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8-31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以“自卑情节”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这本书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英文的书名似乎更能向读者展示这本书的中心内容。本书共十二章,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来看,分别是:1~3章总体介绍生活的意义以及自卑感和优越感的产生;4~5章是展现生活模式的两种方式,即记忆和梦;6~7章介绍了影响人的生活模式的两个因素,家庭和学校;8~9张是针对犯罪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青春期的引导进行建议;最后3章重申“生命的三种使命”,与第1章相呼应。

  这本书作为个体心理学派的代表书籍,具有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开篇作者便警示读者“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在作者看来,生活的意义便是奉献,人们是通过三种使命:职业、同伴和性来达到为这个世界、为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没有人会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感到满意,人们一直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改进自己身边的处境,脱离这种感觉。这种对于自卑的摆脱也可以看作是对于优越感的追求,追求优越感是每个人的共性,然而每个人的优越感目标又是属于个人所独有的。个体优越感的目标决定了个体对于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赋予在生活模式中,也正是从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个体的差异。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都围绕着生活模式展开,引导读者如何从梦和个体早期的记忆中探究其生活模式,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了学校和家庭对生活模式的影响,最后以青春期的个体行为和罪犯为例,向人们阐释如何通过理解其生活模式理解他们的行为,并通过早期的对生活模式以及个体优越感目标的干预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书的最后几章里,阿德勒重申在职业、同伴以及婚姻中合作的重要性。作为阿德勒的代表作品,本书很好的展现了其个体心理学学派的思想,同时他给予了读者无限的启示,无论是在对于自身的审视,还是对于这个社会中其他成员行为的解读,以及我们生活的意义。

  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所体验到的最大的感受便是:“每次读心理学的著作,尤其是人格心理学类的书籍,就像是拿着一把刀在“解剖”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奥秘”,而最先被“解剖”的便是自己,其次是自己身边的人。当然,这些著作也为我们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也正是这样,我们才会将他当作励志的书籍。”不知道其他的同学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通读完本书后,我有很多感受,现总结如下:

  一、对自卑感的超越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以他人为参照物并反射以观察自身,然而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人的不足,由此便会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没有人可以忍受长期的自卑感,所以我们总是试图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超越自卑。如果用正确的方法脚踏实地的成功克服自卑感时,我们便会获得超越。然而,当个体放弃克服障碍反而用一种优越感来进行补偿,也就是说他已经放弃了对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是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紧张。这时真正的问题往往被搁置,这是一种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的表现。

  接下来这种自卑情结将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会在面对困难时总是采取消极的相对的方式去应对,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选择有勇气的去面对、去接受,然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最终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当我提醒一个同学快点完成某位老师布置的一个很费脑筋的作业时,他显出了一些痛苦的表情,然而却很大声的说:“我不做了,我讨厌这门课!”很显然他这句话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越地位,而实际上他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处在无法写出论文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作业让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但是他的追求优越感的生活模式使他不得不用这种凌驾于困难之上的方式来减轻焦虑。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克服自卑感,并最终超越它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虽然不能被很好的描述,但是在所有的目标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共同因素——想要成为神的努力,也就是说这一类用优越感来掩饰自卑感的人往往追求着不现实的完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实际上这种自卑感困扰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改变他们的现状必须首先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接受。其次,要倡导合作。阿德勒在书中说道:“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每个人的不足决定了人类的发展必须以合作互补为基础,就像我们一生下来就需要母亲的照顾一样,在人的一生中生活会不断向我们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人类间的共同合作才促使了社会的发展,也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将自卑感克服,获得超越!

  二、家庭和学校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在本书中,阿德勒认为对人的生活模式的重要影响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在作者看来,在最初的四五年里,人的心灵就成为了一个整体,人格的基本脉络便已经形成,同时个体严重生活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期间获得的。这就决定了家庭和早期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最初的影响。前面已经讲到,要使人类超越自卑的最好方法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和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必须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学会合作。首先,父母必须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要善于合作要维持很好的社交,同时他们要展现出一个母亲角色应有的母性和一个父亲角色应有的责任心等等,他们是孩子的榜样。正是从他们的身上孩子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样子。同时,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会对其性格等产生很大的影响,长子通常受到大量的关怀和宠爱,他习惯于成为家庭的中心,一旦有较小的孩子出生,他便会觉得自己的地位被撼动了,如果这时候他不会懂得与较小的孩子合作分享,由此引发的自卑感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样对于次子等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对这种在他们发展过程中由家庭中敌意和缺乏合作精神引起的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合作训练,以防他们走上不归路。

  同样的,学校教育通过影响人的生活模式对人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确定这样的教育目标: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不但要为自己着想,还要为他人着想,让他们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并对人类有所贡献。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校作为家庭的延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幸。教师扮演着和父母类似的角色,他们应该对孩子们的合作程度进行观察,并通过努力增进其合作的意识,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可以说,学校不仅起着传递文化知识的作用,还对孩子们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以对家庭造成的影响进行补充或修正。所以阿德勒在书中说:“教师像母亲一样,是人类未来的保证,他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三、奉献合作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人类的生活必须有意义,而这个意义便是奉献,奉献很大程度体现在合作上。正如阿德勒所说,我们居住在贫瘠的地球上借助其提供的资源得以生存和成长。如何延续人类这个种族,延续人类的文明?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种贡献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之上,因为只有当我们坚定对他人奉献的想法时,才可能出现公平的合作。

  职业、种族和性别这三条系带将人类联系起来,同时这三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利用着有限的资源,但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不同的分工,这种分工是由于人类的合作而形成的,经由分工,我们将不同的能力组织起来以对人类共同的幸福做贡献。如果每个人只想着自己,而不愿意在人类的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别人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或者只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地球上生存,那么人类将不可能生存下去。此外,同伴关系作为种族关系的一种延续,它也是要求合作的。当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时,为了抵抗自然的灾害以及存在的危险,人类必须以群体的形式通过合作来壮大力量从而生存下来。这种与同伴合作关系的最早的训练也来源于家庭和班级,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家庭和学校对人发展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了。

  此外,人类的延续离不开生命的延续,而生命的延续是由社会中的夫妻来完成的。在书中,阿德勒在谈及家庭对孩子“生活模式”的影响时谈及到了夫妻婚姻状况以及其所扮演的家庭角色,在最后一章《爱情与婚姻》中,他再次谈论了夫妻的话题。在作者眼里,情侣或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合作的,一夫一妻制就很明显的体现了这点。不同于弗洛伊德,他并不将爱情简单归因于一种在性的驱力下的本能。爱情是需要两个人协力合作的工作,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没有人会心平气和地忍受低下的位置,伴侣必须是平等的,而且在这种合作关系下我们不能只图安逸或者只想逃避责任。

  在这方面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感情生活,我觉得一直以来我就存在着对于恋爱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我认为在恋爱中男生应该抑制迁就包容女生,而女生可以偶尔耍小性子、发脾气。而且由于男朋友有时候贪玩,便很愿意“管束”他、“批评”他,却没有顾及他内心的感受,长期以来不但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反而使得他产生了自卑感和逆反心理。我渐渐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的关系是不能将感情长久的维持下去的,便尝试着去合作去理解他的想法。恋爱的双方只有相互信任,互相关心有为对方奉献的决心时,这样的感情猜能维持下去,也才能最终为人类的延续贡献积极的力量。

  四、主动寻求合作

  在对那些出现问题的儿童或罪犯进行辅导时,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出发企图改变其“生活模式”,而改变的第一步便是主张其与周围的人合作并培养其对别人的兴趣,激发他的社会意识。这时总会听到这些生活出现困难的人们说:“可是别人对我没有兴趣啊!”首先我们必须要体谅他们,因为这些表现出行为问题的人追根到底都是由内心世界强大的自卑情结造成的。那么这时候为了让其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必须鼓励他去主动寻求合作,由此以来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同样的,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正常人来说也是需要主动寻求合作的。比如当你需要将一箱很重的饮料搬到五楼时,假设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分多次完成工作。一般善于合作的人会主动去寻找帮助,而孤独的自卑的人则会一个人将其完成,因为他认为别人对他没有兴趣,他也对别人没有兴趣。每个人都具有合作的潜能,但是这种潜能要通过训练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我们随时具有合作的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当然我们也要主动的去寻求合作。

  当我读完这本书,在翻看自己所做的一些记号和笔记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自己关于在这本书中受到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远远不止以上的几点。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无论是在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恋人和同学方面,还是对于自己的学习和学生工作方面。真的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所说的一样,就像是把自己“解剖”了一遍,发现了自己的合作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如果有时间,希望能再度细细品读一下这本书,相信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班级管理》读后感(2)

  读《班级管理》有感

  要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打破旧的班级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这学期我读了李学农主编的《班级管理》,我的感悟是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以父母之爱用“心”育人

  1、以童心理解学生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要有童心。

  2、以爱心温暖学生热爱学生是带好班级的前提,没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3、以宽容心接纳学生,教师要灵活运用“护短艺术”。在大自然中,人类跑步不如马,力不如牛;没有鸟的翅膀,不能高飞;没有鱼的鳃,不能长时间潜水……弱点可谓多多。如果天天自责或责备他人,恐怕人类早就完蛋了。孩子是成长中的人,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主任要宽容大度。

  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不尊重学生,搞得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育就无法开展了。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和管理的主力。班主任要当好班级管理者,但在当今新形势下,更要扮演服务员角色,在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班干部是班主任小助手,改变为: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参谋和助手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是顾问,是导师,是朋友。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找学生谈心,找准问题的症结,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当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表现处无能为力时,要以服务员的角色与其协商,共同找原因,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必而又恰当的服务。

  三、班主任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强烈示范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俗话讲言传不如身教。打扫卫生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脏活累活带头干,用无言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去感染与影响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

  四、班主任要相信学生,民主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决不能搞一言堂,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班委会的组建,不能由班主任说了算,让全班同学自己找代言人,可采用学生推荐、学生自荐的方式,公开演讲、民-主选举产生。对班干部的考核,由全体学生评定打分,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满意,可实施罢免。班级制度的制定,不再由班主任说了算,而让学生自己议定规定。民-主气氛的形成,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自律意识也明显提高。

  五、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欣赏自己的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觉察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信心,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开展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战胜自我活动,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每位学生作书面发言,谈个人感觉。全班学生集体会诊,着重为其找优点,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欣赏真实自我。作为班主任,只有理解学生的心思,处处从学生出发,欣赏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班级工作才能搞好。

篇3:《爱的教育》读后感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篇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是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4:《活着的马克思》读后感(1)

  活着的马克思——读书笔记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他里面的内容还有些恐惧,生怕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但是当我翻开那鲜红的封面,看到目录时,我内心的恐惧就消失了一大半。这本书从目录看分了三大部分“历史的巨人”、“天才的头脑”、“伟大的人格”,而且每部分下面的小标题也都大体描述了马克思先生在每一个部分的故事。

  在这三大部分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解读的第二部分,也不是介绍马克思的伟大人格的第三部分,而恰恰是介绍马克思从出生到学生时代结束的故事的第一部分。

  重要的启蒙导师

  马克思在小时候有三位重要的导师,一位是他的父亲,一位是他父亲的朋友威斯特华伦,一位是他中学的校长威登巴赫。列宁曾说过,马克思的家庭是“富裕的文明的,但不是革命的”,所以他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就为马克思知识水平打下了基础。而他父亲的朋友则是一位有民主思想的人,他不仅教马克思知识,而且他的一些思想也渐渐地影响着年幼的马克思。最后的这一位导师,也就是马克思的校长,则是一名进步者,他的思想更加开放化,并且在他的课堂上,马克思受益匪浅,对这门课情有独钟。由于这三位导师的教导,马克思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关心国家和人民。这一部分要是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总结,就应该是“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样,“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能带领人民走向民主的道路,作为奠基石的恰好是他所受的教育,他的启蒙思想引领了他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一切

  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对不明白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在马克思初次接触哲学的时候,就问他的母亲具体和抽象的区别,他妈妈回答他:“具体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抽象就是看不到、摸不到。”后来他就在作文中写道“具体的窗户”、“抽象的空气”。虽然马克思的逻辑看起来好笑,但是这也正是孩童的可爱之处,他的家庭教育并没有打击他的好奇心,而是通过他的好奇心培养他的创造力。以至于到后来,“思考一切”成为了马克思的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而思考这些物质的存在正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最好办法。暂且不说马克思这样的伟人,就算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缺少了思考的意识,都会被人说成是傻子。马克思在少年时代就拥有思考的意识,不能不说他的家庭和教育给了他指引,当然,他也带着思考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创作诗歌

  马克思非常喜欢诗歌,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很多他与时俱进的思想。他通过诗歌炮击封建专制、热情歌颂用于推到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展现他无畏的精神。

  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挑战/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它自身扑灭了这火苗/那时我会像上帝一样/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这首诗是我在这本书的诗歌里最喜欢的一首。或许马克思认为自己年轻时候写的诗的辞藻不太合适,但这首诗很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内心的激情、无畏和自信。这对他日后思想的成熟和带领人民对抗封建专制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胜的信念,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对这本书的喜好源自第一部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第一部分恰巧描写的是马克思的学生时代,和我现在所处的状态刚好相符。马克思的一些精神和品格正好可以让现在的我学习借鉴,虽然我没有马克思先生那样的高瞻远瞩,我未来可能也只是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但是马克思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影响和改变世界上,它其实更加适用于我们平凡的生活。这本书也就想是马克思先生在一字一词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人生。只有了解了马克思的成长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体会到他思想的精髓,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从小一步步累积起来的结晶。

  最后再借用马克思先生的一句话:“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马克思的青春,是沉默的奋斗,果然就像是他说的一样,奋斗才是希望和光明。

篇5:课文《一路花香》读后感

  《一路花香》读后感

  《一路花香》这个故事既是课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虽然故事简单,但故事中藏有着发人深省的道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印度有个挑水工,有一只好的水罐和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两年中,破水罐到主人家中时,水已经漏了一半了,而好谁罐总能把满罐的水运回家中,因此有一条裂缝的水罐十分惭愧。而聪明的挑水工告诉它,我利用它的裂缝,浇灌了花儿。挑水工则把有裂缝的水罐浇灌出来的花儿送给了主人,让主人分享了快乐!

  小时候,我有了好东西,总想“独吞“,不想跟他人分享,我觉得跟别人分享不快乐,一个人享受最快乐。可我读了这个寓言故事后,知道了:与别人分享最快乐,因为你把好的东西和他人分享,你觉得快乐,别人也分享了快乐,不是等于有两份快乐吗?也正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假如你一个人霸占好东西,不跟他人分享,人家会说你是名副其实的“小气鬼”、“小气包”,人缘也不会好了。假若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大家会觉得你“无私奉献”,是他们的铁哥们,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好,也许全班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跟他人分享,人家肯定会感激你,在你困难时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让你打败困难,成为胜利者。

  它还告诉了我不要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就像一个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她的双腿残疾了,有一个学生就提出问题,是关于这个教授身体上有缺陷的问题。但她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超级反常的打学生,而是在黑板上写下“我拥有一个好的父母”,“一个好的家庭”……最后一句话是“我只看到我拥有的,不看我缺少的”。这句话令在场的学生震惊不已,全班鸦雀无声。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因自己的缺陷而感到惭愧、自责,而要勇敢地向着你的目标前进,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地向着你的目标前进。

  《一路花香》是一篇非常好的一篇课文,它能让我明白发人深思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喜欢这篇课文!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