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实施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4-13

  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立足z区域文化建设的实际,发挥高校产学研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我院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文化的实力,引导新时期地方日报传媒与文化建设创新,提高区域媒体竞争力。

  二、媒体研究生工作站的主要任务

  媒体研究生工作站由媒体申请设立、出资建设、独立运作。引入高校院所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为目的,以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为功能,其主要任务为:

  (一)科学研究。媒体将自身需求通过研究生工作站凝炼为研究课题,委托给高校的研究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发;媒体或组织自身科研队伍与高校研究生团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通过深入一线开展媒体调研,与媒体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与项目攻关。

  (二)人才培养。研究生工作站所在媒体积极为研究生团队提供良好的技术研发工作与生活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促进优秀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高校研究生团队可根据需要,在完成主要研发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帮助,开展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三、媒体研究生工作站考核及考核内容

  研究生工作站每半年由媒体与学校共同对进站研究生进行阶段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其所在工作档案。考核不合格的取消研究生进站工作资格。一年期满,媒体与学校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可出站。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的团队生活与研究生研发课题或项目进展情况。

  四、媒体研究生工作站的工作安排

  (一)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09-20**.10 )z师范学院与z日报传媒集团就建立研究生工作站进行磋商,并与设站媒体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二) 成立管理委员会(20**.11) 成立媒体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并设立具体负责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工作的办公室,制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使研究生工作站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相关工作。

  (三)开展遴选工作 (20**.12 ) 开展进站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进站研究生的遴选工作,确保进站研究生有导师指导与负责。

  (四)研究生正式进站开展工作(20**.01) 研究生正式进入工作站工作,高校与媒体研究生导师磋商并确定相关课题与研究任务。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创建基础教育复合型优秀语文教师培养特色学院实施方案

  创建“基础教育复合型优秀语文教师培养”特色学院实施方案

  一、创建的目的意义

  湖师文学院前身中文系始建于1973年, 1986年即与z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年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获批硕士授权点,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二级硕士点六个。20**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重点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五十一位。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为省人文重点研究基地。文学院拥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三个个楚天学者特聘岗学科,为省《水浒》研究会挂靠单位。目前共有四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余人。办学四十年来,湖师文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培养了大量扎根于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内涵与特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院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如何适应发展形势,超越自我,是摆在所有文学院教职工前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尊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规律,通过学科与专业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中文、新闻、广告与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基础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兼具相关学科教学能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复合型教师的需要,从而形成文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实现文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二、特色的内涵

  通过文学院全院教职工深入大讨论,认真总结四十年办学经验,借鉴其他同类学院的成功案例,我们凝练出我院的特色内涵: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急需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使学生既能成为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又能适应基础教育需要,成为具有深厚专业基础与较高人文素质和很强适应能力,胜任本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复合型语文教师。

  结合湖师文学院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我们将全面改造传统中文专业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与本科教学的融通,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以及导师指引相结合的培养路径,拓宽专业基础与提升人文素养相结合,强化教学能力实践,探索中文与历史、地理、英语及艺术专业协同培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与多元化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优秀人文素质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人才。

  三、创建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总结文学院过去四十年的经验,文学院发展的突出特色与亮点就是高质量、深受基础教育欢迎的语文师资的培养,从文学院走出的数万名毕业生,或扎根基层活跃在全国尤其是z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或成为硕士博士,任教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学者。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努力建构“一专多能、合格加特长”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坚实的中文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能够广泛适应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2、阶段性目标

  (1)创建特色项目阶段

  全院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统一思想;集中全院力量,制定完整、详细的项目实施进程;创建与本特色项目相关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积极稳步地推进本项目建设。

  (2)形成学院特色阶段

  努力建构起“一专多能、合格加特长”一体化的学科与专业体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文学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使教师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形成基础性、实践性、人文性、专业性、创造性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建成特色学院阶段

  形成特色鲜明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又有多样而全面的针对中学各科教学的技能和手段,既有丰深的人文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又能适应诸如历史、教育学、英语、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从而较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进而彰显湖师文学院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四、创建的内容

  1、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充足动力。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团队;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律,积极探索新成果、新手段与新方法;力争博士点立项或特博点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充分利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成果,整合学科与专业体系,着实推进相关改革,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师生共进的良性互动。

  2、坚持课程、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协调发展,建立一种“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态势:以课程建设为基石,以学科建设为骨架,以专业建设为血肉,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课程、学科、专业建设齐头并进,同时与历史文化学院、经管院、教育学院、音乐及美术学院相关专业联合办学,实现社会需要的有特色的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3、注重专业素质,锻造职业技能,兼顾全面技能的培养。文学院将坚持以锻造职业技能为平台,根据不同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建构切合学院特色,且符合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4、坚持“合格+特长=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5、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10个专业兴趣小组,指定优秀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学有所长,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性与探索性学习,从而力争将学生个人兴趣转化为专业特长。

  6、继续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度,加强导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科研和生活等进行个别指导、特色培养,创新性地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中文专业学生培养体系。

  7、注重实践,加强本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连接度,鼓励学科与专业成员通过产学研,寻求校内外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借助学校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和“一联双进”工作,加大学生课程与业余实习实训,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8、倾注关怀,培育人文精神。继续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并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成长成才,进而使这种人文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五、实施步骤

  1、20**年落实相关建设方案和措施,迎接学校“特色发展项目”评估与验收;

  2、20**年开始全面建设“文学院多样化人才培养特色学院”项目,形成鲜明特色。

  3、20**年在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学院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实现挂牌。

  六、实施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

  2、建立健全的项目组织与管理机制,统筹规划。

  3、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形成体系完善、结构优化、效果明显的人才培养指南。尤其是做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配置,有效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置。

  4、继续优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

  5、充分利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的成果,整合学科、专业与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科研工作,有效提升科研水平与质量,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师生共进的良性互动。

  7、拓展院际合作,创建学生实践的多层面平台,尤其注重复合型语文师资培养的地域性、师范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征。协同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音乐与美术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进行,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

  8、继续推进文学院学生兴趣小组活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平台。继续加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中文专业人才师范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9、有效服务z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加强z与黄石地域文化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针对性。

  10、继续争取资金,加大本项目建设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图书资料的建设。完善软硬件设备,为提高学生素质提供物质保障。

  七、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文学院将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2、经费保障

  除学校投入外,争取各类项目经费用于建设。预期总经费投入100万元。

  3、制度保障

  文学院将完善和新制定相关制度,如特色建设方案、服务地方建设实施方案、创新试验班建设方案、学生学业考评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奖惩制度等。

  4、评估考核奖惩保障

  文学院将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评估考核与实行奖惩,为文学院特色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文学院

篇3:文学院中文创新人才试验班实施方案

  文学院中文创新人才试验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省基础教育优质语文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中文优异人才培养的规律与途径,使我院成为全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引领者。

  适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z“8+1城市圈”建设等形势,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英才计划”和z省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要求,合理定位、凝练文学院中文专业办学特色:服务基础教育,培养金牌优质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高中硕士师资,努力把文学院打造为省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一批理想远大、思想敏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博大深厚人文关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成为未来基础教育语文学科领军人物和能准确分析并有效解决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优异人才。

  二、试验班所在学科专业基础与工作条件

  1、专业特色: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立项建设点,z省品牌专业。

  2、学科优势与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为省级优势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3、人文基地:语言学研究中心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4、师资队伍:具有双高优势、梯队优良、科研与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士26人(含在读)。

  5、外部环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对口支援,与武汉大学文学院的良好合作历史与前景。

  6、人才培养:38年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基础教育语文师资与各业拔尖人才,1986年以来不间断培养硕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成为博士、教授,其中不乏学术名家。

  7、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为省级精品课程,校精品课程四门。

  8、教改成果:20**至今,本专业共承担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0项,院级教研项目15项,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二、三等奖多项。连续承担了“国培计划”培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

  9、教学条件:拥有语言室、非编实验室、报编实验室等。

  三、试验班建设理念与原则

  1、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抓住机遇,促进文学院建设上新台阶。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升科研实力与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高效互动。

  3、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两个统一: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三个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

  四、试验方案

  1、学生遴选

  面向文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专业优秀本科生;名额:40人。文理学院中文系10人。其中新生入学高考成绩(参照总分和英语、语文成绩)前20名直接入选,其余考试选拔。

  2、教师配备

  首席教授负责制:文学院院长教授z博士担任试验班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专业指导与思想品德教育。

  双导师制:全部学生一对一配备导师。聘请师德高尚、科教研水平突出的本校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担任。到四年级,另 外聘请省内基础教育名师任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任课教师均为高水平专家,包括华中师大、武汉大学老师。

  3、培养模式

  2+2模式:前两年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基础知识,与多样化能力素质。后两年根据特长与兴趣,选择相应专业方向,积累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实行动态淘汰制。二年级期末考核淘汰部分学生;同时吸纳班外优秀学生。

  实现目标:试验班毕业时,学生部分考入211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部分报考对口支援湖师重点大学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部分推免直升我校研究生。部分到省内外重点中学、政府部门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就业。

  4、培养方案

  (1)制定个性化培养,鼓励个性发展,创新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2)教学方式:

  A.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B.研究性学习,导师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

  学生开展初步科研,积极申请各类项目,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学生科研成果、参赛获奖等可冲抵学分。

  C.开放式学习: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对口支援单位华中师大等重点高校以及省内外重点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拔尖人才。

  D.游学制:条件成熟时,学生分批到华中师大文学院等重点大学相关院系交流学习一段时间。

  (3)课程与教材

  开设课程:借鉴北大、复旦等一流文学院方案,并选用其教材。

  课程设计原则:两个结合。中华原典精读等基础课程与当代人文学术前沿理论课程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专题性、开放式、前沿性讨论会与学术沙龙等结合。

  (4)社会实践:知行合一,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5、氛围与条件

  定期举办高水平人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访问讲学;人文重点基地资源、学校图书馆教师阅览室、文学院资料室等向试验班开放。

  提供专用教室(21a603)开展活动和自习。争取学校加大投入,提供优良的硬件设施与先进教学设备。

  创办内部学生科研刊物,并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与科研,提供相应支持。

  6、制度创新

  试验班实行独立的培养方案;体现大人文理念,争取实现学生自主选课,享受全校优质教学资源;学生评价以能力评价为主。

  五、工作措施与保障

  成立由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学委员会成员、知名教授等参加的“中文创新试验班”工作领导小组,集全院之力办好试验班,并以此作为全面推动文学院工作的突破口。领导小组名单:

  六、项目负责人

  组 长:z

  副组长:z

  成 员: z z

  项目负责人、首席教授:z博士

  电话:z

  文学院

篇4:大学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大学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强我校新生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成都大学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举办“11.9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具体方案如下:

  一、演练的目的

  1、完善应急疏散预案,进一步建全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

  2、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消防安全意识,了解应急疏散逃生知识,熟悉和掌握灾害出现时的逃生路线;

  3、培养学生灾害出现时的自救互助能力和疏散逃生能力,提高他们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提高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协调能力,以便突发事件来临时,能迅速组织和引导学生安全、有序地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演练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20**年11月9日12:40

  地点:第五食堂侧

  三、参与人员:保卫处全体人员、各学院领导、后勤服务公司相关人员、第13、14幢学生宿舍全体学生。

  四、组织机构:

  成立成都大学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组长:z、z

  副组长:z

  成员:各学院书记(或副书记)

  现场总指挥:z

  现场副总指挥:z

  五:准备工作及分工:

  (一)保卫处:

  1、消防科负责制定疏散演练方案,邀请龙泉消防大队到场,学生沿途疏散线路的引导;

  2、综合科负责疏散场地布置(标语、背景、音响等);

  3、治安科负责第13、14幢学生宿舍外围及疏散现场和沿途路线的警戒;

  4、校卫队负责各楼层引导员(校卫队员)安排及其点位编号、确定信号员。

  (二)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三)后勤服务公司:

  1、制作疏散示意图以及各幢宿舍内的通知和宣传标语;

  2、组织宿管人员以及第13、14幢学生宿舍的生活老师和全体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3、派出医务人员到现场对演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处置。

  (四)各学院:

  1、提前安排对本学院住在第13、14幢的学生进行集中宣传动员

  2、组织参演学生于演练当日12:40集中至第五食堂侧的指定位置。

  六、疏散管理:

  1、疏散路线:按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安排进行;

  2、各工作小组进入现场,清理警戒区内的闲杂人员;

  3、疏散命令(宿管中心z):根据副总指挥指示发布疏散命令(以口哨为准);

  4、疏散广播(保卫处z):“老师同学们请注意,这是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广播。同学们听到广播后不要慌张,听从指挥。在听到报警口哨声后有序撤离学生宿舍,沿疏散路线从就近安全出口撤离。”

  七、疏散前的注意事项:

  1、应关闭电、气设备,切断电源,打开门窗。

  2、各学院在宣传动员时要求同学们听到广播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律靠右顺墙边采用弯腰的低姿势,迅速从宿舍楼疏散到篮球场集中。

  3、为保证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任何人在疏散时不应携带个人物品,更不允许逆向跑窜寻找个人物品。

  八、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议程:(主持:z)

  (一)介绍参会领导;

  (二)学校领导(z或z)讲话并宣布消防安全月活动正式启动;

  (三)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程序:

  1、讲解应急疏散演练的目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z);

  2、各参演学院清理学生人数,并向主持人报告;

  3、主持人向现场总指挥(校领导)报告演练活动准备就绪,总指挥宣布实施疏散演练。

  (1)学生有序撤离活动地点,返回各自宿舍;

  (2)待学生完全返回宿舍后,各楼层引导员用对讲机向现场副总指挥(z)报告准备就绪;

  (3)现场副总指挥根据各楼层准备情况向发令员下达发令指示;

  (4)发令员发出疏散警报(吹口哨),各楼层引导员在听到疏散警报后立即吹响口哨;

  (5)疏散广播播出(重复播出三次);

  (6)学生撤离宿舍,到活动现场集合。在撤离过程中引导员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并向学生指示疏散方向和出口。

  4、各学院清理学生人数,并向主持人报告;

  5、主持人向现场副总指挥报告返回学生人数及演练情况;

  6、现场副总指挥做演练总结。

  (四)现场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各学院组织学生有序撤离。

  九、演练结束后,宿管人员对本幢宿舍的水、电、气设备以及门窗进行检查,严防发生其它安全事故及财物被盗事件。

篇5:保卫处学生公寓安全检查工作方案

  保卫处学生公寓安全检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营造安全、舒适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10月12日至22日,保卫处、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学生公寓开展安全大检查,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z农林大学文明寝室建设任务分解方案》(讨论稿)的要求,通过开展学生公寓消防、治安安全检查,提高学生的消防、治安安全意识,消除学生公寓治安、火灾隐患,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领导小组

  组 长:z

  成 员:z、建设处、后勤集团有关人员。

  三、日程安排

  检查时间

  检查区域

  带队领导

  成 员

  四、检查内容

  (一)消防安全

  1、室内消火栓:水压正常、箱体醒目、开合顺畅、玻璃完好、未埋压、遮挡。

  2、灭火器:配备齐全、有效,无锈蚀、软管无开裂、瓶体未变形。

  3、消防设施:疏散指示、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灯等是否损坏或欠缺,消防疏散通道路是否顺畅。

  4、宿舍内是否有使用蜡烛、煤气炉、大功率电器(热得快、电热杯、电炉、电水壶等),私拉乱接电线现象。

  5、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灭火、逃生、减灾技能。

  (二)治安安全

  1、门禁、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设备是否正常,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防盗设施(蜂鸣报警器)使用是否正常,贵重物品保管措施情况。

  3、检查出租房内务工人员是否报保卫处备案及办理居住证等相关手续。

  4、宿舍内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剧毒物品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

  检查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制度是否按规定上墙。

  五、工作要求

  (1)检查人员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检查落实到位。

  (2)各检查小组对公寓逐幢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

  (3)各检查小组发现治安、消防违规行为,对在场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立即改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附件:z农林大学学生公寓安全检查记录

  保卫处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