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7-06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友善用脑”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推动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现在全球已经有大约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在教育、医学、农业、工业、气象、管理等各个领域,思维导图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2、个体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但目前学生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学生,仅凭个体狭隘的学习经验和传统的思维习惯是不行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到性、辩证性、灵活性,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聪明的、紧跟时代步伐前进的优秀学习者。

  3、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学习效率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被动学习的局面。在“友善用脑”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备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更容易地记忆。科学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必将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二、课题的界定

  1、思维导图:这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三、理论依据

  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融为一体,吸纳了多元智能、思维导图、暗示感应教学法、健脑操等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友善用脑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发展学生所有制”,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教师)的教学方法,则就让我(教师)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这些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情怀。友善用脑提出的一系列适应孩子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不但遵循了科学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极大地吸引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质量和程度。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和强化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系统性、流畅性和深刻性。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能力,产生一批代表性的思维导图优秀教学案例,形成我校的教研特色。

  (二)具体研究的内容

  1、思维导图原理及目标的理性探究。

  2、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制作方法及指导的实践研究。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指导研究;

  (2)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

  3、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4、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主要运用于对相关友善用脑中思维导图理论的检索、调查、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于各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在日常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

  3、比较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实施思维导图和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比较,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充实内容,让课题真正来源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育教学。

  4、个案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确立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依据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总结进行理性高度上的概括总结。

  六、研究步骤

  1、培训准备阶段:(20**年7月——20**年10月)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拟订初步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对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培训。

  2、初期研究阶段(20**年10月——20**年12月)

  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制订本组研究计划,并进行相关的理性探究和现状调查。

  3、中期研究阶段(20**年1月——20**年12月)

  各子课题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究思维导图的特点、规律、绘制方法、指导策略、教学评价等。

  4、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6月)

  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并对相关成果进行进一步论证和完善,进行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形成各项研究成果。

  七、完成的条件分析

  1、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

  成立由一把手周大行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位。并由具有丰富教学研究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核心成员:

  课题主持人:周大行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研究过省级规划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题组核心成员:副校长、学校中层领导、江宁区骨干教师,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平均年龄35岁左右。

  2、经费保障

  由一把手校长组织课题研究,每年经费投入不少于2万元,确保经费投入能满足课题研究的要求。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调查分析报告。

  3、形成教师、学生的思维导图优秀案例集。

  4、有关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论文。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山东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教学活动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主要原因:

  (1)由于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准备不足,而出现的教学活动受阻,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2)由于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偏执,而导致的失误,如,一些教师笃信“讲授法”教学,对教学内容不加分析,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英语句子结构和成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结果学生记忆了许多语法规则和结构,但是不会开口讲英语,不会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3)一些教师认为英语要精讲精练,因此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输入信息量太少,教学容量偏小,内容单一,或教学内容密度要求不够,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偏少,参与的面不广;课堂节奏过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的时间相当有限,甚至没有。

  (4)教学策略的失当:一是没有对教学方法着意的选择和使用。如提出问题后再叫学生回答,还是先叫学生再提出问题。二是对教学活动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控等。

  (5)忽视了表扬的实效性,在课堂中,“Good!”“Wonderful!”“Great!”“Good Job!”......各种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被肯定、被认可的喜悦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经受不了挫折。

  (6)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媒体因其承载信息丰富、视图新颖直观而倍受师生青睐,最近几年使用多媒体特别是课件来辅助教学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似乎一堂课中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就算不上一堂优秀的课,但不当使用却成了弱化课堂效率的诱因。

  (7)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师生的舞台。由于教师在问题设置、点拨评价、矫正补救等方面角色“错位”,致学生被动机械学习,学生潜能没有充分挖掘。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始终拽着他们不肯放手,担心这,担心那,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延续一切跟着教师走的路子。

  2.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追求。

  3.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特征,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致使学生长期地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促进转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实践价值: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研究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效性”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英语课堂教学。

  1.加强备课(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

  (1)课前预设方案在课堂实证中,多了什么,需要补充什么;

  (2)备课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达成了没有,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

  (3)预设的过程联结如何,其上位的结构和静态的模型是什么;

  (4)集体备课是否适合自己班级和学生,需要怎样的调整和变通;

  (5)教材中同类型的课有哪些,核心的有效性设计要素是什么;等等。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 。

  (4)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六、研究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在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2.实验研究法:确定实验班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3.调查法:通过对本校高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方面的现状。

  4.文献查阅法:查阅有关文献,将课程改革和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对策。

  本课题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辅助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

  七、指导思想:

  我校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是突出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学习英语为目的。在英语课堂中,以具体的任务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围绕目标语言设计的教学活动为教学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八、具体任务及措施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观看教材光盘的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

  3、提高课堂效率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公开课10节(含校内、校际)。

  主要措施:开展英语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青年教师创优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星沙英语

  4、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主要措施: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九、活动安排

  1、开展英语教师的专业提升。

  时间:全学年

  活动内容:利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督促教师主动学习专业书籍,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读书心得,争取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针对课堂教学做到一反思,每月就所搞的小课题做出总结。每学期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向教学刊物投递。

  2、开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题教育活动。

  时间:全学年

  活动内容:利用开展“英语学习标兵”评比活动。

  3.开展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

  时间:全学年(两次)

  活动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等项目的教学技能大比武初赛。

  4.举行总结与表彰活动。

  时间:20**年7月

  活动内容:在学期末,英语学科打造高效课堂进行总结,对在此活动活动中做的好的个人进行表彰。

篇3:《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立项方案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立项方案

  开宗明义

  本课题重新思考阅读的内涵,从只关注语文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在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多学科领域融入阅读的理念,形成小学各个学科阅读的意识,开创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以教材为原点,链接相关阅读材料,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建立重文本而又超文本的课程新理念,建设起开发而有活力的教学新机制。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连接,引“水”入“塘”,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四、课题研究的实施;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年烟台市教育局提出在全市开展“绿色读书工程”,并且在2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阶段和学科课程设置,结合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深化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通过和课程紧密联系的阅读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各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阅读的指导和渗透。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阅读学会理事长曾祥芹认为:“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确实,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个体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必备的技能。学生将随时面临着阅读对象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处理问题,而这一能力也将直接影响个体的终身发展。现在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信息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为此,进行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与探索,让学生的阅读之旅走得更有效,更坚实,更宽广。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基于社会的呼唤、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必需等方面考虑,我们决定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课题实验。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战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准生产力”。特别是近20年来,美、英、法、日、俄罗斯等国家在全社会掀起了阅读指导运动。美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家工程”助阅读;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日本政府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

  4月23日,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纳博科夫等世界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一天为“世界阅读日”。表达对书和书的作者的尊敬,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世界各国都有所响应,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从国内来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我市也有不少学校步入改革的先河。海阳市新元小学、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润新小学等已经涌现出一批走在“阅读融入学科教学”之路上的优秀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是跨越语文学科的,在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都呼唤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内与科外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只关注单门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形成阅读融于各门学科的意识,开创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终极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试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态的阅读环境,根据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的知识点,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材料。运用不同学科阅读指导策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激发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观”的理论支撑

  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具有“未完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跨越多种学科的阅读,将会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条途径构建立体化的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模式,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为行动指南,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教师,先动员,再选择性实施;形成经验后,再培训其他教师,逐步实现阅读融入各门学科,全面开花。

  2.合作性原则。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教研员与实验教师之间、本校实验教师之间、校级实验教师之间、专家与实验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教科研共同体。

  3.实践性原则。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建各年级段的不同学科的阅读融入教学新课型,逐渐形成教学模式。

  4.自主性原则。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与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的篇目及其与课本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自主选择与教材相配套的整本书的篇目及阅读方式,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为实验研究的自主发展、创造性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一)概念界定

  所谓“阅读融入学科教学“,就是从语文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把阅读引向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所有学科,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内与科外的整合,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二)研究对象

  全市14个县(市)区的首批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的所有学生

  (三)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信息资料的兴趣,使之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备有效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实践探索,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积累各学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师生之间有效对话,落实教学目标;用常规性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热爱阅读,并在这个活动中实现老师学生的精神共同成长。

  (四)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阅读融入学科阅读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针对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富有童趣性、知识性的阅读教材,组织开展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是为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全学科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实施的,广泛、统整、动态的教学实验研究。不能仅仅将教学看作是单纯的理解知识,而是将阅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孩子在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过程的设计

  1.准备阶段(20**年3月——20**年6月)

  (1)思想发动,建立组织。

  (2)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3)调查有关数据,了解课题研究的有关具体情况。

  (4)制定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

  (5)开题论证,修订方案计划。

  2.实施阶段(20**年6月—20**年12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积累相关资料。

  (1)整理学科知识,确立各个学科阅读目标

  各学科教研员组织骨干力量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两层学科教学目标,第一层是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层是我们希望通过学生的阅读所提升的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力,从而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积累。

  (2)充分利用资源,储备各个学科阅读材料

  实验学校结合各门学科教学所需,整理好学校图书室现有的与之相匹配的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感兴趣的并推荐的书及时买进,为学生的全面阅读做好强有力的后盾。

  (3)实验教师典型引路,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模式引领。

  a.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语文学科为例)

  b.自主探究式+科普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科学学科为例)

  c.合作分享式+数学科普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数学学科为例)

  d.品读鉴赏式+美术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美术学科为例)

  e.多元互动式+音乐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音乐学科为例)

  各县市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并在实验中注意及时沟通,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将实验中的有效案例以教学随笔的形式积累下来,为共同研讨阅读策略提供案例支持。

  (4)作好阶段性总结和检查,每学期召开一次小型研讨会,子课题承担者必须在会上作中期报告,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每学期以经验交流,现场展示等方式对外宣传课题实验成果,造成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校际连环效应,使课题研究能圆满完成结题工作。

  3.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6月)

  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活动方案、教学随笔、读书报告、学生习作、论文案例集、实验心得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举行成果展示会、报告会、展览会等,并请专家评议鉴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及课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为实验研究寻找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2.实验研究法。分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如为了证明开设“自由读写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实验班每周开设两节“自由读写课”,对比班按常规教学。

  3.行动研究法(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所有实验人员要把课堂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场所,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评课等教研手段,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中,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不断优化阅读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

  4.调查研究法。围绕实验过程中的某一个重点,编写调查提纲,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中找出实验研究中即时生发的创新型经验和实验研究工作的不足。

  5.经验总结法。总结、推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开展实验后学生的发展及社会反响,及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完成时间为20**年6月,可能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储备好与各个学科相配套的相应的阅读资料库;初步形成像扩展解读式、自主探究式、合作分享式、品读鉴赏式、

  多元互动式等不同学科的比较成熟的阅读融入学科的教学模式;实验学生进行了海量的关于文学、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各种门类的书籍,学生心灵得到丰盈,阅读能力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因多种阅读环境的创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专业引领,强化培训。课题主持人及各县区课题组领导人员深入各实验学校,对实验进展情况随时跟进指导,与实验教师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实验教师排忧解难,促进实验顺利进行。

  2、划片参与,定期研讨。为使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课题组将开展分片定期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网络研讨随机进行,以构建起实验研究共同体。

  3、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组建课题实验领导及研究机构,定期召开研究例会,确保实验稳步进行。

  《阅读融入学科教学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

  20**年3月3日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