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27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依据

  1.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跨度很大,涉及了从汉朝到元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围绕着以皇帝为首的君主专制统治者怎样处理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四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庞杂,高度概括,一个课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精美的图片,但史实模糊,容易张冠李戴,专题归纳能力不足,古文材料阅读上也有困难。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更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注意梳理史实,及时激励,关注全体,加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巩固环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借鉴于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于学习内容涉及的历史阶段较长,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粗线条地梳理,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以及乡土历史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改变学生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课程导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视频

  教师播放

  下载

  自学提示一

  自学提示二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无

  无

  教师制作

  教学活动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导入新课)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这首打油诗道出了威风八面的皇帝的烦恼。你知道皇帝最苦恼的是什么事情吗?

  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许多的烦恼,他就亟待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寻找皇帝解决苦恼的方法吧!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高无上。(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2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权和相权

  君主尽管自称为“天子”或龙子龙孙,但没有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学生自行总结)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换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汉初继承秦制,但是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然而,宰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帝王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重一时,然而,汉武帝时宰相的个人命运怎样?为什么?汉武帝认为丞相权力过大会削弱皇权,于是他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从而加强了对丞相的控制。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以后经常让平民出身的布衣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绍书、旨意和手谕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侍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注意两个概念:中朝;外朝)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何谓三省六部?其职能分别是什么?尚书省相当与今天的国务院,下辖各部委办局机构,属于行政机构,中书省主管政令文书的草拟,而门下省主管政令文书的审核。六部即吏(主管官吏的考核与任免);户(主管户口和赋税);礼(主管国家的礼仪);兵(主管军政);刑(主管刑法);工(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例如唐太宗要在长安修建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应该如何运行?其工作流程为:皇帝-中书省(草拟)-门下省是(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工部)。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宰相?正面的有房玄龄和杜如晦;姚崇和宋璟;还有狄人杰和杨炎,但有反面的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当时宰相的作用很大,对于朝政具有重要影响。

  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参政知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即设中书门下,来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政知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分散,其中著名的诗人兼改革家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曾任参政知事职务。

  组织学生创设秦朝、唐朝、宋朝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坐而上朝到立而上朝再跪而上朝。反映了君相关系日益紧张严峻。可见,历代中央机构在不断调整、改革,但总的来说,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你知道当今社会有哪些方式可以制约权力的滥用吗?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的滥用呢?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即

  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西汉:设刺史(引导学生看教材插图)。以后历朝:设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大贪官?学生回答:杨国忠、刘瑾、和绅等,为什么当时的监察系统无法制约他们的恶行?

  教师总结归纳:监察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以适应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作用有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长期的君主专制王朝需要大量官员为其服务,以确保国家机器的运转。那么这些官员怎么产生呢?课件打出选官制度及相应的实行时间和特点:

  世官制

  先秦时期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

  察举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

  品中正制

  科举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

  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我们重点强调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两种相左观点的看法。

  同学们有去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唐宋时期的许多诗人官员出身于进士,而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化名人却不是状元或进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举例说明吗?

  杜甫、韩愈、欧阳修、苏轼;李时珍、曹雪芹、宋应星、蒲松龄等。

  难怪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可让学生讨论)

  (经讨论后,总结归纳),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参政行政的机会,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对后世也产生极大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

  1.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限制相权

  具体的措施

  了解中外朝的概念

  分析唐代限制相权的不同思路

  通过细节展示君臣关系的变化

  选官制度的整体变化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作业布置

  步步高练习题

  板书设计

  君权和相权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换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参政知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容量大,又比较抽象,但经过的精心设计与点拨,补充了不少史料,并试图与语文结合,又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对于以往的许多概念明白了许多,作业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对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流程混淆,对于科举制很*区,他们言犹未尽,课后应专门展开讨论。

  备注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中学信息技术教案第003课(创建文档——学录课文)

  课题

  创建文档——学录课文

  时间*年*月*日

  教学方法

  讲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课时

  教学工具

  教材,教案,计算机

  班级

  执教人

  教学目标(认知、技能、

  情感)

  (1)掌握Word新建文件的方法。

  (2)初步掌握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和技巧。

  (3)掌握文本增(插入)、删(删除)、改(修改)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Word文件的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

  文本增(插入)、删(删除)、改(修改)

  教学难点

  文本增(插入)、删(删除)、改(修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备注

  引言:无论是用Word进行文章或书稿的编排,还是进行小报的制作,都离不开文字的录入与简单的文字处理。本课将学习在Word中进行文字录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录入的文本作简单的文字处理,为以后文章的编排作好准备。

  一、建立文档

  说明:

  1.刚启动Word时,将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新文档,“文档1”是Word临时起的一个名字,当保存文件时,可再给文档重新命名。

  2.在文档窗口中有一个闪烁着的竖线“插入点”,用于指示输入字符或插入对象的位置。

  二、输入文字

  1.英文字符:在英文输入状态下,直接用键盘输入。

  2.特殊字符:用“插入”方法输入。方法如下:

  ①单击“插入(I)”菜单中的“字符(S)”命令。

  ②在“字符”对话框中选择要插入的字符,单击“插入”按钮,再单击“关闭”按钮。

  3.汉字输入:先选择中文输入法(如:智能ABC、GBK全拼等),再用键盘编码输入。

  4.文本录入注意点:

  ①每行结束不要按回车键。当文字到达右边界时,Word会自动换行。

  ②每段结束按一次回车键,此时将留下段落结束标记“”。

  ③段落开头缩进一般不用空格。

  ④文章标题作为单独一段处理。

  学生练习:

  一件珍贵的衬衣

  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中文输入法,输入书中给出的课文内容(见下面)。

  教师检查、小结:

  ①课文内容是否按录入要求录入。

  ②提醒学生观察段落结束标记“”。

  ③让学生观察当插入点在文本内移动时,状态行参数的变化。

  ④让学生观察文本内有无绿或红的波浪线,这是Word的拼写或语法检查时,发现问题时的提示。

  三、简单修改

  文本的简单修改包括文字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三项基本操作。

  1.增加文字

  步骤:

  ①定位“插入点”;

  ②置编辑状态为“插入”(底部状态行的“改写”为无效的恢色);

  ③输入插入内容。

  2.修改文字

  步骤:

  ①定位“插入点”;

  ②置编辑状态为“改写”(双击状态行的“改写”使其颜色变黑);

  ③输入修改内容。

  (或:先删除后再插入内容。)

  3.删除文字

  步骤:

  ①定位“插入点”;

  ②按退格键Backspace删除插入点前的字符,或按Delete键删除插入点后的字符。

  四、保存文件

  说明:

  1.课文录入、修改完毕后,需作保存,以备后用。

  2.Word

  保存文档时,默认位置在“My Documents”文件夹,默认文件名为第一句文字,除非另行指定。

  保存操作:

  ①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出现“另存为”对话框。

  ②将对话框中的“文件名(N):”改为“一件衫衣”,“保存位置(L):”及“保存类型(T):”不作改变。

  ③单击“保存(S)”按钮,关闭“另存为”对话框。

  本课小结:

  本课学习了新文档的建立过程,输入文档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及文本的简单修改,并将文档内容进行了保存,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业

  教学后记

篇3:泰安市版中考历史复习第十六单元真题演练

  第十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人运动的兴起

  泰安真题演练

  考点一

  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

  命题角度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20**·泰安中考节选)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应当是自由的。

  请回答:

  材料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2.(20**·泰安中考节选)近现代史上,中外各国为加强法治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考点二

  美国的独立

  命题角度

  独立战争的过程、《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3.(20**·泰安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它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4.(20**·泰安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请回答: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行机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空白内容:

  享有行政权;

  掌握国家的主法权;

  掌握国家的司法大权。

  5.(20**·泰安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请回答:

  结合材料和1787年宪法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是怎样把统治者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的。

  考点三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命题角度

  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拿破仑的贡献与对外战争的影响,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6.(20**·泰安中考)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是指法国大革命()

  A.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方

  C.传播了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7.(20**·泰安中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如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次革命谈谈其影响是什么。

  8.(20**·泰安中考节选)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如下图

  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思想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9.(20**·泰安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请回答:

  (1)材料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概括材料的主要主张。

  (2)结合英、法、美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内容及影响,请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10.(20**·泰安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伏尔泰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请回答:

  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哪一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考点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

  命题角度

  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时代

  11.(20**·泰安中考)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提出相对论、

  创制了火车机车

  参考答案

  【泰安真题演练】

  1.《权利法案》。英国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解析】

  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判断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第一小问,根据“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为非法权力”等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3.D

  4.总统

  国会

  最高法院

  5.美国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实施国家权力的互相制衡,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统治者的驯服”“站在笼子里”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此问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由此分析作答即可。

  6.C

  【解析】

  本题考查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可知,强调了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意大利的积极影响,据此可知选C项。

  7.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美国独立战争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任选一次革命即可)

  8.但丁:文艺复兴运动,伏尔泰:启蒙运动。历史作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识读图片中人物,根据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第二小问共同之处从思想的解放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方面回答。

  9.(1)《人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人们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或天赋人权)。(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解析】

  第(1)题,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自由的”“平等的”“不可剥夺的人权”概括回答。第(2)题,注意题干的限制词“政治文明演进”。

  10.人生来平等。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伏尔泰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根据“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1.B

篇4:九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9谈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ié)

  芳馨(*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

篇5:九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20《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五、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