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建筑中及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14

  《建筑中的黄金比例》结题报告

  班级:高一(4)班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课题研究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历史悠久的可说是黄金比例了。它可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还有唐朝石匠巧妙利用黄金比例做大头佛像的故事,再加上北京的紫荆城里的宏伟的建筑也融合了黄金比例,不只古代的建筑,就连现在的建筑也与黄金比例有一定关联,由此可见黄金比例的历史和作用。我们小组就以“建筑中的黄金比例”为课题展开研究,进行近一步的了解。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黄金比例,深入的了解黄金比例在建筑中的作用。让我们对数学有更好的了解。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内容:黄金比例在建筑方面的运用

  方法:

  1)去图书关查找资料,翻阅图书或相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3)询问老师

  研究涉及的知识基础、所需资源:

  数学的黄金比例,《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及各类报纸,杂志,网上所涉及的黄金比例的内容。

  研究思路、活动步骤及进度安排:

  1.分配小组成员的工作及调查方向。(1——2周)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黄金比例的书籍,并摘抄有关内容。(2——3周)

  3.到网上查找相关黄金比例内容。(2——3周)

  4.询问老师,将未弄懂的地方一一向老师请教。(3——4周)

  5.整理资料,小组组员讨论,发表观点。(3——4周)

  6.制作研究报告,论文,及文件。(4——5周)

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邱沛冽负责古代建筑中的黄金比例;蔡紫琼负责近代建筑中黄金比例;高菲负责黄金比例的历史和整理资料

研究内容及分析:

  什么是黄金比例?那就得先从黄金分割谈起。假如C为AB线段上的一点,而且,那么我们就说C点把线段AB黄金分割了,如图。

  如果C点把线段AB黄金分割,那么这个比值是多少呢?

  这个比值就是Φ,我们叫它做黄金比值(Golden Ratio)。报纸、书本的长度和宽度之比往往接近这个比值,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比例之下,它们看起来很顺眼,很和谐吧!建筑等方面也常利用这个比值来引起美的感觉,这就叫做黄金律。

  如何才可以把一线段AB黄金分割呢?引直线BD垂直于AB,令BD=AB,连接AD,并在AD上取E点使DE=BD,再在AB上取C点使AC=AE,则C点就把AB黄金分割了。

  最早,人们发现长宽之比为1:0.618的矩形很协调,因此古代的建筑大师和雕塑家们就巧妙地利用黄金分割比创造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杰作和令人倾倒的艺术珍品:公元前3000年建造的胡夫大金字塔,其原高度与底部边长约为1:1.6,公元前五世纪建造的庄严肃穆的雅典巴特农神殿(Parthenon at Athens),其正面高度与宽度之比约为1:1.6。此外,留意的同学会发现,我国的故宫建筑中也有不少这种黄金比例的存在。

紫禁城

  当人们沉醉于紫禁城璀璨的建筑时,一位老人用一把皮尺,把辉煌的宫殿变成一组枯燥的数字。这位名叫傅熹年的建筑史学家,把紫禁城的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进行了测量。他测出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其长宽比为:130比200=0.65,与0.618的黄金分割率十分接近。

  从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上,暂时还没有找到与黄金分割有关的证据。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和殿放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景山这个尺度上衡量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审美观点是庭院中心。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距离是2.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为1.5045比2.5=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这组数据让我们突然悟出了明代设计者为什么把大明门放在距离紫禁城如此遥远的地方,甚至不惜拆除元大都的南面城墙。以前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这是为了延长宫殿的序幕,使进入宫殿的人产生一种期待值。但是,数字却成为建筑的位置的详细注脚。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美的比率在中国古代宫殿中的运用是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只能说明人类对美的追求有着共通的成分,验证了黄金分割率的天然合理性。

巴特农神庙

  雅典的巴特农神庙(Parthenon at Athens)

  壮观、宏伟,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有人认为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

  这是巴特农神庙的黄金分割图。下图中所有蓝线与红线之比都是黄金比例。

  为什么这样造形简单的建筑物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黄金比例呢?如果B、D分别为AC之两个黄金分割,则D、B分别为AB及DC之黄金分割。

  因为,,又AD=AC–DC如此一来,两个分割点却造就了四个黄金比例,这也就是黄金分割神奇的地方。

近代篇

近代法国建筑师

  Le corbusier在设计著名的马赛联合公寓时,便充分利用黄金分割及人的知觉美学作为其建筑舒适度的建构标准。联合公寓的最大梦想是能够在最小单位中容纳众多人口,而在建造这种公寓时碰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制造出最舒适的居住空间。传统的考虑主要是着重于机能方面,也许生活上会觉得方便吧,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人的舒适感。

  Le corbusier以人们双手上举的平均高度2.26公尺作为黄金比例的基准比例尺,整个建筑使用15个这种基本尺寸来构筑,而各部分之间也都依此比例设计,虽然公寓本身的机能较为简单,但简单而和谐的黄金比例却赋予它雄伟气势,使居民有宽大而舒适的感受。

研究体会:

  这次我们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建筑中的黄金比例》。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再次领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讲究的是合作精神,只有互相帮助,分工协作,几个同学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次学习。

  同是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还明白了什么是黄金比例,黄金比例在现代以及古代的建筑中的应用。明白黄金比例的美,更是体会到数学的美,及其的广泛应用。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相信只要你我细心寻找,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葛新海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在授课的教学中已经不是单纯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新课程对人生追求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键要建立自信心。”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学生错误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提出为教师拓宽了思路,使错误不再荒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错误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课程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还是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肯定会有差生的存在。因此,任何人也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为此,开发和利用错误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掌握开发的途径,坚定地做好学生的领路者,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对其开展讨论、纠正、反思、领悟,整体的学习能力自然就逐步提高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注重综合、注重生成、注重互动的现代型课堂。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教师学习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合作意识。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化。具体体现为:学生是否敢于敞开,表达自己的错误;是每次都产生新的错误,还是总停留在同一错误上;围绕一个错误,是否能吸引全体师生都参与研讨;对错误的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时,教师针对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中又有强弱项之分,要研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中要研究如何搭建最优化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研究脱离教学的现象。教师要自身反思,促进专业的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处理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考量着教师的功底。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把课题研究与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研究促进教学,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研究对象分析及变量控制

  本课题研究对象,拟选取本校三(1)、三(2)、三(3)、三(4)、三(5)为普通班。学校均按照学生成绩均衡分班,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相当,比较平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确定普通班持续原来的错题分析模式,而在实验班中采用本课题的错题分析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不仅“省时间”而且“效益高”。利用错题与新题教学比较起来,错题分析是一个及时反思、整理回顾的过程,所以它的省时间。且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深度”,一旦学生形成习惯后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实践成果

  (1)师资建设上的收获。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老师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先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让学生尝试探究,积极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开展行动研究,按“问题——学习——研究——小结——反思——新问题”的流程进行研究,研究设计教学案例,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更趋强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还影响了一批非课题组成员。

  (2)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的允许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此外,老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促进课程发展。构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将错误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4)教学上的收获。

  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力。

  ②创造交流、合作机会,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增强。

  ③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五、今后研究设想

  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和推广应用,使课题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预期应用前景

  逐步扩大实验范围,向全校各年级推广,本模式的基本原理可向其它学科(如科学等)的课堂教学渗透。

七、讨论与思考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成效明显,但随着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也碰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对老师专业要求较高

  “有效利用错题”需要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容易走形式化

  因为对错题的分析不到位,容易把错题当作老师的事,因而将错题分析教学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化,虽然也实践了错题分析的教学,却缺少思考和挑战,没有真正把握数学“错题分析”教学的真正内涵,意义就不大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要推广,要发挥辐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艺术》作者:靳玉乐

  3.《交流与合作》作者:张奠宙何文忠

篇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

  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年4月——20**年3月)

  第一阶段:(20**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20**年6月——20**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年9月——20**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

  (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

  (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

  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篇4:化妆品的副作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化妆品的副作用

  课题组长:

  课题组成员:

  执笔:

  指导老师:

  山东省第十六中学高一(十七)班

  “化妆品的副作用”研究课题组

  1.“化妆品的副作用”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现在化妆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年轻人也课外注重自己的外貌。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化妆品,各种化妆品广告也比比皆是。化妆品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那时候的人们只是用香料和胭脂来涂抹。现在有了西方高科技的产生,各种名贵化妆品也随之而来。化妆品是由基质加上其他如抗氧化剂、防腐剂、香料、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色素及皮肤渗透剂组成。基质原料主要是油性原料,包括油脂类、蜡类、碳氢化合物以及组成这些成分的搞鸡脂肪酸、高级醇类。然而人们只是一味的爱美之心,并不懂其中的厉害关系。消费者往往不顾后果,仅凭广告购买,并且使用不当,结果身心皆受伤害。所以我们决定研究“化妆品的副作用”这一课题,来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认识。

  2、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研究目标:1.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认识

  2.提高人们对化妆品危害的认识

  3.教人们如何正确使用化妆品

  4.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研究价值:1.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到化妆品的副作用,停止不正确的使用。

  2.让人们正确使用化妆品,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3、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年9-10月

  负责人:杨鹏)

  在众多的课题中,我们组通过讨论与研究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化妆品的副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调查,对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有所了解。

  (2)实施阶段:(时间:20**年10月-20**年1月

  负责人:张丽营)

  1.根据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小组分工,理解研究思路理解课题意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学习。

  2.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进行调查,走访,查阅资料,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人们对化妆品副作用的认识,进行整理层材料,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查研究材料。

  3.开展调查,对组内成员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调查过程:我们主要在本校调查高中生,其中调查本班学生与邻班学生,以此来反映整体的比例,来反映出同学们对于化妆品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共发出100分调查问卷。

  4.调查完毕后,我们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大部分人使用化妆品,而父母却不怎么赞成,一个月中大部分的钱都花在化妆品上,所以花销非常大。

  (3)总结阶段(时间:20**年1月-20**年4月

  负责人:陈晓梅)

  把所有的资料整理后,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根据研究课题的收获,将一系列写出论文。

  4、调查问卷

  1.您经常使用化妆品吗?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不使用

  由调查结果显示,有11人经常使用化妆品,66人很少使用化妆品,23人不使用化妆品。得出化妆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的存在。

  2.您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吗?

  A.了解

  B.不了解

  调查显示,68人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32人不了解皮肤状况,同学们还是不太关心自己的皮肤问题。

  3.上妆后您每次卸妆吗?

  A.每次都卸

  B.偶尔卸

  C.一般不卸

  D.不使用化妆品

  调查显示,60人每次都卸妆,27人偶尔卸妆,3人一般不卸,10人不使用化妆品。说明同学们对化妆品的认识不够深,没有深刻了解到危害的存在。

  4.您每月在化妆品上花费的钱有多少?

  A.100元以下

  B.100-300元

  C.300元以上

  D.不买

  调查显示,36人花100元以下的钱购买化妆品,18人花100-300元来购买,没有人花300元以上,有48人不买化妆品。由此看来同学们在化妆品上的开销仍很大。

  5.您是否使用过美容护肤品?(洗面奶,爽肤水之类的。)

  A.用过

  B.从来没用过

  调查显示,有82人用美容护肤品,18人没用过。同学们还是很保养自己的皮肤的。而且同学们也懂得呵护自己的皮肤。

  6.您习惯从哪里获得美容护肤产品信息?(多选)

  A.网络

  B.杂志

  C.电视广告

  D.朋友推荐

  调查显示,有38人从网络获取信息,16人从杂志获取信息,52人从电视广告获取信息,72人是朋友推荐。同学们关于化妆品信息的范围很广,可知化妆品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喜爱的一种东西。

  7.您认为化妆品会带来怎样不好的影响?

  A.损害皮肤

  B.增加经济负担

  C.分散精力

  D.没影响

  调查显示,有89人认为化妆品会损害皮肤,有11人认为会增加经济负担,看来同学们对化妆品认识明显不够深。

  8.您认为未成年使用化妆品合适吗?

  A.合适,可以使自己更靓丽

  B.不合适,年龄太小且对皮肤不好。

  调查显示,有21人认为使用化妆品合适,有79人认为使用化妆品不合适,同学们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而且同学们都将自己的健康状况放在了第一位。

  9.您会对那种场合化妆?

  A.日常生活

  B.与朋友约会或参加聚会

  C.其他

  调查显示,有47人会在日常生活化妆,有39人会跟朋友约会或聚会化妆,有14人在其他方面化妆。说明同学们对于在外的形象会很注重,会适当的使用化妆品来完善他们,以增加人格魅力。

  10.您觉得使用化妆品最主要的目的是?

  A.使自己更加美丽,更加自信时尚

  B.保持肌肤健康

  C.大家都用,我也跟风

  调查显示,有52人使用化妆品为了自己更美丽,有43人为了保持肌肤健康,有5人跟风。大家的观点明显不正确,而且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化妆品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作用。

  11.您购物时,是否会因为购物环境的影响?(如灯光,营业员的态度,店面环境等。)

  A.会

  B.不会

  调查显示,有86人购物会因为环境而影响,有14人不会影响,人们的视觉触动还是有差异。并随着环境的改变,对事物的鉴赏程度也跟着改变。

  12.家长赞成您使用化妆品吗?

  A.赞成

  B.不赞成

  调查显示,有32人的家长赞成孩子使用化妆品,有68人的家长不赞成使用。说明家长都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着想。

  13.您经常使用哪些类型的化妆品?

  A.护肤品

  B.彩妆

  C.面膜

  调查显示,有83人经常使用化妆品,有4人经常使用彩妆,有13人经常使用面膜。大家很注意对皮肤的保养,而彩妆使用较少,说明大家重视皮肤。

  5、研究收获与小结

  通过调查得知化妆品已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而且对自己的皮肤状况不了解,对化妆品的危害也认识的不深刻,不过经常用护肤品保护自己的皮肤。同学们都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而且在出外旅游时会适当的使用化妆品来增加人格魅力,但家长们似乎不愿意同意使用化妆品,而且同学们对于这方面的开销较大,种种迹象就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给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这一学期与老师的相识,与组员的相处与合作,让我们懂得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增大了我们的胆识。认为学校开通这门科目还是挺好的。丰富了我们课外活动的经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我们也在锻炼中提高了自我。

  具体工作分工:

  课题策划:杨

  问卷调查:孟祥

  调查资料:李

  整理资料:

  数据统计:

  撰写报告:陈晓梅

附一:化妆品的危害

  不少女性在化妆时追求时尚、讲究美观,而对各类化妆品的副作用往往重视不够。其实,化妆品(包括各种洗发、染发剂、护肤霜脂、洗面奶、指甲油等)都是化学和成品。它既有对人体保护和美化的功能,也会挥发出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有较大的刺激作用,有的还会引起皮肤水肿、瘙痒、斑疹等“化妆品皮炎”。有些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中还要加入愈发、染发、烫发、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等成分。有的人使用后,往往会出现面颊红肿、流水、瘙痒、皮炎等损伤面容或引起皮肤变态反应,尤其是长时间使用染发剂,不仅会引起接触性皮炎,还会引起其他一些疾病。在化妆品中要数染发剂的副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多了。据调查,大量使用染发剂易患血液病和霍奇金病。指甲化妆品可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一些青年女子喜欢用肤轻松或去炎松之类的软膏代替美容化妆品,结果使其暂时性垂体即肾上腺功能受到抑制,造成内分泌紊乱,给自己带来痛苦。有些女性为了使自己的乳房丰满更具有魅力,长期使用了添加有雌激素的“丰乳膏”,结果引起月经不调、色素沉着、黑斑、皮肤变薄和萎缩等不良反应。有些人为了美丽去做整容结果使得毁容.种种迹象都是化妆品的副作用,对本身有皮肤过敏史者一定要小心,如果一旦发现化妆品对自己皮肤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附二:如何防止化妆品的副作用

  1.不要浓妆。在生活中宜淡妆,浓妆不但会令人看起来怪异,且会抑制皮肤顺利“呼吸”。

  2.化妆要有间歇。得不到休息的皮肤由于化妆品无休止的累积而伤痕累累。因而应适当休息皮肤,如不外出时不要化妆,涂一点营养霜就可。

  3.对化妆品的选用不要“从一而终”。有的人为了追求或经习惯于一种名牌,几年或十几年使用一种牌子的化妆品,似乎这是最佳的选择。岂知,危害多多。任何化妆品都有抑制某一些物质的特性,所以当只使用一种化妆品时,某一些物质得到抑制,另外一些物质却泛滥成灾,同样会给皮肤带来不利的影响。

  4.卸妆要及时彻底。有的人因化妆后好看,甚至睡觉也不愿卸去;甚或有的少妇为了取悦丈夫,晚上还特意重新上妆,这些都是不妥当的。皮肤得不到休息,势必会老化破损。

  5.要有识别劣质化妆品的火眼金睛。买化妆品不仅要看外表,还要打开看看内容。化妆品品质低劣和火气一般都会有一些改变,如化妆品的颜色由原来的正常色变为黑色、黄色、褐色;出现气泡和怪味;表面呈现异色和霉斑;化妆品变稀,不用时表层出水等等。

  6.要认真查看化妆品的监督标识,生产日期选择要短。

  7.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要注意化妆品的成分和牌子,选择优质化妆品。

  8.化妆品购买前一星期开始,把试用品涂在耳朵后部或者是手臂上,检验一下有没有副作用。

  9.一旦产生副作用,停止使用该化妆品,洗脸。过敏持续48小时的话,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10.不要轻信广告。

  附件三:过敏图片

篇5:小学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县大彭实验小学

  梁雪娥

  【前言】

  “在这样的旅途中,

  你会发现各种途径;

  艰难之路,

  美妙之路,

  尝试之路,

  错误之路。

  你会迷失方向,

  但如果你不放弃,

  定会到达终点。

  为什么不现在启程?

  要坚强,

  保持自信。

  这样的旅程,

  你心中明白,

  值得你去探索。”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小学课堂管理》前言中的一首小诗,作者戴安娜.布诺克,一年来就是带着这段话,我展开了《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虽然有过迷茫与困惑,但是却从未因此而退缩,直至此时此刻……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学生拥有自己的主见,课堂行为表现积极踊跃,内心世界主动求知,而另一方面虽然课堂活了,但学生的坐姿不再端正,发言不再有序,更甚的是很多学生追求自我表现,不愿倾听他人的发言,良好的纪律行为在每一节的课堂上不再举足轻重,教学的秩序需要教师反复调整、不断维序,有效教学很难实现,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构建活力课堂下新的纪律规范,实现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尊重而不放纵的新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活力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解放思维,主动求知,融知识、思想、艺术、娱乐为一体,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激励、赏识、宽容和尊重,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

  2、纪律规则:纪律是为了培植和形成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纪律与规则是孪生兄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规则的行为化。要求指导学生守纪,就会逐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中求得平衡。这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课堂新纪律、新秩序上.

  3、建构:即主体内在潜能的自觉开发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建构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自主的交互活动中进行认知、改组、统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以及友爱、合作、人生价值和创造性等潜能的发掘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纪律状况,展开小学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解决小学活力课堂中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与无序行为的矛盾,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结合点,使其和谐发展,形成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尊重而不放纵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以人为本,引导班级学生形成正确纪律观,长期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其尽快养成与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研究方法:

  1、运用课堂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展开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纪律状况的调查研究;

  2、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进行小学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制定研究(含纪律规则的基本内容、课改背景下的课堂纪律的制定原则、方法和基本程序等);

  3、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深入开展小学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实践操作研究(含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控制力的培养、课堂纪律监控体系的建构、学生不良课堂纪律行为习惯的矫正等)。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及做法: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第一阶段(20**年9~10月):课题申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反思自身的教学,发现本班学生课堂上最凸显的问题就是: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课堂教学缺失规则、秩序混乱。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一问题,于是决心立足本班开展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年11月~20**年9月):实施阶段

  (一)问卷调查

  本阶段我设计学生问卷,调查小学活力课堂中学生纪律行为现状,如:1、上课时你最讨厌的行为是

  讲小话

  同学回答问题时插嘴

  同学回答问题错了时嘲笑、讽刺

  未经老师允许在教室里走动等等……

  请选择上课时你最讨厌的等等

  发现活力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同学之间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鬼脸、发怪声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行为,等等。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发言、抑郁孤僻等退缩行为等。

  而我班的问题行为具体集中在:一是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爱讲话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二是老师讲课或同学回答问题爱未经允许随便插嘴,三是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进行讽刺、嘲笑等,四是小组合作没有秩序。

  (二)课堂观察

  为了做全面细致地了解与剖析,我同时还深入到别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发现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外静内乱、放而混乱、活但混乱、活而不乱,诚然,“理想课堂”的新定义应是将思维的发展和井然的秩序有效结合,成就一个形式上有秩序且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即“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

  (三)问题诊断

  通过调查访谈,阅读相关文献,得出学生活力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两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如挫折、寻求注意、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

  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没有威严、缺少人格魅力、教学组织调控能力差、课堂不够精彩没有吸引力等。

  抓住这两个方面,我撰写了课题论文《学生活力课堂中问题行为的分类、成因及对策》以及《课题调查报告暨下一阶段研究任务及方向》,期望针对性地克服学生以及教师自身消极因素的影响,展开活力课堂新秩序、新纪律的实践研究,构建活而有序、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的理想课堂。

  (四)实践探索

  如何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构建活力课堂下新的纪律规范,实现活而有序、活而有效的新理想课堂,近一年来,我“兵分两路”:

  一是关注学生课堂纪律规则的重组构建,使学生在规范的指导下,逐渐变“他律”为“自律”,变“自律”为“习惯”。具体如下:

  1、弃旧图新,构建课堂新纪律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容易产生的违纪现象,我召开了一次主题为《与“纪律”、“规则”手拉手》的主题班会,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并修订了活力课堂下的课堂纪律规范,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要及时。

  (2)师生问好懂礼仪。

  (3)昂首挺胸姿态端。

  (4)上课投入一心一意。

  (5)敢于发言大胆质疑。

  (6)尊重同学倾听仔细。

  (7)不讽刺、不嘲笑,乐于助人、掌声鼓励

  (8)小组合作,分工合理、积极参与、发言有序

  (9)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生龙活虎,焕发生机

  2、推介课堂常规“三字歌”

  铃声响,进课堂;用品齐,不慌张。互致礼,起勿响;坐姿正,身舒畅。上课前,先预习;敢质疑,声响亮。课堂上,会合作;要倾听,会想象。答题错,不嘲笑;答问妙,是榜样。读书时,双手捧;读完后,书轻放。书写时,身坐正;腰挺直,脚平放。做作业,贵独立;讲效率,时别长。会检查,能评改;勤复习,别遗忘。有空闲,多阅读;览群书,知识广。好学生,爱学习;好习惯,助成长。

  3、落实常规,抓实管理,展开评比

  纪律规范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其落实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让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管理才算卓有成效。于是,我在班内设置了“文化角”:“课前准备我做好”、“认真倾听我做到”、“积极发言我踊跃”、“小组合作我有序”等评比栏,每天一评比,每天一反馈,每周评选单项奖,每月评选综合奖,颁发荣誉证书,优秀的名额不限,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沟通,及时鼓励,因材施教,号召全班同学共同给予帮助,真正做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创编班歌,促和谐发展

  全班同学还自编了一首班歌,名为《齐心协力》,很能表达师生的心声:

  啊同啊同学们在一起,啊快啊快乐地去学习,文明班级要齐心建啊,比学赶帮超齐心协力。啊师啊师也谈天地,啊苦口婆心地教育你,认真学习真本领啊,新世纪少年就是你。老师和同学们齐心协力,文明班级一定属于你,嗨!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与全体同学共勉!

  二是不断的钻研教材、针对学情,改革自身的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精彩的、享受的课堂。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得专心、学得快乐、学得享受。具体如下:

  1、树立教师威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相处彼此协调、融合。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师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积极的,对他所讲授的课,会认真学习,对他的教诲,会言听计从。俗话说,“亲其师,方可信其道”,也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如何树立适应活力课堂的教师威信,在《浅谈课堂纪律与教师威信》的课题论文中我结合实践研究做了具体阐述:首先要严于律己,其次要尊重学生,再次是学高为师,最后要有点幽默。一年的研究历程我时刻以“威信”“和谐”二字提醒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精心设计教案,用精彩的语文课堂吸引学生。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将这句话用来思考小学活力课堂纪律管理,怎样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那么就需要教师创意的教学设计,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学习时间。所以我精心打造每一节有效、高效的活力课堂,用好课来吸引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促使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发展。共上传优秀的教学设计8篇、课例分析3篇,多次面向镇县举行公开课,并代表县参加市优质课评选。

  3、针对本班活力课堂中的四种比较集中的问题行为,发现典型,展开“课堂上故意捣乱行为的引导”、“上课注意力涣散现象的矫正”“课堂上“打断”和“插话”现象的矫正”、“小组合作的有序和有效性指导”等矫正学生不良课堂纪律行为习惯的个案讲究,帮扶弱势,全面提高。

  4、有效地进行纪律调控,消除问题行为。

  (1)优化细化课堂环节,避免人为添乱。有些课堂上的乱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到而带来的,教师自己添了乱。比如,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竞赛。本来老师希望学生振奋精神,关注竞赛内容,但提出的要求却是:“为本组学生加油,”小学生立即来了劲:“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制纪律就比较难了,教学陷入了长时间停顿。

  (2)树立纪律行为的榜样。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比如,课前要求学生坐端正,但有时会有个别同学在做小动作或是仍旧趴在桌子上。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表扬其他坐得端正的学生。

  (3)巧用眼神、肢体语言干预

  许多课堂不良行为,不需要教师中断教学,只需用非语言方式比如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触摸等。例如,课堂上有个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只需要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这个学生就可以。或者用手轻轻地放在学生肩膀上,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这些无声的善意的提醒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4)让学生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比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每当课堂上出现抢答现象时,老师可以强调:“把机会让给最文明的孩子!”“谁最有礼貌就请他来发言!”当学生坐不住时,老师马上会说:“把机会留给坐姿最端正的同学。”“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这种潜移默化的激励引导,就是在要求学生活跃与守纪兼备。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又不至于影响教学秩序。

  同时要想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妨表扬他们的良好行为。比如有的学生常擅自离开座位或常做小动作,教师就要在他们坐在座位上认真学习听讲的时候表扬他们,使他们意识到在这种情形下是可以受到表扬的,于是他们就开始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长时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也更容易改正不良行为。

  (6)果断性提示、制止

  如果以上几点都无法奏效,那么简单的言语提示,将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学生犯错误之后要马上给予提示,延缓的提示通常效果要减弱。如果有可能,应当提示学生遵守规则,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纠缠他正在做的错事。与反面提示相比,正面提示更能表达对学生未来行为的积极的期望。

  (7)对于特别严重的违纪行为可适当冷处理,即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片刻,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引导他们自我管理,在成长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来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师生始终要共同铭记的是:尊重。没有相互之间的尊重,是无法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活力课堂的。

  5、在“规则”与“活力”间寻找结合,实现“活而不乱”的理想课堂。

  首先,严格与宽容相结合。“严”是有课堂秩序要求,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氛围。“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

  其次,大胆的“放”与自如地“收”相结合。“放”即指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收”则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行为要适时的给予引导和调控,既要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又要乱中有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性。

  再次,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同时,亲近与远离相结合。所谓亲近,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到老师严中有爱。同时,也要注意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不迁就他们,不过分的亲近他们,这样才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中过于压抑,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过于兴奋,会扰乱正常的教学。只有将思维的发展和井然的秩序有效结合,成就一个形式上有秩序且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的新定义。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初具规则意识,课堂中问题行为减少了,逐渐变得注意力集中、懂得尊重与倾听、积极踊跃、大胆质疑、小组合作,分工合理、积极参与、发言有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二)师生之间关系更加民主而和谐。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秉着“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这一原则,展开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严于律己、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针对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表现及时沟通、有效激励,“亲其师、信其道”,既树立了教师威信,又收获了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通过《我与“纪律、规则”手拉手》、《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等主题班队会的召开,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人翁责任感,共同讨论并修订了班级新的课堂纪律规范,同时引入竞争激励,开展“课前准备我做好”、“认真倾听我做到”、“积极发言我踊跃”、“小组合作我有序”等评比,奖励优秀的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号召全体同学共同给予帮助,同学之间“比、学、赶、帮”团结友爱,班级纪律井然,精神风貌卓越,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名列前茅,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与日俱增。

  (四)弃旧图新,标新立异,在“规则”与“活力”、“民主”与“解放”间寻找结合点,构建了适应本班活力课堂下新的课堂纪律规范,提出“自我控制、收放自如、合作互动”的纪律内涵以及“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的理想课堂新概念。

  (五)改变了课堂“规则缺失”、“秩序混乱”的现状,营造了“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宽松、自由、民主、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尊重、互助、合作、欣赏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六)转变了教师自身的学习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而教科研的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课题的研究,我始终将自己的状态置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一种常学常新的状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教育专着、教育理论、上网查阅各类相关资料……在研究中接受新知,在研究中发展专业,时刻保持自身知识营养的供给与创新,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观。

  (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纪律调控、案例研究等综合能力。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我对活力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对纪律规则有了新的理解,努力在“秩序与活力”间寻找结合点,构建“活而不乱”的新型课堂及纪律规范,并通过阅读教育专着、理论书籍,展开课堂纪律的调控、问题行为的矫正等,教学设计、纪律调控、案例研究、教学艺术、多媒体运用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八)课题研究使我学会了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要成为一名“学者”,不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不学会反思自己,不学会理性地盘点自己也是不行的。课题研究使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冷静地思考,培养了自己理性批判的精神。每一个研究案例、每一个课例分析、每一篇教育叙事、每一篇课题论文、随笔都是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对实践的改革与促进。陈献章在《白沙集》中道:“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觉得对于我们教师更应该做到“教贵知思,大思则大进,小思则小进。”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遗憾没能更好地将课题成果更深入地推广。

  整个研究过程,我立足本班学生实际、立足自身的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剖析,探索对策,不断研究、实践小学活力课堂的纪律规则构建,形成了活而有序、收放自如、动而不乱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欣喜的同时,我期望与更多的同行分享我在课题研究中成长的过程,于是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审视并修改自己研究中辛勤的结晶“课题论文,教育叙事、案例研究、课例分析、读书笔记”等,期望在报刊发表,使课题成果更好更深入推广,同时获得更多同行们的指导。没能如愿,成为我的遗憾,但是前方的路远远没有尽头,我将带着信念去追求,继续努力,永不放弃。

  (二)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参加工作已有10个年头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觉得胜任教学工作绰绰有余。第一次做属于自己的课题,我才发觉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如此匮乏,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如此守旧,自己尚缺少鲜明的教学特色。感谢课题研究,让我顿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用充盈的知识武装自己、支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在教学这个大熔炉里,不断磨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理想的课堂首先应是有序的课堂,有新的活力课堂规范做约束,发言有序、合作有序,纪律有序;同时是活跃的课堂,这种“活”不是指肢体的活跃与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学生思维形式、学习方式上的活,表现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喜爱兴趣及投入程度高涨,能够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既有共性的表达、又有个性的张扬,既有安静地思索、又有思维的碰撞……

  我们需要秩序良好、充满活力的课堂纪律和教学氛围,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课题成果:

  读书笔记:

  1、感谢《小学课堂管理》,伴我同行!

  2、聆听魏书生,如沐春风!

  3、读《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有感

  4、《读书见证我的成长》

  案例研究:

  1、一次小组合作引发的思考……

  2、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3、课堂上“打断”和“插话”现象的矫正

  4、沟通与激励,收获大不同

  以上八篇认为质量最好。其他“课例分析”“课题论文”“调查报告”等均在课题博客中,敬请领导审阅、批评、指正!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