表处,还是应该告外事服务公司?谁才是该争议案件的被诉人呢?

  律师提示

  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直接聘用中国雇员。代表处要想使用中国的劳动者,必须委托外事服务单位向其派入中国雇员,不得私自或者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招聘中国雇员。中国公民也不得私自或通过其他单位、个人到代表处从事工作。

  代表处用人的正确途径应该是:代表处与外事服务单位签订劳务输入输出协议;外事服务单位招聘中国雇员,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雇员证;外事服务单位按照劳务输入输出协议将聘用的中国雇员派往代表处工作。可见,中国雇员与外事服务公司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而与代表处没有劳动关系。

  因此,中国雇员若在工作中与代表处发生纠纷,则应该由外事服务单位出面与代表处按照它们之间的劳务输入输出协议予以解决;而当中国雇员认为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犯时,应当找外事服务单位协商解决,或以外事服务单位为被诉人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而不能以代表处为被诉人提起仲裁。因为中国雇员是与外事服务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而与代表处没有劳动关系。又因为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指申诉人或被诉人)必须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否则,他(它)就不具备充当劳动仲裁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综上所述,该劳动者应当以外事服务公司为被诉人,而不能以代表处为被诉人,提起仲裁。

采编:www.pmceo.cOm

篇2:企业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

  企业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

  案例简介

  黄某于1995年8月2日与某合资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双方可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依据《劳动法》的规定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黄某在聘任期间的工资为每月2500元。1998年以后,由于企业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不良,遂于1998年7月5日对黄某作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通知称,鉴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原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约定,现提前一个月通知你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将于1998年8月5日终止。接到通知后,黄某要求公司支付7500元的经济补偿金。公司以劳动合同有约定为由,拒绝了黄某的要求,于是黄某向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

  处理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调查后认为,合同中约定的"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终止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款无效,公司应按黄某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3年)发给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计7500元。

  案例评析

  《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但是,劳部发[1995]309号第二十条又规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以回避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义务。"

  本案中,该合资企业正是把法律规定的提前30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当作了终止合同的约定条件,这是一种回避法律义务的行为,劳动合同中的这种约定显然无效。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