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中医药工作总结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3-23

  余干县中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

  (20**年)

  今年是余干县中医院搬迁至新址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计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狠抓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和居民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宣传,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和全县人民的中医保健意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西省基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一)、建立健全我院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鼓励在职在岗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名老中医带徒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

  定期安排中医药专家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开展多次巡回医疗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人员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的服务水平。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我院各科室均配备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中医药技术服务。

  二、加强“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我院积极落实“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型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一)加强“治未病科”建设

  自20**年我院设立“治未病科”以来,我院以中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主力军,添置了多台电脑治疗仪、中药熏蒸机、足疗仪、高电位治疗仪及中医辨识软件等诊疗设备。自开展工作以来,每年接受数千名患者咨询治疗。

  (二)/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各种服务,对就诊人员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对体质分类并制定预防保健方案,包括:体质状态评估、易患疾病分析、生活习惯改变、饮食调整、中医药技术干预等。同时进行健康养生教育。

  (三)、加强“治未病”工作的宣传

  “治未病”工作不是一种纯粹的医学行为,而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社会工程。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我院“治未病”科印刷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并通过墙报、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三、促进重点专科建设

  我院康复科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是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近几年以来我院逐年加强了这两个科室的建设。

  (一)、康复科的建设

  康复科是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国家级临床特色专科,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专病特色优势明显,康复治疗技术及设施在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县内外就诊者络绎不绝。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我院在引进一名针灸推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充实人才队伍。一是在全县范围内物色针灸专业的人才,二是让本科室的人员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

  加强康复科建设,今年我院与河南省中医院进行了合作,我院派了两名康复医师到河南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参照参照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的模式,对我院康复科进行了重装,购进了大量先进康复设备,把我院住院部七楼专门用于建设康复科。

  (二)、骨伤科的建设

  为了加强骨伤科的建设,我院特与江氏正骨的传承人江新浩联手。江氏正骨在余干县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扬,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诊疗方法。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以祖国医学思想为指导,秉承中医骨伤科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在充分发挥传统中医正骨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有内服外敷中药、按摩理筋手法、中药熏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又能熟练开展脊柱、关节、四肢等部位的骨折创伤手术以及断肢、指(趾)再植、畸形矫正、关节功能重建、周围神经修复等。为了更好地配合骨伤患者的康复治疗,骨伤科特派护士长亲临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进修学习,学成归来把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带到我院。

  今年,我院江氏正骨非遗传承人江新浩副院长获得了上饶市十大名中医称号。

  20**年,在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业务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可达8000万;中医药比例进一步提高,初步预计达30%,同比增长25%。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年中医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能存在。

  (1)、中医药人才的短缺

  在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收入较低,这大大打击了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中医药人才流失、转岗。

  (二)、中医药意识淡薄

  中医药虽然是我国瑰宝,但在西医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医药意识淡薄。

  (三)、中医药资金不足

  中医药事业目前是一个需要扶持的事业,但国家投入有限,自己资金也不足,造成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石棉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

石棉县中医医院20**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

1、中医门诊部:设置诊断室6个,配备各级各类中医师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医师3名,中医专科护士2名;从8月下旬起,设置中医门诊非药物治疗室1个,诊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等专业类别疾病。

2、中医骨伤科:分设门诊部和住院部。门诊部配中医类别医师5名,技师1名;住院部配备中医类别医师4名,西医类别医师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2名,助理医师3名,其他1名,开设看二级中医专业3个(针灸、推拿、骨伤、康复)。

3、中医内科:配备了中医类别医师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助理医师1名。

4、中医妇科:配备了中医类别医师2名。

5、中医肛肠科:配备了中医类别医师3名,其中医师1名,助理医师2名。

6、中药房:配备了各级各类药学专业人员,其中药师3

名,药士4名。

7、中药煎药房:配备药1名,护师1名,护工1名。

8、中药库房,配备药学专业人员2名,

其中1名主管中医师。

截止20**年11月31日,中医门诊部和中医骨伤科累计接收门诊人次102577人(中医内科、妇科、肛肠科包括在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之内,不做专门统计),占门诊总人次的52.23%。

截止20**年10月31日,全院执业医师总数

人,较去年长

%,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

人,较去年增长

%;执业助理医师

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的

%,较去年增长

%,其他

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总数的

%。

(二)中医门诊设备投入及中医诊疗技术开展情况:

截止20**年10月31日,全院投入中医诊疗设备共计

种,其中包括电脑骨折愈合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电脑冲频治疗仪等。开展的中医治疗技术包括电针、灸法、刮痧、拔罐、中药包、中药膏、穴位贴等约30种,诊疗收入约300万左右。

(三)中药房建设

加强了中药房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梳理进货渠道,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品种达450种以上,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从9月1日开始,在全院推行门诊自煎药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减了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疗效肯定,逐渐被广大病员朋友所接受。目前,我院的小包装饮片达395种,基本上能够完全满足临床所需。截止10月31日,全院药品销售共计120**704.61元,其中中药药品(不含中成药)销售金额为2890137.53元;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24.1%;西药房占75.9%,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保管、复核符合有关要求。

(四)人员培训

1、医院于今年8月份,将原来的药剂科细分为药剂科和设备科。对药剂上实行专人管理,有效改善了药剂方面的管理死角,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2、全院倡导“西学中”的思想,尤其是护理上,要求全院护士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等,将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范畴予以考核,全院开展了中医特色护理和康复。中医临床科室要求全部书写中医病历。

3、医院先后派出了3名中医药人员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全国中医临床骨干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目前已有1名同志已回院开展工作,尚有2名同志在省上医院进修学习。

4、派出1名中医门诊医生和数名护理人员分别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目前基本上已回院开展各自的工作。

5、人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业务方面,医院都将陆续派出人员到省级单位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今年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由业务院长分管,主抓中医药工作。借助“二甲”创建工作,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功能。

(二)医院制定了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中核心指标相关及评审标准相关指标等梳理和完善各项中医药工作,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内部附加指标:1、临床科室病房口服中药辨证使用率≥60%(其中重点专科口服中药辨证使用率≥70%,非重点专科口服中药辨证使用率≥50%);3、中医门诊非药物疗法评审标准相关指标基本达标;内部附加指标中,中药辨证使用率基本达标;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即:非药物疗法)除骨伤康复科外,其它科室尚未达标。

(三)“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制定了医院专家组工作方案,强化和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专家每周参与临床科室查房,对专科病历、优势病种病历进行审阅评估,并定期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修订和优化,以及对我院的中医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等等。

(四)在中医门诊开展非药物疗法,以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为基础。

(五)规范中药房、煎药房、中药库房建设。调整人员结构,充实人力资源,中药房现有司药人员9人,煎药人员2人,库房管理人员2人。重新规范科室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制度和职责,科室工作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调整科室分配制度,中西药房独立核算,库房和药房分开核算,从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库房设施,改装药品储柜,让药品的储存、养护更趋合理。同时也增加了库房的储存量。目前,库房容纳中药散装品种和小包装品种各400余种,基本满足临床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进货渠道,选择并基本固定供货厂家,对药品质量较差或者供货不全的厂家停止供货并对进货程序实行逐级签字审批,防止乱采购不合理采购情况发生。

(六)在中医门诊推广使用。自煎药小包装中药饮片,提升药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减病员排队等候的时间,有效缓解病员在窗口滞留拥堵的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中医院特色优势尚不明显

①中医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尽管近几年引进了多名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大学生,但总体来说,中医药人员(具备执业医师资质)比例仍比较低,而且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就某科室而言,高、中、低职称结构仍不够合理,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临床业务工作的开展。

②专科专病未形成明显的优势和气候。目前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有3个:骨伤康复科、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妇产科,但3个科室都尚未通过市级重点专科的验收,而且这几个科除了骨伤康复科起步稍早一点,无论是从设备投入还是从开展的中医诊疗项目量以及专病(优势病种)病人量占本科门诊量比例的优势,专病收入占科室业务收入的比例等相对比较符合标准外,其它两个科室目前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中医诊疗项目开展不足,中医诊疗设备投入较少,专病优势不明显,专病病人量少,所占本科门诊量的比例无绝对优势,专病收入占本科业务收入的比例无绝对的优势,专病在本区域和周边地区社会影响力小。

③中医院文化建设不足。伴随医院的整体搬迁,经过一年的发展,虽然在中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制定医院的院训、宗旨,中医传承拜师、业务、科普宣传知识上墙等。但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面和深度方面,力度还远远不够。

④中医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工作做得较少。主要表现在中医辨证体质方面,中医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中医辨识、设备投入基本没有,无专门的体质辨识中心,所谓的辨识体质(即基本体检项目)都依然是附着于临床科室。辨证施治方面:就目前对病人的处置无论是中药口服还是针灸、理疗,无非都是治疗已患疾病。就“治未病”的真正涵义,即“不治己病治未病”而言,无专门的治未病室和预防保健室,为真正对亚健康人群(即:未病人群)进行中医治未病服务。

⑤中药药事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今年下半年伴随医院对中药房的整顿、调整以及中药小包装饮片的推广使用和中医门诊非药物疗法的开展,中医药事服务较过去,甚至上半年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从服务的病人结构,项目结构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一是,医生、病人对小包装饮片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使用量还不是很大,医生的行为主要是受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价格,传统用药(大包装)思维模式,不善于变通(过去的散装模式模板大而全,转换成小包装后自然价格高)等方面的影响,病人的形成主要受小包装中药饮片价格、煎煮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二是临床科室口服中药汤剂的推广使用,个别科室还未形成明显特色,推广力度还不够,主要原因在:1、本科室内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缺乏或技术水平有限,不能满足科室病人辨证施治的需要;2、科室内部管理,目标考核制度不健全,思想认识不统一,对病人采取中医治疗的意识淡薄,没有把中医治疗作为病人的常规处理办法,个别医生的想法始终定格在综合医院西医的思维模式。3、门诊非药物疗法项目开展比较单一。主要原因:①、医生对各类诊疗项目的作用,适应症等还不是很熟悉和了解;②惯性思维模式,依赖药、膏剂型对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如:中频、微波等不熟悉、了解,接受还比较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调整人员结构,采取短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加速重点专业、重点科室人才的引进和充实,优化人力资源。

(二)按照“二甲”评审标准要求,打造重点专科,确定专科名病。加强对专科专病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科室提升系数考虑,设备成本考虑……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扩大社会影响。利用视频、网络、媒体面向社会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制作科普宣传手册等资料,扩大宣传力度。

(四)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点、专科按照评审标准要求,梳理中医诊疗项目、设备、实施情况,中药使用情况,非药物疗法收入占比等等,并针对项目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科室提成系数奖励等,对中药房、煎药房等药事服务窗口部门,实行全月无纠纷、无投诉奖励政策。

9

篇3:中医药工作总结和度工作计划

  五华县中医医院

  20**年中医药工作总结和20**年度工作计划

  一、20**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

  20**年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下,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和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指导,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医疗环境,扩展医疗业务,通过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年初计划,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使医院的发展稳步前进。1-10月份业务总收入77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5万元)15%;门诊就诊161561人次,同比增长(15331人次)10.5%;住院12372人次,同比增长(137人次)1.1%。

  (一)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广东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五华县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

  1、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情况。我院中风病专科和中医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中风病专科和骨伤科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急诊科在中医急诊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争取早日通过梅州市医学重点专科验收。“全国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针灸理疗科、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中医急诊科、中医儿科,按照建设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建设措施,全力以赴按照建设标准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针灸理疗科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的大力支持,派出专家、教授进行帮扶、指导,开展了小针刀、穴位埋线等多项新业务,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中医治疗技术,积极配合中风病专科及骨伤科,开展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存质量,深受群众好评。连续多年开展“天灸疗法”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一致肯定。

  建立了“治未病科”服务平台,购置了中医经络检测仪。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2、适宜技术开展情况

  (1)按照省中药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规范。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条件

  (包括安排理论培训、示范和带教场地;选拔5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参加省级基地培训)、

  引进和遴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印制中医药适宜技术教材、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课件,执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评价考核制度等。

  (2)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经费使用计划;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理论培训、实践应用指导);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总结。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

  1-3名中医人员,为每个村卫生室培训1名医疗卫生人员。到20**年末,向乡镇卫生院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以上,向村卫生室推广6项以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专业领域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

  (3)培训对象为医疗机构基层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及临床类别人员,教材和适宜技术培训项目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系列丛书为基础。

  (4)接收省级基地的师资培训和实践应用指导,落实省级基地专家实践应用指导的计划和接待等。今年派出5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省中医药局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提高了师资水平。

  3、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情况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每季度发行一期院刊《五华中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和省中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广东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20**年组织6次到乡镇送医送药义诊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二)20**-20**年中医药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和工作进展情况

  我院20**年至20**年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投资梅州市中医药建设项目有《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项目》(20**)、《省名中医培养项目》(20**)、《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县财政局和卫计局《五华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方案》,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1、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开展情况

  根据《关于印发省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培训基地视频会议系统基本配置指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医院制定了《基层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培训基地建设配置方案》,于20**年6月建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并投入运行。20**年按照省网络平台的配置要求再次对设备进行升级,所需设备已按规定进行招标采购,费用约40.7万元。视频网络建成以来共举办了6场次培训,培训人次约800多人次。

  2、《省名中医培养项目》(20**)和《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按照省中医药局的要求正在建设之中。

  3、县财政局和卫计局《五华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医院按照20**~20**年三年的实施计划正在开展各项工作。

  (三)中医药人员培训情况

  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20**年度医院派出7名卫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派出210多人次卫技人员参加各项应用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9人次。

  (四)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情况

  根据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的统一部署,20**年度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我院结成对口支援单位。

  由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派出1名妇科副主任曾朝阳副主任医师到我院挂职副院长职务一年(20**年9月1日至20**年8月30日)。通过一年的帮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帮助我院提高了现代医院管理水平,开展妇科、妇瘤科新业务,如妇科微创手术、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切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等,同时提高了妇科的科室管理水平和救治能力,妇科住院病人增加38%,业务量提升了20%。除派驻人员外,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派出医务科、针灸推拿科、病案室的专家教授来我院进行授课,举办了20场业务培训,参加人次为480人次。接诊门诊病人约1000人次,手术约100次,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开展教学查房40次,大大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我院合作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立项资助2项。同时捐赠了强筋壮骨丸等6个品种480盒的医院自制药品和一批中医诊疗设备,价值约为16000元。

  20**年,广州市中医院与我院结成对口支援单位。

  (五)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情况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5号)和《关于确定新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市)及医院名单的通知》(粤卫函〔20**〕992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县政府及县卫生计生局的具体要求,我院高度重视,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并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推动医改工作健康、协调、稳步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医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的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按照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认真抓落实。

  2、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今年6月起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并按实施方案我认真做好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合理收入的数据测算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报县物价部门批准,合理提高护理费、床位费、手术费、治疗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部分合理补偿。

  3、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

  严格执行广东省药品网上阳光采购制度,实行药品在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上挂牌交易采购,按照要求遴选药品及报量,及时与报量品种的中标生产及配送企业签订三方交易合同及廉洁合同,保证药品采购规范和药品质量安全,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基本药物的销售量达到50%以上。

  4、推动平价医疗服务工作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平价医疗服务的工作部署,优先开展平价医疗服务,设立平价诊室,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让群众得到实惠。

  5、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以医疗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

  6、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推动医院标准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到目前为止,有二个梅州市医学重点专科(骨伤科、中风病科);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病种达到目18个。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

  (3)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按照主管部门的安排,积极开展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工作,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医疗骨干,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指导。

  (4)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配合县卫生计生局开展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才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中医药人才不足,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建设信息系统资金较困难。

  (三)业务用房不足,影响新业务开展,外科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资金缺口较大,除自身筹备外仍有4000万元的资金缺口。

  (四)医疗设备正处在更新换代时期,MR已通过招标,但资金缺口仍较大,预计MR完成投入使用约需1800万元左右。

  (五)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仍有部分无收费标准,部分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自制产品未列入医保报销范畴。

  三、20**年度工作计划和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面:

  1、20**年医院将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和力度,结合医院发展和学科实际,争取更多上送进修机会,针对性地培养专科人才。

  2、创造条件,争取上级支持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加速外科大楼建设,争取年底竣工。

  2、调整部分科室设置,改善诊疗环境。

  3、规划建设层流手术室。

  (三)设备更新方面:

  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积极筹集资金购置MR(核磁共振),尽快完成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完善高压氧舱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继续抓好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完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激励机制,提高中医治疗率和临床疗效。

  2、重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不断增加非药物治疗项目。

  3、继续加大中药自制制剂研发力度,提高自制制剂质量和临床疗效,满足群众需要。

  (五)建议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五华县中医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九日

篇4:中医药馆建设总结

  ******中医馆建设总结

  20**年******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县卫生局指导下,开展中医馆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

  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治未病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等系列服务。目前有主治中医师1名,执业中医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辖区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人群,以“医患合作互动、健康自主管理”的服务模式,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特色的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工作,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构建了中医特色“未病先防”体系。

  在保健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疾病预防、食疗药膳、情志调节、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经络按摩等养生保健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不同体质的中医保健处方,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在康复方面,康复患者在接受系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专家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肤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技术和中药熏蒸、腰椎颈椎牵引器、针灸电针仪、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有效地缩短了康复疗程。在慢病管理方面,针对社区管理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人,制定适合社区慢病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运用中草药和针灸、刮痧、理疗等中医技术,实施中医特色个性化慢病指导、慢病干预和慢病治疗,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20**年我中医馆引进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中医体质辨识告别了中医传统模式,进入了更加快捷准确的“E时代”。

  该软件通俗易懂,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完善和规范了数据资料的保存与查询,实现了对辖区居民的中医药保健与治疗的连续性服务,为今后的科研奠定了基础。

  在中医馆建设过程中上级给予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划拔专项资金*万元,我院购置了中药橱约*万元,煎药机约*万元,中医体质辨识仪*万元,中医康复理疗设备约*万元,室内装修约*万元,这些都为更好的建设中医馆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室。

  ******

篇5: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现将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二、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要求,结合我院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我院推广不少于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三、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提高了西医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熟练地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防治疾病。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医药管理科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