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沈阳药科大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5-19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沈阳药科大学)

  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一个真正低调的研究所。在之前真的没有听说过研究所,去年冬天在中科院实习的时候,师兄跟我提到了研究所,师兄跟我说了研究所科研水平的强悍,以及往届毕业生的优秀。听到这里之后,我便暗下决心,决定要来研究所体验一下真正的科研氛围。

  在今年四月份,我惊喜的发现,研究所发布了暑期培训计划项目的信息,看到后我非常激动,便开始着手准备研究所暑期计划的申请。在邮寄我的个人材料的时候,我心中非常忐忑,非常担心我不够优秀,不能进入研究所学习。经过几天的等待,我收到了研究所的邮件,我非常高兴能来这里学习,体验研究所科研的氛围。

  到了研究所之后,第一天,我们听了王所的精彩演讲。王所说:研究所是最适合做科研的地方,虽然这里可能名气不大,地方偏僻,但这里是科研人真正能放下心的地方、真正能搞研究的平台。还说,在研究所里大家潜心科研,他最自豪的就是在研究所里,没人把他当成所长,别人把他当做一个实验员。王所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听到这里,大家都由衷地鼓掌。

  实验室里带我的高亚东和杨超师兄对我特别友好,教了我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方法学的建立过程、还有一些做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分离化合物的方法、还有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例如:gc ms、uplc、核磁、手套箱、溶剂系统等的基本操作。平时做实验时,师兄更多的不是一味地教授,而是会针对一些问题问我相应的解决方法,让我去主动思考,平时做实验时,师兄也尽量让我来做,而他在一边指导,虽然我做的实验没有师兄那么熟练,但师兄还是不嫌麻烦的一直教我,这让我非常喜欢跟着师兄一起做实验,也非常感激师兄。实验室里的科研气氛很浓,实验室里的师兄还是我的学长,有时候也会过来帮我解决问题,或者聊我们学校的变化。平时做实验中,我也会和师兄聊聊化学的发现前景,以及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经过大半个月跟师兄每天做试验,我也知道了自己是否真正适合科研。

  在八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研究所的年会。年会中,我们听到了各位pi的报告,以及优秀师兄师姐的报告。各种不同领域的成果汇报十分开拓视野,也让我能借此机会对化学以及生物的更多方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在年会中也参加了KTV大赛,认识了许多朋友。同时我也是summer第一组的组长,我们组员都很开朗,年会时我们一起玩游戏,非常有趣。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的朋友。年会后我也参加了推免生的面试,虽然失败了,但是此次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我也见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方便日后改进。

  在研究所的生活很方便,走到食堂只需要几分钟,回宿舍也需要很短的时间。边上的超市也很近。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样。如果有机会,我肯定还会来研究所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最后由衷感谢研究所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接触科研的机会!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汾阳学院)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汾阳学院)

  视野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作为一名医学生,尤其是眼科方面的医学生,对于视野的基本概念格外理解:视野就是双眼向正前方固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但这只是最浅层的理解,来到研究所后,才算是真正拓宽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科研大门。那么现在,我就根据我在研究所这一个月的经历简单地用医学生的角度来拆解一下这句话:双眼、正前方、固视、以及空间范围。

  首先是“双眼”。在医学上,双眼是我们的工具,一个人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眼的能见度。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所能支配的工具很重要。来到研究所后,见到很多高精尖的仪器,还有各种辅助中心,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在这儿基本上都可以见到,只要是你想测得数据,在这里都能测到。我惊讶于北生所的建立,我更惊讶于这里的仪器,这里的各种设施。在这里,我所能得到的数据不一样,我的思考维度就不一样。因为,工具不一样,你所能见的视野范围就不一样。

  第二是“正前方”。这就涉及到了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中心视野成像清晰,视觉敏锐度高,周边视野成像则比较模糊。我们都清楚周边视野虽然比较模糊但也是不可缺少的。WTO规定视野小于10度者即使中央视力正常也属于盲。这就暗示我们身边的人,无论是老师、朋友或是父母都对我们的视野有很大的影响。来到研究所后,我觉得我真正见到了很多优秀的人。首先,Summer中大多都来自各大高校,还有些同学是美英留学过来的,另外还有的是在训练营期间直接参加推免面试和PTN 项目面试的同学。不仅如此,更让我见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以前的我认为六级分再刷高一些就可以了,雅思那些只是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现在,才觉得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我的舍友有IELTS刷分的,正在备考的,TOEFL达到目标的。对于我之前的想法,恍然间觉得十分羞愧。其次,我们的师兄师姐大多都清北毕业,至少也都是“985”“211”高材生。老师就更优秀了,而且知识渊博待人亲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我想说,在研究所认识了这些优秀的人,哪怕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学得一点,都会使我的视野变得开阔很多。

  第三是“固视”。我对“固视”的理解就是专注。在研究所,每个老师都专注于自己的课题,都在自己的领域一步一步地探索,由浅及深,这样,才能从表象逐渐地到分子层面,挖掘到更深的东西。当我们专注一个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深究它。因此,对这方面就会了解得更通透。

  第四是“空间范围”,也就是我们的世界。在研究所, 拥有顶尖的工具,拥有一群醉心于科研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随时可以解疑答惑的师兄师姐及老师,在浓浓的科研氛围中,我想即使我们的专注度不够,我们也能在日常的熏陶中,专注于自己的科研,拥有自己的世界。

  在这里,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有机会能够实现。在这里,我看到了科研的纯粹,没有那么多复杂繁琐的人际关系,这是我最喜欢研究所的一点,没有之一。在这里,我的世界又打开了一扇神秘而又诱人的大门......

  如果一定要给这趟研究所之旅做个总结,那我一定要用“不虚此行”来结尾,收获太多太多,无以言表。因此,真诚地希望我的科研之路能从这里启程。

  最后,万分感谢研究所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

篇3: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华中科技大学)

  转眼间summer time就要结束了,第一天来北生所倒了四班地铁一出地铁站手机就提示空气严重污染的印象还很深,很快又得倒地铁离开了,好奇研究所难不成是在啥相对论参考系里?回头想想感觉这一个月真的是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或许这就是专注到一定程度所谓的心流状态吧。将近一个月的观察、经历与思考,让我对研究所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样也收获了一些不可名状的体会。

  先说说我自己。一个从小到大都说自己以后要当科学家的人,头一遭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如此纯粹地做科研的地方,心情有点复杂(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再很难体会到学前班时五毛钱买袋卫龙那种同样纯粹的兴奋)。按理说,当现实碰见凋零飘落乃至萎缩的所谓的梦想时,至少内心会有一丝悸动,当科学家的梦想也能不再是白日空想而焕发些许生机。可是没有,越是深入接触科研,我越是怀疑甚至是审视我那个幼小脆弱但是又在我心底埋藏这么些年的梦想。什么是科研,为什么做科研,怎么做科研,我适合做科研吗,科研又适合我吗?问题越想越多,答案越想越不简单。很多人都说因为感兴趣才做科研,如果加入研究所,我对自己能否每天待在实验室14小时及以上然后待个保守五年后还能对科研有兴趣持很大很大的怀疑态度。那么究竟是因为热爱才坚持还是因为坚持下去才有了热爱,我没真正经历过科研,不敢妄下评论。感谢研究所,让我有机会在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后能够这么严肃的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很难,但是就像我的微信昵称那样--born to try,尽情去尝试,才有机会领悟答案的无限可能,参加研究所的夏令营就是做出了一个勇敢且正确的尝试嘛。回学校后也不能再像大二那样只晒网不打渔了,反正又没本事谈个恋爱,还不如多去实验室,好歹有易燃易爆有剧毒的化学试剂、防火防盗防师兄的研究僧们陪着,挺热闹的,多好不是吗。

  再说说朝夕相处一个月的师兄师姐们。真的是朝夕相处,比我早出比我晚归,一点都没忽悠,我想这可能是师兄师姐的上进加上齐老师说的每天要比他多工作两小时双管齐下的作用(我觉得齐老师工作就很上进......)。以带我的师兄为例,就一个字形容--“快”。“要学会节约时间。”“这样做效率不高。”等等都是师兄常说的话。实验交叉着一做好几个,我过了一个星期才能大致分清师兄到底处理的是哪个反应。同时师兄又极其自律,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时间长效率高=what??再者师兄对实验细节的把握也真是让我惊叹,安全防护、操作的种种细节、废物处理与回收等等,让我为我以前在实验室做实验那些笨拙无知的操作很惭愧,天天跟着师兄学习我在心里不禁直呼“涨姿势”!!!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回学校做实验也就不能再有那么多推脱的理由了。有一种优秀也许就是,虽然是常规的操作但是能把那些细节都把握得很到位争取极致。很庆幸,遇到一位这么优秀的师兄指导了我一个月,包容我的冒失,提供给我许多经验建议。谢谢你,明亮师兄。也谢谢你,齐老师,没让我和明亮师兄保持相同作息。

  最后说说研究所和我们summer。王所的那句话,“至少我们研究所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能放得下实验台安安心心做科研的地方”让我甚是感动。当然类似的话之前看电影无问西东的时候也听过,不过这次也还是感动。是啊,师兄也说研究所不像高校事多,平时在这边安心做实验就好。大家身上的那股专注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到的,研究所的科研氛围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到的,我也真见识了走路讨论学术吃饭讨论学术这种我们学校常对外鼓吹但我从未见过的事,在学校常听老师说外面人都说“学在华科”,我觉得学在研究所、做实验在研究所可能更贴切。还有来自五湖四海身背十八般武艺的summer,平时勤勉上进踏踏实实做实验,一放风,那就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有很多优秀且有趣的小伙伴。虽然我偏内向,没怎么和大家深处,但还是能感受到大家的友好与热情,短短一个月,相聚即是有缘。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句感谢。感谢研究所,给我的暑假提供了一个去处,不用宅在家里被嫌弃也不用留在武汉蒸桑拿,有吃有住有实验做。

  谢谢你,研究所,有缘再会。

篇4: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英文版)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Enmory University)

  At the end of these past five week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研究所), I feel as though I have grown in more ways than one. I entered this unfamiliar place as a student who had never e*perienced life on my own in China, never immersed myself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in Mandarin, and never participated in stem cell research. But during my time in this program, I’ve learned a great deal and gained so many valuable lessons, memories, and friends.

  The very first day of the program, I found myself with my 3 other summer lab mates headed to our lab’s weekly meeting. It was here that I first go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tmosphere of my lab: intelligent and inquisitive people. Listening to criticisms and questions from lab members and Dr. Chen during each presentation, I gained insight into not only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presentations, but also the thought process and critical reasoning that you need to have in academia.

  This summer I’ve met two strong female role models as well as numerous generous and kind mentors. They shared with me their e*periences during their time as students and as scientists, and compared cultures with me. Our mentor led us through several e*periments concerning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and melanocyte cells. I had my first e*posure to using lab mice for e*periments,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software like Adobe Illustrator and Imaris for data analysis. Our mentor provided guidance and was always there to help, but also gave us the chance to be independent and take a certain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for our own scientific work. Although time has been limited, the knowledge and e*posure I’ve gained at 研究所 has been plenty.

  The things I’ve learned this summer:

  Don’t stress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 things are bound to go wrong in e*periments.

  Always make time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mind and body), and schedule your work accordingly. It’s easy to get overwhelmed.

  G7 Instant Coffee mi* 3 in 1 is delicious.

  Be specific in the e*amples you give.

  Organize your data, analyze it, and come up with your own conclusion and next plan of action before you talk with your PI.

  Be clear on what the question you are asking is. Then orient your scientific figures in a way that addresses that question directly.

  Always be critical of protocols and test your own conditions as needed.

  FIRST do what you MUST do, then comes the others (the important but non-urgent, the urgent but non-important, the non-urgent and non-important).

  The magic happens outside of your comfort zone.

  When you have the chance, always use your own name when naming new discoveries!

  Lastly, I’ve met friends of a lifetime here on the 研究所 campus, in Changping, a relatively isolated section of Beijing. Sitting through meals with them,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same space, and spending free time e*ploring all that Beijing has to offer with them, I have grown to love these people and cherish the time that we’ve had together. It’s a unique thing to meet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world and still find a common thread to communicate. It will be hard leaving this place and these people.

篇5: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南交大)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南交大)

  来到研究所的第一天,研究所人的指路,前台和食堂的工作人员,以及之后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很友好,便让我一来就对北生所有了很好的印象;

  同时研究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和轻松的环境;实验室的氛围也很好,在做项目的师兄师姐都埋头于实验中,他们也会有遇到问题和迷茫的时候,他们和老师探讨之后的方向和解决办法;年会期间各位PI们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进实验室的前4天,我主要看了代谢组学相关的4篇文献,我看得很慢,虽然做了笔记,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在叶永鑫师兄和马燕师姐的讲解下,我对代谢组学和质谱的数据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董老师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是整理之前赵博洵师兄等人关于17年和18年线虫daf-2和wild type的QTOF代谢组报告;一个是继续处理17 18 QTOF的代谢组数据。

  在整理赵博洵师兄的报告时,我因为不敢动师兄的报告,刚开始把PPT上的每个字都复制上去了;之后叶永鑫师兄告诉我,要写分析,写总结,我也基本上是将PPT上结论性的句子整理后放在了每个PPT前面;在整理了3天后,当然3天也包括我理解PPT上的英文和图片,产生了一个50页的超大文档;交给师兄看后,他一上午就写好了整个报告的总结,而且简明扼要,突然就认识到了我和师兄之间的差距,觉得我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提升。

  对于数据的处理,我来之前只是学习过R语言相关的书,没有用R语言处理过实际的数据,所以刚开始非常担心自己的编程水平会遭到嫌弃。不过师兄刚开始会告诉我一个主要的函数或者方法,之后就由自己去摸索,从合并18年的QTOF和MRM Annotation两个表,到提取17,18 QTOF的Unique ID,取17和18 Unique ID相同,m/z严格相近,rt相近的数据,其中有看师兄2个小时编了一段好长的代码,又突然特别觉得我编程的能力需要提升。

  在这一阶段里我慢慢对R编程熟悉起来,学会了编写函数,PCA分析等方法,从30行的代码到每个表几百行的PCA分析,在PCA分析的总结中,我也开始加入自己的话,自己的分析,这是我认为我这段时间在北生所最大的进步。

  其次,师兄教我每编一个程序,都要写好记录,它的输入输出以及位置是怎么样的;每完成一个工作,要写一个总结;我问师兄的每一个问题师兄也非常耐心地回答我。所以我非常感谢师兄师姐们尤其是叶永鑫师兄和董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这一个月里,我也非常努力地在学习,学习编程,学习分析问题,学习整理自己的文件,学习写好每天的记录,学习成为一个研究生,成为科研工作者。一个月太短,能给我带来编程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提升或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幸运和值得珍惜的。我也相信,北生所的经历会对我之后的研究生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